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十二生肖》电影影评怎么写【原创】200-300字之间
玩命的成龙才是好成龙
100个看成龙电影的观众,最起码有101个是冲着他表演的动作而去,否则成龙也不至于在突破传统的《奇迹》、《玻璃樽》和《辛亥革命》里都不厌其烦的加上一段肉搏。但《十二生肖》和许多成龙佳作一样,远非只有打斗可看。如今的影迷越来越专业,时常把节奏二字挂在嘴边,懂得把控大片节奏的华语电影人却越来越稀缺,大浪淘沙后,成龙算得上硕果仅存之一。
《十二生肖》是个紧凑的故事,几大段动作序列铺排有致,海陆空全面覆盖,追打逃形态各异,张弛有度且分寸感极佳,保证总在最恰当的时机挑起兴奋。间中穿插的文戏,主要用来补充寻宝线索,要不就搅拌一下人物间的化学反应,剩余的插科打诨里,时不时冒几个冷笑话调节气氛,或推动一下患难友情,弥合一下亲情和爱情,只要不拿来和二十年前比,应该少有冷场。必须赞扬侠盗集团的惜字如金,常常一个眼神便心领神会,不少时候必须全神贯注才跟得上,没有许多大片动不动就“你要干什么”,“你怎么看”的无趣对白。你可能会嫌某些台词太矫情、太幼稚或者胡闹过了头,但找不出多余。如果说有遗憾,大概是巴黎宅邸中关于英法联军的争辩一节,虽然为了树立价值观必不可少,但实在缺点戏剧冲突,而且有太多不必要的多语翻译的怄气斗嘴,也许这是国际化的策略之一,想想多次出现的新闻画面国别和语言之多,想想海盗集团的翻译人才济济。
许多影迷哀叹老港片不再,很大程度上是惋惜当年那种让人一刻不停歇,每秒有惊喜的剧作,文戏和武戏是互为绿叶的,没有打一会说一会的刻板。许多港片有精彩的打斗,但文戏相对乏味,多年后重看只能跳着找回忆,成龙的优秀作品却是能从头到尾反复欣赏的,《A计划》《警察故事》、《红番区》、《我是谁》都是浑然天成的整体,文戏也妙趣横生,顺着故事一路走下去,激烈的对抗才能抓住人心。时过境迁,《十二生肖》自然不可能重拾旧港片模式,但剧本仍是标准的流水线精品,打磨的精致玲珑,摸不出突兀的棱角。许多大片导演看不起流水线工艺,非要另起炉灶彰显个人风格,结果成品里充斥了太多自以为是、磨磨唧唧和故弄玄虚,那都是一点点滋养观众瞌睡虫的饲料。成龙的古装片、战争片也有这种倾向,所以并不卖座,但他一回到最拿手的动作冒险轻喜剧,便将几十年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十二生肖》片尾第一个NG令人痛心,成龙年近花甲的身体令搏命越发艰难,但即使哪天他不再上阵台前,依然能凭剧本编排和场面调度的经验,当一个出色的动作导演。
贺岁片是香港独有的银幕文化,成龙在90年代也拍贺岁片,但和黄百鸣等的群星荟萃不同,走的是单枪匹马英雄冒险的路线,迎合观众“过年看一场大戏”的心态。如今成龙年迈,独木日益难支,和汤姆•克鲁斯的《碟中谍》越来越注重团队合作一样,也找来后辈演起了群戏,在氛围上反而靠近了黄金时期的港产贺岁片——一群有着共同目标和各自麻烦的人命运交织,经过不懈努力,大小问题全在最后一刻同时解决,宝物归国,恶人得报,情侣和好,家庭复原,十分和谐美满,如果众人在医院里排成一行抱拳道声“恭喜发财”,我也不会觉得意外。
成龙的动作片是干净的暴力,没有穷凶极恶的坏人,有的只是一时得势的卑鄙恶棍,可恨实则可怜,或是勇猛无脑、虚张声势的打手,总会被成龙用拳脚和道具痛打或戏弄,很多作品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反派。好莱坞把握不到这分寸感,《尖峰时刻》的坏人太主流阴暗,《邻家特工》又卡通过了头,观众喜闻乐见的成龙式善恶交锋正如《十二生肖》所展示的,虽然势不两立,但极少诉诸暴力凶杀,虽然打得龇牙咧嘴,但绝没有你死我活的残忍,打到后来互施援手,化敌为友也不罕见。眼花缭乱的肢体对抗,是将成龙与盟友、对手放入一个精心设计的复杂环境,通过巧妙的动作编排和道具使用,炮制出毫无生理反感的杂耍式武斗。从那个香港还没有电检制度的年代,到大片裸露血腥口味渐重的时下,也许只有成龙的招牌电影,才能让父母深刻认同打打杀杀可以不等于暴力,并放心带孩子前往。只是这次我们等得有点久,上一部符合此特征的是《宝贝计划》。
由于选取颇具技术含量的侠盗题材,《十二生肖》前无古人的展示了许多高科技,在华语片里十分罕见,但我们看《碟中谍》时已经见识过了,所以成龙纯然是清朝皇帝态度,仅把这些洋玩意当做让人张嘴一两秒的奇技淫巧,敏捷身手和不要命精神并没未遭喧宾夺主。就像他在《成龙的特技》结尾所说:高科技很好,但我还是喜欢真功夫。当然,这把年纪已难再攀高峰,开场的轮滑惊艳后,降落伞逃亡和船坞打斗都是温吞水,直到高科技色彩淡去的丛林夺宝,方才回到《飞鹰计划》式的“多路人马大混战、三个女人齐捣乱”,成龙纵神通广大也被搅得手忙脚乱、焦头烂额,紧凑的喜感直逼当年。造假仓库的以一敌众是成龙能量的全面喷薄,他在钢筋水泥间上窜下跳,龙套们灰头土脸、四处跌落,落地窗和相机杆等精心原创亦不缺席,足以列入他职业生涯最佳打斗之一。当然你若是铁杆龙迷,还是能挑出不满,比如脚底抽箱的招数属于炒冷饭,比如盖子砸人不够花哨,有几处剪辑也有点混乱,可谁能要求五十八岁的成龙向三十八、二十八时看齐呢。
我们都能理解岁月压榨后的力不从心,惟独成龙自己绝不服老,继续野心勃勃的挑战年轻的自己。我们以为仓库大战已足够热血沸腾,成龙却认为称心如意远远不够,非要让人人都目瞪口呆方肯罢休,于是高潮一刻,他在晴空中倏的飞入银幕,犹如一个从天而降的救世主,为了终极目标拼死一搏。当JC从几百米高的山壁翻滚而下,脖子扭曲,双脚脱臼,满脸伤痕累累,双目充血,眼神迷离,膝盖微颤着不支倒地,却仍执着的用尽残力搜寻铜首的影子,这是在华语影坛越来越稀缺的搏命精神的超凡诠释,也是成龙几十年辉煌的最佳揭秘:他知道观众要什么,而且他总会给他们更多。连对手也要忍不住赞一句:你真是纯爷们。近几年,成龙一再祭出“最后一部动作片”的噱头,但每次态度都模棱两可,我们咒骂时,他正在偷乐呢,这个狡猾的老硬汉,他知道无数人盼着他食言呢。
㈡ 成龙的《十二生肖》观后感
影片讲述由成龙饰演的赏金猎人Jackie,为了领取国际文物贩子开出的巨额奖金,带着他的一票高手伙伴们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下落,最终转而帮助中方,全力挽救国宝,将寻回的兽首归还中国的故事。
成龙的《十二生肖》是作为今年首部确定与IMAX合作的华语电影,也的确依然是延续了他以往电影的极限动作风格,枪火追逐、山地落伞、盘路追车、滑梯缠斗、多角度爆破等精彩场面。但大哥的巅峰时刻已然过去,爱国主义情怀的情节设计,显得略显无力;明显感觉到大哥的苦心,好比让传统的中国人,穿西方人的衣服。科技感趋于强烈,明显感觉大哥想把中国电影往好莱坞方向牵引,显然靠他一人之力还不够。观众关注的是视觉冲击力的呈现,是一种爽的感觉。大哥一向推崇实景拍摄,实打实拍,大部分情况下不用替身,这是比较牛逼的地方。幕后花絮里,介绍大哥拍风洞、火山爆发和古堡的戏,其实还是很给力的。
真正回归到影片当中,观众是不会关注电影拍摄背后的故事有多牛逼,投射在观众眼球上的画面,视觉的冲击力、情节设计,人物形象……构成的观众评判依据。
说到人物,觉得一直以来,在大哥的电影里,大部分的笑点、重点都在他一个人身上,对于其他配角,小人物,印象并不深刻。这部片子里,我记得的,只是张蓝心的大长腿、打戏,有点变形金刚味道的轮滑衣,他跟法国狗的笑料,海盗李宗盛的猥琐和装傻,还有最后吴彦祖跟舒淇的彩蛋。几个侠盗的线索,在影片中交代的有点零散。我发现好的片子往往都不按常理出牌,会真实的呈现人性的多面性。当成龙在权衡的时候,一切以爱国为主,因此牺牲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淡化了故事主线,牺牲了张蓝心和权相宇的感情线索,只留下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桥段。我倒觉得作为成龙饰演的赏金猎人角色,应该更多真实展现他作为凡人、小人物的一面,他没有私欲?没有思想斗争?爱国还是稍微主旋律了些,一旦影片调性确定,人物形象必然不能做到饱满,很多东西是和主旋律相违背的。
虽然说达到巅峰状态后再想超越很难,但是大哥也的确在努力能去超越自己,极力给观众呈现大片带来的科技感,刺激感,实际效果在观众眼里似乎只是轻描淡写了一笔。不过,还是值得去影院放松消遣一下,有刺激,有笑料,有精彩打斗场面,怎么说,从计划到拍摄,前后也五六年之久。此处仅为个人拙见,一千个人眼里还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不是。所谓,枪打出头鸟,最先尝试的、开路者角色,必然受到各种评判标准,后人才能扬长避短,把前人拍在沙滩上。2012年首部与IMAX合作的华语电影,无关乎情节设置,冲着大哥的一片苦心,还是可以一看的。
㈢ 十二生肖的观后感,要300字左右,不要太多
我认为电影是一门艺术,它可以让你明白很多深刻的道理。
我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十二生肖》,主角JC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大盗,他有最好的装备,最好的队友,他专偷名画、古董,而且是被别人私藏的那种。每次他得手后都会卖给不法商家,然后那些商家会在拍卖会上卖出去,。一次JC的老板让他去偷圆明园里遗失的十二生肖铜首,JC为了钱来到法国寻找铜首,在法国JC遇到了一位保护文化遗产协会的人,名叫COCO,她爱惜文物,尊重文化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JC,直到有一天JC看见拍卖会上的龙首流拍(流拍就是在拍卖会上某件物品无人出价没有被拍卖出去),商家竟要把龙首扔进喷发的火山中毁掉,JC看到这一幕,再也忍不住了,他赶到现场在空中与跳伞队员搏斗,使出了浑身解数,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终于抢回了龙首,归还了国家……
这部电影告诉人们不该去偷盗文物,每个文物都有自已的故事,我们不应该破坏它,应该让它呆在自已的国家做一个历史的见证者,电影还告诉我们人不该只为钱活,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已的信念,我们团结、友爱、合睦、贡献才会感到快乐!
㈣ 中国十二生肖概述读后感,
十二生肖的故事读后感
首先,我知道了十二生肖的动物和排名。分别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为什么有属鼠的,没有属猫的?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要选出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他们定了时间和地点各种动物都可以参加。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本来猫和老鼠是好朋友,都想参加,可猫爱睡懒觉,老鼠说叫它,但忘记叫它,结果猫没赶上。老鼠为了自己的事情却忘记了朋友的事。老鼠的做法是不对的,老鼠很自私。所以我们做人不应该像老鼠那样自私。应该首先想到别人。
老鼠很小为什么能排到第一名呢?报名那天老鼠和牛起的都很早,它们碰到了,但老鼠没牛走得快。老鼠一动脑想出一个主意,要给牛唱歌,于是,老鼠骑在牛身上给牛唱歌。它们一起到达报名地点。老鼠速度很快的一蹦就在牛的前面了。所以老鼠排在了第一名,牛排在了第二名。这说明老鼠很聪明,但它很虚伪。所以我们不要作虚伪的人,对人一定要真诚。
㈤ 《十二生肖》的电影观后感咋写
《十二生肖》是成龙一部集大成之作,最后一次搏命演出成龙不遗余力,如果说他近年来的转型或者不转型之作都多少保留了他的动作喜剧风格,那么《十二生肖》就是一次全面的自我回归,从开场的轮滑脱身、到丛林冒险到火山口夺宝。更多关于电影《十二生肖》的影评尽在巨人作文网。
在港式功夫片即将成为过去式的时候,成龙的《十二生肖》带着他招牌式的功夫喜剧来到2012年底拥挤的贺岁档,表示他仍未过时。不过这可能是成龙最后的动作盛宴,毕竟他已经58岁了,但从当年开创功夫喜剧开始到如今三四十年,世界动作影坛风潮几变,成龙依然凭借动作和喜剧高度融合的电影风格一呼百应,实在难得。
港产动作片一度是华语动作类型片的代名词,在这个类型片上的整套系统都为大陆、台湾等华人地区无法企及,但动作片对暴力、奇观的展现能力逐渐被技术取代——当然,在大陆市场激活之后,动作片的表演能力基本都被威压取代了。但成龙能够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的功夫喜剧从一开始就已经跳脱出功夫片、动作片的范畴,而进入了表演艺术范畴并备受称赞,而他在动作设计上的才华、动作表演上的天份和敬业搏命保证了影片流畅谐趣赏心悦目,同时又能不断创造新的纯技术无法取代的动作奇观,因此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西方评论家说,如果电影回到默片时代,只有成龙和卓别林能活下来。而《十二生肖》作为成龙最后一部搏命电影,势必不遗余力。
近年来的成龙一直在尝试转型,从《神话》、《新警察故事》到后来的是《功夫之王》、《大兵小将》、《新宿事件》、《功夫梦》等等,都在尝试突破以往的风格,中间只有《宝贝计划》属于他的典型风格,但这些从类型到角色塑造上的转型,并未创造奇迹,因为成龙的电影已经有了很深的烙印,这种电影风格全世界都罕见,而当成龙想往古装历史、黑帮大佬、颓废大叔等角色上转型的时候,在其数十年经营的成龙招牌和风格之下,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不是成龙能力不够,而是他已经太成功。
《十二生肖》是成龙一部集大成之作,最后一次搏命演出成龙不遗余力,如果说他近年来的转型或者不转型之作都多少保留了他的动作喜剧风格,那么《十二生肖》就是一次全面的自我回归,从开场的轮滑脱身、到丛林冒险到火山口夺宝,中间大小动作不断,并且不断有笑料穿插其中,如果你能忽视姚星彤爱国主义教育演说的话,就依然能享受到久违的成龙电影带给人的刺激和过瘾。类型片本来就需要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儿,但比起成龙都要加盟的《敢死队》系列,成龙在自己的《十二生肖》里展示的动作表演上的创造力和追求是远胜于史泰龙他们的。因为中国功夫片给世界动作类型片贡献的不仅是威压和套招,更多是处理动作表演和效果的方式,这在成龙的动作喜剧中体现最为明显,比冒险爬楼的高度,你得等比迪拜塔更高的楼建好,比爆炸,你也卖不过卖拷贝老师,比肌肉老猛男扎堆更是很没意思的事儿,成龙一直坚持在动作设计上的巅峰追求,因此你看到轮滑脱身感受到的在震撼之外,是对想象力的叹为观止。成龙也与时俱进采用高科技,但都在他自己风格的掌控之下。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O(∩_∩)O谢谢!!!
㈥ 电影成龙十二生肖读后感200
《十二生肖》故事主要发生在法国,片中大量法语、英语对白却并未削弱成龙式动作的赏心悦目,动作戏的两个重头戏分别在开始和最后高潮,开始的轮滑脱险戏绝对堪称近年最精彩的动作场面,而最后的火山抢宝则是成龙向动作极限表现发起的最终极的挑战。
动作戏在《十二生肖》中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即便是过场、铺垫也不乏小范围却不失惊喜的动作戏,这是我乐于看到的,所有电影都需要文戏,但成龙电影可以把文戏融入武戏,动作与言语交错交锋妙趣横生,戏剧张力不仅没有削弱,角色的表现力却更强了。同时,这也弥补了《十二生肖》里没有大反派的不足,丛林一场戏中的刘承俊饰演海盗头子,显然不具备跟成龙巅峰对决的角色力度,索性成了动作秀的盛宴,所以在文物造假圣地的贴身打斗这样上乘动作戏的支撑之下,这片子已经足够过瘾。
当然,看到如此巅峰的成龙电影即将成为绝响,依然未免遗憾,因为如成龙这样在动作设计上追求极致、动作表演又绝对搏命,同时又将动作表演的肢体语言做到当世无双,都说明成龙是个不世出的电影天才,成龙电影风行多年依然有如此大的魅力是他的能力,也是观众的幸福,但这么多年也无法找到下一个成龙了。当年李小龙死后,从香港到好莱坞都在找下一个李小龙,结果出来了成龙,但成龙打拼多年,时代多有变迁,对动作如此热衷并追求巅峰的电影人,至今没有找到。
㈦ 电影十二生肖的观后感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重要是描写感受,具体如下:
《十二生肖》并不是个走心的电影,撇去漏洞百出的剧本和有“吃老本”嫌疑的故事模式,就连成龙电影一贯的华丽动作和搞笑桥段也一去不回。《十二生肖》的故事与以往成龙电影大同小异,剧情模式距离今时今日已经太远,很难从意识形态上再次引发观众共鸣。
成龙功夫在片中已经退居次席,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高科技设备。从开场的一幕滑轮衣竞速,到之后滑翔伞盗宝,高科技的装备配上成龙的搏命演出,大有中国版007的风采。
(7)十二生肖电影去观后感600字扩展阅读
主要剧情: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致使大批珍贵文物流落海外,其中四尊十二生肖兽首最引人关注,不仅惹出国内外的广泛争论,更有收藏家开出天价竞拍这几尊珍品。当然,其间不乏奸邪的文物贩子,试图通过偷盗的手段获取宝贝。以此为契机,正在度假的国际大盗JC(成龙饰)隆重登场。
JC背后有一支Simon、David、Bonnie等人共同组成的超专业团队,他们一同远赴巴黎,寻求国宝鉴定专家Coco的帮助。经过周密细致的准备,JC等人一步步逼近重兵把守的兽首,而围绕珍宝不可避免爆发连番惊险火爆的打斗与追逐。在这一过程中,JC似曾被利益和金钱泯灭的爱国之心渐渐苏醒。
㈧ 求一份《十二生肖》影评!是影评!不是观后感!500字左右!请有文采的兄弟姐妹们尽情发挥你们的文采!...
片尾那个“大嫂”的正脸一闪而过,周围的香港观众顿时窃窃私语起来:看,是他老婆,林凤娇。顿时,之前同样一闪而过的吴彦祖、舒淇,甚至没什么存在感的陈柏霖等人变成了朵朵浮云。
看到这里也再次确认了一个观点:成龙向来是个其极聪明的人,他知道大家想要什么,他的电影也许没有太多内涵,却有足够的好看。
《十二生肖》这个故事,其实和“十二生肖”没太大关系。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只是线索,最大的作用在于给了故事开始的契机(找兽首),与结束的伏笔(阻止“屠龙”)。电影最成功与最失败的地方勉强能调和——最成功在于成龙本身的动作设计,保持水准又有所突破,另外笑点还是那么刚好;最失败在于在商业喜剧片里加入太多说教性质的空洞对白,并且几处转折都十分生硬。在“动态”与“静态”二者的你来我往间,严重影响了观影的流畅度与人们对电影的接受程度,也无外乎有人评价道“绝对不会去看这种五毛片”。
主线剧情很简单: 盗首JC(成龙)及下手下Simon(权相宇),David(廖凡),Bonnie(张蓝心)是拥有高科技装备、身手不凡的国际大盗。他们受赏金驱使,为黑心拍卖行MP寻找八国联军当年从中国抢走的圆明园兽首。过程中,认识了破产女伯爵Katherine(Laura),还有专注于保护流失国宝的文物鉴定专家Coco(姚星彤),以及其他同样为各国流失文物奔走的年轻人。在找寻兽首的过程中,JC的观念被Coco一点点改变,最终,为了救回即将被毁坏的龙首,JC奋不顾身地向着火山口跳去……
整体看上去,大盗“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剧情和之前的《宝贝计划》有些类似,人字拖和百达通为了救活宝宝甘愿被电击,同样JC为了救国宝从千米高空坠下摔的不成人形。看到这里的时候周围很多人捂着嘴,不忍直视。已近60岁的成龙,在片中身体力行地完成了许多年轻人都无法完成的高难动作。片尾压轴的跳火山,对于已经宣布这是最后一部大型动作片的成龙来说,或许是最后一次“为难自己”。《十二生肖》这部电影,也或许是喜爱成龙的观众最后一次在成龙不要命的打斗中叫好与揪心的精彩动作片了。
主线之外的剧情看似令人啼笑皆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侠盗集团也不例外:JC一直在联系一个联系不上的女人;Simon和Bonnie是走在婚姻破裂边缘的夫妻;David的老婆即将生产他却无法陪伴身边。寻宝途中,JC对Bonnie说,男人怎么能时时刻刻陪在女人身边呢,不然怎么赚钱养家?Bonnie说,这就是你们男人自以为是的地方。也许,作为导演的成龙不仅仅在用这些桥段铺垫片末正牌妻子的出场,更重要的是他在剖白自己想对林凤娇说的话。成龙与妻子曾差点离婚,林生子时他才娶了他,他常年在外打拼无法与她相守,而她从没有过一句怨言……成龙在借电影里的小桥段吐槽自己,而林凤娇最后的出场除了博眼球造话题,更表明成龙对妻子不离不弃的感激,还有与她举案齐眉的决心。毕竟慢慢息影转入幕后,就能有更多时间与家人在一起了不是吗。
至于影片所谓的“文物追回”内涵,其实也多在通过讽刺与说教达成,且几次逻辑不通瞬间“变节”,也难怪会让人一时半会儿难以下咽。对一些人来说,不能抱着看《肖申克的救赎》的心态看这部《十二生肖的“救赎”》,那简直是在自找没趣。成龙的片子一向有着明确的成龙色彩,只要他的打斗让你爽了,戳中你的笑点了,作为贺岁片来说也便合格了。
天干地支轮回,六十为一甲子,选对应地支的“十二生肖”作为话题,或许也呼应了成龙年近六十的心境。一直在影院里坐到最后,听到成龙用国语说出那一大段心里话的时候心里多多少少有些不舍得,可惜周围的观众都已经走的差不多了。随后出现的配乐表印证了我的猜想:片中出现的配乐除了《我是谁》,还有《真心英雄》《醉拳》等脍炙人口的“龙氏经典”歌曲,某种程度上,这许是成龙在用另一种形式做自我总结。
仍然会记得他带给我的快乐,也仍然会时不时地看他过去的作品。个人最爱《宝贝计划》里矛盾的成龙,《新警察故事里》里厌世的成龙,《大兵小将》里豁达的成龙,《我是谁》里迷惘的成龙,《燕尾服》里自信的成龙,《新宿事件》里无奈的成龙……成龙曾经带给我很多惊喜和欢笑,他的电影也曾经启发我思考过很多东西。终归是,英雄迟暮,这次拍《十二生肖》成龙也受了极危险的伤。成龙感叹:“每一个动作,我都不知道会不会活着做完……有时候我会想,死在片场那就是传奇,能和李小龙一样。我不想等到哪一天,人家看我演什么《醉拳8》,然后说,‘成龙真可怜,打不动了还要打’。但我不想死。” 无论如何,期待他以出品人、导演、编剧、武指等其他身份带来的影视作品。
再见啦,曾经那个用生命拍动作片的成龙大哥!
㈨ 十二生肖的电影的读后感不超过50字
《十二生肖》是成龙在2012龙年创造的一套武打大片,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谁让成龙就是由武打片出名的呢?
这部片子主要是描写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首被英法联军盗走后,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或贵族家中。所以《十二生肖》主要介绍的就是他们是如何弄来十二生肖铜像首。这里的主要人物JC(成龙饰)就是偷取宝物小组的一员,他们刚开始是为了赚钱,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成功偷取之后,JC被一位女孩的爱国心深深打动了。于是他们决定将偷来的宝物归还祖国,最后JC在火山口成功抢夺龙铜像首更是令人心惊动魄,令人难以忘怀。
㈩ 《十二生肖》观后感
《十二生肖》招牌式的成龙动作喜剧,唤起了我所有对童年时期电影的回忆,他是陈家驹,是马儒龙,是亚洲飞鹰,矫健的身手,滑稽的动作,拼命三郎式的搏命镜头,让我无法不为之敬佩。
如今成龙已年近六十,没有人可以敌得过岁月的磨砺,成龙也一样,但是在英雄谢幕前,谁又不想用力一搏,一唤当年的风采,最后一次重温自己久违的荣耀呢。于是《十二生肖》诞生了,我相信它也成功了。可能有人会说,电影的动作设计,笑点设置都是以往的“成龙式”,没有突破,但是我在想,完全意义上的成龙式电影还要追溯到98年的《我是谁》,这一别就是十几年,观众看成龙的电影不就是为了追忆这久违的感觉吗,难道非要突破成《碟中谍》或者是《007》。
电影最后成龙从火山滑落下来,看到成龙沧桑的面孔,我看的眼角有些湿润,他还是那个不怕死的拼命三郎。如今的成龙,对于那些高难度动作可能再也力不从心了,可能观众以后再也不能见到纯粹的成龙式电影了,看完这部让我期待一年多之久的《十二生肖》后,突然内心有一种极度的失落感,所有的期待就这样随着两个小时的电影结束而过去了,并且将一去不复返。向我们的美好童年致敬,向《十二生肖》致敬,向成龙致敬。我相信终有一天成龙这个名字以及他招牌式的功夫喜剧会被永远载入世界电影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