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美国电影教父的观后感

美国电影教父的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06-10 20:41:18

1. 电影《教父》对你有过什么启示和实际帮助

电影《教父》分为三部,分别拍于1972年、1974年、1990年,每一部都别样精彩,电影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电影《教父》对于我而言是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名作,电影中表现出的人物思想和观念,处事方式,面对生活中种种处镜的态度,对我的生活都有了很大的启示和帮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启示和帮助,或许对你的人生也会有一定的帮助哦!

2. 说说你们看完教父这部电影的观影感

楼上说的很有道理。我坚持着看完了第一部没坚持下去看完第二部。其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人物多,名字长,关系复杂,人还长的都一样…
不过教父这电影是个经典!电影拍的好,剧情也讲的好。你想了解可以去看电影解说。
我就 看的第一部和看的解说 来说一下。教父讲的是老教父(黑社会)一家经历的一切:老教父被其他黑社会害死,小儿子继承其位成为新教父,洗黑从政,家族关系破碎,以及回忆老教父的奋斗史(可能说漏了些)。
老教父有这么几个原则:
我帮你,你也要帮我,大家互相尊重;
不能让别人看出你的想法;
对家人一定要好,这样才不会被背叛(家人是最重要的)。
我也没看出教父里深刻的内涵,我觉得大概就是 变得更坚强! 因为老教父是从一个小孩白手起家成为黑社会大哥,然后儿子也是接了老教父的破盘,奋斗靠实力重振雄风,最后也拼命的从政。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从儿时起就白手起家,成为大哥的。
这对父子很是厉害,有实力有雄心有担当,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特别是男生的学习榜样。

3. 求大神们给我一篇100多字的《教父》观后感


我这里就来简单说说我看到的一些东西,这是一部讲述一个男人的创业史的经典影片;它给人揭示了深不见底的社会的黑暗,残酷的现实唬的人喘不过气,一个一个的意外使我不禁想到那句歌词: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怪,牛鬼蛇神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为了钱财穷其一生,超现实的他们的确在人生舞台上风光了一把,他们的人生信条无疑值得回味:1、永远不要让别人知道你的真实想法;2、谋杀而不是仇杀,没有报复的必要,因为这和生意无关(永远都是冰冷冷的"生意"两个字);3、不要仇恨你的敌人,这样会影响你判断力;4、冲动会抵消你的智慧。

这里有很多东西我只能试着去了解,而无法去理解,并希望永远也不用去理解。太残忍、太累。我只想过简单、快乐的生活。过简单、快乐的生活,这也是麦克的初衷,他永远没想过要缠和到家族事业里,从不得不维护父亲,到抱着为民除害的想法杀掉毒枭索龙索和收受巨额贿赂的警察局长后,他终于不得已"落草".俗话说的好"上了贼船,就下不来了",既然不小心"选择"了这条路,他只能随波逐流,一切美好的愿望只能是天真的空想,麦克的为之努力一辈子的美好设想最终都被似乎更加黑暗的现实重新拉回原位。命运掌管了一切,他在人生的路上被动地颠簸着。在经历了人生的腥风血雨后,一切都归于宿命,最终他惨淡收场,眼睁睁的看着心爱的人一个一个的离开,他只能在痛苦的回忆的中老去、死去。

4. 求电影《教父1》观后感

《教父》是1972年拍的吧,至今仍然是一部经典。

想到去看它的原因,是因为上周末和P弟兄吃饭的时候,他说起他在看这部片子。作为一个以弟兄为主要服侍目标的我而言,关于男人的东西一直是我的兴趣所在吧,毕竟在帮助别人之前,首先要塑造自己。

看完片子,也看了若干影评,很清楚的是人们都一直把这个片子解读为一部黑帮片,很少有人真的站在所谓“God Father”这样的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称谓呢?

God Father这个词的来源,其实是从天主教来的。最初设立的目的是在婴儿寄洗的时候,在属世父亲之外设立的一个“属灵父亲”。字典上的定义是:在婴儿或幼儿受洗礼时,赐以教名,并保证承担其宗教教育的人;天主教、正教以及一些新教宗派(圣公会等)行洗礼时为受洗者设置的男性监护人和保护人。

如果追寻圣经的依据的话,可以看哥林多前书4章:

4:14 我写这话,不是叫你们羞愧,乃是警戒你们,好像我所亲爱的儿女一样。
4:15 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
4:16 所以我求你们效法我。
4:17 因此我已打发提摩太到你们那里去。他在主里面,是我所亲爱有忠心的儿子。他必题醒你们,记念我在基督里怎样行事,在各处各教会中怎样教导人。

......

关于“教父”的历史渊源,引用一段天主教内的说法是:

过去我们在谈到教会开始有隐修院生活的时候,曾提到隐修院院长被尊称为父亲(padre或abate)的习惯,理由就是因为当隐修院院长的人对院中隐修士的照顾必须无微不至,形同父亲一样,这种习惯今天仍然存在。初世纪的时候,教会里面负责训导的人是主教,他也有权利委托另一个人执行训导的职务。因此,主教们都被尊称为父亲,有时候更被称为'爸爸'(papa),今天,'爸爸'这个尊称在天主教里面只用来称呼罗马教宗而已。除了隐修院院长和主教被称为父亲外,慢慢地,凡是肩负训诲和讲道这种超性职务的人,不一定是主教,也都被称为父亲。今天,西方国家一般都称教会的神职人员为'父亲',中国人则称他们为'神父',因为他们的职责是教导和训诲伦理道德及宗教信仰这方面属于精神心灵的事物。不论是父亲或神父,这两个名词都或多或少隐含著称呼的人和被称呼的人之间的安全和信赖的关系。

身为父亲的人,他最基本的使命和任务便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所以,他是一位十足地肩负传统的人,他必须把过去珍贵的和正确的事物传递给后来的人,也要把前人错误的、失败的经验告诉子女,以免他们重蹈覆辙。说明了这些与'父亲'这个名词有关的种种意义之后,我们便多少可以了解'教父'在教会中的身份地位。

前面我们说过,教会所尊称的'教父'是初世纪教会的作家,这些作家的著作引领我们追本溯源,回到我们信仰的根本'耶稣'那里去,因为他们在时间上远比我们接近耶稣基督。今天的人很重视寻根的工作,寻根并不是退步、退化或念旧,而是为了鉴古知今,为了确实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生活,为什么这样信仰。我们都希望知道早期的基督信徒,在还没有受到时代的考验和塑造之前,他们的思想和信仰生活状况,因为从那里我们可以发现、可以找到最原始、最纯真的信仰生活,这为我们净化信仰有很大的帮助。

所谓教父,我们可以说他们是新约圣经最早的读者,他们研读新约圣经以后,便把所领会的心得用当时还不是很有系统、很有规范、思想很严谨明确的时代语言书写成书,作为基督信徒信仰生活的食物养料。教父们除了首先阅读新约圣经之外,更用耶稣基督的观点来阅读旧约圣经,然后邀请基督信徒完全用基督学的眼光、在圣神的启发之下,来窥探新旧约整部圣经所要传达的讯息。为此,我们探本究源,直溯教父,并不是要抛弃或轻视介于教父时代和我们今天之间这一段长达一千五百年以上的教会历史和经验,而是为能更彻底地认识和吸收没有遭到时间磨损、没有被历史渣滓掩盖的纯净的基督讯息。

或许我们要问:教会的这些教父都生活在什么时代呢?或者说教父时期是哪个年代呢?根据教会一般传统来说,教父时期从新约圣经书写完毕、开始有人撰写有关基督信仰的文学作品起,到第八世纪结束为止。为什么说到第八世纪结束为止呢?因为那些有关基督信仰的文学著作到了这个时期便衰微了,这个现象在西方尤其明显。在这段大约长达七百年的时期中,这个很具有特性的基督信仰文学也慢慢地在演变,它从起初以讲解谈论圣经为主要目而逐渐演进为专门性的、比较倾向于学术性质的作品。就因为这样,才形成后世至今所称的'教父学'这门大学问。

其实,教父时期是不是那么明确地随着第八世纪的消逝而终结呢?也不一定,因为文学是一种很有耐性的生命,不容易随着事态的消失而云消雾散。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教父的时代要延续到十二世纪中叶才真正结束,因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教会大学者、大圣师、法国的圣伯尔纳多(Bernardo di Clairvaux,1090-1153)是教父时代最后的掌门人。

......

扯得也许有点远了,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今天在基督教会里面,我们所说的“属灵权柄”与“属灵遮盖”,其实在很多意义上就是这个“教父”意义的另外一种诠释吧。

当然,就我个人而言,当承担了一个“教父”的角色之后,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自己和神混淆起来,把自己当成神吧。尤其是,用很多并不见得正确的,或者说是神认可的手段,去达到目的。

也许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一旦方法和手段错了,或者说没有用正确的方式,其实最后往往就变成了自以为神了。电影中的“教父”,本人其实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神在地上的化身吧。

5. 电影教父的观后感300字

马龙白兰度演的教父柯里昂鲜活具有感染力。看着这部片子,我能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的热血上涌。看完这部片子,我相信,只要社会乱象存在,黑社会组织就必然存在。

黑社会组织就是一个改进版或者放大版的家组织。家组织中必然会有一个老大或者教父,另外,家组织肯定会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事原则。家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事原则就是老大的思想观念。为此,家组织是否强盛是否能够延续,关键在于这个老大或者教父。

6. 电影《教父》给你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这个启示可是很多了
教父一共三部
讲述了父与子,黑与白。
首先是第一部曲,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老一代的教父唐维托克里昂遭遇袭击后的危急时刻。他的小儿子麦克利临危受命力挽狂澜,成为第二代教父的故事。同时第一部曲也很好地介绍了这部电影的基调和故事背景,为后续电影的拍摄和内容做了铺垫。
再者就是第二部曲。在第一部曲上映后两年,第二部曲也上映了。同样也受到了非常好的赞誉。第二部曲是通过双线叙事的,主要讲述了第一代教父维托在年轻的时候是如何艰难创业的。并且也讲述了第二代教父麦克是如何发展自己家族事业的历程。可以说得上是对故事内容的补充和铺垫。
第三部曲是在1990年上映的,主要讲述的是第二代教父已经年近古稀。这个时候他尝试把自己家族的事业拉上正轨,符合当时的法律。但却一直受到重重的阻挠的故事,这部电影看上去即让人感到心酸又让人感到心疼。
如果有时间去看看大背景。这个很酷。

7. 教父1观后感

《教父》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72年上映的作品,这部40多年前的电影,已成为历经洗礼的经典之作。

72年拍摄的电影,在拍摄技术各方面都没有那么先进的情况下时至今日,依然经久不衰甚至在同类型题材的电影鲜有作品超越过它。

这部电影台词是如此经典,并且经典台词如此之多,让人回味无穷,这决定要归功于原著的经典。事实上,大家会觉得一部电影之所以经典往往是因为电影钟某句台词让你感到感同身受、刻骨铭心。

影片中每一个人物刻画的都非常的到位,几乎每个人的行为都影响着整部剧情的演绎,更重要的是老教父和迈克表演的实在是太精湛了。马龙白兰度的沙哑的嗓音,铿锵有力的话语,迈克对角色的把握如此细腻以及他犀利的眼神,深深折服了我。

都说这部电影是男人必看,那么到底看什么呢?当然不会是打打杀杀,也不会是黑帮决斗,扒开黑手党的外衣,这其实是一部讲家庭和责任的电影。当柯里昂家族面临危机时,麦克不得不背上责任。

8. 教父影评100字左右

《教父》对电影史、黑帮类型片、流行文化的影响至深至远,它是很多导演心中的影史最佳电影,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等演员的出色演绎,加上故事本身的史诗性,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一部杰作。

《教父》作为黑帮题材的电影,不是虚无主义地淡化宗教意味,相反这部电影有着深深的基督教烙印,它很少讨论善恶,也很少用主观镜头表现宗教的道德观,但就是在几个节点,集中表现出人物内心的煎熬,举重若轻地表达了这一层内涵。



(8)美国电影教父的观后感扩展阅读

主要剧情:40年代的美国,“教父”维托·柯里昂(马龙·白兰度 饰)是黑手党柯里昂家族的首领,带领家族从事非法的勾当,但同时他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爱戴。

因为拒绝了毒枭索洛索的毒品交易要求,柯里昂家族和纽约其他几个黑手党家族的矛盾激化。圣诞前夕,索洛索劫持了“教父”的参谋汤姆,并派人暗杀“教父”;因为内奸的出卖,“教父”的大儿子逊尼被仇家杀害;小儿子麦克(阿尔·帕西诺 饰)也被卷了进来,失去爱妻。黑手党家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白热化。

9. 电影教父的影评

1、拿屠刀的优雅绅士 “我准备向他提出一个他不可能拒绝的条件。”这就是他的谈判技巧。他是一手拿马丁尼,一手拿屠刀的优雅绅士;是谈着肮脏买卖,穿着高贵西装的职业刽子手;他只需要一个手势,便可以让别人身家难保;也只肖一个微笑便足以将干戈化成玉帛。他们是令人敬畏的角色,同时也是善舞的刺客,无论是政客还是殡葬馆老板,似乎永远都在等待聆听着他温文尔雅的召唤,只因他那高贵的承诺“总有一天——也许这一天永远也不会到来,我会让你为我做件事情。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请在我女儿的婚礼上接受正义,这也算是我送给你的一件礼物!”那么,是什么赋予了教父如此深邃的魔力?让他只是坐在那里,那间黑暗屋子的一角,就仿佛置身于宇宙黑洞的中央。人们尊敬他,爱他,也畏惧他,他是如此复杂,也如此深沉。红色的血与礼服的黑色是电影《教父》中最凝重的基调。教父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深知自己作为“地下皇帝”所肩负的责任,如《蜘蛛侠》中那一句: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一样。所以他永远恪守着自己的信条,决不贩毒害人。为此他拒绝了毒枭素洛佐的要求。也正是如此,《教父》告诉了我们,只要你可以体面地面对这个世界,你也就可以体面地活着。所以,他可以漫不经心地与政界高层人物游刃有余的交往,从社会的最底层到最上层,他也可以编织出一张无形而繁杂的大网。于是,无论是家族利益的纷争还是手足相残的诡计,教父似乎永远拥有掌控一切的能力与气魄,孤立于芸芸众生之上,俯瞰苍穹。
“是什么让男人们如此迷恋《教父》?”《电子情书》里的梅格.瑞恩疑惑不解地问。汤姆.汉克斯诡秘地回答她:“它就是我们男人的圣经,那里面包含了所有的智慧。”
2、一切不能回头,按照江湖规矩办 据说《教父》前后三集拍了18年,关于这书和这电影的评论已经是汗牛充栋了。黑帮片和江湖片的经典之作应该非它莫属---最近的《无间道》似有出椽之势。引人的故事得力于原著魅力,其中的音乐现在比电影本身流传更甚,我只能谈演员的表演了。马龙-白兰度饰演的老教父永远是有些漫不经心有些玩世不恭的绅士派头-----他已经不需要使用外在的暴力和威压了,他混沌不清的话音,每一个字都是可以改变外面世界,都可以引起人间纷乱。这也许就是所谓老男人身上散发的抓人之处----一切尽在掌握。他甚至不需要别人的回报,只要别人承认他是教父,接受他的友谊。这完全是一个强势者的心态,登峰造极的自我实现感。对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当今之世这么多所谓成功人士/财富精英,都喜欢以一种亲和的示范性的做派示于人前。男人就是需要人们崇拜如神。为了这种幻觉,他们不惜一切手段。我还是喜欢比尔-盖茨的回答,为什么我这么有钱?也许,是上帝给我的运气。所以,我认为马龙-白兰度的表演太真实了,也许这也是他的本色。帕西诺饰演的麦克,从一个纯真的战争英雄好青年,一步步成长为狠毒阴险的新教父,表演也极有层次。当他在老教父葬礼上冷眼看着其他帮派老大假惺惺的吊唁,他阴骘冷峻的目光仿佛在透出寒意----他已经决定了,一切尽在掌握,一切不能回头,按照江湖规矩办。 我在发哥的《上海滩》里同样看到这样的眼神,也许,一个男人当他决定不择手段地成为弱肉强食世界里的最强者时,他接近了男人原始的动物本性。 3、安息吧,我尊敬的教父 我最爱的电影是《教父》。在这一点上,我可以同许多男人达成共识。马龙的表演实在令人心折。在少年时代,我深深着迷,甚至模仿他那含混不清的说话方式,却并不成功。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喊破了嗓子也找不到认真的听众,那个口齿不清的教父,却没人敢忽略他说出的每一个字。他总是面无表情,背后却潜藏着不可忽视的力量——一种优雅的狂暴、平静的残忍、化妆的邪恶,如同毒蛇与猛虎的混合体。他轻蔑地说,“让我开一个你无法拒绝的条件”——这是男人的威权;他温和地说:“不经常与家人呆在一起的男人,永远也成不了真正的男人。”——这是男人的价值。而事实不是这样的。那个真实的教父,生活中的马龙·白兰度,是个十足的混蛋,他的家族则是一窝混蛋。

当然,他们是迷人的混蛋,令人同情的混蛋,应该被宽恕的混蛋。

白兰度家族中,女人个个红杏出墙,男人个个酗酒成性,且盛产自杀者。小马龙的童年在阴郁中度过,父亲很少回家,母亲终日喝得酩酊大醉,与一个又一个男人发生关系。小马龙生活中惟一的温暖来自一个友善的同性恋教士。这使得他成为一个双性恋者,因为同性恋行为被军校开除。

为逃避这一切,他来到纽约,跻身百老汇,阴郁生活赐予他的狂暴气质令他成功出演《欲望号街车》,名声鹊起。“仿佛一觉醒来坐在糖果堆上”,他不能承受这种名气,感觉自己是个骗子,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医生。为了帮助他战胜焦虑,医生甚至为他宣读希特勒的讲演词。

上世纪50年代初,马龙步入影坛,开始辉煌之旅。他拿下了七次奥斯卡提名,两次奥斯卡奖。与此同时,他不停地结婚离婚,生下一大堆性情阴郁的子女。他的妻子总在争吵,他的情妇总在自杀,他的子女则陷入无尽的麻烦。 马龙的大儿子克里斯蒂安·白兰度吸毒、私藏武器、干非法交易、与父亲的情妇吉尔上床(吉尔后来在汽车上自杀)。切娜是白兰度的小女儿。这个太阳般美丽的姑娘在家中得不到关爱,就到毒品中寻求慰藉。

1990年5月16日,马龙生活中最大的悲剧发生了:儿子克里斯蒂安杀死了女儿切娜的男友戴格。当警察赶到时,戴格已经死了,颧颊处射进一颗子弹。切娜坐在沙发上,手里握着一个打火机,面前摆着一杯酸奶。人们至今搞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据白兰度家的人讲,是一场殴斗;据辩护律师讲,是一场意外;据切娜讲,“是我父亲安排了一切。”后来,切娜自杀。马龙没有参加女儿的葬礼。

记者问马龙是否感到应为这种乱糟糟的局面承担责任,他说:“当一只海鸥从2000人头上飞过,谁知道它掉下的羽毛会落在哪里?” 然而,马龙真的可以把沉重的罪过当成轻浮的羽毛?他仿佛中了诅咒,正如他在《巴黎最后的探戈》中说过的台词:“你一直是孤单的,你无法逃脱寂寞的感觉,直到你死去。”——隐然就是他一生写照。

我曾经想过,这个双性恋男人到底爱过谁?也许,只是他那个没出息的杀人犯儿子。我永难忘记《教父》中的情节:儿子桑尼被乱枪打死。他对殡仪馆的化妆师说:“你看,他们是这样对待我儿子的。”昏暗的灯光打在他额头上,脸的下半部隐没在阴影里,他的眉毛蹙起,形成悲伤的皱纹——我的心抽紧了,紧得发痛。我也有个可爱的儿子。我能够感受一个父亲遭遇这最大的不幸时,那种汹涌的痛苦与复仇的狂怒。现实中,为了给儿子克里斯蒂安脱罪,马龙耗尽家财,穷困潦倒。克里斯蒂安仍然被判入狱十年。受此打击,马龙暴饮暴食,体重惊人,昔日的“性感野兽”变成一头肥猪。如果想要呕吐,你大可以去看马龙在大烂片《人魔岛》中的扮相,脸上涂的粉厚过日本艺妓,如同一吨涂脂抹粉的肥肉。

后来,他终于死了。听到这消息时,我愣怔了一会儿。在记忆中,马龙早就死了,永远地葬在了1972年。那一年,《教父》问世。他扮演的教父在花园里颓然倒下。丧钟鸣响,经典诞生。32年后,他死了第二次。这次,他是彻底地死掉了。马龙的身后,遗留下一长串数字:1个不朽的角色——教父,5部经典的影片——《欲望号街车》、《现代启示录》、《巴黎最后的探戈》、《码头风云》、《教父》;6个自杀的情妇;17个律师;大约25个不幸的子女;1100万英镑的巨额债务。

安息吧,教父。只是,我要纠正一下你的说法。尽管你不经常与家人呆在一起,但你仍是真正的男人。因为,你的扮演角色教导无数男孩成长为男人。仅为这一个理由,我将永远尊敬你。

10. 电影《教父》系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教父》的深层意义在于它为美国电影史上的犯罪片开拓了宽广的前景。这部电影不仅拓展了犯罪片的表现领域,其思想意义和内涵也远远超越了暴力的范畴,并将主题升华为人类社会中最常见的权力交替中的深层意义——权力与罪恶的关系。

拓展资料:

1945年夏天,美国本部黑手党科莱昂家族首领,教父维托·唐·科莱昂为小女儿康妮举行了盛大的婚礼。维托·唐·科莱昂有三个儿子,好色的长子逊尼,懦弱的次子弗雷德和从二战战场回来的小儿子迈克。其中逊尼是教父的得力助手;而迈克虽然精明能干,却对家族的事业没什么兴趣。

维托·唐·科莱昂是黑手党首领,常干违法的勾当。但同时他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爱戴。他还有一个准则,就是决不贩毒害人。

为此他拒绝了毒枭素洛佐的要求,并因此激化了与纽约其它几个黑手党家族的矛盾。圣诞前夕,素洛佐劫持了教父的教子汤姆,并派人暗杀教父。教父中枪入院。素洛佐要汤姆设法使逊尼同意毒品买卖,重新谈判。逊尼有勇无谋,他发誓报仇,却无计可施。

迈克去医院探望父亲,他发现保镖已被收买,而警方亦和素洛佐串通一气。各家族间的火并一触即发。迈克制定了一个计策诱使素洛佐和警长前来谈判。在一家小餐馆内,迈克用事先藏在厕所内的手枪击毙了素洛佐和警长。

迈克逃到了西西里,在那里他娶了美丽的阿波萝妮亚为妻,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而此时,纽约各个黑手党家族间的仇杀却越来越激烈。

逊尼也被康妮的丈夫卡洛出卖,被人打得千疮百孔。教父伤愈复出,安排各家族间的和解。听到噩耗的迈克也受到了袭击。被收买的保镖法布里奇奥在迈克的车上装了炸弹。迈克虽幸免于难,却痛失爱妻。

迈克于1951年回到了纽约,并和前女友凯结了婚。日益衰老的教父将家族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迈克。在教父病故之后,迈克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复仇。他派人刺杀了另两个敌对家族的首领,并亲自杀死了谋害他前妻的法布里奇奥。同时他也命人杀死了卡洛,为逊尼报了仇。

仇敌尽数剪除。康妮因为丈夫被杀而冲进了家门,疯狂地撕打迈克。迈克冷峻地命人把康妮送进了疯人院。他已经成了新一代的教父。

参考资料:网络-教父



阅读全文

与美国电影教父的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乔杉演的电影是音乐人 浏览:747
2021台湾电影上映时间表 浏览:192
薇娅直播间电影票如何兑换 浏览:402
想做电影导演选什么专业好 浏览:779
巧克力工厂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205
正古宅惊魂电影演员 浏览:59
齐步走的灯谜猜一电影名字 浏览:477
千王1991电影完整版梁朝伟 浏览:773
海鲜大餐电影中文版 浏览:531
看动漫电影的app大全 浏览:284
电影院音响系统是什么 浏览:11
沙漠电影十大巅峰之作 浏览:74
有关蟒蛇的电影泰国 浏览:780
平遥电影节什么时候 浏览:611
韩国喜剧电影泰国 浏览:239
电影院英文意思 浏览:945
电影赌王大骗局优酷 浏览:826
花样年华戛纳电影节 浏览:300
抖音南京南京电影中配的音乐 浏览:699
三少爷的剑电影男主角是不是燕十三 浏览: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