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四百字左右
沂蒙六姐妹,是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老区涌现出的一个女英雄群体,她们居住在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分别是: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
② 沂蒙六姐妹电影观后感
这部电影描述了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姐妹们的故事。当时,家家户户的男人都去前线打仗,只有老人、女人和孩子留在家里。
每当他们听到炮响,就要连夜为前线的战士们烙煎饼、做布鞋,一家烙的煎饼就有几百张!部队里发的粮食用光了,就拿自己家里储存的。为了战争的胜利,他们毫无保留的全部奉献出来。
电影中有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她的丈夫一直在前线打仗,结婚时也没有回家,她就跟家里的一只公鸡拜了堂。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见一面丈夫,看看他长得什么样。后来,她参加了担架队,到了前线抢救伤员。
一次部队过大河,河上唯一的一座桥被敌人炸毁了,她们担架队的姑娘们就顶着木板,站在冰冷的水中,架起了一座人桥,让部队过了河。
当部队凯旋时,她却看到家里摆了灵堂,上面写着她丈夫的名字!这个姑娘啊,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自己的丈夫!残酷的战争夺去了多少勇士的生命!毁掉了多少幸福的家庭!这个姑娘就是沂蒙六姐妹中的一位——月芬!
看完电影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息,任凭泪水在脸上流淌。多么平凡而又伟大的沂蒙姐妹们啊!她们为了战争的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即使家里有人牺牲,第二天也会重新振奋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沂蒙六姐妹》是由山东电影制片厂、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北京今典影业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的一部剧情片。
由王坪执导,范志博、李念、刘琳等人主演。于2009年9月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讲述了“沂蒙六姐妹”带领全村人民为支援革命前线而忘我拼搏的感人故事。
③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100字)
《沂蒙六姐妹》以1947年孟良崮战役为故事的背景,通过主人公月芬的眼睛为我们讲述了烟庄人民支援解放军的故事,村里几乎所有青壮男丁全部参军,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村民们为部队送弹药、送粮草、烙煎饼、洗军衣、做军鞋、护理伤病员,她们竭尽所能支援前线,最后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她们纷纷赶赴前线,甚至为了让解放军渡河,她们用血肉之躯架起了桥梁,那一刻,我被深深的感动!
中国革命的胜利,除了是数不清的战士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更是无数家庭忍受着家破人亡、至亲分离的割心之痛等来的。影片中二儿媳妇大喊的那一句:沂蒙山的男人们都到前线去了!不仅喊出了这些家庭的心声,更是刺痛了听者的心。话语虽然简单,却蕴含女人们说不清的脆弱与坚强,它们随着眼泪的缓缓落下交织在一起,与男人们并肩作战,做他们最有力的后盾。
影片中的她们并没有一身戎装,但依旧用身体架起了通往胜利的桥梁,那些看似柔弱的本应被呵护的臂膀,支撑着舢板为她们的至亲指引战场的方向,或许这一去便永别阴阳,或许这一扇薄板就了断今生最后的姻缘,片中描写二儿媳妇就是在用身体架起桥梁时也不忘记找寻她那个永远的期盼,而那急行的脚步是在肩头上落下今生唯一的印记.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万万个沂蒙红嫂的一个缩影。从沂蒙六姐妹所讲述的战争年代的故事里,我们体会到,沂蒙红嫂这几个字背后还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忠诚、博爱、自强、奉献,是其内蕴的涵义。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继续发扬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学习沂蒙六姐妹们为了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我们应结合自身工作,勤奋学习,刻苦锻炼,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为祖国的建代化建设尽自已最大的努力!
④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300字
沂蒙六姐妹》的确是一部好作品。90分钟里,随着影片剧情的展开,一位位为支援革命甘做牺牲和奉献的沂蒙女性,一个个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支前故事,一幅幅展现沂蒙秀美风光的画面慢慢呈现出来,紧紧缠绕着我的情感。整场演出,沂蒙山区的妇女们用她们柔弱的肩膀挑起了重担,为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乃至整个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我的视线,震撼着我的心灵。我的泪水情不自禁地一次次打湿双眼,悄然滑落。战争,我们往往关注军队、战士,关注军人、男性,关注在血肉纷飞的战火当中,他们如何去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做出的牺牲、奉献。战争本应该让女人走开,因为,女人是柔弱的,是战争中最为不幸的一个群体。在炮火连天的战乱中,不知有多少女人饱受欺凌、杀戮。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他们是真正的弱者。然而,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山区的妇女却成了这场战争的绝对主角,成了和共产党贴得最近的一个群体,。她们把原本局限于一个小家庭的爱,化作了对党和子弟兵以及生养自己土地的爱。面对敌人,她们或者拿起武器抗争在杀敌的战场,或者积极动员生产、参军支援前线,用柔弱的肩膀和男人们一起撑起了战争的胜利,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这就是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儿女用鲜血和泪水铸就的力量无穷的沂蒙精神。爱党爱国、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敢为人先,不懈奋斗、无私奉献沂蒙精神的真实写照。难怪陈毅曾动情地感叹:“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 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在峥嵘岁月沂蒙儿女拥军支前抛洒热血;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沂蒙人民抹一把泪水,挺起脊梁,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艰苦创业;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沂蒙人民走出深山,甩脱闭塞,走进新时代。沂蒙人民的事迹感天动地!沂蒙精神万古流芳!
⑤ 各位大虾 跪求《沂蒙山六姐妹》 电影观后感
我想起父母对我的爱,就像一条长河,它恬静,泛着丝丝波涛,它清澈,可以看见河底的沙石;它轻柔,缓缓地送我前进。
记得那还是我五岁的时候,一个寒冷而又温暖的晚上……
窗外,冬雪覆盖着大地,万物披上了银装,北风吹过漫长而又寂寞的道路。
正是这样的夜晚,我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可恶的头疼让我无法入眠。38。5℃的高烧让我浑浑噩噩。朦胧中我已在去医院的路上。由于我家离医院较远,又是在下雪的夜晚,交通就很不方便,无法找到出租车,爸妈只好抱着我往医院赶。,
外面寒风呼呼,隐隐能听到细碎的脚踏“白地毯”的声音。爸爸抱着我,匆匆而又不得不小心,时而能感觉有人抚摸着我额头,也能听到爸爸妈妈焦急地议论。爸爸把我抱得越来越紧了,妈妈紧紧跟着,小心翼翼地托起我的头……我能感觉到他们急促的喘息声,可是我无法表达对他们的歉意,在无奈中,我进入知了梦乡……
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一位白衣天使正在给我打吊瓶。原来我已在医院温暖的被窝里足足睡了6个小时,睡得那样甜,那样香。可是再看看爸妈,他们的双眼都布满血丝,我知道他们已是一夜未眠。原来,我晕过去以后。爸妈把我送到了医院,等护士为我挂上吊瓶后,他们就一直静静地看着我,守护着我,直到我醒来。醒来的我不停地叫饿,爸爸赶紧为我买来了我喜欢的肯德基和稀饭。爸爸拿着肯德基,哄着叫我吃妈妈喂给我的稀饭……看着我吃了,他们笑了。看着他们灿烂的笑脸,我突然感觉丝丝入扣的暖意……
这事已过去很多年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细心照顾的例子已不胜枚举,但仍以此事让我无法释怀。
我常想,父母的爱总是那样的纯净和无私,在爱的长河里的每一瓢,每一滴都是父母细心倾注。想到这儿,我的脑海里不禁闪出一句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我读过多次,可是,似乎今天才能真正掂量出它的份量。
⑥ 电影《战争中的女人-祈蒙六姐妹》观后感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当《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响起,我终于决定不再控制自己,眼泪夺眶而出。好久了,好久没有为一部电影流泪了。
往看的中国战争电影,总是大气磅礴。指挥员运筹帷幕,三军将士浴血奋战,到最后冲锋号一响,战斗取得胜利,电影进入高潮。以前电影似乎,战争总是属于男人,铁血残阳,疾风骤雨,充满雄性的较量,容不下丝毫属于女性的特质。女人在常态中多是柔弱的,女人害怕丧失安全感,女人从心底排斥战争。然而,无数身为女儿、母亲和妻子的女人们,身在后方,心系前线,走不出战争。
但是《沂蒙六姐妹》与以往的战争电影不同,它从小入手,让我们通过六个女人的眼睛来审视战争,品味战争中的亲情与爱情,体会人性的光辉与伟大。生活在沂蒙山区的六姐妹,各有各的苦难,也各有各的欢乐,是战争把她们紧紧地拴在了一起。兰花、春英、月芬、秀秀、小鹤、黑燕,六个柔弱的女人,用她们的爱谱写了一曲沂蒙颂。
1947年孟良崮战役前夕,沂蒙山的烟庄举办了一个特殊婚礼,嫂子春英抱着公鸡替当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妇救会长兰花带领村里仅有的妇女和老人忙着一项艰巨的支前任务,两、三天内摊五千斤煎饼,收五千斤马草和二百双军鞋。春英一家为摊煎饼熬了两个通宵;童养媳黑燕为做军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纵当兵的哥哥大壮请假回来探望生病的娘,结果中了爹的计被锁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鹤、秀秀、月芬要点燃自家的场院屋,用“调虎离山”计救大壮……
印象最让我深刻的莫过于新媳妇月芬,她的遭遇最让人感动,最让观众揪心。从未谋面,只是听说他是全村最棒的男人,只是听说侄儿跟他长得很像,而她忙飞奔回家,点灯看臭长什么样 ,希望能从臭的身上找到一点丈夫的影子于是月芬就不断地在追寻,在一队人之中苦苦追寻。战事又紧,新的支前任务派了下来,可是公粮一时半会运不到,于是乡亲们四处筹粮。月芬赶了几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粮,恰与正在奔赴前线又素未谋面的丈夫擦肩而过,影片中南成顺路回家,而月芬却不巧回娘家取粮,他飞奔回来,她一袭红袄不要命般飞奔而回,荒凉的天地之中,一个红色的身影掠过灰色的树林,但是却仍然错失。进屋之后,她嚎啕大哭,直到发觉丈夫带走了自己刚刚绣好的荷包,正如他拿到荷包那时脸上甜蜜的笑。月芬跑到高坡之上,对着远去的队伍大喊南成的名字,仿佛难成走时那不舍的回眸。
又如大嫂知道自己丈夫牺牲了,还要装着坚强,还要操持一家老小的生活,还要积极支援前线。
随着战事的吃紧,六姐妹们纷纷奔赴前线,抬担架救伤员,运送炮弹等,真真正正的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尤其是月芬看到一个个的伤员,发疯地在伤员中寻找,害怕那其中有她的南成。当医生说急需用血的时候,月芬第一个站了出来,可是医生却说要一个男人的血,月芬激怒了,大声喊道,“你瞎了吗,我们沂蒙山的男人全都在战场上!”影片中还配以《送哥参军》的旋律,“哥哥你参军去前方,我在后方生产忙,冬有棉衣夏有粮,请你把心放”。
这些真的很让我感动,这是一个伟大的女人对革命大无畏奉献精神。看完电影除了被剧情深深的感动之外,还有就是这个世界需要和平,希望不再有任何形式的战中来扰乱我们幸福的生活
⑦ 跪求电影《沂蒙山六姐妹》观后感,一千字左右,,,谢谢了,,,
这是一部有情节、有情感、有情趣、有情爱的,耐看的佳作。影片以情动人,我被真实感动了。
看喜剧片会让我感觉轻松愉悦,看科幻动作片会带给我惊奇刺激,然而一部《沂蒙山六姐妹》却带给我深深的心灵震撼和久久的思索。
影片以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为背景,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沂蒙六位姐妹带领全村人民支援革命前线的感人事迹;影片描绘的“月芬与公鸡拜堂”,终身未见丈夫一面的真实故事,被誉为世界上最令人动容的守候。其实所有拥军的女性都是六姐妹,她们传递着六姐妹的精神,传递着沂蒙的精神。我是一个80后临沂人,这种精神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革命战争已经遥远,对六姐妹的故事只是耳闻。而现实社会,耳边只有对金钱和欲望的追求。我们需要这种精神来洗礼我们早已麻木和迷茫的信念。
有部名字叫《战争让女人走开》的电影,使“战争让女人走开”成了一句名言。也有人说:女人是战争中最为不幸的一个群体。因为“男人的战场,女人的坟场”。在那炮火连连的战乱中,不知有多少女性在枪杆下遭受践踏和杀害。可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段炮火连天的日子里,沂蒙山区的妇女却成了和共产党贴得最近的一个群体。她们把原本局限于一个小家庭的爱,化作了对党和子弟兵以及生养自己土地的爱。面对敌人的侵略,她们或者拿起武器抗争在杀敌的战场,或者积极动员生产、参军支援前线,用柔弱的肩膀和男人们一起撑起了战争的胜利,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沂蒙六姐妹就是这些杰出沂蒙女性的代表,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莱芜和孟良崮战役中,烟庄村的乡亲们在"沂蒙六姐妹"的组织带动下共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筹集军马草料3万斤,洗军衣85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牢固的保障。而在和平年代里,她们也没有停住拥军贡献的脚步,用奉献的一生,谱写了一曲沂蒙女性的赞歌。
如果说南方湿润的气候和弯曲的石板街,陶冶出了南方女性的平和与绵软,那么北方的风霜雪雨和广袤崎岖,则塑造了北方女性所独有的坚强和热情。
北方女性是在男人筚路蓝缕中帮他们打江山的女人。动荡的日子则会激扬焕发她们憎爱分明的感情。她们会不计代价地为男人揩净身上的血痕,用温热的双手为他们疗伤,然后扶他们上路。沂蒙女性正是如此的善良淳朴、坚强热情,深明大义。迟浩田上将曾深情地说:“孟良崮战役取得了巨大胜利,这和沂蒙人民的倾力支援是分不开的。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万万个沂蒙红嫂的一个缩影。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掩护首长和战士、办地下托儿所、保护党的绝密文件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站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门板搭成人桥的李桂芳等32名沂蒙女性;年轻漂亮的识字班班长梁怀玉,在全村动员参军的大会上,发出了坚定的誓言:“谁第一个报名,我就嫁给谁!”她把自己的婚姻幸福抛在了前线,交给了革命;女党员尹德美,舍弃骨肉、出生入死、精心养育革命后代……
忠诚、博爱、自强、奉献。时刻铭记着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并将精神继承、发扬下去,则成为我们这些成长于新时代的后来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养育了一群淳朴坚韧、热情乐观、重情重义的沂蒙人。他们在战争中几乎倾尽所有,送儿子上战场为亲人的安危揪着心还要忍受失去亲人的悲痛,为支援前线而筹集粮草哪怕自己饿着肚子穿着破旧的鞋。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他们的最无私的奉献和极其巨大的牺牲,还有无数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人不能忘本,自己的祖先的本和自己的国家的本,如此才能明白新中国的建立是那么的来之不易,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那么的值得珍惜,如此才能更好地爱我们的国家和同胞,更好地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⑧ 《沂蒙山六姐妹》观后感 800字
这是一部有情节、有情感、有情趣、有情爱的,耐看的佳作。影片以情动人,我被真实感动了。
看喜剧片会让我感觉轻松愉悦,看科幻动作片会带给我惊奇刺激,然而一部《沂蒙山六姐妹》却带给我深深的心灵震撼和久久的思索。
影片以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为背景,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沂蒙六位姐妹带领全村人民支援革命前线的感人事迹;影片描绘的“月芬与公鸡拜堂”,终身未见丈夫一面的真实故事,被誉为世界上最令人动容的守候。其实所有拥军的女性都是六姐妹,她们传递着六姐妹的精神,传递着沂蒙的精神。我是一个80后临沂人,这种精神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革命战争已经遥远,对六姐妹的故事只是耳闻。而现实社会,耳边只有对金钱和欲望的追求。我们需要这种精神来洗礼我们早已麻木和迷茫的信念。
有部名字叫《战争让女人走开》的电影,使“战争让女人走开”成了一句名言。也有人说:女人是战争中最为不幸的一个群体。因为“男人的战场,女人的坟场”。在那炮火连连的战乱中,不知有多少女性在枪杆下遭受践踏和杀害。可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段炮火连天的日子里,沂蒙山区的妇女却成了和共产党贴得最近的一个群体。她们把原本局限于一个小家庭的爱,化作了对党和子弟兵以及生养自己土地的爱。面对敌人的侵略,她们或者拿起武器抗争在杀敌的战场,或者积极动员生产、参军支援前线,用柔弱的肩膀和男人们一起撑起了战争的胜利,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沂蒙六姐妹就是这些杰出沂蒙女性的代表,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莱芜和孟良崮战役中,烟庄村的乡亲们在"沂蒙六姐妹"的组织带动下共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筹集军马草料3万斤,洗军衣85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牢固的保障。而在和平年代里,她们也没有停住拥军贡献的脚步,用奉献的一生,谱写了一曲沂蒙女性的赞歌。
如果说南方湿润的气候和弯曲的石板街,陶冶出了南方女性的平和与绵软,那么北方的风霜雪雨和广袤崎岖,则塑造了北方女性所独有的坚强和热情。
北方女性是在男人筚路蓝缕中帮他们打江山的女人。动荡的日子则会激扬焕发她们憎爱分明的感情。她们会不计代价地为男人揩净身上的血痕,用温热的双手为他们疗伤,然后扶他们上路。沂蒙女性正是如此的善良淳朴、坚强热情,深明大义。迟浩田上将曾深情地说:“孟良崮战役取得了巨大胜利,这和沂蒙人民的倾力支援是分不开的。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万万个沂蒙红嫂的一个缩影。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掩护首长和战士、办地下托儿所、保护党的绝密文件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站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门板搭成人桥的李桂芳等32名沂蒙女性;年轻漂亮的识字班班长梁怀玉,在全村动员参军的大会上,发出了坚定的誓言:“谁第一个报名,我就嫁给谁!”她把自己的婚姻幸福抛在了前线,交给了革命;女党员尹德美,舍弃骨肉、出生入死、精心养育革命后代……
忠诚、博爱、自强、奉献。时刻铭记着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并将精神继承、发扬下去,则成为我们这些成长于新时代的后来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养育了一群淳朴坚韧、热情乐观、重情重义的沂蒙人。他们在战争中几乎倾尽所有,送儿子上战场为亲人的安危揪着心还要忍受失去亲人的悲痛,为支援前线而筹集粮草哪怕自己饿着肚子穿着破旧的鞋。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他们的最无私的奉献和极其巨大的牺牲,还有无数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人不能忘本,自己的祖先的本和自己的国家的本,如此才能明白新中国的建立是那么的来之不易,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那么的值得珍惜,如此才能更好地爱我们的国家和同胞,更好地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⑨ 《沂蒙山六姐妹》观后感
昨天上午我们三、四、五年级的同学去《人民会堂》观看《沂蒙山六姐妹》这一部是非常感人的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的是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孟良崮的妇女老少们是如何支持战役的,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六姐妹中的月芬,丈夫去参军,结婚时和公鸡拜堂,一直没能见到自己丈夫一面,为了做好后勤工作她们昼夜不停地忙着摊煎饼、做军鞋,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东借西凑,战事又紧,没有粮食,月芬回娘家去借粮食,恰与奔赴前线的丈夫插肩而过,没和丈夫见面,成了终身遗憾......
影片中还有很多感人的地方,战场上因为桥被敌人炸断了,沂蒙山的姐妹们为了让战士们通过断桥跳下河,站在冰凉的河水里组建起浮桥,看到这里我不由的流下了眼泪。
电影结束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多么平凡而又伟大的沂蒙山姐妹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她们用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我们换来的,那首《沂蒙山小调》久久回荡在我耳边。
⑩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250字
随着影片剧情的展开,一幅幅展现沂蒙秀美风光的画面,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支前故事,无时无刻不触动着在场所有观看者的心灵。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将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山区的妇女塑造成为这场战争的主角,她们把原本局限于一个小家庭的爱,化作了对党和子弟兵以及生养自己土地的大爱。她们积极动员生产,参军支援前线,她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线桥”,为孟良崮战役的全面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这就是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儿女用鲜血和泪水铸就的力量无穷的沂蒙精神!短短的九十分钟,真实生动的故事情节、摄人心魄的宏大场景,活灵活现真切感人的人物,引起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观众不时抬手拭泪,经受了一场荡气回肠的灵魂洗礼,感受到了红色经典的魅力。
剧中主人公爱党爱国、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敢为人先,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给科技学校全体师生以强烈的震撼。结合观看影片,学校团委立即组织召开学生团支部会议,布置观看人员写出观后感并开展了影评征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为将来为祖国做贡献做好准备,把沂蒙精神发扬光大。影片也更好的激发了广大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的热情和干劲,作为一名工作在沂蒙革命老区的教师,在沂蒙精神的启迪下,我们应该更加牢固的树立爱国守法意识、无私奉献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立足本职岗位,弘扬并践行沂蒙精神,做群众满意的教师、建群众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沂蒙精神暖人心,办学事业稳推进,我们必将激励革命斗志,以老一辈的奉献精神投身到新时期的教育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