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黄宝妹怎么样
人物再现式表演真实生动,富有有感染力;旁白式讲故事方式流畅自然,是个串起片子的巧办法;谢晋拍得相当纯熟,时间把握也比较好不冗长。说实在的,人物标榜片能拍成这样已经着实不错了。
㈡ 1953年全国劳动模范是谁
是黄宝妹,上海市浦东高桥人,13岁入日资裕丰纱厂(国棉十七厂的前身),一直在厂内工作到1986年退休,历时42年。1953年成为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1960年进入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进修,获大专文凭。
改革开放以后,黄宝妹曾经帮助乡镇企业建厂;退休后,她应邀赴新疆石河子筹建棉纺厂。
1991年,黄宝妹在上海市劳模协会帮助下,牵头成立了上海英豪科技实业公司,担任董事长、总经理,把赢利部分拿出来帮助有困难的老劳模,人们都亲切地称该公司为“劳模公司”。
(2)黄宝妹电影观后感扩展阅读:
黄宝妹是1953年纺织工业部首届18位全国劳模之一,曾先后7 次被评为上海市、纺织工业部和全国劳模;3次出席国际会议;8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的接见。
1958年,著名导演谢晋拍摄了以真人真事创作的电影《黄宝妹》,37岁的她在影片中亲自饰演黄宝妹,影片不仅留下她的青春岁月,也记载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情感。
㈢ 《我是党员》观后感1000字
仅供参考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科教频道推出四集纪录片《我是共产党员》,节目选取近年来在不同行业、地区和民族中具有突出代表性的16位优秀共产党员,以朴实的视角还原百姓身边党员最本真的状态;以细腻的镜头语言记录基层党员生活中最真挚最感人的情感,彰显出“身边的榜样,信仰的力量”的主题,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节目中有从事疏捞工作38年,上下窨井几万次的排水工金帮红;有用十一年时间逐梦天堑通衢,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当家人”林鸣;有退休后选择回到偏远的独龙江,带领乡亲们修路架桥、脱贫致富的高德荣;有救助困难儿童,帮助残疾人就业的丽达·皮尔拜;有行程约40公里,27年投递邮件总量60万件的乡村邮递员王收秋;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凿出一条“麻怀出路”的邓迎香;有在战乱、动荡地区驻守1200天,屡次作为中国媒体唯一代表参与重大战役事件报道的焦翔;有29年坚守基层,罹患肝癌,依然在一线为百姓办事的朱忠华;有视农牧民为亲人,十几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的民警宝音德力格尔。纪录片《我是共产党员》强化时代性,突出中国梦,充分表现当代共产党员所面临的伟大任务和追寻的伟大目标。突显中国共产党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不变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最神圣的职责;要展现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以及所具有的无限忠诚、坚定信念、不畏牺牲、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等高尚品质。
我是共产党员观后感(二)
央视《讲述》栏目播放了中交三航局港珠澳大桥建设者林鸣同志作为一名拥有35年党龄的老党员,是如何依靠自己的热情和遇到困难不退缩的意志,攻克一个又一个世界性超级难题的。
追随着镜头,看到林鸣白发丛生,可想而知他操了多少心,流过多少汗,又有多少个日夜未眠。看到海风卷起千层浪时,他微蹙的眉头,5天4夜连轴转的忘乎所以,一套套施工方案被否定时的焦灼担心,看到成功将沉管埋藏在深海时,林鸣脸上终于洋溢幸福的微笑,是什么信念支撑着这位年近花甲的三航人征服一次又一次的第一次?又是怎样强大的意志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是三航人对工程饱满的热情和共产党员吃苦耐劳敢于挑战的韧劲!只有像林鸣总工程师一样,将自己所建设的工程视为一种热爱,一次次建立起新的观点再推翻,直至总结出最出色的那套方案,用5天4夜不眠不休的热情换来“半钢性”的创新,推翻了中国人不可能拥有这项技术的结论。
观看完这部纪录片,心里有许多感触,平日生活里的种种抱怨、牢骚,工作中所遇的困难、生活中承担的压力,在看过这部宣传片后便石沉大海,我们所遇到的这些困难,在这个被称为“新世界奇迹”的大工程面前犹如沧海一粟般渺小,当镜头中的林鸣扬起嘴角,也是整个纪录片里最感人的一幕,同样身为三航人的我们虽不能感同身受,但是却可以理解其中承担的风险、承受的压力和背负的责任有多重。
我们当然要向林鸣同志学习,不仅学习他有强大的知识技术,更要学习他对建设事业的热爱和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坚韧意志。我想当影片记录他每天早上5点多起来跑步,用饱满的热情开启新的一天时,这份对生活、对工作的热爱就已经值得我们大多数人学习和敬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