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电影窃书贼的结局

电影窃书贼的结局

发布时间:2022-04-21 16:50:01

⑴ 偷书贼的内容简介

小女孩莉赛尔·梅明格和弟弟一同被母亲送往慕尼黑远郊的休伯曼家寄养,途中弟弟过世、简陋的葬礼上她拾得一本《倔墓人手册》,这成为她的第一本书也是她真正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身边的人的开始她在温柔的养父汉斯休伯曼的引领下认字,在镇长夫人的默许下得以时常守在高高的书架前读

书一于此同时纳粹开始对犹大人愈加残酷的压迫,焚烧犹太“有毒”书籍,捣毁每一家犹太店浦,直至将犹太人集体驱赶到集中营。她和养父养母一起,在苦难中掩藏了穷途末路的犹太人马克斯。而当战争降临到她身边后,书将成为她生命中最后也最恒久的希望。

据作者讲,《偷书贼》的故事源自他幼年时父母讲述的情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的父母曾经亲眼目睹盟军轰炸汉堡之后的惨状,也看过纳粹押解犹太人前往死亡集中营的悲剧。作者说,父母讲述的情景他一直记在心里,他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把这些故事写成书。

(1)电影窃书贼的结局扩展阅读

《偷书贼》描述了在残酷的战争中,一些淳朴而善良的人的故事,小说将这个时代的疯狂与一个年幼女孩的精神成长过程,巧妙地衔接到了一起。

该小说以独特的第一人称的死亡视角来描述故事,用拟人的手法将“死亡”还原成一个人的形象,并用稍带揶揄的口吻叙述着二战历史背景下的人类境况。

该小说中,死神一次又一次出现在《偷书贼》中,战斗机、坦克、炸弹……现代高科技的产物以比镰刀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式剪刈着生命。堆积如山的尸体、成群结队走来的亡灵、忙碌的死神,构成了《偷书贼》的图景,仿佛在昭告人类:人生就是这样没有道理可言,死神才是最终的裁判。

这样的生,只能创造死。同样,生的意义也不在于放弃个人思考,泯灭内心人性,漠视和欺侮处于弱势的生命。那些虔诚的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的受难视而不见;令人讽刺的是,因果报应循环,随着战争的深入,他们的生命也成了不被尊重的对象。

《偷书贼》所传达的信息十分朴素:正因为人们无法抵制死神,在此尘世的一世就是上天最为珍贵的赐予。每个生命,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德国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值得尊重。

⑵ 偷书贼,结局是什么详细!不要罗嗦!我只要结局!

因为战乱,犹太人信教者,和一些无辜百姓被空机投下的炸弹轰死,女主角的养父母都死了,还有她的好伙伴。在最后绝望之际,她看到压在废墟中的一本书,这时候(那个让她进屋看书,女主角偷过她家的书,的人)那位贵妇来了,收留了她。

⑶ 偷书贼的结局是什么

应该是惨死吧!

⑷ 谁知道《偷书贼》的结局

看看 http://wenku..com/view/2f0b8112a216147917112830.html

⑸ 偷书贼的影片评价

影片的奇特之处在于,叙事者是死神。从死神的视角望去,上个世纪中叶的人类愚蠢、残忍、不可理喻。影片结尾,女孩的养父母没有躲过死神之吻,在盟军的轰炸中双双殒身。这一幕死亡场景,最令人震撼和难忘。它突如其来、残酷蛮横,但并不令人恐怖,留给人的只是深深的忧伤(腾讯网评)。
这是一部别出心裁的“二战”片,那里也有穷凶极恶的纳粹,也有抓捕犹太人的恶行,也有空袭,也有死亡,就像所有“二战”题材的电影一样。但《偷书贼》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它把战争和书连在一起,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喜欢书并且偷书的“偷书贼”莉赛尔的故事,这个故事散发着温暖,散发着能量,散发着人性的光芒(新浪网评)。
影片平庸的质量只为它砍下了一圈毫无希望的提名。虽有优美画面、高远格局再加杰弗里·拉什、艾米丽·沃森等老将的不凡演绎,这战乱大时代中萌萝莉追求知识、窝藏犹太忘年交的童年传奇却依然温吞冗长。毕竟,电影以两个多小时描绘出的二战德国众生相,于观众早已司空见惯。在千篇一律的犹太人受虐惨相、纳粹洗脑恶行和百姓参战痛楚之下,其表达核心实在难于分辨。而点题的“偷书”情节,也早已淹没在海量支线情节中。那些催泪的陈词滥调,只成功地让我们想起那些洞察力敏锐、挖掘出独一无二战争细节的同类巨作。《偷书贼》的综合视听效果可圈可点,但优良的制作水平只衬托出内容上的薄弱(网易网评)。

⑹ 偷书贼的剧情

我记得结局是除了赛莉尓,其他大街上的人都被炸死了,最后她自己迎来了死神

⑺ 二战题材电影女主角是小女孩利塞尔

偷书贼 The Book Thief (2013)
又名: 窃书贼
1939年的德国,9岁的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远郊的寄养家庭。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冷清的葬礼后,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
这将是14本给她带来无限安慰的书之一。她是个孤苦的孩子,父亲被打上了共产主义者的烙印,被纳粹带走了;母亲随后也失踪了。在弹奏手风琴的养父的帮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尽管生活艰苦,她却发现了一个比食物更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莉赛尔,这个被死神称为“偷书贼”的可怜女孩,在战乱的德国努力地生存着,并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

⑻ 偷书贼是一种什么体验

偷书贼》故事的背景在二次大战,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迫害犹太人事件甚嚣的时期,作者透过各种比喻的描述手法,以“颜色”、“天空”、“云朵”、“文字”等生活周遭的事物,衬托当时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流露。作者叙述故事的手法,前后连贯呼应,有时会先点出故事片段的后果,让读者提前知道部分情节的结局,以难过的心情慢慢翻至难以接受的页面,复杂的心情和书页共同停滞于凝结的时间上。我很喜欢作者用“颜色”贯穿整部故事剧情,故事一开始和书本的扉页一样净白,待主角进入故事、书本颜色、天空色彩更迭、爸爸汉斯眼睛的银色光泽、手风琴上的黑白琴键、战争的起落、成万人死去的样貌、遍地血流成河的鲜红、莉赛尔老年死时的午后蓝…在书中看到了成千万的奇想色彩,每个色彩都有象徵的意义。

另外一位书中主角“死神”,其实才是关键、重要的角色,作者并没有把这位死神描绘成面目狰狞、十足冷血的无情收魂者,反而是位多愁善感、有着浪漫因子,每天履行无奈公事的艺术家死神。故事一开始,死神在自我介绍时,便道出了故事的分轴、生死的无奈与矛盾:『我逼近你的那一刻,天下万物呈现出什麽样的色彩?天空出现哪种讯息?我自己最喜欢巧克力色的天空,很深、很深的巧克力色,人家说这种颜色不适合我。不过,我还想尽量欣赏我见到的每一种色彩,光谱中所有的颜色,十亿个左右的口味,各不相同,还有一片天空可以慢慢舔,慢慢吃。颜色抒解了我的压力,放松我的心情』。故事中的战争残酷、生离死别,透过死神丰富的感情,以第三者的角度描绘,让我更加不舍剧中的每一事物。

死神最后于莉赛尔空袭获救后,在溷乱当中捡得莉赛尔所写的《偷书贼》黑色本子,在莉赛尔年老死后与死神相遇时,死神将存藏多年的《偷书贼》还给莉赛尔,莉赛尔的《偷书贼》原来早已有了阅读者,甚至惊讶有人懂她的故事。建议读者翻阅至结局后,不妨再翻回一开始的序幕重新阅读,会更加清楚死神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浪漫性格对剧情的影响。

1939年的德国,9岁的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远郊的寄养家庭。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冷清的葬礼后,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

⑼ 如何评价电影《偷书贼》

爱与希望
从不曾有一部战争电影,带给我如此平凡的感动,这是一个在普通不过的故事,却因发生在了二战年代而如此的动人心弦,《偷书贼》电影以死神为旁白,却丝毫不觉令人恐怖,一个小女孩战争年代的成长经历,爱在不经意间让人为之感动,希望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光芒。

电影自同名原著改编,电影虽然对原著有着非常大的删改,甚至在电影中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偷书”这个本自原著的核心情节,但在我眼中,电影只要忠于了小说的本源,哪怕整个颠覆全部的故事情节,依旧会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偷书贼》就是如此,改编并没有影响原著本身对人性的感动和战争的思考,相反电影中美丽动人的小女孩和出色的拍摄手法,让这个故事和人物顿时鲜活了起来,电影讲述了二战纳粹下的德国,被寄养的小女孩与父母,邻居,以及一个躲藏在她家中的犹太人身上的故事。《偷书贼》是非常典型以小博大的电影,人物剧情的发展看似波澜不惊,镜头从未离开过那个小镇,却时刻充斥着时代的脉搏,电影女主小女孩的二条主线,与养父母的亲情,小男孩与躲藏在家中的犹太人之间的爱情与友情,战争的年代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这个名为天堂街的小街,因为战争,歧视,分离,死亡,打破着耗时近三分之一时间描绘的那个如此平凡却暖心的天堂小街,电影中死神的旁白一直是电影剧情发展的关键所在,战争即将开始,人们欢呼着战争,死神此时却说道:“他们欢呼战争,其实是在为我欢呼。”为电影剧中的转折,开始展现出了被战争阴霾笼罩后天堂街生活的变化,质朴的镜头下,每个小女孩心爱人们的离开,让人在不经意间沉思着战争的恐怖却又在内心对真情有着一种暖人的感悟,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

这是一部在我眼中如此完美的电影,它的完美并不仅仅在与电影的剧情上,而更让人感受到这部电影的是拍摄手法,很少有电影会采用冷暖两色调切换进行的共进手法,因为这会让电影的主题不够鲜明,而在《偷书贼》中,这种手法的运用确实如此的成功,电影在一面从纳粹不断的暴行,逐渐打破着天堂街的生活,让人感觉到战争的恐惧和阴霾,而在另一面,暖色调养父家中为女主拉着手风琴,小女孩与小男孩一起在森林湖畔高喊着希特勒独裁者的骂语,等一系列唯美镜头的展现,却又美轮美奂,让人感悟着亲情与爱情的温暖,爱与希望,在银幕上就是如此的在不经意间流露着,这是一个美丽感人至深的故事。

电影最后的结局看似悲剧,但我更愿理解为这是一个圆满的故事,空袭最后摧毁了整个天堂街,小街上的人都死去了,唯有她存活了下来,并度过了自已之后漫长幸福的人生,或许你会问道?所有挚爱的人们都死去了,这不令人绝望吗?电影死神的结尾或许就是最好的解答:“战争能够夺去小镇上所有人的生命,却带不走她的回忆,她的平静,她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生活任何时候只有还有爱与希望,人生就不会因此结局。(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⑽ 偷书贼女主的丈夫是谁

有这样的一个时代,谎言即是真理,残暴即是正义,善良要躲在懦弱背后,温情则戴着严酷的面具,面对这样疯狂的世界,连死神都开始变得自怨自艾,然而即便如此,人性的光辉依旧可以在这样浓黑的时代闪耀。这就是《偷书贼》要讲的故事。澳大利亚知名作家马库斯·苏萨克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孤苦的小女孩如何凭借读书的力量,度过生命中艰难的时期。本书介绍一个叫莉泽尔的女孩生活在纳粹统治下的德国,九岁时和弟弟一起被送往寄养家庭,而后弟弟却不幸病死在火车上。在埋葬他的荒原上,莉泽尔捡到了一本对她意义非凡的书。来到慕尼黑贫民区的寄养家庭后,莉泽尔渐渐发现书的诱惑比食物更难抗拒,忍不住开始偷书。书中的世界帮助她熬过了现实的苦难,她也开始为藏在地下室的犹太人和在防空洞避难的邻居读书,安慰那一颗颗惶惶不安的心。《偷书贼》的故事采用了一种独特而引人注目的视角——它以“死神”的视角开始讲述。“死神”数次与同一个女孩擦身而过,见证了她的成长。故事的最终,死神悄悄降临,没有华丽的镰刀和斗篷,只是平等的将每一个灵魂带走,无论高贵与否,无论你信仰哪种神明,人类总是难逃一死。社会评价这个世界,一边上演着无意义的死亡与毁灭,一边创造着爱对抗死亡、击退死亡的奇迹。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复杂得足以让死神困惑,也足以让死神感动。因其感人肺腑的力量,《偷书贼》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达10年之久,被译为40余种语言,并由《唐顿庄园》导演执导同名电影,入围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纽约时报》评论道:“这个故事将改变你的生命。莉泽尔展现出一种无可置疑的人性希望,在战火、贫困、残酷的环境中可以仰赖的希望。”有评论指出,《偷书贼》令我们看到文字的强大与人性的闪光之处,更重要的是,它给予我们信心,相信即便在最艰难的绝境里,人类也可以选择保持高贵与坚毅,不向孤独和恐惧屈服。有读者和评论界人士将《偷书贼》与《解忧杂货店》以及《追风筝的人》相提并论,感慨此书展示出文字战胜孤独和恐惧的强大力量。关于作者本书作者澳大利亚作家马克斯·苏萨克(Markus Zusak)1975年出生于悉尼,父母分别为奥地利及德国后裔。他是当代澳大利亚小说界获奖最多、著作最丰、读者群最广的作家,迄今已出版《输家》(The Underdog)、《与鲁本·乌尔夫战斗》(Fighting Ruben Wolfe,美国图书馆协会青少年类最佳图书)、《得到那女孩》(Getting the Girl)、《报信者》(I Am the Messenger,澳大利亚儿童图书协会年度最佳图书奖)。代表作《偷书贼》在国际上广受欢迎,2013年由好莱坞改编为同名电影。苏萨克则凭借此书于2007年获美国图书馆协会颁发的普林兹奖。句子摘要Words are life. 文字即生命。要活下去。 生存就是生存。还要以牺牲罪恶感和羞耻感为代价。人类的心脏是一条线,有始有终,而我的心脏却是一个圆圈。我有无穷无尽的能量,可以出现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因此,我总能在人类最幸福和最不幸的时候找到他们。——马克斯·苏萨克《偷书贼》

阅读全文

与电影窃书贼的结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伯利亚母虎电影图片 浏览:890
吴尊成龙古装电影 浏览:798
中国电影女名演员图片 浏览:667
哈街火山湖电影院排期 浏览:37
李总裁电影名字 浏览:672
激励人学英语的电影 浏览:259
阿宝演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974
浴血无名川电影演员 浏览:464
八百壮士电影完整版 浏览:221
日本电影科幻片大全 浏览:44
萧敬腾拍的韩国电影有个狠人名字 浏览:166
婴儿动画片大电影特工 浏览:918
美国的大嘴女电影明星 浏览:936
战狼二电影观后感作文 浏览:899
送快递被白富美看上什么电影 浏览:949
关于堕胎的电影可怕的英文 浏览:251
哪里网站可以找到国外的电影 浏览:7
法国和以色列合拍的电影 浏览:367
塞班岛战役完整版电影完整版 浏览:150
宫崎骏经典电影歌曲大全 浏览: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