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潜伏》结局没看懂
《潜伏》2009年横空出世,是当年甚至到目前最火的谍战片,这部剧的结尾很让人迷惑,这个结局我的理解是作者对余则成和翠平的保护。
也许到最后作者来个中国式的结尾:余则成和翠平恢复了身份回到了大后方,从此以后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这是大家所期盼的完美结局。但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幸福肯定是短暂的,甚至会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我们来看作者的安排。
这样的大爱回避了历史矛盾,又完成了整个故事弘扬信仰的主旋律,那深海般的信仰没有受到污蔑和亵渎。翠平企盼余则成归来,也是我们的企盼,我们企盼余则成回来,企盼台湾回来。
我的泪水是无底深海,对你的爱已无言,相信无尽的力量,那是真爱永在。
(文中图片为电视剧《潜伏》剧照
『贰』 看完《潜伏》的结局,大家的感想是什么
《潜伏》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融合了幽默、言情、悬疑、智斗等诸多元素,着力表现特殊年代中地下工作者的奋斗与牺牲,使观众大呼过瘾。
《潜伏》情节紧凑、开场就有悬念,孙红雷的知识分子形象和悬念迭起的刺杀行动一开场就吸引观众,并迅速进入正题;温柔对白,恋人情谊让人感动,除了刺杀行动,余则成和左蓝的会面很招观众喜欢;除了主角的精彩表现外,“绿叶”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老谋深算的吴站长、匹夫之勇的马奎、阴险小气的陆桥山、心狠手毒的李涯等都起到了“绿叶”的作用 。
《潜伏》打破了以往谍战剧的一贯严肃作风,几乎每一集都安排搞笑成分;《潜伏》就像一部职场攻略剧,余则成巧妙地处理了自己与站长吴敬中、“同事”马奎、陆桥山和李涯的复杂关系,为白领们写了一部活生生的“职场攻略”。
(2)潜伏电影结局感觉太悲剧了扩展阅读
1945年初,国民党军统总部情报处的余则成接到重要任务,和上级吕宗方赴南京潜入汪伪政府,暗杀叛逃的李海丰。吕宗方初到南京便遭枪杀。余则成单枪匹马暗杀了李海丰,得到军统的嘉奖,晋升为少校。
这时,共产党特使突然告诉他吕宗方的真实身份是地下党。更让余则成惊讶的是,深爱的女朋友左蓝也是共产党。根据吕宗方对余则成的评价,特使希望余加入地下党。
余则成无意中发现戴笠等人为了私利而向日军泄露新四军情报,也彻底看清楚国民党失去民心的原因,加上左蓝的劝告,遂弃暗投明。
党组织要求他留在军统,潜伏待命,代号“峨眉峰”。余则成受命到军统天津特务站,站长吴敬中要求他把夫人接来。党组织给他派来了大方朴实、泼辣耿直的女游击队长翠平,让两人做起了假夫妻。练过功夫、枪法如神的翠平不适应吃西餐、打麻将的官太太生活,闹出不少笑话,多次强烈要求离开,二人在生活细节和性格上也冲突不断。
1946年1月,国共双方开始“军调”。余则成发现中共派来的军调人员中竟然有左蓝。余则成将军统在中共代表身边布下的监视特务名单交给左蓝,并公之于众,首战告捷。
『叁』 电视剧《潜伏》的结局很恐怖吗
潜伏的结局是个悲剧,翠平成了寡妇,左蓝被马奎杀了,余则成和穆晚秋被叛徒出卖英勇就义。
《潜伏》,是由东阳青雨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由姜伟、付玮导演,孙红雷、姚晨、祖峰、沈傲君领衔主演的民国题材谍战剧,改编自作家龙一的同名短篇小说。
《潜伏》主要讲述1945年初,国民党军统总部情报处的余则成弃暗投明成为潜伏在军统处地下党的故事。
剧情介绍:
1945年初,国民党军统总部情报处的余则成接到重要任务,和上级吕宗方赴南京潜入汪伪政府,暗杀叛逃的李海丰。吕宗方初到南京便遭枪杀。余则成单枪匹马暗杀了李海丰,得到军统的嘉奖,晋升为少校。
这时,共产党特使突然告诉他吕宗方的真实身份是地下党。更让余则成惊讶的是,深爱的女朋友左蓝也是共产党。根据吕宗方对余则成的评价,特使希望余加入地下党。
『肆』 <<潜伏>>结局太伤感了!
《潜伏》挺好的,我连看了好多回,结局是蛮伤感的,但是我觉得《潜伏》的结局不完美,其实在和余则成装做假夫妻的不一定非要是晚秋啊!也可以是其它的共产党员嘛!我不喜欢潜伏的结局。
还有就是我个人的希望,我倒是希望余则成和翠平可以团圆,让余则成知道自己还有个女儿,也希望他不要在和其他女子发生感情了。
如果《潜伏2》不是原班人马拍的,还不如不看,就感觉没多大的意思了,要是还是原班人马拍的话,我还会继续关注。
『伍』 关于潜伏的结局~~ 无意间看到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细节?细节在这部戏中很重要!
穆婉秋的叔伯(就是被吴站长敲诈的那个)后来跟着日本人逃往日本了(暂且不论这是否叫做叛徒),这个人物是个隐藏的关键人物,所以穆婉秋可以和他联络,从而搭上日本这条线。
穆婉秋经过共产党的培养和熏陶成为了爱国的革命分子,搭上她叔伯这条线,就是为了去往日本发展,成为潜伏者。这一点在片中被一笔带过,但还是可以看出端倪,因为大结局里穆婉秋当时的身份是日本富士企业社长秘书(印象中是这样描述的如果不是也差不多),所以这样一来余则成和穆婉秋是两条不同的线,不会让人怀疑。
至于晚秋为何不在日本发展,可能是其它原因,最大可能是二战结束后日本人对中国人的仇视(有这个说法但不知原因)。
所以组织安排他们俩结合,因为台湾是解放的最后地点,也是国民党的最后堡垒。而国民党在台湾经营多年,所以需要认真、细心、老练的人物去那里踩点/潜伏,这样一来,他们俩是最好的选择。而且他俩互有情愫,这样更有利于工作需要。
组织考虑到这方面所以这样安排,或者说编剧这样考虑所以这样写。
『陆』 你如何看待《潜伏》最终的结局呢
谍战剧《潜伏》播出已经十年了,其经典地位随着后来的同类型烂剧大行其道而越发稳固。剧中讲述了我党情报人员余则成(孙红雷 饰)在当过游击队长的假妻子翠平(姚晨 饰)的配合下,与敌人斗智斗勇,一次次化解危机。两人从最初的互相看不顺眼,到假戏真做,相爱结合,最终却被迫分离,相见无期。
当年,《潜伏》在内地热播的同时,有很多台湾人也在网上观看了这部剧,其中包括学者邱毅和一些政界大佬,如宋楚瑜还指出了剧中穿帮的小细节。宋喜欢看大陆剧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但凡这边有好一点的历史剧,如《大秦帝国》、《汉武大帝》等,他都是必追的。
台岛报纸上还有文章介绍这部剧,说余则成的故事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并认为《潜伏》对军统天津站的国民党人并未刻意丑化,而是将为党国而战的精神刻画得丝丝入扣,使得台湾人看剧时也不会感觉不舒服。甚至,文章中还替《潜伏》编好了续集的剧情——余则成潜伏台湾38年,将两岸松动的信号传回大陆。最终他告别了潜伏生涯,回到大陆寻找翠平.
『柒』 有没有人觉得《潜伏》的结局让人很觉得不尽人意
这是对真正潜伏人的真是写照,因为现在电视完美的结局太多了,导演不想用一个完美的结局来哄骗观众,他觉得用这种解决来体现那些人的真实情况。虽然有点不尽如人意但是,我喜欢,有深度。
『捌』 《潜伏》的结局
《潜伏》结局剧情:趁着混乱的形势,余则成凭借自己出色的运筹帷幄能力,几经周折后终于弄到了真正的“黄雀行动”潜伏人员名单,他终于可以离开了。
可是,站长吴敬中的突然出现,扰乱了余则成的撤退计划,他只能暂时把情报放置在翠平用来藏金条的鸡窝里。
正当被站长强行带到机场的余则成苦于情报无法传递而暗自焦急的时候,余却惊喜的发现化身女仆的翠平人也在机场,二人含泪相望,相距咫尺,却不能相认。翠平在转身离去的一刻,洞察了余则成的暗示,找到了他留在鸡窝里的情报,并上交了组织。
回到后方的翠平产下一女,为了保证余则成的安全,她甘心留在小镇上隐姓埋名等待丈夫归来。跟妻子失散后的余则成,处处打探翠平的下落,可他却连翠平的真名都不知道。余则成接到了组织上下达的新的潜伏任务。
《潜伏》主要人物
1、余则成
余则成本是重庆军统的外勤,后随上司吕宗方(共产党地下情报人员)前往南京汪伪政府刺杀叛徒李海丰。不想余则成独自完成任务后身份暴露,被追杀,危急之时被共产党救下。得知军统特务头子为运送私产向日本人提供军火,余则成失去了对国民党的信任,加上未婚妻左蓝的影响,余则成决定秘密加入共产党,并返回重庆进行潜伏。
2、王翠平
为配合余则成潜伏而同余则成结成名誉夫妻。是顶替出了事故的妹妹被党组织临时派来救场的,余则成根本不认识她,所以来接她时心里也忐忑不安。谁知,她一出场亮相,就令人眼前一明,耳目一新。
『玖』 潜伏的结局为什么这么悲壮凄凉
潜伏是我很喜欢的一部电视剧,剧里的男主角余则成平凡、真实而普通,他有着普通人的情感,普通人的悲伤,但是他的工作性质则要求他把情感和悲伤掩藏。我想信每个人看的时候都希望是个大团圆结局,可是真正的情报工作者,他们有的结局可能比他还要悲壮凄凉。面对这样的结局,我们能做的就是祝福。
『拾』 《潜伏》的悲剧结尾合理吗——它是一种高明的暗示
标题: 内容:<FONT =5><BR> <BR> 《潜伏》不止曾为热门电视剧,而且也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把一个电视剧当历史看,只能说是冒傻气,但是,能看得过眼的电视剧是不能违背真实的生活原则,否则就应标以“戏说”二字(我从来不看戏说的电视剧,我不想被人戏弄)。<BR> 为什么其结尾是个令人心酸的悲剧?这可能是一种暗示,暗示着进行这种潜伏的人的结果未必会好,悲剧的结果是正常的。<BR> 能在敌对方成功长期潜伏的人员,必有着超强的伪装能力,能把自己的意图、目的、乃至于感情掩盖的严严实实;当他们的情绪有波动的时候,他们不需要在表观上有所发泄,甚至在最常接触的人,如妻子前,也能把自己的情感加以深度包装。即使妻子是自己人,也不行,如果需要在这里发泄,就可能在另一环境下也发泄。<BR> 具有这样能力的人,是不会得到精明的的信任的(这和在哪个国家、哪个派或什么信仰无关)。一般人看到属下表现的极忠诚时,通常是会委以重任的,但是,如果是一个如上述的善于潜伏的人,一个精明的头目会轻易相信他的忠诚吗?他表现的忠诚是真的还是装出来的?有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其忠诚是真的还是装出来的?对于一个曾经成功长期潜伏的人来说,几乎没有。<BR> 如依重这样的人,会不会是在自己身边安放一个弹?无法判明,所以,不能不防,这就和对一个极善于神出鬼没的进行暗的手不得不防类似。<BR> 一个曾在国内长期潜伏,且有大功劳的人,1949年以后的命运则很难说。当然如果有一技之长,发挥其专长,可能会很好。如长期潜伏在宗南身边的熊向晖,因曾留学美国,当外交很够格(对于外国谈判对象,也需要把自己的意图严密包装),如能当教授也不错。但是,如没有这些特长,只能任负责人,这就有问题了。功劳很大,安排置位不能不低,权力不会小,若不能得到高层的信任,麻烦就不能不来。<BR> 如果余则成最后没去台湾,留了下来,若能自甘寂寞,讨个闲差夹着尾巴作人,那他可真是睿智之人,等过了相当长时间后,当初潜伏成功的光环退去,仍可有光明前景。如果,他身分一亮相,就趁热打铁,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且真这样去作,很可能会出麻烦。<BR> 另一方面,他们长期潜伏,应有乱真的保护色,就不能不在生活习惯上彻底与环境融合(生活习惯的细节是很难假装的)。回到自己人中间后,这些旧场中的习惯会和会,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如果功劳大,安排的职务较高,别人就不会在这些小事上说三道四,其结果就是产生麻烦。<BR>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BR> 一位国员(可能是中统系统的),解放前先父就认识此人,他吃好酒,喝几口酒就吹牛,喜欢说某重要人物就是他用手枪逼着押解往重庆之类的故事。1949年后,当人们知道他竟是的人,无有不惊讶的。刚解放,他任地方重要领导职务,地位不低,却仍是那副不拘生活小节派头。你见过样的场景吗:身穿西装,带着花枝招展的妻子,身后跟一个全付武装的卫员,招遥过市,去高酒楼?他就这么干过。<BR> 才解放时供给制的那点生活费肯定不够他用,不知他否曾用自己惯用的办法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如果他自持曾有大功,再加上有高位,以为这点小事无足轻重,结果可想而知。1950年,三反五反中他被肃,不奇怪。<BR> 聪明的人多的很,真正睿智的却少多了。现实中的悲剧多的很。</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