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哈利波特7的观后感
快睡着,叙事多
B. 求《哈利波特》七部的读后感
哪的老师这么绝,看哈利波特还要写读后感
大概就是:我看了哈利波特,很佩服他的勇气和对朋友的信任,以及他的聪明和做事认真……要向他学习......之类的,
C. 哈利波特7上观后感
[哈利波特7上观后感]哈利波特7上观后感2010-12-23 20:11大致按剧情排列,纯属个人喜好直评,看过原文和电影的人很好懂,不喜误入1赫敏的一忘皆空很给力,消逝的影像正是对过去的告别,改编成功!2弗农一家为了给影片节省时间匆匆离去,不能接受3伏地魔一身黑色和尚装在马尔福雄伟的黑宅子里唠唠叨叨,贝姐头顶鸟巢可能压力比较大,一直佝着腰在椅子上晃来晃去,马尔福在面对有人死在眼前时表演得很到位4比尔横空出世,编剧很神奇的用三句话交待了个全面,十分简洁到位,但电影中的哈利是第一次知道他和芙蓉在一起,一点都不惊讶哦?麻烦做个表情好吗?要不说句"没想到啊"也好5透明胸罩非常没必要,噱头而已6金斯莱的民族风能再彪一点儿吗?首相为啥需要打扮得这么招摇的保镖啊,生怕别人看不见还是怎么的啊,我原来幻想的是一个戴耳环打扮得比较摇滚或是嬉皮的黑人7号称哈7中最盛大场景的7个哈利场景最让我不解的是马路大战,虽然感觉和飙车戏一样很过瘾,但满大街都是骑着扫帚飞的怪人,*叔叔不管啊?(算我鸡蛋里挑骨头吧)让人揪心的海德薇飞了一个来回就屎了8金妮为了电影有话题搏出位,裸后背出镜,更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乔治大咧咧滴出来还不管妹妹被亲了(或是亲别人了),哈利波特7上观后感。令人疑惑的是他耳朵里插的是啥啊,体温计?求解9关于婚礼的准备省略得当,婚礼上芙蓉的女校长出现是亮点,强烈建议罗琳回去改下原著,因为这样很合情理,还能捎带脚描写下海格的小心情10金斯莱"发信息"(用守护神拉嘿嘿)的时候能抓紧点儿时间别啰嗦吗?那是伏地魔要来了,挑最关键的说好吧?11三个人在混乱中趴地上去够对方手的画面很让我感动12赫敏和罗恩牵手睡觉的场景复原的很好,俩人弹钢琴的那段加入的好到位,一点儿都不突兀13虽然R.A.B.的故事很简略,但把蒙顿格斯抓回来才是正经,一同回来的多比是亮点,不稍微铺垫下总觉得电影系列里一直被省略的多比之后在马尔福家出现很突兀,观后感《哈利波特7上观后感》。另外那张乌姆里奇的旧报纸是亮点,一下想起第五部了14喝下复方汤剂后那仨演员表演得很到位,但是演赫敏内大姐您肩膀能稍微放松下吗?一直端着不累啊。另外冲厕所的过程要演那么久吗?15魔法部建的好雄伟,基本符合原著描述,赞一个!16诱饵炸弹的爆炸过程很给力,比原著表现得更详细17摄魂怪们的表现一如既往很让人震撼,不过话说乌姆里奇也能变出守护神这事儿让我一直很好奇的是:她最快乐的事儿是什么呢?难道是幻想某一天地球上只有纯血统巫师?求解18闯入魔法部这么紧张的时候罗恩还是有点儿犯迷糊,一会儿担心自己的老婆(黑暗中大家笑出了声)、一会儿不认识变形后的哈利、一会儿被"老婆"亲,算是忙中带闲的让观众轻松不少19三人逃出魔法部时追他们的那巫师亚克斯利非常亮点,每挥一下魔杖都那么有力度,姿势非常帅气20罗恩受伤躺在地上,赫敏施保护咒的时候,拜托哈利别只跪在你哥们儿身边好吗?帮忙把罗恩裸在外面的胸膛盖一下好吗?看着好冷哦21受伤的罗恩爱听广播这件事儿改编的好棒,持续不断的死亡遇害名单弥漫着一种哀伤的气氛,另外还简洁地透露了很多关键情节--例如斯内普当上了校长22我死活不相信哈利会对赫敏说:"就算我再喜欢你也别用香水了。"23哈赫跳舞那段虽然不合理,但是艾玛的表演太到位了,那眼神和表情把赫敏怎么都高兴不起来的心事表现无遗24回到戈德里克山谷时,我一直呐喊:"快把隐形衣穿起来啊孩子,有坏人。"虽然我理解导演怕减少演员的镜头坚决不让他们服用复方汤剂,但出于安全考虑,咱能把不离身的隐形衣套上吗?25巴希达女士的脸是不是有点儿太健康粗壮拉?我原来幻想的是一个干瘪的老太太脸,牙齿都掉光了脸凹了进去26虽然知道纳吉尼会出现,但它在荧幕上活蹦乱跳的横冲直撞还是吓了我一跳,影片亮点27赫敏太可爱了,不小心弄坏了哈利的魔杖还藏在屁股底下?〔哈利波特7上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D. 爱就是力量--《哈利波特七》影片观后感
[爱就是力量--《哈利波特七》影片观后感]给彼此肩膀,给彼此信任,爱就是力量--《哈利波特七》影片观后感。他们一路搀扶着走过了风风雨雨,在原本荒芜的岁月里,播撒下爱的种子。三人行,这样让人感慨的友谊。--思源题记十年的陪伴,这本书终于画上了句点,电影也拍到了最后一部。七部电影,每一部华纳都倾注了巨大的心血,用完美的技术让我们能够真实的徜徉在魔法世界中,去身临其境的感受视觉与听觉的强大冲击。但同时,每一部电影都没有偏离那个在书中反复出现的主题:"爱就是力量"。哈利的父母,用爱保护了哈利的生命,所以才会有整个故事。爱在这部电影里有着宽泛的内涵,师生情,爱情,友情,对团队的忠诚,敢于接受挑战的勇气,都是爱的外延体现。师生情邓布利多从哈利进入霍格沃茨以后就给哈利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引导,他面对孩子一样的哈利,慈爱的目光让观众们印象深刻。似乎邓布利多就是光明与希望的化身,可到了决战来临的时刻,他却选择用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拯救正义。让人落泪的不仅仅是他的离开,还有他离开世界后却依然对哈利的关怀,他依旧用各种方式给哈利留下很多隐蔽的线索,他依旧是那个让哈利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去选择勇敢地站起来的人。电影中,哈利无数次面对悼念邓布利多的报纸发呆,他们之间这样的一份爱,沉甸甸的让人动容。友情&爱情哈利,罗恩,赫敏的三人行,也是书中的主线。十年,很多读者和三个主角一起成长,观后感《爱就是力量--《哈利波特七》影片观后感》。三个人一路风雨兼程却无怨无悔,总是互相鼓励、互相依赖。他们都不是完美的,但他们都能认识到自己和对方的优缺点,他们都真诚的为朋友付出着。影片中,罗恩和赫敏的感情越来越清晰,罗恩偶尔也会吃哈利的醋,会有嫉妒,但是还是在关键的时候选择为朋友挺身而出,还是牵挂着朋友的安慰,还是在看到哈利安全返回的时候给他一个释怀的拥抱。赫敏,这个极其聪颖的姑娘,守护着哈利,寸步不离,面对罗恩的质疑,她虽然痛苦,但依然坚定的陪在哈利身边,一起去面对未知的困难,即使承受了残酷的折磨,也咬着牙关。这样的友谊,让人歆羡又感慨。有了这样的陪伴,再难的路,再黑的夜,他们也能牵着手走过。忠诚爱能感化一个人,能让一个人学会忠诚,邓布利多做到了。他用温暖和信任,给了斯内普一个全新的人生。虽然斯内普不得不亲手杀了他,但还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做着危险的间谍工作,这是斯内普的忠诚。凤凰社的每个成员都是这样,他们都能为了捍卫正义而勇敢的冲在最前面,他们都觉得为了团队献身忠诚的最高境界。书中,邪恶与正义的对比是那样的鲜明。我们看得到伏地魔的邪恶、贪婪、自私,也看得到哈利的善良、忠诚、勇敢。死亡圣器只是一个书中特定的符号,真正让哈利无敌的,不是他头上那道疤,不是他手中那个和伏地魔配对的魔杖,不是他高超的魔法能力,而是邓布利多教给他的--爱,这就是力量。伏地魔永远无法明白自己总是失手的原因,和正义作战,不可能会有胜利的结局。魔法世界虚构的,可是道理是真实鲜明的。行走在茫茫人海中,人们都在遗忘中铭记着,又同时在铭记中遗忘着,可是无论怎样,我们要记得用爱去温暖彼此的心,去提醒彼此记得传递心中的爱。认真的对待每一份友谊,忠诚的为团队而服务。爱,就是力量,心中有爱,注定所向披靡。(思源发表于湘江文苑)()〔爱就是力量--《哈利波特七》影片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E. 《哈利波特》7(下)观后感
[《哈利波特》7(下)观后感]《哈利波特》7(下)观后感告诉大家,我可是个哈迷,哈利波特的终结篇我怎么会错过呢?今天早上,高陈桠葳给我打电话,说约我去看电影,我呢,当然答应了,《哈利波特》7(下)观后感。我们约五点在披萨王集合,我一下车,就看见高陈桠葳向我跑来,随即,我们俩就跑进餐厅里了,吃完饭,我们就马不停蹄的往电影院里赶,生怕一个不小心就错过了开头。过了五分钟左右,我们期待已久的哈利波特终于开始了。一上来,就是海龟头的伏地魔拿着从阿不思?邓布利多那里偷来的魔杖,朝天一直,观后感《《哈利波特》7(下)观后感》。而贝壳小屋里的哈利,赫敏,罗恩也在努力完成邓布利多教授的任务:寻找魂器。他们在贝拉特里克斯(小天狼星布莱克的堂姐)的金库里得到了第5个魂器,还在霍格沃茨拉文克劳里找到失踪了几百年的冠冕,打败了马尔福,还碰到了邓布利多军队的队员们,里面我最喜欢纳威·隆巴顿和疯丫头卢娜。最后,纳威勇敢的杀了伏地魔的那条被他注入魂器的蛇,而赫敏和罗恩也一起毁灭了金杯…伏地魔的接骨木魔杖也没发挥作用,(因为是马尔福抽走了邓布利多的魔杖,又是哈利打败了马尔福,所以哈利才是接骨木魔杖的主人。)倒是哈利的一句"除你魔杖"让接骨木魔杖在空中转了一个圈,伏地魔碰巧被他自己的"阿瓦达索命"反噬到自己的身上了。从此就没有伏地魔了。(把汤姆?里德尔的英文反过来拼就是伏地魔。)要是再说,就是19年的事了。
〔《哈利波特》7(下)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F. ““哈利波特七”观后感”
[““哈利波特七”观后感”]
“哈利波特七”的下部也看掉了,感觉比上部要好一点,不喜欢上部那种复杂的三角恋关系,下部更讲魔幻的角逐,一直不是很清楚哈利波特里面的人物,也没看懂那些魔法,不过效果还可以啦,既然都不懂,于是就不需要用太多大脑,尤其是知道反正都是假的的时候,就不会去苛责这个太假了之类的事儿,所以看电影时可能真的能更加轻松自在,这是不同于看台剧时那种边看边说假的那种……““史上最贵之纪录片”海洋观后感”
/blog_7b8d8c6d0100werx.html
““加勒比海盗”观后感”
/blog_7ca016360100tiqr.html
““功夫熊猫”观后感方怡儿”
/blog_5f92fb050100w9t7.html
““儿女冤家”观后感”
/blog_7c91b4640100t01s.html
〔““哈利波特七”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G. 《哈利波特》7下观后感
[《哈利波特》7下观后感]昨天,终于看了《哈7下》了,《哈利波特》7下观后感。多年的夙愿啊,从初中开始看第一部魔法石开始,一直到今年2011年,快接近10年了,终于有个终了。那时候,我还小,欧莱雅粉底液,只觉得咒语好稀奇,只觉得会飞的扫帚太童话了,大爱啊。那时候的哈利、赫敏、罗恩都是很可爱的小孩子,让人没办法不去喜欢啊,可是当他们长大了,我发现有些东西难接受了。比如,哈利并没有成为一个高大英俊的帅小伙,中华立领服饰。又比如罗恩,成了一个胖子。倒是赫敏,这小姑娘是越长越标致,真真漂亮,虽然她最后选择了罗恩,但是总归来说还是比较靠谱的。J.K.罗琳真是一个神奇的人,她可以有这么天马行空的思想,当然可能胜于她的人还是很多的,但是之于魔法这一板块,估计没人可以超越她的《哈利波特》吧。说句稍微矫情的话,她给我的年少时光带来了很多期待。似乎,每次《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上映后就有一种心情,那就是找时间看下,这是一种习惯,差不多10年的习惯。《哈利波特》你最喜欢谁?我最喜欢第一、二部的邓布利多,多慈祥的老爷爷,是理查德?哈里斯演的,观后感《《哈利波特》7下观后感》。话说,还有个可爱的小插曲:理查德?哈里斯开始并没有同意扮演阿不思邓布利多。他11岁的孙女威胁说,他不演就再也不和他说话。他这才同意参演。于是,有了这个善良睿智慈爱伟大的霍格沃兹的校长,虽然他2002年就去世了,可是我是不会忘记最开始的邓布利多的。后面的饰演者其实演的比较不错的,但是人是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会比较看好最初让你觉得好的。《哈利波特》谁最让你感动?我说斯内普会不会有点变态。其实女孩子可能感动的点很简单,那就是至死不渝的爱情。斯内普爱着哈利的妈妈莉莉,她嫁人了也好,生孩子了也好,死了也好。他一直爱着,他说:ALWAYS。虽然莉莉和詹姆斯都死了,可是他会无条件的永远保护莉莉的孩子,欧莱雅粉底液价格,也就是哈利,那个有着莉莉眼睛的男孩。或许,能看着莉莉的眼睛对他来说是一种幸福,可那双眼睛却长在他的情敌詹姆斯的儿子上,他又很痛苦。斯内普是一个挺让人纠结的人,一开始直觉他是坏人,因为他对哈利很坏,然后后来发现他一直在保护哈利,于是,他是个好人。可是,他又杀了邓布利多,于是,他又是坏人。可是最后才知道,原来他是间谍,他不得不杀了邓布利多,甚至是邓布利多提议的,他是为了伟大的世界和平而做坏人的,最后被那条恶心的蛇弄死了,他用他的泪水让哈利明白了他的一生。说实话,看着那段镜头,我感动了,悲从中来。他临时之时,对哈利说:LOOK AT ME。他选择在死之前,再看一眼与最爱的女人一样的眼睛,好吧,太煽情了。〔《哈利波特》7下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H. 求哈利波特7观后感~!!!
原文地址:http://www.hoolee8.com/thread-143477-1-1.html
[非喜勿入!严重剧透]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观影后评述
这是我第一次有幸能够参加电影零点首映前的媒体映,各种激动。
这也是我第一次写影评
电影的整体感觉非常精彩,亮点众多,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完成了原著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戏份。从整体上讲,情节紧凑,叙事清晰,能够将复杂的原著情节尽可能清楚易懂的展现出来。但是如果没有读过原著,对于很多情节理解起来还是会有障碍。当然,这不是电影本身的问题,而确实是原书情节过于复杂导致的。
首先,影片开场就是一个很大的亮点,通过分别展现三人组踏上征途前的准备营造了压抑的基调。其中,德思礼一家搬出女贞路的情节是书中花一定篇幅描述的,但是电影一笔带过了。甚至没有出现佩妮姨妈的镜头(我印象里也没有达利的镜头)。对于哈利收拾行李回忆过去的内容也是同样一笔带过,只是特写了小天狼星留下的双面镜碎片和笔记本上RAB的缩写。鉴于电影第五部对于双面镜没有任何交代,所以这里难免会产生疑问。正向原著里描述的,哈利在碎片中好像看到了邓布利多(阿不福思)的眼睛。书中情节复杂众多,为了突出重点,这里的删改是合理的。只是作为德思礼一家在哈利波特系列里的谢幕,少了佩妮姨妈的祝福和达利的泯恩仇,总觉得对哈利缺了些什么。当然,对于主体结构,这是微不足道的细节问题,忽略是合理的。
电影开头最成功的修改是对原著中没有做详细描述的赫敏给麻瓜父母修改记忆的片段,让我一开始就被深深感动了。艾玛强大的气场和充满感情的表演,让这场短短十几秒钟的戏非常的感人。与原著中暗指的“修改记忆”不同的是,电影中赫敏使用了在第二部中出现的“以往皆空”。从洛哈特教授的各种经历来看,这个咒语的效果是不能被修复的。所以按照电影的逻辑,赫敏的父母再也不会知道有赫敏这个女儿。片头出,形单影只的赫敏独自一人含泪走出家门,走上空无一人的街道,让人不由得产生了深刻的共鸣。至于罗恩,站在第六部里被食死徒攻击过的陋居门外望向远处,表现了对未来的迷茫。也算是对之后的一个小小的感情上的伏笔吧。
之后镜头转移到了马尔福庄园。斯内普和贝拉延续了之前一贯的风格,单单是气场就足够让人镇住膜拜,这一段基本还原了原著的内容,以麻瓜研究课教师的死和纳吉尼张开血口的慎人冲向银幕结束,请心脏不好的人做好心理准备。
接下来的情节对应“七个波特”这一章,也是影片开始后一扫阴霾气氛的转折点。拍摄的非常有喜感,和之前的情节有了鲜明的对比。这里,我们看到了久违的,本应该在第六部出现的比尔韦斯莱,台词里交代了他被狼人咬伤的情况。芙蓉紧随其后,依旧不怎么好看。本该在第五部就出现的蒙顿格斯,这里也出场了,跟我想象中的有不小的差距。七个波特展现各自原型的性格特点,表演的非常称道。尤其是哈利带胸罩模仿芙蓉的桥段,双胞胎兄弟调侃的桥段,让人记忆深刻。在出门的时候,电影较原著的改变在于哈利在女贞路家门口放飞了海德薇。这也是一个成功的改变,一方面,让之后的空战中海德薇回归然后被咒语击中的场面更加有效果,另一方面,海德薇在空战中的回归暴露了真实哈利的位置这一点也合情合理。海德薇的死确实让人心里重重的一阵,作为这只从第一部起就饱受喜爱的猫头鹰的谢幕,算是达到了预定的效果。有趣的是,击中海德薇的食死徒在射杀了海德薇之后停止了对真哈利的追击。这里,恐怕有明显的暗示,此人是斯内普。从而这是与原著有出入的改变,因为原著中斯内普追逐的应该是乔治扮演的哈利。其余情节与原著一致。空战场面比较炫目,特技效果很好。
在婚礼进行前,按照原著,电影展现了魔法部长宣读邓布利多遗嘱,三人组获得遗物的环节。有趣的是,电影中把原著提及的魔法部推迟了遗嘱执行的时间以充分的检查这三件遗物的作用,以及三人组对魔法部长的负面情绪等内容做了删除,以魔法部长一句:他太强大了,你不能一个人战斗(大意)结束,树立了新部长的正面的政客形象。
婚礼上没有看到维克多克鲁姆,我感到稍稍有些遗憾其余内容中规中矩,食死徒来袭,幻影移形,咖啡店攻击。电影对于原著的另一个修改在于,这里三人组决定洗去食死徒的记忆。从而,赫敏回想起了对父母做的事情。一时,相同的压抑情绪加上身边随时可能的袭击,让赫敏百感交集。
由于电影第五部,小天狼星死后,没有任何对于格里莫广场13号、克利切归属的交代,而克利切在第五部中出现的时间又只有短短的一瞬。对于没有看过系列小说的观众,三人组来到格里莫广场13号就显得非常突兀,对于他们和克利切的对话,克利切服从主人哈利的命令等,就难免缺乏逻辑上的支持。当然,这不影响观影。在影片中,展现了小天狼星房间里的凌乱,但是没有镜头展示原著中花大量力气描写的房间里那张撕成两半只剩一半的合影,莉莉的信等等在下部讲述斯内普过去的故事时有关的细节。
接下来,三人组勇闯魔法部。个人认为,这三位魔法部成员的演技是可圈可点的。三位路人甲对三人组性格举止的模仿惟妙惟肖,非常成功。为了更强的戏剧张力,影片中,三人组复方汤剂的延长时间被极大的缩短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效果也很不过。而那位混血女巫师和服用过复方汤剂的罗恩的拥吻,也让人在压抑紧张的情节中笑了出来。强到魂器,逃跑,被亚历克斯追逐,幻影移形到格里莫广场,再幻影移形到野外,罗恩分体重伤。
三人组踏上了逃亡的生活基本遵照了原著,罗恩和另两人的冲突酝酿充分,各种表现他的不爽,各种哈赫微微的小暧昧。按照原著,罗恩出走之后,哈赫来到了高锥克山谷,拜访了哈利父母的坟墓、遭到破坏的旧宅。影片没有特写那句经典的邓布利多式的墓志铭,也没有任何镜头展现邓布利多母亲和女儿的坟墓,不知道将来讲述邓布利多在高锥克山谷的故事的时候怎么办。影片也没有展现原著中提到的哈利父母旧宅门前那些鼓励哈利的话语,而是直接接到了纳吉尼装扮的巴希达的桥段。个人非常喜欢这个片段。在非常忠实的反应了原著的同时,很符合我想象中的巴希达的形象和场景。只是没有了书中伏地魔感到,两人在伏地魔眼前消失的细节。另外,纳吉尼攻击哈利的时候,打穿了墙壁。哈利进入的房间正是一间婴儿房。想到不远处那件在17年前被毁灭的婴儿房,这里不得不叹服椰子对细节的把握非常到位。强烈的攻击和婴儿房的对比也很强烈。稍做一提的是,罗恩走后,哈利为了帮助心情低落的赫敏,有一段两人和着收音机的节奏共舞的情节,在我看来微微有些囧,但是站在欧美文化的角度,这里杜撰还是合理的。
之后,影片稍作衔接就转到了迪安森林这一段。个人很习惯这只守护神的造型,无可挑剔。找宝剑、跳水、被挂坠链窒息,罗恩相救,取得宝剑、打开挂坠盒。这些都很忠实原著。亮点在于打开挂坠盒之后的特技效果。与原著中蛇形的哈利和赫敏交缠在一起不同,挂坠盒里出来了一个非常巨大的怪物,形似巨大的蜘蛛,然后变出了许多蜘蛛折磨罗恩,然后从黑色的迷雾中走出了梦幻化了的哈赫,在一段与原著相同的台词之后,我们看到了魂器中的哈赫两秒钟的一段有迷雾缠绕的全裸激情戏。可能电影公映后很多哈迷都会抨击这个场景严重背离了他们的预想。但是我觉得,站在罗恩的角度,这的确是他最最害怕在他出走后发生的事情,所以这个改变时合理的,也是很有效果的。正是这个刺激最终刺激了罗恩终于出手毁掉了魂器。这里,我认为表现的非常好。
之后他们拜访卢娜的父亲,谈到《三兄弟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原著中的这段对话“‘There were once three brothers who were traveling along a lonely, winding road at twilight –’“
“Midnight, our mum always told us,“ said Ron, who had stretched out, arms behind his head, to listen. Hermione shot him a look of annoyance.
“Sorry, I just think it’s a bit spookier if it’s midnight!” said Ron.
被完完全全的搬上了荧幕,调侃《暮光之城》的目的非常明确。三兄弟的传说被一字不差的以赫敏叙述,画面为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动画配合的很好。不过在这一段最后,省去了赫敏像食死徒展示哈利确实在的这个小细节。
三人幻影移形后马上落入了搜捕队的手中,并被带到了马尔福庄园。个人对这段最深刻的感觉是发展的太快了。从被抓、贝拉折磨赫敏、地窖里的对话什么的,都感觉发生的很快。这里再次出现了对原著的改编。在原著中,小矮星彼得是因为对哈利的一丝怜悯之情而被伏地魔赐给他的银色假肢卡住喉咙窒息而死的。而在电影中,是被多比从后面击昏的(生死不明)。最为曾经的主角,虫尾巴的这个结局多少让我有些意外。当然,对于没有读过书的观众,再去谈第四部里的虫尾巴献手、伏地魔造手、背叛什么的,实在是太过于复杂了,而且虫尾巴在第七部确实只是个酱油角色。只是想到,邓布利多曾经说过,虫尾巴会有悔过的那一天。从而对虫尾巴的性格塑造上,在第三部的基础上,缺失了这最后的一笔。毕竟,虫尾巴的死,标志着哈利父辈的恩怨的最后了结,所以,对我来说,算是一个遗憾。马尔福的魔杖被哈利强夺这个重要细节被突出的特写出来了。
至于多比的葬礼,稍稍有些低于我的预期。但是仍然很感人。只是我希望的可能从篇幅上更长,而且还有那句画龙点睛的墓志铭:这里安葬着多比——一个自由的家养小精灵。
影片结束与伏地魔在霍格沃兹黑湖的中心掘开邓布利多的坟墓获得老魔杖。
作为终结篇的上部,影片完全忽略了三人组逃亡期间霍格沃兹发生的故事,表现在“波特聊望台”广播的完全忽略。另外,哈利和卢平教授、卢平和唐克斯的桥段被完全省略。可能是为了下部内容的充实和叙事的方便,丽塔书中关于邓布利多的生平与谎言的全部内容都在上部被完全省略掉,没有读过书的观众不知道格林德沃到底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被关在监狱终老,为什么要偷老魔杖。上部围绕着三人组逃亡的主线和伏地魔寻找老魔杖的副线进行,叙事方式简单易懂清晰。
这里,我个人一个可以接受但很不爽的改编,是当伏地魔来到格林德沃在押的监狱里的对白。在原著中,
“你来了。我想你会来的……总有一天。但是你此行毫无意义。我从没拥有过它。”
“杀了我吧,伏地魔,我很高兴去死!但是我的死不会带来你所寻找的东西……有很多东西你不明白……”
“杀了我吧!你不会赢的,你不可能赢的!那根魔杖决不会,永远不会是你的——”
哈利在“国王十字站台”向邓布利多暗示了,格林德沃之所以这么说也许是为了保护邓布利多的坟墓。
但在电影中,导演对格林德沃做了明显的丑化,变成了憎恨邓布利多的语气,并为了求生而主动告诉伏地魔老魔杖的下落。这与他和邓布利多在原著中的情感是有明显出入的。考虑到两人的同性恋经历,按照原著推测,哈利在“濒死状态下”对邓布利多的暗示是正确的,格林德沃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保护邓布利多的坟墓,并且,虽然各种悲剧发生,各种战争爆发,格林格沃心中却一直是爱着邓布利多的。
配乐方面我不想说太多,总的来说,我个人感觉没有威廉姆斯配的好。而且在上部的配乐中基本上抛弃了前六部熟悉的主题。
I. 电影《哈利波特7(下)》观后感,急!
影片开头是斯内普深邃的望着远方,想着接下来他要被蟒蛇咬死,很悲凉。
我读过哈利波特7这本书,今天在看看这部电影,觉得有过之而无不及,画面非常细腻,故事也十分紧凑。而对于3D视觉的震撼,只在短短的几个场景中才能体会得到,无论如何,这部史诗般的电影给予的享受是无与伦比的!
当哈利他们3人骑着龙逃出金库,飞翔在蓝天的时候,那个场景很美、这也许就是战争前的宁静;当哈利他们重返霍格沃兹与学生老师们重逢时,我感觉希望来了,战争也来了;当学生、石墩守卫、老师们同食死族、巨人、蜘蛛、伏地魔奋勇战斗时,当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时,我感觉这十年的魔法生涯即将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当斯内普的眼泪被放进冥想盆,当他的那心酸的回忆展现在哈利的面前,同时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们都被感动了,这是斯内普执着的爱、就像我们对哈利波特的爱一样;当哈利波特清楚自己必须死时,当他抱着伏地魔跳下高楼时,当他和伏地魔在空中相互挣扎、抵抗时,我看见了这个大男孩的努力,他从小男孩到如今满是胡子的大男人,他努力了十年,我们也在背后支持了他十年;当伏地魔被哈利击中,当伏地魔的身体似纸片一样的四处飘散,化作黑烟,我明白我们这十年的等待、努力、共同经历终于换来了这场胜利;当哈利把接骨魔杖扔向悬崖,当哈利、赫敏、罗恩三人一起眺望远方时,那时候的感受,是一起经历十年最终换来成果的感受。
影片的结尾,是美好的结局,是新一代年轻的魔法师,哈利的孩子、赫敏的孩子……这些年终的魔法师载着父母们的期望驶向远方。最终,影片定格在了那个熟悉的9又4分之3站台,我看到这里,看到哈利波特的最后一幕,感慨良多,我清楚的明白,我们这10年的等待是有价值的!
影片中有太多的“当……时”让我感慨,这是因为我们大家同哈利度过了整整十年,与其说我们见证了哈利的蜕变,不如说哈利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哈利波特,陪伴了我们走过许多岁月,让我们领略到了另一个魔法世界的神奇,让我的生活多了一个值得等待的等待,哈利波特,不管你是否已画下了句号,我们永远都是你忠实的支持者,哈利波特,我们爱你,作为麻瓜的我们,依然爱着你这个魔法世界的哈利波特。
你永远在我们心中,不容忘却 。
朋友,你说,哈利波特还会继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