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人间正道电影版观后感

人间正道电影版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04-20 16:12:35

『壹』 谁看过《人间正道是沧桑》讲了什么内容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人间正道是沧桑》描写的正是中华民族结束封建社会,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军阀割据的社会,西方工业革命影响着这个古老民族的同时,民主政治与先进的文化也感染着这个民族的青年。全剧通过瞿、杨两家五个年轻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对民族未来命运的索求,个人思想与社会思潮冲撞后,五位年轻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从而走上各自为之奋斗的人生道路。这是讲述国共两党分分合合的斗争史,也是个人情感恩怨的纠结史。这部电影很大气,以历史作为背景,也很细腻,人物的情感很刻画得很深入,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一、军事方面。我从中学到了一个人要想为历史所记住,要么是极恶,要么是极善。当然我不想成为极恶,我想成为极善,但如何成为极善,这是个问题。只有为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才能为人们所记住。虽然会作出很大的牺牲,但正如瞿恩所说的那样:“理想有两种,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另一种是理想通过我实现了”。我认为他说的第一种理想指的是为己的理想,第二种理想指的为国的理想,而他选择了第二种理想,我也会选择第二种理想。我的担心不是自己能获得多大的利益,而是自己能不能适应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自己的能力能不能适应自己的职位。二是如何成功,如何找准自己的事业基点,现在社会分工很细,即使是部队里,分工也是很细的。我适合什么岗位,是带兵还是搞科研,我找不准方向。三是如何带兵。带兵怎样带出成绩。怎样才能在和平年代作出自己的贡献?现在已不是解放前了,电影中的带兵方法不实用了,但带兵方法是相似的。我印象最深的是立青给抗大学员作思想工作教他们创立武工队时的情景,先让大家发牢骚,再针对大家的疑问一步步地化解,同时引导大家往积极的方向想,最后鼓舞大家的士气,令大家群情激奋,信心满满。还有一个就是改穿国民革命军服装时,立青给大家做思想工作,很生动,很风趣。这也告诉我一个道理:任何时候都要有幽默感,特别是作思想工作时。四是在军队里要敢折腾,要能折腾,要有闯劲。年轻人要不怕失败,不怕踫头。有些失败是要尝的,有些路是要自己走的。
二、做人方面。我认为要向瞿恩学习,他儒雅,有风度,善于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因此深得大家的喜爱,特别是女性。同时也要向立仁学习,电影并没有将他刻画得一无是处,而是很注重人性的刻画,让人觉得他也有自己的情感。立仁虽然手上沾满鲜血,但还是重情重义的汉子,他做人的方法很特别,看似处处无情实则还是为自己留下了很多的退路,比如枪决瞿恩时,他没有上,而是由范希亮执行,比如他对瞿恩的儿子很照顾,对林娥一直很痴情。这可以看成是他的狡猾,也可以看成是他的人性。应该说立仁是个优秀的军人,只可惜选错了信仰,走错了道路。
三、政治方面。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有很多恩怨,这导致两党的成员之间关系错综复杂。董建昌是个现实主义者,他是杨立青的姐夫,爱才惜才,很看重立青,同时也表现出了那个时代军阀的显著特征,具有民族大义,对蒋介石独裁政策极为不满,却又无可奈何。杨立华是一个很开明的女性,支持弟弟却又夹在丈夫与弟弟之间。立仁因为其残忍而阴险的手段而被国民党所重用,却总感觉自己不如弟弟,在弟弟被派回上海时,早早地就预感到弟弟的到来,却对弟弟束手无策,两兄弟之间因为信仰的不同而发生的争斗异常激烈,这是两个主义的斗争,通过两兄弟的斗争来反映恰如其分地表现出那时候的斗争异常激烈与复杂,绝非我们想像的那样泾渭分明。这是政治的复杂性,也是政治吸引人的地方。
一部电视剧,可以让人悟出人生的一些哲理,那便是一部成功的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就是这样一部电视剧,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看了多少电影、电视剧,而要看从中能收获多少,得到多少。

『贰』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语出毛主席《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如果天像人一样有情,天也会荒地也会老,人世间事物按照内在的规律向前发展变化,历史洪流滚滚向前才是正道,才是宇宙真理。
当老师问到我有关党的知识的时候,我紧张的脑袋里竟一片空白,不知道该从哪点开始答起。后来老师推荐了一部电视剧,这些天一直在看张黎的《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长篇巨著非常吸引人,让我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以前的我对于民国历史是非常的模糊,可是现在看完了这部电视剧以后让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人间正道是沧桑》描写了从一九二五年大革命时期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一段厚重纷繁的历史重现,太多你死我活的政治博弈、血雨腥风、战火硝烟,兄弟手足为理想信仰而或为同志或为政敌的悲欢离合、世事沧桑,从一个家庭三兄妹三代人的经历着眼,描写了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又合作又斗争的历史,以黄埔军校作为叙述故事的主线,把1925年到1949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展现的淋漓尽致。剧中人物刻画的很生动,每个角色都让人记忆犹新,比如瞿恩,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黄埔军校的教官,立青的人生导师和革命引路人;为了坚持信仰,他舍弃了爱情,为了保护革命,他牺牲了肉躯;他的精神和理念对立青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直指引着立青的成长。对于我们来说他就是个完美的理想主义版共产党人,为了大家能够早日实现理想情愿牺牲,保全大局,宁愿将自己的情感深藏心底,他说的话更是令人钦佩,他曾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理想,一种是,我实现了理想,另一种是,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纵然是失去生命!”同样我认为,瞿恩的身上不仅彰显了蔡和森而且还有瞿秋白和恽代英的奋斗精神。
而为人正直的杨立青在共产党最低潮、倒霉的时候义无反顾的加入共产党,比对着杨立青的人生轨迹和战场上的奇功,很多观众都认为“立青极像陈赓大将”。杨立青与陈赓都是湖南人,都是将门之后,都有不凡的黄埔学历、黄埔学生军东征和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的经历。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突出了不论国共的一代年轻人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感,这点直到今天都不会过时。
瞿恩、杨立青等一代共产党人的崇高形象,引发人们对现实对人生做出自己的思考,我,就是其中一个!人间正道,遍地沧桑!我不禁感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间悲喜?家不和则人不幸,党不和则国不兴。同样是身处在同一个大家庭中,同样是炎黄子孙的国共两党经历了那么多的恩恩怨怨,现在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该排除万难实现和平统一了。这部电视剧让我更坚定自己入党信念,党----在我的心目中变得更伟大、神圣和高不可攀。而不仅仅表现在需要按时交党费这些个方面,更不是政治攀梯时必需的资本... 《人间正道是沧桑》触动我心灵的地方应该是每个人对自己心中理念和信仰的坚守!重新让人审视:我们知道党的崛起并不是一个人的努力结果,而是千千万万共产主义者为革命献身的结果。
一位领袖人物说:“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晴雨表,”的确,青年强国家则旺,青年弱则国家衰,这应该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党员大学生,我们身上所背负着的更是伟大祖国将来的辉煌命运,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责任。新的时代,世界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必须抓好时机,才能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社会的稳定发展给我们大学生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们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树立起科学的学习观,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自身得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为祖国的建设和个人价值的体现打好坚实的基础。
我们应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利益观,做学习型党员,要有创新精神,还要增强党的观念,时刻有“我是一名党员”的信念在心中,心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时代在前进,先进性标准也要与时俱进。心系群众,胸怀天下,才能真正实践青年党员的先进性,于己、于党、于国家,才是有用的人才,社会的精英。

『叁』 求电视剧 人间正道是沧桑 的主要内容以及读后感 要自己写的~

一个要好的朋友说《人间正道是沧桑》很好看,她看了两遍。长达50集的国产连续剧能看两遍,真让人不可思议。立马去买了该片的DVD碟,没想到的是,我也看了两遍。这部片子是我近几年来看到的最好看的国产电视片。片子拍得很讲究,无论是内容、场景、还是演技都比以往看过的片子好很多。

《人间正道是沧桑》更像是一部长篇电影。除了故事本身的吸引力之外,画面大量地使用了闪回、暗转、叠化、特写等手法,用字幕代替画外音来交代剧中人物的去向、未来命运直至部分心理活动。这些技术手法的运用,使片子充满了浓厚的诗意。非常电影化。我看第一遍用了四个晚上,觉得不过瘾,因此又用了三天时间看了第二遍,看得真辛苦,可没办法,一打开就放不下,每一集都是那样的精彩。

片子通过瞿、杨两个家庭的五个青年在20世纪初中期怀揣着各自的理想,在不同的道路上发生的情感纠葛、不同的理想和主义的纷争,讲述了一个史诗般的故事。片子将杨氏兄弟姐妹不同的人生脉络,融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于一体,将重大主题与生动的人物故事,经巧妙的构思,为我们展现了1925-1949年间那个波澜壮阔的中国,以及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沧桑变迁。

这是一部历史片,其中有很多重要人物,我对这段历史了解不多,不知道是正史还是野史,但我喜欢片子中的人物,无论是正面还是反派;喜欢故事中不同思想、不同政党的斗争完全以个人私欲无关,只与信仰和主义有关;还喜欢片中对人性的描述,各种情感复杂交织,涵盖了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即亲情、爱情、友情。

以前看过的这类历史片大多政治色彩浓厚,是非观点明确,而此片却与传统的历史片不同,没有去大肆宣扬胜利者的辉煌,也没有渲染失败者的狼狈。片子讲述了国共两党中的精英故事。让我们看到,生长在那个动乱时代的有志青年,不管信仰什么,都是有思想、有素质的,给人感觉身处那个时代的人,选择什么样的路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来评述。这是我们社会的一大进步。

『肆』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

人间正道是沧桑》被从央视开年大戏拿下前,我就看过了,看的是盗版光碟。因为碟子很好看,所以对这个消息比较关注,又因为这是我祖籍江苏台的重头戏,就更要去琢磨这个戏被拿下的原因。

在看了诸多网友的发言之后,又重新浏览了一下这部戏,发现原来编导与网友都心存疑惑:那场革命何以发生?何以要有两个党?要是在那个时候,我们该跟着谁?

所有剧中“言之凿凿”的对第二次革命的肯定语,并不是编导内心的肯定,而是给自己壮胆的必不可少的语录。对于编导真懂得并肯定的内容,比如游击战的一些做法,比如具体到某个个人的魅力与人格、和关于人性的阐述,剧中就能用细节表现的很好,而真到关键历史问题与人物转折的关键点,因为编导并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键点,所以,里面的人物也就糊里糊涂的转折,并干脆在说一些不知所云的莫名其妙的话。

那场革命何以发生?何以要有两个党?要是在那个时候,我们该跟着谁?

这就是这部戏看过后,会想提出的问题。
有朋友曾说:出身决定立场。

我小时侯,很疑惑:我奶奶那样的人为什么要参加革命,她家境不错,能偷跑出去读书。可她干了半天革命,到老了老了坐在床上吃两块香肠还要偷摸背着我,显然,看照片,她年轻的时候不这么惨。

一个家境不错的人拼命去革命就是为换一些穷人做人上人,然后自己受穷困?道理何在?

我很同情她的遭遇。虽然我生来比她小时候穷多了。

人都是从穷到富容易,从富到穷难。

我小时候一直觉得要是我革命有道理,因为我一无所有。而她革命有点划不来,为什么许的呢?

我中学时写过个作文,题目叫《奶奶之死》,就很冷漠客观的描述了她去世前后的状况,被老师评为:“什么玩意儿啊,看了半天,连你奶奶是革命的反革命的都不知道。”

我那个时候不关心她革命还是反革命,只是想写一个女人,那样一个女人老死的状态。照片上的她漂亮而有威仪。老了,也一直与人不很近,没有一般老人与孙辈那样的亲昵,我不记得她曾经怎么亲热的抱过我。因为,她去世的时候我只有10岁,所以,我不了解她的思想。

这是唯一一个我接触过的,那个年代的亲人。从个人际遇看,我确实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那场革命何以发生?何以要有两个党?要是在那个时候,我们该跟着谁?

也不能说我没有这样思考过问题。我姥姥家就是国民党。

可如今,我不能再这样看问题。

历史不能假设,历史事实就是事实。

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遭遇决定自己的选择,但历史却不由单个的个人主宰,而决定于绝大多数人们的选择。就象一个球的均衡点,是整个球的球心,而不在那光彩的球面上。

“不要用个人的际遇去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
如果说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何以发生,大家都很清楚的话,那么为什么还要有一个共产党,还要进行一场土地革命,还要搞社会主义,今天有许多人不清楚,那个年代也有不少人不清楚。

前期有一些人参与到共产党中,是因为热情、前卫,革命当时也是一种时髦,也有对幻想的新社会报一种美好的憧憬所致,就如《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所表现的一样。还有一些人在后期参与进来也不少与命运的误打误撞有关,比如,姜大牙之类。

可是,共产党的中坚力量对于自己的使命是清楚的,是不糊涂的,比如《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瞿恩,就不可能是个糊里糊涂的革命者。因为,他们还肩负着引导和指引后来革命者的工作,自己稀里糊涂,别人会跟来吗?

如果,当时的社会状况如今天一样,大家有基本的温饱,中国在国际上有独立的地位,那谁也不会跟着共产党用性命去革命,革命是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

所以,历史的问题,必须历史的看。

当时的地租普遍在45%-55%,不算税赋,佃农种一年地,交完地租,一家人根本吃不到年底,吃不到就要借,借一斗,第二年就要还两到三斗,这是当年普遍的利息。原来家中可以织土布填补家用,可洋布的普及让这一部分家庭手工业破产。所以,破产失地的农民非常的多。

为什么农民要减租减息?为什么要闹农运?

从电视剧中可以看出,《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编剧和导演不明白,他们也和剧中角色范稀亮一样把当时的农民运动看成痞子运动。所以,当他让范稀亮说出自己的看法来,就理直气壮,而让瞿恩的回答就不知所云:你去问毛泽东吧!他知道。

其实,农民要革命的道理很简单:就是要活命。

一个老人对我说,我们家就是农民,当时交完租子,粮囤就见底,当时老人都说:就是要魔鬼也不要蒋介石。

上等人革命可以是先进、文雅、高贵、正义、主义。而农民要闹事,就是为活命。

革命可能搭上性命,但成功就能换来家中其他人活下去。

在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度,不把农民能活当成一个重要问题来考虑,只能被历史淘汰。国民党不是偶然的退到了台湾,共产党就是那个以了解中国了解历史的人为核心的组织。是掌握了中国这个球的均衡点的组织,所以,他胜利了。

天下真有什么偶然吗?

那个年代地主的日子也不好过,家中这样重的地租收上来,如果土地少,依然不够供儿女进城市洋学堂读书,除非去经营生意,所以,很多地主将地产卖出将资金投往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民族资本家的日子,如果没有买办地位、官员后台也是在夹缝中生存。当时中国的“产业资本,1920外国资本为16.67亿元,本国资本只有7亿多元;1936年,外国资本为64亿多元,本国资本为7.7亿多元。金融资本相差更多。”

这些情况,当时的部分共产党中坚力量是了解的,所以,他们认为国民党作为资产阶级政党,因为来自地主阶级,就不可能彻底的反封建,因为必须要依靠各国势力,所以不可能反帝国主义,反而会一不小心成为了“美国钱袋里的中国”。因为有以上两种势力的抑制,中国的资产阶级与资本主义也不可能充分发展,所以,当时的中国想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

这都是当年他们自己的政论文章中清清楚楚的写着的,并不是我们今天的猜测,这也是后来的历史证明了的,并不是他们当年的异想天开。

(“蒋政府在南京成立后,为取得列强承认与支持,不得不整理历届以及各地政府及民间外债进行偿还。”“后从美国开始扰动白银价格,到中国货币被纳入美元势力范围,时间不足一年。”《金本位、银本位与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

因为,当时的部分共产党中坚力量对当时的中国状况有这种认识,所以,才有不少家境很好的人选择了参加共产主义革命的道路,这条路是不是能走通走好,他们当时不能说很清楚,但另外一条路不通,他们必须选择别的路,他们是很明白的。

这些家境好的人选择这条道路,是为了帮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寻一条出路:一条独立、和平、自主的路。

这是中国“士阶级”的责任。“以天下(在近代缩小为国家)为己任”。

『伍』 小学看人间正道的观后感600字

《人间正道》观后感
最近,电影频道播出的《人间正道》影片看后让人受益匪浅,这是和最近出品的《黄克功案件》一样是一部让人拍手叫绝的作品。《人间正道》是一部反映延安时期,我们共产党人反腐除贪的真实故事,这是弘扬法治,反腐惩贪的好题材,这部影片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许。试想,一个政党,一个政府若不依法办事,不惩贪除腐,就会失去民心,就会让广大群众寒心,就会失去希望的生机,这样政权生命和政治生命就会终结,而这部片子犹如一声春日惊雷震荡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这部和《黄克功案件》同类题材的弘扬法治精神的影片,看后让人精神振奋,特别是对于我们各级官员启迪不小;作为一个伟大的政党还是一个个人,无论你对社会作出多么大的贡献,无论你对革命功绩再大,但是一旦你滋生了腐朽的思想,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人民就不会原谅你,就必然要遭到法律的制裁。剧中的人物肖怀忠,先怀着一种对党和人民忠诚的情怀,由毛主席亲自点名作为当时延安的税务局长,为了革命的发展壮大需要。他也曾为党的事业出力流汗,鞠躬尽瘁的奉献自己,但他经不起历史的考验,在成绩面前,私欲滋生,置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放弃了一个共产党人应具有的情操,把人民的安危置于脑后而不顾,借权受贿,无视边区政府的法律尊严,忘记了人民的寄托,最后在人生的道路上断送了自己的生命,留下可悲的遗憾,受到法律正义的处决。
肖怀忠的作为,亵渎了党的政策,辜负了人民的期望。在剧中,毛主席对此案件做出了公正的处理,它不因肖怀忠曾对中国革命有贡献而徇私枉法,毛主席的表态,是一篇共产党人倡导法治精神的宣言书,它彰显了我们共产党领导人民秉公执法,彻底维护法律尊严的决心,从根本上维护法律尊严的决心和意志。这种气贯长虹的作为给我们现在实现依法治国做出了表率。我们共产党人只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在于我们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待遇,无论你官多大,无论你功再高,在法律面前都一视同仁,一律平等,没有法律之外的特殊阶层,他打破了几千年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陈腐信条。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时代背景下,此影片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在特权和公权的天平上,在情感和正义面前,这部片子使人敬佩,让人折服,使人晰然泪下。现在我们坚持依法治国,从严治党,这部片子和《黄克功案件》是一个石惊天破的醒世恒言。“党内没有特殊党员,谁犯罪都要伏法”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不同之处。依法处理肖怀忠是我们共产党人严惩贪腐,公正执法的铮铮誓言。他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嫉恶如仇,真正为广大群众谋利益,敢于执法如水的典范。执法公正,民心所向,执法不公、不严,失去的不仅是法律的尊严,而且断送的是支撑政权基础的民心。看罢此片最后的结局,正义的枪声为贪腐送终,让人情怀激荡,但愿处决肖怀忠的枪声能穿越历史的时空,每时每刻都在广大党员的耳边萦绕,能震撼每一个当政者的心灵,愿我们都能以此为戒,做一个心底无私、心怀天下的人,愿我们每一个当政者能善待手中的权力,真正做到计利当记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在人生奉献中升华自己。
古人有言;为政重在廉,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做人,德不善而弊显,行不俭则祸生。任何时候,从政,应德厚才高身正,治国当吏清法严政明。在官唯明,理事唯平,要让国清民安,就要奉法为重,就要一碗水端平,只有一碗法水端平的社会才是清明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才是公平的社会,才会国泰民安。
尽管处决肖怀忠是一件必然的案件,但却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大义和反腐除贪的决心,也体现了共产党人执法如山,执法公正无私的情怀。缅怀历史,在实现法治中国的道路上,在反腐倡廉的行动中,我们应以此为戒。我希望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应该好好地观看此片,从中吸取教益,力争在自己为民谋利益的岗位上,善用自己的权,当记苍生苦,不忘鱼水情。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从政之心,堂堂正正的做人,清清廉廉的做官,做一个人所敬佩的好人,好官

『陆』 寻求<人间正道是沧桑 >的观后感 1500字。

《人间正道是沧桑》更像是一部长篇电影。除了故事本身的吸引力之外,画面大量地使用了闪回、暗转、叠化、特写等手法,用字幕代替画外音来交代剧中人物的去向、未来命运直至部分心理活动。这些技术手法的运用,使片子充满了浓厚的诗意。非常电影化。我看第一遍用了四个晚上,觉得不过瘾,因此又用了三天时间看了第二遍,看得真辛苦,可没办法,一打开就放不下,每一集都是那样的精彩。 片子通过瞿、杨两个家庭的五个青年在20世纪初中期怀揣着各自的理想,在不同的道路上发生的情感纠葛、不同的理想和主义的纷争,讲述了一个史诗般的故事。片子将杨氏兄弟姐妹不同的人生脉络,融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于一体,将重大主题与生动的人物故事,经巧妙的构思,为我们展现了1925-1949年间那个波澜壮阔的中国,以及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沧桑变迁。 这是一部历史片,其中有很多重要人物,我对这段历史了解不多,不知道是正史还是野史,但我喜欢片子中的人物,无论是正面还是反派;喜欢故事中不同思想、不同政党的斗争完全以个人私欲无关,只与信仰和主义有关;还喜欢片中对人性的描述,各种情感复杂交织,涵盖了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即亲情、爱情、友情。 以前看过的这类历史片大多政治色彩浓厚,是非观点明确,而此片却与传统的历史片不同,没有去大肆宣扬胜利者的辉煌,也没有渲染失败者的狼狈。片子讲述了国共两党中的精英故事。让我们看到,生长在那个动乱时代的有志青年,不管信仰什么,都是有思想、有素质的,给人感觉身处那个时代的人,选择什么样的路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来评述。这是我们社会的一大进步。 片中最抢眼的是黄志忠出演的二号男角儿杨立仁,人长得并不帅,可非常出色,从一个狂热的革命青年、黄埔军校的参谋,到中统特务、******的高级军官,无论着中山装、西服还是军装,看上去都那么有气质,虽然是个反派人物,可很豪气,很有男子汉的气魄。他的魅力从到上海做了中统后突显,一派贵族气质、多智善谋、特务的阴郁和内心的冲突,以及多重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对林娥的那场感情戏,让许多女人爱慕他理性背后的痴情。 其次是董建昌(张志坚饰)******第四军司令,镜头不多,却很有男人味儿,对杨立华的感情,对******的忠诚,以及直言不讳的观点,十分务实的人生态度,给人很深的印象。 孙红雷饰演一号男角儿杨立青,一个成功的八路军将领,演得也不错,说话幽默、处处逗乐,感觉挺真实,不过总觉得还应该更豪气、更英雄一些,说不好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感觉上没有立仁出彩。 三号男角儿瞿恩(孙淳饰),感觉气质上与****军委高级领导这个角色的要求稍差了一点,我想无论从精神层面还是形象上应该塑造得更高大更具感染力。 三个女角儿演得一般,我想大概饰者对那个时代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吧。 不过,整部片子的总体感觉很不错,场面恢宏,拍技不凡。 我喜欢这个片子最主要的一点是片子中的主要角色都不低俗,个个都有极高的理想和精神。无论是什么主义,无论在何种状态下,他们的纷争只有主义的不同,道路的不同,而没有个人的恩怨,人格的互贬。片中的四大男角儿都很棒,有思想、有气质。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潮流,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我们看到了中国在那一时期并不缺乏精神,虽然他们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但个个都有理想,人人都很爱国。历史没有走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抗日战争期间,很多有志之士,为国家付出了青春甚至宝贵的生命。值得我们崇敬。 人们希望看到历史的真实面目。这部片子,给人这样一个感觉:国共合作的失败,是这个民族的一大损失。******有那么多的爱国精英、优秀人才,因主义不同,不能宽容,企图致异党于死地,最终却以自己的失败而告终。我想这是当时******不以国家利益为重,政党利益至上,而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错误。历史已经过去,不再重演,人与人之间,将更加宽容,更多理解,以文明的方式解决主义和思想意识上的问题,而不再是战争。

『柒』 求一篇《人间正道》读后感,急急急,谢谢

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一个信仰,一个承诺…… 文:小马发光

前几天,家里人一直在看《正道》,每每在饭后都会与他们一起看几眼,因为很喜欢孙红雷,这部戏又是主演,没想到就是这几眼,却欲罢不能了。一到晚上就守候在电视机前等着看《正道》,等着看红雷!

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可以看出《人间正道》的前半部分,如此浓墨重彩的表现出年轻人寻求个人理想与奋斗的过程,抛却特定年代的特定条件,同样能够成为现代年轻人的一部励志之作。杨立青如此,杨力仁也是如此,他们之所以命运不同,就是因为各自站的队伍不同。《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格外突出了一代青年对国家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感,这点一直到今天也并不会过时。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沧海桑田,时过境迁以最有典范意义的黄埔军校为主线,年少轻狂也好,热血激情也好,继承着“先烈之血、主义之花”的黄埔精神,坚持着“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的黄埔信条,同窗信仰不同,发展到兵戎相见,却又感情不变,爱国不减,中国人的根不变,凝聚力也就不变,精神也就不变。如此看来《正道》更像是给当代青年写出的励志蓝本。

《正道》这部戏男演员的实力很强,有红的发紫的孙红雷,有实力派但一直没有好机遇的黄志忠,有老牌演员孙淳,还有柯蓝、张恒。电视机看到这里,给小马的感觉是男女演员的实力失衡,男演员的实力明显胜过女演员。不知道是黎叔的失误还是他刻意的安排。

从前很少看一些历史剧,上学的时候历史成绩很挠头。但是《正道》让小马看进去了,当然也不是因为对历史的探究,而是把该剧看成是励志剧,在用心的体会杨立青们和杨力仁们的信仰和追求。为了自己的信仰他们可以舍弃自己情感、鲜血,甚至是生命,让我们当年的年轻人在那么历史背景下体悟忠诚与信仰。从这一点说,这部戏一点也不过时,也很有教育意义。

该剧的主演孙红雷就不再评价了,今天可以算是红雷年,《潜伏》火的不得了,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小马认为该剧的亮点就是黄志忠所饰演的杨力仁这个角色,在网上查了查,很多网友都认为他这个角色似乎比杨立青更加出色。杨立仁的激进与热情,带着青春的冲动,似乎只有那么一次。经历了险些家破人亡的代价之后,他似乎彻底清醒了。从那以后,他再没有一次“非理性”行动。这种理性的政治立场,虽然让他在事业上平步青云,但离自己最初的目标与理想,却渐行渐远。在对待家庭上,杨立仁始终是近乎无情的,对牺牲家庭利益毫不犹豫,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无情,让他在事业与爱情上,都同样成为弟弟的手下败将。然而不经意之间,他对老爷子遗体的拥抱,他哄着立华开心的低声下气,他与立青电报中不必言传的意会,仍然透露着他对弟妹家人埋藏于最心底的一丝柔情。

杨力仁这个角色很拧巴,也很难拿捏,这对黄志忠是个挑战。黄志忠的机遇来了,自己的大戏登录了央视,终于修成正果,演技受到认可是对他的最大肯定。相信迎接他的会是更多的片约和好的角色。

人不能没有了信仰,那将如同行尸走肉,很可怕!只要我们把心中的信仰,表现日常的行动中,我们就会成功!即使没有成功也会无悔。信仰,信仰让我们走正道……

『捌』 《人间正道是沧桑》或《民国往事》400字观后感.

巧了 这两天正好打算写点《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东西 随便在这先说几点吧 希望能给你点启发。
虽然是作为国庆献礼的影片,但这部片子在历史功过的评述上客观真诚,故事紧凑有趣。所以没有一般的主旋律影片的说教灌输之感。
没有渲染大人物的纵横捭阖,而是坚持透过小人物来讲述大事件。“中山舰事件”里杨立青只是个普通学员,即使是到了“南昌起义”他一不过是个负责扼守铁路桥的营长。说远也不远,在上海中央特科时的“伍豪”(周恩来)、在四野时的“101”(林彪)都曾是杨的顶头上司。但哪怕镜头就是中央军委的小屋旁、“蒋总司令”的帐篷外,也绝不弄几个特型演员来装模作样。对大人物的轻描淡写甚至刻意回避,让人看来平实而自然。普通的人其实离伟大的历史也很近。
崇高的信仰和价值观。透过瞿恩之口,影片多次提到了理想的两种意义:“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一种是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纵然牺牲了我的生命。”正是这样千千万万的心怀崇高理想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才有今天的共和国。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时代,这种精神却显得可笑甚至虚假。杨立青在剧中前说:“历史不能忘记”,这也可以看作是剧作者的对整个社会期待,期待着这种精神的回归。
革命与爱情,记不得是杨丽华还是瞿霞曾经说过:“爱情和革命本质是一样的,都会让人变得热情、盲目。”杨家和瞿家的情感纠葛无疑也是影片讲述的一个重点。这里我就不展开说了,自己感慨吧。
此外还可以看人民军队的建设、东北工业对于解放战争的意义等等。
这部片子确实拍得不错,能从很多角度去了解过去那段历史。具有史料价值的同时还兼具娱乐性。主旋律能拍成这样确实是难得了。

『玖』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观后感。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重要是描写感受,具体如下:

《人间正道是沧桑》做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通过大胆的艺术概括,把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包括领袖人物的出身、经历、品格和文化身份的某些方面融化在剧中,该剧虚构人物的塑造和虚构情节的描写丰富了一般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历史内涵,提升了它的精神文化品味。

《人间正道是沧桑》把镜头的焦距对准了剧中人的情感世界和生命感受,用生动的情感冲突以及生命体验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丰富人物的血肉,使全剧有了一种少见的性格光彩和信仰力量。这部电视剧不仅提升了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文化品位,而且它的内涵比《亮剑》、《历史的天空》等同类影视作品要丰富的多。



(9)人间正道电影版观后感扩展阅读

主要剧情:1925年,湖南醴陵的杨氏家族,长子杨立仁(黄志忠 饰)本是个教书先生,心思细腻,足智多谋;唯一的女儿杨立华(张恒 饰)自幼念书,个性独立有主见,是新女性的代表;小儿子杨立青(孙红雷 饰)虽生性顽劣叛逆,但为人勇敢正直。

立仁起初受革命思想影响加入国民党,后入黄埔军校当教官,立青也碰巧在此时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并结识了共产党籍黄埔政治教官瞿恩(孙淳 饰)一家。

立青不仅将瞿恩当作精神导师,更对瞿恩的妹妹瞿霞(柯蓝 饰)萌生了爱意。国共两党的关系不断变化,三兄妹的命运发生了突变,立青和立仁更是反目成仇。在那动荡的年代,血浓于水的亲情、革命理想以及纯洁的爱情将何去何从。

『拾』 求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观后感

巧了 这两天正好打算写点《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东西 随便在这先说几点吧 希望能给你点启发。
虽然是作为国庆献礼的影片,但这部片子在历史功过的评述上客观真诚,故事紧凑有趣。所以没有一般的主旋律影片的说教灌输之感。
没有渲染大人物的纵横捭阖,而是坚持透过小人物来讲述大事件。“中山舰事件”里杨立青只是个普通学员,即使是到了“南昌起义”他一不过是个负责扼守铁路桥的营长。说远也不远,在上海中央特科时的“伍豪”(周恩来)、在四野时的“101”(林彪)都曾是杨的顶头上司。但哪怕镜头就是中央军委的小屋旁、“蒋总司令”的帐篷外,也绝不弄几个特型演员来装模作样。对大人物的轻描淡写甚至刻意回避,让人看来平实而自然。普通的人其实离伟大的历史也很近。
崇高的信仰和价值观。透过瞿恩之口,影片多次提到了理想的两种意义:“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一种是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纵然牺牲了我的生命。”正是这样千千万万的心怀崇高理想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才有今天的共和国。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时代,这种精神却显得可笑甚至虚假。杨立青在剧中前说:“历史不能忘记”,这也可以看作是剧作者的对整个社会期待,期待着这种精神的回归。
革命与爱情,记不得是杨丽华还是瞿霞曾经说过:“爱情和革命本质是一样的,都会让人变得热情、盲目。”杨家和瞿家的情感纠葛无疑也是影片讲述的一个重点。这里我就不展开说了,自己感慨吧。
此外还可以看人民军队的建设、东北工业对于解放战争的意义等等。
这部片子确实拍得不错,能从很多角度去了解过去那段历史。具有史料价值的同时还兼具娱乐性。主旋律能拍成这样确实是难得了。
2

阅读全文

与人间正道电影版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电影音乐联奏大提琴分谱 浏览:133
君子好逑电影粤语 浏览:450
充气娃娃之恋电影观后感 浏览:389
赛罗奥特曼之诺亚奥特曼大电影中文版 浏览:640
什么会员电影好看 浏览:589
那还有电影院的英文 浏览:751
明星和普通人爱情的电影 浏览:63
情人电影英文版 浏览:633
尸家重地的电影图片 浏览:986
如何获取电影里高清图片 浏览:259
扫毒2电影票房排行 浏览:739
看动画片大电影 浏览:64
电影逆时营救导演 浏览:702
电影伤感配乐纯音乐 浏览:247
最有名的爱情题材电影 浏览:606
抖音2021枪的电影票 浏览:585
什么是电影叙事特点 浏览:787
铁甲狂猴电影完整在线观看 浏览:674
什么样的渣男最渣电影 浏览:196
电影反击最后结局是什么 浏览: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