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部红色经典影片是你心中的NO.1,为什么
《小兵张嘎》是传奇但并不神奇,面对这部影片表现出的诚意,现在的抗日神剧应该感到汗颜。这部影片中,对于残酷环境的真实刻画,各位艺术家们精湛的表演,都给我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对于情节的描写,只有深入战争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得如此真实。比如抗日战争时期,情况危险,嘎子叫一声“村长”都会被制止。再有给侦察员老钟叔送饭,不能从大门出去,只能从家里的暗道走才行。
2005年,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一个座谈会,把电影《小兵张嘎》中,还健在的主创人员都请来欢聚一堂。影片中“胖墩”的扮演者吴克勤是北京人,他负责联系嘎子安吉斯。
那天正好下雨,安吉斯电话中说北京雨太大,车不好走,结果就爽约了。不知道真是因为雨太大,还是他不愿意来。当年留在彼此内心的伤痕,不知何时才能痊愈。失去这次相聚的机会,他们还会有机会见面吗?
⑵ 红旗谱的电影简介
电影片名:《红旗谱》
上映:1960年
类 型:剧情片
出 品:北京电影制片
导 演:凌子风
编 剧:胡苏 凌子风 海默 吴坚
⑶ 《红旗谱》故事简介
清末某年秋天的冀中平原的锁井镇。大地主冯兰池要砸掉48村防汛筑堤集资购地48亩地的凭证——古铜钟!滹沱河畔的千里堤上,柳树林中,见义勇为的朱老巩挥着明晃晃的铡刀,赤膊上阵保护古钟,严老祥也挥斧助战。
冯兰池砸钟难以得逞,他请来地主严老尚调虎离山,骗走了朱老巩,砸毁了古钟。朱老巩悲愤交加,吐血而死。他死后,冯兰池又想斩草除根,逼死了他的女儿,逼得他15岁的儿子朱小虎离乡背井去闯关东。
1931年秋天,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入侵中国东三省。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和敌寇的暴行激怒了中国人民,保定二师也掀起了如火如茶的学潮斗争。江涛、张嘉庆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二师学潮涉及到全市,13 所学校罢课,要求停止剿共,枪口对外。
省府宣布解散学校,开除了数十名学生,并派军队包围了学校,形式十分严峻。为了突出敌人的包围,朱老忠、严志和给保二师送来了米面。但敌人提前冲破了学生的防线,血腥镇压了保二师学潮,学生死伤多人,江涛被捕入狱,张嘉庆受伤被关进教会医院。
严志和因二儿子又被捕入狱,悲痛欲绝,想跳河自杀。朱老忠鼓励他要挺住,为孩子的报仇。学潮失败的第二天,朱老忠装扮成三轮车夫,从教会医院救出了张嘉庆。
(3)红旗谱老电影完整版扩展阅读:
孙犁的老家在河北安平县东辽城村,梁斌的老家在保定市蠡县梁家庄。两人的家乡同在冀中平原上,相距不足百里,是很近的老乡。孙犁出生于1913年,梁斌出生于1914年,又是不折不扣的同代人。
1938年春,同在革命队伍的两个人初次相识。当时,孙犁到蠡县去组织人民武装自卫会。梁斌正在蠡县担任冀中新世纪剧社社长。梁斌给孙犁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按孙犁的话说就是“朴实、厚重、爽气”。
1940年,晋察冀边区文协成立,主任是沙可,副主任是田间。孙犁被调到文协,一个人负责编辑文协的油印刊物《山》。当时的同事有康濯等人。
梁斌在《山》上发表过《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和《父亲》等短、中篇小说,它们就是后来引起文坛震动的梁斌代表作《红旗谱》的发端,朱老忠的形象在其中已初具雏形。
1941年,孙犁从晋察冀边区的阜平回到冀中平原,参与编辑《冀中一日》。梁斌正担任冀中文艺干校副校长,两人接触机会多起来,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成为战友加朋友。1943年的时候,为反抗日伪军的“扫荡”,转移到山西繁峙县境的孙犁,还在战争间隙,翻山越岭跑去看过梁斌一次。
抗战胜利后,孙犁有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他想搞创作,就在1946年3月专门去了趟蠡县。正担任中共蠡县县委宣传部长的梁斌为方便孙犁的写作,安排孙犁住进了刘村。孙犁在这年的3月30日写给康濯的信里。
这样描绘了当时的生活:“因为梁斌同志的照顾,我的写作环境很好,自己过起近于一个富农生活的日子,近于一个村长的工作,近于一个理想的写作生活。”在蠡县的三个月里,孙犁写下了《“藏”》、《钟》和《碑》等几篇小说。
解放初期,孙犁在《天津日报》主持副刊工作。梁斌则随解放大军南下,先后任《襄阳日报》《武汉日报》社长。1953年6月,梁斌请了创作假,正式动笔书写《战寇图》(即后来的《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三部曲),他每天伏案疾书十多个小时。
三十多万字的《战寇图》初稿在一年后即告完成。对于当时的创作情况,梁斌曾有以下描述:“我的创作欲、灵感升到高潮,欲罢不能。
1955年夏季,梁斌到天津就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那时河北的省会还是天津。就这样,梁斌花了两年时间,到1956年年底,完成了《红旗谱》的创作,1958年1月,《红旗谱》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当即震动了中国文坛。而梁斌因身心透支,大病了一场。
《红旗谱》的成功,孙犁从未对人说过自己曾在其中起过作用。要不是在六十年代初期,梁斌与同事谈起这段感人往事,读者们是无法知晓的。这里面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孙犁和梁斌之间深厚的友谊,也体现了老作家孙犁的高尚人品,以及梁斌的朴实。
⑷ 红旗谱的介绍
《红旗谱》是根据梁斌同名小说改编,由中央电视台、中视传媒和天津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红色电视剧。该剧由桂雨清编剧,胡春桐、王宝坤执导,吴京安、巍子、陈筱诺、村里等主演12。《红旗谱》讲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冀中平原农民不屈不挠、反抗压迫的故事1。该剧于2004年9月12日中央一套黄金档播出3。
⑸ 红旗谱的内容简介
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在还没接触过这本《红旗谱》的时候,觉得这本书肯定特别的无聊,讲的很老很老的一些事。《红旗谱》这部书主要讲了三代农民的不同斗争道路及其命运的历史性的变迁,深刻的描述了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中寻找解放道路的的曲折历程。其中,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与恶霸地主冯兰池斗争结果却家破人亡。朱老明最后也是倾家荡产而告终,朱老忠和严志和作为新的革命农民代表,他们吸取了教训,在斗争中找到了共产党,终于走上了正确的斗争道路。随之,新一代的革命者也诞生了,他们在斗争中逐渐成为了无产阶级战士。那个年代注定动荡不安,《红旗谱》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和地域的基础上,塑造了性格鲜明地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点的人物形象。朱老忠的形象尤为醒目,他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叶,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
通过这部书,我也能学习到语文的一些知识,书中人物的形象鲜活,爱恨分明,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刻画生动的展现了北方农民的豪放粗犷的性格特点。
通过对这本书的了解,也让我对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入党有了更高的热情,所以,我们应该多读红色经典,了解历史,了解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学习,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个性,学会理解,学会忍耐,学会珍惜。紧紧拥护在党的周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⑹ 我国五六十年代拍的电影有哪些
《白毛女》东北电影制片厂1950年摄制 编剧:水华、王滨、杨润身导演:王滨、水华 主演:田华、张守维、赵路、李百万、胡朋、陈强、李壬林
《南征北战》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摄制 编剧:沈西蒙、沈默君、顾宝璋 导演:成荫、汤晓丹 主演:陈戈、冯喆、张瑞芳、项堃、汤化达、王力
《董存瑞》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出品 编剧:丁洪、赵寰、董晓华导演:郭维 主演:张良、杨启天、张莹、周凋、任颐
《祝福》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6年出品 编剧:夏衍 导演:桑弧 主演:白杨 、魏鹤龄、李景波、管宗祥、邸力
《上甘岭》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6年出品 编剧:林杉、曹欣、沙蒙、肖予 导演:沙蒙、林杉 主演: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
《铁道游击队》 上海电影制片厂 1956年出品 编剧:刘知侠 导演:赵明 主演:曹会渠、秦怡、冯喆、冯奇、冯笑、邓楠、仲星火、陈述
《柳堡的故事》 八一电影制片厂1957年出品 编剧:石言、黄宗江 导演:王苹 主演:陶玉玲、廖有梁、徐林格、张璋、康天申、陈东岗
《永不消逝的电波》 八一电影制片厂 1958年出品 编剧:林金 导演:王苹 主演:孙道临、袁霞、王心刚、陆丽珠
《青春之歌》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杨沫 导演:崔嵬、陈怀皑 主演:谢芳、于洋、康泰、于是之
《林则徐》 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吕宕、叶元导演:郑君里、岑范 主演:赵丹、韩非、秦怡、蓝谷、钱千里
《林家铺子》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夏衍 导演:水华 主演:谢添、张亮、林彬、马薇、韩韬、于蓝
《五朵金花》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赵季康、王公浦 导演:王家乙 主演:杨丽坤、莫梓江、王苏娅
《今天我休息》 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 1959年出品 编剧:李天济 导演:鲁韧主演:仲星火、上官云珠、马骥、李保罗
《战火中的青春》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 编剧:陆柱国 导演:王炎 主演:王苏娅、庞学勤、林农
《红旗谱》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0年出品 编剧:胡苏、凌子风、海默、吴坚 导演:凌子风 主演:崔嵬、蔡松龄、鲁非、赵联
《刘三姐》长春电影制片厂1960年出品 编剧:乔羽 导演:苏里主演:黄婉秋、刘世龙、梁音、张巨克、贺汝瑜
《红色娘子军》 天马电影制片厂1961年出品 编剧:梁信 导演:谢晋 主演:祝希娟、陈强、王心刚、向梅、金乃华
《革命家庭》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1年出品 编剧:夏衍、水华 导演:水华 主演:于蓝、孙道临、于洋、田方、秦汉
《甲午风云》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2年出品 编剧:希侬、叶楠、陈颖、李雄飞、杜梨 导演:林农 主演:李默然、浦克、王秋颖、李颉、庞学勤
《冰山上的来客》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乌·白辛导演:赵心水 主演:梁音、阿不都力密提、谷毓英、恩和森
《小兵张嘎》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徐光耀 导演:崔嵬、欧阳红樱 主演:安吉斯、吴克勤、李小燕、李健、张平
《红日》 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瞿白音 导演:汤晓丹 主演:张伐、高博、中叔皇、李农、里坡、杨在葆、舒适
《早春二月》北京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谢铁骊 导演:谢铁骊 主演:孙道临、谢芳、上官云珠、高博
《野火春风斗古城》 八一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编剧:李英儒、李天、严寄洲 导演:严寄洲 主演:王晓棠、王心刚、陈立中
《阿诗玛》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1964年出品 编剧:葛炎、刘琼导演:刘琼 主演:杨丽坤、包斯尔、韩非、崔超明、黄琼英、柳杰、冯奇
《英雄儿女》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4年出品 编剧:毛烽、武兆堤导演:武兆堤 主演:刘世龙、刘尚娴、田方、周文彬
《烈火中永生》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5年出品 编剧:周皓 导演:水华 主演:赵丹、于蓝、张平、项堃、蔡松龄、方舒
《舞台姐妹》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1965年出品 编剧:林谷、徐进、谢晋 导演:谢晋 主演:谢芳、曹银娣、李纬、冯奇、上官云珠
⑺ 红旗谱的剧集评价
电视剧《红旗谱》的改编创作是成功的,它忠实于原著的基本精神,又做了合情合理的拓展,总体把握是比较好的,在历史的涵盖和人物的层面上比电影《红旗谱》更为厚重丰满,故事性更强,人物性格更为鲜明。该剧展示了上个世纪前期,以朱老忠为代表的冀中平原农民为反抗地主阶级、国民党反动派和侵华日军的奴役和压迫,从个人反抗到跟共产党翻身求解放的史诗般经历,体现了共产党人与广大贫苦农民心贴心,为农民的翻身解放舍家弃业、舍生忘死的高尚情操,阐释了中国农民“不跟共产党走跟谁走”的历史命运。在当前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道德观教育方面,该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认识价值。
电视剧《红旗谱》人物众多,脉络清晰,个性分明,演员表现认真投入,吴京安扮演的朱老忠和巍子扮演的冯贵堂,虽然角色反差对比很大,但都表演得真实可信,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没有过分的戏剧夸张;几个女主角,如春兰、秀梅等,表演上力求历史环境的真实,而没有去追求时尚的现代感。另外,该剧的制作也比较讲究,服装、化妆、置景、画面构图和镜头光影色调等,吻合历史的真实,渲染了时代的氛围,主旨在增强故事人物的历史厚重感,细节处理非常有特色,这些都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 。(央视审片组评) 朱老忠闯荡过江湖,拉过杆子当过土匪,乃是一位不断自省、正在成长,身上有各种毛病的英雄好汉,而吴京安,仿佛一生下来就是一个有丰富的革命经验,成熟得不能再成熟的“老革命”、“老党员”。所以,在他的身上,难觅朱老忠从一个无业游民、流氓无产者,逐渐转变成一个成熟的共产党人的成长过程;他的身上,除了一团和气,就是一身正气,唯独欠缺的就是朱老忠本应有的侠气、匪气和江湖义气。
此外,吴京安认为朱老忠最鲜明的个性“不是完美,而是朴实”,事实上,朴实不过是农民这一社会阶层,所具有的“共性”。这一对角色的误读,使他在朴实的“底色”上,下再大的气力“着色”、“润色”,也不过是塑造出了一个仅有朴实和憨厚的“大众化”的“普通农民”。这不仅使这个红色经典中的“大红人”大为减色,还使原著中那个血气方刚、肝火旺盛的血性汉子像是患了贫血一样,显得底气不足、苍白无力 。(金羊网评)
⑻ 红旗谱的故事梗概
清末某年秋天的冀中平原的锁井镇。大地主冯兰池要砸掉48村防汛筑堤集资购地48亩地的凭证——古铜钟!滹沱河畔的千里堤上,柳树林中,见义勇为的朱老巩挥着明晃晃的铡刀,赤膊上阵保护古钟,严老祥也挥斧助战。
冯兰池砸钟难以得逞,他请来地主严老尚调虎离山,骗走了朱老巩,砸毁了古钟。朱老巩悲愤交加,吐血而死。他死后,冯兰池又想斩草除根,逼死了他的女儿,逼得他15岁的儿子朱小虎离乡背井去闯关东。
1931年秋天,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入侵中国东三省。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和敌寇的暴行激怒了中国人民,保定二师也掀起了如火如茶的学潮斗争。江涛、张嘉庆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二师学潮涉及到全市,13 所学校罢课,要求停止剿共,枪口对外。
省府宣布解散学校,开除了数十名学生,并派军队包围了学校,形式十分严峻。为了突出敌人的包围,朱老忠、严志和给保二师送来了米面。但敌人提前冲破了学生的防线,血腥镇压了保二师学潮,学生死伤多人,江涛被捕入狱,张嘉庆受伤被关进教会医院。
严志和因二儿子又被捕入狱,悲痛欲绝,想跳河自杀。朱老忠鼓励他要挺住,为孩子的报仇。学潮失败的第二天,朱老忠装扮成三轮车夫,从教会医院救出了张嘉庆。
(8)红旗谱老电影完整版扩展阅读:
孙犁的老家在河北安平县东辽城村,梁斌的老家在保定市蠡县梁家庄。两人的家乡同在冀中平原上,相距不足百里,是很近的老乡。孙犁出生于1913年,梁斌出生于1914年,又是不折不扣的同代人。
1938年春,同在革命队伍的两个人初次相识。当时,孙犁到蠡县去组织人民武装自卫会。梁斌正在蠡县担任冀中新世纪剧社社长。梁斌给孙犁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按孙犁的话说就是“朴实、厚重、爽气”。
1940年,晋察冀边区文协成立,主任是沙可,副主任是田间。孙犁被调到文协,一个人负责编辑文协的油印刊物《山》。当时的同事有康濯等人。
梁斌在《山》上发表过《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和《父亲》等短、中篇小说,它们就是后来引起文坛震动的梁斌代表作《红旗谱》的发端,朱老忠的形象在其中已初具雏形。
1941年,孙犁从晋察冀边区的阜平回到冀中平原,参与编辑《冀中一日》。梁斌正担任冀中文艺干校副校长,两人接触机会多起来,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成为战友加朋友。1943年的时候,为反抗日伪军的“扫荡”,转移到山西繁峙县境的孙犁,还在战争间隙,翻山越岭跑去看过梁斌一次。
抗战胜利后,孙犁有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他想搞创作,就在1946年3月专门去了趟蠡县。正担任中共蠡县县委宣传部长的梁斌为方便孙犁的写作,安排孙犁住进了刘村。孙犁在这年的3月30日写给康濯的信里。
这样描绘了当时的生活:“因为梁斌同志的照顾,我的写作环境很好,自己过起近于一个富农生活的日子,近于一个村长的工作,近于一个理想的写作生活。”在蠡县的三个月里,孙犁写下了《“藏”》、《钟》和《碑》等几篇小说。
解放初期,孙犁在《天津日报》主持副刊工作。梁斌则随解放大军南下,先后任《襄阳日报》《武汉日报》社长。1953年6月,梁斌请了创作假,正式动笔书写《战寇图》(即后来的《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三部曲),他每天伏案疾书十多个小时。
三十多万字的《战寇图》初稿在一年后即告完成。对于当时的创作情况,梁斌曾有以下描述:“我的创作欲、灵感升到高潮,欲罢不能。
1955年夏季,梁斌到天津就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那时河北的省会还是天津。就这样,梁斌花了两年时间,到1956年年底,完成了《红旗谱》的创作,1958年1月,《红旗谱》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当即震动了中国文坛。而梁斌因身心透支,大病了一场。
《红旗谱》的成功,孙犁从未对人说过自己曾在其中起过作用。要不是在六十年代初期,梁斌与同事谈起这段感人往事,读者们是无法知晓的。这里面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孙犁和梁斌之间深厚的友谊,也体现了老作家孙犁的高尚人品,以及梁斌的朴实。
⑼ 电影红旗谱主角叫什么名字
电影《红旗谱》,根据梁斌同名小说改编。主演:朱老巩(崔嵬 饰);严志和(蔡松龄 饰);贾湘农(鲁非 饰)等。
二十世纪初,冀中平原民不聊生。地主冯兰池(葛存壮 饰)为霸占官产,砸钟毁证。农民朱老巩(崔嵬 饰)为民挺身,无奈抵不过强大的封建势力,气病身亡。幼子虎子(陈帆 饰)——朱老忠(崔嵬 饰)逃离家乡。25年后,正值壮年的朱老忠带领全家从关东返回家乡。深知盲目寻仇解决不了任何问 题。不久,他结识了地下党领导人贾湘农(鲁非 饰),并同严志和(蔡松龄 饰)、伍老拔(李建国 饰)等人一起走上革命道路。在朱老忠的带领下,他们在锁井镇和地主阶级展开了斗争。志和的长子运涛(赵联 饰)南下黄埔军校,参加了北伐战争。蒋介石背叛革命,运涛被捕入狱,革命陷入低潮。朱老忠带着江涛(赵万德 饰)去探望,从运涛那里知道了更深刻的革命道理。返乡后,他们串联锁井四十八村的农民,要在平原上卷起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