A. 同桌的你观后感
一部由高晓松监制的电影,电影有点轻喜剧的感觉,至于电影主人公我觉得也是有原型的。像老狼一位上世纪90年代的歌手,因为《同桌的你》红遍大江南北。
我这里所说到的主人公原型:我觉得其实就是老狼他本人,那时候他和他的未婚妻从高中认识(现在是他的妻子)。1988年的春天,在北京八中读高三的男孩王阳(老狼真名)参加活动经过中山公园时,遇见一个穿着蓝色背带裤的长发女孩坐在木椅上静静地看书。两人一见钟情,王阳为这位女孩魂不守舍,得知她也是八中的同学后,展开了热烈的追求。至今在八中的一棵梧桐树上还能找到两人当年山盟海誓的刻印。
1988年高考,潘茜(老狼妻子)考入北大,而老狼被哈工大录取却因为父母原因未能成行,转读民办的北航三分院。但潘茜作为一个事业心很强的女孩,大学毕业后,毅然搁下爱情,前往美国留学。这里我很佩服她,留学斯坦福的、然后是硕士,雅虎的创始员工、原Google中国产品市场总监,而老狼在经历了毕业后一段不如意的工作后(其实和潘茜已经有很大的差距了),后来才决心与高晓松一起投身音乐事业,后来才因为专辑《校园民谣》的大火,甚至通过长途电话把《同桌的你》献给了大洋彼岸的爱人。潘茜深受感动,毅然抛下在美国已有成就的事业,最后因为校园民谣而挽回了当初的爱情。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感觉的主人公原型,至于是不是有待考证,再说下电影。
电影的整体感觉还是十分和谐的,不论是背景音乐还是人物的场景的搭配,看起来十分和谐而有趣,不乏带着幽默的氛围。当然也有给人感受深刻的剧情,比如:
给我感受最深的估计就是周小栀(周冬雨饰)婚礼上同学相聚的时候,看电影的时候我就再想:十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
也想起来哪位教授所说的:如果几年之后你接到母校的邀请,要求你回校参加五年一次的同学聚会,那是件危险的事,你不要去。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是我,我劝大家也不要去。因为你会看到:有人进大公司,开保时捷来,有着诱人的头衔;有人自己创业,但不是很顺利;有人去做非盈利机构,生活朴素。也正如电影里那样,有人坚持自己的梦想,比如做蜂蜜的胖子;有的默默无闻,比如那个所谓的“小城管”;等等……
这时候你又会怎么想?你会攀比,为了外在的荣耀,你可能会忘了自己的梦想,然后去追求短期比较容易成功的事,或者大家都趋之若鹜的公司。如果这样,你就错了。你应该追求自己的梦想,最有价值的梦想实现的过程越为艰难!
虽说在我们的身边,至今还有人常常喜欢拿“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的名言抒发自己远大的志向,其实,“只想”当元帅的士兵,能说他是好兵吗?当许多人都在竞相追逐“待遇丰厚”、“地位显赫”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有一种警觉:自己是不是离理性越来越远了?是不是离理想化越来越近了?人的职业定位、事业定位、成功定位不妨有一个宽泛的“摇摆空间”,不必把自己局限在逼仄的胡同里,不要把自己吊死在一棵大树上。
也许多年未见过的聚会,会让你想起很多,至于你当初所想的那些人,也会经过岁月的池沼,而在你的脑海里变成另外一个人,已经不是最开始的样子了。所以说记忆是不太真实,因为你会在脑海里重新的描绘它,其实最真实的是那些你所忘记的事情。
忙忙碌碌的我们,现在却越来越喜欢回忆。其实过去远没有我们记得的那么美好,但是跟现世的浮躁与冷漠相比,我们还是难舍当初的那份单纯与温暖。随着时间流逝,多年之后,当你回忆起当初的那些种种,是不是还有一丝感动,一抹忧伤呢呢?
最后的最后,只希望大家一切安好,慢慢来一切都还来得及!
B. 同桌的你观后感2000字
谢谢你让我在最美好的年华里遇见你。 看完《同桌的你》时导演无意中说你看了那么多遍在后台人会忍不住泪奔,也许是太易于被感动,也许是有相同的经历,也许是被他们的青春记事戳中埋藏在内心已久的情感,我知道,你也是一个心思缜密情感细腻的人。与此同时我也哭的稀里哗啦,或许 有人说我矫情,但没如此经历的人怎能完全体味其中的各别滋味?我不能说我对这部电影多有见地,只能说一下自己观影感受。《同桌的你》或许很多人看完都觉得对他们的结局感到惋惜,但除了这个结局还会有更完美的吗?
每个人都会有自卑心理,尤其是在自己爱的人面前,更会觉得自己很渺小。故事里他们的爱情最后不是败给了现实,而是败给了信任和勇气。林一这个角色给人的感觉就是不成熟,就想龚格尔说的,林一这个角色是有缺陷的,但我认为这缺陷却是整个故事发展的一个关键点,没缺陷怎会有遗憾,又怎会叫做青春?同时,他的缺陷正是现在的我们所共同拥有的缺陷,然而他对爱情的执着,对周小栀真真切切的爱和为她的付出又怎会让人不感动、向往和敬佩的呢?
最能引起我共鸣的地方就是故事里聚餐和参加婚礼酒席的现场,听见同学们在会堂里的笑声时我哭的最惨烈,也许是我太怀旧,总是活在回忆里,也许是我怕那些我在乎的人在经过时间的沉淀后慢慢形同陌路。
也许有些情感不易于表达出来,但行为已经说明了一切。最后周小栀的幻想,已充分表明了她对林一所有的爱,看完之后无不让人对林一感到无奈,让周小栀多次充满幻想又多次得到的是失望,甚至是最后的绝望。原来,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同样,林一也因自己一事无成而误认为安心的祝福她才能让她得到最大的幸福,但他不知道,小栀的幸福来源于他自己。结局可以说是最完美的,出乎意料也在意料之中,没有过多的粉饰,没有过多的言语,最终归于平静归于现实。
我想,这部影片不仅仅是让我们怀念一下自己的青春,怀念一下自己青春时期的疯狂,也深深地告诉我们,不管在爱情里还是生活中,只要你再坚持一下,多给自己一点勇气,多相信自己,多信任对方,结局或许就会不一样。
看完以后想到了我的爱情,或许是我太不懂得珍惜,也或许是我太过于珍惜 。有时候分开不是不爱,而是爱,才分开。
在爱情里,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也许是我们把对方想象得太过于完美,贬低了自己,从而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跟彼此在一起,最终失去了自己最想要也最奢望的爱情。三年,我以他知道或不知道的方式爱了他整整三年,这三年里我失望过,低落过,但从未放弃过,但就在得到自己渴求的幸福时我却放弃了,不是不爱,是太爱而没勇气再去爱。
青春里,总会有一个人成为心里的一道伤疤,始终无法痊愈。所幸,这一季疯长的青春,我来过,也爱过,虽然满身伤痛,却也无比珍惜。
谢谢郭帆导演,谢谢同哥谢谢《同桌的你》,让我有机会回味曾经,看清自己。
C. 观同桌的你高中生有感400字
看完《同桌的你》之后,情感的巨浪敲打着我的思绪,震撼着我的心灵,久经波澜的心情在银幕的最后那一刻释怀了,伤心的泪滴夺眶而出。同桌的你就这样在周小栀与他人的婚礼中揭开端倪,告别尾声。难道是我们输给了现实?曾经彼此深爱的恋人却摆脱不了令人残酷的现实,最后只能形同陌路,各奔东西,爱情在现实中落荒而逃,溃不成军了。
初一懵懂的年级,林一无声无息的喜欢上了小栀,在此期萌动的年龄,小栀似乎成了他的全部。当那个胖同学随意糟蹋小栀的文具时,林一挺身而出,阻止他,暂时使他屈服。第一次,他保护了自己心爱的女孩小栀。流露出自己的爱意。为了给她打报不平,自己好几次被揍的鼻青脸肿,他却不屑一顾。在他面前,小栀是不能受到任何人欺负的。
高中成长的年级,林一为了能和她能在一个班级,自己却凭着文科成绩加起来只有60多分的成绩来到文班,其中还有和老师的发生了口角和争执,这是需要何种的勇气,受到怎样的委屈,对于一个桀骜不驯的人来说。不,他不委屈,因为小栀,她就是他的所有,他的世界,他的一切。累觉不悔,爱觉不厌。最终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留在了那个充满爱意的班级。
当小栀擦窗框的时候意外摔倒,腿部不甚骨折,用了很长时间才恢复,不知道多少个回家的路上,多少次回家的途中,林一一直扛着她送她回家,遇到何种天气,碰到哪种情况,遭受怎样辛酸,有谁知道?我想他是快乐的,因为她就是自己的世界。一场共同观看的电影是他莫大的安慰与鼓舞。
高考即将来临,因为一次游行,一个特殊的机会,使得这对恋人得以牵手,想要做为她男朋友的前提是考上同一所大学。北大对于当时的林一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因为小栀,因为有她,因为有爱,他发疯的奋斗,不分白天黑夜,不顾烈日炎炎,抛弃了当时的一切。只为了北大这个必须完成的目标,与小栀能够厮守到老的愿望。可是天不遂人愿,他来到了厦门大学,然而小栀也悄无声息的来到了这里。
考入同一所大学的小栀理因成为林一的女朋友,可是军训标兵拦在眼前,通过努力,标兵之后的林一,有了小栀的陪伴,成为伴侣。课堂之上的爱慕,课下单车的允诺,他俩开始一起携手伴爱向前行进了。为了英语四级,林一努力奋斗。当那个男孩追求小栀的时候,为了她,他又打架了,连同他的兄弟一起同生死,共进退,结果受到了处分。为了能和小栀一起去美国,他发愤图强去努力,最后顺利进入美国。等待的不是一起的相思相守,而是彻底的改变。曾经的幻想,曾经的普罗旺斯,现在已成泡沫,随即一触就破。最后,胡乱走向各自的路口,就这样散了。时间将我们消散,爱情因为情非得已也随之消散。不是不爱了,只是时间和岁月这把刀把我们的棱角给打磨的没有了。
乱了,梳洗之后也就散了,剪若能断,理若不乱,也就缺了乘风破浪,略了直挂云帆。鸟归沙有迹未存有,帆过浪无痕却还在。我的世界,你不在频繁出现,随之而来的是渐行渐远。
当小栀一点点爱上林一的时候,她将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他,可是最后的结果却不尽人意,让人潸然泪下,伴着泪水与难过。最后等待他们的是异样的别离,令人惋惜。
当林一为小栀伸张正义的时候,被打的鼻青脸肿。小栀的一块奶糖似乎传达出了歉意。当高中的时候,林一和别的女生聊天的时候,小栀异样的眼神传达出了爱意,何种的不情缘。因为林一的帮助,小栀的一袋奶糖似乎传达出了如同奶糖浓浓的爱意。当林一去政府门口游行的时候,小栀出于担心,冒着被录入档案的行径去找他回来,档案是跟随自己一生的,不错当时出于非常迫切的心情。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她去找他。不是因为深深地爱,那会是因为什么?
为了林一,她抛去了自己的北大梦,坚决进了厦大。来创造两个人的未来。为了能在一起她连自己最初的梦想斯坦福都能放弃,这是需要的怎样的决心。为了林一,她把自己的第一次献给了他。当小栀叫林一哥哥时候,她是把多大的信任给了他,她同时也把自己交给了自己最爱的人。为了林一,冒着非典,赌着自己的性命去看他,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因为她确实深爱着林一,连自己的生命也可以放弃。最后的一次离别道出了小栀的深情。她哭了,背着离开的林一,她那时是多么的撕心裂肺。一串数字道出了周小栀的心声,男朋友时间的更换异样的深刻,发人深思。五分钟,二十一分钟,十三分钟,十四分钟,好一句,我爱你一生一世。可是恋情是如此的短暂。十年磨一剑,十年没一见。
当最后小栀和自己的未婚夫步入婚礼的殿堂的时候,林一选择了保持沉默。结果两人的我愿意,结束了整段恋情,也结束了这场电影。
难道是我们输给了现实?
假如最后林一能带她一起逃婚,小栀肯定会跟他一起走的。一双平底鞋不言而喻。可是因为他的软弱,最后,小栀成了别人的新娘。
我觉得太多的责任归咎于林一身上,他没有尽自己的全力去维护自己的这段爱情。当有了孩子之后,他问的是我们该怎么办?当人流失败之后,小栀爸的一个滚让他再没去看望她,那时候谈及,假如当初能否把孩子保住,他的回答是事情都过去了,不想提了。一句承诺你去哪我去哪,最后成了一句空话,十年他留在美国却没有回来。十年后的初次相
遇,小栀把自己的思念化作了那美国的痕迹,一遍遍的翻阅,向南的窗户。。。。。。当最后小栀犹豫的那一刻,他没有做出自己的反应,而是顺其自然,错过了最后的机会,一双平底鞋,一丝犹豫,最后她的等待换来的是我愿意。因为,他的不负责任与无能,最后使她俩失之交臂。这个最大的责任林一没有承担,选择了躲避,既然俩个人能为彼此付出一切,为什么不相互厮守自己的那份爱情呢?难道真的是输给了现实吗?因为林一不确切的答复,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犹如不觉,没有带来应有的安全感,使得他俩最终分道扬镳。是他俩输给了现实?不对,是林一输给他了自己!
D. 听《同桌的你》有感300字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
曾经最爱哭的你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
猜不出问题的你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
才想起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看了你的日记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你从前总是很小心
问我借半块橡皮
你也曾无意中说起
喜欢跟我在一起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
日子总过得太慢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
转眼就各奔东西
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
谁把它丢在风里
从前的日子都远去
我也将有我的妻
我也会给她看相片
给她讲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啦啦啦啦啦...........”
听着这首《同桌的你》,沉醉于这让人缅怀过往的旋律中,我们又怎么会不想起我们曾经的同桌呢,,无论当时的你如今在何方,但是你在我的脑海中依然是当初的那个模样。
当初的你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安静的模样使得我那躁动的心也跟着平静了下来。虽然你不爱哭,也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是你那回答不出问题的模样却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嘴角都会忍不住微微上扬。
我喜欢和你在一起的时光,喜欢那除了考试没有任何烦恼的时光,可是就像歌词里写的那样“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在我们还不知道分别的苦恼时,离别的时刻便已经悄悄到来。
别了,《同桌的你》。
别了,同桌的你。
但是我会永远记住那段美好的回忆。
E. 观《同桌的你》有感200字
记忆总是喜欢添油加醋,它会朝着你期待的方向修改,当你欣喜若狂的时候,真相会将你惊醒。
电影《同桌的你》讲述的是一对青春懵懂的同桌从初中、高中再到大学的甜蜜初恋和青葱记忆。上映以来,吐槽也好,感动也罢,依旧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只因为每个人都有过青春,每个人都有过一个同桌的你,每个人都在电影中找到了自己的一些影子。
初中时懵懂的我们,心中默默喜欢的,或者是那个长相秀气扎着马尾的同桌,或者是那个戴着眼镜爱打篮球的男生,那些偶尔经过身边的脸红,还有小小的恶作剧,都成了记忆中最美的风景。初中毕业的班会,那熟悉的场景,是否也让我们重新回到中学时代?影片中男主角林一悄然吹起那首《同桌的你》,又是否湿润了你的眼眶?
高中时青涩的我们,有了更丰富的情感。经历过分文理科的纠结,也被老师家长警告过,早恋是不可碰触的警戒线,可是谁又能抵挡住少男少女互相爱慕的情谊?每个迎着朝阳的早晨,我们一起在校园背诵英语单词,每个晚自习,默默看着他伏在桌子上做题的身影,不经意间紧锁眉头,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与他考上同一所大学。偷偷地在操场牵着手,手心里密密麻麻地渗出汗来,约定大学再见,谁说我们的青春只有任性?
林一在厦门大学见到周小栀的时候,更多的是惊喜,他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牵起对方的手。
大学时的我们,是自由热烈的。很多人都说,没有经历过大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是的,那四年是蓝天下最美好的年华,美丽的校园,自由的生活,真挚的友情,甜蜜的爱情,最重要的是激情飞扬的青春。那些一生中都弥足珍贵的岁月,都在这里绽放。我们曾经在这里肆意地笑过,也曾经彻底地痛过,挂过科,打过架,流过泪,爱过人,我们曾经约定,永不永不说再见,可是毕业时在离别的车站,依旧不得不挥手告别。
如果时间可以永远定格,那么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遗憾和伤痛。一晃十年,那些青葱岁月越来越模糊,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生活疲于奔命,再不记得当初的诺言,再没有了曾经的豪迈,再不敢回首过往的岁月,现实把真情斩得七零八落。
“从前的日子都远去,我也将有我的妻,我也会给她看相片,给她讲同桌的你。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我们不再是年少的我们,我们没有遵守当年的约定,我们的道路也许已经没有了交集,然而不要遗憾、不要后悔、不要哭泣,我们曾经是彼此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我们曾经一起牵手走过蓝天下最美好的年华,我们,永不永不说再见。
F. 2011同桌的你观后感
昨晚期待赵本山的小品,《同桌的你》演完以后,感觉包袱很多,今天看了很多网友的评价,评价褒贬不一,这也是很正常的,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欣赏价值观。
其实计较少一点,包容多一些,幸福会更多,这是我的感受。
现在生活节奏快,大部分人人忙忙碌碌,偶尔听听郭德纲的相声,看看赵本山的小品,博您一笑,开开心就可以了,愿意看愿意听就多看点多听点而已,不要深究教育意义,只是生活、工作中的一种调节心情的调节剂,中医讲:笑对身体健康又很好的治疗效果。有一次看到一个电视节目,宣传的是“大笑疗法”,我感觉很好。笑一笑,暂时忘掉很多烦恼,心态好的人,会让你更加幸福,就可以了。
我去德云社听过一次相声,当天郭德纲在,他的徒弟翻说郭德纲的相声,虽然在网上听了很多遍了,但现场感觉还是不同,笑的我眼泪都流出来了,建议大家还是听现场版的,因为视频和现场的磁场是不同的,建议朋友们还是听现场版的。其实很多讲课的老师也是如此,出版的光盘不如现场版的好!
我很同意郭德纲说的一句话:相声担任不了教育人的责任,听相声,哈哈一笑,忘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就可以了,国粹京剧听了一场《三岔口》就有教育意义了?所以小品让大家哈哈一笑就已经很成功了。
中国目前的社会是前进的,快速发展的,同时老一批的艺术家如果不跟上现在社会的发展速度,创造的作品不会被社会接受,不是否定老艺术家对社会做出的贡献,老艺术家在特定的那个环境,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为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创作的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做的贡献是被肯定的。中国迅速发展,每一个时代的人接受的“教育版本”不同,所以欣赏的需求也不一样了,这就需要适合这个时代的一批新的艺术新人,所以很支持郭德纲的相声和赵本山的小品,不要过多的去批判,郭德纲的相声赵本山、小沈阳的作品被老百姓接受,已经是很大的不容易了,不要要求的太多,才会更加的快乐。小沈阳红了,是这个时代的需要,有人骂他“娘”,他给你带来了快乐,就可以了,不用计较太多,计较太多了会让你心里不舒服让你不愉快,所以还是少计较一些,快乐就会多一些。
随便写了一些自己的感想,祝愿看文章的朋友,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财源广进,心想事成!
G. 电影同桌的你小学生观后感作品
同桌,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同伴,他/她伴随着我们整个刻骨铭心的学生时代,我们的青春记忆里他们一定是一道重要的光景。
——题记
《同桌的你》观后感(影评):
一部由高晓松监制的电影,电影有点轻喜剧的感觉,至于电影主人公我觉得也是有原型的。像老狼一位上世纪90年代的歌手,因为《同桌的你》红遍大江南北。
我这里所说到的主人公原型:我觉得其实就是老狼他本人,那时候他和他的未婚妻从高中认识(现在是他的妻子)。1988年的春天,在北京八中读高三的男孩王阳(老狼真名)参加活动经过中山公园时,遇见一个穿着蓝色背带裤的长发女孩坐在木椅上静静地看书。两人一见钟情,王阳为这位女孩魂不守舍,得知她也是八中的同学后,展开了热烈的追求。至今在八中的一棵梧桐树上还能找到两人当年山盟海誓的刻印。
1988年高考,潘茜(老狼妻子)考入北大,而老狼被哈工大录取却因为父母原因未能成行,转读民办的北航三分院。但潘茜作为一个事业心很强的女孩,大学毕业后,毅然搁下爱情,前往美国留学。这里我很佩服她,留学斯坦福的、然后是硕士,雅虎的创始员工、原Google中国产品市场总监,而老狼在经历了毕业后一段不如意的工作后(其实和潘茜已经有很大的差距了),后来才决心与高晓松一起投身音乐事业,后来才因为专辑《校园民谣》的大火,甚至通过长途电话把《同桌的你》献给了大洋彼岸的爱人。潘茜深受感动,毅然抛下在美国已有成就的事业,最后因为校园民谣而挽回了当初的爱情。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感觉的主人公原型,至于是不是有待考证,再说下电影。
电影的整体感觉还是十分和谐的,不论是背景音乐还是人物的场景的搭配,看起来十分和谐而有趣,不乏带着幽默的氛围。当然也有给人感受深刻的剧情,比如:
给我感受最深的估计就是周小栀(周冬雨饰)婚礼上同学相聚的时候,看电影的时候我就再想:十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
也想起来哪位教授所说的:如果几年之后你接到母校的邀请,要求你回校参加五年一次的同学聚会,那是件危险的事,你不要去。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是我,我劝大家也不要去。因为你会看到:有人进大公司,开保时捷来,有着诱人的头衔;有人自己创业,但不是很顺利;有人去做非盈利机构,生活朴素。也正如电影里那样,有人坚持自己的梦想,比如做蜂蜜的胖子;有的默默无闻,比如那个所谓的“小城管”;等等……
这时候你又会怎么想?你会攀比,为了外在的荣耀,你可能会忘了自己的梦想,然后去追求短期比较容易成功的事,或者大家都趋之若鹜的公司。如果这样,你就错了。你应该追求自己的梦想,最有价值的梦想实现的过程越为艰难!
虽说在我们的身边,至今还有人常常喜欢拿“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的名言抒发自己远大的志向,其实,“只想”当元帅的士兵,能说他是好兵吗?当许多人都在竞相追逐“待遇丰厚”、“地位显赫”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有一种警觉:自己是不是离理性越来越远了?是不是离理想化越来越近了?人的职业定位、事业定位、成功定位不妨有一个宽泛的“摇摆空间”,不必把自己局限在逼仄的胡同里,不要把自己吊死在一棵大树上。
也许多年未见过的聚会,会让你想起很多,至于你当初所想的那些人,也会经过岁月的池沼,而在你的脑海里变成另外一个人,已经不是最开始的样子了。所以说记忆是不太真实,因为你会在脑海里重新的描绘它,其实最真实的是那些你所忘记的事情。
忙忙碌碌的我们,现在却越来越喜欢回忆。其实过去远没有我们记得的那么美好,但是跟现世的浮躁与冷漠相比,我们还是难舍当初的那份单纯与温暖。随着时间流逝,多年之后,当你回忆起当初的那些种种,是不是还有一丝感动,一抹忧伤呢呢?
最后的最后,只希望大家一切安好,慢慢来一切都还来得及!
“天为宝盖地为池,人好比阳世三间混水的鱼,相遇容易,相知难,且行且珍重!”
H. 求电影《同桌的你》观后感,要600字以内,不要太长,但剧情要写的多一些。
《同桌的你》观后感
部由高晓松监制的电影,电影有点轻喜剧的感觉,至于电影主人公我觉得也是有原型的。像老狼一位上世纪90年代的歌手,因为《同桌的你》红遍大江南北。
我这里所说到的主人公原型:我觉得其实就是老狼他本人,那时候他和他的未婚妻从高中认识(现在是他的妻子)。1988年的春天,在北京八中读高三的男孩王阳(老狼真名)参加活动经过中山公园时,遇见一个穿着蓝色背带裤的长发女孩坐在木椅上静静地看书。两人一见钟情,王阳为这位女孩魂不守舍,得知她也是八中的同学后,展开了热烈的追求。至今在八中的一棵梧桐树上还能找到两人当年山盟海誓的刻印。
1988年高考,潘茜(老狼妻子)考入北大,而老狼被哈工大录取却因为父母原因未能成行,转读民办的北航三分院。但潘茜作为一个事业心很强的女孩,大学毕业后,毅然搁下爱情,前往美国留学。这里我很佩服她,留学斯坦福的、然后是硕士,雅虎的创始员工、原Google中国产品市场总监,而老狼在经历了毕业后一段不如意的工作后(其实和潘茜已经有很大的差距了),后来才决心与高晓松一起投身音乐事业,后来才因为专辑《校园民谣》的大火,甚至通过长途电话把《同桌的你》献给了大洋彼岸的爱人。潘茜深受感动,毅然抛下在美国已有成就的事业,最后因为校园民谣而挽回了当初的爱情。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感觉的主人公原型,至于是不是有待考证,再说下电影。
电影的整体感觉还是十分和谐的,不论是背景音乐还是人物的场景的搭配,看起来十分和谐而有趣,不乏带着幽默的氛围。当然也有给人感受深刻的剧情,比如:
给我感受最深的估计就是周小栀(周冬雨饰)婚礼上同学相聚的时候,看电影的时候我就再想:十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
也想起来哪位教授所说的:如果几年之后你接到母校的邀请,要求你回校参加五年一次的同学聚会,那是件危险的事,你不要去。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是我,我劝大家也不要去。因为你会看到:有人进大公司,开保时捷来,有着诱人的头衔;有人自己创业,但不是很顺利;有人去做非盈利机构,生活朴素。也正如电影里那样,有人坚持自己的梦想,比如做蜂蜜的胖子;有的默默无闻,比如那个所谓的“小城管”;等等……
这时候你又会怎么想?你会攀比,为了外在的荣耀,你可能会忘了自己的梦想,然后去追求短期比较容易成功的事,或者大家都趋之若鹜的公司。如果这样,你就错了。你应该追求自己的梦想,最有价值的梦想实现的过程越为艰难!
虽说在我们的身边,至今还有人常常喜欢拿“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的名言抒发自己远大的志向,其实,“只想”当元帅的士兵,能说他是好兵吗?当许多人都在竞相追逐“待遇丰厚”、“地位显赫”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有一种警觉:自己是不是离理性越来越远了?是不是离理想化越来越近了?人的职业定位、事业定位、成功定位不妨有一个宽泛的“摇摆空间”,不必把自己局限在逼仄的胡同里,不要把自己吊死在一棵大树上。
也许多年未见过的聚会,会让你想起很多,至于你当初所想的那些人,也会经过岁月的池沼,而在你的脑海里变成另外一个人,已经不是最开始的样子了。所以说记忆是不太真实,因为你会在脑海里重新的描绘它,其实最真实的是那些你所忘记的事情。
忙忙碌碌的我们,现在却越来越喜欢回忆。其实过去远没有我们记得的那么美好,但是跟现世的浮躁与冷漠相比,我们还是难舍当初的那份单纯与温暖。随着时间流逝,多年之后,当你回忆起当初的那些种种,是不是还有一丝感动,一抹忧伤呢呢?
最后的最后,只希望大家一切安好,慢慢来一切都还来得及!
“天为宝盖地为池,人好比阳世三间混水的鱼,相遇容易,相知难,且行且珍重!”
I. 同桌的你观后感500字
看这部片子就是冲着影名和周冬雨去的,记得第一次看周冬雨的电影就是《山楂树之恋》,很喜欢她和老三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样的纯纯的爱情故事,而这个爱情故事发生在九十年代。
除了都是以青春时代的爱情为主题,这部电影和山楂树之恋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白兔奶糖,噔噔蹬蹬,有木有?老三曾经在第一次见到静秋的时候送过一颗大白兔给她,而初中时代,小栀在林一为了她和欺负她的小胖打架之后,也送过林一同学一颗大白兔。此外,高中时,在她擦窗子掉下来摔伤脚之后,林一一直在照顾她,作为答谢,她送了一大包大白兔给林一同学。艾玛,大白兔,暧昧神器啊,你值得拥有!
除了大白兔,同桌的你这部电影让我印像比较深刻的就是小栀终于点头和林一同学在一起了,可是在一起的模式真心纠结,从五分钟男友,到二十分钟,再到十三分钟,到初夜,到意外怀孕,到小栀流产意外,到林一同学被嫌弃没责任心分手,到非典时期他们的集体疯狂出逃,再到十四分钟,林一同学真心悲剧,哥哥和同学的转换真心蛋疼啊。
年轻时候的爱情总是不容易的,爱情和理想都得经历现实的洗礼。他们的爱情也是这样!从小小栀就说了,她的理想就是去斯坦福留学,后来为了林一,放弃了北大,和林一一起去了厦门大学。并且一直在不断的激励着林一,激励他变得优秀。而林一一直没有确切的目标:他为了和小栀同班,高中文理分班时,不顾老师的强烈反对,放弃自己擅长的理科,自顾自得把课桌搬去小栀所在的文科班。他为了小栀说的那句,“做我男朋友的前提就是和我考上同一所大学”,于是从渣渣变成学霸,努力的奋斗着。他为了和小栀在一起,努力变得更加优秀,拿标兵,过四级~他们共同成长,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奋斗,爱情也茁壮成长着!最终,林一先小栀一年去美国打前站,等待小栀过去,没成想,那间有着朝南开的窗户的房子始终没等来主人的心上人,林一等到的是小栀的分手电话。而到最后,小栀也没有完成她儿时的理想,斯坦福的大门没有向她打开,甚至去美国还一次次被拒签。而林一走上一条他以前从未想过的路,去了美国工作,虽然不算成功人士,甚至有点落魄,未婚妻出轨,工作也并不顺利。
传言现实是很恐怖的东西,比洪水猛兽还恐怖,电影里说是因为小栀没能去美国而林一在美国,小栀打电话主动提出分手,他们就那样和平分手了。他们自己也说,终究敌不过现实,谁都不欠谁的,毕竟都曾经付出真心。但是我真的有些不理解,就算一次次的失败让小栀倍受打击,就算她不能去美国,那他既然可以为了她去,就不能再为了她能回来吗?曾经倘若小栀不去美国林一绝对不会去的,可结婚前小栀问林一,林一却说不一定了,可是这是现实的问题吗?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两个人能够在一起,但是所做的这些努力却成了他们不能够在一起的沟渠。能怪现实吗?只能说他们都不够勇敢!所以最后在婚礼现场,林一才不能像以前那样带着小栀逃离飞奔,而是静静的听着她说,她愿意……
这部影片虽然不是讲同桌同学情,说的是爱情,但是还是能够让我们很自然的回想起我们的曾经,曾经的同桌,曾经的嬉笑怒骂,推荐大家带上亲爱的的同桌去影院观看,说不定还能有意外收获哦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啦……
J. 同桌的你读后感
同桌的你,读后感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这就是《同桌的你》的歌词,一首让千千万万人勾起想念的美丽伤感的歌词。转眼你已成我曾经的同桌。那时是多么偶然的和你做了同桌,从没想过会和你做同桌,从那以后就不想再和任何人做同桌,说不出为什么。回想那时的日子,我两真的很疯狂。也引来了不少目光和蜚语。但我不介意,因为我们俩只是纯真的友谊。听他们说,你是那种不让人亲近的人(很冷,很少和人说话,特别是女生)。但我很幸运,我们俩很聊得来。也因此成了对方最好的异性朋友。还记得我们在校道上的脚印;一起谈笑的记忆;争吵问题的不服输;一起……太多记忆要珍藏。我有时会很任性,但你总是表现的比我还要任性,让我不得不变得乖乖的。我总是会说我要考过你,但每一次都没有考过。还记得八年级上册期中考的时候,(那时你已不是我同桌)你威胁我说如果这次我考不过你,就和我绝交。我知道你只是想让我考好点,就算没你好,你也不会和我绝交的。没想到我真的考过了你。但当时我还是有点不开心——你成绩下降了,下降的很快,很快!同桌的你,那个带给我快乐的同桌。只想跟你说,朋友,同桌,你要快乐,你要提高你的成绩,然后再来“嘲讽”我!记得过去的路上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