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篇正负二度观后感,九百字左右。
当一个严重、巨大的问题摆在眼前,人们却只为了自身利益、求经济发展或者因为还没看见显着严重的大灾难,而自私的逃避它、忽略它,甚至表示乐观其成,一付事不关己的表情,难道真的要灾难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人们才会醒觉吗?
地球已有四十六亿年的历史,而人类短短的只出现了几千年,却几乎摧毁了她的美貌。地球,是美的,但在人类文明日渐蓬勃发展的同时,她渐渐凋零了。地球孕育人类数千年,我们却像恩将仇报的小孩,不断得伤害我们的母亲。起初她容忍着,让人类予取予求,但人类却得寸进尺、变本加厉,迫使我们的母亲终于动怒了。
这两年,天气变得十分诡异,到处充满异象-正是白昼的北京却陷入了一片黑暗,彷佛是月黑风高的夜晚;严重的沙尘暴笼罩澳洲各城各市,沙量十分惊人;菲律宾接连多个强烈台风轮番上阵,让好多生命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高纬度国家降雪量屡屡创新高,而气温则屡屡创新低;有些国家则气温高得吓人,而且大旱与大雨接连相互交替著,循环著……。
一张张数据在显示了全球暖化的速度呈现倍数增加的状态,过去所做的推测、预估,现在看来真是太可笑了,因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若不及时采取应变措施,冰山将在十年内全部溶化,会间接造成更多难以想像的重大灾难。人类若不能及时检讨反省和改变,最快在十年后,人类将面临灭亡的窘境
所剩时间不多了,若人类不能抓紧时间加快脚步,而只在原地绕圈子,那在我们有生之年,将会看到世界的末日了。地球是我们的家,也是我们害她变成现在这个快不能居住的星球,美丽的地球需要大家共同守护和捍卫。
我们都是活在地球上的地球人,理应不分肤色、性别、年龄、种族、贫富、语言、国籍一起为地球尽份心力,团结起来爱护地球。地球存亡的关键,将由现代的我们主宰。改变必须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别再自私自利,出手抢救奄奄一息的地球吧!
㈡ 冰河世纪3观后感
《冰河时代3》的成功是流水生产线的必然结果——观后感
和第二集相比,《冰河时代3》虽然在观赏性上有所提高,但这个系列电影总体质量上还是呈下滑的趋势,希望制作方就此打住,还是另外进行新的创意吧,不过人家肯定不会听我的,圈钱运动还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抛开电影本身主题思想的优劣和剧情安排的合理与否,单从技术层面上讲,人家这钱赚得叫人心服口服。可以说以《冰河时代3》为代表的一大批好莱坞动画电影所创造的光怪陆离色彩纷呈的童话世界用“叹为观止”形容一点都不过分,但是我看《冰河时代3》最大的感触不仅在此,我更折服于好莱坞动画电影的制作理念,在强大的技术支持下这种理念几乎达到了化境。
由于动画电影普遍具有拟人化和奇幻色彩,在创作上几乎不受时间、空间、角色的限制,地球上甚至宇宙间的任何物种都可以进入动画电影中,并且开口说话,进行人类所能进行的一切活动。从这个角度上讲,动画电影的取材无比宽泛,相对于真人电影,人们对其剧情合理性的要求也宽松很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编导们就可以胡说八道,人家不胡来,基本上还要给你把故事讲圆满了,叫你看了笑了轻松了,人家把钱拿走,完事。《冰河时代3》令人很直观地看到好莱坞动画编导们讲故事的几大法宝,说白了,就是一条制作流水线,按照这个套路生产基本上没跑,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法宝一:角色的成人性
《冰河时代》系列都以对坚果无比执着的松鼠作为影片的一个重要线索,这几乎成了这个系列电影的一个招牌,《冰河时代3》也不例外,只不过又安排进了一个雌性松鼠。首先,在这只母松鼠的造型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成熟美女的形态,雄松鼠看雌松鼠那色迷迷的神情,以及两只松鼠的结合和矛盾的产生,无不是按照成人的思想和生活演进的。这样的创作手法,在好莱坞的动画电影中几乎随处可见。动画电影本来的主要观众是儿童,但是正因为在这些“儿童形象”中加入了成人的表现要素,在形式与内容的巨大反差下,产生了很强的娱乐趣味,因而影片也变得老少咸宜了。反观我们的动画电影,在很大程度上,都局限在儿童的世界里,不敢大胆地引进成人思维,使得我们的动画片看起来都很“弱智”,只适合儿童观看,大人们要是成天盯着《海尔兄弟》看,恐怕要被人当“弱智”了。当然这种情况近年来有所改观,但是还是放不开手脚。
法宝二:题材的广泛性
好莱坞的那帮大仙们,凭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几乎把世间万物都纳入了他们的创作之中,小到《霍顿与无名氏》中的微生物,大到《冰河时代》中的恐龙猛犸象,从《寻找尼姆》中的深海汪洋到《WALL-E》中的浩瀚宇宙,从《马达加斯加》中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到《狮子王》中广袤的非洲草原,从阿拉伯传说《阿拉丁》到中国故事《花木兰》等等,可以说只要你能想到的领域,几乎都被好莱坞动画涉及。这样一来,只要技术许可,好莱坞动画的题材就无穷无尽,而技术保障又恰恰是最不是问题的问题。正是这种题材创造上的广泛性,保证了好莱坞动画电影永远充满了神奇,永远都有你想不到的故事出现,而且这些题材的广泛性足以包容全球文化,这个咱就得佩服美国文化的软实力和其背后强大的技术支持了。而我们国内的动画电影总是逃不出传统的题材,一部《大闹天空》几十年来一直成为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这不是荣耀,而恰恰是悲哀。有人会说我们的动漫技术不成熟,这个是事实,那么我们在3D领域没有优势,在平面动画方面技术上应该不成问题了吧?日本的好多优秀动画电影都是平面的,可见内容永远大于形式。《灰太狼与喜洋洋》似乎叫我们看到了一丝曙光,但愿这不是昙花一现。
法宝三:内容的娱乐性
当然好莱坞动画最大的卖点就是它娱乐性。就拿《冰河时代3》中的树獭希德来讲,这是一个油嘴滑舌、见风使舵但有一颗善良的心灵的市井小混混形象,他几乎就是《冰河时代》系列的灵魂人物,也是这个系列的最大的娱乐点。他有着普通人类的一切弱点,但是又有着普通人类的基本人性,正是这种草根性,保证了影片整体上的亲民性,所以人们再怎么给电影挑刺,你看完了都得笑一笑,你一笑,钱没了,那电影就算成功了。有意思的几乎好莱坞所有的动画电影中都有一两个类似希德的角色,比如《史莱克》系列中的驴子、《花木兰》系列里的木须龙、《狮子王》系列中的大猩猩和后来出现的那个那两个活宝——丁满和彭彭,这些角色的出现极大的增强了影片的娱乐色彩,有的甚至反客为主,成为人们心目中印象极深的“主角”。这就要归功于好莱坞动画制作者善于制造和贩卖娱乐的能力了,这种能力几乎已经工业化,形成了生产流水线。角色的基本套路已经确定,只要创造一个角色按照这个套路走,基本就成功了。只要逗乐了大家,你还能说什么?你看得不就是一个乐呵吗?
法宝四:情节的拟人性
个人觉得这一点几乎是动画电影的灵魂,拟人化这个工作做好了,出来的东西就可能是精品。《冰河时代3》中出现了一个类似于堂吉诃德式的人物——鼬鼠巴克,这个角色身上体现的是人类身上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一种追求,一种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追求,虽然角色荒诞,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承认这种精神确实在人类身上可以找到。好莱坞动画最值得称道地方在于,能把某些道理在嬉笑怒骂的娱乐之中讲出来,叫你笑过之后,还得回味,而不是机械地说教。叫我至今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在《狮子王》中,刀疤望着逃离的小辛巴的影子,阴沉地对土狼(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说:“杀了他!”——这一情景活脱脱地是一副动画版的黑社会老大的样子,叫人玩味无穷。在《霍顿与无名氏》中,最后的结局表明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上,片中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最终归于美好,但是现实中却往往难以达到这样一种皆大欢喜的结果,因此使得影片整体上的内涵更加深刻。《WALL-E》中更是把人类的末世情节和对爱的渴望淋漓尽致地运用到了机器人的身上,观看本片几乎成了一次心灵升华的过程。反观我国的动画电影,总是免不了说教,更可笑的是我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品德情操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也往往是临时的说教,而不懂得潜移默化寓教于乐才是王道。
除此之外就是在动画技术上的领先性,这个是有目共睹的,无需再说。
《冰河时代3》不能算一部经典的动画片,但它有着好莱坞动画电影的所有特点,动画效果逼真、老少咸宜、温情脉脉、娱乐十足。可以说好莱坞动画电影产业已经形成流水线作业规模,只要剧本搞定,技术保障是毫无问题的。近几年来好莱坞的动画电影,尽管质量上有高低,但几乎鲜有彻底失败的例子。因为从流水线上出来的东西,都具备上述几个为人们所认可的特点,只是在这几个特点的整合上有高低之分,但这足以保证未出场已经稳操胜券了,剩下的不过是赚钱多少的问题了。
因此《冰河时代3》拍得未必多成功,但赚钱赚得高明,这种高明之处需要中国动画电影人多多学习。
㈢ 《后天》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影片描绘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气候学家杰克·霍尔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
杰克博士曾警告政府官员采取预防行动,但警告显然已经太晚。杰克·霍尔博士于是急告美国副总统宣布北纬30度以南全美民众尽速向赤道方向撤离,该线以北民众要尽量保暖。
而就在此时,霍尔博士得知儿子山姆只身前往纽约去营救女友,于是决定冒险前进纽约在冰天雪地中展开救援行动。这时候灾难从纽约开始,曼哈顿摩天大楼遭到强烈旋风的袭击,大部摧毁。
突然间,地铁隧道里涌出狂暴不止的汹涌洪水。大水吞噬了纽约,淹没了美国,欧洲也在洪水之下不复存在。此后冰层和白雪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冰期时代开始。
(3)电影融冰观后感扩展阅读
1、在《后天》中,导演用极端的手段来引起人们的重视。大自然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人类破坏的环境平衡恢复到另一个平衡点。
2、该影片于2004年5月27日香港上映,2004年5月28日中国大陆、台湾及美国上映。2005年获英国电影学院最佳特效奖等其他多个奖项。豆瓣评分8.2,好于93% 灾难片,好于92% 科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