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缉毒电影父爱观后感500字
2015年8月26日,观看了一场《缉毒》这部影片,感受颇深。
大家都知道,毒品的危害很大,毒品可以使人神魂颠倒,让人丧失斗志,甚直可以让人失去宝贵的生命。有些人为了图取不义之财,挺而走险,去贩卖毒品。而我们英勇的缉毒警深入虎穴,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活跃在打击毒品犯罪的第一线。打击毒品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贩毒分子都拥有一些武器枪支,甚至有一些还拥有高尖端的武器,但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缉毒警不惜抛弃生命、财产、幸福、利益、名誉,与贩毒分子做着激烈的斗争。他们在每次行动中都报着必死的决心:宁可玉碎,不为瓦全;不成功,便成仁。
街道办组织观看缉毒电影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警示意义重大,为了保障我们的无毒生活环境,一批又一批公安民警和部分民众付出血的代价,我们更应该珍惜,更应该自己从我做起,维护无毒环境,更应该远离毒品,自觉和毒品做斗争!
㈡ 致父亲观后感请帮我在百度上复制下来发给我!
子女永远都是父母最好的作品,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父母便专心的呵护与栽培这个作品,子女心安理得、理所当然的享受着家中父母给予的一切关怀与支持。当我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之后,则总在不停地为事业奔波,为前途打拼,我们回家的次数会越来越少,我们会隔很久通一次电话,甚至就连父母亲的额头上何时刻上皱纹,何时走路会蹒跚,何时嚼食物会吃力,何时看东西会眼花等等我们都不曾发觉...
微电影《致父亲》所要阐述的就是如此,它的故事很简单,但却极具创意的将主人翁锁定在一对从事摄影的父子身上,儿子(李晨饰)平时工作十分繁忙,为了前途与事业很少回家,并因为当年父亲没有出席自己的摄影展而心有不悦。所以,当老父亲打电话邀请他回家时,他极不情愿的答应,最终因为一件小事而得知父亲早已眼花的事实,他才真正意识到此前的种种误会,以及作为一个儿子的极大疏忽与应承担的责任。而这部电影选择在父亲节前后问世,显然也是为了唤醒更多人对伟大父亲的关怀与致敬。
在表现方式上,导演通过一系列的近景特写镜头,着力刻画出老人孤身一人的那种孑然一人的孤寂感,并十分巧妙的通过照片这个定格岁月永恒的载体,将回忆与现 实不断穿插,形成一种时光易逝、亲情可贵的强烈对比感。在镜头上,本片画面显得十分克制与内敛,没有过的情绪宣泄与浮夸,而是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感动观众。在情节转变上,儿子在权衡工作与亲情的天平从从倾向前者转变到后者,从而诠释出成长不仅是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更应该扛起自己的责任的宗旨。
而在人文关怀这个主题上,导演却是不遗余力地展现,摒弃了一贯的死板而单纯的说教解读,而是通过一连串的场景无间断的呈现,而传达出细水流长的亲情关怀,同时得力于演员的恰当选择,当红实力小生李晨的加盟也让本片在表演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没有声嘶力竭的哭喊,而是借助于小细节的表现以及精准的面部表情与精湛的台词,这在很大程度上比呐喊更加打动人心,通过对父子的着力刻画,使得影片在感人程度上无限温情,同时丝毫不显得滥情。
对比许多描写爱情的微电影,描写亲情的微电影显然更能直达观众的内心、戳中观众的泪点,而其将主角瞄准一对父子身上也极具代表性,恰如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一样,缺乏长久的交流与沟通筑成了父子间不可跨越的鸿沟,以至于我们总是享受着父亲给予的浓浓爱意之时,却还不停地因为一己的幼稚想法而怨声连连,当岁月催老了父亲的容颜, 促成了儿女的成长,亲情与时光的弥足珍贵也愈发凸显。从而也显示出了父爱“无言中夹带着力量,细腻中渗透着博大”的特点,所以该片所传达出的亲情更显张力。
影片自始自终没有任何道德的拷问,或者是控诉,但它所呈现出来的反思力量却是相当惊人的,不动声色的镜头与语言,到最后都将影片中的涓涓细流融为一股巨大的浪花,直击观众内心最深处,发人深省。正如影片结尾字幕上的那句话——“每位父亲都有一句不曾说出的赞扬,每个儿子都有一份未曾表达的感谢。”
㈢ 筷子兄弟父亲父女篇的观后感500字.....在线急等!!!
刚看了筷子兄弟继《老男孩》之后的有一部微电影《父亲》父女篇,看完后自己酸楚幡然,每个男孩子都有父亲,将来也会做父亲,当自己还是懵懂孩子时候,有几个能真正理解和了解自己的父亲以及父亲的爱子之心以及撑负一个家的那份责任和艰辛,或许未来只有自己亦为人父的时候,这份情感,这份责任才会慢慢的体现,慢慢的清晰开来,可到那个时候再看看自己的老父亲,大多已然年迈白色鬓然,我们拥有的或许只是颇为的辛酸,但是父亲的眼中却会留露出欣慰和自豪,因为那个叛逆顽皮的孩子姑娘都已然立足于世,为用于世了!父爱大于天,我们总会理解,也总会拥有和释放!可怜天下父母心!
希望趁着父亲还为老迈的日子里,做儿女的都早些领悟这份情吧!
在此祝愿自己的老父亲以及天下所有的父亲身体安康,开心快乐每一天!
据说还有《父子》篇。
㈣ 感天动地父子情 观后感 500字
星期六晚上,妈妈、婶婶带着我和妹妹去滨州影剧院看电影。我们进场后找到座位坐下,周围的人们都在猜测电影的内容,我也很好奇,盼望着电影快点开始。过了一会儿,全场的灯都灭了,到处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所有人屏住呼吸,等待着电影开场。
屏幕亮起来,我们听到了一阵清脆的上课铃声,屏幕上很多学生忙着往教室里跑。有一个班里走进了一位年轻女老师,公布了期末考试总分第一的学生是“童小阳”,每一门功课都是98分以上。这个消息让阳阳开心雀跃,因为五年前妈妈出国的时候和他说过“只要你每门功课都考到98分以上,就可以去澳大利亚看妈妈了!”。这句话,童小阳一直没忘,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去澳大利亚看望妈妈了。可是原本应让爸爸高兴的事却成了爸爸难言的心事。原来阳阳的妈妈在出国两个月后就遭遇车祸去世了,爸爸担心阳阳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就一直和老师一起瞒着他。这些年来,老师于乐一直扮演着妈妈的角色。阳阳给妈妈写的每一封信都存在了于老师家里,他叠的“阳阳号”开往澳大利亚的纸船也被老师收藏着,给妈妈打的电话也是于老师接的,他们一直呵护着阳阳健康成长。
过了不久,阳阳的爸爸因为胃疼去医院检查,没想到检查结果竟然是胃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只能活几个月。这个打击让阳阳的爸爸忽然觉得天旋地转,阳阳已经失去了妈妈,自己再走了就只剩下不到10岁的阳阳了,这让阳阳爸爸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但是爸爸怕阳阳伤心,一直没有告诉他,则是在尽力教给阳阳一些生活的本领,让他学着做各种家务,学着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一次,阳阳请花店的阿婆帮爸爸做了饭吃。没想到在去给阿婆送锅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他写给妈妈的信和纸船都在于老师家里,他明白了爸爸和老师都在骗他,发疯似的回到家问爸爸,爸爸就把妈妈去世的事情告诉了他,也把自己得了癌症的事实说了出来,严酷的现实让阳阳突然间长大了很多,他勇敢地面对了突然而至的苦难。看到这里,我被阳阳的勇敢深深打动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从童小阳的身上学到了一定要孝顺爸爸妈妈,还要坚强地面对困难。
㈤ 《致父亲》的读后感600
见过太多游子在外的故事,也见过许多浪子回头金不换,做到润物细无声,于不煽情之间感染你我的,却太少。近日,网上有部名为《致父亲》的微电影上线,以父子之间的矛盾与化解为主线,讲述儿子在追逐摄影梦想的过程中所体会到的父子亲情。尽管这部微电影是为陆风汽车品牌拍摄的定制剧,却如同前年在网络上大热的台湾大众银行广告一样,更胜在以片中深厚绵长的情感打动人心。
片中,李郁文饰演一位白发老父,李晨饰演儿子浩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摄影师,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他每天都忙碌穿梭在各种摄影棚,逐渐忽略亲情。直到一次无意得知,原来做了一辈子摄影师的父亲的眼睛开始慢慢变的模糊。于是一场在亲情跟事业之间的搏斗在他的内心挣扎,他最终毅然选择了守候父亲。
片中,致使浩然发生思想转变的,又是另一段扣入人心的亲情。他有着自己的梦想,同时实现了一定的事业高度,同时也陷入了瓶颈期。之后他的迷途知返,也成了影片中最感人的一个桥段。温情的戏份总是极易感染人,这段戏中戏的设置使故事有了多重叙事,也让亲恩亲情的主题有了更完善、更温暖的表达。
父亲向浩然敞开心扉,浩然的心结也因为一本老相册彻底打开。王浩然跟父亲最后的相视一笑,他终于了解到父亲对自己摄影梦想的认可,也学会了怎样在摄影中融入情感,为邻居家母女也为自己拍摄他迄今最满意的作品。短短25分钟的微电影带给人的温暖,在瞬间击穿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王浩然希望自己试父亲这辈子最好的作品,天下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试父亲一生中最好的作品,无关乎成就,只在乎内心。故事的结局当然是父子团圆,消除芥蒂,这种温暖也是影片想要传达给观众们一种久违的理念,为人子女最应珍惜的情感。
也许父亲的情感总是没有母亲那样细腻,所以大多数人在跟父亲的交流中总会显得有些难为情,但正如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犹记片末打出的字幕一样,“每一位父亲都有一句不曾说出的赞扬,每一个子女都有一份未曾表达的感谢”,《致父亲》拍得温情感人,看完之后让你我很想跟老爸打个电话,说一声:爸,我想你。如果说一部《致青春》让我们感怀到了青春易逝,《合伙人》让我们回望光辉岁月,那么《致父亲》便让我们回归到理性、亲情,去感怀那浓浓的父爱。
《致父亲》以父子亲情为切入点,画面很简单,情结很清晰,对白很淳朴,整体节奏根据剧情的发展,舒缓、感人、错落有致,就连主角的表情都是那么的干净,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心情也没有太大起伏,但是,在短时间内调动了观众的情绪,让观众跟随他的情绪波动而呈现喜怒哀乐,看完之后所有的情结却都安安静静地一直躺在心里,勾起你我对父爱的深层共鸣,这便是景像的用心之处。
《致父亲》最后,那段父子的表白之后,儿子在百忙中被父亲留住了一晚,这样的瞬间让千千万万的父亲和儿子都感觉到了这样的幸福感。这部微电影如同一部散文诗,致父亲,也即是写给父亲,写给那个默默爱我们的人,你我曾共鸣。
㈥ 父亲这部微电影的观后感
发完
㈦ 致父亲电影影评350字
《致父亲》:亲情似水,父爱如山!
父亲节这个洋节日中国人这几年才算刚开始过,电影市场还没有专门针对父亲节的电影作品,但制作形态更为灵活的微电影,已经开始专门为这个节日打造作品了,本片就是如此。虽然是某汽车品牌的定制微电影,但整部影片丝毫没有其他同类微电影浓重的广告气息和过于露骨的产品展示,而更加注重品牌理念与影片内涵的融合,让这个波澜不惊的故事产生出令人怦然心动的情感张力。
知名演员李晨在片中扮演一个小有成就的摄影师,一日被父亲叫回家给街坊拍照,意外得知开照相馆的父亲的视力出现严重问题,而此时一个出国工作的机会摆在面前,需要他立刻返回。李晨走到半路,想起父亲的病情,毅然决定放弃出国机会去问清父亲的病情,在与父亲推心置腹的交流中,重新感受到浓浓的父爱,从而一举消除了内心同父亲的隔阂,人生也仿佛豁然开朗。
虽然影片主打父爱和亲情,但走的是温情和生活化路线,绝没有那种刻意吸引眼球的撕心裂肺和矛盾冲突的戏剧化情节,而是通过李晨和街坊女儿这两条情感线,表现两代人的代沟和父爱母爱的伟大。街坊女儿处于叛逆期,总是嫌母亲管得太多,让自己不得自由,而李晨帮她回忆小时候母亲跑几站路为她买棉花糖的往事,让她认识到了母亲一直以来无微不至的关怀,从而摘下叛逆的面具,重新做回母亲的乖女儿。而这这一番开导似乎让李晨自身也有所领悟,回到家中追问父亲眼疾原因,没想到问出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心结——开个人摄影展时父亲未到场,这并非父亲对他表示不认同而不去捧场,而是去的时候突遭眼疾,目不能视,只能困于家中,等到视力恢复已然错过展览。这番话语让李晨的心结彻底解开,深切感受到了那份平淡如水而又沉甸甸的父爱,反思了自己因为工作而疏远父亲的冷漠态度,最后用街坊母女合影以及父子合影两张照片,向亲情致敬、向父亲致敬。影片所表现的两代人的隔阂与误解,以及因为繁忙的都市生活而淡漠了亲情,无疑是让大部分年轻人都会感同身受并自我反思的话题,本片能以如此不动声色的故事讲述,达到令人怦然心动的情感张力,导演对影片整体把控的功力还是相当稳健扎实的。
虽然本片是汽车品牌的定制微电影,但汽车品牌在片中的展示恰到好处,绝没有喧宾夺主而拍成广告片。车只在前中后三个场景出现,分别对应李晨回家,挂记父亲眼疾而临时决定从半路返回,以及同父亲冰释前嫌之后,带着满足的笑容驾车驶上回城的路,使得该汽车品牌也同片中的亲情一样,成为一种舒适自在、温和贴心的存在。(
㈧ 微电影《致父亲》读后感700字
希望果,多么神奇的果子。给他们力量吧!
请不要低下头来,我们都是祖国的希望。
当你认为你不幸福的时候,请不要去抱怨,因为你相对与别人是幸福的。当你认为自己幸福的时候,你一定要和不幸福的人,分享你的幸福。当你处于幸福之中时,你要小心,因为下一个不幸者就是你。当你是不幸者时,你要相信总有你幸福的到来。
今天我再次听着迈克尔杰克逊的《我们同属一个世界》去体验他对世界人们的呼唤,天下一家,四海皆兄弟,让我们去帮助非洲的人们。他的歌声中,充斥着他童年的梦想,让世界上的每个孩子们有着快乐的童年。这首歌非摇滚,而是以摇滚来激发人们潜在的爱心。他值得我们去学习。
面对国家的发展,国家需要大量资金去援助那些无法读书的孩子们。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我们每人应出点爱心。国家的强壮是看我们这些芽儿,去奉献的。西部的发展会拉着东部的脚。但是我们因用手扶起西部。尽管现在已经好多了,但仍需要我们的帮助。
吴宇航:亲爱的孩子们,我看了你们的生活情况:矮小的房屋,小小的电视,简单的饭菜,破旧的衣服,身患重病又年迈的奶奶,还没上学的弟弟、妹妹……实在是太苦了。你早上天还没亮就起床在土灶上做饭,照顾弟弟、妹妹起床,吃饱饭还要刷锅洗碗,给妹妹梳头,走路上学。放学回到家又得到田里干活,一边学习一边照顾妹妹和身患重病的奶奶。衣服都旧了、破了还在穿。
所以我在想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好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抱怨什么,对吗?你们同样和我们一样是祖国的花朵,但为什么你们却得不到好的环境去学习。也许你会比我们城里的人更加有出息,我看你们吃的“饭” 根本不是饭,而在我们这里的人却十分浪费不珍惜粮食。所以这也引起了我的不满,但我也无能为力,因为我是个学生,但是没关系不久的将来,我会用自己的双手来给你们贫苦地区创造别样的风光,或许是十年,二十年。反正我会努力的。
俞慧婷:看了看了微电影之后,觉得那些孩子生活的真的好苦,与我们简直不可比。
身为同族人,我们更应该去帮助他们,进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林丽溶:
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一些经历,当我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觉得他们很可怜,但是他们有尊严,有敬师之心,他们会自己生活,却不像我们,我们还在父母的保护成长,天天要父亲母亲操心,我觉得我们真的很不懂事。这部电影里有一种果子——希望果,那里的孩子把这当成一种希望,觉得这是一种企盼。他们希望可以生活得更好,希望可以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希望可以为祖国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他们的意志比任何东西都坚硬,我们这些住在城市里的孩子可能都没有像钢一般的意志,但他们有,他们对于外面的世界的向往,对于外面世界的渴望,那一双双无比澄澈的眼睛,望着镜头。
我多想为她们伸出一双手,帮他们整整衣服,擦擦脸。对于我来说,这些孩子给了我一个警示:我们应该更珍惜我们身边的一切,包括我们的父母,长辈。
希望这个世界的一切都能好起来,变成透明的,干净的。
叶炫清:
从来没有想过,大山里有这样的一群吃不饱穿不暖的孩子,更不敢想象这些年,他们是怎么过来的。
当那一张张让人看了心酸的脸出现在我眼前时,我的心似乎也跟着揪了起来,但那黑乎乎的脸上却总是浮现出笑容,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身上有一种让所有人有勇气面对困难的精神。这种精神,现在的大多数孩子是没有的,坦白地说,我也还有欠缺的。我甚至惧怕那样的生活,但你们却做到了,你们做到了勇敢面对,我很敬佩你们,我想一切都会过去的,只要你们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相信我们可以一起努力。加油,孩子们!
陈英杰:
人生有一个大岔口.
有一座大山把另一条路封得严严实实。
于是,有人想翻越那座山.
在山脚,他仰起头,望了望山头。
它直插云霄,它不可翻越。
他的恐惧让他无力。
日久天长,他的子子孙孙永永远远地被禁锢在了山中......
他们在耕田中苦苦等待,他们在泥泞的道路中苦苦等待。
终于,山顶上出现了一个高大的影子,他来自另一头。
他们很惊奇他是怎么翻过来的。
他一点一点地采石搬山,那里的孩子都叫他“老师”。
三年后,他离开了这块贫瘠土地,他带着希望离去了......
山矮了!
一年后,山没了,他们从大山深处走了出来。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们忘不了.他是战场的先驱,是不怕流血的大写的“人”.他翻山越岭,只求希望之火烧了这座山头。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这是世界需要的精神,也是我们追求的精神。
从大山里走了出来的他们说:“外面的人太追求享受。”
我们拥有他们没有的:寒冷中的温暖,过多的只能浪费了的三餐……
他们也拥有我们没有的最淳朴的快乐……
这些朴素而博大的拥有都是所有人存在的前提,因了它们,我们才能够有这小小的生命。
人,一定要珍惜拥有的,即使这种拥有带有一点儿缺陷或一点儿遗憾。
不要讥笑他人的缺失,应是同情。
这世界有太多不公平——许些人面前天生有座山
但这世界还有爱——让一切变得公平。
我们拥有它,去翻山越岭吧!
“记得把希望带上”
沈敏瑞:以前,我只是从杂志上或者公益的公告上看到过那些山区的孩子,那是,只觉得他们的生活真的很苦,但,与我无关,我不可能过他们的生活。于是:家里的水龙头时常在滴滴答答的滴水,竟从没想过他们那没有足够的水;餐桌上的剩菜剩饭被无情的倒在垃圾桶里,竟不曾想到他们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
看了《希望树》之后,我深刻的感觉到了,他们与我们一样,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希望我们大家能一起,献出自己的一点点力量,让那些孩子们过的好一点,再好一点。
让我们的国家,乃至世界,更加美好。
感谢各位同学们的分享,就让我们用小小的善心去温暖这个世界吧,如同歌唱的那样:让爱传出去,它像阳光温暖我和你,不管有多遥远,总有到的那一天~~
㈨ 父亲的梦想 观后感500字
知 识 改 变 一 切
——《父亲的梦想》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父亲的梦想》,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的内容是:大西北的一个穷山村里有一家人,爸爸叫王有福,妈妈死的早,瘸腿的爸爸除了干农活,还暗地里打砖坯为女儿攒学费,带着三个女儿艰难地生活着。大女儿为了供两个妹妹读书,到深圳打工。老二和老三成绩优异,正奋战在高考第一线,却不能像别孩子那样在学校里专心学习,既要做家务又要下地干活。即使这样,她们也仍然刻苦学习,寻找光明,最后终于实现了父亲的、也是她们自己的梦想——考上了大学,演绎了一段十分感人的故事。
知识能改变命运。贫穷落后的西北农村人,祖祖辈辈种庄稼,孩子一般很少读书,尤其女孩子,将来能嫁个好人家就是上辈子修来的福了。但是小姐妹渴望知识,坚持考大学,决定用知识改变命运。她们大学毕业以后,姐三个在村里办起了一个希望小学,过上了好日子,也给山村也带来了希望。
知识能改变一切。当今世界科技发达,科技产品日新月异。比如电脑的普及,可以让我们在瞬间找到很多信息,还可以玩游戏;电脑在工厂里帮我们工作,又快又好;机器人和真人差不多,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事情。还有卫星、飞机的控制和操作,都离不开科学知识。
我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将来就得靠自己,我要像影片里的小姐妹那样,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201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