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电影孩子们的观后感

电影孩子们的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07-15 02:02:55

Ⅰ 愤怒的小孩电影观后感怎么写100字左右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从电脑上看了一部电影,名叫《愤怒的小孩》,是一部搞笑篇。 电影讲的主要内容是:留守小孩孙小傲离家出走,途中偶遇躲避犯罪团伙追捕的小女孩兰兰。一个想回家的小孩和一个不想回家的小孩结成了联盟。最终,两个愤怒的小孩获得了胜利,笨贼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我从电影中得到了一句搞笑的话语,就是“打人不打头,打头爷发怒”,这一句话语让我特别注意。 我感觉这一部电影很有童趣,也很真实,而且也很搞笑,这一部电影很好看。

Ⅱ 红崖村的孩子们观后感怎么写

今天,我在学校看了一部《红岩村的孩子们》的电影,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时期,是一部宣传爱国教育的电影,看了让我受益匪浅。

这部电影描写的故事是这样的:抗日时期,铁蛋的妈被日本人害死,让铁蛋及他的朋友立下“精忠报国”的信念,为了让抗日前线的战士得到武器的补给,铁蛋制作了三百个红缨枪头,想尽千方百计,终于将武器送到战士们手中,让反围剿获得胜利。

电影中,铁蛋与他的朋友有着精忠报国的信念,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机智,报效祖国,使得反围剿胜利,为祖国作出重大贡献,可以说他们非常热爱祖国。

现如今,香港频频暴乱,是因为什么呢?就是有许多人不爱国。而据统计,暴乱者一般都是年青人,为什么年轻人要施暴呢?是因为他们缺少爱国理念,缺少爱国教育,心中没有国。作为学校、父母应当将他们引入正道。

不过也有好的一面,在澳门濠江中学有一位校长杜岚,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那天,在学校升起了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

在日后每年的10月1日坚持升国旗,当时澳门尚未回到祖国怀抱,杜岚扛着别人的冷嘲热讽,给学生贯彻爱国理念,一位身在异地,却仍记得祖国的人,可谓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呀!

通过观看电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香港应该在教育学生这一方面必须进行加强教育,教育他们从小热爱祖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祖国不仅要把香港夺回来,更要把香港人民的心夺回来。

我相信,只要爱国人士齐心协力,香港一定能将暴乱平复,让香港人民过上安稳生活,让祖国能一直向前迈进,让一国两制这门艘战舰能劈波折浪,勇往直前。

观后感写作技巧:

1、简述原文内容。

可以先交代所读书或文章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作好铺垫。

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尽量不要大段地叙述所读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自己的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观点句表述的是文章的中心观点,它在文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可以在篇首开门见山,也可在篇末深化主题。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并注重联系实际。

读后感的重点部分是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这样比较有说服力。

4、把握好“读”与“感”的关系。

首先,先“读”而后“感”。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Ⅲ 《孩子们,你好》的读后感1000

最近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在《孩子们你好》,感觉受益匪浅,起初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他的名字,觉得他的名字特别的温馨,觉得作者应该是个特别富有爱心的人,应该是一个特别了解学生的人.所以想通过阅读这本书后我应该会更喜欢和了解我的学生.
翻阅厚厚的书本,字里行间无不投射出爱的光芒和人本主义思想。其人道主义原则和使学生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是阿莫纳什维利最基本的教育原则,强调教师要热爱、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成功要抱有信心,使他们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我想,作为一个教育者,让孩子们时时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品味探索和收获的愉悦,享受成长的幸福,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挚爱教师职业者的追求。
未曾读完整本书,仅仅看了本书的序论和第一章《前夜》,便被阿莫纳什维利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对孩子们无私的关怀所深深感动!
(镜头一)每个孩子都是老师
要想得到孩子们对自己的爱和信任,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们心灵的秘密,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老师和教育者,这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想想平时,自己经常以长辈、老师自居,很少能做到蹲下来看待每一个孩子,更别说把他们视为自己的老师了。事实上,如果要透彻了解每一个孩子,我们必须走进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每一个孩子。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学会转换角色,以朋友、甚至是学生的身份去和他们交流合作,和他们一起成长发展。
(镜头二)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
开学前的第一天,他仔细翻阅36个孩子的人事档案,用心解读每一个孩子,希望第一次与孩子们见面时就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记住每一个学生。
当看到尼亚的照片,一眼就看出,她的门牙全掉了,也只许有很多语音她将很难正确地念出来。不过,这也没关系,我一定不允许任何一个孩子讥笑她。仅仅只是一句话,仅仅只是阿莫纳什维利内心的一个想法,但是却让人看到了他的细心倍至,他对孩子们心灵的呵护。
反思自己,虽然也留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却从不曾如此细心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尚不曾时时刻刻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一切。开学前更不会去了解每一个学生,事实上还不曾知道自己的学生是谁,好在自己十分重视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期待着看到每一个孩子的笑脸,更希望他们能从内心立刻喜欢上我。
常常尽管自己也有意去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但是由于班级人数多,所以很难立刻全都记住,最快也需要一周的时间,有时候甚至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才能逐渐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而当大家位置调换以后,却经常会阴差阳错、认错学生。
事实上,孩子们也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想法,他们也十分看重第一节课,渴望老师能记住自己,并一下子叫出自己的名字。尤其是那些原来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则更希望在新的学期,让自己有一个新的开始,希望给老师一个新的印象,让新的同学和老师也渐渐喜欢自己。每个人都很重视自己的第一次,因此,当我们第一次与学生见面的时候,的确应该多为学生考虑,为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考虑,谨言慎行。
(镜头三)一封祝贺信
开学的前一周,他给每一个孩子寄去了一封祝贺信,祝贺孩子们长大了,希望自己能够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希望这个孩子能和班里其他的35个孩子也都成为好朋友。并且详细介绍了班级所在的位置,希望孩子们自己走进班集体,即使找不到也不用害怕,走廊里会有热情的少先队员主动来帮助。
这该是一个多么细心的老师呀!不但把每个孩子当成大人看待,而且为孩子们考虑的如此周到,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使每一个孩子盼望着新学期的第一天,期待着看到自己和蔼可亲的朋友般的老师。
在本书中作者是这样描述童年的,:“真正的童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从一个质的状态到一个更高水平的质的状态的过渡的人生。儿童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这一个成长的过程,应该由关心着他们的、给他们传授知识和经验的成人去帮助他们。”阿莫纳什维利的这段话使我从彷徨的境界中一下子清醒过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和指导下,孩子们才可能拥有高质量的真正的童年。同样小学阶段的学生也是这样同样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健康的成长.
什么是“真正的童年”?在孩子出生以后到他们正式入学以前他们究竟需要什么?吃好、玩好是不是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童年的全部快乐?是不是在这个时期教他们知识就是对他们快乐童年的剥夺?现在我可以肯定的说,不是。不仅不是,这样的说法是对儿童成长的忽视,是对儿童的不理解。儿童需要心智的启蒙,启蒙程度的高下在于成人付出的多少。同样好习惯也需要在这时候培养,否则会直接影响学生以后就拿我现在所任教的三个班来说吧,每个孩子都有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但显然他们的区别并不仅在于个性的不一样,细细地去了解,就会发现不同的家庭氛围,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历造就了这三个班不一样的孩子。
在我教的一个班中其中有一个女孩子,她的语感非常出色,她能在我的课上生动的讲述读过的文章,轻而易举的复述老师说出的复杂句子。听说在数学课上,她的表现更是让人很惊讶。在与她家长不多的接触中,我能充分的感受到父母对她早期教育的重视。从她的嘴里不断的蹦出颇有文采的句子,这不得不归功于她的学龄前教育。所以她在学校中学习生活是轻松愉快而有效的。
相比之下,另一个小男孩和她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由于父母对他生活上的照顾无微不至,疼爱有加。课堂上,他不爱看老师,几乎不与老师交流,只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作业书写也是随意乱画,尽管也有进步,但表现波动极大,全凭兴趣做事。这两个智商水平不相上下的孩子,为什么表现出这样的差异?原因来自后天教育,来自他们成长过程作为老师我们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学生越来越爱学习,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但是更多时候我们应该不断的提醒自己去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不懈,很多孩子的思想和性格会因为我们的介入开始发生好的变化。这可能就是我们教师介入他们的学习生活的成果。

Ⅳ 电影孩子那些事儿观后感作文800字

我们学校组织大家一起观看了教育片《孩子那些事儿》。电影看完了,但林老师可爱、伟大的形象确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使我特别感动。我们学校组织大家一起观看了教育片《孩子那些事儿》。电影看完了,但林老师可爱、伟大的形象确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使我特别感动。
电影里讲述了一位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林冬青,到铭师小学担任五(4)班的班主任。校长向林冬青介绍五(4)班的情况时,特别提到这个班的问题生相对集中,让他多加注意。可初出茅庐的林冬青却不以为意,他对即将面临的挑战满怀斗志,准备大展身手。然而,班里状况百出的问题生们,却让林冬青屡屡受挫,他不得不开始反思。在负责学生心理辅导的丁老师的协助下,林冬青在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渐渐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最终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戴。与此同时,他也与孩子们成为朋友,一起成长。
在我心目中林老师既可爱又伟大。为了让假小子变淑女,他能为她花第一个月的工资买裙子当生日礼物,但被扔到垃圾堆时他愤怒至极;他能为学生洗大便裤子,但也被熏得几乎要晕过去;在和家长谈话时,面对家长的拒绝,面对家长的振振有词,他也无可奈何……电影中这些感人的场景还有很多,我太佩服这位林老师了。
我想对五(4)班的同学说:“你们太幸福了,因为你们拥有了天底下最伟大的老师,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要辜负林老师的一片心意,加油,五(4)班!
其实在我们学校,许多老师都像电影中的林老师一样。尤其是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和数学姜老师对我们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同学生病了,他们嘘寒问暖;同学在学习中碰到难题,两位老师耐心解答,直到我们弄懂为止;谁家里有了困难,老师也能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忙,在我们心中,王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无微不至的关怀着我们,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也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才

Ⅳ 电影 留守孩子 观后感

今天我和爸爸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留守孩子》。
电影讲的是许多小孩的爸爸妈妈都去了广东打工,只有爷爷奶奶带,很可怜。其中有几个人很顽皮,没有父母管,经常犯事。也有的人学习好,可是,一回到家就要做许多事家务活,还经常要挨爷爷奶奶的打骂。他们真的很可怜!
有一次,王小福偷了钱和朋友一起去网吧玩游戏,因为抢位子跟别人打了架,所以游戏就没玩成。后来他们找老板还他们钱,老板就是不还,然后王小福他们就把老板打了一顿,后面事情就更糟糕了。
看完了这篇故事,我很感动,都哭起来了。我觉得他们真是既可怜,又可爱。不像我们城里的小朋友,爸爸妈妈在身边,可以成天粘着爸爸妈妈,不愁吃不愁喝,不用做家务,很幸福。他们农村这些小朋友,家里穷,爸爸妈妈必须去外面打工。这些小朋友留在家中,成了留守孩子,没人管,没爹妈疼,还有成天做不完的家务。
我想,他们这些孩子的生活是那么苦,那么可怜,他们内心一定非常需要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关爱。我很喜欢电影里面的方老师和大阳警察,因为他们为孩子做了许多好事。为了帮助孩子们,他们还成立了“留守孩子之家”,专门照顾留守儿童,给他们家的温暖。
有了老师和社会的关爱,小朋友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生活才不至于那么苦,那么可怜。我们应该感谢方老师、感谢大阳警察、感谢所有关爱留守儿童生活的人。

Ⅵ 电影大山里的孩子观后感三百字

可怜的定义是,生长在偏远的地区,遭受了天灾人祸的人们叫可怜,,那些大人小孩有选择出生的权利吗?没有,那些大人小孩有选择生存条件的权利吗?没有,那些遭受天灾人祸的大人小孩,在前一天还在规划自己该有怎样的明天,可是就在憧憬中失去了生命和亲人,那些得先天病的孩子们承受了太多太多常人无法承受的痛,那些痛很难感同身受,,,这叫可怜,,,单妈们,你们是勇敢的,但不是可怜的,我希望有些还有些经济能力的宝妈不要再舔着脸皮要要要了,你这样纵容你自己,会害了孩子害了自己,人的惰性很容易养成习惯的,可是要振作需要时间去保持这个习惯,中国本来就是个人口大国,在不是必须要留下的单妈,我希望还是多为自己考虑考虑,不要拿着杀孩子造孽的思想来捆绑自己,受累的是自己和家人,当然除了那些家人认可的,

Ⅶ 电影 孩子的心声 观后感

五年级学生白露说要和甘小华做笔友,甘小华给她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

衢州日报12月26日讯 日报16日5版三个孩子的故事,讲出了库区孩子的心声——如果我有一个可以写信的朋友。

短短一个星期,这个心声引起了一片热烈的回应——初一年级的孩子打来电话,说不但要和他们做笔友,还要请他们来家里做客;刚迈入职场的哥哥姐姐发来短信,说要给孩子们写信,陪着孩子一起成长;许多家长和老师打来电话,说愿意和孩子们交朋友,无论多忙也会听孩子说话,给孩子回信……这些充满爱意的反馈,让这个寒冷的冬季涌动着暖意。

同龄人:

让我们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

最先给记者热线打来电话的是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初一(3)班的班主任姚老师。他告诉记者,班里的许多学生看了报道,都想和大山里面的孩子交笔友。

19日,周日的晚自习时间,记者在姚老师的办公室,见到了其中的两名学生。是两个女生,一个叫陈其器,一个叫洪晓晨。两人都瘦瘦高高的,很文静的样子。

洪晓晨说报道中的小珍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外婆家就在举村乡,每年过年的时候会去。山里的条件苦,没有玩伴,可是小珍却那么懂事,那么爱学习。陈其器是班长,姚老师夸她沉稳懂事,开学时间不长,就和每一个新同学都成了朋友。陈其器说,她曾经有书信来往的朋友,这在同龄人中可是为数不多的。两个女生都说,想和举村乡的小同学们交笔友,彼此介绍自己的学习、生活,放假了还要请他们到家里来做客,一起看书写作业。而且,她俩的想法还都得到了家长的支持。采访中,她们认真地写下了自己的家庭地址,还提醒记者说:“如果留学校的地址,寒暑假就收不到信了。”

姚老师说,其实班里想交笔友的学生有十来个。陈其器和洪晓晨是这些学生中综合表现最突出的,如交际能力、文字水平等。希望她俩作为初一(3)班的代表,和库区孩子成为好朋友。

职场新人:

让我陪伴他们成长

1987年出生的余涵,是今年7月刚参加工作的职场新人。她说看到报道的第一感觉是不可思议,因为之前并不知道在自己的身边还有这样一群苦孩子。但她很快就被山里孩子的淳朴和懂事给打动了。“我觉得像他们这样大的孩子,一定有许多问题要问,我愿意做他们的朋友,听他们讲猫狗打架的故事,回答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余涵说。

余涵还给记者讲了一段她的亲身经历。在她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结对了一个农村里的同龄女孩。她们平时书信往来,寒暑假的时候会被家长接到一起学习生活。女孩的成绩很不错,常常将自己的奖状寄给余涵。余涵每次收到奖状都既高兴又暗暗较劲儿,两人在学习上你追我赶。直到高三那年,女孩的成绩突然下滑,没能考上好的大学。家里考虑到上三流大学的经济负担太大,女孩只能外出打工。

当时,余涵还有一位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女同学。高考成绩和余涵不相上下,也是因为经济原因,打算放弃上大学。余涵的父母得知情况后,给这位女同学交了学费。她后来大学毕业,现在成了一名老师。“人生最关键的那么几步,如果有一个人可以给自己正确的引导,或许一切就能更好。”余涵说,她和这位结对的朋友至今保持着密切地联系。

家长和老师:

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孩子

在衢江区卫生局工作的张爱珍向记者报名参加交笔友活动时说,她曾经也是库区里的孩子。

张爱珍的老家在岭洋乡,在上大学之前,她一直生活在那里。“小时候,我可能比现在的孩子还要苦,但是那时候并不觉得。”张爱珍说,如今看到那些孩子,叫人心里陡然一酸。特别是有自己的孩子作对比,让她更加心疼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库区孩子。

张爱珍说,她想交个小笔友,也想尽力给予小笔友一些物质上的帮助,把他(她)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心疼。同时,也给自己8岁的儿子找个伙伴和榜样。山里的孩子大多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城市里的孩子却大多在蜜罐泡大,难免娇气。

衢江区团委:

为孩子送去首批信封和邮票

12月21日,记者陪同衢江区团委副书记甘小华,再次来到了学校。甘小华将首批500个信封和380张邮票交到校长徐志标手中。

在记者拿出热心读者名单时,甘小华也拿出了一份名单。她告诉记者,在报纸上读到孩子们的心声后,衢江区团委非常关注,将报道在各工作QQ群中作了转发。结果引来了许多人的响应。有一位老师已经调去杭州工作,也要求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团委的工作人员就一一作了登记。“我们想把交笔友活动作为衢江区春泥计划的一项活动,长期地开展下去。”甘小华说。

校长徐志标表示,他将把热心读者的名单交到班主任和大队辅导员的手中,让孩子们自己选择笔友。

记者手记

截止到22日,记者共接到20多名热心读者的电话和短信。22日晚上9点,还有一名初三的学生晚自习下课后,给记者打来电话,请记者一定要记下自己的姓名和地址,还保证不影响学习。一名高三学生多次给记者发来短信,要求和库区孩子交笔友,并说给孩子准备了许多书籍作为礼物。

另外,在网上,衢州市心理健康志愿者协会的许多会员都要求报名,给记者列了一份长长的名单……

许许多多的关爱,来不及一一记录,所以只能大致概括为同龄人、职场新人、家长和老师三个群体,有请代表发言。

或许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收到孩子的信,成为孩子的笔友。但仍要感谢,感谢你们的热心反馈,感谢你们无私无求的爱。

报道延伸

怎样和孩子交朋友,专家有话说

热心读者:我该怎么和孩子交朋友?

来自常山的热心市民方水生是日报的老读者。看到报道的第二天,他就打来了电话,希望能和库区的孩子交朋友。

方先生简单介绍自己说,他曾经当过兵,现在常山县供电局上班。一家三口,女儿在上海读大学。他自己平时喜欢写写画画,特别想和库区孩子结对交笔友。急切表达的心愿得到记者的答复后,方先生又有些担忧起来:“我该怎么跟孩子交流,第一次写信和他(她)说点什么好呢?”

在记者接到了20多个热心反馈中,许多读者都表现出了这种担忧和疑虑,生怕自己做得不妥帖,让孩子觉得不自在或不舒服。读者的担忧和疑虑大概有以下几类:

第一,第一次的自我介绍之后,我和孩子聊些什么?我说的话孩子会愿意听吗?

有这类疑虑的读者基本上已经参加工作,或是没有孩子,或是孩子已经长大,平时缺乏和孩子打交道的经验。他们担心和孩子找不到共同话题,时间长了,双方都失去兴趣,疲于应付。

第二,我想给我的笔友送些东西,比如衣裤鞋袜、学习用品,可以吗?

提出这类问题的读者有孩子,也有家长。如陈其器和洪晓晨,就都想送学习用品和书籍给库区的孩子。而一些家长则希望将自家孩子富余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玩具等送给笔友。但是他们又担心,这种赠予会不会被视作施舍,让孩子觉得不自在。

第三,我想在寒暑假的时候,把笔友请到我家来玩,这样做合适吗?

有这类想法的读者以孩子和家长居多。除了想给孩子们提供好一些的生活环境,他们也希望库区孩子能和他们真正熟悉并亲近起来,还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向库区的孩子学习,懂得珍惜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专家建议:用心交友,让爱细水长流

针对读者的这些担忧和疑虑,记者请教了我市青少年教育心理方面的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建英。她结合自身的教育经历和读者的疑虑,给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物质上的资助能够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库区孩子的物质条件相对差一些,这是无法回避,也不用刻意回避的现实。想吃好吃的,想玩好玩的,这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有条件的话,给孩子送一些零食、玩具,哪怕是旧的衣物,生活和学习用品,只要是孩子需要的,都可以。而且,这种富有爱心的赠予和资助,能够获得孩子的好感,容易让原本陌生的双方变得亲近。

其次,书籍、电视节目等相同的关注点让交流有载体。

很多人在选择给孩子的礼物时,会想到书籍。这确实是非常好的礼物,不但赠给孩子知识,其实也为彼此的交流提供了载体。在和孩子写信的时候,聊聊你们共同看过的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电视节目,或者你们都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一个时尚明星,可以让彼此的交流变得有话可说。

当然,在孩子们与你写信交流这些读后感、观后感时,作为大人,最好能细心体察孩子的情感和思想,适时地给予一些积极而乐观地引导。

再次,让两个家庭都熟悉起来。

有的读者想在寒暑假的时候,将孩子请到家里来玩。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库区孩子家在大山里,环境相对封闭,如果能够给孩子机会接触和感受外面的世界,可以丰富孩子的见识,也让孩子对未来的憧憬和计划变得丰富而真实。

在这之前,有个建议,让你的家庭成员也给孩子写信。比如,在妈妈和孩子交笔友写信的时候,偶尔也让爸爸和孩子加入,给孩子写信。这样,孩子和家里的每个人都有了交流,熟悉了,再到家中做客,也就不会拘束了。

另外,也要让孩子的父母熟悉你,熟悉你的家庭,在让家长放心的同时,也利于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和教育孩子。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有的孩子对父母在外打工或父母打骂流露出抱怨的情绪时,我们要为父母说话,让孩子谅解父母的苦心。事后可再与孩子的父母就教育方式进行沟通。

最后,用温暖的心,让爱细水长流。

和孩子交朋友,需要缘分,更需要持久的爱心和耐心,不能仅凭一时兴趣和热情。充满着温情的书信会被视作珍宝般保留,被反复回味。

希望所有的笔友,能将鼓励的话语铺满信纸,能将温暖的情谊传递下去,让爱的细水长流不息。

Ⅷ 红孩子观后感350字

《红孩子》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老电影《红孩子》,是解放前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儿童团的孩子们与白匪英勇斗争的故事。电影中的故事非常感人让我心情起伏跌宕,影片结尾:一队儿童团员们唱着这首歌“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是共产主义儿童团。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嘀嘀嗒嘀嗒嘀……”,在田野中愈走愈远。电影结束时,同学们还沉浸在剧情之中,意犹未尽。
看完电影,我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今天平和舒畅的生活原来是革命先辈们用艰苦的斗争,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作为一名小学生---国家将来的主人,我们都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勤奋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革命先烈。
我们不要忘记过去,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要想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我们不能等待,要像电影中的孩子们一样去奋斗,长大后用我们的知识和汗水建设中国。
同学们,让我们把握现在,刻苦学习,不断奋斗吧!

Ⅸ 一篇儿童电影观后感

小孩不笨2》观后感 今天受朋友邀请看了一场地地道道的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没想到,效果却大大超出预期。 故事情节其实非常简单,甚至有些俗套,无非是描写两个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从“因为忙而无沟通”,到“孩子的心灵逐步走向堕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沟通的桥梁”,最后终于找回“曾经茫然、失落的心灵”!但导演“赚人眼泪”的手法实在是天下一流,连我这等“铁石心肠”的人居然也稀里哗啦了好几次,实在是佩服得紧! 镜头一:9岁的Tom在学校商店里偷了阿姨的钱,想不到商店的监控录像告诉了警察真相,当Tom的父母气急败坏的回家拿起藤鞭就要教训Tom时,Tom哭着说出了真相:学校马上有一个演出,他是主演,当所有其他的小朋友都可以邀请到自己的父母参加时,他的父母却因为要赚钱,不仅不听他的请求,而且一次次把自己的“邀请信”丢进了垃圾筒……偶然一次在饭桌上,他听到有人邀请爸爸演讲,一小时别人要付500元,他就卖掉自己所有心爱的卡片,却仍然凑不够钱,而演出时间已经越来越临近了,他实在没有其他的办法……一家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涕,悔恨的泪,高兴的泪,爱的泪…… 镜头二:成才因为违反校规而被学校开除,当他加入“黑社会”之后,因抢劫而被殴打,正好被爸爸撞见,爸爸为营救儿子而从过街天桥的台阶上摔下来,头狠狠的撞在水泥柱上……当爸爸被推进急救室,杂货店的胖阿姨告诉成才:“你知道你爸爸有多爱你吗?为了找到一所学校收留你,只会写ABC的他,把我替他写的英文求救信抄写了163份,并且用残疾的腿跑遍了新加坡一百多所中学……他太爱你了,他实在不知道该怎样爱你……”成才的爸爸在弥留之际,希望当面感谢终于肯“收留”成才的胖校长,成才去学校哭着求校长“骗”爸爸……当大家围在病床前送成才爸爸时,爸爸对成才说:“我一辈子是在棍棒和仇恨中长大的,我不知道爱,更不懂得如何向你表达爱……”然后他攒足最后的力气说出自己刚刚学来的“I love you”跟儿子作最后的告别…… 这个世界,当越来越的人会说两种语言(甚至更多),却越来越不会最基本的“爱”的表达;当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奢侈时,却越来越没有时间关注“爱”,表达“爱”……在走向“文明和繁荣”历程中,我们的心灵渐渐枯萎。兄弟之间,姐妹之间,母子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我们越来越无法真正走进彼此的心灵;在一切“正常、普通、世俗”的浸染中,我们的灵性慢慢变得冷漠、麻木,进而视一切“梦想、崇高和真诚”为“迷幻、虚假和伪装”! 生命、爱、关怀、灵性……在哪一个黑夜滋养?在哪一个凌晨萌发?又在哪一个时刻开花?!
请采纳。

阅读全文

与电影孩子们的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爱情评分高 浏览:123
男搞基电影图片 浏览:750
关于画家的爱情电影2019 浏览:150
心里有数电影免费完整版 浏览:894
台湾奇幻电影幽幻道士 浏览:709
灾难海啸电影大全 浏览:990
湘西剿匪记电影完整集 浏览:550
有一部电影是小孩吸毒 浏览:424
动漫搞笑的毛驴是什么电影 浏览:615
电影女演员女汉子 浏览:380
电影鸿门宴刘邦结局 浏览:831
林正英解说鬼片大电影 浏览:145
经典雪景电影大全 浏览:907
韩国有个电影叫什么空 浏览:454
韩国电影主角和大魔王 浏览:609
中影电影院加盟 浏览:532
法国老师电影完整版 浏览:128
优酷粤语电影僵尸先生1 浏览:237
人与藏獒电影大全 浏览:370
绝境岛泰国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