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电影里的中国年活动的观后感700字

电影里的中国年活动的观后感700字

发布时间:2021-08-08 04:33:48

❶ 辉煌的中国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百字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体会到人民群众的幸福,还有大家齐心协力建筑了很多很多的桥让我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

❷ 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 800字

建国大业观后感
在新中国建立60周年之际,我观看了一部影片,叫《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讲述了共产党从1945年起至1949年期间,与国民党斗智斗勇,最后终于建立了人民民主共和国。
首先故事背景从45年的重庆谈判开始,一上来确实让人感觉比较兴奋,因为胡军,李连杰有所亮相,尤其是李连杰的台词,别看少,但是说的让人心里痛快:“中国人打中国人,这种事,我不干。”

然后就是谈判破裂,这一部分感觉十分仓促,也没什么可说的,蒋介石这边,陈坤亮相了,起初的表现一般,但在后面的感觉越来越好。街上上演了冯玉祥(陈凯歌饰演)开枪的镜头,这个镜头也就是宣传片里面那个,十分经典。然后陈凯歌的另一幕也十分出彩,打着灯笼见中正(蒋介石,张国立饰演),台词:“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毛泽东这边,范伟的出现则让人心头一喜,所讲述的一个小故事,就是范伟作为厨师长见毛泽东的感动,此时也见到了间谍,(张涵予饰演),之后毛泽东的行踪被报告到了蒋中正手里,于是上演了,中正轰炸毛泽东一段,此时毛泽东正在熟睡,而黄晓明作为他的警卫,连拉带托,拿着一副担架给他扛出去了,而想起还在锅里的菜的范伟同志,在回到厨房后遭到了轰炸,一个为了毛泽东早餐而牺牲的烈士诞生了。

这一部分,虽然是个比较短小的插曲,但是却意外的沉闷,无法引人入胜。本来应该掉泪的地方实在哭不出来,都不知道韩三平导演想表现什么……而那个间谍就以文字的形式给了个交代,说是51年被毙了就完事了……

此时有想起了一场戏,那边是闻一多为李先生(李公朴)遭到特务杀害而愤慨的戏,感觉不是很能调动观众的感情,我有一种自己只是看客,也只能是看客的感觉。之后闻一多也惨遭遇害。(李公朴死于46年7月11日,而闻一多死于7月15日。)

下一场想到的戏,就是毛人凤(姜文饰演)了,这个角色塑造的让人十分有感觉,包括他与蒋介石的对话,和陈道明的对话。这都是无可挑剔的,而陈道明所饰演的国民党军官阎锦文的演技可以说让人震撼,但是由于整个影片的繁杂,使得关于他的介绍过于稀少,不熟悉历史的人在这里对于他突然反抗毛人凤的指令,帮助张澜脱身的这一段显得有些不明白。当然这是编剧问题,

讨论完这些以后,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部分又再次出现了轰炸北平事件,刘德华所饰演的国民党军官终于出现了,可惜美国不给提供加油的地方,蒋介石只能作罢,要说刘德华变现也确实不错,有着对下级指挥的霸气,也有对蒋介石的毕恭毕敬,最后回头给了自己一个正脸,然后转向下一个镜头,蒋介石的背影,算是对蒋介石一个交代了。

毛泽东检阅了部队(刘烨此刻激情报告确实还是很爽的。)开了大会……要说的就这些了。最后这个尾巴没有渲染起来,我觉得问题主要出在音乐上……什么背景音乐,还不如放国歌来的高潮,来的庄严,来的激动人心呢。

现在的80后,90后的年轻人应该更有思想更有冲劲!我们不能让老前辈总是站在咱们前面,是时候把他们踩在脚下,这是我们应有的魄力,应该去继承和发扬我中国精神,踩在前人肩膀上,让五星红旗飘得更高啊!

❸ 电影《勇士》观后感700字

《勇士》讲述的是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这一段故事,以飞夺泸定桥作为收尾。影片取名《勇士》,那么,何为勇士?勇士也会愤怒,会悲伤,会绝望,但他的与众不同在于能保持理性,分析情况,用有限的条件,创造无限的可能。战友牺牲?抹一抹眼泪接着前进。桥板被拆?用铁锅做的盾牌开辟出路来。一句”前进“的背后当然有恐惧,只是勇者知道害怕不会带来任何好处,敌人就在身后,前进才能迎来希望,这份坚韧正是勇者的美学。胜利之后的从容淡定,总是令人向往,让人以为这就是勇士该有的模样,但胜利之前的血与泪才是成为勇士的必经之路。
震撼!最深刻的感受还是震撼!有血性,有党性,《勇士》,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电影。 首先,就取景来说,很美,有竹林有动物有生气,有石滩的气势磅礴,有大渡河的波浪滔天,从头到尾渗透着中式纪录片的大气与意境,人物的面部表情以及细节掌握得十分到位。
其次,电影情感丰沛而多样,使观众身临其境,无论是神枪手老余与女儿的亲情纠葛,还是红军哥哥与小女孩的战场兄妹情谊,亦或是团长与战士们之间的兄弟情义,都催人泪下,直击人灵魂的最深处。然而最动我泪点的,还是中央军炮手田生才与红军青年王冬宇的故事,红军小弟为了向炮手学习如何打炮,在炮手行进途中想要放弃的时候,选择了背着炮手奔跑,只是为了学习打炮技能,然而,终是体力不支离开人世,这一打击,让炮手坚定了内心,为了红军奉献自己,最终完成红军小弟的心愿。那一幕,看得我眼眶湿润,心中酸涩却不知如何言说。

❹ 谁帮我写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的观后感600字700字

今天,我看了一部爱国主义影片《鸡毛信》,片中的海娃不怕危险,机智勇敢的突破重重困难,终于把鸡毛信交给了八路军的张连长。
影片主要讲的就是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他一边放羊,一边放哨。有一天,爸爸把交给了海娃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把一封重要的鸡毛信交给三王村八路军总部的张连长。走之前爸一再的嘱咐他说:“千万不能大意,可别把信给弄丢了。”海娃说:“放心吧,我一定会送到的。”说完,海娃就上路了。娃想,鬼子一定会走大路,那我就走小路。谁知,鬼子也走的小路,海娃刚一出村,就遇见了鬼子,海娃急中生智,想出来个好主意,他把鸡毛信藏在了那只大绵羊的尾巴下。鬼子发现了海娃,就叫他带路。晚上,海娃想,如果鬼子明天吃羊时,不是把鸡毛信给发现了吗?不行,得想办法跑出去,于是海娃蹑手蹑脚的跑了出来,路上他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的躲过了鬼子的搜查,终于把信交给了张连长,当时,海娃已经饿昏了,他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张连长按照信上的地图,带着部队,成功的将鬼子的炮楼端掉了
以前,我看的大多都是动画片,像这样的爱国主义影片很少看,看后我真的很佩服海娃的机智勇敢、随机应变。我要向海娃学习,遇到困难沉着冷静,不害怕,不退缩,勇敢、坚强的想办法克服。
另外我也有很多的问题不明白,比如“日本鬼子为什么要侵略我们?”,“那是的小朋友为什么不去上学?”爸爸都耐心的给我做了解答,并告诉我说:“国家穷苦落后,就会受欺负。”是啊,我们只有更加刻苦的学习,掌握好科学知识,将来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才能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和平安宁!

❺ 电影80后700字观后感

1

从人人网网友那边看到了推荐电影《80后》的日志后,看看海报觉得女主角长的还行,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看了这部电影。
电影以沈星辰和明远两位主人翁的成长历程作为题材进行描述,从他们的青梅竹马到不辞而别,再到高中成为同班同学,接着是相恋,大学异地恋,然后分分合合,最后终成眷属。期间还穿插着一些亲情、家庭的矛盾,导演刻意安排了两位主人翁都出自不太幸福的家庭。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取名《80后》未免言过其实了,至少它应该代表不了85后吧。当然80后毕竟是10年的代名词,仅仅把视觉停留在两个81年出生的主人翁身上难免在表达上有所缺失。可惜就算从80至85年的80后来看,电影的表达也很片面。电影所反映的80后只是城市户口的80后,我姑姑就是81年的,她和她同龄的5、6个孩子根本都没有上过多少学,我想他们看了那些主人翁在高中早恋,拉手的场景应该也没有多少感觉吧。

电影中还专门穿插了一些80后“特有”的经历:

玩陀螺,可惜啊,我小时候的伙伴们玩的是打弹珠、飞飞机、跳房子、跳皮筋等等,好像没有玩过陀螺。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曾听说过当时全国尤其是京城欢庆的场面很隆重,只可惜那时候我才初一,对这类国家大事还不太有想法。

2003年,张国荣先生去世,那时候我面临中考,而且还没怎么看过电影,所以对他也是知之甚少啊。

唯一有点感触的就是非典了,虽然我家乡那边没有什么疫情,但是大家紧张防范的气氛却也很浓,对于电影中反映的隔离、对发烧者的恐惧等现象,我们还是可以理解的。

还有,97年的高中学生,就已经大大方方的眉目传情了?

电影《80后》所表现的是81年的主人翁在过着85后甚至90后的生活,导演之所以将电影题材定为爱情片,也是为了让我们这些比较小的80后能稍微有点共鸣吧。只是电影取名《80后》却也显得不太合适了,难免有赚票房的嫌疑。

如果让我拍一部以《80后》为名的电影,我可能会选择从“分化”的角度去表现。所谓的分化是指,农村一部分80后没有能读大学,出去打工了,而另一部分则继续读大学了。后来的剧情则会在两种不同“80后”的生活片段之间徘徊,当然如何将两种片段衔接,我暂时没想好,不然我就去拍电影了。

然而,事实上我的“分化”理论也是有一些依据的,因为我是89年的,我的同龄伙伴还存在一些分化现象。但是我们村里的90后已经不再那么分化了,就算成绩差,考不上高中,家里也会花钱买。

大家想看还是可以看的,不过想从中回忆自己生活经历的80后不能抱过高的期望啊。

2

从来没有对一部电影感触这么深,看过《80后》已经一个多月了,细细想来还是意犹未尽。

沈星辰和明远这对主角从小就被命运紧紧地握在一起,但是现实却将两人硬生生的分开。也许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也许是今生的割不断的缘分,两人相遇,并且感情迅速升华,而现实总是残酷的,两个年轻人为了学业再次分离。但是距离去拉不开他们的爱情,他们心有彼此,都默默地坚守着属于他们的爱。 命运总是爱开玩笑,明远因为感激和于嘉相爱,如果说影片的前段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感到温馨,那么影片放映到这里就让人心痛了。

生活得变化总是意想不到的,明远坐牢了,在牢中与沈星辰的弟弟相遇,又被他所救。 当然影片的最后是以两人相爱结局

男女主角经历了长达十五年的爱恨纠结,家庭变故,甚至是生离死别,更要面对自己内心深处少年时代的伤痕。十五年,他们一直为挣脱心灵的枷锁和命运的羁绊而奋斗。虽然都以不同的方式,彼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却以真实的画面演绎了80后年轻人的生活。 影片自始至终多贯穿着这样一个理念“世界上是否

原本就没有永远的爱,就如同没有纯粹的白?”也让人们感慨:“我们都绝望的渴望被爱,却不懂得如何去爱。”

我是90后,没有经历过爱情,更没有权利评论80后,但是经历过高考的失败,进入济南大学,曾经在高中时宏伟壮志已被现实磨灭,看着周围一对对看似浪漫的爱情被现实分开,不得不考虑姐姐对我说的话"浪漫的爱情智慧在学生时代,当踏上社会就会明白,浪漫没用,物质生活比精神生活重要。做人要现实。”我承认姐姐的话很片面,但是不得不让人考虑。姐姐的生活很幸福,她与姐夫在学校相恋,现在有房,有车还有可爱的宝宝,很让人羡慕。昨天去看了招聘会,看着可怜的工资,都不敢想以后怎样奋斗。 90后的明天不应该重复80后的脚印,可是开路的过程又会是多么辛酸?

仅做参考
望采纳

❻ “建国” 的电影观后感,800字

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爱国影片《南京,南京》,看了以后,心情特别沉重。
《南京,南京》反映的是1937年日本进驻中国南京进行大屠杀的真实写照,惨绝人寰,或许电影对真实还有所保留,但是这已足够了,足够让我们了解历史,让我们体验当时处于战争悲惨的生活。
画面中,无数投降的士兵和平民从各个方向被驱赶至一起,被淹死,枪杀,活埋,烧死,如退潮一般倒下,画面残酷的令人目不忍视。南京,成了真正的地狱。
陆建雄,小江,唐先生,姜老师,代表了南京城中无数伟大的中国人。在这座生死之城中,还有什么比活着更恐怖,还有什么比子弹更无敌,还有什么比抵抗更需要勇气,他们不会躲避,也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只是和中国站在一起,用牺牲,证明我们不会放弃。
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残酷的压抑和绝望,只有结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代表着中国的希望,明天虽然依旧残酷,但希望已经传递下去。
影片以近乎残忍的镜头语言,再现了那段滴血的历史,让每一个看过的人记住南京,记住前辈留下的血。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回想整部影片,整理脑中的近代史资料,我们如今能做的,就是时刻将祖国放在心中,勿忘国耻,要有知耻而后勇的精神。让我们一同从历史的河流中吸取经验。通过自己的努力,奋发,把祖国建设的更强大,更美好,让她站在世界地位之巅上。

❼ 纪录片<<世纪中国>>观后感 700字左右 谢谢啊

1、天足运动

从宋朝兴起的裹脚,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纪录片中一个现在80多岁的裹脚老奶奶,每天捧着一大堆柴火进屋,然后跪在地上烧火、扫地。原来小脚根本蹲不住,遇到蹲着的动作,只能以跪着替代。大抵是一种社会风气吧,当全社会的人都认为小脚好看大脚嫁不出去的时候,没有社会地位的女人除了裹脚还能怎么样呢?男权社会,女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迎合男人的审美观。裹脚是为了防止妇女“淫奔”,男人将一个缠过足、行动不便的女人娶回家,就可以放在家里很安全了……变相的限制人身自由嘛……

未经裹的脚,称天足。于是后来放弃裹脚的运动,就称为天足运动。义和团就公然禁止其区域内的妇女裹脚,后来共产党亦有此举。中国妇女的解放,真的就是从脚的解放开始的啊,试想连行动都不自如,谈何解放啊~~

2、兴办女学

女学兴办,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样考试上学,一批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出现。这批人要么出国留洋继续深造,如雷洁琼去美国、秋瑾日本、向警予蔡畅去法国、宋氏三姐妹就更不用说了,美国归来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政界;要么独立工作养活自己。经济上的独立,是妇女独立解放的基础。

让我很震惊的是,他们这批人的能力很强,二三十年代的人丝毫不比我们这代人差啊,一个奶奶甚至带着老花镜一本正经地阅读national geography。如果我们的学术能够从那个时代开始没有中断全部继承,现在的学术研究尤其是思想领域的研究,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

3、先行者与后继者(略)

4、家的围城

随着易卜生的那部《玩偶之家》在中国公演,娜拉这个形象深入中国青年的内心。但是任何一个舶来品,中国人民都会从中抽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将之发扬光大。进步青年放弃了“娜拉是为了结束无共同语言的婚姻而离开家庭”这个细节,将注意力集中到“娜拉出走”这一点,全社会兴起一种“出走之风”,——走出封建父权之家,拒绝承认包办婚姻,奔向自由恋爱。然而女人们只是走出了父权之家,她们不知道,自己却又走进了夫权之家。鲁迅的《伤逝》写出了这一困惑,女主人公子君受不了夫权的控制,又走回了父权之家……卢隐的那本《海滨故人》也表达了女性对爱情与自己命运的困惑。

5、新的女性

新的女性是指那些职业女性,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自己的经济收入,才使她们的精神独立成为可能。

上海作为开放较早的工业城市,最先出现了一大批职业女性,纺织厂的女工、电影演员、百货公司的销售人员、甚至是妓女行业。无论怎样,这批人脱离了家庭,女性作为一个社会主体,参与到了社会生活中,走出了女性史的一大步。

阮玲玉最后一部电影《新女性》,表现了30年代职业女性的另一面,虽然他们独立工作独立赚钱,但是他们始终无法完全走出男性对他们的控制,也始终走不出男权社会的舆论压力……“人言可畏,人言可畏啊”……

6、战争与女性(略)

7、生育革命

谁都不能否认,掌握自己的生育,对于女人的重要意义。问问我们的妈妈,因为我们的出生,多么大地改变了她们的生活就知道了。

生育权一是体现在生孩子方面。科学的接生方法在医生的传播下,终于使传统上死亡风险极大的生孩子变得不再危险了。

生育权还体现在堕胎自由的问题上。美国的堕胎问题争论不休,是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问题。而我国在建国初,因为相信“一人一张口,一人两只手,两只手能养活五张口”,所以从没有提到过堕胎等问题,甚至从没有过妇女节育教育。新中国的妇女代表大会上有代表提出这一点,也有人开始在全国推广此类知识,配套物品药品也才开始生产。到我们现在计划生育以基本国策的形式出现,城市中很多女性甚至已经开始自主地选择不生育。

❽ 电影里的中国年作文600

新年到了!新年到了!我好高兴啊。因为有红包啊!超爽的!

因为过年了我们老家,家家户户都开始放鞭炮,热热闹闹的。那鞭炮声真是震耳欲聋,把我耳朵都给震聋了。新的一年的到来家家户户都很高兴!

大家知道为什么新年要放鞭炮吗?让我来告诉大家。这都是我在网上找的。

传说有个叫年的怪兽,它吼声像打雷,走起来像风一样快。它专门在大年夜出来吃人,大家都怕它,可是它只怕红光和劈里啪啦的响声。于是人们就在它出来的那天晚上,把竹筒丢进火里,烧得劈里啪啦响。年听到这个声音,就飞快地逃走了,一直逃到深山老林里,再也没有出现过。所以鞭炮又称作爆竹。现在的鞭炮都是用火药制成的,用红纸裹紧,一串一串地挂起来,看着就喜气洋洋,红红火火。大家知道了吧!!

在新的一年里,我在我老家把福字倒贴在门口,还有对联我和妈妈把对联贴在门的两边,横批就爸爸贴。我以前搞不懂福字为什么要到过来贴,后来经过问长辈,才知道福字因为倒过来,是因为福到福到,福就会到我们家来了。

我准备要拿红包了,我就跟爸爸妈妈说:“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恭喜发财!!”然后,爸爸妈妈笑了笑马上亮出红包拿给我,祝我学习进步,我笑嘻嘻的收下了。我好高兴啊!然后又跟奶奶要红包,我对奶奶说:“祝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奶奶笑呵呵的说:“孙子真乖啊!好给你!!”奶奶马上从口袋拿出一个红包,奶奶祝我学业进步。我也笑嘻嘻的收下了。我一下收了3个红包,唉,太高兴了!!

这一天我过的好开心!!在这我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谢谢大家!!让我们一起过个红红火火的中国年吧!!

❾ 求2012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观后感作文,700字

中央电视台2016 “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来自青岛包头路小学的女孩王荠悦等12位年度“最美孝心少年”受邀登台,接受全社会的致敬和礼赞。荠悦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她的爸爸妈妈都双目失明,年仅10岁的她不仅承担起照顾爸爸妈妈的责任,还用自己的快乐感染身边更多的人。荠悦就像是一朵坚强的荠菜花,在风吹雨打中乐观、坚强地成长。
10岁小姑娘成“明亮天使”
在一颗颗心组成的舞美设计中,纯真悦耳的原创歌舞《慈孝若晴天》拉开了颁奖典礼的序幕。典礼以《众里寻你》旋律贯穿全程,由人物事迹短片融合全场掌声引出每位“最美孝心少年”登台领奖,并在与主持人的现场访谈中讲述他们记忆中最难忘的事、表达他们心中的梦想,自然开掘他们孝亲善行中使人震撼的闪光点。
来自青岛包头路小学的王荠悦拥有一个特殊的家庭:父母失明,三个人,一双眼睛。生活的磨难不但没有让这个家庭失去信念,反而给小荠悦带来了更多的精神财富。她身上传承着中华传统美德坚强、自立、孝亲、担当,就像金子一般照亮了自己和同龄人的心灵,照亮了一个家庭的梦想,周围的人都称她为“明亮天使”。
天天早起帮父母做饭
小荠悦的爸爸后天失明,只有0.1的视力,妈妈则完全看不见。在特殊家庭成长起来的小荠悦有着比同龄人更多的懂事和孝心。她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早上六点半,当同龄的孩子还在香甜的睡梦中时,10岁的王荠悦已经悄悄起床,拿米、淘米、加水、打开电饭煲的开关,帮着父母做好早饭。吃过早饭后,小荠悦牵着爸爸妈妈的手,把他们送到工作的盲人按摩店,再一个人走进学校,开始她一天的生活。在学校,她会争分夺秒地写作业,以便回家更好地照顾失明的父母。
她的爸爸妈妈在盲人按摩店工作,靠自己的双手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晚上接他们回家后,懂事的小荠悦总会关心地给爸爸妈妈按摩。
6岁开始包下家务活
小荠悦从6岁开始学着洗自己的衣服。来到王荠悦家,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窗明几净的家,这是一个井然有序的家,这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家。这是勤劳的荠悦的劳动成果,她懂得,劳动会创造美,劳动会创造奇迹。
小荠悦的事迹通过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分享给了全校同学,同学们都很受触动。班里的小干部惊讶地表示:“我没想到王荠悦偶尔早上来晚,竟然是因为要送爸爸妈妈上班。我以后也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事。”
“明亮天使”多才多艺
多才多艺的王荠悦从小喜欢唱歌、表演、书法和运动,兴趣十分广泛。父母克服各种困难支持女儿,到了周末,小荠悦就早早收拾好特长班要用的东西,拉着妈妈的手,乘坐公交车去特长班学习。王荠悦梦想着,来当个艺术家和慈善家,将来用自己的歌声为无数像爸爸妈妈一样失明的人带来快乐和幸福。在勤学苦练之下,王荠悦多次在全国、市、区科技、艺术等比赛中获奖。
希望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
“学校里的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乐观、活泼的荠悦,大家也都特别喜欢她。”昨晚,包头路小学校长闫燕介绍说,荠悦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孩,不仅歌唱得好,还获得过第八届全国校园金话筒主持人大赛二等奖、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硬笔书法二级、市北区中小学生 “校园科技挑战吉尼斯——航空模型竞赛”二等奖。“很多孩子培养特长都是全家齐上阵,但荠悦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每当要比赛的时候,荠悦都会在学校排练到很晚。”说起荠悦取得的成绩,闫燕在感到骄傲的同时,也心疼这个孩子的拼搏与付出。
荠悦现在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但对于自己的未来,她有一个从未改变过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妈妈特别喜欢小孩,但是因为眼睛看不见,不能到幼儿园工作,我想长大以后替妈妈完成这个愿望。”说起自己的理想,荠悦的眼睛里透着认真与坚定,也透着对妈妈的爱。荠悦说,自己的名字也是有来历的:“‘荠’是一种野菜,爸爸妈妈希望我一辈子都有菜吃;取“‘悦’字是他们希望我一直都快乐幸福。”荠悦说,虽然自己的爸爸妈妈与普通人相比有身体上的缺憾,但他们给自己的爱却一点都不少。

❿ 爱国电影观后感 700字

爱国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
1937年12月的南京,应该是绝大部分国人心口永远的痛。而记录这段痛的电影虽然不少却乏善可陈。38岁的陆川,用他的方式诠释了这段注定历百年也难忘的痛。
出于对《可可西里》的欣赏,也出于对《新周刊》相关介绍篇幅的好奇,我没有选择购买DVD版的《南京!南京!》而是走进了久违的电影院
一开始出现的那座城墙轻轻的雷了我一下。做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的城墙,即便在太平天国时代,也没那么潦倒吧。
紧接下来的镜头则很有些主旋律的味道,大批身着国军标准制服的残兵欲从城门出逃,部分决意死守的身着类似八路军灰布军服的士兵执意不愿放行,想离开者一脸无奈,要阻拦者满腹心酸。
当高举民族大义旗帜,力主死守声称要与首都共存亡的最高军事长官弃城而去。我无法责怪那些不知所措的呐喊着“当官的都跑了,放我们出去!”的军官和士兵。那一刹,国家和民族对他们而言或许已经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当由想离开的军人组成的方阵和由执意不愿放行的军人组成的方阵开始互相用血肉之躯进行碰撞的时候,我想起了康洪雷作品《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虞啸卿的那句台词:“仗打到这份上,中国军人再无无辜之人!”
耳边传来阵阵密集的枪声,已经绝望的战俘知道那是日军正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屠杀自己的同袍同胞,不愿再迈步走向死亡的刑场,枪声响起,一个个麻木的被捆住双手的躯体倒下。愤怒、失望和羞耻让陆剑雄这个战士无话可说,他不愿坐着死去,为了保留作为一名军人面对死亡时的最后一点尊严,他选择了沉默着迈步走向刑场。身后,小豆子跟上去了,还活着的人们也跟上去了,当绝望的军人们高喊着“中国不会亡”的口号纷纷倒下,陆剑雄一语不发,死不瞑目。
刘烨用很少的台词和极精练的肢体语言把这个纯爷们的角色演得很到位。个人觉得基本没什么可挑剔的。
日军一个小队推开教堂的大门,恐惧情绪在人数上百倍于日军的人群中蔓延开来,不分男女不论老少都对着仅只一个小队的日军士兵高高举起了屈辱的双手。这一刻,什么国家,什么民族,什么尊严,在人群的心中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日军士兵内心的恐惧也不亚于他们所面对的人群,高度紧张下的角川正雄满怀恐惧的对着忏悔室的门连开数枪后破门而出的却是几具女性尸体。透过屏幕,可以感受到那一刻作为一个人的角川内心的震撼、忏悔、挣扎。
作为一个日籍演员的中泉英雄能顶着日本右翼势力的压力和唾骂以一种正视历史、揭露日军罪行的心态来演绎角川正雄这样一个角色,个人觉得真的很不容易。至少我本人很佩服。
当难民营中要求所有女性都要把头发剪掉,换上男人的衣服时。妓女小江却不愿意剪掉自己的头发,还说“仗打完后还要靠它吃饭”呢。此时妓女小江给人的感觉完全就是一副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样子。而当日军向难民营要100名女性去充当慰安妇,姜老师泣不成声的解释说如果这样做了可以为难民营换回需要的粮食、菜蔬和过冬的煤,不这样做日军将摧毁难民营时,还是这个风尘女子小江在长时间的沉寂后第一个举起了手。在被带走的时候,小江转过头来看姜老师,眼中满含着泪水但同时也充满了骄傲。她用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尊严,尽其所能的保护了那些曾经用充满鄙夷的眼光打量她的同胞。
江一燕,这个年轻的八零后,把妓女小江这个中国版的“羊脂球”演绎得可谓淋漓尽致。赞一个先。
唐先生,那个胆小怕事、性格懦弱的唐先生,他一心想保全他的家人,甚至不惜为此去充当告密者。但当他失去了他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努力去保护的家人后,面对那座已经沦为地狱的城市,在有机会可以走出南京的时候,他选择了留下面对死亡,让一个假扮成拉贝助手的军官把自己怀孕的老婆带出了城。他选择了坦然的面对死亡来为自己之前做错的事赎罪,临刑前夕,他不无骄傲的告诉那个日军大佐:“我的妻子怀孕了,我的妻子怀孕了”。枪声响起的瞬间,他以死亡为代价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在走进影院之前我一直在怀疑范伟是否适合这样一个角色。而当我走出影院的时候我已经完全相信范伟不仅仅只是个喜剧明星。
姜淑云,这个难民营的一直的守护天使,当拉贝不得不奉召回国后,她用柔弱的肩膀担起拉贝留下的担子。当她冒着巨大的危险一次次的去以妻子的名义认领那些不是自己丈夫的丈夫而被日军识破并抓住她准备带走的那一刻。她向只有数面之缘的懂英语的角川说了一句:“Killme!”(杀了我)。那一刻,我原谅了她曾经的懦弱,原谅了她在日军向难民营索要100名女性去做慰安妇时她不曾举手的退缩。
姜淑云知道她被抓去所面临的命运:被强奸。为了能够死得稍微有点尊严,所以她向只见过数面的懂英语日本军人角川求助。最后,角川帮助她实现了这个愿望,她终于可以有尊严的死去。这是个很好但也很有破绽的桥段,当时押解他的两个日本士兵分别是一左一右的扭住她的胳膊在同一水平线上向前走的,而角川在听到姜老师的那句话后经过短暂的思索,掏出手枪就是一枪爆头。须知角川并非神枪手或者狙击手啊,他就不怕打到他的战友吗?并且他的上级在他开枪后并未做出任何异议。这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的。
有人说高圆圆的表演痕迹过于明显了,但我没这种感觉。我只觉得陆川的确很会挑演员,仔细想来,气质比高圆圆更纯净的角儿在当今的演艺圈也实在是为数不多。
小豆子在这部黑白影片中几乎经历了所有事件。影片结束,屏幕上打出“小豆子,还活着”。影片中的小豆子和现实中的小豆子们对那段历史的回忆必将永远的将日本军国主义钉在耻辱柱上。
与被网络热炒的奥运童星林妙可相比较,我更喜欢这部电影中的那个见证和承载了那段历史的小豆子!
这部电影还有个英文名字:《City of Life and Death》,“生死之城”的意思。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个名字。毕竟,这是一部商业电影,而不是一部记录片。我也希望看完这个帖子后有可能对我破口大骂的同学们先抱着一种看电影的心态再看一遍这部影片再来骂。
陆川38岁了,不算年轻了,但毕竟比斯皮尔伯格还是年轻了点。所以不指望《南京!南京!》能达到《辛德勒的名单》的高度。
一千多万美元的投资对于国产电影来说不算少了,但相比《辛德勒的名单》的投资,还是少了点。也正因为如此,我理解了《南京!南京!》中雷人的城墙和那反复重复出现的背景。

阅读全文

与电影里的中国年活动的观后感700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三次元女友电影结局 浏览:778
鬼咬鬼电影中的音乐 浏览:666
求一部欧美电影名字母亲 浏览:834
蓝风筝电影观后感300字 浏览:112
韩国电影好女孩完整129 浏览:413
赣榆哪个电影院有包间 浏览:135
角头2电影全部演员 浏览:841
高达电影大全全集 浏览:735
2K电影院 浏览:308
哈利波特电影顺序图片 浏览:15
微电影姐弟结局 浏览:149
葫芦娃第四季大电影 浏览:879
给我放一个电影名字叫 浏览:667
格瓦拉电影票改签 浏览:40
香港喜剧电影名字有猫 浏览:494
电影推荐恐怖美女图片 浏览:250
关于修建围墙的一部电影 浏览:9
电影大猎杀 浏览:585
开心超人电影图片 浏览:93
爱情电影网侵犯人妻 浏览: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