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的姐姐》票房突破5亿,说说看完这部电影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的姐姐》讲述的是失去父母的姐姐在面对追求个人独立生活还是抚养弟弟的问题上展开的一段亲情故事。从普通观众的角度看,《我的姐姐》是一部非常好看、深深打动人心的影片;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要算是一部立足于坚实的社会现实基础之上的、揭示社会伦理及其变迁的深刻之作。影片除了姐姐弟弟之间的情感联系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点。
而姑妈也是,自己家里一地鸡毛,老公生病还要照顾安然她们,小时候也因为家里重男轻女,而为了安然的父亲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和梦想。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容易,我们要学会勇敢的奔跑。
❷ 看完《我的姐姐》后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姐姐,你会选择一直抚养弟弟吗
一、看完我的姐姐这部电影之后,我对于这个姐姐其实感到有些心痛,也认为他很伟大,他最终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弟弟。
其实我并不想看到这样的场景,如果我与弟弟没有骨肉相连的感情,我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我肯定不能接受再去照顾一个孩子,毕竟我也有大好的人生。我不想因为父母的错误,而毁掉自己,如果父母当初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来照顾一个孩子,为什么要选择生下来呢?既然生下他,那么你就必须要进好一个父母的责任,至少在经济能力上要给予相应的支持。穷还要生育,这只会会给下一辈增添负担。
❸ 看完《我的姐姐》后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姐姐,你会选择一直抚养弟弟吗
前几天听朋友说起过《我的姐姐》这部电影,刚刚又有个相关话题冲上了热搜,点进去只看了短短几分钟预告,就已经能清晰感受到这部电影展现出来的东西有多么现实残酷。
故事其实很简单,生长于重男轻女家庭中的姐弟俩,在父母车祸离世后,姐姐面临抚养弟弟还是追求个人独立生活的两难抉择,并且不断在生活中成长。
短短几分钟能这么抓人眼球,是因为这个故事足够真实,也能让足够多的人有切身体会。【重男轻女】【二胎家庭】这两个标签我们都不陌生,甚至很多二胎家庭的出现就是因为重男轻女,而电影里的姐姐恰好就是其中一个。
一个在姐姐大学时候出生的弟弟,彼此相处的时间也十分短暂,哪里能有什么深厚感情呢?
尤其在父母离世后,情况就更加尴尬,姐姐从未得到过亲情的温暖,却被迫要放弃自己的人生,承担抚养幼弟的责任,换成是我,我也想问一句,凭什么?
就凭他是父母更喜欢的男孩儿,就凭他是自己并不亲近的弟弟吗?那谁又为姐姐考虑过呢。而另一方面,弟弟也还只是个孩子,才6岁就失去了父母,姐姐的人生并不只有他一个人,但是在弟弟的眼里,他的世界只剩下姐姐是最亲近的人了。世间百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人敢说如果这事落到自己身上能处理得非常完美,面对这样的选择,姐姐也爆发过争吵过,甚至想让弟弟被带走领养,而所有人无一例外地站到了她的对立面,这样的冲突实在展现得太鲜血淋漓。
但是当看到弟弟懵懂地说“你等等我不行吗,我只有你了”,又让人无比动容,也让我们知道这样的“中国式家庭”并不只有痛,还有爱。那么话说回来,如果你是姐姐/哥哥,你愿意抚养幼弟/幼妹吗?
关于这个问题,曾经有一位朋友这样说过:我并不介意父母生二胎,但是生了,他们就应该好好养大他/她,而不是等到自己老了去世了,把孩子丢给我。我自己都没结婚呢,为什么要我先养孩子?
这番话看似冷漠,可又何尝不是现实呢?现在很多二胎家庭,小的那个年纪都足以做老大的孩子了,如果一家关系和睦,其乐融融也就罢了,如果碰到《我的姐姐》这种情况,那就真的是无解,怎么选都不可能两全其美。
希望这部电影也能让二胎父母多考虑考虑老大的感受,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这么牺牲自我。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并没有什么错。
当然了,有专业律师指出,在父母去世后,如果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没有能力抚养幼弟,这个责任确实是姐姐应该承担的,若姐姐确实想去读书,可以从有利于弟弟的角度出发委托他人监护。
只能说,姐姐遇到的困境,永远没有最优解,不管她是选择打破世俗桎梏、追求个人理想;还是选择成为“母亲”牺牲自我回归家庭,只要是她遵从内心意愿做出的决定,就值得被尊重。
都是成年人了,对自己做出的决定应该负起责任,并承担后果。
❹ 我的姐姐观后感
电影中有个时而自私,时而大爱的姑妈。她年轻的时候学的是俄罗斯语言,本可以出国留学,可是她的妈妈却让她赶紧回家,照顾她弟弟刚出生的孩子,就是电影的主人公-姐姐,然后她妥协了,放弃了去见识外面世界的机会,一辈子就呆在这个小县城里,过着大多数人的一生,照顾家庭、照顾孩子、把自己的身心都放在家庭,即使这个家庭带给她的是生活的鸡毛蒜皮,她也把自己留学的梦想深深地埋在了心里。
电影的前篇,她一直阻止“姐姐”追寻自己的梦想,教导她要为了弟弟,放弃自己的生活。电影的末尾,她最终放弃了阻止,让“姐姐”按照自己的内心去选择想要的生活。
我们最后变成什么样,大都是周围的环境限制了成长的方向。见识了大且辽阔的世界,见识和经历,各种形形色色的状态和人生,我们才能得到成长,找寻到自己的人生。因为见过的世界太少,所以会觉得自己就应该过这样的人生,这可能就是大多数在“舒适圈”的生活状态,又不甘心自己的一辈子就这样度过。
❺ 我的姐姐票房破3亿,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如何
虽然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是我的姐姐这部影视剧在开始做宣传的时候就已经受到了我们很多人的欢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对于我们大部分的人而言也特别的舒适。其实张子枫的演技对于我们很多的人而言都是有目共睹的,他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非常有天赋的一个童星。
期待着我的姐姐票房能够逐渐上涨,也期待着张子枫有非常好的一些作品带给我们。
❻ 为何《我的姐姐》给人的观后感没有那么好
《我的姐姐》中的主角安然,从小被寄养在姑姑家里,被表格当沙包练拳,被姑父偷窥洗澡,被父亲逼着装瘸,被乱改志愿,被警擦质疑身份,因为家庭合影里没有她。安然为了改变命运,只好自己努力,靠自己完成了大学的学业,有一个爱她的男朋友,计划到北京考研,一切都在自己的努力下准备开始新的生活了。没想到,一场意外阻止了安然的脚步,悄然改变了她的命运。父母突然离世,留下一个8岁的弟弟。安然本来准备把房子的钱分一半给弟弟,然后给他找一个好的养父母,自己再按原计划上北京,可是,身边所有的人都要求她要养弟弟,因为她是姐姐。虽然最后是开放式结局,可是,和弟弟一起踢球,放弃签字带着弟弟跑了,我认为结局就是安然妥协了,找回了所谓的亲情,承担起所谓姐姐的义务,担负了抚养弟弟的人生。弟送给人养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姐姐永远是姐姐,把弟弟送给一个家庭条件各方面都不错的家庭抚养,姐姐可以经常来看他,给他打电话,等姐姐有能力了,对弟弟来说也是一个强大的后盾,这样不行吗?非得让两个没有能力的人绑在一起?
❼ 有弟弟妹妹的人看完我的姐姐,有什么观后感
当生活压垮姐姐,姐姐会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会不会责怪弟弟。这些都是未知数。姐姐可能会在北京努力,而对于弟弟来说,他还那么小,父母双全的家庭,对于他的身心都是有好处的。家境的优渥对于他教育也是有益的。或许这样有些不尽人情,抛开亲情而言,对于现实来说这也许是最好的安排。当然不排除有特殊情况的发生。
生活影响着人,改变着人,也成长着每一个人从轻轨站回到家后,弟弟懂事地知道姐姐想要送走他,于是深夜里,悄悄地爬到姐姐房间的窗户外面,敲玻璃,吸引姐姐的注意,等姐姐起身打开窗户后,嘴里略显稚嫩地说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后,从窗户掉了下来。这段赚足了观众眼泪的同时,还刺激了观众的神经。
❽ 《我的姐姐》上映第一天获好评,你看过后有何感想
看过《我的姐姐》这场电影感触比较大,我的感想是二胎一定要和孩子商量之后才能决定,两个孩子的年龄不能相差太大,要让孩子在一起多接触,多沟通,才能有深刻的感情,同时不要重男轻女,女孩和男孩是一样重要,千万不能因为男孩而去忽略女孩的感受。
姐姐毕竟还年轻,如果让她拥有一个做父母的心态,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在弟弟身上,这谁都接受不了。同时还要考虑一个现实问题,如果姐姐要找伴侣,那么这个伴侣会接受这样年幼的弟弟吗?是持之以鼻还是和姐姐一起抚养,承担起这个责任,这都是比较现实的问题。但是如果不抚养这个弟弟年幼的弟弟该何去何从?这毕竟是在这个世界上和自己有着唯一联系的亲人,所以这部影片的结尾是开放式的,任由观众想象,因为这样的事情并不好做结论。
❾ 《我的姐姐》观后感
《我的姐姐》是一部揭示社会伦理及其变迁的深刻之作,影片围绕着女主人公姐姐究竟是去追求个人事业发展还是抚养幼弟的艰难抉择逐步展开,
背后的逻辑是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人们所面临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人生观对传统的家庭本位价值观、人生观的激烈撞击。
影片通过一系列戏剧性冲突为我们揭示了这个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即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一个现代化的男女人格平等的新秩序正在形成
该片的开放式的结尾可以称得上“绝妙一笔”
影片中两个姐姐互诉内心的一场戏展现出两代女演员细腻而精到的演技,贡献了影片最大的泪点,
同时,也是这样一组人物的映照关系,让影片全然跳脱出一个个体命运的悲剧,而展现出一个庞大而久被忽视的群体样貌
影片呈现在公众面前的赤裸裸的现实问题,目前它或许不能也无法解决,但由此引发的思考,对“姐姐”这一身份的审视,对女性困境的正视,对重男轻女的透视,远比一个理想的结局更重要、更深刻
该片能够打动人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正在于对于人的复杂情感的准确描摹,失去父母的姐弟在其后的相处中那种双向的靠近,
原本受伤害有怨气的姐姐在纠结中对于亲情的丝丝体会,一切繁复微妙都被创作者细腻准确地呈现给观众
该片是对于青年女性成长经历一次深刻剖析,并且尖锐地触及很多令人关注的社会议题
电影后半部分感受亲情血浓于水,在抚养和放弃之间的挣扎抉择是非常直戳泪点的。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每个人物的形象刻画都非常立体出彩。
导演和编剧做这部电影想传递的也不是批判,而是一种展示,让观众看到,这种困境中的女孩真实经历的痛是什么。这是对特殊语境下出生和成长的女孩们的缩影折射。
姐姐安然(张子枫饰)的父母为了要一个男孩,不惜谎报她身有残疾,是个瘸子,甚至在检查人员撞破姐姐身体健康的真相时,父亲对她一顿暴打。高考时姐姐填报的北京临床医学专业,也被父母偷偷改成了家乡的护理专业,理由是“女孩要早点赚钱养家”。考研去北京成为姐姐摆脱父母的光明出路。但父母不幸车祸身亡,给她留下了年仅六岁的弟弟。原本已经明确人生规划的姐姐,面临着要抚养关系冷漠疏离的弟弟,还是追求个人理想的艰难
❿ 说说你看完《我的姐姐》这部电影的后观后感是什么
看完之后感觉姐姐安然和我的经历有些相似,又比我更加可怜,安然是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中长大,她有自己未来的计划,当初高考时家人不顾她的感受,把志愿改成了护士。工作后的安然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研,安然独立的样子让人觉得心痛。
后来弟弟突然变得懂事,在教室中主动把姐姐赶走,还跟姐姐说:我不要你了,你走!姐姐知道弟弟为自己着想,忍着悲伤走出了教室,曾经以为自己可以坦然面对弟弟离开自己。当弟弟说出不要自己时,才发现原来自己也舍不得离开弟弟了。
最后在签协议时,安然拿着笔犹豫不决,时常望向窗外,其实安然内心已经不想离开弟弟了,所以带着弟弟在操场打篮球,当时安然是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