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分求``电影《看上去很美》《牡丹亭》《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随便一部就可以
猜火车我倒是写了1500字~~
其余只写过肖~~可能有100字~~
“看完影片以后,是很有感受的.说不清楚的感受.
对主角的智慧感到佩服,坚持觉得感动.类似看过红楼梦,得到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似乎只是在讲一个故事,可是故事看完以后观众得到的东西是巨大的.这可能就是电影的魅力.”以下还是转的,如果你要自己写,也可能对你有帮助。
曾几何时,我认为自己已经被岁月和世俗淡化的没有了理想、希望,每天总是在碌碌无为之中度过!我很想改变这一切,但我一直找不到生活的光亮面!
看过这部伟大的影片以后,我发现深藏在自己心中的那份久已尘封的感动,重新被唤醒!我找到了自己,找到了理想,激发了热情!我相信这部影片将会陪伴我一生!在我孤独、不顺、烦恼的时候,我会重新看一看这部影片,我将会振作前行!
《肖申克的救赎》,世上最伟大的人类灵魂作品! 2001年,那时候不像现在遍地都是经典名片的DVD,那时候能找到一部心仪的电影的VCD就如获至宝一样。所以杂志上说的大多数影片都还停留在传说中的地位。就是在那样一个年代,凭借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我找到了那部口碑相传的传说中的影片,那时它的译名是《刺激1995》。那时候,知道它存在的人,其实并没有几个。
2005年,这个影像资讯泛滥的年代,遍地都是经典名片的DVD。越来越多的影迷认识到了一部影片的伟大性并自发的把它封为了影史上最大的无冕之王。这时候,它也恢复了原本的片名――《肖申克的救赎》。这时候,不知道它的人,恐怕也没有几个了。
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辉往往要在时间的打磨下才能完全展露锋芒。1994年,《肖申克的救赎》与《阿甘正传》和《低俗小说》三分天下竞争奥斯卡,代表整个美国精神的阿甘捧走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影片的桂冠,而昆汀也在之后的戛纳电影节上得到了更大的补偿――《低俗小说》斩获了象征艺术电影最高荣誉的金棕榈大奖。唯有《肖申克的救赎》,提名若干项最终却一无所获。如果从一个较为功利的角度来看,这个结果无疑让人觉得非常不值。所以在此之后,它不可避免的沉寂了一段时间。
其实我对此片感情的起伏,基本上是它在大众影迷中遭遇的浓缩。从《刺激1995》到《肖申克的救赎》,不光是片名的简单转变。在我的心里,代表着一个质的飞跃。
我时常会想,是一股什么样的底蕴或者是人文力量支持着这部作品从沉寂中缓缓上升,直到升华成为神话为止。如果说只是那个震撼的结尾抬深了整个影片显然欠妥,因为早在《基督山伯爵》中大仲马就已经把越狱的传奇故事描写到了极致,而且从来没有只有结局出彩的电影能被如此加冕。如果简单的归结为希望的力量自然也是单薄的,希望如果失去了支持的动力,也只能是乌托邦式的幻想而已。
第一遍看完后觉得有外界对它的评价有点太过,觉得如果没有结局的支持全片显得空洞了许多,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男人在狱中的遭遇吧!
那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由于当初的自己心灵上的某些东西尚未成熟,所以无法直接从影像上体会到更深层次的含义,自然就忽视了最昭示人性的精髓的地方。但在第若干次重温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突然感觉自己被击中了。按理来说早就烂熟于心的剧情应该无法再激荡起内心太大的波澜,可在这一刻,我突然觉得主人公安迪的每句话都意味深长,每个表情都清晰得可透散出心灵。
这是一部需要适当的人文底蕴才能完全体会到的感觉,这也是一部需要时间磨砺才能完全散发光辉的影片。就像安迪自身一样,关在笼子里20年的考验,终于换来了他的月黑高飞。又像老友瑞德说过的那样:“有一种鸟是注定不能被关在笼子里的,它们的羽毛太过丰润……”
安迪因被控谋杀妻子被判无期徒刑。
即使他听到这个消息一脸惊愕怎么样?即使他知道自己是清白的又怎么样。他还是被关进了高墙,他还是永远失去了自由。
入狱后的第一个朋友瑞德严厉的警告他说:“在这里,希望是个危险的东西。它会让你痛不欲生。在这里,你绝不能拥有任何希望。”
这是一个囚犯在另一个世界里安然活着的另一个法则。这也是失去自由权利后必须得交出的与之对应的精神上的权利,因为如果只有精神上的渴望,却得不到实际上的自由,会把人逼疯。
瑞德是为了这个新来的年轻人着想,他觉得这是对的。
直到最后的结局出现前一刻,安迪的表情一直都是淡然的,几分儒雅,几分睿智,看不出几分城府,却带着几分神秘。他脸上的一种微笑让我无法忘记,目光柔和而又深邃,嘴角微微上扬,一种惬意和自由的微笑目空一切。这些微笑让我回忆良久:
他用自己的力量让监狱管理员请兄弟们痛快的喝了一次啤酒,他坐在阳光下,看着兴致高昂的兄弟们,脸上带着这样的微笑。
他不顾遭禁闭的惩罚,跑进广播室放了一曲《费加罗的婚礼》,当悠扬的旋律在监狱上空荡漾的时候,他闭着双眼,心无旁骛的沉醉在乐曲中的时候,脸上带着这种微笑。
他在那间自己申请办起的小图书馆里,缓缓的告诉瑞德他对穷凶极恶的监狱长所设的一系列圈套。他意味深长的说:“在监狱里,我才知道,自已在外面时正直的几近迂腐。”那一刻眼中闪动着光芒,脸上同样带着这样的微笑。
“管中窥豹,窥一斑而知全身。”从这些微笑中,我们也能逐渐牵出他其实一直彭湃着的内心。在那里,那团希望的火焰从未熄灭过。
这是个让人肃然起敬的男人,他从进来就明白了这种体制化对人的囚禁的不只是人的自由,而是人的心灵。当人们习惯这种生活后,精神生活便开始麻木,渐渐的你觉得这样也可以活着,渐渐的你觉得这样也挺好,最可怕的是当你某天可以离开时你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这种生活了。
安迪把自己对自由的渴望燃烧了20年,他用这份对自由的执着抵抗着他内心的钝化。他在自己离去之前把任何一步棋都计划的天衣无缝。他惩罚了贪婪的监狱长,他换上了崭新的衣服,他甚至考虑到深受到体制化影响的瑞德出去后会想不开而为他留下了一个活着的原因。
最后的一晚,外面暴风骤雨,坐在牢房里的他的内心也在波涛汹涌。
最后的一晚,当他爬出监狱的下水管道,举起双手徜徉在雨中的时候,他蓄积了20年的对自由的渴望终于爆发了。他用自己的坚持完成了对自己心灵的一次完美的救赎。
因为安迪,瑞德重新回到了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能比老朋友相见,更激动人心呢?同样经受过风雨历练的他用一种感激而且平和的语调缓缓道出那句箴言:希望是好事,也许是最好的事。不论什么时候,它都不会死去。
想起了陆遥的《平凡的世界》,一群艰难的生活着的人们,却从没向风雨低过头,他们把艰苦当作成一种历练,期待着历练后的成功。
支持着他们坚持的理由,和《肖申克的救赎》如出一辙,虽然平凡,但却深刻。
希望确实是好事,也许是最好的事
2. 牡丹亭的相关评论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倾倒众生
文击节而歌
姹紫嫣红的5月,白先勇先生携着他后半生钟爱所系的《牡丹亭》第四度进京,能容纳约3000人的北展剧场,11日的上本演出再次爆满,更巧的是,这正是白先生青春版《牡丹亭》的第100场演出。
人海中的我偷偷观察了一下,30岁以下的年轻人要占到80%,更青春的学生要占到50%;还有呢,多是女同胞们三五成群地结伴而来,男同胞们大多身边都伴着佳人一道儿的。
白先生力挽狂澜,在昆曲年轻一辈传继无力的情况下,策划的青春版让中国最美的古典戏剧再次大放异彩,演绎古典美的,年轻化,欣赏古典美的,年轻化,深蕴古典美学的昆曲,也年轻化。所谓青春版,大抵意义在此?
——惊鸿一现汤显祖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
青春版的《牡丹亭》中,这段点睛之笔竟然由汤显祖本人上场演绎,一现惊鸿啊!此段演完,汤先生转身对着观众,负手长立,舞台的灯光逐渐黯淡下去,于昏黄之中慨然长立的汤先生,此时竟生了些仙气氤氲的味道!
——清心玉映杜丽娘
看牡丹亭之前,在网上搜索资料,听得许许多多的人说华文漪的扮相最美。
现场沈丰英饰演的丽娘之美,是让我爱极了的。由于坐在25排,丽娘的美,是近观不成的了。于远观之中,那略略低眉颔首的羞涩姿态,那微微上扬的万分淑仪的嘴角,那水袖轻挥的盈盈身段,那柔弱细软又声声含情的声段,一个端美淑仪、清心玉映,温柔似水又内心炙热浓烈的宋代大家闺秀,就这样把我们带进了她生生死死的爱情神话里。
如果要细细评论丽娘之美,首先应是眉目含情之美,礼教森严的杜太守百般严苛教导出的女儿,举手投足、张口闭口间须得极尽大家闺秀的风范,而丽娘情深如此,这扇心灵的窗户,挡也挡不住满眼的情。我还细细看了丽娘的剧照,每一张和柳生的对视中,均止不住深情。丽娘之美,其次在于声音之美。柔若无骨,千回百转。恰如丝丝袅袅的烟,我生生听出了几许缠绵。
在此之前,听过张继青、华文漪版本的,甚至梅兰芳的录音,若论华丽和丰富之美,若论沧桑之美,若论婉转之美,大师们胜过一筹。可大师们演绎丽娘之时,都已“青春不再”,我们听得出的唱腔之外的韵味,也得于丰实盈厚的岁月沉淀。沈丰英版的丽娘,以青春年少之身演绎牡丹般娇艳正浓之人,多了许多青春柔美的味道。这种青春,有些逼人地真实,甚至闭上眼眸,耳中丝丝婉转,恍然以为不在今世,而在宋代了。
——舞台、服装及音乐之美
首先狂赞青春版的服装设计,全是古色古香、水墨淡雅的风格,尤其是丽娘和花神的服装。狂赞服装和美术设计——著名电影导演王童,据说花神服装上的图案都是他用画笔一笔一笔地画上去的。我睁大了眼睛,貌似觉得那是巧夺天工的苏州刺绣(后来证实确实是啊),你想想看,或浓艳、或秀雅的牡丹、杜鹃、梅花、百合、墨兰等等不同花色,栩栩落在柔白细软的丝质绣服上,那是何等的绮丽、古雅啊。(哭啊,好多图贴不上来,回头再找补吧)
《牡丹亭》的舞台十分古典、写意。昨天花神出场的两段很是经典啊,分别是惊梦和离魂那两出。惊梦那出,十位花神姐姐在几位花神哥哥的引领下,分作两路,悠然出场,花神们莲步轻移,裙裾生风,裙摆若水波般灵动,披风随之飘飘扬扬,又有激情壮美的音乐想起,当时不禁想大呼:神仙姐姐啊!。“离魂”一场戏,杜丽娘在花神的簇拥之下,身披曳地的红色大斗篷,慢慢走向舞台深处。渐行渐远的杜丽娘手拈一枝梅花,蓦然回眸之际,音乐响,黑幕之上一束亮光,摄人心魄之美啊!
——争议
尽管白先生的牡丹亭遭到南北一些传统昆曲艺术家的非议,认为青春版的主演的身段唱腔尚需锤炼,认为以短短一年的时间排练整整一本戏,实在有粗制滥造之嫌疑,老先生们忽略了,在美轮美奂的昆曲艺术的生存和极端高雅之间应该如何择?当大众开始为古典美而震撼的时候,昆曲回春的时候也到了。
——完结篇
“美的东西,人人都会喜欢”,国学的美,昆曲的美,使国人的自信力被西方文化冲击的四处逸散的时候,似乎又慢慢凝聚起来。前两天还跟人争论文化复兴的问题,国学回暖,昆曲回春,我们的文化复兴还有多远呢?
3. 牡丹亭的评价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发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这次电影版的《牡丹亭》将充分运用当代的电影技术,展现对爱的执着追求和渴望。浙江凯恩影视董事长王白浪表示,汤显祖曾经在他的故乡遂昌居住过一段时间,而《牡丹亭》就是在遂昌创作问世的,这也是他致力于推动《牡丹亭》登上大银幕的重要原因之一。香港卫视董事局董事王浩则表示,电影《牡丹亭》有良好的经典根基,有凄美的爱情故事,角色性格饱满,即使在今天也符合现代人的诉求,这将是一部值得期待的华语电影。
4. 请观看一部传统戏剧(京剧或昆曲),写一篇观后感 要求:1、3000字左右。
为了配合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于11月24-26日在桂林的首演,沈家庄教授于2006年11月22日下午在田家炳教育书院报告厅作《昆曲知识》讲座。在讲座中沈教授从中国戏曲史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昆曲艺术的由来及发展现状,重点讲述昆曲为何能够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和依据,并简要介绍昆曲艺术欣赏的维度及要领。最后,沈教授对《牡丹亭》的故事梗概及其艺术价值作了扼要讲述。
12月1日晚上7时30分,沈家庄教授在文学院组织学生进行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畅谈。沈教授首先谈了自己对这次苏州昆剧院上演青春版《牡丹亭》获得预期成功(因为已经在两岸三地和美国成功演出87场!)的总体印象:第一流剧种,第一流剧本,第一流编剧,第一流导演,第一流演员,第一流表演,第一流音乐,第一流服装设计,第一流社会效应!认为这次演出产生的轰动效应,既证明我们广西师范大学师生对高雅艺术的欣赏热情和审美品位不同凡俗,又证明着中国古老的传统优秀剧种昆曲确实具有现代审美魅力和广泛的接收大众。接着扼要评点杜丽娘的扮演者沈丰英、柳梦梅的扮演者俞玖林的精湛的昆曲艺术表演技巧。重点评析了沈丰英扮演杜丽娘对人物心灵世界的揭示与挖掘很见艺术性灵,极富个性特质。她紧紧围绕杜丽娘性格的“内敛”和心灵对自由的追寻的人之内在矛盾进行表现——难度极大而被沈丰英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是出神入化,很见昆曲闺阁旦的艺术功力。如《寻梦》独角戏,真是惊艳绝伦!凄婉绝伦!长长一声吟叹,由高音渐滑向低音,几个顿挫后,变成一丝清袅的长吟——这声叹息从明朝万历年间飘来,余音是那样的纤细,绵长着人类古往来今深隐的密痛——是演员灵魂撞响天籁的心音,久久萦绕在宁静的夜的剧场,共鸣着所有观众的心弦……演员内在气质和表演天赋是超绝的,沈丰英真的让一个活脱脱的现代杜丽娘惊显于世人的目前。俞玖林的表演则是以“放”为主,他的个人气质、天赋以及唱、念、做等的昆曲艺术基本功臻于化境,昆曲巾生的艺术表演可以说被俞玖林展示得纤发逼肖、精采绝伦!由于他对柳梦梅的演绎,更凸显出杜丽娘的精魂之瑰美及杜丽娘由生而死、由死而回生的崇高的爱情审美价值和发人深省的美学内涵。《杜》剧中其他演员无一不是表演技艺高度纯熟精湛,演出态度十分认真投入,而且他们都是把演出当着自己生命的重新演绎,把自己所扮演的人物视为自己灵魂的客观展示—一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闪现出生命的火花,都是从内心深处发出,是那麽真挚,那么流畅,那么完美,那么自如…… 同学们激动地认为,观看青春版《牡丹亭》演出,正如享受一次文化大餐,参加一次隆重的《夜宴》!演出结束几天以后,还沉浸在昆曲的袅袅余音和两位演员的款款深情之中,陶醉在剧情如梦如幻的童话般诗意里,倘佯在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纯美境界……大多数同学只看了其中一本九折,叹惋没有欣赏到三本完璧。也有同学对杜丽娘、柳梦梅爱情童话的现代性提出置疑,认为在当代社会像这样的纯粹的爱情已经找不到了。沈教授结合学生们的发言和提问,作了扼要点评和阐释。如学生问及“‘京剧’是‘国粹’,为何没有被列为人类文化遗产”这个问题时,沈教授在扼要介绍京剧作为我国的代表性大剧种的主要特征后,强调了昆曲“百戏之祖”的文化特质,并且对京剧唱腔略作演示,以与昆曲行腔相区别,活跃了会场气氛。
5. 牡丹亭观后感
牡丹亭反应了男女叛逆的思想,这是在为青春找回自由
6. 昆曲牡丹亭青春版观后感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汤显祖的《牡丹亭》唯美而动人。那么由白先勇先生改编的《游园惊梦》更是唯美的演绎——青春版的《游园惊梦》。三十年代的苏州,得月楼的歌妓古翠花以其超凡脱俗的容貌和绝佳的昆曲造诣成为红极一时的名妓,后嫁入当地豪门荣府。荣兰是荣家的亲戚,论辈分当与翠花的丈夫(荣老爷)称得上是兄妹,身为女儿身的她却有男儿之志,虽家道中落但一心要做时代女性,摆脱封建束缚报效国家。荣兰和翠花虽然都是女性,但二人在舞台上却是天生绝配,在演唱昆曲《牡丹亭》时,一饰杜丽娘一饰柳梦梅,配合得天衣无缝,羡煞旁人。侯门一入深如海,荣府枯燥的生活和人情的冷暖令翠花十分孤寂。荣兰痴迷于翠花的美丽和哀愁,常常过府相伴对她关爱有嘉,两人渐渐便生出暧昧的感情来,历经几番波折,最终相濡以沫共同生活。 一个姹紫嫣红的年代;一座纸醉金迷的豪宅;一对相看俨然的美人。这是一部对昆曲阐释的很唯美的影片,而我对其中的细腻情感却不能真正会意。也许是导演的执着追求,未必所有人都能得到很深刻的理解。但是昆曲在影片中有如诗一般将主人公的生活串联起来。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7. 求一篇戏曲《牡丹亭》观后感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取材于明朝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 通过杜丽娘为追求自由爱情“由生而之死,由死而之生”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包办婚姻的对人性的扼杀,表达了青年男女,尤其是青年女子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个性解放的呼声。
杜丽娘出身官宦之家,才貌端妍,聪慧过人。比如,《四书》能逐一记诵,摹卫夫人书法几可乱真。对父母与老师,也无比孝顺与尊重,所以她显然是淑静温顺的娇小姐。
但是杜丽娘更是一个敢于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反抗封建礼教、封建婚姻的,要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少女。因为她出生名门望族,受的是正统的封建教育,她所能见到的,只有用礼教束缚她的所谓严父杜宝与慈母甄夫人,只会教她“思无邪”、“收放心”的迂腐的老师陈最良以及年幼的婢女春香;她除了空寂的闺阁,似乎是哪里都不能去,哪怕是自家的花园。但即使如此,封建礼教仍然束缚不了她对爱情的渴望的正当天性,所以她仍然坚定地走上了背叛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的道路。她大胆地与心上人私自结合,表现了她对传统道德礼教的蔑视与挑战。寻梦的徒然虽然使她为情而死,但是她又是一往情深的,即使死后,面对阎罗王仍然据理力争,即使身为鬼魂仍然对情人柳梦梅深情相待并以身相慰,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在《冥誓》《回生》两场戏中与柳梦梅结合。不仅如此,当历经劫难的爱情遭到父亲的反对的时候,杜丽娘更是挺身捍卫与保护,这又使她的反抗性格的最终成熟。可以说,杜丽娘的每一个行动都是极其艰难的,这既表明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婚姻自主的艰难,尤其是他们追求个性解放同封建礼教之间存在着的尖锐矛盾,同时也深刻暴露出了封建礼教、封建婚姻扼杀人性的腐朽本质
8.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字数一千五百字左右)
按照图片内容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