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电影立春观后感,500字左右
《立春》的主题是不甘平凡,勇敢追梦。虽然《立春》一片中的时代背景,开始强调个体,强调对金钱和权力的崇拜。但还有一种人,他们有梦想,让生活更有光泽、更有意思,同时也在唤醒更多的人去追求、延续自己的梦想。
Ⅱ 过年电影观后感1000字
过年这部电影是一个很好的作品,它表达了中国人民传统的习俗。
Ⅲ 《过年》电影李保田赵丽蓉400字观后感
因为要过年了,或许也是因为越来越怀旧了吧,就触景生情地突然想起了早年曾经有过一部电影,片名就叫《过年》。于是乎,赶忙找来一睹为快。没有想到的是,这部影片虽然距离今天已经有二十四个年头了,可还是那么得令人震撼。说得形象一点儿,就像是观者的心,被人用玻璃碴子狠狠地刮了一下,一阵难受之后,就是不由得一声叹息。天呢,这家人哪里是在过年,简直就是在互掐,乱哄哄的一片,乱得不仅太离谱,也太残酷了!
年,年年有,年年过。即使是年年难过,也要年年过。再穷,再微不足道的人,也是有父母的,到了年底也是要回家过年的。与家人一起过年,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就是关山险阻,路途遥远,也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与决心。可是,关上门之后,这一家家的年夜饭,又有几家是在祥和温馨,平安无事的气氛中度过的呢?应该说,肯定也是有为数不少的家庭,跟电影《过年》里的程家倒是有几分相像的吧。
Ⅳ 电影观后感和新年感受
新年新开始
忘掉该忘掉的
记住该记住的
新的一年为自己的梦想加油
Ⅳ 过年观后感
过年观后感
除夕,冬日北方小城,大人、孩子都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庆气氛中,程家座落在小城边上,一家13口人。父亲在外奔波赚了些钱回家过年,母亲围着锅台转,包饺子,与丈夫一起盼着儿孙们来过年。
可是他们的希望落空了,老两口凄凉地过了年。初一,二儿子程远带着女友从北京来,他们想去海边考察准备写毕业论文,希望得到父亲的资助。老大和媳妇自去年砸了年夜饭就再也没来过,这次听说老父发了,领着孙子来看望。大女婿丁图是个干部,可在外沾花惹草,还逼大姐流产,不明真-相的老父以为大女儿不能为丁家生养总觉欠着丁图什么似的。二女儿程萍爱上了架子工大川,父亲不同意,二女儿私奔了。大川勤劳致富与二女儿怀着负罪感进了家门。小儿子程勇与姑娘小凤年夜看通霄电影,一回来便插门睡觉,父亲大为恼火,他还不知小儿子已列出2500元的订婚聘礼单……
年初一的团圆饭上,儿女们一个个托出企求,父亲看穿后极为伤心,大川和程萍为兄弟们慷慨解囊又刺伤了父亲的自尊心,父亲端出最后一道菜:8000元人民币。丁图在外面的事被揭发,小儿子为大姐报打不平与丁图在雪地上滚打起来,大儿媳还惦着8000元钱,一向惧内的大儿子打了媳妇一巴掌,一场混战展开了。
一地的狼藉,雪花漂落儿孙散去,父亲母亲坐在爬犁上,怀着无限的伤感离开了雪原上自己富足的家。
http://www.oh100.com/a/201206/99442.html
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觉就是很传统。平凡百姓的微薄的美好生活希望与家长里短的矛盾,电影把老百姓最容易理解经历的平常生活艺术化戏剧化地表现在大屏幕上,这些生活琐碎独具中国特色,能够最普遍深刻地刻画中国民众的生活特点,女婿与老丈人,过年与结婚,发达的工程队长与家人惧怕露富的传统心理,生育子女与猥琐的花心男人,霸道的干部女儿与窝囊的丈夫,不孝子女对父母的压榨。
2.
本文来源于百分网(http://www.oh100.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谢谢!
电视剧《大过年》以冯家为典型,真实地描述了一个平淡、温情、却又不普通的故事。故事从1977年开始一直讲述到2007年,30年来冯家5兄妹经历了风风雨雨和人生变化,其实冯家的变化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巨大变化的缩影。
父亲冯老是古建老前辈,在故宫工作,膝下有三儿两女,冯家大儿子冯建栋原在一家木器厂做木工,为了补贴生活,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别人打家具,遭到父亲的反对,因为父亲希望他能继承自己“古建”专业技能。但由于木器厂不景气建栋被-迫下岗,下岗后给人打工,数年后,历经艰辛终于成为一名小老扳。二儿子冯建梁原在国营浴池做修脚工,因妻子不满意他的工作而离婚。为了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决定辞职下海,向哥哥弟弟借钱做生意,历经千辛万苦后,成为一家公司总裁。但由于手下人卷款逃跑,从此公司倒闭,他只好从头开始。三儿子冯建业为了找份工作,提前接了妈妈的班,在印刷厂工作。在给书店送书工作中认识了一位漂亮姑娘王芳,结婚后,建业为了做第二职业,他们租房办书店,后来王芳成了书店老板。大女儿冯建珍70年代初下乡到东北某农村后,不顾家人的反对与当地村民结婚并有一子,因此断绝了父女关系,后来为了返城只好离婚。返城后上了大学,毕业后搞建筑设计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为某建筑公司经理。在父亲的指导下,她终于成为一名“古建”专家,圆了父亲多年的夙愿。小女儿冯建敏长得即聪明又漂亮,但虚荣心强。在结识了同学的一位亲戚美籍华人后,为了达到出国的目的,不顾家人的反对,嫁给了这位比自己大十几岁的美籍华人,但婚后并不幸福,一年后他们离了婚。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由于国家有好的政策,经过多年的努力,冯家大儿子由木匠成为老板;二儿子由修脚工成为公司总裁;三儿媳由店员成为书店老板娘;大女儿由知青成为古建专家;小女儿因虚荣嫁人出国,总之,这些就象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
本剧并没有直接描写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各条战线的发展与变化,而是用大量的镜头和场景来描写冯家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变化,并主要通过过年来反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过年,冯家十几口人围在一起在家吃年夜饭,而2007年的年夜饭冯家是按着社会上流行的新孰,由儿女们安排在大酒店进行。这些变化意味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了珍惜和捍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要共同努力工作,以工业立市,发展大牡丹江,创造美好的明天,过好每一天,过好每一年。
Ⅵ 观《舌尖上的新年》有感600字
《舌尖上的新年》读后感
这个年纪,很少有强烈的期待心理了。但是,当网上那3分9秒的《舌尖上的新年》预告片出来时,我是那么的渴望看到这部电影。
要知道,这3分9秒的预告片,全是我们平乐的镜头,也难怪,让我心心念念了。
《舌尖上的新年》是《舌尖上的中国》原班人马打造的一部纪录电影,影片通过展现中国广袤大地上奇绝的年货食物,串接一个个新年故事,带观众重寻旧日的习俗和年味儿。制作团队在35个地方寻访到60多种美食。最后在85分钟的成片中,呈现出24个地方的43种美食,从香港盆菜、到平乐酿菜、平乐松皮扣这些带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美食,为观众呈现出最地道的“中国年夜饭”。
关于这部片子,网上有许多华丽的评论。说这是一部有毒的片子,让人看了感觉饥饿。也有吃货表示:看这部电影犹如周游全国,很有把片中的菜、糕点和零食吃个遍的冲动。还有人说:电影凭借精致的镜头语境一再刺激着观众的味蕾,目不暇接带着年文化特色的美食,呈现出中国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
当《舌尖上的新年》在平乐放映时,我也终于把念想变成现实,带着对美食的向往走进了影院。前出塞 www.qianchusai.com 许是先入为主,所以看完这部影片后,许多全国各地的美食我记不太清楚,独记得的却是影片对平乐的那份偏爱。至少在我看来,是偏爱。
首先说影片放映之前在网上疯传的两个预告片。一个是3分9秒,一个是50秒。3分9秒那个预告片,完全是平乐的酿菜。而50秒那个预告片,也有平乐松皮扣、平乐螺蛳酿、平乐老蒜酿、平乐辣椒酿、平乐萝卜酿等镜头。以此足见平乐在影片中宣传的份量。
而影片一开头,出现的就是“广西,平乐”的叙述及平乐的镜头,说平乐李家的媳妇准备帮小姑娘买新衣过年了,这样就拉开了电影的序幕。随着电影的深入,平乐元素渐渐增多。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有我们平乐著名的景点:青龙月亮山、沙子古街、沙子茶江边古当铺的倒影,以及张家镇榕津街的水井、戏台、大榕树。
电影依然是《舌尖上的中国》的拍摄手法及讲述风格,通过一个个普通家庭的团圆故事,带出过年的美食以及美食后面的过年习俗。而片中关于平乐的故事是这样的:老李夫妻俩在月亮山下拔芋头,远在外面打工的儿子回来了。于是一家人做年夜饭,贴对联,吃年饭,放烟花,过新年。而平乐人过年,少不了平乐松皮扣与十八酿。影片中,老李主要是做扣肉,而阿姨则带着媳妇女儿们做酿菜。影片通过精湛细腻的拍摄手法,把松皮扣、酿菜等的制作过程一一展示出来。酿菜的制作现场是在榕津古榕下,镜头前阿姨大嫂们融融的笑容,娴熟的酿菜手法,以及不远处的戏台上传来阵阵的平乐彩调声。此情此景,是平乐过年的味道,也是平乐人的心底的乡音乡愁。
85分钟的片子,多处或长或短的出现平乐,初初估算了一下,平乐占有近13分钟的片长。应当说,整个影片中,关于平乐的镜头最长,呈现出来的美食也最多,有平乐松皮扣,平乐柚子酿、老蒜酿、螺蛳酿、萝卜酿、辣椒酿,色香味俱全,让人垂涎三尺的同时,更了解到平乐独特的饮食文化。
对于我来说,看这部电影,与其说在观赏一部美食盛会,还不如说是一直在寻找平乐元素、在感动平乐文化、在默默感谢导演的偏爱。我想,通过这个片子在全国的播放,平乐酿菜、平乐芋头、平乐松皮扣也会让大江南北的观众了解并心生向往。
回过头来思量,《舌尖上的新年》中对平乐元素的偏爱,与我们平乐这些年孜孜不倦的宣传是离不开的。这些年,无论是宣传部门还是广电文化部门,以及民间的热线等网站,一直来都在努力的宣传平乐,才使得平乐美名远播。犹记得《舌尖上的新年》摄制组初到平乐踩点的那个晚上,我也在场。那个晚上,宣传、文化、广电等相关部门领导与导演陈磊齐聚,为着到哪拍,拍什么进行了认真而激烈的交流。最终,《舌尖上的新年》把我们平乐最美的景点、最精彩的美食、最独特的物产都拍摄到影片中了,最终成为一件皆大欢喜的平乐盛事,成全了每个平乐人那颗执著而热烈的爱家乡的情怀。
好风凭借力,更上一层楼。看完《舌尖上的新年》,我想得更多的还是我们平乐的发展。不要小看一部美食影片,它带来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也许,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在全国掀起到平乐观光品尝美食风。正如同我们的小美女记者,在做这个采访时说的:平乐的美食,你们要准备好喔,因为即将有一大波食客要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吃你们了!
Ⅶ 过年回家的观后感
第一次接触张元这个名字,第一次接触张元的电影,却瞬间就被他和他的电影感动。
张元关注‘边缘状态的人’,他曾说过:“世界本没有高低、贵贱,中心、边缘之分。”他说这句话,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关注“弱势群体”不需要理由,也不值得标榜,这些人本应得到更多的关心。
《过年回家》,是张元根据一个真实案例编导而成的。值得一说的是,这是张元第一部在国内公映的影片;由于张元的电影题材涉及患幽闭症的儿童、前卫艺术家、无业游民、精神分裂者、同性恋者、重刑犯人、变性人……这些电影题材在国内来说还是显得太独树一帜,因而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张元的电影惨遭冰冻,无法在国内公映。而我觉得在今天的社会中,博爱的思想、人道主义思想,包括现在做的这部《过年回家》中极度状态下的人道主义,应该在人们尤其是艺术家的心里存活,应该让它冉冉升起。现在许多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种状态下,更应该有这种精神存在。
经常有人把这部电影叫成《回家过年》。但是,起这个名字是有寓意的,说反了就不可能原原本本的体现它原来所包涵的寓意:一个女犯人,坐了十七年的监狱,因为过年,她才能破例回家。这个电影,主要写的是一天的故事,重场戏就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原本是两个家庭合并成了一个,父亲带一个女儿,母亲带一个女儿。因为十七年前的残酷的一天,父亲的女儿死了。凶手就是母亲的女儿。在这样一顿年夜饭里,等于是冤家相见,可想而知是怎样一种情景。
现在谈谈我的观后感。两个离异家庭的重新组合,并没有让彼此从此过上美满的生活,甚至连舒坦也说不上——物质经济条件的困窘让这个家庭为柴米油盐酱醋等琐事纠纷不断。就拿两个孩子来说,她们在这个家感受到的只是压抑与苦闷。虽然她们是两个性格不同的孩子,却都排斥着这样的家庭与生活:一个假小子似的无拘无束,整天游荡在外到很晚才回家——她不愿早早回到那个每天充斥着吵嘴争执的家;一个则独来独往,静啃书本,渴望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远方的大学,摆脱这个家。小孩子和成人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并没什么很大的区别,她们在严酷的现实下都一样脆弱。但小孩子的感情可能比大人更饱满,她们更容易动情。她们不满意现实,就需要用她们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对眼下生活的反抗。反抗的似乎有点过头了,悲剧产生了——那个孩子其实也是无辜的,她一直就是那样没有杂念,带着一颗纯净而真挚的心在生活,只不过她所处的生活环境跟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十七年后即将服刑期满的一次回家过年,是全剧聚焦特写镜头;如何使自己接受让亲生女儿死于非命的孩子?剧中细腻的细节慢节奏推进且略显重质感的画面把父亲的矛盾心理凸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哭了,我们也湿润了眼角……父亲艰难心理斗争后的宽容接纳,特别是他最后的肺腑之言,强烈冲击着我:亲情是世间最博伟的爱,它总能包容一切。
感谢张元和他的电影——用一网友表明我与之相同的感受:张元,一位能准确洞察人的灵魂深处,并通过细节展现出来的艺术家。题材对于他已不重要了,在他的思维空间里,变革时代的一切都能入戏,边缘的概念是不存在的,他的题材有广阔的空间,内心结构的完整性决定了他是我们期待的重要的好导演。
不知道行不行,你看看吧
Ⅷ 春节的观后感500字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 “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春节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新的
Ⅸ 作文:贺岁片观后感
又是一年年底了,各种贺岁片应景而来。我这个喜欢看电影的人当然不会错过这些好看的电影,这不,我最爱的《喜洋洋与灰太狼》也上映了,趁着周末,我上午就来到了电影院。
观看电影的多是带着家长的小观众。什么?你说我说反了,应该是带着孩子的家长?我可没有说错,这部电影不就是给小朋友们看的吗?家长只是陪同而已。当然,像我这种已经快要小学毕业的人就是单独一个人来啦。
电影开始了,开场就场面宏大:羊村防御系统在慢羊羊村长的主持下正式开启,一个巨大的透明防护罩缓缓笼罩羊村。可紧接着突如其来的闪电就摧毁了防御系统,这当然是灰太狼的杰作。原来灰太狼已经成功的控制了天气,可以随意操纵电闪雷鸣。不过慢羊羊村长也有对抗灰太狼的杀手锏,那就是喜羊羊和他们伙伴们变身的羊羊特工队。羊羊特工队和灰太狼第一次交手不分胜负,事态发展却出乎所有人预料,最后当然又是双方联手克服另外一个大的危机。至于具体是什么,我就不再剧透啦,给大家留个悬念吧。
看完电影,我深深的感觉到理解和沟通是多么重要。因为不理解,蛇族被迫隐居。这其实也是大家互相沟通不够,信息不透明造成的吧。还有就是顺应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我们总想着控制大自然,控制天气。但是自然有它自己的规则,不是我们能简单控制的。弄不好就会和灰太狼一样受到报复。其实想想,近几年极端天气的出现越来越多,是不是也是对我们人类的警告呢?
一部好的电影,总是能给我带来长长的思考,我想:以后我要更加爱护环境和自然,尤其是那些不能再生的资源,为保护地球尽我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