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黑洞电影观后感

黑洞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06-22 23:18:42

㈠ 《旅游到宇宙边缘》观后感300字

由于突然地对黑洞,虫洞,奇点等诡异的宇宙学理论感兴趣,新近找来不少资料翻看,偶然间,找到了这个《Journey to the Edge of the Universe》(旅行到宇宙边缘),却不想真是收获了一份华美的礼物。

仰望星空,几乎是我们从少年时代就有的习惯。从小时候的“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完”的故事,到课堂里接受的简单宇宙无边无际知识,甚至是学生仅仅是因为《圣斗士星矢》就对满天星座产生的狂热兴趣,星空伴我们成长,而我们却渐渐地已经不能在城市的夜空中清晰地回望他们。

从内容上讲,《旅行》一片是一部宇宙天文知识串讲,从最近的人类登月开始,到检阅太阳系,再到星云,白矮星,中子星,黑洞,从我们的银河系,一直讲到宇宙大爆炸的原点。无论是宇宙天文fans,还是以前不太熟悉的新手,都可以从这部片子中收获不少。

宇宙类的科教片我看的不多,我不敢说这是最华丽的,但当这部《旅行》出现在面前的时候,我还是着实地惊艳了一把。精美,又不失科学依据的全程电脑动画,恰当的镜头转换,再辅以到位的音乐,恐怕唯一的缺憾就是我没有一个足够大的屏幕来欣赏了(想起小时候去天文馆看圆顶投影,真希望这片子也能被播放呀,绝对是享受)。

如果说这本子还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他的主题切入角度。是以:家-旅行,来展开的。我们可以永远站在这里遥望星空,或者可以马上启程去探索宇宙,寻找另一个乐园。

无疑,人类是渺小的,地球是渺小的,甚至我们熟悉的太阳系也仅是银河系的沧海一粟,而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又岂止千万?从一个很远的角度,从一个鸟瞰的角度,或许我们才能意识到,这黑漆漆宇宙中,我们现在仅有的蓝色的家园,是多么脆弱和珍贵。

另外本片的解说是我很喜欢的一位男演员:Alec Baldwin。什么?你不认识他?难道你到现在还没有看过美国第一喜剧剧集30ROCK么?那可绝对要去补呀,不好笑你来找我,我跟你说呀……(此处省略约一光年长度的赞美之词)

㈡ 跪求宇宙有道理观后感,如果有的话请发到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十分感谢,我急着要交作业!

宇宙有道理--黑洞》观后感
在这个既漫长有无趣的假期里面,我怀着一颗好奇心上网观看了探索系列节目中的《宇宙有道理--黑洞》
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呢?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由中心产生的能量已经不多了。这样,它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壳的重压之下,核心开始坍缩,直到最后形成体积小、密度大的星体,重新有能力与压力平衡。物质将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进军,直至成为一个体积很小、密度趋向很大。而当它的半径一旦收缩到一定程度,巨大的引力就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从而切断了恒星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黑洞”诞生了。
黑洞是一种引力极强的天体,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当恒星的史瓦西半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无法逃逸了。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就再不能逃出。由于黑洞中的光无法逃逸,所以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然而,可以通过测量它对周围天体的作用和影响来间接观测或推测到它的存在。黑洞引申义为无法摆脱的境遇。
暗能量黑洞主要由高速旋转的巨大的暗能量组成,它内部没有巨大的质量。巨大的暗能量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旋转,其内部产生巨大的负压足以吞噬物体,从而形成黑洞。
说道暗能量黑洞,其实它是星系形成的基础,也是星团,星系团乃至超星系团形成的基础。如果宇宙中没有暗能量,恒星与恒星之间就会相距很远,宇宙中也就不会形成星系。
在地球上,由于引力场作用很小,空间的弯曲是微乎其微的。而在黑洞周围,空间的这种变形非常大。这样,即使是被黑洞挡着的恒星发出的光,虽然有一部分会落入黑洞中消失,可另一部分光线会通过弯曲的空间中绕过黑洞而到达地球。观察到黑洞背面的星空,就像黑洞不存在一样,这就是黑洞的隐身术。
由于黑洞的密度极大,根据公式我们可以知道密度=质量/体积,为了黑洞喷射物不断变亮让黑洞密度无限大,那就说明黑洞的体积要无限小,然后质量要无限大,这样才能成为黑洞。黑洞是由一些恒星“灭亡”后所形成的死星,他的质量极大,体积极小。但黑洞也有灭亡的那天,按照霍金的理论,把量子理论中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和黑洞结合起来,假设某一粒子在黑洞中高速运动,测不准原理讲一个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黑洞相对于微观粒子体积非常大,故其位置不会被很好的定义,因此,其动量定义较准。
观看《宇宙有道理--黑洞》使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以后我也要好好学习物理,希望对宇宙有进一步的研究。

㈢ 激活学习动力,遇到更好的自己,怎样写观后感

激活学习动力,遇到更好的自己写观后感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在学习中去寻找更好的自己吧。

心理学家先给学生们看一个非常有趣的黑洞科普视频,绝大多数学生都为之着迷。然后又让学生读一篇很难的黑洞科学文章,结果学生对黑洞刚刚燃起的兴趣迅速下降了。

喜欢某一个任课老师,读过一本有趣的书,经历过一件事,都可以对某物产生兴趣。有的人小时候读过一本科普书,便对物理学感兴趣。

兴趣只是一颗种子,如果它足够幸运,生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不断地被浇灌,就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㈣ 《星际穿越》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有什么观后感

片中给出的核心危机是:地球的所有粮食因为一种枯萎病减产,恐养不活所有人,而且植物的减少会导致氧气含量下降,憋死所有人。片中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要移民太空,移民太空就需要控制重力的方法,要解一个有关空间的方程,这个方程已经被基本迈克尔凯恩扮演的老教授解出来了,就差一组数据,这组数据叫做量子数据,只存在于黑洞的视界内部,按照现有理论这组数据无法取出。这是plan A,是为了解救全人类。还有plan B,就是通过虫洞,把人类的火种:五千个受精卵发射到远方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上,这相当于抛弃大部分现存在地面上的人,只留下人类的文明火种。由于粮食不够吃,所以政府关停了任何太空探索计划,NASA变成了地下组织,专门干这plan A和plan B,拯救地球的事情。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槽点太多,首先是粮食不够吃,把全人类搬上太空算哪门子解决办法?太空中哪里有空间种粮食,其成本比在土地上种高太多。再说了,地面上的枯萎病不会被带到太空中去嘛?至于植物的减少会憋死人,同理。太空中也没有氧气,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就算是要去找什么宜居星球,改造一个陌生星球的环境会比改造跟来就有有自愈功能的生态圈的地球更容易?那个行星还是在黑洞旁边啊。。所以plan A想达到的,解救全人类的目的,只能靠治疗植物的枯萎病解决,而不是飞向太空。如果用航天技术去解决人类存亡的问题,那么只有plan B是说得过去的:送一小撮人,或者一小撮受精卵去别处寻求生机,抛弃地球及其人类。然后就是主角拼死扑进黑洞利用隐喻发给她女儿的,用在解空间方程中最重要的量子数据,到了我也没发现这玩意儿是干啥用的。按片子所说的,这个数据可以用来解一个方程,解出来然后,然后呢?为什么好像等主角回到地球,一切生存危机就都被解决了?诺兰试图做出一副硬科幻的派头,扯了很多黑洞,空间,时间的幌子,结果主要危机落脚在生物学上,最后把观众的注意力用父女关系吸引过去,而把一开始设置的剧情冲突——植物都要死了——的解决办法这么不负责任地就扫到地毯下面去了。冲突是这样层层被转移的:植物都要死了>解方程需要数据>主角掉到了黑洞里回不去,一切都完了>数据拿到了,传回去了,危机解除!

有人可能会说,科幻片就是这样,不需要什么逻辑。在虚构作品中追求合理性的人都有病。首先,真正好的硬科幻不是这样的,2001是一个极好的例子,里面的科学技术硬伤非常少,是因为有Arthur Clarke把关的结果。其次,逻辑硬伤出现在最主要的戏剧冲突之上,这跟科不科幻已经没什么关系了,这是编故事的问题。如果讲一个这样的故事,还要我们不去关注最主要的冲突点,核心的科幻点子站不住脚,整个片子的逻辑地基就根本不存在,那这个片子不就只剩下情怀了么,情怀值几个钱?考虑到大部分人没有看过太多科幻作品,没有形成硬科幻的审美概念,再加上没有理工科背景的话,电影说啥他们就认为是啥,所以他们对逻辑漏洞的感受还不是很强烈,导致现在这个电影评分很高。我在看这个片子的时候,特别是在后半段,是很痛苦的,因为我喜欢里面的特效,喜欢演员的表演,看着他们被这样的故事逻辑糟蹋,很不开心。

而且,有一点让我难受的是,科研工作者的形象又一次遭到了扭曲。理论计算很容易,在白板上chua chua chua几下就能算出来,所需的数据用莫尔斯码就能传输完毕,航天技术跟开赛车差不了多少,科学家宇航员的身份抵不过一个好父亲一个好情人。我敢说,凭着从电影里的来的印象,大众才在一定程度上有这样的想法:科研经费给的太多了,都被科研人员拿去吃喝玩乐中饱私囊了。凭什么给你们那么多钱,你们动动脑筋就能有吃有喝,这对你们还不够好吗。这个往偏执了去说就是影片对于科研工作的极端不尊重了,不过反过来想,人家这么花大价钱炫酷化科研工作者,倒也挺享受的。没错,我们正在造的便是那毁天灭地的高能粒子加速器,指哪儿打哪儿,无所不能。有一次我们实验室说要停电,我们就开动加速器,撞了点裂变元素出来点灯用。是的,我们就是这么野。

我试图用类比的手段表达一下这种难受,因为可能我受不了的一些设定硬伤,在别人看来不太影响他们的观影体验。想象一下,你在看的片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马修麦康纳的国家正在遭受懒癌疫情的威胁,所有人都懒在家里不上工,市场停摆,金融垮台,眼看着所有人都要饿死了。马修麦康纳原来是一名政客,因为疫情的原因,开始当一名快递员,给患了懒癌的人挨家挨户送吃的用的,维持他们的生命。因为大家懒,所以政府关停了金融机构,因为反正也没有交易了。在全人类都快要懒死的危机之下,马修麦康纳发现了隐秘在丛林之中的纽约交易所,他们在密谋两个计划,plan A是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盘活整个金融体系,以拯救全世界,plan B是派一小波人,去寻找一片未被懒癌污染的洁净市场,带着货币的概念,到那里去创造新经济体系。马特达蒙作为先遣队,抢先来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丛林中的一个野人部落,向马修们发信号,说那里的市场特别干净,特别适合重建一个市场经济体系。结果马修麦康纳放弃了别的几个先遣队发来的市场化信号,和马特达蒙会和,结果发现马特达蒙所在的野人部落早就英特纳雄奈尔了,市场毫无立足之地。这边厢,迈克尔凯恩在执行plan A的过程中,一直困扰于计算大量资金注入之后会导致什么后果,算到最后一步,发现需要一组数据,那组数据描述的是,看不见的手能产生的推力上限。而这在理论上是不可能取到的,所以迈克尔凯恩隐瞒了这个事实,让大家意味方程仍在计算当中。最后的最后,马修麦康纳主动跳入一个市场内部,利用看不见的手,让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正在帮助迈克尔凯恩计算的他的女儿感受到了这股异样的市场波动,从而将看不见的手的推力上限数据传送给她的女儿,一举解决了那个方程,大量资金注入市场之后的结果能被成功预测。大家终于团圆了。剧终。

什么嘛。懒癌呢?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嘛。

这个想象中的片子的一个场景:马修麦康纳的女儿皱着眉头计算方程式,收到了他爹发给他的看不见的手的数据,眼中闪过智慧的光芒,在白板上计算了起来:“不不,我们一开始的假设都错了,这是一个e的负指数函数,所以积分没有上限,而应该有一个下限,也就是说,看不见的手应该有最小推力而不是最大推力!我解出来了!Eureka!!!!!”然后把白板从阳台上扔向阳光下的普罗大众。

其实这个片子中的确有很不错的地方,比如一开始造出的末世氛围,沙尘暴和植物枯萎,政府的反智政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讲故事的环境。只是诺兰为了要给观众营造视觉奇观,生拼硬凑起来一个有关虫洞之类的剧情。我非常喜欢一开头马修麦康纳开着破吉普捕猎无人机的桥段,原始的追猎,和高科技的猎物组合在一起,美得人肝儿颤。马修麦康纳驾驶着陆器入大气层的螺旋式下降,是曾经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的减速招式,只不过电影做了酷炫化处理。方方正正的极简主义机器人也特别萌,我不知道这个机器人的外形设计是否参考了2001里黑方石碑的设定,其行为和性格设定是否参考了银河系漫游指南里马文的设定。每次那几台方机器人的出场都会让我特别开心。以及片子最后的殖民卫星。在高达中有着经典地位的圆筒形殖民卫星终于出现在了大荧幕上,不得不让人感慨。这个圆筒状殖民卫星的点子最初也来自于Arthur Clarke。

最后列举一下其余对主要剧情影响没那么大的硬伤

1.开头离开地球的是分级助推的大型火箭,后来在1.2G的星球上,一个登陆艇靠自己的引擎就上轨道了,那一开始地球上用那么大的火箭是为啥?

2.枯萎病灭了小麦,现在开始灭玉米,据说最后能毁灭所有植物。真的有这种病可以传染不同种属的植物?

3.先遣队去的几个行星都是在一个巨大的黑洞附近,那么这个体系应该是以这个黑洞为中心,行星绕其旋转。那么没有恒星的行星系统,怎么可能适合人类居住。在几个行星的地表场景中,可以看见大气的散射光(明显是在地球上取景),说明有恒星存在,那么恒星在哪儿?

4.如果这个太阳系确实有一颗恒星,那么这个恒星有较大可能和黑洞组成双星,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问题:绕这个双星系统的行星的轨道会较大程度地偏离圆形,行星与恒星的距离波动会很大,气候会非常不稳定。再考虑到一年中有一半时间恒星被黑洞挡住,就更加剧了行星的气候波动,地表存在液态水的几率非常小。这样的行星适宜人类居住,说啥都不信。

4.5.说道那个有水的行星,为什么海那么浅(片中角色站在水中,海水到腰),能有几十米高的浪?那么高的浪,行进在浅水中,会形成拍岸浪,就是在海边见到的,浪尖卷曲向下拍击的浪,拍完之后大浪就消失了。而片中那个浪经过主角们就直直的继续前进了。

(有人说是引力引起的潮汐浪。潮汐的波长是半个行星周长,你不可能看见一堵水墙冲过来,你只能看见水位上升和下降)

5.另外一个问题,据片中展示,黑洞周身环绕着发光气团,如果这是黑洞捕获的恒星物质,那么这些恒星物质因为角动量守恒会形成一个围绕黑洞旋转的圆盘,而不是像片中那样像条哈达一样绕得哪儿哪儿都是。在黑洞捕获恒星物质的时候,会放出极高强度的X射线和gamma射线。这些辐射在主角儿们能看见黑洞的时候就把他们辐射死了,飞船几毫米的铝板(片中原话)根本不可能挡住这么强的辐射。

(关于黑洞吸积盘的问题,就是黑洞吸引恒星物质产生的光带,确实应该是平面。但我在看片子的时候忽略了黑洞的引力透镜效应,处在黑洞后面的吸积盘的像会被弯折,看起来像是从黑洞的上下两方向探出头来。

㈤ 与霍金一起了解宇宙 观后感

刚看了第2集《外星人》。之前,科学家们已经多次解释过,寻找外星人实际上是寻找外星生命。
霍金认为木卫二上可能存在生命。虽然其表面覆盖了非常厚的冰层,但是由于木卫二环绕木星的轨道不是圆的,这导致它受到的引力会不断变化,进而可以使其内部发生变形,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这样一来,下面的冰层就可能融化,并形成海洋。或许,就像在地球上的热液喷口所看到的一样,生命也会出现在木卫二的海底中。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生命以碳元素为基础。霍金推测,或许有的外星生命可能会选择硅。地球表面覆盖了大量的水;或许有的行星会被液态氮所覆盖,这样的环境同样也可能产生生命。甚至于,有的外星生命是以气体形式存在的。
总是,一切皆有可能。宇宙太大了,外星生命的存在应该是必然的,它们正等待人类去发现。

㈥ 《星际穿越》的观后感怎么写

《星际穿越》观后感
看完已经三天了,很久没看过想记录自己观感的电影了,即便是去年的《地心引力》也只是跟同事讨论了几句就过去了,这次总觉得不写下来心里就不踏实,不然总是琢磨,二刷三刷是必须的。

与诺兰之前的作品相比,《星际穿越》并非烧脑的类型,片子里把作为基础的理论讲述的很通俗了,然后整个故事的建立顺理成章。如果在看之前对《三体》有所了解的话相信理解起来会更容易。至于到底算不算硬科幻,我读书少,就是觉得这部要是不算那真正的硬科幻电影恐怕也不会太多吧。在结构上诺兰这次没有太大的惊喜,向其他太空科幻经典影片致敬的地方很多。开篇略显冗长,但也许是时间足够的原因,感情铺垫和悬念设置等细节都做的还不错,大环境的衰败与库珀家的活跃的对比鲜明。过程不必说,看零点首映的我本来有些困乏,但是越看越精神,心里不时跳出一句”我X!/?/……“。结尾过于理想化,大团圆的结局降低了影片的力度。

片中拯救人类的计划被称为拉撒路(Lazarus),出自圣经,是死后被耶稣拯救而复活的一个人,马大和马利亚的弟弟。虽然诺兰用了这样一个宗教意味很浓的名字,但是含义却是反宗教的。很显然,影片中的“拉撒路”是指地球上的人类,正在逐渐死亡的物种,而耶稣就是指“他们”,存在于更高维度的未知客体,像上帝一样充满了神秘,给人以无所不能之感。

然而随着库珀悟出指引人类走向新生的“他们”实际上就是“我们”,宗教的神秘感就已经被打破了。当库珀落入黑洞,在无穷尽的书架前寻找、并与年幼的墨菲取得了联系时,他自己又成为了“他们”的具体代表,即令”拉撒路“死而复生的“耶稣”。所谓的”神“,实际上还是人,是掌握了更高层级的科技与知识的人,也就是说,人类不断向前探索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是能够超越时空成为”神祗“的关键所在。这也是库珀和墨菲具备的精神,是区别于汤姆和布兰德教授(对拯救地球上的人们丧失了信心的教授,实际上和麻木苟活的汤姆无甚区别)而将人类从灭亡边缘拉回的特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和诺兰以往的作品一样,”人性“依然是他要表达的重点之一,在库珀”封神“的过程中通过两次关键的经历进行了体现,同时也蕴含着”死而复生“的含义。一次是库珀与曼恩博士的争斗(当然这段其实拍的不咋地,但动作戏向来不是诺兰的强项,算了),虚假、功利、伪善、鲁莽……负面的部分随着爆炸烟消云散。一次是库珀在黑洞中进入被具象化的时间维度,凭借着他对女儿的爱与思念,挽救了自己也拯救了人类(这段也有瑕疵,从理论解释到感情释放一点儿过渡都没有,还在思考的时候突然就开始催泪了,结果我完全没有被打动到反而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差评)。从试图让女儿挽留过去的自己,到将在黑洞中接收的数据传递出去,由小爱到大爱,终成为令”拉撒路“复活的”耶稣“,同时也与布兰德博士对于爱的论断相呼应。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当然,仅仅是将虫洞、黑洞、更高维度等未知领域具象化在大银幕上这一点,就已经值得力荐,包括片尾的圆筒状库珀空间站,尤其对于众多《三体》迷来说,正在筹拍的《三体》电影版已经可有可无了。影片对细节的把握,一些前后呼应的小桥段,恢弘壮观的宇宙场景,无一不让人着迷,即便有着一些瑕疵,也难掩美玉的光芒。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还望采纳~~

㈦ 最佳短片《黑洞》哪几方好详细,要写影评分析

史蒂芬.霍金在他创记录的著名畅销书《时间简史》中形象生动地向我们描述了一幅幅关于黑洞和宇宙的图象. 作为剑桥大学牛顿和狄拉克教授职位的继任者, 因全身瘫痪而禁锢在轮椅上的霍金在该书中不仅完美地向公众解答了关...查看全文>>

㈧ 急求一片3-6分钟英文电影观后感!短小简单的!

《蝴蝶效应》英文电影观后感:

"The Butterfly Effect" evokes a weird, lasting feeling of shock when the credits roll. It's a powerful and complete movie that will mess with your head in all the right ways.

The character development here is superb, having the viewer take a trip through the most important moments in the life of the main characters (even in their childhood) while maintaining these scenes crucial to the main plot. Which is the greatest aspect of this movie by far.

The licensed music fits perfectly in the movie (I also found out quite some bands / songs I enjoy through this movie!) and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s are just amazing. The visual effects are top notch, without ever feeling like too much or too little, it's just right, just how it should be. Photography is a wonder to look at, showing amazingly well when a scene is in the present or the past, without distracting too much from the whole experience.

Acting is also superb in here, with every actor delivering their characters like they should - even the younger ones! Impressed!

This movie is for you if you enjoy a haunting and bone-chilling mystery thriller that will mess with your head and keep you glued to the screen until the very end. A classic, for me.

阅读全文

与黑洞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成龙刘德华少林寺电影 浏览:472
曼谷保镖电影泰国 浏览:63
吉林电影院的票 浏览:869
最新的恐龙大电影 浏览:465
毒液电影全集中文版免费观看 浏览:317
演员是哪部电影的插曲 浏览:933
任达华电影帅气图片 浏览:475
十大恐怖电影恶搞 浏览:650
姜涛备胎电影结局 浏览:434
吉林大学电影院 浏览:104
台湾西游记电影有哪些地方 浏览:859
电影冒牌镖师结局 浏览:583
电影盒子大全视频 浏览:331
哪里能在网上买电影票 浏览:946
那个电影给导演吓死了 浏览:998
中国感动爱情电影 浏览:763
韩国爱情电影宿舍女生 浏览:663
哪个影视大全能看黑白老电影 浏览:620
大师兄电影完整免费版粤语 浏览:878
抖音上面一部韩国电影 浏览: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