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红色革命电影观后感30篇
红色革命电影观后感:
1、《大国崛起》
“你是一片红叶,飘拂在寂静的远山;你是一抹彩霞,映照着清朗的长天……”主题歌《远山的红叶》响起,不少观众为央视一套这部黄金时段的热播剧深深感动,女主人公王瑛成了人们心中最璀璨的远山红叶——有官如此,百姓之幸!
在建党61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一套最近播出了“远山的红叶”,怀着对主人公王瑛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了《远山的红叶》,被王瑛的爱民之心、为民之志、惠民之举深深打动。
汉中与南江巴山相连,也正是在这艰苦的巴山之间,王瑛凭着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以独特的工作方法、坚强的人格魅力,把短暂的人生装扮得生机盎然,用巴山红叶凌霜傲雪的精神铸就了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无尽关爱。
在观看之时我又一次深切感受到了王瑛的“真”:真诚信仰。她在关键时刻和重大事件中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考验。她对纪检监察事业的热爱与忠诚、执着与坚定,彰显了一名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强政治本色、真挚追求。
多年来,她把清正廉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生活俭朴、淡泊名利。真情工作。她生前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干惊天动地的大事,她把所有的感情都融入工作中,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真心为民。
她为南江“背二哥”盖被子、建公寓,为出行困难的村民修建“连心桥“,坚持不懈资助困难学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桩桩、一件件,都折射出她真心爱民、为民、助民的公仆情怀”。
Ⅱ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100字3篇
10月30日,我观看了电影《地道战》,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创建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现在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乐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乐奖,但我们中国却只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乐奖,真是天壤之别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会这样?告诉你吧,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为自己争权谋利。我们回想一下《地道战》吧,如果他们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吗?如果他们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吗?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争取权谋利了,你倒不如把争取谋利的时间来为国家作奉献,这样也许对你会更好。
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小学生好好学习,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长大为国家做奉献。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Ⅲ 看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
看红色经典电影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不畏生死,奋勇拼搏,为祖国的强盛,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大牺牲和巨大的贡献,为如今百姓的安逸生活立下汗马功劳。
通过观看电影,重温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引导社区党员学党史、感党恩、永远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和谐宜居社区建设。
所以说中国红色经典电影所展现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奋勇的精神。对于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的想法,其实就是每个人向中国红色经典致敬。
如今红日已经升起,人民生活安逸,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想让红日高挂不落,我们就应当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不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需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思想、科技上不落后,铸就更强更美好的中国。
Ⅳ 红色主题电影观后感
我国在近代饱受屈辱与磨难,面对列强的侵略,我们做出了英勇的反击,为此在当代也拍摄了许多红色影视,以供后代人了解历史、学习历史、铭记历史,奋发图强。
《斗牛》这部电影是黄渤封影帝的影片,该片讲述了山东地区抗日的故事,讲述了八路军把奶牛留在了沂蒙山区的一个村子里,村子里就要选出负责饲养他的人,而这个人就是牛二,随后整个村子都被日本鬼子给屠杀了,就剩下牛二和奶牛,牛二与日本人决斗,誓死保护奶牛。
这个影片很感人,我看哭了,不仅日本人欺负牛二,还有一些蛮横不讲理的人也欺负他,他被迫领着奶牛来到山洞里活了好多年,后来抗战胜利时,他都不太会和正常人交流了,真心破防了。
那些年,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抛头颅洒热血,非常的不容易,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Ⅳ 红色观影影片观后感
红色电影净化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更坚强,更自信地面对明天,将党的光辉传下去,保持党旗的颜色不变。下面是红色电影观后感。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当电影里传来坚定并雄壮的旋律我心中不禁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抗战时期。
《地道战》这部影片讲了1942—1944年间侵略者在冀中平原上进行“大扫荡”,以搞垮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大伙全结一心,同心协力,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战斗方式(挖地道)。
他们在平原的地下开凿地道;家家相连,户户相通,地上地上连为一体,为鬼子布下了天罗地网。利用百里长的地道和冀中人民的智慧。勇气和力量,把鬼子打得片甲不留。
百里地道蜿蜒曲折,埋伏着充满智慧的神兵,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机智勇猛,赢得胜利?是他们必胜的信心,使他们机制的头脑,是他们团结的力量。
虽然他们没有高科技的武器,但是他们有最聪明的“土”办法——地道,他们有共同的民族魂——爱国情,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会?I卫自己的尊严而不屈奋斗;不管敌人多么强大和残忍,只要团结坚持就一定能胜利!
看完《地道战》后,我想:我们多幸福呀!丰衣足食,还有书读,再想想日本入侵那会儿,向我们这么大的孩子,忍饥受饿,无家可归,我们还生在福中不知福,真是惭愧!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准备将来报效祖国。
Ⅵ 关于《红色中国》的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写作思路: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正文:
今天我观看了《红色中国》这部电影,这个故事片是以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庆典命名的,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整举行了震动了整个北京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墙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部影片是中国历史的真实展现。
当我看到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国领导人登上北京城墙上时,我真的感觉到很感动,那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时刻,我想这个时刻真的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尤其是当毛主席操着地方口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想作为任何一名普通的中国人都会真的感觉很自豪。就是我自己坐在宿舍面对着冷冰冰的电脑屏幕的时候我激动,喜悦的心情是无法掩饰的,真的感觉到很自豪。
在影片中毛主席的形象是那么的朴实,一身中山装,外加一件棉袄,还有就是条围巾围在胸前,但是给人的感觉确实如此的伟大与可亲,认真严肃中又透出点小幽默,简单朴实的道理中却透出了大智慧。
这部影片是我自己在宿舍看完的,其中的很多镜头对我很受鼓舞,有的镜头我甚至不断的倒回去看了好几遍。我想作为一个不知道什么是饥饿,什么是寒冷的生活在新中国幸福年代的人儿而言是无法深切的体会到革命先烈们当时为了争取新中国的成立所迸发出的那份不怕炮弹,不怕牺牲自我的激情。
欣赏完《红色中国》我的心情真的是激动万分,久久不能平静,我感触到革命的伟大意义所在,正因为有了前辈们不怕牺牲,不怕枪林弹雨的伟大精神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他们,是他们昨天的牺牲与大无畏才有了今天我们的美好人生。
但是他们却与这些幸福无缘,因为当好日子即将来临时他们却已经老去甚至逝去。我想我们唯一能做到的是珍惜现在的美好,同时用我们的智慧为别人创作更多的美好。
Ⅶ 红色电影观后感
红色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这部电影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高炮班的关班长被炸的尸骨无存的时候,我为敌人的侵略行径感到愤怒;张排长被燃烧弹烧成一尊雕塑时,我为志愿军队伍保卫家园做出的悲壮牺牲感到心痛,看到这些画面时,我也看到影厅里有人在擦眼泪。
灾难来临的时候,影片中的小人物有强大的能量、有不怕死的精神,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人。让我们更加珍惜幸福的生活,更爱我们的国家。
敌人的枪林弹雨,飞机的狂轰滥炸,武装悬殊的情况下,战士们一次次冒死修桥,最后一个个英雄用他们血肉之躯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让战士们过江。彻底保障了金刚川上的通道畅通,给金城战役前线输送了大量武器弹药,保证了战役胜利。
《金刚川》在故事编排和情节甄选上,将切入点放在了小人物的命运上,用心动情,既吸引观众,又感动观众,进而征服观众、震撼观众。在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中,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感人片段。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在抗美援朝后期金城之战打响的前一天,一个师的士兵过一条金刚川的真实事情。从士兵角度、美军角度、高炮连战士角度,反复重现修桥和反击的整个过程。传承民族精神,展现时代担当。
Ⅷ 红色电影观后感200字
为了庆祝建国60周年,我们郭里园小学组织全校老师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9月25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电影院观看了电影《建国大业》,让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更具体的了解,让年轻一代的我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
电影将重大历史事件在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感和真实感,从45年重庆谈判讲起,讲到谈判破裂,内战爆发,三大战役,其间穿插了敌机轰炸中毛泽东的淡定沉着,闻一多的慷慨就义,傅作义被女儿感召,李宗仁履新后的无奈,蒋经国稳定上海经济,国际上对于共产党、国民党的态度等小故事,展示了共产党、国民党、各个民主党派几十位人物不同的立场、思想、做法,人物性格形象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当我看到刘烨扮演的小兵角色,在向仪仗车上的毛主席敬军礼时那坚毅而充满信念的目光,让我们不难理解人民解放军为什么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队伍;当我们看到蒋介石一声长叹说: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让我们看到一支腐败的政党灭亡的必然性。当我们看到共产党人的礼贤下士,虚怀若谷;国民党对民主人士的威逼利诱,疯狂杀戮,一个政党的从容大气与另一个政党的狭隘猥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等等这些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四海皆准的真理:一个成熟健康的政党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必须能不断完善自己,修正自己,让自身的肌体保持青春与活力,否则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事想着人民。
这部影片在短短2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再现了我国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了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整部影片内容十分的饱满、紧凑。
Ⅸ 红色革命影片观后感
今天看了一部红色革命电影《上甘岭》,电影的主要情节是:1952年秋,朝鲜战争进入最后的关键阶段。美国侵略者竟在板门店谈判休会期间,调动六万多兵力,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取上甘岭阵地,进而攻占五圣山,用武力获得他们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
坚守上甘岭阵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的率领下,与敌人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二十多次的疯狂进攻。
此后,他们又根据上级指示,退入坑道坚守阵地,拖住敌人,使之无法前进一步。在山上坑道里坚持战斗了一个月,他们遇到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不仅与外界的联系被敌人切断,而且缺水缺粮,生存艰难。
但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坚守了二十四天,从而赢得了时间‘使中朝军队取得了大进攻的胜利,并使整个朝鲜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美国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来谈判,无可奈何地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朝鲜人民得到了和平。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让我为之动容:由于敌人的封锁,部队严重缺水,战士们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级领导派来送水的小分队,队员们一个个牺牲。为了保存实力,八连战士们又得下山去抢水。
但是,战士们刚装好水,就被敌人的流弹打中了。后来,师长派人历尽千辛万苦才送上一些萝卜,并特意送给连长两个苹果。虽然连长自己是那样干渴,却把两个苹果分成许多片,分别送到全连每个战士的手上。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战士们在那样饥渴的情况下,没有忘记自己的战友,这种阶级友爱是多么高尚。
《上甘岭》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故事片。由沙蒙、林杉执导,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等主演。于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国电影资料馆完成了该片4K精致修复,使其再现银幕。已完成4K修复的电影《上甘岭》是目前观众能看到的最清晰的版本。
Ⅹ 红色革命电影观后感
红色革命电影《铁道英雄》观后感:这部影片叙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贼寇攻占了国内的津浦铁路,一群爱国志士构成了一支山东齐鲁铁路队,以铁道和列车为竞技场,以工业区浴室为联络点;
情报搜集,暗杀贼寇,劫取武器装备药物物资供应的小故事。她们在白天是铁路线汽修厂的职工,夜里就化身为骑兵奇袭贼寇,在白雪皑皑中穿行,在疾驰的列车上,沿着绳索撬锁、盘货、夺得武器装备和药物,激动人心,扣人心弦……
“你一定要好好活着,我们都要好好的活着……”,影院里的显示屏上,护士庄妍和“热血队长”老洪恋恋不舍,离别前,护士庄妍情深的望着老洪;
温柔善良的她,扎着2个双麻花辫,衣着厚厚棉衣,甜美俏丽。是她在雪天里察觉了身负受伤奄奄一息的老洪,救了老洪,这己经是她第二次救了老洪的生命。战事是惨忍的,敌强我弱,铁路队只有依靠满怀的爱国精神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