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电影望月观后感

电影望月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8-04 04:02:47

① 电影望月观后感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弘扬社会主旋律,讴歌广大青年教师对中国农村教育事业的伟大奉献,以及他们顽强坚守的高尚情操,中影集团北京九州同映有限公司、河之南(河南)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郑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联合摄制了大型教育题材主旋律电影《望月》。该片以周口东新区许湾乡希望小学校长李灵为原型,真实再现了一个平凡的乡村女教师为创新山村教育模式付出的艰辛努力,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在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发生冲突时牺牲小我,最终选择留在农村,继而鼓励并带动更多青年人投身到祖国乡村教育的宏伟事业中来,谱写了一曲乡村教师的颂歌。
电影《望月》立意深刻,主题积极向上,情节感人肺腑,使人振奋,弘扬了“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主流价值观,能引发面临抉择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共鸣,对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也是对广大青年教师的鼓励和鞭策。为充分发挥该片的宣传教育作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级教育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重视发挥影片的宣传教育作用。该片真实呈现了我省广大青年教师扎根基层边远艰苦地区的奉献精神和感人事迹,这对于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坚定信念,甘为人梯,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各级教育部门要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和广大师生观看影片, 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影视作品,是培养和造就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的时代需要,是生动形象地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丰富学生德育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重要举措,尤其对教育、启发学生加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和学习环境,激发其勤奋学习的热情有着积极的作用。电影《望月》不仅阐释了教育工作者为做好教育工作而竭尽全力的奉献精神,也积极引导青年人投身农村从事基层教育工作,同时也有着师生不懈追求梦想的理想主义精神,这对于老师、学生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者都具有教育意义。各级教育部门要把组织观影活动作为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方式之一,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专题讨论、撰写观后感或影评等方式,发挥好影片的教育激励作用,强化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② 电影望月观后感700字,主人公是一个叫小月的乡村女教师,求,谢了,各位大师们

该片以周口东新区许湾乡希望小学校长李灵为原型,真实再现了一个平凡的乡村女教师为创新山村教育模式付出的艰辛努力,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在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发生冲突时牺牲小我,最终选择留在农村,继而鼓励并带动更多青年人投身到祖国乡村教育的宏伟事业中来,谱写了一曲乡村教师的颂歌。
电影《望月》立意深刻,主题积极向上,情节感人肺腑,使人振奋,弘扬了“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主流价值观,能引发面临抉择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共鸣,对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也是对广大青年教师的鼓励和鞭策。

③ 望月有感 赏析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象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④ 望月读后感

望月读后感

月亮,是美的。它总能带给人们很多美丽的幻想。


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都以“月亮”为题材,创作出了流传千古的美文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出了苏轼格外思念弟弟的浓浓的手足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体现了诗人李白望着明月,低头徘徊,想起了那遥远的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充分表达出诗人张九龄赤诚火热的相思之情。


这样和那样关于月亮的诗句还有很多,下面我再给大家讲述一段关于月亮的小故事吧!


夜深人静,皓月当空。“我”悄悄地在甲板上坐下。偶然一回头,看见我的小外甥正在旁边,随即他调皮地对我眨着眼睛说:“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说要和我一起比赛背关于月亮的诗,我也就答应了,我们俩就在月光下,开始你一嘴,我一口的开战了……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下。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小外甥突然问我:“你说月亮像什么?”我不知该怎样回答,就笑着反问小外甥。他立马就说:“像是天上一闪一闪眼睛。”


小外甥的这一番话,让我对月亮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读完全文,顿时觉得心旷神怡,月亮,是天的眼睛,是天派来的使者,让人间充满美丽的气息……



⑤ 望月读后感300字

望月读后感300字

月光如练,吐露着淡淡的霜华,那位叫昭君的女子,正环抱着一把琵琶,拨弄着断魂的清音,倾诉着对汉家宫阙的思念。

我的感受:月是淡的情,如水,似风,直沁肺腑。夜,月光为你倒一壶清淡的茶,当茶流入心灵,心就充满如雾的愁,那是一潭静水,无力地流淌,无力地轻拂,都形成一种幻境,虽淡,可永不磨灭。从古到今,多少红颜佳丽有如水的情怀,都含在她的阴影里,被岁月埋进我们的梦里。

望着昭君,我想到了她,她的目如秋波漾,却没有温暖,只有冰冷的忧,冰洁娴静的脸有些憔悴,如一枝无力的梨花,半掩的清眸中,有着一丝柔情。她忽地仰起来,望着含笑的月,妩媚的光环绕着自己,又踏入了一盏清茶中,紫绸帘后,她的眼泛起涟漪,一颗泪打湿了衣襟。她曾坐在吴越江边浣纱,享受温暖的月色,与她共享是故乡深幽的眼,现在,只能独享这冰冷的茶了。她含着泪睡下了,因为在梦中,才有故乡月亮深情的回眸。

⑥ 望月有感 题。

1.原文【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2.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⑦ 《望月》读后感

学生读后感触很深,有的孩子说读后的感受觉得月光很美,很明亮。有的孩子还能感受到了月夜的静态美。学生通过不同的读,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再次的进一步走入文本中。然后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词语,再次体会文章。老师又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带上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画面给学生再次创造情景。让学生更喜欢文字,让文字走入学生内心之中。让学生更融入文本的情景中。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月夜的静与美。杜老师紧接着出示课文后几自然段时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小外甥的活泼,聪明,机灵神秘童真的天性。然后进一步文字变换,以诗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更能走进文章的情景当中,学生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更容易感受到小外甥望月的乐趣,感受到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富有想象。学生更能读出诗的韵味来,让学生从而喜欢读诗,写诗,在生活中做一个有诗意的人

⑧ 望月有感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作者: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解】:
1、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
2、羁旅:犹漂泊。
3、寥落:冷落。
4、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
5、根:喻兄弟。

【韵译】:
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家业空空;
兄弟逃难旅居异地,各自西东。
战乱以后处处寥落,田园荒芜;
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
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
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评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秋天。其时诗人到符离(安徽宿县),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贞元十五年(799)春,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接着中、光、蔡等州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诗以白描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每个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言辞清丽,不加雕饰,句句扣紧主题,意蕴精深,情韵动人。
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是一个多难的时代,他从十多岁开始,即因战乱而离家四处飘泊。德宗贞元十五年(799)春,宣武军(治所在开封)节度使董晋死,其部下举兵叛乱。继之彰义军(治所在汝南)节度使吴少诚亦叛,唐朝廷不得不发兵征讨,河南一带再次沦为战乱的中心。由于漕运受阻,加上旱荒频仍,关内(今陕西省中部、北部及甘肃一部分地区)饥馑十分严重。就在这一年秋,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在长安考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这首河南经乱书怀的诗,大约就写于这一时期。

【赏析】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象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http://www.hotea.com/article_view.asp?id=14755

阅读全文

与电影望月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向华强成龙电影 浏览:720
最新大尺度日本电影 浏览:103
梁朝伟甄子丹演的电影大全 浏览:669
法国战争电影在另一边 浏览:520
电影在线看网址大全 浏览:245
一个游戏3个结局是什么电影 浏览:793
有部电影叫酒店什么 浏览:810
当爱已成往事霸王别姬电影插曲音乐 浏览:703
韩国电影新世界主角最后黑化 浏览:560
深圳没粤语版电影 浏览:445
台湾版电影三角恋 浏览:585
台湾往事电影2003豆瓣 浏览:756
天使电影粤语版免费 浏览:680
2019韩国电影大尺度 浏览:171
电影总有一天结局 浏览:80
美人鱼电影结局彩蛋 浏览:166
免费人人爱电影网站 浏览:893
三明大地电影院 浏览:797
台湾太子爷的电影 浏览:31
李玉电影演员 浏览: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