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看完女排夺冠的读后感怎么写
不知不觉间,爱上排球已经有9年了,从2007年的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开始,排球进入了我的视线,也是从那次比赛,我爱上了排球。而我真正接触排球则是在高二下学期,到现在我也打了五年排球了。排球也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2007年8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国对荷兰的比赛,那场比赛中国输了,但我却记住了一个名叫王一梅的队员,然后我便每天等着看比赛,一周的总决赛下来,中国女排得了亚军,而我也喜欢上了排球这个项目。
08年,这一年对于女排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家门口举办的北京奥运会,但是在奥运之前的大奖赛上,女排的发挥却让球迷为她们担心了,大奖赛第五名,历史最差战绩,可以说给球迷带来不小的打击。紧接着的奥运会,女排小组赛磕磕盼盼,最终小组第三出线,四分之一决赛对阵俄罗斯,我们以3:1胜出,然后是半决赛不敌巴西与古巴争夺铜牌,最后的铜牌争夺战,又是一个3:1,女排获得铜牌,这块铜牌在当时已经足以让我们骄傲,高兴了。
09年,对于女排来说是低谷,瑞士赛输日本,亚锦赛输泰国,可以说在这一年里,女排没有任何拿的出手的战绩。
10年,这一年,广州亚运会,女排决赛的大逆转让大家觉得女排精神回来了,然而,世界赛第十的最差战绩又让球迷无法接受,可以说10年的世锦赛中国女排几乎就没有赢过一流队伍,甚至还0:3不敌韩国队。
11年,给我的感觉是,女排沉寂了快一年,在世界杯上爆发了,每轮比赛都能拿到积分,最后得到了一枚铜牌,第一时间进军伦敦,可谓是让国人着实震惊了一把。当然,这年七月的总统杯冠军也是中国女排。
12年,所有球迷都无法忘记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女排兵败伦敦,四分之一决赛手握赛点被日本逆转淘汰,首次在奥运会上不敌日本,同时也无缘四强。赛后队员的泪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13年,新的奥运周期开始,郎导上任,这一年,大国家队开始形成,大奖赛总决赛仅输巴西一场夺得亚军让球迷为之兴奋,可是亚锦赛却连铜牌都没有拿下,这一年质疑与荣誉并存。
14年,中国女排重回巅峰的前兆,这一年,在意大利,我们获得了世锦赛亚军,这一成绩也是自04奥运会冠军后最好的成绩了,同样的,这一年,一名超新星出现在球迷眼前,她是朱婷。
15年,女排继续创造历史,9月的世界杯上,中国女排以十胜一负的战绩夺得冠军,时隔12年再次站在世界杯的最高领奖台上。
⑵ 看完中国女排的读后感七百字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观后感范文(700字)
当朱婷最后一个重扣打手出界,中国女排奇迹般地战胜了对手,东道主、卫冕冠军、第一夺冠热门巴西女排,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重新唤醒了国人的热血和情感。刹那间,女排精神再次横扫各大媒体,成为了今日体坛的头版头条。但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
当中国女篮荣光不再,中国女足深陷困境,中国男排未能称霸亚洲,中国男篮和男足成为无法言说的悲哀,在三大球项目里,所有的希望都面临着崩溃。也许我们在国乒中自我满足,在体操跳水里欢呼雀跃,但在世界的眼中,我们仍然是黯淡无光的弱者,至少在体育上是这样的。可是今天,中国女排在面对东道主巴西时奋力搏杀,赢下了这场荡气回肠的胜利,让多少人湿了眼眶!在世界认可的三大球项目上,中国女排依然昂首挺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排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一度在世界范围内战无不胜。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离不开女排精神,是她们用“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鼓舞了整整一代人。我们的父辈们,曾经在十几寸的黑白电视机面前守候,看着一记记重扣欢呼雀跃、感动不已。
如今,中国女排五连冠的梦幻已然不再,我们可以在四五十寸的电脑显示器面前观看着世界各地的体育比赛。但我们很难再去为一直球队疯狂、感动,我们失去了梦想和信仰,我们习惯了在三大球项目中的失败。当中国女排再一次用拼搏和顽强战胜对手时,曾经的荣光和信仰突然焕发,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女排精神是刻苦奋斗、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精神。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国人意识到了自己与世界的差距,充满了彷徨和失落。中国女排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正式这个时候,为了迅速提升中国女排的实力,时任女排主教练的袁伟民对女排进行了魔鬼训练。由于当时的训练条件十分简陋,女排姑娘们在地上摸爬打滚,被摔得遍体鳞伤。没有球网,就用竹竿代替;没有臂力器,就和对手比力气;没有创可贴,就有胶布粘贴。
在经历了严格而又残酷的训练以后,中国女排终于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1981年,中国女排在日本夺得了第一个世界杯冠军,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开创了女排五连冠的伟业。中国人民通过女排征服了世界,他们重新唤起了民族骄傲,在媒体发酵和渲染下,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努力向中国女排学习,树立了中华民族崛起的信心。
⑶ 对于《夺冠》这部电影,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
对于《夺冠》这部电影,我们从中可以学到运动员的艰辛、任何事物的成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需要艰辛的汗水和意志的磨练、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赢得成功。
⑷ 电影《夺冠》观后感
电影《夺冠》观后感五篇⑸ 电影夺冠的观后感怎么写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她们在世界排球赛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她们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国务院以及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和全国妇联号召全国人民向女排学习。从此,女排精神广为传颂,家喻户晓,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女排精神的激励下,为中华民族的腾飞顽强拼搏。
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终代代相传,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奋进供给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排人,身体力行地传承着“女排精神”。正因为这种精神的薪火相传,让大家敢于期待来年在东京奥运会的女排赛场上,再次迎来升国旗、奏国歌的荣誉时刻。
女排精神曾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热情。更关键的是,它因契合时代需要,不仅仅成为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演化成指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符号。它一向与女排的得失、沉浮紧紧联系在一齐,并成为评价中国女排的最难以割舍的标准。
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种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远远比“五连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国人。
郎平看来,中国女排的精神不只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难赢,也竭尽全力。昨日,她更新了“女排精神”的内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团队精神,踏踏实实,做好工作。
队长朱婷认为,“女排精神”就是传承,从最早的5连冠辉煌延续至今,“女排精神”的实质没有变化,新一代队员一向在丰富内涵,一齐努力,永不放弃。
张常宁认为,新时代的“女排精神”就是,哪怕只剩1%的机会,也要100%地努力。
⑹ 国足观看《夺冠》有哪些感慨
由欢喜传媒参与出品,导演陈可辛执导的国民电影《夺冠》将于2020年大年初一上映。小编整理了电影《夺冠》观看心得体会4篇_2020夺冠电影观后感,欢迎参考借鉴。
电影《夺冠》观看心得体会一
传奇的故事,传奇的导演,传奇的演员,终究诞生一部传奇的电影,这或许是笔者对于影片《中国女排》最大的期待。可以说中国女排影视题材创作充满魅力,同时也充满挑战。但作为香港著名导演,在香港影坛举足轻重的陈可辛近年来可从来没有令人失望过,他的电影细腻感人,电影《中国合伙人》成功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如今,有陈可辛倾力执导,相信他能够把他极强的感情塑造能力与这部电影相融合,让国人为女排感到骄傲,为里约夺冠那一刻感到骄傲,为身为中国人而骄傲。
明年,可以说是内地影市不折不扣的体育题材大年。除了陈可辛的两部《中国女排》和《李娜》外,恒业的《中国乒乓》也已经立项。另外据悉吴京的下一部电影,也有可能是体育题材。
中国观众对“中国女排”这支队伍的感情非常深刻,当年由孙晋芳、郎平、周晓兰、曹慧英、陈亚琼、陈招娣、张蓉芳等组成的传奇老女排,曾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由巩俐出演的郎平可谓是是众望所归,此外黄渤、彭昱畅、吴刚以及郎平女儿的加盟,也让影片颇具可看性。
电影《夺冠》观看心得体会二
由欢喜传媒参与出品,导演陈可辛执导的国民电影《中国女排》将于2020年大年初一上映。由巩俐饰演的中国女排第一人郎平正式亮相。浓缩郎平职业生涯中的两次“高光时刻”,从金牌运动员到金牌教练,串联起一条振奋几代国民的冠军之路。
预告以郎平惊艳世界排坛的标志性扣杀揭开序幕,预示着影片将重现中国女排1981年首夺世界杯冠军、2016年里约奥运激战巴西两场经典战役。镜头跟随郎平的背影一步步走向球场,伴随着35年来中国女排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过去与现在两段时空交错,尽显时代格局:夜晚的漳州体育训练馆灯如白昼,将观众一秒拉回80年代。
这不仅是女排姑娘的成长之路,也是万千国人的激情岁月!女排队员们队服被汗水浸透,手掌上扎满木屑,膝盖摔得血肉模糊,魔鬼般的训练令人震撼。正如预告中袁伟民教练所说“下意识怎么来的?训练来的。不是一般的训练,是千百万次上亿次,不断重复的训练。”这种百折不挠的拼劲,正是女排精神的底色。
从1981年初露锋芒的排坛新秀,到2016年创造“不可能”奇迹的硬核统帅,郎平背负着国人“重振国风”的期望,一次次带领中国女排站上世界之巅,成为代表女排精神的“郎图腾”。令人惊喜的是,饰演功勋教练袁伟民的正是老戏骨吴刚,预告中不怒自威的袁指导堪称“魔鬼教练”,在电影中必然“虐惨”女排姑娘。
电影《中国女排》从启动伊始就备受关注,巩俐出演郎平也是众望所归。此前片场路透一经曝出,直登“热搜第一”,有评论称巩俐扮演的郎平堪称“人肉复印”,惟妙惟肖。本次影片发布预告,网友终有机会目睹巩俐扮演的郎平正式亮相,虽然镜头寥寥,已然能管窥巩俐对角色的内外兼修:郎平常年伤病造成的高低肩,微微含胸的惯性姿态,全都传神复现。网友不禁感叹“连背影都会演戏”。
为了出演郎平这一角色,巩俐提前数月前往女排训练基地和比赛现场,贴身观摩。此前有媒体捕捉到,郎平在教练席排兵布阵,巩俐则在场侧专注观察,还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不时记录,“认真得就像一位备考学生。”据悉,为了进入角色,53岁的巩俐每天训练排球,和女排运动员们深度接触。巩俐曾在采访中表示:“一旦拿到剧本,排球就不能离手了,我要和排球过日子。”
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中国女排的真实写照。中国女排能发展到今天能在国际上站住脚并取得辉煌成就,少不了的是中国女排一代又一代的付出与传承。在最好的年纪她们遇上了中国女排,中国女排也遇到了最好的她们。
⑺ 《夺冠》时代虽然改变了,女排精神却永远薪火相传,对此你有什么感触吗
看《夺冠》的那一天,第二首末尾音乐都快唱完的情况下,大家才逐渐相继走向世界,电影给人的震撼人心是那般的明显,一霎时好像又返回了当初的那一个情景。八十年代初,体育文化比赛对我们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而言远比如今关键的多。现如今,拿个世界大赛也许仅仅一个体育报道罢了,而八十年代初的情况下,实际意义要大很多。那时我一直在北京大学念书,男子足球、男羽、男排、女排、乃至竞走一有比赛,楼梯道里就会摆上一个黑白9吋的小电视,学员们很早摆上小凳子排长队,随后一起叫啊啊的。那时候的体育文化比赛对大家的精神真的是非常大的。
较大的泪点莫过电影中教练员对女孩们一个个的苛刻训炼,不一样的女排工作人员有不一样的内心深处:有些人心甘情愿碎软骨组织,有些人全身伤,有些人立场坚定,更有心里对网球存有真正念头,各种各样不一样心系,最终都厚积而薄发于“流血流汗不落泪”的精神中!另外,在另一方面,我认为心理状态勾勒这些方面十分细致稳准,在郎平罚工作人员“露宿”在训练场地那一段,陈忠和教练员的来访真是便是一块强心药,其讲话设计风格轻轻松松风趣,又能在谈笑风声调侃中间引燃工作人员激情,将以往与如今连接,提升女排精神!
⑻ 夺冠读后感怎么写
夺冠读后感的写作思路:
以夺冠为主题,结合夺冠的主要内容,突出中国运动员的艰辛和努力。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传递中国精神。
正文:
国庆前夕,电影院里,对于哭的稀里哗啦的妈妈我不能理解,随着情节的深入,当奥运赛场升国旗奏国歌的那一刹那,我激动,我的血液在沸腾。古人云:“人贵能持之以恒”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这就是“女排精神”,《夺冠》这部影片就是对中国民族精神最好的证明。
“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在荣耀与光辉的背后,是无数辛苦的付出。台上,她们如燕子般轻巧腾起,干净利落地接过每一个排球。台下,她们玩命般的训练。腿,磕破了,透过纱布浸出丝丝的血来,一次次跃起又跌落下来。身上被磕得青一块紫一块。但她们却毫无怨言。团结,就是女排们的代名词。只有团结协作和默契的配合才能使她们打好每一个球。一根筷子能轻易折断,那十支,一百支呢?
我最喜欢这样一个镜头:她被教练扔过来如子弹般的排球站不起来了,在地上喘息着,一次次努力着想要站起来,却迎来的是一次次的失败。腿被砸的淤青,剧烈的疼痛使她无力再接球了。“负十二个。”教练依然面不改色心不跳。“谁来替她!”教练严厉的声音在空寂的夜晚中回荡着。“我来!!”郎平大吼道。这是中国女排胜利的原因。团结,可以战胜一切。只有团结,才能真正战胜巴西,战胜美国,战胜土耳其,战胜一切!
世界上没有唾手可得的胜利。也没有毫无理由的失败。中国女排的胜利不是偶然,也不是侥幸。而是一种不服输,不畏惧,百折不挠的中国精神!摔倒了算什么?负伤了算什么?中国女排精神:流血流汗不流泪!我很赞同海曼曾说的一句话:“也许你达不到我的摸高,但是你们的团结和协作精神却远超于我。”
他们团结一致,奋发先前。这种精神感动着14亿的中国人,这,就是女排精神,中国精神!
⑼ 代表中国内地电影参战,看完《夺冠》这部电影给你带来了哪些感悟
电影《夺冠》重现中国女排从初期成立,到冲出亚洲,夺冠世界,再到11年消声沉寂,辉煌不再,最后在铁榔头的带领下,重征夺冠之路。看完《夺冠》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悟,我认为网络上所说的这部电影的瑕疵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女排教练郎平曾说过,女排精神有很多层意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团结,在最困难的时候,大家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正是这种团结一致的力量,引领着女排姑娘们勇往直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也同样需要靠所有中国人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将力量拧成一股绳,勇攀高峰。
女排精神无不体现着中华文明之精髓,是指引我们在困境中求生拼搏,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一盏明灯,我们需深刻了解,铭记于心,带着使命,砥砺前行。
⑽ 中国女排观后感600字
燃烧的中国女排,从战胜巴西开始。里约之行,这支队伍经历了太多的磨难、痛苦、心酸甚至是不信任。小组赛负于荷兰、塞尔维亚、美国外界都在揣测,这支创造世锦赛和世界杯奇迹的队伍能否再创神奇,中国女排是否能够绝地逢生?
转折从打巴西开始,每个姑娘都记得战胜东道主时的兴奋,越过这座大山,一切变得简单而纯粹。正如郎平淡定的一句:“无论输球还是赢球,女排精神都在。”
球场上,进攻、防守、拦网,每个环节都在“燃烧”。“绝处爆发”,成了中国女排此行的写照。越过最强对手巴西之后,中国女排进入燃烧节奏,燃烧起来的起来的不仅有技术,还有情绪。
夺冠一刻,教练攥紧了拳,嘶声指挥;队员们抱成了团,士气大振。三十多年的时间,郎平从队员变成教练员,世界改变了,变大了也变宽了。谈起夺冠的场面,郎平说:“这个场面我经历过,也不觉得陌生,带领不同球队进入过决赛,到了后面比较麻木。”
改变的不仅是世界,还有世界里的人。即便是郎平,她是女排精神最执着的践行者。时间流转,中国人的心中的图腾不只有女排,有职业联赛,有会卖萌逗比的90后,似乎再也没有什么万人空巷的魅力,但女排依然是唯一一支能够夺得冠军的三大球国字号队伍。
所以郎平被称作女神,正如魏纪中所说,女排精神与奥运挂钩。女排精神也应该与所有的竞技体育挂钩。“女排精神是团队精神,是困难之时永不放弃,”郎平说。
值得记住的,不仅仅有一枚时隔十二年的奖牌,不止是重返巅峰的新黄金一代,女排不是过时的怀旧情怀,而是崭新纯粹的精神力量。无论昨天还是今天,郎平代表了真正的体育精神,中国女排代表了最积极、向上的团结力量,这就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