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评价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
想表达点什么,但是太…………低俗
Ⅱ 如何评价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
我当然理解该问题下诸多答案对于电影支持和褒扬的原因。但是,不论从哪个角度而言,这部电影,都不是一部质量合格的电影。 肖央自己在演讲中也说了:「我把能加上的元素都加上了。」是的,这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老男孩·猛龙过江》中展现的电影元素简直多不胜数:黑色喜剧、黑帮、枪战、功夫和截拳道、无厘头、歌舞、热血、浪漫爱情、床戏、SM、忘年恋……所以我看完电影后对朋友说:「肖央这辈子拍了这样一部「任性」的电影,真是值了。」 如果把这部电影从有概念到最终上映视为一个励志故事,这个故事本身,已经成立了。两个怀揣着电影梦想的人,历经波折,成了名,有了影响力,还赚到了很多钱。《老男孩》电影版上映10天,票房接近两亿,回报率数以倍计。车牌上的「591RMB」,已经不仅是口号。 至于梦想实现过程中所交代出来的产品成色如何,就不那么重要了。显而易见,贪多嚼不烂。元素杂糅的结果一定造成电影的节奏混乱,剧情断裂感强。看到纽约的第一场枪战时多数人应该都会有强烈的不适感,恶搞性的戏谑画面在电脑的显示器播放说不定还别有风味,但放在大荧幕,过犹不及。而几乎每一种电影元素的融入,效果都不尽人意,如此贯穿整部影片,就是强奸观众的视听体验了。我们上一回提到一部电影如同一锅大杂烩,什么都有,最后却什么都不成是在什么时候?嗯,去年「夏至未至」,有一奇葩名作「富春」。 十一度青春里的「老男孩」,可以视为上佳的视频作品,但若是以电影标准来对待,就差之千里。而这部《猛龙过江》,整个故事架构都与那部视频作品相似,只是发生场景不同,人物设定和剧情冲突用了更极端的处理。因此,在简单的骨架下,不断充填元素以完成一部115分钟的电影就可以理解了。当然电影里也有不少亮点,至少我觉得影片结尾时在舞台后面发生的动作戏,可圈可点。翻唱自德文歌曲的《我从没去过纽约》,让人印象深刻。(可是结尾一定要让他们在阳台上用MV的拍摄方法整整唱4分钟么?)。喜剧元素方面,不恶俗,有新/心意。这些至少构成了电影中一小部分不让人太走神的时刻。 无论如何,我对「筷子兄弟」还是充满敬意的。就好比神曲《小苹果》的MV,在貌似欢快的神曲的节奏下,讲述的是悲伤的故事。当年那部《老男孩》,在提供各种怀旧、热血和梦想的同时,并没有用成功的泡沫漫洒鸡汤。而这部《猛龙过江》虽然说了一个极端狗血而且逻辑不通的故事,最后还是回归「全是作梦」四个字,结尾在残酷的现实。虽然交了一部不及格的电影,但并不会阻碍我们相信下一部应该会更好。用作比较,看过《小时代1》就足够对未来作品的质量绝望了)。 另一方面,《猛龙过江》已经可见的成功,对于中国的电影市场也有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作为第一部从互联网的成功视频,翻拍而成的「大电影」;没有真正意义的大明星、大导演,全凭前作的网络口碑以及足以写成案例的病毒营销进行宣传。这其中的运作经验,足够后来者借鉴。
Ⅲ 11度青春系列电影《老男孩》影评2000字。急!!!
最初的梦想 ,是没有生活的压力的,随年华渐过,梦想掺进了杂质!有些未曾绽放便已枯萎;有些实现了也参差不齐。即便如此我们还是面对生活的压力,每天过着凡人的生活,一直下去。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就深深感染着每个曾经有着梦想和紧抱梦想而却无奈的人!
《老男孩》是导演肖央的作品,这部作品以80后的青春是否还记得当初的梦想为主题,通过选秀节目切入,追忆两位参赛者为梦想追逐的青春经历。多年前,两个穿校服的男生心怀音乐梦,弹着吉他,苦练迈克尔•杰克逊(MJ)的招牌霹雳舞,参加校园选秀却最终碰壁;多年后MJ去世的消息,让他们再拾青春梦,作为最大龄的草根筷子组合参加电视选秀大赛,歌声和舞姿均受到肯定,虽然最终止步于50强,却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 结局如何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两名老男孩终于在现实的黑幕中燃起梦想的璀璨烟火。筷子兄弟的短片应该是披着喜剧外衣的悲情剧,并期望传递给人们某种生活的道理,期望能让每个观众找寻到短片中映射的那个自己。
第一,回忆校园时的事情,荒唐而又纯真的年代
青春记忆
拿一把吉他等着暗恋的女生过来,弹一首小芳等着自己爱的她,站在雨里拼命地表演希望女生能够停步漫步雨中,换来她的一回眸。疯狂的学迈克,跳他的舞步,也是想换来女孩的驻足关注,可是心爱的女生却是替朋友来递情书,大家一起疯狂,一起干坏事,一起欺负弱同学,一起为自己的 梦想奋斗,影片里学校那些干净而又可笑的事情让人想起很多很多我们自己以前的事,那些过往,那些纯真的年代,那些花开的季节,那些梦开始岁月,一起在脑海里回荡,那些曾经好远好远,却又那么近,近得似乎就在昨天,昨天的一切都那么清晰
第二,写出80 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以及梦想的辛酸
压力重重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是啊,转眼间80后的该奔三了,社会的重担渐渐都压在了他们的身上,可是梦想总是遥不可及,工作压力, 家庭压力,社会压力;房子,车子,妻子,孩子票子,面子,自己倒成了孙子。影片中有一段赵大宝在开车的时候,收音机里滚动的播出一些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的统计待业的本科毕业上达700多万,房价在不停地增长等等。生活像一把一把无情刀,一刀一刀的刮在他们脸上,肩上,岁月的痕迹那么明显,曾经志在四方,曾经畅想前程,曾经拥抱未来,可是岁月风干了里想。毕业后一年两年过去了,刚开始得热血激情都被现实剥夺的所剩无几,可是他们却无处可逃,正当是人生最美的时刻,可是他们却要不停地奔波在人才市场,或者是网上投简历,或者是在做不尽人意的工作拿着不入眼的工资,可是那又能怎样,还是得继续下去,因为人得生活啊,无论如何都得活下去。 老男孩中,那些一同成长一起疯狂的同伴们如今各散东西,理发师、婚庆主持、节目总监、烧烤档老板、加班一族、洗脚妹、建筑工人,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活着,因为活着才有希望,活着才会有梦想。
转眼之间已过多年,未来在哪里,谁能给答案,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或许就连当初的愿望也忘记了吧,70后是正宗的社会主心骨,对于他们渐渐麻木老去的心,这部影片无疑是唤起他们的回忆的,拭去那颗心上的尘埃,其实梦醒还在。而对于90后,多数是感动影片中的情节,回忆曾经的不羁,曾经让人头痛的岁月。而80 后,是在感慨成熟后的辛酸坎坷,幸福这个词,有时是那么遥不可及。
花开花落又是一季,我也是奔二的人了,是正宗的90后,虽然我还在校,可是也已经感受到了就业压力对于未来我憧憬着,可是未来却是那么现实,未来到底会怎样,其实我很害怕,我害怕毕业后我找不到工作,我害怕我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到后来却养不活自己,更不用说报养育之恩了。好多身边的同学都会有那么一段时间对于未来很害怕,一点信心都没有。我读着二流的本科,学着不热门的专业,很多人说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努力就有收获,可是未来真的掌握在自己手里吗?对于未来,期待,向往,害怕,恐惧,花开的季节真的会花开吗?
第三,重新燃起心中的梦醒,不待祭奠
梦想不倒
片尾一首同名歌曲《老男孩》是一颗催泪弹,歌词并无浓墨重彩的华丽点缀,但似有神来之笔,就像一次妙不可言的化学反应,影片与歌曲将每个人的酸甜苦辣激活起来,再经过老男孩那并不高雅却极具张力的舞蹈的催化,难抑的泪水便奔涌而出,往昔岁月历历在目,不敢回首的曾经就这样轻易地被唤起:理想、道路、徘徊、无奈、苍桑、挣脱、爱情,青春、记忆、希望、奋斗、现实。 老男孩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我们想要在心灵麻木之前抓紧自己的梦想,永远不要等到“未曾绽放就要枯萎”的无奈,这也不正是作为过来人的筷子兄弟想向每一个90后传达的信念么?我们的青春正在奔流,我们的梦想不待祭奠。就像影片最后的字幕说的: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会更显珍贵。
Ⅳ 《老男孩之猛龙过江》 影评
《老男孩之猛龙过江》 影评
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精彩影评一:老直男献给直男癌重度患者的廉价春药
几年前我就对老男孩的火爆感到惊讶,就跟汪峰这种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他腋下汗臭味的恶心男为什么会红一样;他们的三观简直可怕。
老男孩诠释的是“就算我中年谢顶身无分文也值得让长腿大美妞来给我跪舔,因为有梦想(想红)的我足以甩那些没梦想的大款高富帅十几条街!”
所以,只要有梦想,我就是最伟大的了。全世界都应该帮你来实现。且不论那到底是音乐梦想还是只想功成名就的欲望。
所以这是老男孩献给直男癌重度患者们的廉价春药,他们都顶着一张爬满褶子的脸却做着美女香车的梦。哦,错了,他们是爱音乐,或者爱画画,总归是有个艺术梦想的。
他们骨子里都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他们幽默风趣,他们浪漫专情,只是没有一个好老爸而已,所以他们的艺术才华不能得以发挥,他们的梦想只得深埋;看不上他们的女性都是没眼光的,都是只看钱而不懂得欣赏他们的内在美的。哪怕他们一个月都没有刮胡子没洗澡,哪怕他们一坐下肚子上就生出千条褶,他们也坚信,懂的人自然能看到他们的内在美,那种阳刚的,雄性的,不修边幅的男性美就是应该这样体现的。
“什么?你说我脸上褶子太多?需要用护肤品了?那简直太tm娘炮了!我是一个man!”
鉴于这个世界“娘炮”越来越多,老男孩就是这样轻易地获取了优越感。所以他们能够心安理得地谢顶、生出啤酒肚,守着几十年如一日的艺术才华,做着几十年如一日的梦。
等等,那是梦吗?或者是他们口中的音乐梦想吗?当他们在大银幕里红配绿地跳起80年代不伦不类的机械舞,唱起不知所云的“小苹果”旋律时,我只听到了浓浓的“我想红”三个字。
老男孩习惯了物化女性。老男孩看上美女只是因为真爱,并不是因为样貌,他们是有内涵的,不然怎么会数十年如一日地爱同一个女孩呢?虽然这数十年来也没别的女的看得上他。而当美女搭上高富帅,那原因不辩而明,不就是因为钱么。高富帅怎么会有真爱呢?因为他钱太多了又没有梦想。而且这些为了钱出卖灵魂的女生最后过的都不幸福
这就是老男孩的逻辑。他们确实老,但是并不男孩,充其量是两个老直男。
其实若他们老老实实遵循“卖丑扮傻最后抱得美人归”的商业逻辑拍下来也无妨,就当爆米花电影笑一笑也行。老男孩通片玩枪弄棒却压根没见到一个警察这种小小漏洞我也忍了。真正恶心到我的是结尾,俩老男孩在击败高富帅后忽然大彻大悟,无欲无求,撇下美女回老家天台上弹吉他了,完了还念了一堆带着明媚忧伤的台词,就类似于汪峰歌词内种:青春、梦想、缅怀、希望、燃烧这几个词排列组合,然后引得座中一干老直男又开始悼念自己逝去的青春了。他们满眼泪光地说:电影难免有些缺陷,可这是我们的青春啊!我就心想哦天哪春药开始作用了。
另外,谁tm允许你说这是“我们”的青春了?怎么就我们了?
看完这部我甚至想去看看小时代去洗洗眼睛了。至少人家是简单纯粹的商业电影,明摆着的美女俊男来圈钱。总好过俩老男人靠着卖丑捞金还打着青春梦想的旗号。
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精彩影评二:娱乐尚可,心思不对,用力过猛
可能是宅在家里太久的原因,我有些和社会脱节,通常对新鲜事物,比正常人要迟钝很久。听到洗脑神曲《小苹果》就是前两天的事,到了今天,才迟钝的把这和筷子兄弟捣鼓许久的电影版《老男孩》联系起来。
得承认,两三年前的微电影真实的感动着我,为了主题曲咱甚至也留下了两三滴虚情假意的眼泪。(稀里哗啦我会说吗)因此可能带着矫情的过分期待,观影后对感觉和心理预期稍微有点落差。整体而言,电影版《老男孩》娱乐性尚可,几首原创音乐水平较佳,一些可笑的段子,比如现代京剧内裤变脸,铁汉二人组白虎兄弟的神设定等都是值得肯定的。但除此之外,电影也有一些不太尽如人意的地方,在这里主要谈谈关于结构和创作观念上的一些看法吧。
如果说微电影版本所体现的态度和价值观是让人感伤而又温暖人心的,这一优点并没能保持到电影版《老男孩》从创作观念中。创作者的态度影响着作品,毫无疑问,筷子兄弟的才气值得肯定,但是问题在于,瞬间的成功让人迷失,似乎他们没有考虑微电影的成功经验是否适合院线电影体量,也没有考虑个人诉求和观众心理是否产生错位的时候究竟是自说自话还是彻底妥协。
例如《猛龙过江》里面有三四段非常突兀的情色镜头,作者可能觉得能吸引眼球,但是在暑期档电影院里却显得很low。而被挂在嘴上反复诉说的梦想和现实,比比叨叨没完没了,也让观众感觉是在接受高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而对王太利人物塑造本身就不太正面,更对北漂生活恶意黑化,比如大胖媳妇的表现,不能让人感同身受,甚至还会有轻微反感。整个电影全是40来岁人的固步自封,可以说,作者太过迷恋个人趣味,自作聪明的喋喋不休,乃至铺天盖地的烂俗煽情,都让影片离观众越走越远。
况且现在不是八十年代,诗人和流浪歌手不会让人肃然起敬,反而会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反面笑料。自己选择生活自己承担后果,两个主角并非是努力没有成功,简直就是不努力的典型,他们并不真的热爱音乐,只想一夜成功,想的是钱。《洛奇》感人不是为了拳王冠军,而是他坚持没有倒下,《追梦赤子心》里鲁迪不是最杰出的.运动员,但是他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而到了老男孩这里,和挂在嘴上的理想完全没关,观众对于主角的行为和方法是很难认同的。且而这又不是一个单纯的热血电影,爱情元素的加入在故事中和“理想”成为了互相阻碍,女演员抢戏严重,大宝和女神的这条标签样板式线索如此的乏味,把心灵鸡汤变成了肉体刺激,实际上电影的主题和立意都被拉低了。正是渴望影片大卖一炮而红成的赤裸裸的创作野心,把好好的接地气变成了一场很不诚恳的杂糅闹剧。
在讲故事方面,不谈细节,只点出主要存在的是节奏问题。第一幕剧情建置是比较潦草的。时间跳跃过大是个明显败笔,第一场(包括最后一场)的学校场景纯属是画蛇添足,和电影主题故事根本是无关的。尤其是两个年纪过大演员的装嫩形象,正面效果极为有限。
在人物亮相上,两个主角没有拧成一股绳,本应从状态简单介入的人物,被作者生怕观众不解其苦的来了个大揭底,简直成了拆迁户和洗脚城的苦逼男子访谈录。而前文说过的情感线设置草率单调的问题,在第一幕也很明显,为了交代曾经的情史,从学校的十几年前,走穴上门的现在时之后,又突然回到五年前去讲乐队如何因为妞而分手,这种来回跳接的时空并不能让人物更丰满,反而是带着观众脱离情境。
至于美国演出的主体部分,其实真假杀手的身份错位是很能出喜剧效果的设定,弄假成真和假戏真做也是屡试不爽的创作套路,但是可惜,故事对这一身份和情境上的有趣设定却没能很好的深入。而是在追求离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造成了很多剧情bug,比如黑手党前脚来了个教父式的大屠杀,后面却不得不依赖2个活宝杀人本身没有说服力。而评委就是女神,也是刺杀目标,同时还是黑手党小头目老婆这一三重巧合也太过虚幻。最重要的是,筷子兄弟还有很多歌舞秀要展现,在故事进展上只能是跳跃和割裂的处理。
因此,电影最后把无法自圆其说的问题都给丢给了“幻想”的大筐,只能也算一种不太负责任的救场吧。就好像一个人看似诚恳的给你讲个精彩的故事,但是语无伦次,实在编不下去了只好坦白说其实我是吹牛逼的,这得让人多沮丧啊。
从某种程度上说,可能肖央广告出身,对长片创作还不够火候的。其实沿用现有的大致剧情框架,有几个方向上都能把影片挽救,最贴近目前效果的是把女演员的所有剧情都砍了,片头接《老男孩》参赛五年后,理发店被强拆,大宝婚庆认识了个美国客户,顺手被美国人挖走参赛。然后惹出麻烦,风格直接《两杆大烟枪》这片能看;要么就做成微电影版本的细腻扩大,加点配角的参与,类似《阳光小美女》之类的鸡汤片;要么把情感线索全部删掉,而把紧张的动作场面和剧情紧密衔接,变成《特工插班生》或者《少年龙虎队》一样的幽默动作片;要么直接就好好讲一下参加节目过程中的人物蜕变,做成《子弹飞过百老汇》一样的幽默故事;实在不行就把冲突强化,变成一个山寨版本的纯粹特工片.....有舍才能有得,全想用力,结果用力过猛,成了一个四不像。
说了不少问题,稍微显得苛刻,其实电影的优点还是蛮多的,比如那些武打镜头和场景很带感,对黑帮片的模仿也让人很来电,风格各异的几首歌也各具特点,确实能够把人逗笑。总之从娱乐角度来说,电影版《老男孩》还是很好看的。我个人觉得三星半的评价,基本贴谱,在野模小白脸和蜡像式大叔中国表演素养环境下,像筷子兄弟这种自己能演,能拍,能唱歌的创作人才,还是要鼓励和肯定的,期待他们摘掉充血的光环,冷静头脑,憋出更好的新作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