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浪地球观后感400字
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 戴志梅
大年初一,去看了一场电影《流浪地球》。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我读过一些,一开始读的时候,有点费劲,需要指读,因为我是文科生,习惯了读那些情感为先的生活化小说。但,后来,习惯了刘慈欣的表达风格,也就有点喜欢读他的文字,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思维是可以优化和训练的。
中午的街巷,人极其少。下午的影院,人极其多。整个影院,随着《流浪地球》情节的展开,我清晰地听到了一个小女孩的哭声,不是被情节吓哭,而是感动的哭。
2. 流浪地球真的好看吗可以说一说你们对电影流浪地球的观后感吗
挺好看的,《流浪地球》是一部让人倍感惊诧的作品,这不仅在于电影拥有着足以媲美好莱坞的特效制作,更在于电影将国人的乡土情怀尤为出色的融入到了一个恢弘的末世科幻故事中,使电影作为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硬科幻电影,所带来的并不仅是视效上的震撼,更还有着情感上的共鸣。
(2)流浪地球看店比电影观后感扩展阅读
基本信息
《流浪地球》是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郭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科幻片,由郭帆执导,吴京特别出演,屈楚萧、李光洁、吴孟达、赵今麦领衔主演。该片于2019年2月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
《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
3. 流浪地球观后感好开头,急急急
去刘慈欣吧 流浪地球吧 黑暗森林吧 看看那个流浪地球写的不错,但是有“硬伤”,太阳的巨变不可能观测不到的,重物质聚变的能量是负的,不可能给发动机供能
4. 流浪地球观后感
有了好的内容,怎么把它搬上银幕,把文字转换为视觉,未观看之前,心里直打鼓:就现在中国的特效水平,它能跟美国特效大片比吗?好的剧情没有好的特效跟它匹配,岂不是浪废了?这可是整个亚洲第一次获雨果奖的作品啊!
随着电影的上演,我心里激动了:一点也没有令我失望!那恢宏磅礴的场景,大气!沉稳!那一刻,我对“科幻”一词又有了新的诠释。
更可怕的是,如果太阳毁灭,太阳系遭到破坏,没有了引力,所形成太阳系的行星(包括地球)没有了原来的运行轨迹,由匀速圆周运动变为匀速直线运动,或者说所有的星体都会改变原来的运动轨迹,在宇宙间无规律的乱撞一气也说不定……
咱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边际。我就在想,会不会再发生一次宇宙大爆炸。
故事中讲述了一群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为了拯救地球,挺身而出。他们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在危机四伏的宇宙之路上,寻找新家园。为了人类能在漫长的2500年后抵达新的家园,这群年轻人展开争分夺秒的生死之战。
影片很好看,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在享受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引发了深层次的思考——怎样保护好我们的地球?
5.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字数400字左右。
《流浪地球》小说本就想象力丰富,让地球连同地球人一同逃难的创意荡气回肠、惊艳无比。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很硬核,还原了小说中“雅典卫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写;地球启航产生的尾迹清晰可见,宛如一艘巨型飞船遨游宇宙之间;北京、上海被冰雪覆盖气势磅礴;地木交会更是让人瞠目结舌,试问有电影能看到这样一幕?
中国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硬科幻,看到这样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动,可以让人原谅一切不完美!说这部电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脚,毕竟国内早就拍过很多软科幻,但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硬科幻电影的第一座里程碑,或者说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元年,这是任何人都无可反驳的,它的工业化程度在国内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的电影!
其实中国观众对于这类型的硬科幻并不陌生,只是国内一直没有拍摄这种硬科幻大制作的工业基础,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找不到中国独有的文化语境,并不相信中国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直到今天,终于有导演做了这件事情,而且做的非常棒,给中国的硬科幻竖起了一个很高的行业标杆,在中国人的文化语境里用中国人的方式拯救全人类,也一样可以拍的毫无违和感,一样燃爆!
最后表扬一下片尾的《流浪地球》小说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画翻页片头还精彩。电影保持了小说的整体框架,有一定改动(严格说其实是扩充),只拍了小说的前两章,最精彩的《叛乱》希望能在续集看到。新加入的点燃木星很有新意,这种有创意的改动我还是能够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迎来真正的春天。中国科幻迷从此不再流浪,因为我们终于有硬科幻了!
6. 流浪地球观后感150字
流浪地球观看后我觉得人要有使命感有大局观,所谓正义的事即使困难也得有人站出来。不计较,舍得成全大局的人才值得人尊敬
7. 写一篇 流浪地球观后感 一千字,
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未来2500年的大逃亡,但唤起的却是一些很古老的意象和感动。例如从地面一直上升到俯瞰地球上万个行星发动机的长镜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觉油然而生,而救援群像,则是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蚍蜉撼大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种悲壮,还有陈胜吴广式的干劲与豪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夫死,死国可乎?”……科幻的外衣下,包裹着传统古典的文化内核。
这部电影真正触动我的,并不在于那些温情和牺牲的片段,而是恍惚在作品中看到,一个数千年古老文明的灵魂,仿佛在一堆重工业的机甲外壳中重新拥有了鲜活的生命……
一直认同这样的观点,农耕文化属性、标准意义的传统中华文明其实早在南宋崖山海战之后魂灭,其后明清不过是僵尸一般苟延残喘的存在。文明的内涵高低,与物质文明成果的体量不一定有那么直接的关系。所以那些本质无非是在历史故纸堆中抠抠索索,沉溺于千年文明古国自嗨式的作品,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文化输出。
正如电影里所呈现的,脆弱的人类,包裹上坚硬机甲与外骨骼,在险恶的极端环境中艰难求生。那么,眷恋故土、乡愁无限的农耕文明,在重工业钢铁基建的庞大外壳中,究竟是古老文明的复活,还是新型文明的诞生?
也许,两者皆是。不同文明的相遇,并不一定就是你死我活的结局。历史上的中华文明曾因野蛮民族征服而渐渐形存神亡,但古巴比伦文明却与古埃及文明在海上遇合诞生出古希腊文明,并延续为一脉相承的古罗马文明,又在文艺复兴中成为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流浪地球》呈现了某种传统文明与现代工业的融合,焕发出古老而又崭新的生命力,才是这部影片最值得激动的地方。
“没有利他主义就没有真正的文明”,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却显然违反人性。尽管抒情诗朗诵式的台词对白比较影响观感,这部电影中多处“利他”行为,其实都没有脱离自利的基础。
救援队长王磊如此执着运送火石去杭州,是为了杭州的妻儿(电影因删减而未明确交代),刘培强若不是为了地球上的儿子,恐怕不一定会选择为了地球存亡的一线生机(尽管AI计算的成功率为0)而放弃空间站,而最终联合政府批准这一行为,也不过基于他们在地球之上的人性本能,不可能如AI一般绝对理性。
电影里最符合原著精神的台词来自AI,“让人类保持理智,确实是种奢求”,然而个人更喜欢另一句,“没有人的文明,不能算真正的文明”。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原本就类似于奇迹。如果电影最终人类没有选择相信希望努力拯救地球,一个保存着受精卵和种子的小小空间站在缺乏食物和燃料补给的茫茫宇宙也根本谈不上让文明存续。倘若文明的内涵没有具体而微地体现为每个鲜活个体的精气神,就算保留历史遗迹,文明实际上已经断绝。
尽管国内电影工业水平与好莱坞存在着客观上的水平差异,但《流浪地球》主创团队尽最大努力用可能争取到的资本和人力物力进行了尊重行业规律与标准的合理投入,并为内容产品注入符合普世人性的精神内涵与价值观。因此电影在市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或侥幸。
原本,科幻小说在国内大众文学中算是相对冷僻的类型,而国内落后的电影工业体系里,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更缺乏清晰区别的产销流程。作为艺术作品的电影,佳作的诞生或许更取决于天才型电影人。而商业电影的制作,如果总靠灵光一闪、情怀一现或流量明星,则注定不可能持续。作为商业电影的《流浪地球》是一部合格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严格来说还算不上精品,不过相比市场上多年充斥的粗制滥造精神垃圾,已经是“物以稀为贵”了。
希望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但带动国内科幻小说题材从冷僻转为热门,也能推动电影工业体系逐渐完整和成熟,可以稳定批量产出具有文化和价值观输出意义的合格品,这才有更大可能性创造出高质量的经典作品。
8. 流浪地球这篇电影怎么写观后感
今天第一次跟我爸一起去影院看的,还是蛮有纪念意义的……整部电影特效震撼,场面宏达,剧本毕竟是大刘作品底子改编,硬核科幻片的构架,逻辑性上没有问题,毕竟是中国科幻片里程碑氏的电影!唯一的不足之处是大部分人物形象没立住,人物情感方面有些突兀,不自然,不细腻,没有完全的代入感,特别是几处想表达在危机时刻乐观精神的幽默台词,让人觉得一点都不好笑,导演有在刻意模仿好莱坞电影人物幽默氏谈吐,想在这种灾难片里营造些许轻松氛围,结果留给观众最记忆犹新还是场面,特效,还有硬核科幻片逻辑……观影后,我本以为老爸会很兴奋,会夸片子拍的好,结果他摸了摸胸口说“这电影特效音效震得我害怕,不建议心脏不好的人看”我说,“太久没看电影了,怪就只能怪现在的影院视听设备太好了,咱们以后换个文艺片看看,多适应适应。”
9. 流浪地球,有观后感吗
昨晚去看了《流浪地球》,总体感觉是中国的科幻片终于能做的像一部真正的大片了。
情节其实并不复杂,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决定把赖以生存的地球脱离太阳系,去往宇宙新家园。由此建立了地球在宇宙的流浪计划。
电影场面宏大,非常震撼。看到繁华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变成了零下八十几度的世界,高楼大厦,成为废墟,整个地面变得无比荒凉,没有任何生物可以生存。我们熟悉的标志性建筑,上海的东方明珠塔,所有的高楼大厦都蒙上了厚厚的尘土。人类只能建造地下城,以抽签的方式进入地下城生活。
为了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人类空前团结起来,建立了空间站,派了世界各国的精英,实施“流浪地球”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意外,人类建造的巨大发送机出现了故障,急需排除故障,否则地球大气受木星引力影响,最终地球将失去大气层的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不复存在。在这危机时刻,影片体现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展现的是中国式的价值观,团结一致,永不放弃,亲情与友情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希望是什么?希望应该就是永不放弃。韩朵朵最后的的求救发言虽然显得有点稚嫩和牵强,但还是给我很深刻的印象,最终让所有人拼尽全力去争取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并最终拯救了地球,虽然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因此付出了生命,但他值得所有人铭记。
特效还是做的不错的,木星,地球,还有那些巨大的发动机什么的。场景布置的非常具有科幻感。虽然有的地方剧情和台词显得多余,感情处理也有些牵强,但总的来说不失为一部值得一看的国产科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