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环保的电影的观后感
环保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
《难以忽视的真相》(英文:An Inconvenient Truth)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派拉蒙家庭视频公司等七家公司于2006年联合发行的一部环保纪录片。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欢迎阅读。
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一)
《难以忽视的真相》是一部有关气候变迁的纪录片,其中特别关注全球变暖现象。片中揭露了气候变迁的资料并对此做出预测,同时也在电影中穿插了前美国总统戈尔的演讲。透过巡回全球的简报发表,戈尔指出全球变暖的科学证据、讨论全球变暖经济和政治的层面,并阐述他相信人类制造的温室气体若没有减少,在不久后全球气候将发生重大变化。电影包含许多段落是为了反驳认为全球变暖不明显或尚未被证实的人。例如,戈尔探讨了格陵兰或南极洲冰床溶解的风险,可能使全球海平面升高近6公尺,沿海地区将会被淹没,也会让约一亿人因此成为难民。格陵兰冰雪融化后的水盐分含量较低,可能会中断湾流而造成北欧地区气温骤降。为了解释全球变暖现象,电影引用了对南极洲冰层中心样本在过去六十万年间的温度和二氧化碳含量数值的检测。
飓风卡特里娜也被用来推论9-14公尺高的海浪对沿岸地区造成的破坏。戈尔在纪录片的最后说到,若是尽快采取适当的行动,例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种植更多植物,将能阻止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记得最早知道“全球变暖”这一词语是在我初中时所看的一部影片《后天》。如今相信没有人会对全球变暖感到陌生,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诡异的天气仿佛昭示着全球气候变暖时代的来临。在影片中我看到了北极熊在海面上漂了60英里只为了寻找冰面,听到了人们已经发现了被淹死的北极熊,我猛然发觉原来一直以来全球变暖都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环境,影响着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据统计,北极冰面将在50到70年内融化,这将是一个多么严峻的考验呢!试想一下,当北极变成了汪洋大海,海平面上升,沿海的陆地都将变成海底,人们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创造的财富都将被大海所淹没,真的等到那时候我们人类又该何去何从呢?单就我们国家来说,中国这两年遇到的都是百年难见的洪水和干旱,各种极端天气的频现并不是运气的问题,而是我们所作所为导致的。再这样下去,生态环境会随着温度升高被破坏,大量的动植物会因为来不及适应飞速改变的生态坏境而灭绝。更多疾病会蔓延开来,更多的威胁会出现在我们身边。而其中最严重应该是北极和南极的冰川融化,冰川融化后海平面会上升,许多海拔过低的国家或者城市会被海水所淹没。有人就曾预言,著名的岛国-马尔代夫将在50年内被海水完全淹没。而这仅仅是冰川融化所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之一,北极的冰川消失后,太阳光会更多的被地球所吸收,全球变暖的速度可能会翻倍的加快,海水的循环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部分地方会进入冰河时代。还有很多的影响是我们所未知的,而现在已知的这些每一个都是相当致命的。
当我们正坐在凉爽的空调房里吃着冰激凌,玩着电脑的时候,没有人会注意到南极与北极正一天一天的融化着,频繁的飓风,海啸,洪水还有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正悄悄的向人们逼近。现在的我们就如同那泡在温水里煮的青蛙,在危险不断靠近时还在那里怡然自乐,直到沸点来临的那一刻才感到恐慌。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我想诺亚方舟也救不了人类。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近几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将历史的排放量远远抛开,这也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保护地球,人人有责。其实我们能做的很多很多,很多生活小事,比如出门坐公交、坐地铁,上班骑自行车,既环保又能锻炼身体。
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为了我们的环境,为了几十年以后上海、广州那些沿海城市不会成为历史,为了我们的家园,一起行动起来吧,趁着还不太晚。
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感(二)
以前看过《后天》这个片,拍得很宏伟巨大,看后就是感慨,可是谁也不会太在意,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不过是小说,至少这一切并不是发生在我们的身上,现在也看不到。与我们无关的想法。但这次看了这部电影《难以忽视的真相》后,我们都陷入了沉思。
由于全球变暖,我们地球上的南、北极的许多浮冰渐渐融化了,当北极熊下海找寻食物时,要游很长一段距离才能游到另一块浮冰上。有时候由于浮冰彼此之间的距离太远,可爱的北极熊没有足够的力气游到另一块浮冰上而被淹死了!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大量北极熊淹死的事件!
世界各地的冰川大多都融化了,世界各地的湖泊也变小了,比如非洲乍得湖,现在基本上干涸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也越来越少。没有河流,没有了水,以后的人们怎么办呢?我们以后怎么办呢?
关于全球变暖这一事实,戈尔不但通过图片对比,引用大量的科学数据表格和分析来驳斥有的科学家说这是人类整个气候变化中一个正常现象,我们不用担心的说法。戈尔用种种数据说明,这些大气,水分,温度的异常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而不是简单的自然现象,他勇敢地把最后一层遮羞布扯去,让我们直面这残酷而又严俊的人为灾害及其后果。而且还巧妙的把这些现象与自己的历史,以及他长期以来致力于警示和改善全球变暖现象的行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纪录片。作为一名资深的环保主义者,戈尔先生在本片中站在一个具有思考深度和令人注目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大量有关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的,无可争议的事实和信息。“戈尔先生在本片中完全脱离了政治性演讲的外壳,充分地展示了他的个人魅力,以一种幽默而又客观的态度给观众们罗列了种种事实,让我们自己去得出结论。到了最后,我们都被这些让人难以忘怀的画面深深打动,以至于我们都在座位上坐不住了”,我想我们真的不应该把头再埋进沙子里,对于这些与我们,更与我们下一代人相关的事情装成视而不见,或与我无关。继续高枕无忧。
我们忙来忙去,不但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自己的后代而努力,可是,如果我们发现人们所做所为结果反而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不知人们做何感想。所以,我们们应该去宣传,推荐别人看这个电影。在自己的生活中养成环保的好习惯。多种树,少开汽车,节约纸,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样就能防止温室效应了。
地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地球吧!使你我和这个地球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2. 环保微电影观后感500字
作为首部心灵环保微电影,《霾没了》直面社会敏感话题,深挖现代都市强人的内心脆弱,用触人心扉的圣诞故事,呼唤纯真的心。
从物质层面上看,我国尤其是北京这类大城市,已经被环境污染折磨得遍体鳞伤。尤其是近两年最肆虐的雾霾,已经让人们达到了谈之色变的程度。从精神层面上看,许多都市强人们,都像周迅在片中饰演的女高管钱雪漫一样,表面强势内心空虚,由于对身边人缺乏足够的信任,所以下意识用自私和冷漠保护着自己。物质的雾霾和精神上的雾霾,让我们对很多事情的判断出现了匪夷所思的离场。比如那个本是公益的捐衣物活动,从另一个立场看过去,就是阴险狡诈的骗局。
面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雾霾,大众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在个人面前,霾是如此之强大。把一个个人放在霾中,比之大海中的一滴水都显不足。对抗霾的侵袭,我们就究竟该做些什么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这种“无从下手”的窘境,消磨了人们的斗志。绝大部分人在霾中,都处于缴枪投降的心态。“霾没了”,真的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寄望么?抗击雾霾,真的是只有国家那样的“大”才有责任有能力去完成么?
3. 看环保宣传片《家》观后感3o o字左右
在看完了班会课上播放的环保宣传片后,我发现环保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环保,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环保在身边——“环保宣传片”观后感。
宣传片中提到:“如果将现在的白炽灯泡都换成节能灯泡,就相当于节约了三峡发电厂一年的发电量,乍一听见这句话,我惊讶极了。这个把白炽灯泡换成节能灯泡的简单动作竟能对环保起到如此大的作用。看来,环保并不难。这举手之劳的简单行为就能让环境得到保护,让资源得到节约。
其实,环保在身边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国13亿人口,少用一双一次性筷子,能保住多大面积的森林;少用一个塑料袋,能减少多少的白色垃圾;少开一天私家车,能少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环保就在我们身边,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举手之劳开始,为环保,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4. 低碳环保从我做起看完后的观后感
观看了《环保在我家》、《低碳之旅》和《我是环保小卫士》这三个讲座,我学到了很多有关低碳、环保的知识,并且懂得了现在实行低碳、环保的重要意义。我们还将在地球上生活几十年,我们的后代更要在这个地球上一直生活下去。为了我们自己、更为了将来的一代代人,我们要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创造一个舒适、安全、清洁的环境,使生活更美好。
我想,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低碳、环保:
1、 不用或少用餐巾纸,向爷爷奶奶学习,尽量使用手帕。
2、 继续保持节约用水的好习惯,缩短洗澡时冲淋的时间。
3、 节约用电,电器用完就切断电源;夜间不再开夜间灯;尽量少开空调。
4、 尽量减少生活垃圾,每顿的饭菜不剩下。
5、 物品的回收利用:如将旧衣裤送给需要的人;将塑料瓶和废纸、旧报纸卖给回收站;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用品等。
我要做节能环保的小卫士。同时,我要号召家长、亲友一起加入到低碳、环保的行动中。
大家一起加油吧!
5. 求纪录片《家园》的有关环境保护的观后感,1000字左右。谢谢。
最近比较热门的一部环保电影《家园》,昨晚终于昨晚目睹了。导演和摄影师以无可挑剔的视觉和镜头,以极具震撼力的时事给人类以警示。开始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惮的扩张。摄影师基本上采用航拍的的方法去俯视这个千疮百孔的家园。从这个视觉看到拥挤的街道,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被虐待的动物以及。。。。。。。这些都是人类的杰作。让我们识得庐山真面目。旁白者定位于地球母亲的高度树立了一种主人翁的姿态,看到地球已经如此孱弱,我们怎能不动心?
大自然所赋予人们的伟大力量就这样消失了!我大声呼喊:"是谁,是谁把这伟大的力量给毁了!"
现在连我们生活的地方也同样遭到环境的破坏,就拿我市的贯城河来说吧!听老一辈的说以前的贯城河清澈见地,水中还有鱼虾游动,人们只要有空就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消遣,娱乐.当时这成了游玩的好地方!随着时间的慢慢消失,从前清凉的河水而如今却变成了乌黑的臭水.经过时间的日积月累渐渐地河水开始干旱了,长时间的无人料理和关注,河底涨起了密密麻麻的青苔,只要一走到河边,一股扑鼻而来的臭味就好似把你包围住了.可见现在谁也不去哪儿了.住在河边的一些人家长期闻到这气味有的还导致生病.在近几年来,由于环境极其差,慢慢地才得到了一些政府机关的重视.为了还贯城河一个本生的面貌,大家都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组织起人们共同来重建贯城河.现在贯城河已经开始动工了.我相信在不远几年里贯城河又将成为以前的那样了.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一天吧!
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很差,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来共同把环境搞好.让我们一起保护好这美丽的世界吧!现在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应该做好一些保护环境的方法.如:不随地吐痰,不乱仍果皮,不排放污水......总之,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想如果人人都自觉保护好环境,那么我们生活的城市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不就会变得更美好吗?在说保护环境也是2008年"绿色奥运"的象征,大家团结奋进共同把环境保护好,做一个环保小小宣传员.人人为"绿色奥运"贡献一份力所能及的力.一句话:"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珍爱生命,保护家园."
就像片中所说的,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什么,而是我们还拥有什么。更需要的是一种环保理念和行动。少浪费点时间在KTV,在酒席饭桌,在奢侈品店,定下心来看看这类的纪录片,告诉自己,你所需关注的还有自己所在的这个环境,这个地球,尽自己所能,善待它一点. 尤其是那些富人们,你们的富裕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过得真的很残忍。
但片中的最后还是给与我们希望。各国政府都去积极地参与环保事业,发展洁净能源,对于我们个人最主要的还是观念和行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保护我们的家园。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才能让我们的未来更幸福而生活。
6. 家园观后感
家园观后感
地球的存在已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个奇迹又美丽的世界。人类的生存已有20万年,聪明的人类在20万年改变了这个地球的面貌。在看了这部《家园》电影之后,让我真正了解到地球在短短几百年之内多种生物已绝种了。
电影的开始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大的扩张。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以及多种动物面临的灭绝危机。温度不断上升,许多地方将遭遇旱灾、饥荒。森林被砍伐,就像电影里面所说的“森林的多样性被单一品种的棕榈取代”科学越来越发达,工厂也逐渐增多,空气也越将被污染。
人类的需求是无底的炉子,需要更多的燃料,石油终有一天会被采完,以后我们将要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到2050年会有2亿人沦为难民。
现在,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什么?而是我们还拥有什么?更需要的是一种保护的理念和行动。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才能让我们的未来更幸福而生活。
7. 环保观后感100到200字
一直以为自然界的万物会有规律的运行;一直以为地球上的生物圈会有能力进行自我修复;一直以为人类的行为对大自然构成的威胁是微不足道。总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待这一切。直到看过这一影片后,我才发现自己就是局中人。
正当大家忙于学习“现代化”,忙于“现代化”的工作的时候,我们忽视了最最重要的真相。但是真相永远是真相--生存的环境已经得到破坏,生态已经不平衡。想想10年前,想想20年前,想想现在···
我觉得电影中最关键是关于全球变暖这一事实的分析:不但通过图片对比,更引用了大量的科学数据表格和分析来驳斥有的科学家说这是人类整个气候变化中一个正常现象,我们不用担心的说法。戈尔用种种数据说明,这些大气,水分,温度的异常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而不是简单的自然现象,他勇敢地把最后一层遮羞布扯去,让我们直面这残酷而又严俊的人为灾害及其后果。
众所周知,经济增长是建立在高耗能的基础上,燃烧石油、煤炭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直接排到大气之中。当它们积累到一定程度,把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很大一部分保留了起来,温室形成,全球气温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记得好多“大片”之中灾害来临之时人们惶恐的表情,和之后的涂炭,但是人们怎么就不能在这一切来临之前就预防呢,国家、政府一系列的“应急预案”又能挽回多少人的性命!
戈尔一遍一遍讲述着这个难以忽视——严峻的真相,又有多少国家行动起来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迟迟不肯支持京都议定书,还不是为了能更肆无忌惮的消耗能源换取经济的增长!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将会在40多年内采完,天然气也只有不过100年的寿命,再这样下去地球上百万年积攒下来的东西就要被我们以200多年的时间用光!
很多人对这种现实不能理解,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家们。布什在总统竞选时提出:“阿尔·戈尔简直是疯了,妄想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他是个疯子,我们不能相信他说的话。”我感觉,阿尔·戈尔没有疯,西方发达国家发对这种理论的背后是利益驱动。现在社会工业化的生产,尤其是重工业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就是我们地球升温的罪魁祸首!
还有,在电影里戈尔先生用了这样两个比喻我是记忆比较深刻.一个是先把一只青蛙放进一个已经煮沸的锅里, 青蛙烫的 “蹭"一下就蹦出来了;然后把它放进一个同样的冷水锅里,开始在下面用煤气逐渐加热, 青蛙一开始自然没有跳出来,温度缓慢上升,但是青蛙始终没想要出来,因为温度上升慢,它已经逐渐在适应而不是一下被烫到.于是它也就没有正常的 “反射"要去逃走,而是始终在温度上升的水里呆着…温度眼看就要到达沸点…这时青蛙已经不知道怎么逃了..还是呆着..直到…直到…被人救出来….但是问题是…..谁来救我们呢?.
第二个是一杆秤,秤的左边是一堆金条,很诱人…而另一边…则是我们的地球…..到底哪个更重要呢?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选择题我们都不会呢?
阿尔·戈尔利用大量的真实研究数据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这一问题层层深入剖析,并针对这一危机我们该如何去做做了明确的说明。使影片极具知识性和可看性。另外阿尔·戈尔那充满美式幽默的极具个人魅力和感染力的演讲,也使影片增加了趣味性和社会使命感。
同时, 影片中还穿插了一些阿尔·戈尔本人在2000年总统大选时的一些心路历程,以及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不懈努力的过程。面对困难与压力,他的信仰和坚持令我由衷的钦佩。并深深震憾着我。
然而, 戈尔在他的电影里面也有这样的无奈,他被称为环境极端分子,即使他做了那么多的努力,进行了那么多的演讲,甚至当了副总统,美国还是没有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可见一个人,或者是环境保护者的现状,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无力。
因此,“当我们还来得及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做到清醒”。停止破坏,保护环境是每个地球人应尽的义务。也许我们不能够扭转现实的社会形态,不可能从根本上取消社会发展对能源的利用与挖掘,但当我们对现实的知识结构上有所认识,保护意识有所提高,我们就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减少对地球的伤害。
现在面临这样的一种情况,对待它是一种态度上,精神上,道德上的问题,不是科学问题或政治问题.我们是否应该为保护自己的家园和下一代的生存环境做点什么.电影里也多次提到政府对此问题的反映不足.很多报告被递交上去时都被一些不懂科学的秘书们修改了.重要的事实没有能得到重视.但是最重要的是人们是有选择的权利的,选择等死还是为改善此局面尽自己的努力.
从自身做起,从你我开始。哪怕是尽微薄之力,对于我们的环境都是一种爱护。
如果嫌多的话,你可以摘抄一点点哦! o(∩_∩)o 希望可以帮到你!
8. 环保记录片<禾虫归来>观后感
天,学校组织我们五、六年级去报告厅观看了三个有关环保的纪录片,分别是讲禾虫、岐江公园和鸟撞玻璃的。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禾虫归来》这部纪录片。
禾虫是我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但看了纪录片之后,我从以前的对禾虫一无所知、只知道好吃的状态中回过来,重新认识了禾虫这种动物。我本来以为禾虫无处不在,中国有很多,谁知我看了片子之后才知道,由于环境污染,中山禾虫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的破坏,以前有3000亩禾虫生长的地方,到2005年只剩下300亩的地方了。种种数据让人触目惊心,我吃了那么多禾虫,要是禾虫真的灭绝了,那不就每天都过不得安宁了?幸好中山人后来认识到了这一点,加强了环境保护,于是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禾虫的栖息地增加到了1000多亩。我吃的禾虫原来是差点灭绝的动物,看来我以后不要吃太多了,为环境生态保护做出点贡献,防止禾虫这种不起眼的濒危动物灭绝。虽然讲的是禾虫,但是却告诉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对任何濒危动物都要加强保护,防止它们灭绝。
在这次活动里,这些记录片让我们加强了环保意识,认识了一些不起眼的事件,使我们非常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