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战上海》的观后感
【一个感人的镜头】今天,我观看了《战上海》这部具有浓烈爱国主义思想的电影。
影片主要演绎了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共产党军队如何凭着对党的赤胆忠心和机智勇敢与国民党军队斗智斗勇,揭露了国民党腐败政府的昏庸无能的本质,也反映了共产党军队顽强斗争,不畏艰险,为党的事业不惜付出一切的崇高品质。
这部影片将国民党那丧尽天良、丧心病狂、令人发指的罪恶行径揭示得淋漓尽致,也将他们为一己之私欲而无所不为,甚至放弃自己的信仰的腐败的丑恶嘴脸暴露得体无完肤。
以下几个片断,充分体现了国民党的"优秀品质"。
片断一:听说上海被三面围住了,国民党军官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这一个片断体现了国民党那种贪生怕死,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的"品质"。就从这一点,就可以断定他们这一仗打不好!
片断二:国民党取得了一次小小的所谓的胜利,他们就在上海街头耀武扬威、四处吹嘘、虚张声势。一个架着拐杖的国民党士兵听见了,满腹怨气地说:"还在吹,老子的腿就是被你们吹掉的!"
看到这里,我有一股想笑的冲动,但是我并没有笑出来。现在回忆起来,真是可笑,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不就是暂时阻止了人民军队胜利的步伐吗?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国民党军队自欺欺人式的心虚和妄自尊大。殊不知,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挖空心思的政治宣传攻势只能是枉费心机。
片断三:他们一直向美国政府求助,但美国人一直利用他们打共产党,而他们却一直蒙在鼓里!
我看到这里,便有感而发地在心里说了一句:真蠢!他们有那么多的所谓的能人智士,竟没有一个人看出这个简单的计谋!说他们是乌合之众看来一点不为过。
片断四:他们无法战胜共产党军队,就杀害大批无辜的平民百姓。几声枪响过后,没有了人们愤怒的喊声,只剩下一名小孩儿的哭声回荡在空旷的街头……
这一片断充分体现了国民党士兵惨绝人寰的残暴本性。正所谓"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多行不义必自毙,历史最终让他们吞下了失信于民的苦果!
通过这几个片断,我得出结论:他们集愚蠢,怕死,自大,残忍这些"优秀品质"于一身,并将其劣根性暴露无遗!
那么看看共产党的子弟兵吧!他们集有勇有谋,为了信仰牺牲宝贵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于一身。他们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待百姓如至爱亲人。两军对垒,胜负不言而喻。
国民党失败的命运在劫难逃。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正是信仰的丧失、私欲的无限膨胀和彻头彻尾的失信于民葬送了拥有百万雄狮的"蒋家王朝"。
联想现在,看到报纸,电视上经常报道关于腐败的案例。其实腐败的根源就在于私欲的无限膨胀,当今社会信仰和公而忘私的回归与腐败滋生蔓延的较量就成为旷日持久的新的"战上海"。我想,如果视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共产党不及时除掉腐败这颗毒瘤,那么就会重蹈国民党的覆辙,就会失信于民,那么飘扬在上海街头的将不再是曾经令无数先辈为之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五星红旗……
『贰』 战上海观后感400字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包围了上海,盘踞在上海的国民党30万军队成了瓮中之鳖。但他们不甘心灭亡,蒋介石命令京沪杭警备司令汤恩伯固守顽抗,准备与共产党解放军对抗到底。我军某部挺进到上海外围之后,根据上级的指示命令,制订了既要解放上海,又要保全城市的周密作战计划。我军利用蒋介石军队分崩离析的派系矛盾,采取先将蒋介石嫡系部队引诱出城,将其一股歼灭在城市外围的作战方针。骄横自大的国民党邵壮所部军队果然中了计,我军迅速围而歼之,将其消灭在上海市郊外围。接着,我军在上海地下党的配合下,由上海工人领路,攻进市区,解放了上海市苏州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国民党军撤守苏州河北岸,凭借有利的地形,用火力封锁了我军的前进通道,控制了苏州河上的交通要道。……
影片重现了人民解放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势如破竹,攻占上海的辉煌战史,以及蒋家王朝最终溃败的历史场景。
供参考。
『叁』 上海上海电视剧观后感
《上海上海》我看了好几遍了,但从没想过写观后感。唉,给你编几句
顾业成,凭借上海租界这块温床,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流氓成为赫赫有名的上海大亨,这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才能有所成就。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森口邀请他“合作”,他拒绝并离开上海,我们应该学习他中国人的骨气!
刘恭正,留洋归来创办大世界游乐场,成为上海大亨,这告诉我们要积极吸取外来文化,弥补不足。
韩如冰,为了对一个清末老太监的承诺,终身未嫁,并履行诺言(不然就不是明达鹏而是刘达鹏啦),让我们学习她诚实守信的精神吧!
刘晓男,刘恭正之女,她甘愿放弃自己无忧无虑的大小姐的生活,为了抗日战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怎能不令人为之撼动呢?
开头和结尾自己写,把我的插进去,就ok啦!
『肆』 老上海老电影读后感200
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电影《南京》观后感
1937年的冬天,日本侵略军的大炮从上海轰到了南京。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大轰炸之后,日本士兵攻打南京城,并且开始大肆屠杀南京城的老百姓。在南京实行“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为了追捕驻城军人,对只要是手上有老茧的壮年男人进行屠杀;为了打发时间,强奸妇女,最令人发指的是,当时的日本军人强奸的有10多岁的小女孩,有已婚的妇女,更有60多岁的老妪!幸存者在讲述当时的情景是,不禁泪如雨下。就在南京城的人民们都绝望的时候,由15位外国友人为难民们提供庇护的安全区成立了。他们为了南京人民的安危与日本士兵进行对抗,不顾个人安危。而正是他们15人组成的这个安全区,却拯救了25万南京人民。
日本士兵为了追捕南京驻城士兵将大量男性进行集体屠杀。100个绑成一路,到了扬子江边的时候就10个帮成一堆,一个士兵负责一堆。最开始是用刺刀捅,有的一刀就捅死了,有的捅歪了,就叫喊。整个扬子江边惨叫连天。30分钟过去后,日本士兵开始对那些没捅死的人进行机枪扫射,扫射之后将尸体集中,淋上汽油,然后焚烧。短短的时间内,就残忍的杀害了40万南京人民。
在漫长的70年里,幸存下来的人们,所背负的心理压力和将这屈辱的历史告诉后人的责任是非常巨大的。我扪心自问,在经历了如此的炼狱,在亲眼看见亲人死在自己面前的历史后,是否还有勇气继续生存下来,是否还有勇气将自己屈辱、惨痛的经历告诉后人,为历史留下证据?又是否能够在日本人的暴行前像那15位外国友人一样,勇敢的为南京人民建立安全区,当日本人的刀架到脖子上的那一刻都不曾后悔为中国人民所做的这一切的援助?
不,我不能。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我不知道这是谁说的,但这句话我却一直难以忘记。看完这部电影,也要我产生的巨大的内疚感,我何德何能,竟可不费吹灰之力过上安逸的生活。每天想的是如何听好听的音乐、吃好吃的食物、玩好玩的游戏、买漂亮的衣服,没钱的时候伸手向父母要就可以,饿了的时候在房间里叫父母做饭就可以。可是我却在安逸的生活中沉沦了,险些忘记了历史。而作为一个生活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是盲目的抵制日货?是在互联网上对当年日本士兵的所作所为进行漫骂?还是对曾经的历史一笑而过?都不是,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做的便是做好当下应该做的事,搞好学习。虽然像南京大屠杀一样的残局在当代社会是不可能再一次重演,可是在文化、经济、思想等方面,我们现在已经不多不少的受到了外来的侵略。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的学习,将来用国内的力量将中国发展壮大,来减少外来的文化侵略对中国的影响。这就是我们没有忘记历史最好的证据,也是我们能为我们的祖国所能做的最有力的事了。
『伍』 《战上海》的观后感,急急急!
【一个感人的镜头】今天,我观看了《战上海》这部具有浓烈爱国主义思想的电影。
影片主要演绎了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共产党军队如何凭着对党的赤胆忠心和机智勇敢与国民党军队斗智斗勇,揭露了国民党腐败政府的昏庸无能的本质,也反映了共产党军队顽强斗争,不畏艰险,为党的事业不惜付出一切的崇高品质。
这部影片将国民党那丧尽天良、丧心病狂、令人发指的罪恶行径揭示得淋漓尽致,也将他们为一己之私欲而无所不为,甚至放弃自己的信仰的腐败的丑恶嘴脸暴露得体无完肤。
以下几个片断,充分体现了国民党的"优秀品质"。
片断一:听说上海被三面围住了,国民党军官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这一个片断体现了国民党那种贪生怕死,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的"品质"。就从这一点,就可以断定他们这一仗打不好!
片断二:国民党取得了一次小小的所谓的胜利,他们就在上海街头耀武扬威、四处吹嘘、虚张声势。一个架着拐杖的国民党士兵听见了,满腹怨气地说:"还在吹,老子的腿就是被你们吹掉的!"
看到这里,我有一股想笑的冲动,但是我并没有笑出来。现在回忆起来,真是可笑,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不就是暂时阻止了人民军队胜利的步伐吗?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国民党军队自欺欺人式的心虚和妄自尊大。殊不知,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挖空心思的政治宣传攻势只能是枉费心机。
片断三:他们一直向美国政府求助,但美国人一直利用他们打共产党,而他们却一直蒙在鼓里!
我看到这里,便有感而发地在心里说了一句:真蠢!他们有那么多的所谓的能人智士,竟没有一个人看出这个简单的计谋!说他们是乌合之众看来一点不为过。
片断四:他们无法战胜共产党军队,就杀害大批无辜的平民百姓。几声枪响过后,没有了人们愤怒的喊声,只剩下一名小孩儿的哭声回荡在空旷的街头……
这一片断充分体现了国民党士兵惨绝人寰的残暴本性。正所谓"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多行不义必自毙,历史最终让他们吞下了失信于民的苦果!
通过这几个片断,我得出结论:他们集愚蠢,怕死,自大,残忍这些"优秀品质"于一身,并将其劣根性暴露无遗!
那么看看共产党的子弟兵吧!他们集有勇有谋,为了信仰牺牲宝贵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于一身。他们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待百姓如至爱亲人。两军对垒,胜负不言而喻。
国民党失败的命运在劫难逃。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正是信仰的丧失、私欲的无限膨胀和彻头彻尾的失信于民葬送了拥有百万雄狮的"蒋家王朝"。
联想现在,看到报纸,电视上经常报道关于腐败的案例。其实腐败的根源就在于私欲的无限膨胀,当今社会信仰和公而忘私的回归与腐败滋生蔓延的较量就成为旷日持久的新的"战上海"。我想,如果视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共产党不及时除掉腐败这颗毒瘤,那么就会重蹈国民党的覆辙,就会失信于民,那么飘扬在上海街头的将不再是曾经令无数先辈为之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五星红旗……
『陆』 谁送的早餐观后感
因为喜欢奥黛丽.赫本,所以非常喜爱《Breakfast at Tiffany's 》。不管是那身最经典的黑色小礼服,睡衣,还是很休闲的T恤,都被她诠释地优雅舒服以及淋漓尽致。而这身高高的盘头,经典黑衣小礼服,长长的烟斗,被无数人经久不衰的模仿。因为她是由奥黛丽.赫本演绎的。
这的确是一部伟大的电影。我不想说关于贪慕虚荣,也不想说女性成长,这是关于人的精神探索。
她是一个天真的、颓废的、邋遢的、时尚的、迷人的、轻佻的、贪慕虚荣的、妄想症的、不相信真爱的、优雅的、生活混乱、没心没肺的女孩子,把电话机藏在箱子里,养一只无名的猫。危险地大胆地追逐她那不存在的将来。当然她认为是触手可及的。 她是善良的。她对前来追婚的兽医流着泪说抱歉。她在窗台深情弹唱moon river的时候,我相信字字句句都是为她而写,诉说她内心深处的家园。
在这部影片之前,赫本一直都被认为是个类型演员,就是纯情优雅的代表,但是这部影片很好地展现了赫本的表演的多样性,可以说是她演技最成熟的一部片子,她把女主角霍利的敏感、脆弱、虚荣、任性、优雅、天真与纯情都完美结合在一起,宛然就像在演自己。奥德丽赫本生长在战争中,经历过亲人的死亡、疾病的虐待和饥饿的滋味,她终身没有忘记那种感受。她进入演艺圈后,选择的大多数电影都是明媚浪漫带有童话色彩的,因为她觉得她从事的行业对观众有很强的诱导性,而美好的电影可以让人们发现生活里光明的一面,可以激活人们心里善的东西。而同时,她自己也忍受不了拍摄苦涩黑暗影片时她心灵必须经过的折磨,所以即使因为想改变戏路而选择了《蒂梵尼早餐》,有意无意地,在表演中,她依然将以往的风格注入到影片里面。而这种风格,也贯穿了她一生的演绎之路,她是把人们带向美好的人间天使。
原来这个角色属意玛丽莲·梦露,梦露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她肯定地告诉卡波特她愿意出演霍莉。当时她还即兴表演了几段故事里的情节。(观后感 www.guanhougan.net)可是她的经纪人不以为然:“梦露小姐不会演出一个昼伏夜出的应召女郎的角色的!”在保守的六十年代初,女演员演出这样的角色还属大胆行为。最后是银幕形象一直清纯圣洁的奥德丽赫本接受了这个角色。这样一来,反倒成就了奥黛丽·赫本,这成了赫本最卖座的影片。赫本清纯优雅的气质,在银幕上大展淑女风采,彰显了霍莉这个交际花的特别之处。尤其是她坐在窗前抱着吉他唱《moon river》不知打动了多少人。会让人觉得交际花也有自己内心不可言明的悲哀。
影片中,霍利的经纪人经常在说霍利是个装腔作势的人,这个“装腔作势”,我理解为人的两面性,一面就是霍利戴上的向外人展现的收放自如、八面玲珑的交际花面具,另一面就是在防火梯自弹自唱《moon river》的那个纯真的女孩。为了追求金钱和繁华,只能把真实孤独的一面藏起来,就像把真正的自己关在笼子里,不敢追求笼子外面的世界,不敢与相爱的人一起去追求和创造未来。
“我就像那只小猫,一个没有名字的可怜虫。我们不属于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人属于我们,我们甚至不属于对方。”
保罗:“无名小姐,你知道你有何不妥?你怕事,你没胆量,你害怕挺起胸膛说‘生活就是这样’。人们相爱,互相属于对方,因为这是获得真正快乐的唯一机会。你自称为不羁野性,却怕别人把你关在笼子里。你已身处樊笼,是你亲手建起来的,那不受地域所限,它随你而去。不管你往哪去,你都受困于自己。”
霍莉和保罗其实代表很大一部份小人物的欲望与梦想。而这部分人也一直都存在,我想这也是影片堪称为经典的又一原因。我们都会被金钱、美貌、权利、名望所迷惑,可是不管如何,知足常乐的我们才会幸福,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快乐幸福,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点滴的快乐,我想这样才是生活真正的意义。 像结局一样,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爱,勇敢地面对真实又朴素的幸福。
生活中,我们并非不幸福,我们只是将幸福错误地定义了。我们错误地将它认为,我们必须要用金钱去装扮自己才是幸福,要别人看起来羡慕才是幸福的。甚至因此,我们还必须放弃一些东西,放弃一些自己的挚爱。可是,当我们自己真正才内心感到满足快乐和幸福的时候,别人才会真正的羡慕。因为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内心。生活不在别处,她只在你心中。
赫本不能说完全因这部影片改变了戏路,但是在这部电影里,她的表演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她的轻灵纤巧赋予了霍莉独特的魅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尽管卡波特一直在抗议着,尽管书上更加古怪而魅力四射的霍莉在角落里玩世不恭地冷笑着,1961年的电影《蒂梵尼早餐》已经成为永远的赫本经典。而赫本与卡波特在这一年彼此交汇却又没在对方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连轻轻的挥手都没有,他们行走在各自的轨迹上,互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