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二年级《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昨日是电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与家人朋友有幸观看了此片,感觉震撼颇大。我是唐山人,经历过那场地震灾难(当时我八周岁,刚上小学二年级)。下面就以唐山一个普通百姓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让人感动的是大灾大难面前的亲情!徐帆饰演的母亲和张国强实验的父亲(以下省略简称母亲、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面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后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
二是真实反映了人民军队的抗震救灾中的巨大贡献和牺牲。无论是唐山还是汶川,解放军永远冲在救灾最前线,从分体现出人民军队战争时期是人民和平的保护神,灾难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护神!
三是养父母给予方凳真实真挚的爱。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应该说是第三次生命,对待方凳视如己出,培养她长大成人考入大学,特别是陈道明将养父对养女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爱同样很感人!
四是电影中对爱情的表现处理恰到好处,非常到位。父亲舍生忘死推开母亲闯入摇摇欲坠的楼房,在充分体现父爱的同时也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爱;母亲三十多年孤守所表达的对父亲的挚爱!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对这部电影的拍摄谈点个人观点。这部电影属于大制作、大手笔,拍的非常震撼,陈道明、徐帆等演员表演非常真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来上这么一部电影,希望能让同胞们有些心灵上的震撼,也希望对年轻人的观念有所改变。美中不足的是该部电影有植入广告的嫌疑,可能是剑南春酒厂和工商银行赞助的缘故吧!另外在历史背景细节上把握不太准确,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陈道明实验的养父佩戴上校军衔就不符合实际,我军是在1988年菜实行军衔制的。当然这只是这部电影的美玉之瑕,总的来说电影很震撼、真实。
再者唐山大地震时当时交通不发达,只有军队能进去,基本是唐山人自己扒自己,最后死了24万人。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全国都动员起来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直升机飞进来了,挖掘机进来了,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都来了。时代不同了!唐山的观众看完以后是感动,甚至感恩!所以人有一颗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恩人!
❷ 关于地震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不知道亲是哪个阶段的文化水平。
如果不是要专业的影评,只是初中小学生,那么狠简单了。
首先,介绍电影内容,简短精干而又让人一目了然。比如电影的名字叫什么什么,我是在怎样的心情下观看的,影片主要介绍了什么什么,时间地点人物必须交代清楚。如果你用电脑写,还可以插图。
其次,找出几个特别让你感动的画面或者瞬间,表达此刻的心情,比如:在万物全部坍塌的那一刻起,只这一个镜头,便刺痛了我的心,世间万物,高楼树木,顷刻间化为须有!。。等等这样子的多写点。
最后表达你对整个电影的看法和感受,你可以大气而简短:蛮野的人祸尚且可以避免,那么悠谬的天灾呢?当地震来临的这一刻,所有的生命都那样渺小,现在活着的人们,有什么理由不珍爱自己的生命!这样精彩的电影,深刻的剖析了人们遇难时的无助,让我感慨颇深!
这样就差不多了,如果你是学习编导的,要写影评,那么好,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甩这些镜头,反打、变焦,闪回、闪白,蒙太奇这些手法,都要写出来,展示你的专业素养,当然,再往深你可以写许多,呵呵。
全部手打,只希望你能采纳,因为我真的很用心回答你的问题。
❸ 地震教育片的观后感
1.生死只在一瞬间
每个人的一生是不同的,有人可以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而有人一生确实坎坷的。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安全教育》影碟,我们兴奋极了。影碟开始放了,我沉浸在了影碟的世界中。碟片是以卡通形式制作的,采用了知识问答的形式。只见屏幕上出现了一小段短片,接着,一行行题目与选项排列在屏幕上。然后有两人一一作答,同时进行教育解释。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火灾的逃生》了。
正如人们常说的功亏一篑,如果在发生火灾时没有科学的自救方法,很可能将宝贵的生命白白断送在火海之中。事实表明,火灾时被浓烟中有毒气体呛死的并不比被火烧死的少。因此,火灾逃生在穿越有浓烟的走廊时,要俯下身子前进,因为,在近地面处浓烟较少,可能还能够呼吸到残留的几丝氧气。
还有几个知识要点,比方说,擦车时不能用汽油擦发动机等地方,要注意装修时的安全隐患等等。看了这部影碟后,我不仅知道了火灾的危险性,还知道了怎样预防火灾和火灾逃生自救的方法。其实火灾也不是那么让人毛骨悚然,无人幸免的天灾,只要掌握了自救方法,还是有可能从死神的手中挣脱出来的。
生死只在一瞬间,防患于未然最重要。
2.学会自我保护,珍爱自己生命
曾记得《老人与海》一书中写到老人在海上捉到了一条大马哈鱼,老人把猎物拖在船后返航时遇到了鲨鱼的攻击。虽然老人通过顽强的斗争,战胜了鲨鱼,但是他的战利品也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在对老人在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永不言败的硬骨头精神感到赞叹之余,我也不禁对鲨鱼跟踪猎物的本事之强感到惊叹。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安全教育录像。影片以生动有趣的动画向我们讲述了在野外的自我保护方法,沙漠遇险如何保存体温的方法,海上遇难逃生时为何要扎木筏……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在海上遇难乘坐小游艇逃生时不要向海里扔食物或呕吐物。因为生活在海里的最凶猛的鲨鱼,虽然它的视觉不灵敏,但它的嗅觉非常灵敏。它往往会跟随着气味捕捉猎物。
看到这里,我想,如果老人也看过这个录像的话,那么,他一定不会把大马哈鱼拖在船后,让鲨鱼有迹可循。而我们看了这个录像,不仅增长了许多知识,学会了在野外生存时的本领,同时,还让我们明白了生命如花一样美丽。让我们学会自我保护,珍惜、热爱自己的生命吧。
3.要学会自我保护
“啊!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安全隐患,我们真的要学会自我保护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今天我们看了一部影片,名叫《安全教育》。这部影片是以出题考嘉宾的方式进行的,主持人出题,两位嘉宾举牌回答。这样一问一答下来使我懂得了许多知识:在沼泽地中行走应先用木棒探明虚实再走才安全;火灾逃生时应趴在地上匍匐前进;水上逃生时应多穿衣服,带足粮食……
看了这部影片后,我的感触很深,想想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也有许许多多的小隐患,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却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伤害。比如:家中有许多的电器插座,如果放在小孩容易碰到的地方,就会造成触电;阳台、窗台旁有较低的桌子、椅子,小孩就容易爬上去,如果这时窗子开着的话,就容易从窗口摔下去……一旦我们发现了这种安全隐患,首先要告诉家长,并提出建议,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懂得自我保护,按照自己的判断去做每一件事,时时刻刻不能忘记一句话:生命是第一!
4.奏响生命的乐章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对于人类来说,安全永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无论是谁,都应该爱惜生命,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一些保护生命安全的最基本常识。
今天上午,我们观看了一部关于安全教育的片子。片子中讲述了各种在危险中自救的方法,如:在火灾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趴在地上匍匐前进,这样才能仅可能防止吸入浓烟,安全离开危险地。还有在穿越沼泽时,要用木棍探明虚实后才可以行走,否则一不留神就会陷入其中,难以自拔……听了这些,使我受益匪浅。其实,不要去说火灾等严重的灾难,就是在我们身边也常有一些不幸的发生,只因为某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以及没有安全常识而酿成苦果。记得有这样一件事:有一个男孩因被同学打了一下而想“报仇”,拿着一根粉笔头向那个同学扔去,没想到,粉笔头无比精确地打到了那名同学的眼睛上,从此,那名同学就永远失去了“看”的权利,而那个扔粉笔头的则让自己本不富裕的家庭再负担受伤同学的所有赔偿以及医药费用,一件原本没有的小事却因缺少安全意识而使两个家庭遭受损失。听了这件事,想必同学们一定已经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了吧!特别是我们小学生,凡是凭着自己的想法,常常不自觉的冲动与盲动,又最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我们更要重视安全教育。
让我们学习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常识,一起奏响生命的乐章吧!
5.生命的宝贵
在星期一的校会课上,我认识到了生命的宝贵;金色童年只有一次,青春的火花也只蹦跳一次,步入老年,就很难再去干一翻事业了,所以,上天赐予我们的时光很短暂,我们何不珍惜这短暂的时光呢?所以我们首先要以安全为首,只有在健康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工作。
在看《安全教育》这部教育片时,我看见了有多少泥沙被卷进了洪水,一同倾泻而下,那么多人,由于没有良好的掌握避免这种情况的方法,与亲人长辞,妻离子散;我看见当海啸来临时,有多少人在大风大浪中呼救,有多少人已被淹没,又有多少人在四处寻找亲人的踪影,如果他们知道海啸来临前的预兆,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无辜丧命了。再看地震、火灾光顾之际,多少人选择跳楼、飞速奔跑等错误的方式,这些举动,都有可能危及生命!如果他们都有自我保护意识,也不会出现这么多凄惨的场景。
通过这部影片,我了解到了遇到火灾如何逃生、陷入沼泽如何脱险、发生地震该如何去做,同学们,难道你们还想听一位母亲抱着在灾难中死去的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吗?难道你们还想看到失去亲人的人,需要被人搀扶着走路吗?如果你们都不想看到这样的场景,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带动周边的人,珍惜自己的生命,共同创建美好家园!
6.防范于为然
大家知道在火场如何自救吗?知道在海上弃船时如何逃生吗?知道在丛林遇险时如何脱离困境吗……你也许会说这不可能发生。是的,我一开始也这样认为。可真要碰到了,该怎么办?
我们不妨来试验一下。比如:火灾现场浓烟滚滚,你是应该屏住呼吸迅速冲出现场;还是用时毛巾捂住口鼻慢慢离开;或者捂上口鼻匍匐前进?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第一条,但正确答案是第三条。如果你和我一样,你肯定能憋住气?就算你可以憋住气,你就确定前面没有烟雾?我感到后背一阵冷意袭来。真要有火灾发生,我这样逃生不仅无法脱离现场,而且会有生命危险哪!
许多家长只顾着让孩子读书、读书、读书,忽略了最最重要的安全防范意识,导致许多孩子离开成人视线后引发了一系列不必要的事故。这时家长就后悔莫及了。
看了《新时期小学生安全教育》我对安全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我现在觉得安全知识真应该“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虽然地震、火灾、洪水……我们也许一辈子都碰不到,但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防范于为然,那就有备无患啦!
❹ 地震电影《最后一课》观后感400字
生命,像清泉喷涌;流银泻浮;潺潺流动。阳光下熠熠,素练白绢。蔚为壮观,弥漫成蒙蒙烟雨。生命是寒梅怒放,傲雪欺寒。只有高高扬起自强的鞭子,生命才会如骏马一般在人生的疆场。也许这就是《最后一课》的深刻含义。
《最后一课》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主要描述在汶川大地震中,东汽中学的谭千秋老师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扛住了砸下来的水泥板,伸开双臂保护桌子底下的四位学生,尽管自己身负重伤,还一直关爱着学生,直到自己生命的极限。
师生之间,传递着的是智慧的火花,知识的进钥匙。
师生之间,传递着的是默默的呵护,无私的奉献。
师生之间,传递着的是虔诚的敬重,大多的感激。
在谭千秋老师的心中,他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在电影里德这样的情节令我深深的感动了:一次,赵刚的脚在体育锻炼时扎伤了,谭老师知道后,立即背着赵刚向医院飞奔而去。他为了不再有这样的意外发生,号召大家在课余时间和他一起去操场拣石头。从此事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教师是一个伟大和光辉的职业。最幸福的身份是学生。老师们传播知识的火种,也照亮了学生头顶上的那片天空,师生之间,总有一些关怀打动着人们的心扉,温暖动人的双眸,点亮我们的成长的道路,也同时传递情感。
生命看似十分脆弱。轻轻一折,花草凋零枯萎了,脚轻轻一踩,蚂蚁就粉身碎骨了:武器随便一挥,人或动物就很快死亡……生命是如此的弱不禁风。可是,大自然的另一番景象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比如,这次汶川大地震中,谭千秋即使早已被石板砸伤,可是他依然没有松手,直到生命的终结。鼓舞我们要做一个顽强的人,不经历一番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我们只有笑对人生中的挫折,顽强地鼓起勇气生存,才能让生命显出辉煌!
在“5.12”特大地震中,类似的镜头还很多很多,一个个舍己为人的真情故事。见证了中华民族光辉的人性,见证了中国人民大团结互助的凝聚力,他的精神将会让我们铭记在心
❺ 关于<<唐山大地震>>电影的小学观后感
抱着对唐山大地震的敬畏,抱着对冯小刚的信任,抱着对众多明星的演绎,在上映第一天就抢先看了片子。
遗憾的是,正如看过《决战刹马镇》让人笑得前仰后合之后什么也记不得一样,看过《唐山大地震》让旁边的人哭的一塌糊涂之后什么也记不得。
全片重在展现唐山地震32年里一家人的变迁历程,选取每10年为一个叙事段落展开人物及事件叙述。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意图表现全历程的宏观展演,却忽视了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和故事本身的铺陈记录,留下了貌似磅礴的架构和内容空洞的故事。就像只有宏伟震撼的高度却缺少细节美感的庞大地标,比如史前巨柱,比如楼兰古城。
也许是ZHENGZHI要求,影片注重每10年里主人公的生活变迁,然而,由于视角过多、事件频繁,冯小刚在影片情节的讲述时忽视了观众的感受和期待,故事的讲述平常甚至平淡,更像一部纪录片,全无情节的起承转合波峰波谷,与其以往大开大合的表现方式有着截然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观众无法接受的。
如果说情节平淡还可以勉强接受的话,那么冯小刚对主人公的塑造就是彻底的失败。人物性格描画是小说和电影需要刻画的核心内容,整个影片,徐帆作为一个震后余生又背负巨大心理包袱的母亲,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和理解的苦难,但是,又是因为视角过多,往往刚进入角色就转换了情节,让人难以畅快淋漓。即使是另一个出色的演员陈道明,凭借其扎实的表演功底,也只能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尽量留下相对深刻的印象。
对于主人公的选择,李晨、张静初两个年轻的主角完全无法演绎出劫后余生者的内敛和积极,地震带来的痛苦在他们身上找不到痕迹。甚至不如那个小方登表演的自然,深刻。张静初最后在墓前的哭戏本该是全篇的最高潮,但其僵硬、做作的表演让人看起来假的不得了。更像一出闹剧,远远没有徐帆给女儿一跪来的震撼。看到这里,即使是全场涕泪横流的观众这这个时候也止住了悲声,也认为“哭点”实在太低。
也许有人说,这种32年历程的大纵深的历史演绎难免让导演捉襟见肘,但是,是否还记得《集结号》?谷子地在同样跨越大时空的叙述中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以前能做到,现在为什么不?冯小刚,退步了。
当然,也不能认为影片完全没有亮色。大片无名墓地旁小路上,徐帆佝偻颤抖的身影;对着32年突然出现的女儿徐帆跪下道歉的一刹那、陈道明对着10年音信全无又回到身边养女拍着沙发的怒吼和哽咽;汶川大地震那个母亲为了大局要求为女儿断腿的一刻,还有地震前10分钟,路人甲对路人乙的一句“明天见”,这几个片段仍然可以给出满分。
可遗憾的是,影片让人记忆的,也仅有这几个零星的片段。徐帆、陈道明凭借着自身的绝对实力在整部影片哀婉的大背景下催下了无数观众的热泪。只有这两个人,只有这两个人,是冯小刚和《唐山大地震》悲情苦戏赖以生存的芥末,整部戏却是粘了芥末的空心儿催泪弹。
❻ 汶川大地震观后感(200字)
写作思路:首先交代一下电影主要内容是什么,将主要情节描述一下,最后阐述一下自己观后感想即可。
范文:
今天下午,老师带我们去科技楼看汶川大地震的电影。整个教室充满了叫喊声,议论声。电影开始了,大家顿时安静了下来,好像被一种魔力控制了似的。
一个武警部队正准备离开汶川。突然,山崩地裂,整座山压了下来。我不禁感到心里一怔:原来这场地震这么大呀!我还以为就只是房子摇一摇。部队的队长向外界发出了求救信号。在汶川的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为了救一个同学,自己被石头砸死了。
当救援队发现他时,说:“他的身体已经腐烂,必须锯开尸体才能救出孩子。”大家异口同声地叫:“坚决不行!”。有人提醒:“救孩子要紧,先救出孩子吧!”最终还是就出了孩子。看到这里时,我被这位老师舍己救人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在一个化学气体厂,因地震让毒气体大量释放,导致引起熊熊大火。
地理学家、科学家都认为在地震后的裂缝中放入炸弹,然后用山上的泥沙把火扑灭。当点火的时候,化学气体厂还有一节火车头,上面坐着三个人,当看到翻天覆地的泥沙盖下化学气体厂时,我情不自禁地闭上了眼睛,心想:他们肯定死得很惨。当听到那些军人的欢呼声时,我看见他们三个人架着火车从泥沙中冲了出来,我感到非常高兴。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触很深。在这场天灾人祸面前,人们毫不退缩,许多人为了救人牺牲了自己。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不要浪费生命,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❼ 看完电影《汶川地震》,观后感怎么写
今天学校组织全体老师观看了电影《汶川地震》。银幕上那动人心魄的一幕又一幕无不感动着每一位老师。“危难时刻,每一个人都会这么做,这是做人的天性……”老师们泪洒满面,相互诉说着。是啊!废墟上:校长,老师,学生,公安干警,国家公务员,镇上的居民……哪一个不在奋力的救援?灾难前,他们来不及为自己失去的亲人掉一滴眼泪!更来不及看一眼自己满是伤痕的双手!废墟下,英勇的男教师创造着父爱如山的神话,坚强的女教师演绎着母爱的无边……为此特转载文章《奇迹的名字叫母亲》、《奇迹的名字叫父亲》两个感天动地的真实故事,纪念地震中为了救出每一个生命而遇难的教师。
一个年轻的母亲,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前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又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确认她已经死亡。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他又来到那具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到女人的身子底下,摸了几下后,高声喊道:“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清理开废墟,发现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
孩子大概有3、4个月大,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伴着泪水在一群人中传递着……
大灾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伟大的母亲不仅给予了孩子生命,更给予了他一生都受用不尽的爱。
❽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六年级水平
23秒,32年
终于等到了唐山大地震上映的日子了,期待了许久。迫不及待的跑进电影院看完了这部电影,人数远远在意料之外,偌大的大厅里只有寥寥十几人,完全没有排山倒海的人群,真为冯导许下的5亿票房担心。
准备了好几包纸巾,但是因为有心理准备所以没有加入吸鼻涕大军。但是最后还是忍不住了。最让我触动一个情节是地震发生前家里就剩一个西红柿可是姐姐跟弟弟都要吃,但是妈妈没有把它分成两半而是直接给了弟弟,姐姐向妈妈抱怨说弟弟全部吃完了,妈妈只是安慰姐姐说明天再给你买,不会骗你的。这里应该改算是一个伏笔吧。
然后,地震发生了,房子轰然倒地。弟弟和姐姐被压在同一块类似于跷跷板的石板之下,只能救一个,救了弟弟,姐姐就会被压死,救了姐姐,弟弟就会被压死。弟弟哭着喊妈妈,说好难受,胳膊很疼不想再呆这里了,让妈妈快救自己出去,还告诉妈妈姐姐就在旁边可以听到她敲石头的声音。女人跪着哀求周围的人一定要救出自己的孩子,可是救援的人说一块石板压着姐弟两个人只能救出一个,救援的人还是坚持说只能救的了一个,如果再不决定就要先去救别人了。妈妈最后无奈的低下头微微颤抖的说:救弟弟。女儿清楚地在旁边听见妈妈的那三个字。一场大雨降下姐姐忽然从地上爬了起来,后来被解放军带走送到了收容站,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了,她考进了大学,却因为在上学期间怀孕而退学,然后就消失了,养母死了,养父日夜担心着她。
电影里还有一个伏笔。弟弟事业有成后,想带母亲住进好一点的房子,而母亲却坚信女儿和丈夫会有一天归来,所以死也不搬。这里就为后面姐姐的归来做了铺垫。
08年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弟弟和姐姐都到地震前线。偶然下他们相认了,弟弟带着姐姐回到唐山老家,妈妈颤抖双手在家包着饺子等女儿回来,当她进门的时候妈妈却显的特别淡定,只是说了句先进屋吧。然后就看见母亲站在门口,手里拿着西红柿说,我没有骗你吧。
再多的怨恨都在这一刻被浓于水的血融化了。这就是亲人,这就是亲情。不管有什么隔阂,不管有哪些无法原谅的事情,但是亲人就是亲人,这时如假包换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