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纪录片观后感4篇,字数400字左右,谢谢!
一个身负重伤的士兵,看到日本军官正挥舞着军刀,与中国士兵进行肉搏时,他毫不犹豫地拿起小刀,从背面直冲向那个军官。只可惜,那个日本军官转过身,把军刀深深地刺进了他的腹部,顿时鲜血直流。当日本军官想要抽出军刀时,那个士兵却用双手死死地握住军刀,不让它被抽出来,直到日本军官被不远处一位战友刺死,别看这短短的几秒钟,不知要忍受多大的痛苦;这个战士的民族精神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谁不珍惜?但这个战士以生命作代价,为革命作出了他最大的贡献。他是多么可敬可佩啊!我不禁对这个战士在生命的紧要关头,把革命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高尚品质肃然起敬,同时也憎恨那些像丧心病狂一样的敌人。要想使一个民族变得强大,首先要团结,不能只顾自己。在刀山火海的抗日战争时期,这个小小的士兵做到了,虽然他并不那么叱咤风云,但他的个人气概早已深深的印入我的心里。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南昌起义
三、观后感: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艺,真实、朴素、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影片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创作素材,正确地、艺术地反映南昌起义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使其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和文献性。影片中出现的四十多个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实人物。为了真实地再现那一段历史,影片特别注意了环境的真实性:它通过一定时代特征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饰装扮;通过独具时代特色的音乐,特别是“打倒列强”的音乐旋律的反复出现,使当时的时代气氛更加浓烈,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为现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动、深刻的中国现代革命史的教育课。通过今昔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影片从生活出发,成功地塑造了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艺术形象。十分注重形象地表现几位领袖人物的独特经历和个性。如周恩来的稳健、果断、血气方刚、富有革命牺牲精神;朱德的憨厚、沉着、有勇有谋;贺龙的倔强、爽朗、对党的忠诚等。通过他们的具体言行来表现他们伟大而崇高的品格。如通过周恩来的“我们都为共产主义在奋斗,我经常想,一个婴儿哇哇坠地,长大,有点儿知识,很慢很难,只有抓紧时间做工作,才无愧做一个人,没有权力糟蹋生命,浪费时间。”这段话体现了他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通过贺龙的“半辈子经验告诉我,跟着国民党,我个人政治上没出路,整个军队也没出路。只有共产党才是劳苦大众的救星,我铁了心跟着它走到底,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考验我。”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对党忠贞不渝的爱和面对反革命的血腥屠杀毅然投身革命阵营的果敢精神。通过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前委会与阻挠起义的张国焘之间的斗争,表现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勇于斗争的大无畏气概。这一切都是我们更加崇敬、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伟大品格和精神,鼓舞我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影片还以真实、朴素的生活画面,为我们展示了南昌起义那火光冲天、枪林弹雨、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并通过女战士黑姑踏着其丈夫双喜等烈士的血迹,冲上鼓楼,把红旗插到楼顶的这一细节再次告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安静的生活环境,都是成千上万的先烈们用先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他们的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便没有我们的今天,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们要自觉加强思想修养,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成为改革开放的推动者,才能无愧于我们的先辈和先烈。
㈡ 纪录片毕业生观后感
纪录片毕业生观后感:
春暖花开,在这个季节就要来一片轰轰烈烈的光后感而不是影评,一个热血沸腾的大头写的观后感。这是一部60年代的美国电影,那时美国的社会是动荡的,像极了青春期的少年,而这部《毕业生》就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毕业生》根据查尔斯·韦伯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迈克·尼科尔斯执导,达斯汀·霍夫曼、安妮·班克罗夫特等主演。该片于1967年12月21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通过描写大学毕业生本恩的爱情经历,体现了青年人的成长以及对成年人社会的奋起反抗。该片的基调是喜剧,但是主题确沉重且严肃,正是在这种"严肃的搞笑"下,影片体现了一种辛辣的讽刺感,并且让这种讽刺力度得到了增加。
刚刚走出学校大门的男主正迷茫之时,不缺吃穿不缺学历,一切都被家里安排妥当的他不知道自己毕了业是否还要这样安逸生活,这时他遇到了风流的鲁滨逊太太。这个青年不知道到底是该拒绝还是接受,来自一个半老徐娘的诱惑。可在约会中他遇上了太太的女儿,并被她的青春和纯真所深深吸引。被蒙在鼓里的罗宾森先生还极力撮合男主和他的女儿,这让同龄的他们开始了他们正常的恋爱关系。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东窗事发,女儿知道了她男朋友和他妈妈偷情的事后与另一男订婚,男主抢婚的过程,从男主问询结婚地点到抢婚的过程,不论剪辑手法,摄手法还是演员的演技都是一流的,把整个紧张的过程拍摄的淋漓尽致,就好像观众们更希望男主能更快的见到接新娘,可不管他怎么着急赶到现场时两对新人都已完成了那最后一吻,在男主呼唤他心中的新娘时他得到了回应!
那时的他们已经不顾传统仪式,凭着青春的热血抢婚成功,并且顺利的逃到了公交车上,一阵像孩子一样的狂笑后。车上的人回头看着他们,慢慢的他们嘴角变平,再也笑不出了。当激情冷静下来,他们陷入了沉思。
逃婚的意义是什么?偷情的意义又是什么?是不是只是为了填补青春期该有的激情和毕业的迷茫罢了。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在背景音乐《寂静之声》中弥漫开来。
这部电影是那个躁动时代的缩影,他们活在父辈"制定好"的未来里,终于在《毕业生》中奋起反抗。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感受到父辈们的限制,关于工作,生活,理想甚至爱情。
㈢ 红色纪录片观后感
红色纪录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这部电影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高炮班的关班长被炸的尸骨无存的时候,我为敌人的侵略行径感到愤怒;张排长被燃烧弹烧成一尊雕塑时,我为志愿军队伍保卫家园做出的悲壮牺牲感到心痛,看到这些画面时,我也看到影厅里有人在擦眼泪。
灾难来临的时候,影片中的小人物有强大的能量、有不怕死的精神,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人。让我们更加珍惜幸福的生活,更爱我们的国家。
敌人的枪林弹雨,飞机的狂轰滥炸,武装悬殊的情况下,战士们一次次冒死修桥,最后一个个英雄用他们血肉之躯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让战士们过江。彻底保障了金刚川上的通道畅通,给金城战役前线输送了大量武器弹药,保证了战役胜利。
《金刚川》在故事编排和情节甄选上,将切入点放在了小人物的命运上,用心动情,既吸引观众,又感动观众,进而征服观众、震撼观众。在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中,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感人片段。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在抗美援朝后期金城之战打响的前一天,一个师的士兵过一条金刚川的真实事情。从士兵角度、美军角度、高炮连战士角度,反复重现修桥和反击的整个过程。传承民族精神,展现时代担当。
㈣ 深蓝纪录片观后感250字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为《深蓝》的纪录片,看完后,我的思绪像大海的波浪一样起伏。
世界上最大,最令人震撼的聚会莫过于这般场景,五十万只信天翁在天空中欢叫,兴奋的鲨鱼向成群的、美味的、无助的沙丁鱼冲过去,准备饱餐一顿,就连优雅的海豚,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向美味冲了过去。
在水中灵活自如的海豹也免不了被猎杀的痛苦,因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当可爱的小海豹被杀人鲸无情地宰杀时,便可看出这条规律是那么根深蒂固,小海豹是无辜的,但谁又可怜过那残忍的杀人鲸呢?它是用生命做赌注到浅滩来捕猎的,杀人鲸和海豹都无法违反这条规律。
走进浮游生物的世界,仿佛进入了幻境,光芒一闪一闪的,这多亏了浮游生物,可它们为什么要发出“闪光弹”呢?答案是“为了食物”。
这片一望无际的大海,从惊天聚会到残忍猎杀,从残忍猎杀到闪光诱饵,产生这一切的都是——食物。虽然纪录片对这二字只字不提,但我却能深切体会。
㈤ 纪录片钢铁脊梁观后感怎么写
摘要 观看纪录片《钢铁脊梁》有感,影片借牛厂长的女儿之口说,头顶天,脚踏地。欲成为脊梁,必有担当的精神,困难压顶之时,必须勇敢承担;在利益面前,要踏实厚道,有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勇气。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没有一帆风顺的路可走,危机和困难在成长的路上必不可少,只有秉持担当的精神,勇敢向前,才能趟出一条路,才能取得新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