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400红色传奇的作文怎么写
十一长假,我们一家人兴高采烈地前往江苏常熟沙家浜风景区游玩。听外婆说,那里曾是著名的抗日革命一根据地。于是,我满心好奇,盼望着尽快一睹那儿的风采。
历经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我原以为那儿会是老墙残瓦、旧迹斑斑,可没想到却是粉墙黛瓦、碧波荡漾、芦苇丛生、风景如画!“浅水之中潮一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漫步、泛舟其间,苇香扑鼻,野趣横生。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正是位于沙家浜风景区内。馆内采用了现代化艺术手法,展现了沙家浜的革命历史。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历史实物、一处处仿真环境,半景画、声光电,都在讲述着在芦苇荡的绿色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的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虽然这段历史对于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有些遥远,但也不由地对战士们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革命一精一神心生敬佩。身边的游客中,有一位年长的老爷爷正和他的`小孙儿在讲述着那段艰难的岁月:日军的大扫荡、南京大屠一杀、恐怖的细菌实验......我也认真聆听着,战争的恐怖程度骇人听闻。我多么希望全世界都没有硝烟、没有炮火、没有孤儿、没有流离失所的难民。只有世界和平,才有幸福的生活!
听妈妈讲,沙家浜还 有一个传奇的老故事呢!那是1939年的秋天,新四军某部转移后在一阳一澄湖的沙家浜留下郭建光等18名伤病员。中共江苏常熟县委委员陈天民将掩护伤病员的任务一交一给了地下联络员“春来茶馆”的老板一娘一阿庆嫂。“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奎和参谋长刁德一暗中与日本侵略军勾结,进驻沙家浜,搜捕新四军伤病员,阿庆嫂将新四军伤病员藏在芦苇荡中,并在沙老太太和沙七龙的协助下,利用与胡传奎和刁德一的矛盾与之周旋,郭建光等伤病员痊愈后,趁胡传奎结婚之际,在阿庆嫂的接应下,一举歼灭了敌人。
秋风阵阵,芦苇弯腰点头,和妈妈一起讲诉着这个动人的老故事。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的战士不顾一切地冲上去,与敌人周旋;有的战士扛起沉重的步枪,毫不犹豫地向敌人的胸脯射去;还 有的战士,把仇恨的手榴弹扔向敌人,让它在敌人的军队中炸开了花。除了猛烈的炮火声,剩下的只有战士们壮烈豪迈的呐喊声。
是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日本人在我们的国土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那是血与泪的沉痛记忆。那芦苇荡里的红色传奇时刻提醒着中华儿女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更要肩负起责任,用自己的努力捍卫和平、圆梦中华!
㈡ 红色传奇读后感100字小学生
要点:
1、介绍《军民大摆地雷阵》的内容。
2、我学会或者感悟到了什么。
3、我应该怎样去做。
在这个星期,我偶然借到了一本我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红色传奇》,其中的《军民大摆地雷阵》一篇给我印象深刻,颇受感触。
这个故事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安国,有许多鬼子扫荡,老百姓们顽强抵抗自制地雷的故事。一天,据有效情况,鬼子又来冀中扫荡了,老百姓们早就想好了对抗的武器——地雷。以前,聪明的老百姓们都是用两个手榴弹拉引线炸死敌人,后来受启发创造出各型地雷,都可以炸死敌人呢!
同时他们将埋有地雷的地上轻轻地压有印迹,表示上面走过路没有危险;而将没有埋地雷的地上盖有一层新土,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等一切准备就绪后就等敌人闯入虎穴。
扫荡那一天,敌人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地走,可好景不长,敌人左一个,右一个,一个一个地炸死,鬼子们只好派出工兵用探索器来搜雷,一个雷被暴露出来,当他们把雷放在车上,车子行走一段路,“轰”的一声巨响,便炸毁了。
一个军民笑道:“这是我发明的硫酸雷,车子走在路上,只要一震动,硫酸就会溢出引燃爆炸。”周围人听了连声叫好。聪明、勇敢的老百姓们最终用地理优势和技术创新制胜了日本鬼子。
读完这个故事,我不仅为老百姓的英勇智谋深表赞叹不已,同时也深深感悟到:作为少年一代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从小学好知识,练就本领,将来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贡献自已应有的智慧和才能。
㈢ 观看红色传奇之千里来龙观后感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18
㈣ 红色传奇的观后感怎么写500字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发掘和利用党员革命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近日,梧州市工商局组织全局党员干部收看了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制作的纪录片《红色传奇》。为保证学习效果,该局采取了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为主,党员个人通过手机登录靓TV党员教育平台观看为辅的观看方式。
据悉,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组织摄制的十集大型党员教育纪录片《红色传奇》,以1925年梧州建党到1949年广西全境解放的历史为背景,用不争的事实,通过一幕幕珍贵的画面,展示了建党初期和革命斗争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纪录片中,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表现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深深地触动了工商党员干部的心灵。
在收看了《红色传奇》后,该局党员干部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后感。大家一致表示,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政党生命的动力,在无影无形间集聚着强大的力量。在今后的工商工作中,也要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手段,认真履职尽责,大力发展各类市场主体,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梧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㈤ 红色传奇壮乡英雄韦拔群三年级300字读后感怎么写
写读后感要根据原文内容去添加自己的感受,可以先描述下故事内容,在根据内容展开联想。范文如下:
读了《红色传奇壮乡英雄》后,我们知道在为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英勇献身的众多革命先烈中,有一位杰出的壮族革命领导人,他就是韦拔群。
他被毛泽东敬称为“先生”,群众则亲切地喊他“拔哥”。他是南疆热土上发动“三打东兰县”的壮族英雄,他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和红色精神。
1929年夏,韦拔群在右江各县开展革命活动,农军攻占各镇圩,并在东兰召开由两千多名农民参加的武装动员大会,为广西右江农民运动,百色起义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没有韦拔群就不可能有广西的老革命根据地。
他的种种事迹,还有他坚持不懈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韦拔群同志是我们广西壮族人民的骄傲,在百色起义中担任师长,在红七军到中央苏区去的时候,主动留了下来,把困难留给了自己。
他只带着伤弱残兵回到东兰,在艰难的情况下,在右江革命根据地组建第二十一师,坚持长期的革命。这样的奉献和爱国的激情,使得我们的革命能够更成功,更伟大的走向胜利。
他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共产主义精神的完美统一,是共产党人崇高理想和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
(5)写观看红色传奇电影观后感三年级下册扩展阅读
韦拔群轶事:
1930年4月初,邓小平与韦拔群在东兰初次见面后,俩人在武篆共同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共同创办“东里共耕社”,共同视察红七军勉俄兵工厂和善学野战医院,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历史事实告诉后人,邓小平与韦拔群在魁星楼下的握手,开创了右江革命根据地和右江土地革命的丰功伟业,在中国革命史上铸造了一座千古不朽的丰碑。
㈥ 红色传奇壮乡英雄韦拔群的读后感300字怎么写
写读后感要根据原文内容去添加自己的感受,可以先描述下故事内容,在根据内容展开联想。
韦拔群,1894年生,广西东兰人。早年就读于广西法政学堂。1916年初在贵州加入讨伐袁世凯的护国军,参加了护国战争。后进入贵州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在黔军张毅部任参谋。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1920年,韦拔群离开黔军,在广州参加“改造广西同志会”,并担任该会政治组副组长,积极投入讨伐旧桂系军阀陆荣廷的革命活动。
1921年9月,韦拔群返回家乡东兰县,从事农民革命运动。先后组织“改造东兰同志会”(后称农民自治会)和“国民自卫军”(后称农民自卫军),把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逐渐结合起来。1923年夏指挥农民军三打东兰县城,揭开了右江农民武装斗争的序幕。
1925年初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东兰继续从事农民运动,主办农讲所,培养骨干,发展农会和农民武装,把农运推向右江地区。1926年领导成立东兰县革命委员会,任主任,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仍在当地坚持武装斗争。
1929年12月,韦拔群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建立右江苏区,任右江苏维埃政府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第3纵队司令员。
1930年10月,红7军集中在广西河池整编,把原来的3个纵队改编为3个师,韦拔群任第21师师长,率部留守右江苏区。他坚决服从党的决定,并把第21师1000多名精壮官兵补充到即将远征的两个主力师,表现出以全局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