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红旗漫卷西风纪录电影观后感

红旗漫卷西风纪录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8-04 03:27:41

Ⅰ 怎样理解“红旗漫卷西风“

“漫”是“随意,不受拘束”的意思,在这里,“漫卷”表示在强劲的西风吹拂下,红旗剧烈地舞动,表现出了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

Ⅱ 红旗漫卷西风的电视剧

作品名:红旗漫卷西风
导演:王好为
类型:战争、历史
对白:普通话
颜色:彩色
地区:中国、内地
时间:1999
集数:12
演员:孙涛、吴京安、郑强、
内容概述
1949年我军挺进西北,和平解放新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空间跨度大,相关人物多,构成事件发展的因素纵横交叉,可以说 是“剪不断,理还乱”。而这部片子却很短,只有十二集,再加一个尾声。
不过这部电视剧出现了历史事实与艺术表现的矛盾。如果取材不全,就不能完整地再现这段历史;如果艺术表现力不强,就不能得到观众的认同。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
导演确立了这样一个思路:简化事件过程,腾出空间写人物。
根据这个思路,导演设置了两条主要线索:一条是我 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残匪在大西北地区的较量,一条是我党领导的和平民主势力与国内外分裂主义势力及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前者推动后者,如果没有我军在西北战场上的节节胜利,马呈祥、叶成、罗恕人等国民党顽固派就不可能放下武器,就不可能使分裂主义势力越来越陷于孤立;后者呼应前者,如果没有我党在新疆领导的和平民主势力的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也不可能在解放军进疆之前使新疆获得和平解放。
历史的逻辑与艺术的逻辑是一致的。编导抓住了这两条线索,就抓住了历史事件的本质真实,同时也就抓住了艺术创造的纲。 抓住了这个纲,就能删繁就简,为描写人物腾出足够的空间。应当说,片子对于人物的塑造是比较成功的。如王震的粗中有细、武中有文,陶峙岳的儒雅深沉、处变不惊,刘长胜的忠诚质朴以及克服小农意识的心灵轨迹,都塑造得栩 栩如生,颇见光彩。而人物的生动丰满,在很大程度上则得力于细节的精心刻 画。例如第九集,王震向二、六两军的领导讲述他与毛主席一起观看京剧《古城会》的情形,它不但揭示了王震热爱士兵、尊重知识分子的思想来源,而且 烘托了毛主席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迷人魅力。这就是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叙述事 件与塑造人物的统一,也是作品的真实性、思想性与情感性的统一。

Ⅲ “红旗漫卷西风。”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出处: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原文: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译文: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3)红旗漫卷西风纪录电影观后感扩展阅读: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写景的同时也借此寄托了对南方革命根据地军民、父老乡亲的无限思念;“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抒发了十分自豪的心情,长征就要取得胜利,坚定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定意志与决心。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象征革命希望之火熊熊燃烧;“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表达了诗人已经完全做好准备,随时准备战斗的渴望心情。

Ⅳ 红旗漫卷西风中“漫卷”什么意思

漫卷:任意吹卷。

【出处】《清平乐·六盘山》——近现代: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译文】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际尽头。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

在高峰险峻的六盘山上,猛烈的西风吹得红旗猎猎地卷起来。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4)红旗漫卷西风纪录电影观后感扩展阅读

1、《清平乐·六盘山》创作背景

此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35年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此词即是作者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2、《清平乐·六盘山》鉴赏

这首词景象开阔,意蕴丰富,起承转合,层次分明,在意境和艺术结构上都称得上是一篇佳作。它在陕甘宁边区一直广为流传,解放战争时期,延安广播电台也时常朗诵播放。时至今日,我们同样可以在这首作品中体味出当年岁月的艰辛以及领袖人物的宏大气概。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和上阕末句一样,从眼前的实景宕开,直接表现内心情怀和志向。但在表现的内容上也有了一个推进。上阕末句,是在古今战争之间寻求尚武勇猛之精神,在谈笑、屈指间举重若轻;而下阕末句所表现的情怀意志则似乎已经完成了自我肯定和自我升华,而有了更为具体的战斗冲动。

诗人手持“长缨”,片刻的休息与感慨已经足够,疲乏与困顿已经一扫而空,激情与力量早已恢复。诗人已完全做好了战斗准备,只等“吹角连营”,上阵擒龙。“何时”二字更见出诗人此时内心的战斗渴望。

Ⅳ 红旗漫卷西风描述是哪个历史事件

红旗漫卷西风;出于毛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这是毛泽东同志1935年10月长征途经六盘山时所作的一首诗。
原文内容: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漫卷:遍卷、席卷。
句意:强烈的西风吹卷着红旗

2纪录片编辑
片名:红旗漫卷西风
编导:姜云川、张建珍
摄影:罗矛、程默、张永、鲁明、韩克超
长度:50分钟
色彩:黑白
类型:大型文献纪录片
出品年:1950年
拍摄单位:新疆电影制片厂
内容介绍
1949年3月,毛主席向参加七届二中全会的王震布置了进军新疆的任务。此刻,国民党政府军新疆警备司 令陶峙岳和新疆省府包尔汉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担任我党地下工作的屈武和刘孟纯、陶晋初等,希望 他们能认清形势,走和平起义的道路。美国领事及艾沙等民族主义分子竭力鼓噪负隅顽抗。国民党军队中 的实力派马呈祥、叶成、罗恕人等要求进关与我军决战。马呈祥邀请陶峙岳参观他们的军事演习,陶欣然前往,还赠叶、马、罗文房四宝以联络感情,引起主张起义的参谋长、陶峙岳的堂弟陶晋初的不满。
王震立即部署了消灭敌165师,进而全歼敌38军的战斗任务。由于通讯联络中断,总部人员赴各地传达作战命令。
胡宗南部主力被消灭在扶眉的消息,传到了伊梨的新疆在区革命政府,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等领导同志欢欣鼓舞。艾沙等人煸动民族分裂活动,被主张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包尔汉挫败。美帝又策动艾沙等人去联合国民党中的顽固派搞新疆立。省府秘书长刘孟纯去军校讲演,抨击了国民党的腐败,遭到顽固分子的非难。坐在主席台上的陶峙岳不动声色,引起陶晋初的不满。
国民党驻南疆的副司令赵锡光是陶峙岳的好友,在军事会议上反对部队东调。马步芳的外甥马呈祥与叶成、罗恕人一伙极力主张进关参战。陶峙岳仍是举棋不定。负责后勤的郝家骏则表示没有运输车辆,力不从心。会议不欢而散。美国副领事马克南带了厚礼去见叛匪匪首乌斯满,鼓动它率骑兵切断解放军进疆的道路。特务夜鹰也催艾沙等人尽快到南疆搞分裂活动。固关战役,马步芳的精锐骑兵被我炮兵全歼。

3电视剧编辑
作品名:红旗漫卷西风
电导演:王好为
类型:战争、历史
对白:普通话
颜色:彩色
地区:中国、内地
时间:1999
集数:12
演员:孙涛、吴京安、郑强、

Ⅵ 读了红旗漫卷西风读后感

清平乐·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六盘山前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便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10月下旬,到达陕北,胜利地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诗就是毛主席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它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英雄红军胜利地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抒发了彻底打垮国民党的坚强决心,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在手;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苍龙:指国民党反动派.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望断:望尽.屈指:计算. 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译诗】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赏析】 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上半阕一开始,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爱恋,接着又起豪气,“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从爽朗、舒畅之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城之关口已经到达,好汉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诗人这时的确是幸福而自豪的. 而且毛泽东式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气犹如“长征是播种机”,这豪气的种子已遍撒祖国亿万人民的心间.它已变成祖国人民表达各自内心英雄豪气的心理定式.他们不仅穿着印有这句诗的T恤衫攀登长城,而且还常常以此句来表示战胜困苦艰难的决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犹如长征也成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一样,诗人在此以古“长城”二字融入了当代生活的精髓,并以此来形容英雄好汉战胜逆境乃区区小事,哪怕经历万千日日夜夜,也不足道哉. 下半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接着吐出胸臆,随意化出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中三行:“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而这里的“苍龙”出自唐颜师古注引汉代服虔曰:“仓龙,太岁也.”仓龙同“苍龙”,取此意,亦可解,因太岁系凶神恶煞,这里引伸为蒋介石反动集团就是“苍龙”.虽最末二行以设问句出之,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 此诗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上、下半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织,浑然一体,也是顺其古格;而以古格写今日生活,如此自然俊逸,实属不易自己品一品

Ⅶ 红旗漫卷西风烈

“红旗漫卷西风”一词出于毛泽东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这是毛泽东同志1935年10月长征途经六盘山时所作的一首诗。


原文内容: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漫卷:遍卷、席卷。
句意:强烈的西风吹卷着红旗

Ⅷ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意思是什么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的意思是:六盘山上高峰挺拔,烈烈的西风吹卷着红旗。出自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清平乐·六盘山》,写于1935年10月。

全诗原文: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8)红旗漫卷西风纪录电影观后感扩展阅读:

六盘山:宁夏南部固原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毛泽东在1935年九月中旬率领中央红军进入甘肃省南部,10月上旬,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打垮了敌人的骑兵部队,胜利地越过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是现代思想家、革命家、诗人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阕从眺望远景起笔,写了登上六盘山所见到的北国清秋的景色,回顾了长征的胜利,表达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强意志;下阕则写近处,如火的红旗在高山之巅,迎着西风舒卷,烘托了红军将士胜利的英姿。

上下两阕相对独立,却又紧密相连、一脉相承;在表现手法上,全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刚柔相济的妙境。

阅读全文

与红旗漫卷西风纪录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韩国电影新世界主角最后黑化 浏览:560
深圳没粤语版电影 浏览:445
台湾版电影三角恋 浏览:585
台湾往事电影2003豆瓣 浏览:756
天使电影粤语版免费 浏览:680
2019韩国电影大尺度 浏览:171
电影总有一天结局 浏览:80
美人鱼电影结局彩蛋 浏览:166
免费人人爱电影网站 浏览:893
三明大地电影院 浏览:797
台湾太子爷的电影 浏览:31
李玉电影演员 浏览:30
台湾爱情欲望电影 浏览:590
女主角小水的电影 浏览:982
推荐一部好看又血腥的电影 浏览:253
电影上海快车图片 浏览:346
新大头儿大电影 浏览:775
一部叫什么鼠的电影类似异形 浏览:327
意大利文艺电影名字 浏览:700
美国女孩杀死母亲电影完整版 浏览: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