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可可西里观后感900字
《可可西里》观后感
第一次在课堂上看《可可西里》时带给我特别深刻的感受。原来人们是用生命来保护野生动物,原来这世界上真的有那么凶恶的盗猎分子。看似纪录片的电影,真实的描写了这些我一直觉得是电影里才会发生的事情。
看到无人区那些只剩下一堆堆尸骸的藏羚羊,不光是巡山队员不可遏止的愤怒,相信每一个看这部电影的观众都在愤怒。我不禁质疑,藏羚羊的毛皮就那么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吗?为什么要一再残杀藏羚羊来获取羊皮。把动物披在身上的人是最可耻最丑恶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也许盗猎分子也是因为生活所迫在不得已干盗猎这行,也许他们中的有些人是被逼迫的,也许藏羚羊皮是他们唯一可以利用的经济来源。可是,这一切不都是因为某些自私的人类才使得藏羚羊具有了商业属性吗。为什么要牺牲的是藏羚羊,甚至是整个族群呢?作为人类自私欲望的牺牲品,藏羚羊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人类不会满足于藏羚羊。水貂、狐狸甚至老虎、豹子,是不是所有动物的死尸都会出现在人类身上呢。仅仅是一己之欲。人类从动物身上索取的东西已经太多太多了,对他们的保护力度又太小太小。作为日理万机的政府,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时间、那么多的闲钱来管哪个动物又被杀了呢,也许他们也在享受这些动物的死去带来的福利。保护野生动物这事,还真是得靠人们自己的良知来进行。我们并不是地球的主宰者,只是和万物和谐的共存一处而已,没有任何权利主宰别的生物生死。反思吧,人性的自私已经害死了多少生命! “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说的真好,不深入了解是不会知道事情的真像。偏远地区是很落后,也因为他们落后,少了很多物质的诱惑,不必烦恼房价,不会过分在意外在。他们活的单纯而幸福,他们同大自然打交道,满足最基本的简单生活,多好。可是当另一些人打野生动物的主意时,他们用生命来捍卫野生动物的生存权利,生命可贵,即使是动物。良心、狼心,这就是人和人的差别。
影片最后日泰队长的死让我感觉到了一丝绝望。没有食物,汽车抛锚,队员伤亡,都不能阻止他的前行。在盗猎者的枪口下仍平静的坚持说:放下枪,跟我走。他的愤怒与执着、责任与艰辛都深深的打动着我。最后,连日泰这样的好人都死在了盗猎者的枪下。那么,还有谁都拯救这些藏羚羊呢?靠谁……影片毫不遮掩地将好人送走,留这些无知的被金钱诱惑得没了自我的人们一走了之。留给我们如此绝望,如此凄凉。“在可可西里你踩下的每一个脚印,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可是,就是在这样一个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杀戮与死亡如此真实,生命如此苍白。突然感觉自己身处在一个多么矫情的环境里,所有的东西都被镀上了金色,披着美丽的外衣,虚假,都那么虚假。所有的人和事都做着互相欺骗的勾当,伪善横行。连最基本的情绪都是伪装的,你快乐吗?你为什么装的很快乐,又为什么躲在角落里偷偷哭泣?说起理想,大家都说戒了。说起信仰,大部分人说信仰是什么。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不活的真实点呢。做真正的自己,就算被嘲笑。活的简单点,生活不需要伪装和粉饰。做你自己想做的,即使在这个世界看来,你很天真。
② 可可西里(电影)观后感
可可西里让人心惊的是残酷的盗猎份子、残酷而美丽的自然风景,它是以纪实的风格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是按照一个记者的见闻为线索讲述的。他的开端、过程都在暗示一个残酷似乎诡异的故事及故事发生的背景,开端是一个残忍的画面盗猎份子猎杀藏羚羊并残酷杀害寻山队员,接着低沉的嗓音给观者一个故事梗概,接着随着故事的发展展开一个在残酷环境下发生的一个悲剧。这个悲剧本身足够惨烈这是这个电影选材的成功之处,这部电影与现在其他电影的不同之处还在于他的纪实风格,纪实风格将观者置于一个更加真实的意义或氛围之中,电影还将情感、意气糅合在这险恶的故事当中,加上独有的纪实音响构成了一部经典之作。
《可可西里》讲述的是一群志愿寻山队员为保护珍稀动物发生的一个悲剧故事。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是在气候极其恶劣的可可西里。开端的一个组镜头:“一个寻山队员睡在车里,被盗猎份子抓获并被害”让人联想到寻山队员是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展开工作的――厚的大衣、脏脏脸、倦的眼神。这组镜头为接下来的口述提供了作为画面演绎出来的起因。有一个镜头是:“对非法打鱼人罚款时盖章的动作”由于天气过分寒冷贴身带的印都冻结了;必须依靠热气把它化开在盖章。这也是对天气寒冷 的一个说明。电影画面不仅仅告诉我们天气的寒冷,它还告诉观者这里是高海拔区,其中有一个镜头:寻山队员追赶逃跑的“俘虏“时缺氧,并用血稀释注射液再注射。凛冽的寒风的声音及漫天的飞沙镜头、怕的食人沙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恶劣的环境、惊人的画面。
可可西里的险恶不仅仅在于自然环境的险恶,它还在于人文环境的险恶,包括:(1)狡猾而残酷的盗猎份子对寻山队员的杀害无处不在,司机被冷枪打死、日泰队长被满面堆笑的老板杀害、死后的尸体砍成块喂鹰(2)寻山队员没有物质及精神的基本保障,没有工资,自己解结经费问题,他们不得不用公款,冒着犯法的危险去卖皮子,他们不得不把千辛万苦抓回来的“俘虏“重新放掉;当记者问起小孩们日泰队长时他们慌忙逃散;女友们得知他们要到可可西里就离开他们及他们与女友、妻子好像每次都是生死离别,这些都充分说明寻山队员们处在物质与精神的边缘状态(3)可可西里的穷困导致了一些本来不是犯罪份子的人走上习惯的犯罪道路,他们不知道志愿寻山队员为什么要左一次又一次的抓他们,他们是愚昧无知的但却有善良的一面,如马占林。他们的成份有:医生、放牧人、司机、学生等。这说明了寻山队员是在如何一个恶劣的大背景大环境下同盗猎份子战斗的。
然而,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寻山队员有着不灭的战斗热情和对藏羚羊的爱惜之情。他们在死去的藏羚羊前面默默无声、在焚烧藏羚羊时默默祈祷,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坚持追击盗猎份子。他们之间产生的亲入兄弟的情意无不感动着观者的心。其中还含有爱情的影子:日泰女儿对记者的爱慕却没有机会表露。这是影片一个特别的点,这样不仅使的影片增容还为影片增加一丝浪漫色彩,这点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镜头。寻山队员同妻子的离别、刘栋和女友的爱抚亲吻镜头都是这部纪实电影的浪漫镜头都为电影增色不少。但同时反映了寻山队员的艰苦的工作。除了这些有生命力的镜头之外记者与那个青海师大毕业生的对话也是生命力的暗示:那个大学生他说“干这工作有意思!”
③ 电影可可西里500字影评
给你从豆瓣摘一个
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遥远的可可西里
Joshuatree 4 2006-07-01 12:34:06
昨天看了记录片《可可西里》。
因为做过关于藏羚羊的专题了,所以在内容上并没有觉得陌生。但是在亲眼看了画面之后,却感到了灵魂的一丝颤动:西藏,高原,可可西里,真的离我们太遥远了!
这种遥远不是实际的距离,而是精神上的差异。就算你站在他们身边,你也走不进他们的心。那是灵魂和信仰的世界,是需要我们敞开灵魂去接近的陌生。
可可西里,藏语的意思是: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
没有编制,没有资金,没有武器,物质上极端匮乏,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每一次分手,都可能是永别!有时候还要偷着卖些羚羊皮来为行动提供经费,而这样的活动,同样是他们打击的对象!你能理解吗?
可可西里巡逻队,他们保护的,不是国家的自然保护区,而是自己的家园。你能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吗?
我看到了铺满一地的藏羚羊皮,我看到了剥完皮后的累累白骨,那是让我们咬牙切齿的残忍。可是当我看到了盗猎者无助的眼神,我却无法简单地谴责他们的犯罪。
他们的罪恶,难道不是我们的罪恶?他们的苦难,难道不是我们自己的苦难?
被称为草原上第一剥皮手的马占山,原来是个牧民,放过马,放过羊,也放过骆驼。可是后来,草原变成了沙漠,牲畜没有吃的了,人也没有吃的了,只好去干播剥皮的活——剥一只藏羚羊皮挣五块钱!是谁破坏了他们的牧场?是谁把他们逼上了盗猎藏羚羊的不归路?
藏羚羊的命运,是可可西里的悲剧,是欲望的魔鬼对人类精神的一次摧残,
我记住了队员们在夜晚唱起的那首歌:
似流水似流水似流水...
阿妈,不管我走到天涯海角
我都会回来,我都会回来,我都会回来
天上晶晶的白云啊,请捎去一封信
我思念您思念您
我在心里为您祈祷...
这是吟唱在一个民族灵魂深处的声音啊,它也许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还能继续流传下去吗?现代化的盛世福音,淹没了遥远的神灵世界,也污染了人们的精神空间。我们能想象那个纯粹精神的世界吗?
“你看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脸和手特别脏,但他们的心特别干净。”
是的,他们的心特别干净,象青藏高原永远清澈蔚兰的天空。
从雅克贝汉的《希玛拉雅》到陆川的《可可西里》,我们再次看到了一个跟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荒凉而辽阔的生命禁区,那是信仰者的真境花园。如果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就让我们保留一分宽容——让那片土地永远远离喧嚣的滚滚红尘,让精神静静地栖息,为了他们,也为了我们。
发表于2004-10-16
④ 可可西里的观后感 500字
我在假日里,观看了电影《可可西里》,深有感触。
可可西里,位于海拔2600米的格尔木高原上,目前这里是我国藏羚羊的自然保护区。在这个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人自发地加入到保护藏羚羊的队伍中,他们终年奋斗在保护藏羚羊和打击盗猎者的战线上,为此,他们付出的不仅仅是家庭的快乐,甚至是生命。
卓乃湖畔到处是藏羚羊的尸骨:年轻的巡山队员在执行任务中陷入流沙,他拼命的挣扎,但终于没能挣脱死亡之神的魔掌;老巡山队队长几经周折终于追到盗猎者,地倒在盗猎份子的枪口下。每每想起这些镜头,每每回忆起那在生命线上垂死挣扎的小藏羚羊凄惨的叫声,心中总不能释怀
今天的可可西里已不是那个任由盗猎者肆意猖狂的可可西里了,为了这所自然保护区有无数人付出了血与泪,我们不是等闲之辈,即使不能亲自参与保护藏羚羊的队伍中,也应该懂得:对于环保,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还要同许多破坏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不法分子作斗争。对于那些为此付出心血的人们,我们要心存感激。我们人类是愧对于大自然的,所以我们要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可可西里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我想她的美丽不仅在于她的神秘,更重要的是她又重新唤起我们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⑤ 《可可西里》影评800字
这样的一部片子,看上去似乎很粗糙,没有一般电影里常用的那些峰回路转、曲折的情感,也没有常见的一些蒙太奇的手法,和唯美的拍摄技巧。但是,你会觉得自己在亲身经历,带着自己的眼睛,跟这些英雄一起经历。喝白开水一样自然的电影。
最难忘的是这么几个镜头:
1、队员病倒之后,没有钱治病了,队长下命令拿他们用生命换来的皮子去卖钱,拿到的仅仅是那么一小点钱。用生命去保护藏羚羊,保护他们的皮不被别人剥走,收缴贩子的皮子,禁止交易,最后却自己要把缴来的皮子拿去换钱。生命的意义,他们存在的意义,对与队长,作出决定时,需要怎样的勇气和顶住多大的压力?
2、同样是生病这里,其中一个队员熬了几天夜后送队友到医院,钱不够,他跑去歌厅找他女朋友,他女朋友的第一句话是:你没钱了才会来找我。他的回答,是憨厚的笑容。他俩在一起最后的镜头是他在车上熟睡,那个看上去很俗的姑娘把一叠钱放在他的座位上,压好,含泪离开。他们之间的爱情,究竟怎么维持?一个为了没有收入的事业,另一个为了收入而事业,而收入又全都给了另一方,这样朴实的奉献,没有人明说,但是我们看到了,感动的直想落泪。
3、护山队员集体进山守护,离别前,队长的女儿哭得不行,因为:每次进山不知道能不能回来。
4、记者到达护山队第一天,大家第一次见面,在一起聚会吃饭,他拿刀子割羊肉还是什么,从里向外割,刀口向外。队长马上指出他这样不礼貌,因为藏族同胞从来都是由外向里割,刀口向内。把危险留给自己。或许,这种藏族人的朴实诚恳的天性,这个伏笔,就是为了最后全员的牺牲做了铺垫。
……
还有很多,非常值得细看的电影。值得你放弃很多东西去看,值得你去思索。
⑥ 可可西里 电影简介及读后感,快!!!
可可西里》讲述的是可可西里巡山队的命运,他们从诞生到被解散。但是陆川是从一个行走的路线上去展示他们的命运的,从他们八个人进山,到只有四个人活着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跟盗猎分子作战,跟环境作战,跟贫穷作战……
整部影片像一则新闻报道,以一个随队采访的记者的角度,讲述了这个故事。荒凉的无人区,屠杀藏羚羊的场景,残酷的自然环境,凶残的猎杀藏羚羊的杀手……关于屠杀和保护藏羚羊的情节,影片都像一部纪录片一样真实而不加修饰地记录了下来。
观后感
绵延不绝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湛蓝的天空,大自然用她独到的眼光雕塑出了这座无与伦比的圣殿——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最美丽的青山,最美丽的少女。这个海拔近五千米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区”却是藏羚羊的天堂。历经千万年的自然演变,它们与冰雪为伴,严寒为友,自由自在地生息在世界屋脊之上。然而,被称为“羊绒之王”的藏羚羊羊绒却吸引了那些惟利是图的偷猎者的目光,从此子弹和鲜血划破了这里的宁静,给藏羚羊带来了灭顶之灾。
《可可西里》即向我们讲述了日泰和他的巡山队为了保护藏羚羊与偷猎者的激战。镜头一次次向我们展现了藏羚羊尸横遍野的惨烈,巡山队员被困于风雪之中束手无措的无奈……
看后,感触颇多!为何总要用鲜血和生命,才能换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呢?日泰为了保护藏羚羊,追捕偷猎者,不知流了多少血与泪,最终却死在偷猎者的枪下;刘栋为了援救同伴,却慢慢地被流沙吞噬。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700米,巡山队面临着大自然对生命的威胁:高原反应肺水肿能使一个壮实的小伙子倒下,恶劣的气候会让抛锚的车里的人接受大自然对生命的挑战。
保护法律的人却不得不触犯法律,多么可悲啊!因为日泰他们是没有编制的巡山队,一切费用由自己出。日泰等人因缺乏资金,队员有经常受伤,日常供给都需要钱,他们收缴来的羊皮除大部分上缴外,不得不卖掉剩余的部分已作为经费。试想,如果有完善的制度,由政府出资出力,他们就不会有这么悲惨。人手不够,只有让一个人独自守山三年,当他看见来送供给的兄弟时,他是多么的高兴,而当他看者远行的汽车消失在眼前时,挥动的双手又包含着多少的无奈。他们凭着满腔的热情,明知现实的残酷,离开自己的亲人,甚至不惜献出生命,只为心中一个坚定的信念:正义最终战胜邪恶。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导演用独特的视角,将壮丽的景色与惨烈的尸横遍野做对比:人是渺小的,当站在苍茫的雪山之中,蔚蓝的天空之下,只有那么小小的一个影子,不经意间即被吞噬于苍茫之中;但人又是伟大的,他用生命换回了大自然的和谐。除了可可西里的自然风景,朴实而坚毅的巡山队员,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发人深省的沉思。
⑦ 可可西里观后感600字以上
可可西里,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一个神圣的地方,藏羚羊满山奔跑,在青草地上撒下欢快的脚樱
昔日,而今。
大漠、狂沙、雪暴、追逐、枪声、鲜血。
看过几篇捕杀藏羚羊的文章,羚羊眼中哀求的眼神让猎人放下猎-枪,再不杀生。一直以为人都会像那样有同情心,都有爱护生命的爱心。当看到千百张藏羚羊皮平铺在地上,看到每张皮上冲锋枪穿过的洞,才知道错了,原来真有如此残忍的人,杀羊不眨眼的人。
“剥一张皮子五块钱。”撕扯着那柔软的皮毛心里坦荡荡?活生生的一只动物,前一秒活蹦乱跳,后一秒鲜血满地,可怜死都无完尸。给你五块钱,你就撕下了自己的画皮,露出黑色的面孔。你,难道就值五块钱?
端着冲锋枪,眯着眼,子弹壳清脆的落地声,一个酷毙了的姿势被你糟蹋的一无是处。当子弹穿过羚羊心脏时,你有没有听到她的哀叹声?她不只为自己肚子里的孩子,还为你,为我们人类,她绝望的眼神似乎在呼喊:人类,积点德吧。鲜血汩汩地从心脏流出,枪孔中看到你在笑。该千刀万剐的家伙,车裂都不解恨。
从来都是打着“动物是人类朋友”的旗号的我们又几时曾为动物们做过点什么,又一种珍稀动物快灭绝了,虚伪的人们流下几滴虚伪的泪,摆一张虚伪的似乎很哀痛的臭脸,写几篇号召人类保护动物的文章,似乎真的很慷慨激昂,放下笔后就像失忆了一样,什么都忘记了。于是动物一种接一种地灭绝,人们一次接一次地装哀悼,如此而已。
我也很虚伪,只有在看着电影时怒发冲天,看完后写一篇通篇都像泼妇骂街的文章,写完后有一种快感,就像给杀羊的人放血一样,痛快,而我又为它们做过点什么呢?
我虚伪,我无能为力。
还有我想问一下楼上的问问团队鼠标那篇作文是您自己写的?您连抄袭都不敢承认?我为您感到脸红.希望您下次复制的时候能告诉对方一声,这样也叫尊称对方.谢谢
刚开始,觉得没什麽好的, 但在影厅的这90分钟,我被深深震撼了。由陆川导演的这部电影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而来,故事发生在可可西里。这是一部反映历险的故事片,它通过猎杀藏羚羊和阻止猎杀藏羚羊这个过程,讲述了人在绝境中的生存挣扎和人与自然的相互抗争,而关于这个话题,则是个世界性的。可可西里,位于中国版图的西部、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带。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一百万只珍贵的高原动物藏羚羊,不过随着欧洲和美洲市场对莎图什披肩的需求增加,导致了其原料藏羚羊绒价格暴涨,中国境内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杀,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涌入可可西里猎杀羚羊。短短几年间,数百万藏羚羊几乎被杀戮殆尽,现在可可西里大约只残存有不到两万只藏羚羊。资料说,从1993年起,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族人和汉族人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巡山保护队,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在前后五年多的时间中,野牦牛队在可可西里腹地和盗猎分子进行了无数次浴血奋战,两任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牺牲。我觉得《可可西里》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真实。特别是刘栋陷入流沙的镜头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影片中我看到了生命的无奈,人们不知何时何地会面临生死离别…… 整部影片像一则新闻报道,以一个随队采访的记者的角度,讲述了这个故事。从他们八个人进山,到只有四个人活着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跟盗猎分子作战,跟环境作战,跟贫穷作战……荒凉的无人区,屠杀藏羚羊的场景,残酷的自然环境,凶残的猎杀藏羚羊的杀手……关于屠杀和保护藏羚羊的情节,影片都像一部记录片一样真实而不加修饰地记录了下来。生命!!! 藏羚羊的生命,人的生命。世界上有多少生命!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看过这部电影后,让我有了感悟。想想,为什麽现在可可西里大约只残存有不到两万只藏羚羊?是人类的捕杀。现今,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思考。的确,人的生命是宝贵的,难道动物的生命低贱吗?每当想起影片中保护藏羚羊的情节时,都让我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