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杨善洲》观后感 初中学生作文 300字左右
最近一个响亮的名字再次响彻大江南北,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就是被人民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的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
“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在职时的一句口头禅,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杨善洲195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这是杨善洲坚守一辈子的理由,也是他奋斗一辈子的写照。坚守一辈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前半辈子,杨善洲身在其位,手中有权,权只为老百姓所用。
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每次杨善洲在下乡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他的足迹遍布保山的村村寨寨,为改变保山地区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一次,听说保山县大官市大队成立了一个茶叶专业组,没有生产基金,到处借钱,马上给送去了8百元。有些人感到吃惊:“杨善洲这样埋头苦干和无私奉献图个啥?”他说:“我们共产党员就要像鲁迅说的那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输出的是血!”
“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为官一任的几十年里,杨善洲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愧对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
“虽然我的职务退休,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要接着帮群众办”。走下工作岗位以后,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退休后搬到昆明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正是凭着这种坚定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怀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群众的热爱,杨善洲在退休后的第三天就说服家人,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施甸县无偿担任大亮山林场场长,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
杨善洲把自己退休后的22个春秋献给了大亮山,“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退休又钻山沟沟……”这是在云南省施甸县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在大亮山林场工作的每天起早贪黑勤劳动,把荒凉空旷、山石裸露的荒山建成了苍翠的绿洲,让不毛之地变成了生命的乐园,不求一分钱的回报。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早就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杨善洲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党员职工,我将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争先创优,永远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㈡ 观看巜杨善洲》有感作文200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杨善洲一生的真实写照。今天有幸观看了影片《杨善洲》,一位高风亮节、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形象跃然在我眼前,使我肃然起敬。
杨善洲是我党培养的一位地厅级领导干部,在位时视百姓为亲人,一心为
民办事;退休后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扎根大山植树造林,兑现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主动发挥余热,为地方和国家创造出宝贵财富。他一生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不为妻子转城镇户口,不让女儿进城工作,退休时几乎没有存款,并且把自已所有的积蓄、工资都投入到林场建设中去。林场见效后,他不要一分工资,还将自己亲手建设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其高尚品质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许多人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电影中的两个情节尤其使我感动。一是杨书记的女儿结婚后和丈夫因为工作单位不同,两地分居,已有七年之久,他的女儿是一名老师,通过考试本早都可以调到中心小学,但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直没有调走。所以女儿哭着请求父亲帮帮她,把这个章盖了,但杨书记就是不同意。于是,女儿对他说:“你造林都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造林是市里已经批准了的,是公事!公是公,私是私,二者就是不同的概念嘛!”杨书记心平气和地说。女儿见说不动父亲,只好生气地走了!
另一个是在植树造林刚开始时,欠了政府几万元钱,杨书记为尽快还上这笔钱,就对一同上山的几位工友说:“咱们一起去大街上捡果核吧,卖了可以换些钱。”“啊!太丢人了,何况您还是老书记。”“我是书记那是我说的,如果我不说谁知道我是书记,一点都不丢人,这件事自愿。”杨书记说完便扭头走了。
其实,杨书记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也有常人的情感,也非常爱自己的家人,也有自己的荣辱观,只不过当这一切与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一起时,他的选择有别于常人,也把感动留给了我们。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共产党人最讲党性、最讲认真,杨善洲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他正是靠着坚定的党性和崇高的精神品质,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创造出了宝贵物质财富和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可想而知,只要坚定信念,讲求党性,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教师的职业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讲究职业良心,它的平凡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如果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师岗位看作个人谋生的手段,那它永远也得不到成功。在教师岗位上,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认真负责,必须像杨善洲一样,在一行,爱一行,千万不能坐在这儿,这山望着那山高。我们要像杨善洲一样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展示着一个优秀教师崇高的价值取向。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因而社会对一个教师的品行往往比其他行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这个社会,尽管拜金主义等在许多人的思想意识中盛行,但它不应该感染在教师的身上。一个优秀的教师要习惯寂寞,习惯清贫,用坦然的心理面对生活,以豁达的思想憧憬未来,始终把教育好学生能力当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能经常自我反思教学的得与失,使自己真正能从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去审视自己教育教学行为,领悟教育教学的真谛,这样的老师就做到了“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具有示范作用,以身作则,才能真正教育感染学生。
让我们向榜样学习,书写自己的“大山佐证”吧。
㈢ 求《杨善洲》电影观后感。要求原创!600字左右
在2012年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培训会上,我们观看了电影《杨善洲》。看电影时,我有四次泪湿眼眶,鼻酸、不通气。电影带给我的感动,不是演员的演技有多好,而是剧中人物带来的冲击让人震撼。使人有种难以企及的感觉。下面就我的四次流泪谈谈我的感受。
电影用写实平述的手法,从杨善洲担任保山地委书记一职入手,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在电影放映到第十三分钟时因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当老人、妇女、小孩们干枯着嘴唇,用满怀对神灵般崇敬的眼神看着我党及其干部在艰难困苦中打井找水,那种关注期待的眼神让我感动,极大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因为那是广大群众对我们党和政府多么崇高的信任的眼神啊!
第二次流泪是杨书记坚毅地说“老百姓的饭碗比咱政府的脸面重要”及天降大雨后杨书记对欣喜若狂的群众说“是天王爷救了我们!我们要做自己的天王爷”的时候。 让我激动不是“老百姓的饭碗比政府的脸面重要”这句话本身,而是这句话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方针。一位地委书记时刻牵挂着老百姓的生活,这不正是我党的宗旨的体现吗?“是天王爷救了我们啊!我们要做自己的天王爷”看似一句迷信之语,实则透视出杨书记坚定了要改造生态环境,治理环境和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和人定胜天的信心与决心。如此聪明睿智而又如此豪迈坦荡的领导怎能让我不为之感动。
第三次落泪是有感于杨书记为了孩子能有老师教,而将许多部门领导请上山召开工作协调会解决了许多代课老师转正编制的问题而自己的女儿通过了所有考试,调动申请也已经初审批准通过,只要接收方一个公章,小女阿兰就可以和自己的丈夫、儿子团聚。从来不求父亲的女儿哭着请求他帮忙:“您就打一次电话吧。”可杨书记却急得直说“咋办呢,咋办呢。这公是公,私是私,这个电话不能打啊”。在他的脑海中从未曾想过动用关系办私事,这也许让许多人为之汗颜吧! 而现今一些为官者,忙于权钱交易,任人唯亲,甚有当官不为财,请我都不来的感慨。这与杨书记相比是如何的相形见绌啊!
让我第四次流泪是在影片第90分钟时,已病入膏肓的杨书记看着默默无闻地支持了自己一生的老伴伤心地离去时,他的泪光中隐藏了多少对妻子的愧疚和爱意,而此时成千上万的群众聚集到医院来看望他,那无数双关切和充满期待的眼睛,那轻轻摇动的手,那感激的泪花,这一幕幕让人无法平静的激动难道不能引起你的共鸣吗?一位老人从山上挑来干净的水,从众人手中传递到他手上,老人大声说:“你没有白吃国家公粮”!这是何等的大爱无言啊!
我们这个时代像杨善洲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作为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的民族来说,他的行为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是完成了一个人应尽的本份与为官的责任。但时代需要的就是做为人的本份与责任,如此才有一个民族的自豪与未来。
杨善洲造的是树林,他靠的是党性,但却为我们树起了最好的共产党员的榜样。我们怀念杨善洲,学习杨善洲,更要实践他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第一书记,我们更要牢记党的宗旨,时刻勿忘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抓好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
㈣ 求一篇杨善洲电影观后感,600字。
《杨善洲》观后感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地观看并学习了杨善洲老书记先进事迹的点点滴滴,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最后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他的这些光荣事迹让我深有感触。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
学习杨善洲同志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杨善洲同志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但他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艰苦朴素,时常是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通过学习,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同时,时刻提醒自己任何时候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忘本变质。 学习杨善洲同志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他“为官”多年,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捞上一册“农转非”本本,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时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如今这样的干部、这样的领导还有吗?这正是杨善洲老书记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学习杨善洲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他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把毕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给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
杨善洲老书记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身体力行“俯首甘为孺子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通过学习他的事迹使我体会到,做好事业必须先做好人,必须端正心态,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我更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㈤ 《信仰的力量》第五集铸盾观后感400字
摘要 我观看了纪录片《信仰》,该片生动的故事、先进的典型、感人的细节,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㈥ 杨善洲观后感
刚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党员。他拥有权力却不滥用。为了国家他舍弃自己的小家,风里来雨里去。他执着,有理想,并为之不断奋斗,满山的树不言不语但都见证了他的坚强。
㈦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观看后组织干部职工就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进行了现场讨论,大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广泛发言,经讨论后大家都认为杨善洲同志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榜样,在工作中继续以杨善洲同志为楷模,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学习他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学习他永葆本色、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立足本职,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本职工作当中,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做好办公室的每一件事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扬“四四”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方式、努力营造良好的办公室工作氛围,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㈧ 求《杨善洲》电影观后感。要求原创!
“老书记住院时,来医院探望的人站满了一坪。白须老人从家乡挑来了干净的水,人们把舀好的那碗水从头顶传递着送到老书记的跟前……”,这是一个很普通,却又寓意深刻的镜头,我感动的泪水在这一刻决堤了!那碗水是如此的清澈、纯净,明晃晃的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映着这位党和人民的好书记。此刻,我想到一个成语,用做对老书记的评语恰如其分——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此语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它的意思就是“最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所处的位置最自然而不引人注目,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是啊!这里面的全部全部,老书记您都做到了,我深感钦佩!
您,就像水一样!像穿透石板的水滴,昼夜不舍;像叮咚作响的泉水,滋润万物;像汩汩流淌的小溪,无私奉献;像奔流入海的江河,不屈不挠;像一望无际的大海,博大宽广。
您,就像水一样执着、坚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向着大海,不达目的不回头。
您,就像水一样的无私奉献、从容坦荡。滋养万物,使万物得利,而不与万物争。舍己为人,舍小家而为大家,而不与他人争。
您,就像水一样谦和、平易近人。流于山川,就是江河的模样;注入大海,就是海洋的面貌;装进容器,就是容器的形状。飘于天上,为云;流于地表,乃河;储于地下,是泉。
您,就像水一样公平,身体力行“一碗水端平”。此是此,彼为彼,彼此不混为一谈。
老书记,您累了,静静地走了,但您的一生让人明白:人生,当如水之善、水之仁、水之净、水之明、水之韧、水之谦、水之容。也让人知道人的一生该怎样去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㈨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人民忠仆杨善洲 ——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周五晚上学院党支部组织我们全体预备党员观看了电影《杨善洲》。电影《杨善洲》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比以往所有文字记录更加鲜活的杨善洲,与其说这是对一位退休老干部先进事迹的深情刻画,还不如说这是对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最真实写照,影片中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不得不让人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潸然泪下的感动。这使我不由得想到了焦裕录、孔繁森,他们都是党员干部的楷模,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永存。 杨善洲同志1952年11月入党,原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他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但他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艰苦朴素,时常是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他“为官”多年,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捞上一册“农转非”本本,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 当我们大喊着为人民服务时,杨善洲早已身体力行,追赶在抗旱增产的田地里;当我们高唱着为社会主义奋斗终身时,杨善洲早已冲锋陷阵,奋战在民生战场的第一线;当我们嘻笑着为自己的尺寸之功邀功求赏时,杨善洲早已默然离去,隐身在满目苍翠的大山中。我们无法想象,能够这样感天动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地的,竟然是一位满头白发的黑瘦老人,我们不能忘却,影片中关于这位老人的很多记录曾无数次引发了我们内心的震撼,穿透了我们的心灵。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孙伟这样评价杨善洲:杨善洲的六十年告诉我们: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依然是党员干部的根本。推选委员陈淮说: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感动中国颁奖辞这样写: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胡总书记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胡总书记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杨善洲老书记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身体力行“俯首甘为孺子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通过学习他的事迹使我体会到,做好事业必须先做好人,必须端正心态,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我更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