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这周四,学校组织我们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麻醉药给其他红军伤员用,坚持不用麻醉药动手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呻吟。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在烈火中光荣牺牲。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他巧妙地躲过敌人岗哨的严密盘查,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他巧改一字,使囤积居奇、勾结敌人的米行老板损失上万斤大米;他智斗凶残的胡汉三,又亲手杀死了这个大恶霸。看着这些精彩片断,我既为他捏着一把汗,又从心眼里佩服他。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每当我听到这震撼人心的歌声,便禁不住热血沸腾。《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我太喜欢看了,闭上眼睛,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便浮现在我眼前。
看着这部影片,我自己也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每当看到红军战士战斗时陷入困境的场面,我恨不得冲上前去,帮助红军战士把敌人消灭干净。
看完这部影片,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应该加倍珍惜。如今,没有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我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加倍努力,将来报效祖国,维护和平。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样,绝不向困难低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当遇到危险或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要像冬子的妈妈那样,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从严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
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导航的灯塔,处处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它又像战斗的号角,时时催促着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颗启明星!
《烈火金刚》观后感
刚刚看完优秀抗日题材电视剧《烈火金刚》,震撼了我心,震撼了一颗爱好和平,追求幸福的现代青年的心。
在片尾,肖飞、丁尚武、林丽、齐英等英雄人物,或身缚手榴弹炸毁敌人正在修复的公路,或与敌人同归于尽。在与战友执行任务时力争献身、最后诀别的环节,队长史更新忍悲送别战友,双目含泪,一个铁打的汉子强忍内心的强大悲痛,通过向战友一拍肩膀和后来端起抢来的机枪向鬼子愤怒激射的镜头描写,淋漓尽致地突现了英雄的爱恨情仇。而肖飞身负重创,最终还是来到准备要炸毁的公路上,从容躺下,拉开身上捆绑着的数十枚手榴弹的导火索时,那一声“战友们,请向我投弹!”的大喊,更让人看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女战士林丽奋力挣脱汉奸的阻挡,冲向敌群的英勇身姿,更是让人肝肠寸断,顿生无限敬仰、强烈的爱国主义革命情感。同时,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更是充满了无比的仇恨。片尾中的熊熊烈火,又一一再现了牺牲了的英雄们光辉形象。他们在烈火中重生、涅盘,在人民正义战争中归于永恒。人民永远铭记他们。
看完此剧,心中久久仍不能平静,我们现代的爱国意识应该与历史时期的英雄们是一样的。但奋不顾身、为国牺牲或与邪恶抗争的勇气及对强寇顽敌舍命拼搏、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境界,笔者认为,现代的我们与英雄们是不可同日而语了。面对英雄,我们应该反思自己。要不,为什么在和平的年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如今,那么多丑陋的行径,罪恶的举止,无人阻止或止而不绝?公交车上肆无忌惮的骚扰、偷抢;大街上围观恶人的挥刀行凶,以及那么多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腐败机构的横行霸道,鱼肉民生的种种恶行。这林林总总的新闻或消息报道的内容,都令人发指,深恶痛绝。
然而,造成人人自保,趋利弊避害、明哲保身及纵容犯罪的一系列根源何在?笔者认为,是浮躁的时代冰封了人们的爱心和正义感,无数个血淋淋的案件事实和身边耳闻目睹的真实事例,也侧面反映了机制的不公与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观颠倒或泯灭。人们选择了沉默,选择了逃避,选择了面对嚣张罪恶的忍气吞声。究竟谁之过,到底谁之责?这个时代是缺少了英雄了吗?难道是我们不需要了,还是英雄真的都已成为过去?
笔者深深相信,时代在变,但我们呼唤英雄的声音依然热切。让我们呼唤英雄,创造时代的英雄。英雄归来!
《张思德》观后感
看电影《张思德》观后感
看完《张思德》这部影片,感觉非常好。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用那么多动人的真实细节,塑造了革命队伍的各色人物。
张思德生活在一个革命大家庭里,这个家庭的每个人都很生动,特别是张思德和他老战友的这份感情,是以往电影中不多见的。电影《张思德》没有曲折的情节,热闹的场面,黑白胶片牵出平实瞬间,穿越60载岁月。一名普通的士兵,警卫——开荒——烧炭,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他那样淡泊。三过草地的老红军,班长一当7年,一整编,又成了战士。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他认保育院不幸失语的孤儿做儿子,用心血崔开朗朗童音;他拜炊事班精简下来的老兵当父亲,真诚的抚慰一抹晚晴。 这些都让人非常受感动。这部影片让我见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60年前,毛泽东主席的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影响了几代人。60年后,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张思德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一个少说多干的张思德,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张思德诠释着崇尚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 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张思德不过是这伟大队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从打江山到掌政权,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中国共产党人的光华,党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忘记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曾经是成就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未来还将辉映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
Ⅱ 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观后感
雷锋精神伴我行
——观《少年雷锋》有感
“雷锋”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也许耳熟能详。不是吗?我们每年的三月都有一个学雷锋活动月。但真正了解雷锋的人究竟有多少呢?今天,我们有幸观看了《少年雷锋》这部电影,它让我真正了解雷锋。
我衷心感谢影片公司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该片通过对雷锋童年及少年时代的描写,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表现了一位普通少年在党的教育下,最终成长为伟大共产党主义战士的思想轨迹。
我看完电影,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一时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我仇恨日本侵略者,痛恨当时的旧社会,更同情、钦佩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小雷锋。
雷锋四岁那年,日本飞机轰炸长沙,人们纷纷逃亡。雷锋的爸爸、哥哥、爷爷、弟弟都相继死去。雷锋的妈妈受到沉重的打击,痛不欲生,再加上蒙骗受辱,终于上吊自杀。雷锋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这一连串的镜头真是惨不忍睹。大家泣不成声,泪流成河。我的心里犹如大海,波涛汹涌,真是一石激起千尺浪。看得我的心里好痛好痛。雷锋小小年纪,正是求学的好时光,也是备受亲人关怀爱护的时候,不幸发生后,变成孤儿的他一无所有却坚强无比。相比之下,我是多么惭愧。想到自己在家里像个小皇帝一样,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吃穿穿还挑三拣四。不仅如此,对于读书,我是那么不自觉,只有在爸爸、妈妈的催促下才勉强完成学习任务。看书——囫囵吞枣,过日子——得过且过。想着想着,脸不知不觉“发烧”了。
解放后,小雷锋终于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背着书包上学了,在他饱受创伤的心灵里充满了对日本鬼子和旧社会的痛恨,对新社会的感激和热爱。
雷锋心存感激,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在他短暂的人生中,好事做了一火车。毛主席还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像一座灯塔照亮了多少代人前进的道路。
然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好像雷锋精神离我们越来越远。我内心多么恐惧。有时,老师号召我们学习雷锋,我们却把它当玩笑,走过场,甚至还嘲笑傻子雷锋,想到这儿,我羞得无地自容。
这一部电影真是及时,像一场及时雨,浇灌着我们年轻无知的这一代人的心田。雷锋精神像一面镜子,它把当代精神世界塑成立体,显示它特有的精神品德和道德情感。雷锋精神像一架钢琴,再次奏响真诚的乐章,让爱心在世间再次产生共鸣。
在这五彩缤纷、亦歌亦舞的日子里,离不开雷锋精神。没有雷锋精神犹如无水之鱼,无
成长启读
本之木,难活呀!没有雷锋精神,人间将毫无生机;没有雷锋精神,世间将冷酷无情。因此,我多么渴望通过这部影片,让雷锋精神再次走进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心里,鼓舞人们登上人生之巅。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雷锋精神”,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珍惜现在千载难逢的好时光,让“雷锋”占据着我们的空间吧!让雷锋精神“与我们同行,与
Ⅲ 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读后感100-200字
《红河谷》
我不知道我即将写出怎样的东西来,对于这样一个悲壮的故事。最初的宁静,最初的美好,在最后的时候消失殆尽,只有那仿佛亘古不变的还在摇摆着的转经筒。那对圣山,对西藏不变的信仰还在继续,朝圣的路上永远都那扑倒的身影。
影片开始,老阿妈背着小孙子,摇摆着去喇叭寺去乞灵。老人缓慢地讲着雪山女神珠穆朗玛的故事,声音仿佛穿过岁月,一直悠远到现在。
愚昧的民族,愚昧的文明令人忍不住地气愤。即使他们也只是在文明的路上行走着,只是对自身无法认知的自然以自己的方式去寻求一片安宁。一声枪响,一堆人跪在那里,两个穿着大红衣服的女人被扛过来,手脚缚着,背景音乐很雄壮。大红似乎是宿命,是中国女人的宿命,〈〈少女小渔〉〉,海报里面刘若英扮演的传统的中国女人小渔,手里捧着一束花,穿着大红的衣服,表情很拘谨,怯懦。这里女人依然穿着大红的衣服,等待或者是被迫去当祭品。镜头掠过被绑着竹排上的羊,牛,绝望的牛眼。滚滚的河水,浑混的泥土,奔腾着,来势不可知,去势不可挡。“开祭。。。”,烧香,上香。而后是强壮的男人抡起斧子把竹排上的牛抡进滔滔的河流,随着一声牛的惨叫,一切归于泥土的河水。结束了吗?还未。羊及其中的一个女人以同样的方式被终结了他们的生命。“来世,做猪,做狗,也不做女人。”另一个女人认命地讲出这一
番话。我最近常在想大概是造物主在开我们的玩笑吧,那些人类创造出来的东西可以永恒或者可以更久于人类的生命存在在这个世上,而创造它们的人类却总在某一天以这样或者那样不能令人接受的方式离开,带着眷恋,着着不甘。刀下留人的戏码上演了,女人被救。故事还未皆大欢喜。被追捕的女人在巍巍的桥上,断然斩断了桥绳,桥下依然是滔滔的河水,只是这回她不是当祭品。
女人被那乞灵的老阿妈救了,看着远处的落日,“我叫雪儿”。接下来是老阿妈,雪儿,格桑及小孙子一段难得平静的时光。绿绿的草原,奔跑的马儿,欢快的笑声,还有美丽的神话。
最初的平静在琼斯跟罗克曼进到雪山的时候开始瓦解。打着用西方的文明拯救西藏的名义的罗克曼,与对雪山充满祟拜的琼斯。还有那个来自西方的打火机。第一次,它做为给救命恩人的礼物,罗克曼把它给了格桑。第二次,格桑用它结束了这场战火,侵略者与被侵略者同归于熊熊大火。一切平静了。依然只有老阿妈跟小孙子,还有那个摇摆着的转经筒。
喇叭们爬在山上试图给格桑他们递弹药的时候,那一个个的身影,带着必死的决心,及捍卫雪山女神的神圣。
带着祟洋情结的代本,跟罗克曼谈判时的坚决及那一转身的大喊:“快点火”还有随之后来的后背的几个洞。
沉默地走在1500条藏人生命及血液里的琼斯,“Father, we kill fifteen hundred Tibet in fifteen minutes,slience on the
battlefield, no cheering to our victory,walking sliently. Rock said :Nothing could open up the road to Lhasa but bayonet. But I feel sick.Our boots are stained with blood, a lot of blood. Front is the blood-red sun that is never set on the Britain Empire.Walking forward will lead to what I have been dreaming of . There are lovely folk songs,cloud in the blue sky, smell of suyou. There Gesan, Xueer, Gaga, and Danzhu.
看着父亲死去流着泪唱着民歌的丹珠,全部藏民齐声和唱。歌声动摇了罗克曼及他的军队。但是屠杀仍在进行。罗克曼的军队的军人们也有妻儿在等待他们。但是罗克曼不曾想到这些藏民连家都没有了。炸弹缓缓从丹珠手上滑落,火光四起。
嘎嘎带着琼斯及那架即将炮声四起的大炮穿过沼泽,抬大炮的英国军人陷入了沼泽,伸着绝望的手试图抓住琼斯的手及那美好的生命。渐渐没入泥土,沉寂,还有冒泡的泥土。落日下,嘎嘎笑得狡猾,也笑得质朴,在落日的余晖下,琼斯的枪缓缓落下。有什么资格呢?跟那血光的屠杀相较而言。
我看到圣山了,跟第一次进藏的时候一样,琼斯的枪终于指向天空而非自己的脑门。雪山又一次崩了。这一次,满地的血,躯体,战争及罪恶集体被埋葬。只余那祖孙俩。
Ⅳ 谁有 关于爱国教育影片的 读后感(50)字
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观后感 最近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更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Ⅳ 爱国教育片的电影写一篇观后感
写观后感思路总分总结构。
开头说原因:因为什么看电影写观后感。然后明白爱国的重要性(理解)。
接着就是片段和真实或者新闻报道的对比。(影片中主人翁宁牺牲自己也不背叛国家对比现在的谁谁谁贪污受贿,鲜明对比)大概三个例子,每个例子都加上自己的结论(无非就爱国,从小事做起等等)。
最后再来一个终结,看了这影片让我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团结等等。
另外补充一点就是举例子的时候,最好是相似的。
个人建议,仅供参考、希望请采纳。
Ⅵ 爱的教育观后感100
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
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在得知妈妈身体不适后,13岁的马可尔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妈妈,并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
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Ⅶ 观看爱国教育片观后感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地道战》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地道战》,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创建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现在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乐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乐奖,但我们中国却只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乐奖,真是天壤之别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会这样?告诉你吧,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为自己争权谋利。我们回想一下《地道战》吧,如果他们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吗?如果他们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吗?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争取权谋利了,你倒不如把争取谋利的时间来为国家作奉献,这样也许对你会更好。
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小学生好好学习,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长大为国家做奉献。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历史为我们敲响警钟:知耻而后勇!新一代的青少年,同龄人,让我们努力吧,为了我们的祖国而奋斗!
Ⅷ 爱国主义教育的电影观后感100字
看了《爱国者》,很受感动。影片讲述的是一段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主人公是一位议员和一群孩子的父亲。一家人过得还算和谐。作为父亲,他在家里有着相当的威严,而一群孩子也不是吃素的,他们的顽皮让这位父亲吃尽苦头却又无可奈何。但因其反对对英国作战而被孩子们误解,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参军梦,甚至远远听到枪炮声,他们也会熟练搬出枪以备不时之需。然而英军的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在家园被毁又即将失去第二个儿子时父亲终于爆发了,和两个小儿子一起歼灭了一股二十一人的英军,这让人联想到他当年的英姿,也让他找回了自己潜藏的勇气。在复仇和追求自由这两条主线的引导下,主人公带领着国民军逐步走向胜利。
影片花了很大的手笔来阐述美国对自由的向往和因此付出的沉重代价,从激烈的议会讨论,人们参军的热情,到家园的被毁,战场上的惨烈牺牲。相信看过该片的决不会忘记那些古老而又独特的战争场面,两军(正规军)对垒都是以人员和武器作为筹码,而这往往是英军占优,美军是即输场面又输战争,这看上去有点幽默的味道,完全是对现代战争的颠覆,看不到现代战争中的谋军布局。而国民军却也会玩游击战,有一段时间竟被英军称之为“幽灵”,很有点中国特色的味道。但这确实是一支杂牌军,就连教堂里的牧师也披装上阵,只是不知道他在杀人之前会不会念上一句“上帝保佑”,其最后的牺牲却也充满了悲剧色彩。
虽然这是一部战争片,但是导演在战争之外的细节上有很好的把握,除了宏大的战争场面外,也不失暖暖的温情,真实而感人。其中身为国民军上校的父亲与刚刚会说话的女儿的告别一段,导演处理得别具匠心,将主角在军队与家庭角色的矛盾和女儿对父亲的理解尽融于女儿的呼唤和转身的深情一抱之中,可谓感人至深。导演对种族矛盾的解构也是该片的亮点之一,最初白人对黑奴的歧视,通过战争的隐含功能最终达成了和解,“与你并肩作战是我的荣幸。”将这对不大不小的矛盾融于对自由不懈追求的主题之中,也是对黑人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所做的贡献的一种认同,他们也是美国历史的创造者。
不能不说这是一部成功的影片,无论你对美国有如何的偏见,看了该片你却不由的对那些为自由而战的勇士们产生由衷的敬意,这确实是一个非凡的国度,这样的民族没有理由不屹立于世界强者之林。
然而相比之下,小时侯很喜欢的国产战争片,现在看来实在很少有深层次的东西,导演的思维极其狭隘,创作的影片只是对历史的一种简单重复。比如电影艺术大师斯皮尔伯格就将几条命救一条命的价值问题带入到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入思考,从而使影片脱离了战争本身而得以实现主题的升华,像这样的东西在中国的战争片里很难找到,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根本上还得在思维的形式内涵上下一番工夫。,
Ⅸ 爱国教育片的观后感怎么写
《举起手来》观后感
这部电影是一部以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为题材的战争喜剧电影,情节很简单,故事的缘起是由保护国宝——一尊金身菩萨开始的,一位中国农民和一队鬼子兵展开了斗智斗勇的周旋战斗。最后敌人严重受挫,八路军和老百姓取得了圆满成功。保护国宝的过程中,适时的夸张还有阴错阳差使日本鬼子丑态百出,让所有观看此片的中国人都能大出一口胸中恶气。
看完这部影片,不由让我想起了小时侯看过的电影,那个时候经常看的就是打仗的片子,然后好人坏人一目了然。对坏蛋是切齿的恨,对英雄是由衷的敬。《举起手来》这部电影我觉得很有过去那种风格,入木三分的夸张把敌人的愚蠢放大到了极点,放声大笑的同时更明白了是非美丑,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们要正视战争,回归和平!
其中有一段令人开怀大笑:日本兵搜不到金佛,企图将出村的唯一路线——石桥炸毁,然后再在村里慢慢搜查。当日本并点燃导火线,正在洋洋得意时,村民的驴
在片尾,一位幸存的日本兵蹒跚着走上山头,看着落日发呆。突然,远处传来一句刚劲有力的话:“举起手来!”被吓呆了的日本兵缓缓地把手举了起来……
这一幕,不正表明了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人民举手投降了吗?侵华日军对中国的“三光政策”就此终结;对中国人民残暴的蹂躏和践踏就此终结;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抵制和抗争中就此结束。中国人民终于可以不当亡国奴了。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感觉十分的畅快,也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纪念,在这样的日子看这样的影片对我震动很大。一方面我祈望和平,让战争远离人类;另一方面我知道只有国家富强才不会再受人欺负。拿破仑一世说过“中国,那是一个沉睡的巨人,让他睡吧,因为当他醒来时,他将震撼世界。”是啊,现在,21世纪,中国终于向世界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了!
看完后,我心中感慨万分,我想:做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拥有很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我们应该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用我们努力的学习、用我们优良的品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回馈社会,建设好我们的祖国。想到这儿,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写下了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