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修女玛利亚爱唱歌、爱跳舞,还十分喜爱大自然。修道院院长觉得玛利亚不适合过与尘寰隔绝的生活,介绍她去萨尔茨堡当上了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上校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
冯·特拉普妻子早逝。上校管理孩子的方法简单而粗暴。按水兵操练的要求管理孩子。
玛利亚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上校准备离家去维也纳,在这期间,玛利亚和孩子们排练歌曲、做游戏、去大自然中游玩,整个家庭充满了音乐之声。
当上校带着准备与他结婚的男爵夫人回来时,发现他的"水兵们"已被训练成一支很有素养的家庭合唱队。
看到男爵夫人的到来,玛利亚知道她将成为孩子们的新妈妈,于是她留下了一封信回到了修道院。然而由于男爵夫人太一本正经,孩子们不能和她融洽相处。同时,玛利亚激起了上校对生活的热爱,唤起了他对玛利亚的爱情。于是上校拒绝了男爵夫人,到修道院找玛利亚,他们终于结成了美满的伴侣。
这时正是30年代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前夕。在萨尔茨堡举行奥地利民谣音乐节的当天,上校被命令上校参加纳粹的海军,并严密监视。借着参加民谣音乐节的机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在奥地利同胞面前奉献出他们心底里的歌,并在朋友和修女们的协助下,逃出了多难的祖国,来到了自由之地。
音乐与歌声是情感的一种宣泄,人们欢乐的时候唱歌,痛苦的时候也唱歌。《音乐之声》是部音乐剧,玛利亚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对自由的一钟向往,对,是自由,虽然起初她自己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自由,是这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之一,我认为。
修道院是修身养性的地方,有点雷同于中国的道观和寺庙,但它实质上是对人性的一种束缚,规矩甚多。玛利亚显然不属于那种地方,她热爱自由,喜欢奔跑于广阔的草地上,喜欢象小鸟一样地唱歌。她的这种行为是不被修道院里众人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应该向上帝忏悔,幸好院长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是个值得尊敬的人,我们看到她也唱歌,很动听。如果没有这位开明的院长,玛利亚很可能会象其他修女一样在修道院里过着平淡乏味而单调的日子,然后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地忘记任何开口唱歌。
院长很可能在玛利亚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所以希望她不重蹈覆辙。
从传统的意义上说,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对于女人来说更是如此,所以纯真、热情、美丽的玛利亚后来成为了船长的妻子。影片为了表现玛利亚和船长之间的爱情,安排了伯爵夫人这一角色。当然这位伯爵夫人也美丽,善解人意,而且还很富有,看起来是船长妻子的最佳人选,但船长最终还是选择玛利亚。
『贰』 《音乐之声》观后感
前不久,老师在音乐课上为我们播放了一部影片——《音乐之声》。看完后,我深有感触。
“许多人都曾问过我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可能他们认为我作为功夫名星,应该喜欢那种带有暴力色彩的影片,可是说出来或许会很让人奇怪,我最喜爱的电影既不是史泰龙的枪炮,也不是施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满温馨的《音乐之声》。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是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友爱和挚爱之情,这部影片让我的全身心都感到放松。”——成龙
上面是国际武打明星成龙对《音乐之声》的看法,也是所有看过了这部电影的想法,这部历久常新的电影从头到尾不会引起观众有丝毫不安或尴尬的情形,而且能抓住小朋友的心,所有学音乐的和听音乐的,都不约而同地被这部电影所感动。它在里面所诉说的知真、向善、求美的故事,从中我们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切都是在现在的影视作品,即便是那些上乘之作,都难以看到了。
《音乐之声》说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女主角玛利亚生性活泼率真,走出修道院投身世俗生活,大胆追求真爱,以童心,爱心去照料七个过早失去母亲的孩子,尽显生活之真;故事中人际的宽容与亲情的和谐,冯·特里普上校一家不畏纳粹爪牙高压的正气,宁可流亡不做亡国奴的爱国情愫,无不昭示了人类向善的意愿。
说到我对这部影片的美的享受有几个地方:
首先,当然是它里面的天簌之声。这是一部音乐剧,所以影片的开始便是由朱莉演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它充分地表达了玛利亚对大自然的热爱。影片中,玛利亚教给孩子们的“哆来咪”无疑是一堂灰谐生动的音乐课,7个调皮苦闷的孩子爱上了音乐和玛利亚,他们一起唱出了怡人的“孤独的牧羊人”、激昂的“我最爱的东西”、睿智的“十六以后是十七”等,都给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享受。再也没有孩子们说“再见”比托普家的孩子们在其父亲的晚宴客人们面前说“晚安,再见”更令人感到乐趣横生了。
接着就是影片中的故事场景阿尔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蓝蓝的天空,嫩绿的草原,清澈的湖水……
这一切无不给我最美好的视觉享受,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小时侯所喜欢的一部动画片《飘零燕》,它里面所制作的动画画面和影片的场景几乎一模一样,想不到我儿时所向往的伊甸园真的存在,我想在有能力的条件下我一定要亲身去一趟的。
最后就从影片的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上说说吧。第一感觉是玛利亚的教育理念非常的好,她会顺着孩子的发展规律去教孩子,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就要活得像孩子,要孩子学到东西必先是孩子愿意去学,然后才是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去教。但这是我们现代教育都忽视了的方面,但恰恰这是最重要的方面。其次,我是被里面所表现出来的爱所感动着,玛利亚对大自然的爱,玛利亚对孩子们的爱,孩子们对上校和玛利亚的爱,玛利亚和上校的爱,他们一家对祖国的爱……世界是不能缺少爱的,如果从我们自身来说,我们的一切言行举止更不能没有爱,教师所做的工作是影响一个,不,是更多的人的一生的工作,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说过:爱满天下。作为教师他要具备的爱要比父母的爱意义更深,范围更广,是一种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会孩子去爱更是应该给孩子上的最重要的一节人生的课。从影片中我得到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你必须先学会去爱你身边的一切,然后你的热情才能感染到孩子,而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你,爱就是这样传承了下来。这应该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最成功的教学方法了。
一部电影竟然能让你听到,看到和想到美,那我们还能说它不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吗?难怪经历了多年它还是深受大众的喜爱,看完影片后的人几乎都是笑眯眯地,更有人会轻轻地哼起里面的悦耳的歌曲,我的观后感也以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来结束吧。
EDELWISS:Edelweiss,
Edelweiss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
Small
and
white
clean
and
bright
You
look
happy
to
meet
me
Blossom
of
snow
may
you
bloom
and
grow
Bloom
and
grow
forever
Edelweiss,Edelweiss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Small
and
white
clean
and
bright
You
look
happy
to
meet
me
Blossom
of
snow
may
you
bloom
and
grow
Bloom
and
grow
forever
Edelweiss,Edelweiss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叁』 求《交响人生》观后感
对于我们这个些音乐条件非常不好,却又怀揣着音乐梦想的人来说。。看到最后想不哭真的很难。眼泪不由自主的就流下来了。。。。。。。。。。。。谁说口琴手,就不能拥有一个在剧院演奏的梦想!
『肆』 音乐之声观后感100字英语
范文:In the sound of music, Julie Andrews's loud and beautiful voice, like a valley warbler, blends well with the vast and magnificent natural landscape of the Alps, and has also become a memory label that impressed the audience at the beginning.
As a film adapted from a musical, most of the episodes in the film exude a strong sense of drama. Between 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melody, the audience can experience a dynamic beauty caused by emotional changes.
《音乐之声》这部音乐片中,茱莉·安德鲁斯宛如出谷黄莺般高亢亮丽的开嗓、和阿尔卑斯山广袤壮美的自然景观水乳交融地搭配在一起,也成为了一开场就令观众醍醐灌顶的记忆标签。
作为一部改编自音乐剧的电影,片中大部分插曲都散发着浓郁的戏味儿,在旋律的起伏之间,观众们能体会到一种因情绪变化而产生的动态之美。
『伍』 音乐之声观后感
音乐之声观后感作为一部音乐剧,它的中间当然是蕴含了许多音乐元素,但真正打动观众的,却是其中浓浓的
爱……
故事讲述了修女玛瑞亚性格开朗,活泼,赋有爱心,被修道院院长派到一个有着七个孩子的家庭去
当家庭教师。孩子们的妈妈去世了,他们非常调皮,在玛瑞亚之前,他们已经气走了七位家庭教师了。
玛瑞亚克服了重重困难,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逐渐成为他们的好朋友。让他们的爸爸懂得如
何去爱他们。最终玛瑞亚得到孩子们的认可,成了他们的妈妈,过着幸福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是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挫折便后退,不敢面对它们,更没有胆量去克服它
们。但看完电影,听着玛丽亚那首轻快、高昂的歌曲,我把心中的焦虑、不安一扫而光,而是自信地去
面对困难。
给我的第二个感受是:音乐是心灵的语言。整部电影突出了音乐这一主题,出现了许多广为流传、
脍炙人口的歌曲,比如:《雪绒花》、《哆唻咪》、《孤独的牧羊人》。
也正是通过音乐,男主人公特
拉普被感动了,真是应了马丁·路德的那句话:“不为音乐所动的人,我必定把他比作木石。”
『陆』 音乐之声 电影 观后感1000字
再次重温了一遍《音乐之声》,再次被感动得几处落泪。在我看来,这部影片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迄今为止在我看过的影片中,论喜爱程度它或许排不到第一,但论最佳影片的话,它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片中的音乐已是无可争议的经典,《哆唻咪》《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音乐之声》等歌曲至今让我们耳熟能详。而更让我动容的,是隐藏在音乐背后的那博大而深沉的爱。这部影片是那样全面而深刻的诠释了爱,对子女的爱,对恋人的爱,对祖国的爱……都在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说到片中的演员,或许大多数人最难忘的是活泼开朗、把音乐带给大家的女主角玛利亚。但我最喜欢、最难忘的却是片中的男主人公冯.特拉普上校。从表面看,他似乎是个严厉、冷漠而又刻板的海军上校。可是在冷俊外表的背后,他却有一颗博爱的心。最难忘他的眼神,那时而严峻、时而又饱含无限深情的眼神。他含蓄而深沉的爱,都在这眼神中表露无疑了。
记得影片开始不久,男女主人公初次相见的情形:修女玛利亚被派往上校家中给上校的七个孩子做家庭教师,当她在大厅中等候上校,看到上校家漂亮的舞厅时,情不自禁的跑进去关起门跳起舞来。突然舞厅的门啪的打开了,上校站在门口,一句话不说的看着玛利亚。(可惜背着光,看不清上校脸上的表情。)当玛利亚不知所措的跑出舞厅后,上校说的第一句话就带着训斥的味道:“不要随便乱闯房间”。这是上校的第一次登场,感觉很酷的那种。等下一个镜头看清上校的脸,我才发现这真是个英俊的男人,虽然在初次登场这几分钟的片断里,玛利亚似乎一直在微笑,而他都没有笑过一次。其实我对这样一开始不苟言笑的男主角总是很有兴趣的,我喜欢从他们的语言、行为以及神情中去寻找隐藏在这冷漠背后的另一些东西。而这次很快就让我找到了一处:当上校说起玛利亚到来之前已经走掉了12位家庭教师,而上一位教师只待了两小时就走了时,玛利亚惊讶的问“孩子们有什么问题吗?”上校答道:“孩子们很正常,是家庭教师的问题。”看得出,这其实是一位深爱自己孩子的父亲。
场景一视频:http://www.ku6.com/show/Mds1FBGNxgLzrrWo.html
印象很深的第二段场景,是上校带着他的未婚妻——来自维也纳的男爵夫人回来时,忽然发现在自己不在家的这段时间,玛利亚尽没有按照自己的嘱咐管教孩子,而是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四处玩耍,甚至还用旧窗帘给孩子们做了游戏服。上校怒不可揭,在如何管教孩子的问题上与玛利亚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当场解雇了玛利亚。就在这时,房间里传来了孩子们的歌声——孩子们正用玛利亚教他们的歌在欢迎男爵夫人的到来。自从上校的妻子,也就是孩子们的母亲去世后,家里就再也没有歌声了。最难忘的就是这段戏中上校眼神的变化,当上校听到这曾经熟悉的歌声再次响起时,那刚刚还对玛利亚怒目而视的眼光,一下子转为听到歌声时的疑惑,再转为知道这竟是孩子们的歌声时的惊讶,再到当他快步走到客厅时亲眼看到孩子们唱歌时的温柔和慈祥。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我看到这个男人作为一个父亲,隐藏在心底的对孩子们深深的爱;还有当他情不自禁与孩子们一起歌唱的时候,有一瞬间的目光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也让我间接感受到他对逝去妻子的爱和妻子去世时他深埋在心底的巨大痛苦。每次看这一段场景,都会让我为这种爱而感动,都会让我落泪不止。而之后他向玛利亚道歉,并习惯性的以命令的语气让玛利亚留下,再而转到以谦和的语气请求玛利亚留下时,那恳切而充满感激的目光,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个男人那坦诚而真挚的心灵。这段戏应该算是上校对玛利亚态度的转折点吧。
场景二视频:http://www.ku6.com/show/yeht15-SAzf-j1ll.html
第三个难忘的场景便是那首著名的《雪绒花》,这首歌在片中唱过两次,这里是第一次唱的场景。这是片中上校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唱歌,而唱的过程中,他的眼神也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当他的目光停留在玛利亚身上时,连男爵夫人也察觉到了那微笑的背后似乎另外藏有某种微妙的感情;当他的目光又落到男爵夫人身上时,却也是看似正常的对恋人的亲切微笑——或许这个时候连上校自己也未必知道自己对玛利亚的感情已经悄悄变化了吧——这个时候最敏感的自然是他的未婚妻了。而当唱到歌曲第二段的结尾:“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上校的目光似乎落到了很遥远的地方,充满深情,也带点忧虑。这时正是三十年代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前夕。上校的目光,又让我看到了这个男人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
场景三视频: http://www.ku6.com/show/tSQia8BFUkaT38Xa.html
如果说前面提到的第二段戏是上校对玛利亚态度的转折点,那么这里提到的第四段情景,便是男女主人公感情的转折点了。这段男女主人公的共舞,使他们之间的感情由模糊转入了明朗,虽然仍旧没有说破。这是一段轻松而又优雅的场景。虽然在整个戏中上校的风度一向是不错的,在这里却使我更加印象深刻,他绅士般的优雅在舞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这段戏里,上校的目光可算是款款深情吧,相信大大咧咧的玛利亚也感受到了。跳完舞后,上校的一个孩子童言无忌的对玛利亚说“你的脸好红”,玛利亚有些尴尬的答道“也许是我不习惯跳舞吧”。这个时候,上校一直凝视着玛利亚,他脸上似乎看不出什么特别的表情,却仍能捕捉到一丝欣喜。这个时候的他,在我看来是全剧中最英俊的时候,甚至超过了后来他对玛利亚表白的那一刻。而这一切自然也没逃过男爵夫人的眼睛,之后她清清楚楚的对玛利亚说,“上校已经爱上了你”,致使不知所措的玛利亚选择了逃避,回到了修道院。
场景四视频:http://www.ku6.com/show/puaHIGMipuPGqLGP.html
接下来的第五段场景很有意思。玛利亚不辞而别,孩子们因为思念她而瞒着上校去修道院找她,因此回家晚了。当上校问他们到哪里去了时,孩子们开始编谎话,尽管谎话漏洞百出,上校心里也清楚孩子们去干嘛了,他却存心捉弄了一下孩子们,用很好的理由取消了他们的晚饭。看着孩子们听到没有晚饭吃而懊悔撒谎的样子,上校一边往回走一边偷笑。这段戏总是让我笑个不停,我看到了这个男人孩子般可爱的另一面,同时也感到——哎,这个男人实在魅力无穷啊……虽然在玛利亚走后,上校似乎心情一点没受影响——细看了很久,没有一个镜头一个表情显示出了上校的失落,可是当玛利亚重新回来时,我还是捕捉到了上校眼神里所隐藏的巨大的欣喜。还有一个证明是从侧面表现出来的,男爵夫人问上校说“你整个晚饭都没怎么说话,是酒的缘故吗?”可以看出上校的心确实已经全在玛利亚身上,整个晚饭时间实际都在考虑这件事了,为之后上校跟男爵夫人解除婚约埋下了伏笔。相反玛利亚倒并不很会隐藏自己的感情,当她听说上校已决定娶男爵夫人时,失望和痛苦都写在了脸上。不过也许正因为如此,才让上校确定玛利亚是爱自己的,从而下定决心与男爵夫人取消婚约了吧。
场景五视频:http://www.ku6.com/show/g12CgiQWsfLEjeJm.html
第六段场景则是让人心情激动的表白了。这也是一段很有意思的戏,上校和男爵夫人摊牌时的理智、冷静,与和玛利亚表白时的试探、甚至有些笨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的,在还没有说破之前,面对心爱的人都会变笨的;而怎么表白也是一种技巧,在还没有十分的把握能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前,直接说我爱你显然不符合上校这样含蓄的人的个性。很多电影里的表白都用了很好的暗示技巧,这里也不例外,就不多说了,直接看片吧。不过有一个表情很有趣,就是当男爵夫人决定退出时说到 “那边的那位年轻女子,我想她再也当不成修女了”时,似乎没料到自己的秘密已经被看透,上校尴尬了一下,很可爱的表情。
场景六视频:http://www.ku6.com/show/kCvq4XeeGFDI6wHG.html
要写的最后一段场景则是第二次演唱《雪绒花》,这是表现爱国情怀的高潮部分,也是每次观看都让我热泪盈眶的一段。此时的上校和玛利亚刚刚结婚度完蜜月,忽然接到柏林来电,命令上校参加纳粹的海军,并把他和全家置于严密监视之下。接受纳粹的安排,在上校眼里是绝不可能的事;而直接拒绝,他深爱的妻子和孩子便会受到伤害。于是上校决定带全家逃走。即将离开祖国的那个晚上,借着参加民谣节的机会,上校在奥地利同胞面前唱起了这首《雪绒花》,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这是一首爱之歌,我知道你们会分享此爱,我祈求你们永远不会让它逝去。”唱到第二段,上校已经哽咽,无法继续,在玛利亚的带动下,尽管会场处在纳粹分子的监视下,全场奥地利观众还是和上校一起高声唱起了雪绒花——“Edelweiss,Edelweiss,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歌声荡气回肠——是的,大家会分享此爱,永远不会让它逝去。
场景七视频:http://www.ku6.com/show/vvJBoCNkn_8HY6lt.html
其实在我看来,在这部剧中,男主人公才是真正的灵魂人物。玛利亚乐观开朗,充满爱心,固然让人印象深刻;当然正如《音乐之声》这个片名,也正是玛利亚把音乐带给了大家。可是我认为这部戏真正让人动容的,是隐藏在音乐背后的那博大而深沉的爱。对子女的爱、对恋人的爱、对祖国的爱,在上校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当然在玛利亚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爱,但更让我难忘的是那爱国情怀,在上校身上得到了更为突出的表现。试看上面几个场景中没有提到的镜头:1. 纳粹分子质问到:“我注意到门口还挂着奥地利国旗”“只有他家不挂德国旗”;2. 上校度完蜜月回家,发现家门口挂上了带着纳粹标记的旗子,一把扯下撕掉;3. 当上校的好友麦克斯说“与德国和平地合并也很好”时,上校立马翻脸,怒斥中带着失望:“很好?!麦克斯,有时候我真不了解你”……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
在笑与泪中,再次看完了这部影片。冯.特拉普上校那颗正直、诚挚、博爱的心灵,再加上他英俊的外表和优雅的举止,无疑是我心目中最最完美的男主角。以至于玛利亚在听到上校对她表白时感叹到:“这样的好事也会发生在我身上?”我只能羡慕的感叹,这样的好事恐怕永远不会被我撞上了。
摘自豆瓣polymercat
『柒』 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 2000字左右
《音乐之声》这部影片,让我深受感动。它是作曲家查理德.罗杰斯与作家奥斯长.哈默斯塔第二于1959年完成的,而后1965年改编成为同名影片。
全篇文章中有音乐连贯而成,讲述了一个热爱音乐的修女追求自己幸福的过程,内容活泼生动,不少场景,都会让我捧腹大笑,但一些场景却又让我感动流泪。
一位名叫玛丽亚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现国语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在的一些双重评价,后来她呗院长拍到一位名叫特拉斯的海军舰队长家做一名家庭教师。特拉普有七位孩子,刚开始她们都不喜欢她,孩子们用尽办法捉弄这位新来老师,可是玛丽亚却没有生气,她带孩子们做游戏,并教会了她们很多很多歌曲,可是后来孩子们的父亲带来了一个女子,也就是她们的新妈妈,玛丽亚被逼回到了修道院。孩子们很不喜欢这位男爵夫人,可是舰长已经和她订婚了,但不久后,舰长对她又不满意了,她们解除了婚约。而玛丽亚和舰长又渐渐发生了感情,他们就结婚了。当两人在度蜜月时,受到了德国纳的任命,但舰长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最后为了捍卫自己急停,他们在音乐会上逃走了。在这平凡中又演译着不平凡的执著,玛丽亚对自己生活的执著,对感情的执著。不禁让我想起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遇到许多的困难时总是逃避,而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应该向玛丽亚一样,勇往直前,追寻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即使是失败也无怨无悔,因为人生没有永远不败。
这部电影有很多角色都令人难忘。最令我难忘的是冯·特拉普上校上,他的爱国之情令我难忘。当他唱完”Bless my home land forever.”时看到期望祖国美好的希望破灭,不禁哽咽得无法继续唱下去,这让我们看到了上校高尚的爱国情怀。冯·特拉普一家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惜抛下自己所有的财产和地位以及冒着生命危险逃出奥地利的行动让我非常的感动。在现实中也有许多爱国的例子,如:钱学森在美国度过了20年,在航空科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49年,他得知新中国成立了,非常兴奋,毅然决定抛开在美国的优越条件回国参加建设。虽然美方百般阻挠,但这并没有让钱学森放弃。当他回到祖国,他兴奋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来,现在终于回来了!”这件事让我深深的佩服钱学森爷爷的爱国之情。“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民族,为了祖国,为了国家的尊严。爱国是中华几千年以来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们不能因为被压迫而放弃自己的祖国,放弃这流传了几千年的美德。正所谓“威武不能屈” ,我们绝不能因为威胁而投靠侵略自己祖国的人。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要忠于祖国、热爱祖国的道理,这个道理绝对能使我受益一生。
一个退役的上校,家里连续换了14个家庭教师,你要是第15个,你敢去吗?
可是一个修女去了,不但去了,而且成功了——————
第一:修女找到了爱情,成为上校的太太。
可是,上校的前女友,一个有地位的、有金钱、美丽、高贵的女人,在用尽心思,却没有得到孩子们和上校的心之后,只好伤心而退。
而修女,之前只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修女而已,一生的命运从这样的选择开始发生了转变。
第二:那7个孩子和上校都爱她;
第三:她可以永远不再做修女。
你敢想吗?她成功不是用心机,而是用的真诚的爱心:
当她第一次到来的时候,面对孩子们的种种恶作剧,她真诚的与她们沟通:“当一个人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要和完全不认识的人在一起生活的时候,会怎样呢?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到害怕,紧张,可是,我没有感觉到,相反,对你们热情的招待,我真是太感动了。。。。”孩子感动的哭了,当她得知孩子们的妈妈去世后,爸爸就再不许家里有歌声和笑声后,知道孩子为什么要恶作剧后,她开始教孩子们唱歌,做游戏,她甚至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用窗帘给孩子们自己做衣服,因为她说:她们漂亮的紧身衣不方便运动,她也害怕孩子们怕把衣服弄坏爸爸生气,而玩的不开心。她带孩子们一起到户外郊游,上树、划船。。。。同时,她随时随地的教孩子们知识,打雷下下雨的晚上,她教会孩子们战胜恐惧,和孩子一起快乐生活学习,正是由于,她出于一片真心,真正为了家里带来歌声和笑声,她甚至不同意上校用哨子喊孩子们,她说孩子有自己的名子,这样不尊重人。。。。。
面对上校那张死板的脸,生硬的做法,她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并在上校反对的时候,她也敢于讲清自己的想法,并说服上校。
相比之下,他的前女友,看上的是他的钱、地位还有大房子,虽然也喜欢他,可是,她不喜欢孩子,想要把孩子们送到寄宿学校去,和孩子在一起也是应付,强忍着。。。。。
和开朗、自然、大方、有爱心、爱唱、爱孩子的修女比起来,上校最后和前女友说:你走吧,我们不合适,不要互相欺骗了,这样对你不公平。。。。
当你听到你将是第15个被折磨的人的时候,你害怕吗?你还会面对吗?你有信心走到那样的一个新环境吗?她选择了,她成功了,人生就是这样,往往只看到失败,却看不到失败后面的成功,每一个人的成功,实际上是建立在他人失败的基础之上的。那么,面对你目前的失败,你会怎样呢?
当你拥有的时候,你感到幸福吗?当你失去的时候,你感到痛苦吗?在得与失之间你更多的想到了的是什么呢?一个人是要算计着活着,还是要真诚的象修女这样的生活呢?你有过助人的经历和被助的幸福吗?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的,助人是快乐之本,受助是幸福之源。
孩子们的天性便是追求自由,影片里的孩子们各自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爱好和理想。他们不愿意过这种严加管束的生活,总设法捉弄历届的家庭教师,使他们呆不下去。对玛丽亚自然也不例外:一会儿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里;一会儿趁她不备将松球放在她的座位上。但玛丽亚自己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她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用窗帘布给孩子们做了游戏服,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教他们唱歌,从“多,来,米”学起,直到排练歌曲。于是这个家庭平添了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
音乐感动的不仅是孩子,上校,一个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有着严格要求,又有些沉醉于以往的男人,听到音乐后,激起了内心深处埋藏已久的情感,无法掩饰的忘我,轻轻的哼着。音乐不仅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上校,从此变得更有人情味。
自由与专制的斗争、爱与邪恶的较量,永远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壮烈的场景。一曲音乐之声,就是一声自由战胜专制,爱征服邪恶的颂歌。自由与爱,源自于自然,源自于心灵,是人类最久远、也是最永恒的追求。但专制与邪恶,总不愿意见到人类沐浴在自由与爱的光明中,不愿让人们自由地爱,恐惧人们热爱自由,总要千方百计将自由窒息,将爱毁灭!但自由与爱的伟大,正在于他们不惧任何压迫,不惧任何威胁,不惧任何邪恶。因为爱与自由源自心灵,源自自然,源自上帝赐与人类的无穷的力量,因此,爱与自由终将战胜专制、战胜邪恶、同时也战胜自己达到新的辉煌。有史以来,每一次专制对自由的压迫,每一次邪恶对爱的污辱,换来的都是自由的更高的境界,是爱的更美的表现。但是我们必须敢于面对专制与邪恶,必须敢于与专制与邪恶说不!
自由地爱,热爱自由,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捌』 电影不朽真情观后感1000字
思路:根据电影不朽真情的内容展开,并结合自己的观点作分析。
洛思执导的影片《不朽真情》,是一部描绘音乐家贝多芬生平的电影,有学者依据影片故事情节把它称作“贝多芬传”。该电影描绘贝多芬病逝后,人们在其书柜中发现很多零散的乐谱以及一封书信一-写给其永恒的心上人,且把其全部财产留给这个女人。
可是这位幸运的女性到底是何人?该信件中却没说。因此洛思运用其丰富的想象力把贝多芬一生创作的音:乐作品与三位和贝多芬密切相关的女人融为一体,且对此位“永恒的心上人”作了大胆的推测,与此同时剪辑似的讲述了贝多芬坎坷一生。
给这部影片配乐的是著名音乐家梭尔迪,所以影片的配乐编配精彩异常。电影从头至尾贯穿了贝多芬作品音乐旋律,使观众深入贝多芬那让人感动的音乐世界,与此同时也可体会到贝多芬音乐作品怎样很好地扮演推进剧情发展的讲述人的功能。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很多经典音乐作品,且很多音乐作品都创作于其完全失聪时期,其给西方音乐史增添了最灿烂的篇章。贝多芬性格奔放,也是一位有很强民主思想的艺术大家,其音乐作品情感奔放,和声和音乐节奏自由新颖,艺术创作手法特别精湛。
很多年以来,贝多芬音乐影响到世界各个角落,是激励人们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精神动力。在其全部音乐作品中,交响乐是贝多芬成就最高、艺术贡献最大的部分。所以,电影中的音乐也重点凸显交响乐这部分,分别采用了其五部经典交响曲音乐,就是第3、5、6、7、9部交响曲。
该影片揭示了贝多芬那果敢刚毅的外表下人们不知道的细腻情感,尽管电影故事情节人们争议不断,可是该电影配乐全部是音乐巨作。贝多芬所创作的交响音乐中心主题由努力进取的“英雄”人物形象到钳制“命运”咽喉的矛盾碰撞,最终到光明坦途的第九交响曲。
他所创作的音乐不但展现了一个普通人所经历的复杂人生,也展现了一位伟大艺术家在面对人生命运和人类社会的放逐,在孤独中实现了人与自然融合的精神境界。所以,贝多芬所创作音乐在此部电影中,居于中心地位。
它不但展现故事与人物角色,推动叙事、展现中心主题、创设氛围,而且使音乐变成此部电影之灵魂。
『玖』 呼吸的音乐观后感
呼吸的歌曲》是一部社会公益题材影片,取材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上的甜酸苦辣和悲喜,以关爱“留守老人”和“自闭症少年儿童”为主题风格,号召普通大众关心特殊群体。
《呼吸的歌曲》历经三年写作,主题风格紧紧围绕“孤独症儿童”“单亲母亲”“留守老人”等话题讨论,叙述一个单亲母亲独自一人养育孤独症儿童,在隔壁邻居老大爷的热情协助和照料下,渐渐地开启心中束缚,最后治愈的栩栩如生感人的故事。
电影对焦如今的社会群体中的“秘密角落里”,唤起大家对特别艰难人群的了解、重视、宽容、关爱,给人一种温馨和痊愈的能量,令人感悟生命、坚持梦想。《呼吸的歌曲》写作初心就取决于根据影片的方式,揭露以“留守老人”和“自闭症少年儿童”为象征的劣势群体的生活状态及她们所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