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西柏坡观后感一年级50字
西柏坡是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那里是一直被人们敬仰的地方。
西柏坡的电影开始,就有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玩。枣花妹妹在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在地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妈”字,一个男孩走过来说:“又想妈妈了?”枣花说:“不,这是老师今天新交的字啊!”看!他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学习的啊!是他们小小的年纪就参加了革命,在枪林弹雨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他们不惜流血,献出宝贵的生命。学们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才不辜负党和人名的期望。
今天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个风雨春秋。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站在世界各领域的前沿啦!我衷心的祝福我们的祖国年轻、漂亮;我们中国共产党蓬勃、健康。
❷ 西柏坡观后感
[西柏坡观后感]
牢记“两个务必”,永葆革命本色
西柏坡观后感
11月16日至17日,第45期党校班的学员怀着无限的崇敬和向往,奔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去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的再教育,西柏坡观后感。
西柏坡的历史让人感动,西柏坡的精神催人奋进。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党中央驻守于西柏坡的时间不长,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落户在这里前后不到两年,毛泽东转战于此只有短暂的10个月。开国元勋的旧居简陋得让人心酸,让人肃然起敬。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只是一些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什,清贫而节俭的生活,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展开了一场暴风骤雨式的中国革命,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使这片沉寂的土地掀起了巨大的时代波澜。19世纪的40年代末,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召开了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彻底扭转了双方的军事对比局面,奠定了新中国胜利的军事基础。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不仅设计了建立新中国的蓝图和框架,而且“两个务必”的提出,饱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光辉。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及时地告诫全党,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袭击我们党和革命队伍的主要危险,观后感《西柏坡观后感》。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建立新中国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些含意隽永、铿锵有力的预示和嘱托,就像茫茫大海中一座闪烁着巨光的灯塔,一下照亮了新的历史航程。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经毛泽东倡议,全会作出了称之为“六曰”的规定:“一曰不做寿;二曰不送礼;三曰少敬酒;四曰少拍掌;五曰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这在送礼泛滥、敬酒成风的今天,这些看似平易却饱含深情的历史叮咛,再次显示出了它的深邃和凝重!
1949年的3月23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也就是被毛泽东称为进京“赶考”的日子。毛泽东对身边的周恩来及其他人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斩钉截铁地回应:“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这是毛泽东对西柏坡的告别辞,也是一代伟人凝视久远、力盖千钧的历史叮咛!2001年12月5-6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西柏坡,重温了西柏坡的故事、轶闻、伟人的报告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书记在此向全党同志发出了牢记“两个务必”的教导。当我们面对胡锦涛总书记在这留下的照片和讲话的文字时,那个关于“进京赶考”的故事,仍然在进行“考试”之中。
当我们离开西柏坡,坐在飞驰于现代化铁路的火车上,同志们陷入了沉思。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伟大实践和西柏坡精神,在我党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所蕴含的思想和精神,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保证。我们党校班全体学员更要在“赶考”中百考不倒,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尽我们的一份微薄之力。
〔西柏坡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❸ 评剧电影《西柏坡》观后感
戏曲电影《西柏坡》讲述了革命老区西柏坡和西柏坡人民,不仅在战争年代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谱写了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英雄乐章。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为根治水患,保住中央旧址、重建家园,确保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不再受洪涝灾害,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故事。影片塑造了西柏坡村支书柏凤、平山县县长小秦、西柏坡村大队长坡生以及坡生奶奶、喇叭爷爷、王嘎咕、刚刚、青青、英英等一大批人物形象,从不同的性格层面弘扬了西柏坡的时代精神。
在影片众多个性鲜活的角色中,袁淑梅饰演的女主人公柏凤是最令观众期待的人物。在柏凤身上,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个性与党性,生活与理想的多重品格。可以说,这一人物形象是袁淑梅几十年表演生涯的艺术积累的体现。影片中,袁淑梅成功尝试了戏曲传统戏与现代戏的不同表演方式,对花旦、刀马旦、青衣等行当不断转换,在戏曲舞台上实践了话剧全新的艺术创造。凭借坚实戏曲表演的功底,袁淑梅开启了戏曲电影艺术之门,在表现人物心理、把握动作分寸、调控声腔韵致、创造一种节奏和意韵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此外,袁淑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做到了规避俗艳,以一种浓重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现场感对人物进行细腻地刻画,她所塑造的柏凤朴实、亲近、历练、坚忍,使电影中人物比戏曲作品中更让人感觉温暖,成为影片的出彩之处。
❹ 西柏坡二英雄王二小读后感四百字怎么写
7月6日,学校组织全体同学去美罗城电影院看《西柏坡2——英雄王二小》。
这部电影我已经期待很久了,这次学校终于组织我们去看了。所以当电影开始时,我就被电影内容深深吸引住了:王二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放牛娃,他痛恨鬼子,热爱八路军。后来替八路军送情报,当时鬼子抓到他,让他带路找八路军。二小用他的智慧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中途还让小鬼子损兵折将,在过一线天的时候鬼子把迫击炮留在了另一头,三挺机关枪全部报废,好几个士兵出了事。他真是聪明。
王二小带路时就知道自己逃不出鬼子的魔掌了,但是他毫不畏惧,依然给鬼子带路,最后他壮烈牺牲了。他的牺牲精神让我深深感动,值得我们学习。
他的精神很可贵,但是他被鬼子杀了让我很难过。王二小这么爱国,他只有13岁。这部电影让我们知道了新中国来之不易,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❺ 《西柏坡》电影观后感
《西柏坡》讲述的是儿童团长“核桃”,带领了“大金瓜”、“枣花”、“一凤”、“阿欢”、“顺毛驴儿”等一帮小伙伴,勇敢机智地挫败了敌人偷袭西柏坡的妄想,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保卫了自己的家乡和神圣的领土。孩子们和大人们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从核桃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积极坚定的信心,跟着党走,永不后退,在革命的熏陶下,小不点成长为共和国的顶梁柱。核桃的成长,联想到现在年青一代,如何能继承发扬光大他们的优良品质,如何接好革命的班,如何使党千秋万代,永不变色,这是一个多么至大的责任。我坚信,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能千锤百炼、战无不胜。跟着共产党打天下是千真万确的唯一方向。
第一次听说《西柏坡》这部影片,我心中便油然升起了一种敬意。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的旧址,是革命的圣地。虽然,我从未去过西柏坡,但从人们的教诲中,西柏坡三个字,一直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中。每想起它,在我的眼前仿佛展现了当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伟人在西柏坡运筹帷幄,叱咤风云,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迎来了共和国的诞生。
西柏坡是一片红色的,美丽得让人难忘的热土,它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❻ 《西柏坡》电影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一些热血沸腾的西柏坡小朋友们想去参军,可是由于年龄太小,负责报名参军的大柱子哥哥不让他们参军。其中三位想自己去前线,在中途,他们遇见了三个坏蛋,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把重要的情报送回了西柏坡。最后,他们还把坏蛋炸死了呢!这时,我热泪盈眶,因为敌人手中有枪,他们一刻不停地打子弹,把小朋友们打死了怎么办?而留在西柏坡的小伙伴们以为他们的团长牺牲了,所以他们伤心好几天。可是,奇迹发生了,他们的团长居然回来了!他们又是拥抱,又是亲吻,可热闹了!
: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是许多革命烈士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❼ 游西柏坡观后感,要求有游览顺序200字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西柏坡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5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她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走进西柏坡,先看见了两边墙壁上刻着的画,那画刻的十分壮观,也十分的美丽。我们进去之后,先参观了石刻园,石刻园的东西都十分美丽、也十分壮观。参观完石刻园,我们就去参观西柏坡旧址。我们来到了西柏坡旧址,一进去,向右拐,就是卫生间。直着走,就是几个大会的会址。继续走一段落,就是领导的旧居了。我们先参观了朱德的旧居,里面没有什么东西。随后我们有走了防空洞,我们正准备继续参观,可是该集合了,于是我们只好恋恋不舍的走了。
❽ 西柏坡电影观后感
西柏坡的孩子最勇敢
卢龙县第三实验小学 六(2)班 王玥琳
六一儿童节是儿童的盛宴。在儿童节里,我们欢庆着属于自己的时光。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在今天来了,每一位同学的脸上都挂着欣喜、快乐的笑容。学校组织我们去看了一部名叫《西柏坡》的电影,我们都兴奋不已
该片以儿童团员和革命后代挫败敌人偷袭西柏坡的行动为情节主线,讲述了发生在这一革命圣地的动人故事。
儿童团团长核桃带着小妹妹枣花和小伙伴大金瓜,瞒着大人们偷偷上前线参军。途中意外遇见正在山里寻找西柏坡村的敌人奸细,得知了敌人打算里应外合轰炸西柏坡党中央指挥所的阴谋。核桃决定立刻返回村子报信。在核桃的带领下,孩子们穿过银河洞,翻越柏坡岭、神龙山,一路与追踪而来的敌人周旋。最终,核桃冒着生命危险,在掩护伙伴们逃脱的同时完成了报信任务,并和西柏坡儿童团一起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中国儿童的风范,我们是多么勇敢,多么机智!”
从清末的被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核桃、枣花、大金瓜们用不懈的努力和对祖国的热爱换来的,不易啊。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也正是由于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胜利。核桃队长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来和敌人周旋,最后保证了西柏坡和党组织的安全,也最终实现了中国的解放。
他们多么伟大啊,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这些孩子是领略不到这种苦难和温馨的。但如果我们生在了那个年代,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是逃避?是面对?是坚定,还是背叛?
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像影片里的孩子们那样勇敢地保卫西柏坡吧。
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像影片里的孩子们那样坚定地守护西柏坡吧。
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像影片里的孩子们那样机智地防守西柏坡吧。
我也相信,我的猜测是对的:
看看现在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看看那先保卫祖国的孩子们,我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呀!
那些小皇帝和小公主们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怎能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怎能理解大人的心哪!
现在的孩子已经离不开父母的保护和关爱,他们也将永远依赖着父母生存。
我们要学习影片里的孩子们,他们是那样的勇敢,那样的机智,那样的坚定,这才是中国儿童应有的风范! 还有一片
今年学校组织我们这次看“观红色电影《西柏坡》”活动,令我受益匪浅。
里面的人物大多都是小孩子,有:枣花、大金瓜、长生等,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儿童团团长:核桃。他勇敢坚强,不屈不挠,最令我佩服的就是他那种为革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
故事里面也设置了很多的小动物,如:顺毛驴、小鸡一凤、狗獾阿欢等动物伙伴形象,从观影的效果来看,动物伙伴成了影片的一大亮点。小鸡一凤是个功夫高手,不仅把阿欢整治得服服帖帖,打起敌人也是绝不“脚软”,一通“鸡爪功”就能把敌人挠个鼻青脸肿。每到此处,都会引来观众的大笑。顺毛驴也不简单,大嘴酷似“狮吼功”,一口气能吹人一个跟头。而会打地洞的狗獾最后更是立了大功:核桃为了吸引敌机注意,成了敌人轰炸的目标。当枣花用力地挖土想找到他的时候,很多小朋友掉了眼泪了,而我那不听话的眼泪,也在眼睛里打转了。而核桃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当时,我心里充满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后来才知道,是阿欢的地洞就帮了大忙!
当我看到核桃受伤的时候,心中隐隐一痛,而当我看到核桃为了吸引敌军的火力而被炸的时候,我的心真的痛了,是钻心的痛,我以为核桃会死,但他在片尾,却奇迹般的出现在大屏幕上,全场一阵欢呼,有好多人留下了眼泪,我相信,那时发自肺腑的。
看完电影,我真的不敢相信,儿童团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们,能做出这么惊人的壮举,更不敢相信,一个12岁的小男孩儿——核桃,能有为了革命而献身的精神,真是“儿童团,出英雄”!还有
今天,我们来到大影院,观看电影——西柏坡。
剧中的主角是一个儿童团团长,对抗三个日本人,当然,他有一些厉害的朋友,有会倒吸一口气吹出台风的顺毛驴,有功夫一流的小风鸡,还有会挖地的田鼠。
儿童团团长与三个大坏蛋英勇搏斗,团长领着他的朋友和动物逃到了葫芦谷,进了一间小屋子,里面有一堆火药,而三个坏蛋正在步步紧逼,而儿童团团长受了伤,只能在屋子里养伤而坏蛋正在寻找团长和他的朋友否则他们的计划就落空了。而且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炸掉西柏坡他们的司令部就会派出轰炸机直接炸了西柏坡,同时也会炸死自己,儿童团团长和他的朋友知道这件事,所以坏蛋要把他们赶尽杀绝。刚才说到团长他们进了又火药的房子休息,团长为了争取养伤时间把白酒倒在伤口上,然后把火药装在油桶里,再把油桶布满整个树林,然后用一根绳子把油桶都串起来,接着,让朋友大金瓜点火,只听“轰”的一声,把敌人吓得屁滚尿流。儿童团团长趁这个时候独自和动物们上山,而三个坏蛋也很快知道了这个秘密,追赶起来,形成了一个追逐战。一个坏蛋向天空打了一枪竟然是信号弹。信号弹是什么呢?原来信号弹一发出去,总部就会派飞机来炸,只听“咚咚咚”几声响,坏蛋都被炸死了,而团长用田鼠挖地道逃走了。
是不是你也被我的介绍所感动了呢,那就跟我一起去看吧
另一片
西柏坡是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那里是一直被人们敬仰的地方。
西柏坡的电影开始,就有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玩。枣花妹妹在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在地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妈”字,一个男孩走过来说:“又想妈妈了?”枣花说:“不,这是老师今天新交的字啊!”看!他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学习的啊!是他们小小的年纪就参加了革命,在枪林弹雨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他们不惜流血,献出宝贵的生命。学们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才不辜负党和人名的期望。
今天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个风雨春秋。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站在世界各领域的前沿啦!我衷心的祝福我们的祖国年轻、漂亮;我们中国共产党蓬勃、健康。
❾ 西柏坡观安后感,请大家多发几篇
西柏坡的孩子最勇敢
卢龙县第三实验小学 六(2)班 王玥琳
六一儿童节是儿童的盛宴。在儿童节里,我们欢庆着属于自己的时光。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在今天来了,每一位同学的脸上都挂着欣喜、快乐的笑容。
学校组织我们去看了一部名叫《西柏坡》的电影,我们都兴奋不已。
该片以儿童团员和革命后代挫败敌人偷袭西柏坡的行动为情节主线,讲述了发生在这一革命圣地的动人故事。
儿童团团长核桃带着小妹妹枣花和小伙伴大金瓜,瞒着大人们偷偷上前线参军。途中意外遇见正在山里寻找西柏坡村的敌人奸细,得知了敌人打算里应外合轰炸西柏坡党中央指挥所的阴谋。核桃决定立刻返回村子报信。在核桃的带领下,孩子们穿过银河洞,翻越柏坡岭、神龙山,一路与追踪而来的敌人周旋。最终,核桃冒着生命危险,在掩护伙伴们逃脱的同时完成了报信任务,并和西柏坡儿童团一起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中国儿童的风范,我们是多么勇敢,多么机智!”
从清末的被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核桃、枣花、大金瓜们用不懈的努力和对祖国的热爱换来的,不易啊。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也正是由于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胜利。核桃队长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来和敌人周旋,最后保证了西柏坡和党组织的安全,也最终实现了中国的解放。
他们多么伟大啊,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这些孩子是领略不到这种苦难和温馨的。但如果我们生在了那个年代,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是逃避?是面对?是坚定,还是背叛?
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像影片里的孩子们那样勇敢地保卫西柏坡吧。
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像影片里的孩子们那样坚定地守护西柏坡吧。
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像影片里的孩子们那样机智地防守西柏坡吧。
我也相信,我的猜测是对的:
看看现在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看看那先保卫祖国的孩子们,我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呀!
那些小皇帝和小公主们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怎能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怎能理解大人的心哪!
现在的孩子已经离不开父母的保护和关爱,他们也将永远依赖着父母生存。
我们要学习影片里的孩子们,他们是那样的勇敢,那样的机智,那样的坚定,这才是中国儿童应有的风范!
❿ 求电影《西柏坡》观后感。要求600字左右。初二水平
西柏坡观后感 西柏坡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我只在教科书上神往过。2010年9月18日,我却作为参观学习团的一员有幸成为参观者之一。回顾党在西柏坡工作奋斗的那段历史,缅怀老一辈革命家丰功伟绩,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正是我们一行的目的。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6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她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这是一片红色的美丽的让人深深眷恋的热土,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之一,她的名字早己连同一个伟大的政党、一个强盛不衰的共和之国,震彻寰宇。
据介绍,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落户在这里前后不到两年,毛泽东转战于此也只有短暂的10个月。我们在这里看到的, 也只是一些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舍,清贫而节俭的生活,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的则是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深刻痕迹。更可贵的,是人们在这里还可以从留存的文字和资料中听到一些巨人曾经发出的声音,就像先辈们谆谆的历史叮咛,始终萦绕于耳,久久难以磨灭。
西柏坡不仅仅只是一个历史地理名称,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西柏坡精神体现的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历史必然;包涵着的是与时俱进的进取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现着的是实事求是和艰苦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西柏坡精神产生在一个特殊的革命时期,是被实践证明过的真理,因此她的生命力是永恒的,成为了亿万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圣地”,正如一句对西柏坡的介绍所说:“尽管它没有故宫馆藏文物那样价值连城,没有临潼兵马俑的雄伟壮观,但因为它的精神和力量而显得十分伟大。”
西柏坡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升华。一种革命精神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具有长久的影响力。革命精神一脉相承的特点,决定我们在概括西柏坡精神时,应着眼于继承、发扬、发展、创新。所谓继承和发扬,就是看党中央在西柏坡这个历史阶段,有哪些老的、好的传统和精神发扬光大了;所谓发展创新,就是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哪些是新产生出来并形成巨大影响力的思想作风。继承和发扬了的革命精神,发展创新了的革命精神,结合起来才是构成西柏坡精神的全部内涵。
西柏坡以它独特的历史地位,记录了中国革命从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过程,它所代表的那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成为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精神财富。西柏坡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将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振兴中华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
在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宣传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并将永葆青春的西柏坡精神付诸现实工作中去。
“创新引领未来”不正暗合着“传承和发扬”的西柏坡之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