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1942电影观后感大学生

1942电影观后感大学生

发布时间:2025-05-11 19:50:37

❶ 抗日影片观后感,谁给写一篇啊600-700字

影片讲述了1942年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上进行“大扫荡”,以搞垮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他们在平原的地下开凿地道,家家相连,村村相通,地上地下连为一体,为鬼子布下了天罗地网,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狠狠打击了敌人,筑成了一道坚固的地下长城。冀中人民们那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面对着日本鬼子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他们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仍然英勇奋战,赶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是什么促使他们这样步调统一、携手并肩地进行战斗?是我们的民族魂——爱国情。
百里的地道蜿蜒曲折,埋伏着的神兵充满了智慧。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机智勇猛,赢得胜利?是他们必胜的信心,是他们机智的头脑,是他们团结的力量。
虽然他们没有高科技的武器,但他们有最“聪明” 的“土”办法——地道。他们有共同的民族魂——爱国情。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会为捍卫自己的尊严而不屈奋斗;不管敌人多么强大和残忍,只要团结坚持就一定能胜利!
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鬼子进村那一段。当鬼子准备偷袭高家庄时,正好被老钟叔发现了。他意识到一场灾难即将发生。但他没有选择一个人躲起来,而是一路小跑,毅然来到村中的老槐树下,解开绳索,拉响了那口报警的大钟。就在钟声的回荡声中,鬼子的枪响了,老钟叔倒下了,可他的手中还紧紧拽着绳索……
这是什么精神?是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们在现代学习生活中也要发挥这种精神,在学习上帮助别人,在生活上帮助别人,哪怕只是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只有帮助别人,别人才会帮助你;如不帮助别人,别人也不可能去帮助你!请为社会的和谐尽一份力吧!

❷ 《1942》观后感5篇范文

《1942》由华谊兄弟公司和重庆电影集团联合出品的一部剧情片。我为大家带来几篇《1942》 观后感 供大家阅读。下面是我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1942》观后感一

在看这部影片过程中,我被触目惊心的画面震撼住了:中原大地的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没有良心、没有人性的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想趁机发国难财……不过,也有催人泪下的镜头:老东家(张国立饰)在瞎鹿(冯远征饰)欲卖孩子就自己的娘时,从自己家所剩不多的粮袋里拿出了一碗小米;__徒小安(张涵予饰)为了救一个女孩全然不顾日军飞机的轰炸,他差点丢了性命;花枝(徐帆饰)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讨价还价后4升白面就把自己卖给了别人……不仅如此,就连蒋介石(陈道明饰)也有不少仁义的举动!

这部影片看完了,我不想追问冯小刚导演拍此片的动机。但我知道,这部从构思到完成耗时冯导18年的呕心沥血之巨作能够上映,就已经是奇迹!我个人认为,此类题材影片的呈现,在陈述历史真相的同时,肯定顶住了不小的压力,与此同时,它能够与大众见面,说明我国的审查制度以及开放程度已经有很大飞跃。还有一事,细细回想片中的镜头画面,不免发现现在的国产电影在制作效果和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在追求唯美。这里说的唯美,是指影片注重细节刻画和 故事 情节,仅这两点,作为国人的我,很激动很兴奋:因为国产电影也越来越像那么回事了!

重新温故那个历史时刻。那个年头,本来就在抵抗日本的侵略,碰巧(河南)又赶上旱灾和蝗灾,这种“内忧外患”使得已经民不聊生的穷苦百姓的生活更加雪上添霜。天公的不作美,官吏(腐败之吏)的不作为,让人若有所思,让人义愤填膺!生活在那个年代人,真是不容易,实在是不容易。……本人才疏学浅形容不出来。总之,深表同情和悼念!

在荧幕前的我,仿佛身临其境;放映完毕,走出影院,眼前所见恍如隔世。我不禁惊叹如今的好生活,不禁陷入沉思。河南,我想我也会像那个美国记者白修德一样会义不容辞去的,我在追求我的“普利策”(河南大学新闻研究生)时,我也会用行动追忆那段似远去,实则未远去的历史!

《1942》观后感二

1942年,河南大灾,饿殍遍地。 电影由此展开。如同生化危机里的病毒,饥饿也能把人变成行尸走肉,且具有攻击性。但不同于丧尸,饥民间还有满是无奈、客气、幽默的对白。影片之初,一群饥民打算打入一个小村。饥民头子和东家对话了,他话里透着有借有还的客气;东家也笑里藏刀的说吃饱吃好云云。一来一往,暗涌着嗜血。

终于爆发,杀戮让一切化为灰烬:饥民逃荒,东家避难。如蚂蚁一样走在河南风沙的路上。老的先死,妻女被卖,自堕落成汉奸,一幕幕上演着,落幕着,重复着。底层逃荒者在人间地狱里煎熬,上层统治者有吃有喝,中间官员饱食但无奈,军人和污吏依旧忘不了发财梦。饥荒的年代,天灾和人祸下,死了有时是好事,活着的人面对无限苦难。但是心中闪现出微弱的希望也可以是前行的动力。人是多么需要互相依靠。

饭都吃不饱,“富家女”还喂养宠物猫。起初爱猫如命,饿到极端时杀猫果腹,用书本当柴火,煮着自己的宠物,心却干燥的很,最后自荐去当妓女,换得三升小米,为了活下来也就这样了。不过在看惯太多的生和死之后,人可以卑贱的求生,也可以为承诺去死。我理解了为什么有人永远可以不食嗟来之食,因为他们早把死生看破。大的灾难面前总有无数人死去,也终究有人会活着走出来,可以选择抛弃人情,也可以选择把人情攒的更紧。人饿麻木了也就不饿了,精神反而能支配肉体。

影片草草收尾,好像 报告 几个人的结局一样。有的饥民活了下来,这是一件小事,一笔带过。蒋介石失去了大陆也如同一件小事一样报告了,一句话交代了。整个电影就像呜咽的二胡,又轻又尖的奏出一曲1942的小调。

《1942》观后感三

刚看完了1942.,颇有感慨。

1942年,河南大旱,饿死三百万人。内忧外患的国家,腐败黑暗的官场,兵荒马乱的社会现实,全方位了构建了1942的背景。逃荒的路上,面对的不仅有饥荒,更有日军的不断轰炸、各地政府的不断推脱。而面对严重的灾情,蒋政府在无法封锁消息的情况下,只能调粮食赈灾。而赈灾粮食则经过一层层官吏的克扣贪污,没有真正落到灾民的手中。最终,饥饿的灾民被日军所收买,在河南战役中给国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当民族大义与生存冲突时,他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作为一颗与大局无关紧要的弃子,这也是无可奈何的。当生存成为第一要务时,其他的一切都成了可以抛诸脑后的东西。常言道“温饱而后知荣辱”,在生存都得不到保障的前提下,空谈民族大义都是可笑的。更不要说是置民众于水火的国民政府呢?

而传教士在影片中又有着特殊的意义。而最后的教堂则象征着救赎。从天灾到最终的人祸,又是谁造就了这一切呢?可以说,把这些灾民一步步逼上绝路的人,正是这些貌似救灾,道貌岸然的人。在他们眼中,收受贿赂是救国,保养童养媳也是救国。似乎平常那些恶劣的行为只要竖难时期立刻就能高尚起来。更还有那些大发国难财的商人。也正是这些人,才终究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1942》观后感四

1942,在世界范围内或许是个伟大的年份,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世,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但对于中国河南却是一个惨绝人寰的年月。1942年 冬至 1944年春,河南人面对的是寸草不生,饥馑。老东家一家人的逃荒,按照轮回之说可以算是报应,按照主的 教育 法算是原罪,不论哪种说法,最后给予老东家的都是人性的救赎。患难见真情,也许是对此片的最好诠释。

大灾之年,有的人身处其中,有的人置身事外。

从高高在上的土财主,到孑然一身的难民,不需要九九八十一难。儿子猪狗不如,要强暴长工媳。他只会纷纷地骂一句“牲口”,即使有道德准则,也是实际的不作为。长工家逃难途中借粮,他工于心思,也有心存恻隐。瞎鹿死了,在那个有了今天没明天的岁月里,他将长工一家承担起来,儿媳饿死,他懂得阻拦给孙子喂食最后一口。他肯定不值得歌功颂德,却是一个在我看来最活生生的人。朝不保夕,依然身怀重器,手握人伦。偷窃保命,抢劫保命,甚至吃人保命都不过分的光景,卖儿卖女已属再合理不过了。女儿卖身为换一口粮,他懂得不舍却也无奈。此时让大家都能活下来才是最要紧的事。人人都可以最亲密,也可以最疏离。关键是在有多少事感念别人,有多少事感念自己。

另一条线就是政府的救灾力度。兵荒马乱,人命就更加轻贱如蝼蚁。你能看到甘地绝食,看到丘吉尔感冒,却看不到三百万人饿死。有了救济款也拨不到难民手里。各式各样地充耳不闻。“灾民饿死了,国家还在;当兵的饿死了,打了败仗,就亡国了。”听着貌似合理,其实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谬论。百姓都死光了,打下个空城又有什么用。不论什么时候都有这样的人。1993年5月10日,位于泰国那坤巴统省的开达(Kader)玩具工厂发生了一起特大火灾,188名工人在这场大火中丧生,另有469人受伤。这次灾难被称为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工厂火灾。大多数的美国人对于这样的新闻都是无动于衷,因为事件发生在遥远的泰国。

玩具工厂主要生产的是玩具和洋娃娃,销售的主要市场是美国,公司中的大股东也恰恰是一家美国公司。火灾之所以造成如此之大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简陋的生产条件和糟糕的消防 措施 。在人们要逃的时候,竟然有管理者锁上了大门,很多工人不得不从高高的窗户跳下。事后,公司管理者不是积极地协助善后,而是不断地推卸责任。14日14时52分,温岭市城北街道杨家渭村台州大东鞋厂发生火灾,共造成16人死亡,性别为6男10女。这样的新闻是否进入过你的眼帘。但又有多少会停下来认真阅读,为之惋惜……

能久久不去的不是乱世英雄的丰功伟绩,而是人间真情。“你叫我一声爷,咱俩就算认识了。”“爷。”路上的孤女,陌生的老人,已僵的尸首,冰天雪地里只要能作伴前行,心就暖了。

《1942》观后感五

我外公1929年出生.

那年我外公12岁,河南人;受到那场饥荒,和很多河南人一样,我外公的父亲带着我外公和我外公的哥哥去西安,讨口.

其实我外公不愿意说是"要饭",可是我真的找不出来什么形容词说那是什么,逃难也不像,毕竟是为了生活,为了口粮,得活下去;

这部电影原本是明天我要和他一起看的,现在他已经80多岁,这辈子经历的太多,让我实在忍不住想去探究一下,于是现在才看完,感慨很多,无奈和一种说不出来的情感在心头化不开;

我外公他们三个人,从家里走出来没有多久我外公的父亲在逃难的路上去世了;他哥俩还小,还不清楚要怎么样打理去世的人.路人提醒他们挖个坑把外公的父亲埋了.最后连脚都没有埋上土.外公回忆到这里的时候深吸一口气,说"后来我大哥去看了,他还在那里."我不清楚"后来"数了多久.我不想去问他,我知道那些回忆已经让他很难受了;

我外公这辈子经历了很多,那场饥荒后回到了河南,又听说隔壁村在招兵,连夜从家里跑了出去;后来去到了,平息过的第一次暴动;守过边境,去过不丹和印度,在8年会说藏语;因为没有 文化 ,不识字,没有当过官.转业后工作分配到了重庆,来到了卢作孚的第一个船厂,认识了我外婆,于是就有了他的子子孙孙.可惜晚年得了老年痴呆,记不住现在,只记得曾经;所以我也慢慢的了解了一些.

我说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心情看完了这部电影,只知道难受就对了;当一位84岁的老人在回忆过去的时候你能看到眼眶中泛着泪光,那才叫"人生".

❸ 求电影《一九四二》学生观后感500字以上

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上映一段时间了,电影《一九四二》严肃的主题,对历史的追问,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构成一部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专业人士一致认为《一九四二》将对中国电影历史产生深远影响,饶曙光说:《一九四二》在中国电影史上有标志性意义,只有我们的民族强大自信之后才能面对自己的灾难,这部电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成人礼。路海波认为《一九四二》是一部温暖的电影,“《一九四二》没有悲观,而是相信人性的温暖,给人往前行进的力量,哀而不伤。小编特别为你整理了电影《一九四二》的优秀观后感,带你感受一下影片的精彩。
而你在观看电影《一九四二》之后,是否也被影片中的内容和场面所深深触动,说说影片中触动你内心深处的点。
《一九四二》观后感
1942年,河南百分之九十以上已沦为战区。那个时候的人们在国军、日军、土匪之间寻求生存。民以食为天,饥荒时期日军放粮,而汤恩伯那溃不成军的部队却以卫国之名义实土匪之行为。面对一个不保护自己的国家,本身国家观念就不强的中国人在生存和民族大义之间大部分人选择了生存。帮着日本人打中国军队。汉奸呼?非也。
再说,汉奸本来就只是个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概念罢了。
清朝亡了,我们可以活在中华民国,民国沦落成了一个小岛,我们活在所谓的共和国。哪天共和国覆灭了,我们也依然活在这片土地上。只要是这片土地上的土著,只要是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拥有选择活下的的权利和方式。
仓廪实而知廉耻,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都是正常人,若他人不负我,我何故负他人。
选择给四分是因为很少能看到一部中国电影揭示战争的残酷性。1942拍的比集结号好,冯导对大片的掌握已然越来越熟悉。剧本又是由刘震云操刀,保证了下线。1942的特效和烟花技术团队用的还是上次集结号那帮班底,这次棒子们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特效看起来挺不错。
片中蒋介石说的那句:在这个世界上我最羡慕的两个人,一个是甘地,一个是毛泽东。他们两个人都没有负担。可以融合到民众。说这段话的时机安排的恰到好处。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第一次轰炸那场戏。撕心裂肺的呼救,军民互相为生存而打斗。和烈士子女中打头的那个小女孩的演技。
这部片子表达了很多,人在极端情况下的抉择。在思考活下去的意义,为了什么活?信仰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些,还是就仅仅在活。生命到底是有多可贵、是有多卑贱。也在提醒政府存在的意义、政府之应所为。家庭的意义,家庭之可贵。承诺的意义,承诺之重远高于生命。

❹ 精选电影《1942》优秀观后感范文三篇

《1942》是根据1942年河南大旱的真实故事改编的,一场民族灾难,刻骨铭心,这是一部非常值得去电影院观看的电影,快把看完电影后的感想写下来吧,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精选电影《1942》优秀 观后感 范文三篇,提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电影《1942》优秀观后感范文

  本来不想去看1942的,太沉重的影片,不太愿意去看,宁可做个没心没肺傻乐呵的人算了,沉重的历史、沉重的过去,不敢去看。

  但是老爸想去看,本打算我和王伟去看王的盛宴,给老爸买票看1942的,后看影评说王的盛宴不好看,一个朋友的微博评价王的盛宴说:原来陆川也会拍陈凯歌式的烂片。看了这个评价后,决定不看王的盛宴了,和老爸一起看1942吧,学习学习历史。

  剧情方面就不多做剧透了,就谈谈观后感吧。

  整体编剧,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比较正剧,没有一味的煽情,情节也比较紧凑,有些细节的设计很真实,比如最后星星说她吃的太饱蹲不下去的情节。

  画面方面,日本人轰炸的场景拍的比较震撼。

  影片长近2个半小时,没有觉得非常长,有的情节确实让人感到很难过、哀叹、沉重,那个年代,天灾、饥荒、战争,一起加在老百姓身上,那时候还考虑什么,能活着就很好了。看着亲人一个一个在身边死去,从痛苦变成抽泣、从抽泣变成叹息,最后,从叹息变成麻木。当人连吃都满足不了的时候,还能考虑到什么,日本人发粮食,就跟着日本人打仗,老百姓没有错,连命都悉芦活不了了,老百姓还能考虑到多少爱国、抗日。

  走出电影院,外面冷风呼呼的,但是心里感觉很暖,觉得很幸福,没有生在那个年代,没有吃过那样的苦。

  老爸说,电影里的画面,除了战争,其他的他都见过,那是在60年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那些苦,他也都吃过,现在的生活,真的很幸福了。

  所以,惜福吧,这是电影观后唯一想说的。

   精选电影《1942》优秀观后感范文

  今天怀着一种莫名的心情观看了电影《1942》,影片朔造了最底层的百姓的实际生活,血腥的场景,人命的低贱,统治者的无情……最后的结局也让我有着无法言说的压抑和心痛。

  1942年对于河南人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大旱而且蝗灾,又逢大批日寇入侵中原,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为了生存,人们纷纷背井离乡逃离河南,3000多万人,历时106天,行程1012公里,开始了一次惨烈浩荡的逃荒之旅。在这场天灾人祸下,共有300多万无辜百姓相继饿死。天灾也许还可以用“逃离”来解决,可是战争带来的伤害却是避无可避。河南已沦为半壁江山,但仍是国民政府手里的粮食支柱,从河南征购的粮食支撑着整个西北的队伍。天灾来时,农民手中仅有的余粮也被搜刮殆尽。这种“内忧外患”使得已经民不聊生的穷苦百姓的生活更加雪上添霜,这真是让人义愤填膺!

  饥饿离人们的距离开始变得那么的接近,甚至出现码尘了人吃人、狗吃人的寒心场面。孩子需要养活、生病在床的母亲需要买药,人们含着泪水卖掉自己的孩子、曾经一起患难的妻子,换来的只有3升小米。3升小米,在现在看来是那么的不值钱,但当生存遇到威胁的时候,它又是那么的值钱,人们无奈的只有用亲人去换取救命的小米。

  看完这部影片,我不禁心中感慨,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全人类最终开始明白人与自然其实是一个整体,只有人内在和谐了,才能有风调雨顺;只有当人类之间做到不分彼此的去爱时,灾难才能最终避免。

   精选电影《1942》优秀观后感范文

  很久没有干过看完电影写观后感的事情了。这事比较二只是原因之一,让这事变得很二主要还是好片太少,烂片当道。今天要不是上个月买的团购券到期,要不是这部影片今天刚好上映,要不是还是不甘心去看圈钱版,也许我就错过这部片了。一切都是缘分。

  这部片看之前讲什么我完全不知道。1942,看片名就不想看。管它讲什么,首先近代史一点兴迟陆禅趣都没。看年份搞不好是讲战争的,也是点兴趣都没。不过,海报上印了陈道明,对这位大叔印象不错就鬼使神差的进去看了。结果被震撼了。

  影片开始,讲述者说,1942到底发生过什么,宋美龄访美,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丘吉尔感冒。出最后一条,其他的进入过教科书,作为文科生,有点印象。可是影片讲的是另一件,河南大饥荒。这个,说实话,即使是文科生,即使标榜自己是文艺女青年,实话说我真不知道。哪怕网上看到过,也是一晃而过,没有关注过。如果这部影片立意是让大家知道这段尘封的历史,那么冯小刚做的很成功。相信走进电影院看过这片的人都忘不掉。而对于无知者而言,震撼的不仅是逃荒者凄惨遭遇,还有拨开历史尘埃看到部分真相时的悲哀。当时的蒋氏政府的不作为,信息封锁,导致了河南死亡300万人。而很多人是死在了逃荒的路上,死在日本人轰炸中,死在中国军人的qiāng口,死在扒火车手脚冻僵掉下来被火车轧死,更有甚者,死在别人锅里……当抽象的数字具化成实在的人物和场景出现在电影中时,一幕幕血腥震撼的场景让我忍不住捂耳朵,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拿手机出来干点别的。讲述的这事已经有点让我接受无能了。

  在此背景下,讲述了老东家和佃户一路逃荒的故事。可想而知,个人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卑微的如同蝼蚁。而面对生死攸关的绝境发生着多少折射人性或者说折射中国人的人性的事情。少东家先是利用家中粮食欺负花枝,而后立马又被抢粮的灾民杀了,死前还被花枝老公瞎鹿暴打。瞎鹿前一分钟还是伙同老东家偷洋人记者白修德的驴,后一分钟就被几个痞子兵杀死在锅里了,也许根本无需捞出来,直接被吃了。媳妇刚断气,婆婆就抱起孩子趁着人还热乎让孩子吃口奶,可后来她和孩子也没能挨过这场灾,瞎鹿要把女儿卖掉给母亲买药,母亲死在了日本人qiāng下,而女儿后来从火车上摔下,估计也难幸存了。一队国军在日本人刚刚轰炸完灾民后就立马开始抢车抢粮抢女人,而后日本人第二轮轰炸又来了。蒋介石对灾民视而不见,直接导致了灾情严重死了300万人,而影片结尾,他也没保住江山,逃到台湾去了。老东家一家最后只剩下他一人,默默往家的方向 走,路上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就是讲述者俺娘。她再也不吃肉……这个故事里面,没有胜者。只有绝境里面人的挣扎。看的人真心难受。影片里面的幸存者也非胜者,二十年后,一场更大的饥荒也许他们就躲不过了,而那时,不是只有河南,是整个中国都在哭泣。而坐在电影院的看客们呢,难道就能俯视这尘封的历史吗,我想至少我看过之后是感觉悲凉。历史离我们不远,每个人都是幸存者。而五十年代末期的那场灾难照样是一半天灾一半人祸。那是死亡上千万,那又是怎样的场景?谁家没有一段关于那几年的悲惨故事?谁又能保证以后不会再有?

  同样的导演,都是灾难题材,熟悉的演员阵容。要比<唐山大地震>切入点深入多了。看完发人深省。难道是一个建国前,一个解放后所以尺度不同?不过就本片的深度,我不得不感慨一句,如今片子审片尺度放宽不少哇。看完片在网上翻看了下影评,一片骂声。基本都是骂冯小刚怎么没胆拍1959……或是说他发国难财。这个我不认同。就像当年救狗事件,很多人跳出来说那么多人还需要救,干嘛救狗如此命题看似合理实际暴力。我不是愤青。至少现在已经不是了。不想展开1959话题,可是真心希望能多拍些好片,别老拿商业巨片来坑人了。无疑是好片,至少现在畸形的社会,冷漠的人际,金钱至上的三观,历经坎坷却善于遗忘的中国人,太需要些震撼人心的干货来提醒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指的不是那些个建_大业等片,那是广告宣传片好不好。虽然导演某些地方欲说还休,遮遮掩掩,比如人吃人话题。但是能感觉到他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很有诚意。能让人看完回家路上还一路思考的,就是好片了。

  呵呵,最后,搬个小板凳坐等谁来拍吧。别让我等太多年啊!

阅读全文

与1942电影观后感大学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你好李焕英结局什么意思 浏览:67
豹妹完整国产电影 浏览:616
电影倾斜的爱情大厦 浏览:944
推荐香港经典爱情电影排行榜 浏览:214
国外一部电影小女孩跳芭蕾舞 浏览:182
2014最新动作片国语电影大全电影排行榜 浏览:198
征集电影剧本的网站 浏览:825
after美国电影完整 浏览:579
缅甸爱情故事电影 浏览:79
还有什么像爱情电影网的网址 浏览:260
越南电影网站 浏览:88
电影侍神令陈坤图片 浏览:952
宇宙英雄奥特曼大电影 浏览:856
泰国电影yesorno删减 浏览:2
电影失眠结局分析 浏览:820
曹阳电影院排片表 浏览:85
日本老电影目录大全 浏览:505
电影碧海蓝天男主角 浏览:327
大富豪电影院网址在线平台 浏览:374
赛德电影院 浏览: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