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老兵新传电影观后感200字

老兵新传电影观后感200字

发布时间:2022-06-27 17:03:17

1. 关于红色经典电影的观后感

一部啊,

看了很兴奋,对自己的生活,学习产生很大的变动。思想好像变新了一样。明天,我要做个好人啊。就是要夸大一点。
望采纳,谢谢。

2. 电影八百观后感怎么写

《八佰》电影你看了么,《八佰》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0看《八佰》观后感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八佰》观后感1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以后,中国军队第88师是最先进入战场抗击日军的中国部队。最初谢晋元是作

为第262旅参谋主任,在宝山路商务印书馆对面的楼上在最前线指挥战斗。战斗到9月中旬,第524团团长黄永淮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第262旅旅长便 任命谢晋元为新任团长,指挥该团负责正面阵地的防守任务。

因战况激烈,该团先后补充了4次兵员,原来的老兵在战火中不断牺牲,补充人员主要来自地方保安团。战斗至10月下旬,面对日军的不断增兵,中国军队发现如果死守闸北,将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于是下令中国军队撤退到苏州河南岸防守。但为了配合外交,给世人留下中国军队仍坚守苏州河北岸抗战的印象,于是决定让第88师留下一部分部队,作为中国最后的军队坚守。

对于留下来最后坚守的军队,师长孙元良很清楚他们将面临的结果,曾表示留置闸北守备最后阵地的部队,最多是牺牲,最少也是牺牲。”最终 孙元良决定以中校团附谢晋元率第262旅524团固守原第88师师部所在的四行仓库为据点,作为中国在闸北的最后一支 部队坚守苏州河北岸。这便是坚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及所率领的部队被称为“四行孤军的原因。

孙元良亲自向谢晋元在四行仓库下达了率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阵地的命令。之所以将最后两支中国军队死守的阵地设在四行仓库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四行仓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坚固易于防守,并容易掌握部队。四行仓库作为原第88师师部,粮食和弹药都储存了很多,而且为了防止自来水管被日军截断,还有大量的饮用水储存。

《八佰》观后感2

83年过去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或许很难理解领悟过去那个年代的悲惨和伤痛,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让今天的人们记住,在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最残酷壮烈的战争,有过先烈们浴血抗战的惊天壮举!

3. 电影《长津湖》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长津湖讲述了一个志愿军连队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为长津湖战役胜利所作出重要贡献的感人故事。
1950年,中国志愿军部队与美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交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将美军一个多师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歼敌1.3万余人,扭转了战场态势。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而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惨痛的牺牲,零下30多摄氏度的极端天气中,很多先烈是以端着枪的姿势被冻僵,体现了志愿军战士服从命令,视死如归,冻成冰雕也不退缩的革命精神。

4. 抗美援朝70周年观后感200字

写作思路: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正文:

黑云压,城欲摧。一张老照片令人扼腕叹息: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京城不少百姓麻木围观,有的竟帮着侵略者扶梯攻城。

花如潮,歌如海。

另一张老照片则使人欢欣振奋:凯旋的志愿军英雄被群众簇拥在中间,脸上挂着自信和骄傲的军民在为胜利欢呼……

民族觉醒,全民抗争,是战胜一切侵略的首要条件。抗美援朝战争所激发的中华民族自尊、自信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凝聚民族之魂,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巨大动力。

这是一场真正全民参与的正义之战。

半个世纪岁月流转。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曾经一盘散沙的古老民族,面貌竟然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旧社会“抓丁拉夫”的恶习无影无踪,全国城乡到处出现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场面,“征兵就像挑女婿”,“最可爱的人”成了人人向往、人人仰慕的英雄。

——“扶梯助敌”这样亲痛仇快的现象被扫入历史垃圾堆,“成千成万的铁路职工、汽车司机和民工纷纷到朝鲜前线去担任战地的各种运输与勤务工作,保证了战斗任务的胜利进行”。

——“妥协退缩”的思潮早已成“过街老鼠”,知识分子为支援前线的爱国事业鼓与呼,医务工作者组织大批医疗队奔赴前线,“为最可爱的人购买飞机大炮”的捐款热潮席卷了每一个社会层面、每一个社会角落……

28岁的豫剧演员常香玉带领剧社,踏遍半个中国,通过178场义演,捐献了一架价值15亿旧币的米格-15战斗机。

一年两个月后,常香玉随第二届赴朝慰问团到战场慰问演出。此时,由祖国各行各业捐赠的战机,正在他们的头顶飞翔。

这是令人震惊的捐款数字:截至1952年5月31日,全国捐款总额达55650.6亿元旧币,可购买战斗机3710架!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志愿军老兵朱宪臣回忆,在部队分发炒面时,分到他手里的炒面袋上,竟赫然写着中央首长邓子恢的名字

“湘水之岸,英木苍苍。身在异域,魂归故乡。凤凰涅槃,人天共仰。为国舍命,日月同光。”

彭德怀在战争总结报告中写道:抗美援朝运动所引起的祖国面貌的重大而深刻的改变以及人民政治觉悟和组织性的空前高涨,又转而成为鼓舞全军勇气百倍、愈战愈强的最重要的力量。

从“男女老少齐动手,家家户户做炒面”,到工人兄弟喊响“工厂即战场、机器即枪炮”的战斗口号,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从一封封如雪片般飞往前线的慰问信,到一个个装满纯真童心的储钱罐……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硬的力量,和平是最强的渴望。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用了不到3年时间,付出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荡涤了旧世界的污泥浊水,使饱经磨难的东方古国焕发了气冲霄汉的热情,展现出万众一心的团结,“联合为一支巨大的洪流,冲破了一切困难,把抗美援朝斗争引向伟大的胜利”,这就是响当当的正义。

一个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民族,仅仅用了70多年的时间,以超越想象的努力,团结亿万人民胼手胝足、共同奋斗,不仅创造了人类发展奇迹,更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球,这就是响当当的正义。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5. 抗战老兵故事观后感200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抗日故事,这篇故事是我的感触很深。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青峰岭有一个村子,村里有一个名叫杨杨的小孩和爷爷相依为命。爷爷告诉杨杨,他的爸爸妈妈都去打小鬼子了,杨杨对爷爷说:“等我长大了,也要像爸爸妈妈一样,当打鬼子的英雄。”样样有一条大狗,名叫阿黄,从小和他玩到大,阿黄既聪明又强壮。
一天,杨杨带阿黄去钓鱼,他们回家的时候,杨杨不小心被一个东西给绊倒了。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满身是血的八路军战士。过了一会儿,八路军叔叔醒来了,他看见杨杨蹲在身边,就断断续续地对杨杨说道:“小朋友请你帮我把这个I竹、、、、、、筒、、、、、、交给游、、、、、、游击大队,它很重要、、、、、、”说完八路军叔叔就闭上了眼睛。杨杨哭得很伤心。
第二天,杨杨和阿黄带着竹筒去找游击大队。突然,他看见前方有日本鬼子的巡逻队,他急忙把竹筒交给阿黄,让他去找爷爷,自己却留下来吸引小鬼子的注意力。日军发现了杨杨,便走过来,用枪指着杨杨:“说,八路军在哪里?"杨杨假装要告诉鬼子,趁机打了小鬼子一巴掌。鬼子恼羞成怒,对着杨杨一脚踢去,知道杨杨昏死过去。
后来,爷爷在阿黄的指引下找到了杨杨,并将竹筒送给了游击大队,八路军叔叔找到了杨杨,夸杨杨是个勇敢的孩子。
从那以后,村里的人都叫杨杨是”小英雄“。
看完这个故事之后,我深深地被震撼了。杨杨小小年纪,就能如此勇敢,他聪明机智,面对敌人的威胁,毫不畏惧,将情报保护得很好,不愧是一个小英雄。我想我也要向洋洋学习,不能胆小怕事,而是要做一个爱过的人!————————————
前几天去书店,偶尔碰到了崔永元及其团队制作的抢救历史--抗日战争老兵的故事,仔细读后我心里的悲痛就一直没停止过。我向来是很少看-中-国当代媒体人所写的书,在我看来一个集体缺乏责任感的媒体人,是很难有好文章和书籍出现的。而中国当代媒体人除了娱乐和愚昧大众以外,早沦落为政客和商人的喊话筒,浑身上下充满着铜臭味。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宣誓已经被当代媒体人丢到了垃圾箱。真实的纪实历史和真实的新闻是很难被当代媒体人所发表的。但崔永元及其团队给了我一个安慰,他们用负责任的态度和内心深处对真实历史的敬畏,耗费几年的时间,走访上万抗日战争依然健在的老兵,给我们还原了那段我们不曾知道的历史,让我们了解了真实的抗日战争。老兵的故事催人泪下,他们是祖国曾经的魂魄,他们是我们这个国家今天之所以强大的根源。他们让我们了解了祖国曾经的不屈,曾经的呐喊,曾经赢得世界尊重的资本。在此向崔永元及其团队和有良知的媒体人致敬,向抗日战争老兵致敬,向祖国的过去致敬。­
前段时间,云南卫视和江苏卫视播放的《中国远征军》,我几乎每天都看,再忙也要看。我认为那是一段尘封的历史,他应该真实的展现在每个中国人面前。在我们的学校里,却因政治的原因掩盖了这段中国-军人曾经的悲壮故事。而今天在政治不再成为我们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的时候,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接受那段历史的教育,接受那段曾经为了祖国的荣誉和祖国的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志士仁人的形象洗礼。为了把日本侵略者挡在祖国的大门之外,不让日军从云南进入国内,打通抗日战争后方补给线,中国国民政府军前后二十万人走出国门,发兵缅甸,同日军淤血奋战。用中国人的坚强和毅力,和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坚持5年,赢得了一场重要的胜利。他们曾经为了什么?祖国今天的和平和强大,是他们给我们最好的答案。远望那些今天依旧生活在缅甸,生活困苦,两眼巴望着祖国蓝天和大地的抗日战争老兵,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去说祖国已经强大?回乡之路在他们心里是那么的漫长啊!可他们或许永远无法懂得,曾经的他们为了捍卫主权,舍弃生命,而今天祖国为什么抛弃他们!他们只是一名军人,只懂的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而不知道政治是啥。而今天祖国在做些什么?祖国依旧把他们遗忘,在祖国繁荣的今天却把他们丢到了角落。他们是祖国困难时期的脊梁,祖国遭受凌-辱时候的坚决奋起者,他们是祖国曾经光荣的魂魄。看看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这些经历了二战的国家,他们把老兵当成英雄,视为国宝和灵魂,一生敬仰。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伟大祖国呢!一个国家不能给英雄地位,不能让英雄得到尊重,受到敬仰,那么这个国家还能有厚重的历史吗?还能有正确的价值观吗?还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吗?我的祖国啊!­
学过历史的人,一定会记得守卫上海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可谁还知道,活下来的八百壮士曾经的辛酸生活,压抑在心中不能爆发的那份苦闷。四行仓库曾经的守卫者之一,杨养正老人就是这样的人。抗战结束后,他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希望安稳的生活。可解放后,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在那个谎言弥漫祖国上空的年代。为了自保,他隐名埋姓。曾经的国民党军人的身份,让他心惊胆战,不得不剪掉了唯一一张照片上的国民党服装,只留下一个头像,把那段曾经的悲壮历史深埋在心中。50多年过去了,当他终于可以跪倒在谢晋元团长陵墓前,失声痛哭,长跪不起的时候。人们才知道这位人生已到暮年的性格倔强老人,正是四行仓库的英勇守卫者之一。而他的儿女才知道,自己父亲的那段英雄历史,才理解自己父亲埋藏在心底的那份痛哭,曾经的严厉和性格倔强的真实原因。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成了正义守卫者的符号,可我们能对得起那些为了祖国领土完整,奋勇献身的抗日战争老兵吗?能对得起依然健在,如杨养正老人一般的抗战老兵吗?50年啊!人生多少50年,而英雄的抗日老兵却把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情感,自己对曾经一同出生入死战友的思念情感埋藏在心底50年。慢慢长天,因为政治,我们忘却了英雄。我的祖国啊!你那厚重的历史,正是由这些英雄窜起的史诗,而今天我们却摧毁了你的历史。物质欲淹没了你厚重的历史,我的祖国啊!你曾经的文明,你曾经的光荣,明天该走向何方!­
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政治生活,直到今天它仍影响着我们。其实这就是国人的劣根性--个人私欲作怪。政治不过是一小部分人骗取大部分人利益的游戏。当松山争夺战的惨烈,成为那些国民党老兵永远的记忆时;当那些长眠于地下的抗战老兵因为房地产开发,没有一块小小的容身地时;当孙立人将军、杜聿明将军、薛岳将军等等这些一代抗日名将淤血奋战时。今天我们却因政治的原因,而把他们看作敌人,看作反面。当战争的硝烟离我们远去,当和平白鸽自由翱翔,当祖国终于可以挺起脊梁之时。祖国啊!你为什么不能还给抗战老兵应得的荣耀?为什么不能让那些散落在异国他乡,英雄的抗战老兵遗骨魂归故里,安息在祖国大地?因为他们昨天的献身,才有我们今天的自由;因为他们昨天的无私,才有祖国今天的强大。而今天我们因为需要,而更改了他们的故事,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他们曾经的英勇壮举。祖国啊!政治的游戏何时能在你身上褪色?还给人民于平等?祖国啊,你究竟会走向何方?­
老师为钱而忘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嘱托。师者谓之骗子也,我们的教育成了名利场,剽窃的代名词;十年寒窗,父母用血汗堆积的知识,到头来,换来的却是一无所知的大脑和廉价劳动力待遇;高楼林立,而那只是少部分人骗取大部分人血汗的象征地,“人有所居”成为了一句美好的愿景;不平等的机会,造就了今天的贫富;而那些专家们高谈阔论的谎言,难道就是祖国的美好明天吗?抗战老兵,用生命换来的难道就是祖国的今天?收入被增长,人们被幸福,通胀被稳定,社会被和-谐,住房被改善,一个被字道出多少辛酸和谎言。伟大的祖国啊!你古老而有着美丽的传说;依然健在的抗战老兵哦!那满脸的惆怅,写满了沉默在心中的那份愤慨与委屈,他们一直在无情的鞭打着祖国的丑恶。­

6. 关于抗战的电视读后或感400

近日,观看了冯小刚导演的大片《集结号》,从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人性的光辉深深感染了我。
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一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在一次作战中,连长谷子地接到团长的命令,要打阻击战帮助大部队撤离,并以集结号为撤退信号。当连长谷子地所带领的47个战士伤亡惨重时,排长焦大鹏在牺牲前告诉谷子地:我听到集结号了。焦大鹏可是全连最勇敢的战士。谷子地震住了。但是他却没有听到号声,于是他决定继续坚守下去,结果47个战士最终全部阵亡。从此谷子地踏上了寻找真相的路程,当他找到吹集结号的号手时终于得知:集结号的确没有吹响,团长明知是要让这一个连的战士去送死,最终他选择了与自己交情最好的谷子地。谷子地这才明白,焦大鹏临死前的这句话其实是想给整个连队留下几个"活种"。进入和平年代后,这47名战士被定为"失踪"。谷子地的后半生就在寻找47具遗骸、为追溯他的生死战友,我们"烈士"的称号而存活着……
战争题材的大片,中国拍过不少。而我们看到的基本上是我党我军的英明决策,运筹帷幄,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爱国主义,集体荣誉,是国家至上英雄无泪。那里,我们很难看到战场上的血雨腥风,看到战争中人性的挣扎和迷茫,看到小人物的孤独和无助。《集结号》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老兵——一个战斗英雄伤痕累累的内心疮疤,看到了在至高无上的集体荣誉下个人生命也不再是那样的无足轻重了,47个弟兄,他们是民族的英雄,他们同样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在我看来,谷子地寻找战友遗骸的下半生比他在战场上的视死如归更为动人,在他不懈的找寻中,我看到了一种属于中国男人的脊梁,那就是坚忍不拔的铁骨铮铮!他的执着无不令人为之动容!
这部电影,充满着大时代下,渺小的个人无法自主的孤独和绝望。甚至,它不仅有基本的战争对肉体和精神的摧残,或是包含现代中国乃至东方大时代下宿命的无处可逃。
谷子地走上了证明自己非俘虏和为兄弟讨"烈士"说法的路。没有了兄弟对他的服从、理解和尊重,这是一条绝望的弱者之路。被华野抓获时,他说自己能打炮,却被国军俘虏嘲笑挖苦;战地医院里,他被华野政工军官从头到尾怀疑,认定是俘虏要遣送回家;解放后回到汶河县,接受调查时,被县干部骂为"神经病",最后铁了心要把兄弟们挖出来,被工人骂为"疯子"。从国军到共军,从共产党干部到共产党工人,谷子地之于他们,已经彻底失去了威信和尊严,没有人搭理他。各个阶级、各个集团围成的铁壁,似乎同样充满着隐喻,将谷子地的孤独和绝望,推的更深。
这部电影充分展现了社会现实,在那个战火硝烟年代以及所谓的和平年代时的人性的弱点和主人公那种作为军人内心固有的职责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没听到集结号仍然坚持战斗直到全部战死,再到解放后主人公历尽千辛万苦,不顾别人耻笑寻找战友残骸,都充分体现了一个当代军人应有的责任,这不仅是对国家的责任,也是对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责任。国家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不错,只有牺牲小我才会成全大我,但是只有每个公民的基本权益都得到了保障,每个人都获得了公平,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才算的上是真正的和谐。
谷子地,一个农民出身的军人,在不为人理解中默默地坚守着他的责任,作为当代的人民教师,我们应向他学习,向他致敬,时时刻刻坚守自己的职责,为了祖国,更为了广大的中国人民,奋斗终身。
我知道,浅显的文字无法刻画出我内心的震撼和感触,文字,略显苍白。我们在今天的和平下,缅怀战争的残酷,体会历史的严肃。向逝去的革命烈士们,致敬!
-------------------------------------------------------------
抗战影片观后感:南京!南京!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拥挤的人群中,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大约三岁的小男孩正准备上火车。年轻夫妇背着沉重的行李。突然,一声剧烈的警报声伴随着飞机的轰鸣声响起。人群骚动起来“轰-”人们的前方已经冒起了浓烟。只听见有一位年轻人大叫:“快跑呀!日本鬼子轰炸到这里啦!”
人群如遇到地震似地逃跑。一时间车站里只能听见妇女的尖叫声、小孩子和男人的叫喊声。慌乱中,年轻夫妇与三岁孩子挤散了。年轻夫妇的随身行李也不见踪影了。“轰-!”又一个炸弹从天而降,铁轨断成两截,断裂的铁轨向上翘着;天桥塌下来,只见桥上的行人跌落下来。他们张着大嘴,大声的求救声被淹没在隆隆的炸弹声中。几秒钟的时间,昔日人来人往的上海火车南站成了血的海洋。
爆炸声还在不断的响,人已经差不多跑完了,只留下一些和家人失散、跑不动的老人和孩子。在离铁轨比较近的一块空地上,一个三岁小男孩坐在满是血污的地板上哭着。旁边躺着许多惨不忍睹的尸体,一连几个炸弹还在小男孩的身边发出巨响。这个小男孩的未来是生?是死?我真不敢想象。
现在,虽然人们已经步入21世纪,但地球上还有许多地方站或仍未停歇。战争,使别的地区孩子们失去了家园和童年,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我们渴望和平,我们希望世界不再有战争,不再有痛苦!
-----------------------------------------------------------------
一•二八淞沪抗战观后感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出动最强大的兵力和新式的军事武器,向上海闸北大举进兵,挑起了“一·二八”事变。面对日军的暴行,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的率领下,不惜违抗国民政府的命令,坚决抗敌。
在一块展板上,我看见了两张图片:一张是两名日本官兵强行拖走一名中国市民,那个中国市民挣扎着,眼里充满了死亡的恐惧;另一张是一位中国军民视死如归的坚毅神情,大刀就架在他的身后,但他却一点也不向敌人屈服。看到这些,我的心也愤怒起来了,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起来吧!
当时正是大冷天,但十九路军的三万官兵在条件艰难的情况下奋勇抵抗,不少人脱掉上衣,挥舞大刀,和日本鬼子展开肉搏战。随后,上海市民自发组织敢死队、情报队、救护队、担架队、通信队、运输队和募捐队,万众一心,支援抗战。看到这些,我深深地为上海军民们感到骄傲。因为,他们顽强抵御敌人,不管敌军是自己的多少倍;因为,他们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枪林弹雨,保家卫国。
我觉得中国军民就是靠这种顽强不屈、团结战斗的精神,才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经过三十多天的激战,日军始终无法占领上海,5月5日,签订停战协议。在淞沪抗战中牺牲的一千九百多名英勇的官兵,永远令人怀念。
我亲耳听过蔡醒民爷爷(蔡廷锴的长孙)给我们讲的抗日故事,我亲手给仍然健在的十九路军战士带过红领巾,原来历史不曾远去,英雄事迹代代相传,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观看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展览,更让我明白今天的和平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样的美好生活。
你是否知道,因为十九路军烈士的大多数人都是广东人,再加上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也都是广东人,所以十九路军烈士陵园就建在广州?你是否知道十九路军烈士就长眠于我们水荫路?你是否经常仰望“碧血丹心”的凯旋门?你是否清明时节给十九路烈士敬献鲜花?
请你和我,都不要忽视这段就在身边的历史故事,了解它,记住它,就是最永恒的纪念!
抗战影片观后感:破局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通过房地产开发商“强拆”引发的命案而相继查出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案件,展现了人民检察官对职业的忠诚和信仰、面对威胁的斗智斗勇以及“零容忍”打击犯罪的精彩故事。
影片形象地塑造了一组性格鲜明、忠诚坚守、团结向上的检察官形象,真实生动、有血有肉。赵一民检察长面对各界说情,坚持原则;顾局长面对打击报复,义无反顾;反贪局、反渎局同事们协同配合、并肩战斗;张芸泼辣勇敢,顾局长含蓄内敛,博士检察官耍宝卖萌——他从刚入职时一板一眼讲大道理被顾局长无情打断,到吐槽电话在厕所被听到遭顾局长的调侃,再到以自己所学助力执法办案获得认可,后被顾局长打扮成小混混送入看守所接触嫌疑人,个中情形,幽默诙谐、智勇尽显。但同时,他们在打击犯罪时一往无前,即便是顾局长遇到已是副市长的老师也没有退缩。这其中,是年轻人历经风雨后的成长,是检察官们对共同理想的追逐和坚守。他们,仿佛就是身边一个个可爱的同事。他们的经历,就是同事们执法办案的缩影。
影片一开始,就是江荆市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局长顾长风和侦查监督处副处长张芸在KTV化妆侦查,通过同事们的合力抓捕,终于使在逃的腐败官员落网。面对嫌疑人“你为什么总是和我过不去”的质问,顾局长的回答是:谁和老百姓过不去,我才会和他过不去!看到这里,作为一名检察人的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而接下来主人公展现的人民检察官的执着与坚守,使我深深体会到从事检察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深体会我们为之奋斗的意义。
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如今的社会,处于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纠结的时代,利益充斥、人情包围,责任、担当和信念随时可能遭遇挑战。然而,就像年轻的博士检察官说的那样,“得分得清什么是风景、什么是陷阱。既然选择了咱这一行,就得内心足够强大才行。”
面对受冤的村民“你们公检法不都是一家吗”的大声质问,张芸简洁但却明晰地向其解释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面对犯罪分子的威逼利诱,顾局长坚定地回答:社会经济在繁荣,国家经济在运转,我们发现了生锈腐化的螺丝部件,当然得毅然决然的拧掉。否则,今天的良辰美景,就是明天的浮光掠影!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面对诱惑,必须守得住底线;面对威胁,应该选择坚守;面对不公,应当竭尽所能捍卫正义。从事检察职业,也许我们每个人能做的有多有少,但一定是为了这个社会增加公平正义、逐渐变得更好而努力。
借用影片中顾局长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些不公平,但我要尽我的所能去改变它。是的,我们对正义充满信心,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我想,这应该就是对“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最好诠释,也是我们检察人为之奋斗的意义。

7. 有关革命英雄人物的电影的观后感

前段时间不知在哪个台看了电影《张思德》,看完这部电影感觉非常好,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用那么多动人的真实细节塑造革命队伍的各色人物。
张思德生活在革命大家庭里,这个家庭每个人都很生动,特别是张思德和他老战友的这份感情,是以往电影中不多见的。电影《张思德》没有曲折的情节,热闹的场面。但是黑白胶片牵出一个普通而伟大的战士,穿越60载的岁月,我们看到了一名普通的士兵、警卫一一开荒、一一烧炭,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初次露面时他那么的笨拙,功名、职位在他面前他那么的淡泊,三过草地的老红军,班长一当7年,一整编又成了一名普通的战士,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他收养保育院不幸失语的孤儿做儿子,用心血崔开童音。他又认炊事班精简下来的老兵当父亲,真诚抚慰一抹晚晴。这些都深深的打动了我们。这部影片让部我们见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尽管一切是那么的平凡,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60年前毛泽东主席的著作《为人民服务》影响了几代人。60年后荧幕上的他给我们一份温暖的感动。正是这份平凡的温情,让我看到张思德不计个人得失和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一个少说多干的张思德,用他的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张思德诠释着冲上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张思德二十九岁短暂的人生,十三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为人民服务者五个字的生动诠释。

8. (老兵)读后感1000字

我可以给你帮你代写

9. 征兵公益宣传片观后感100

开篇立意,简单介绍所观看的影片,表达个人观点,结尾的时候结合影片简略总结观点,也可以提几个影片当中不足的地方。

以小视角、大情怀、正能量的艺术表达,通过老兵回到老连队向连旗敬军礼,军人在抢险救灾中的逆行以及适龄青年观看,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等场景,展现人民军队的血脉传承和铁血荣光,诠释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以国家·英雄·使命为主基调,通过追寻、成长、圆梦的发展脉络,鼓舞和激励新时代青年,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当英雄,走进军营大熔炉百炼成钢,做新时代奋斗者。

(9)老兵新传电影观后感200字扩展阅读:

当兵注意事项:

1、礼节礼貌:新兵连时候见到别的班的班长要立正说班长好(这一点非常重要,给班长留下好印象),下了连队以后见了老兵要叫老兵好。

2、要有眼力见:什么是眼力见在部队就是称眼里有活,战友看不见的活用户能看见。如地脏了,不要等班长说,主动去做。

3、军事训练:训练的时候不管有多累,都不要在班长跟干部面前喊累,那样会让用户在班长心里大打折扣的。

阅读全文

与老兵新传电影观后感200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主角招聘 浏览:640
大胖子僵尸韩国电影 浏览:467
国外哪个电影尺度大 浏览:641
国语大陆贩毒电影大全 浏览:965
古代鬼片大全电影神话剧 浏览:838
女迪迦戴拿同时出现的电影大全 浏览:561
电影龙虾图片 浏览:330
喜剧爱情电影有哪些 浏览:13
帮我订一张唐人街探案三的电影票 浏览:912
民国电影男女主都是演员 浏览:687
英文原版电影外网 浏览:605
电影毒戒什么时候上映 浏览:40
什么是都市电影 浏览:784
奥特曼赛罗奥特曼赛罗奥特曼大电影2014 浏览:637
电影女演员带的表 浏览:620
女主角很强的电视剧或电影 浏览:336
中国最新动画片大全电影大全下载地址 浏览:774
泰国男同电影复杂的爱 浏览:164
这部电影很有趣我们都喜爱它的英文 浏览:654
胖女孩电影完整 浏览: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