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南京!南京!》 观后感 200字左右
电影《南京,南京》中的两个场景令我感动至极,当中国士兵们在被俘虏前高呼“中国万岁,中国不会灭亡”的时候,我几乎无法控制我的情绪。而一百个中国妇女自愿成为日军慰安妇的画面更是让人痛心。这部电影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使我难以忘怀,甚至在结束放映后,学校的礼堂内依然响起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电影中,演员江一燕饰演的小江、高圆圆饰演的姜淑云和范伟饰演的唐先生的表演非常出色。尤其是小江这一角色,她是第一个坚持留长发、涂指甲油的女人,也是第一个举起手自愿成为日军慰安妇的女人,她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中国女性的坚强和勇气。然而,刘烨饰演的角色则略显平淡,他的戏份不多,甚至在电影过半时就离场,这让我觉得他的表演被浪费了。
电影以日本士兵中田英雄的视角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从他躺在战壕里晒太阳,到最后饮弹自尽的场景,战争的罪恶和屠杀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中田英雄从一个善良的日本军人变成了一个冷酷的杀人者,他始终在表达一个观点:死,比活着舒服。这种转变反映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南京,南京》让我看到了更多中国女性的牺牲和大无畏精神。她们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着身边的孩子和亲人。小江,这位电影中的女性角色,是美丽与坚强的化身,她敢于做第一个,敢于表达自己的立场。然而,她的牺牲是巨大的,她被无情地扔到拖车上,压在其他女人的尸体下面。
1938年,中国在哭泣;2009年,中国在崛起。电影《南京,南京》不仅让我看到了历史的伤痛,更让我深刻体会到和平的珍贵。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现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这部电影真的很棒,我为你们鼓掌。
② 电影《鸦片战争》观后感200字
1. 我再次观看了这部电影,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小时候,我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只隐约记得它被称为中国的屈辱史。在鸦片战争的阴影下,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困境,遭受了列强的欺凌和压迫。每当想到这些,电影中的场景就会浮现在脑海中,无论是我国官员和民众的遭遇,还是英国议员和商人的行为,都让我对鸦片战争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是一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战争。
2. 这部电影中有几个令人欣慰的时刻,尤其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特别是当成吨的鸦片被倒入石灰池,彻底销毁时,我们心中的紧张感得以缓解,因为我们看到了鸦片这一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物品,在一百多年后终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另外,值得称赞的是,尽管战争激烈,清朝的文武官员却没有一人投降。
3. 鸦片战争的起因是鸦片问题。有人说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洋人利益的受损,但事实上,这只是表面原因。就连英国女王也说:“谁能拥有中国,谁就拥有十九世纪。”这显示了他们的野心。因此,发动战争只是时间问题,需要一个借口来合理化。从这个角度看,英国人无疑是狡猾的,他们的算盘打得很好。但从他们议会成员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很深入,这一点发人深省。有些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语言和文化的统一使得他们难以理解,还有人表示,宁愿游过大海,也不愿乘坐军舰前来。这些人并不主张战争,认为贸易是最佳的选择。但最终,英国议会以271票赞成和262票反对的结果决定开战,这个结果并不悬殊,这也反映出我们有时因为对对方的不了解而绊倒在起跑线上。
4. 割地无疑是对一个人或国家的致命打击。但是琦善却向英军屈服,不仅赔款,还开放通商口岸,割让香港。这让我想起关天培将军的话:“牙齿乃骨骼所生,肤发乃血肉之表,血肉骨骼皆受之于父母。”这意味着我们把自己的最重要的东西交给了别人,最后只能变得支离破碎。当皇子们跪在地上,面对着祖先的画像痛哭时,那声音是多么撕心裂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亡国之痛,尤其是对于那些身穿龙袍的人来说,更是难以承受。
5. 洋人的贪婪和当时我国的软弱导致了这场战争。即便是自认为强大的炮台,在英国的坚船利炮下也不堪一击。棍棒无法对抗枪炮,我们必须变得强大,不仅要有知识,更要从内心为国家着想,放眼看世界,才能不被淘汰。尽管现在的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之林,但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③ 电影《月神》观后感200字
皮克斯的动画作品《月神》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向观众展示了一幅副唯美的画面。在纯粹的童真中所洋溢着真实而又梦幻的色彩,让人不禁感叹。
在影片的一开始画面出现的是静谧的大海,波动的海浪泛着深蓝色的诱人的静谧。水天一色,在这静谧的大海上一条小船伴着柔和的音乐出场,除此之外还伴着船桨和船的碰撞声,耳边还有丝丝的海风。画面和音乐音响的完美配合使这部默片显现出一种特有的美感。船上爸爸在用自己健硕的臂膀划着桨,可爱的小孩子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在顽皮观察着这美丽的海面,爷爷静静的坐在那里匀速的呼吸着,这祖孙三代以运动的方式出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静谧而又充满爱意的画面。
所谓的动画就是以人物的动作来表现其性格,和表述事情的发展。在这部短短只有七分钟的影片里,导演给其中的三位人物并未安排一句台词,即使不使用任何的语言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很好地表达出来。因为动画片中的动作就足以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所要做的事情,这也就是这部动画片很好的阐释了运动性是电影的第一特性。没有语言可是它所表达的内容,他的主题让我们如此挚爱,所以它用了每个电影都有的东西~运动将其接近完美的呈现了出来。爷爷将帽子从包裹里拿出来,爷爷亲自给还孩子带上,可是在一旁的爸爸就不同意爷爷的戴帽子的方法,爸爸又以自己的方式给小孩子戴上,小孩子此时只有呆呆地望着两个大人之间为一个帽子而产生的分歧,最终爷爷对爸爸做出了妥协。画面中的爸爸和爷爷都有一顶帽子,只有小孩子没有,在工作之前曾与小孩子一顶帽子,似乎不仅仅只是一定普通的帽子了,它代表着的也许是某种加冠礼之类的仪式,它代表着孩子的成长。在戴上这顶帽子的时候他就有了自己应该有的思维和见解。每一个人都有长大的那一天,长大之前和长大之后或许只有那么一点点的时间之阻隔,所以长大或许就是想爸爸和爷爷授予小孩子帽子一样,他在那一刻就感到了自己的成长,这也为后来天上的大星星掉下了时,爷爷和爸爸都没有办法是而他却用自己的方法将大猩猩处理掉,这也算是为后来埋下了伏笔。
影片在散发着金黄色玉盘似得月亮升起来的瞬间,此时的音乐开始比较的激昂,小孩子那双明亮可爱的大眼睛完全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他惊奇地望着似在远方又似乎近在眼前的月亮。在月光铺成的金黄色的画面上他们被置于画面中央,在一个三百六十度的镜头极度旋转的过程中小孩子已将坐在月球上,这些对于小孩子来说一切都是陌生而又惊奇的,他环望着四周都出都是亮晶晶的星星,他的第一次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代名词,在影片中小孩子意外的发现爸爸和爷爷的工具都是和自己的胡须是一样的,他顽皮的笑了。在爸爸和爷爷想让小孩子用自己的工具时,结果又是爸爸和爷爷都不同意都想让对方像自己妥协,最终结果小孩子用了自己找到的工具~一个小耙子。导演给不同人物设置的不同的造型都是非常有道理的,爷爷弯弯的一大撮胡须于往常影视剧作中智者的形象比较符合,而爸爸健硕肥大的身躯,像刷子一样质感比较硬的胡须,则显得比较僵硬,所以导演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也是非常有特点的。导演以其外在特征就基本上凸显了人物的性格,这在动画片中是比较常见的。
影片的高潮部分一颗巨大的星星从太空里降落,笔直的插在了月球的表面上,如此巨大的星星,爷爷和爸爸对此束手无策了,他们两个人嘴里彼此嘟囔这什么,小孩子似乎灵机一动,他趴在工具箱子了拿出来锤子,将自己的帽檐向后,以自己上边摸摸,原定一个点,用力的挥动锤子,此时无数的大星星变成了无数的小星星,小孩子在满是星星的天空中缓慢下降。在影片中的爷爷和爸爸一直都是看不到眼睛的,但是在小孩子落下来的那一瞬间,爷爷和爸爸的脸上也被星星的光亮所照耀,他们睁大眼睛看着自己的孩子以自己的办法将这个大星星解决。这一画面的说明了,爸爸和爷爷一直都是一个固守成规的人,他们此事被小孩子的新思维所感染所打动。在新事物面前旧事物总是要相信事物学习的,并且最终旧事物总是会被新事物所取代的。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人,就像在新中国时女士服装是旗袍,在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旗袍那种不方便的衣着早已被取代,所以在任何时候都是新事物在占据着我们的生活。
这部影片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所以他的艺术价值不容小觑的。这部影片的开头就是为我们呈现了如粗美好的画面,所以让观众对这个只有七分钟的默片抱有极大的艺术幻想了,当然在接下来的影视中给我们展现的是更加令我们震撼的东西了,皮克斯的影片具有极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皮克斯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会说话的玩具,会跳舞的植物,总而言之皮克斯电影总是赋予艺术美,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受益匪浅的方式来决定了自己的帽子应该怎样带着。他爬上了那颗巨大的星星,在上边摸摸,原定一个点,用力的挥动锤子,此时无数的大星星变成了无数的小星星,小孩子在满是星星的天空中缓慢下降。在影片中的爷爷和爸爸一直都是看不到眼睛的,但是在小孩子落下来的那一瞬间,爷爷和爸爸的脸上也被星星的光亮所照耀,他们睁大眼睛看着自己的孩子以自己的办法将这个大星星解决。这一画面的说明了,爸爸和爷爷一直都是一个固守成规的人,他们此事被小孩子的新思维所感染所打动。在新事物面前旧事物总是要相信事物学习的,并且最终旧事物总是会被新事物所取代的。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人,就像在新中国时女士服装是旗袍,在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旗袍那种不方便的衣着早已被取代,所以在任何时候都是新事物在占据着我们的生活。
这部影片为我们展现了唯美柔和的画面,让观众想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梦想,那些童真在心中荡漾,散开。
④ 电影《亲爱的》——观后感(100-200字)
《亲爱的》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好电影。它要求我们静心聆听,跟随剧情的流转。我们常常太过焦虑,以至于忽略了最珍贵的东西。大多数人可能不会有电影中人物的遭遇,但光影的力量让我们在短短两三个小时内,体验另一个人生,进而反思自我。
电影的魅力在于它触及人心的程度,而非细节的刻画。陈可辛导演的作品从不划分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也不给出明确的答案,他更像是一个旁观者,抛出问题,让我们自己寻找“回家”的方向。
离家的路千差万别,但回家的路却只有一条。愿我们都能在这条唯一的路上找到归宿。
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承载着复杂的情感与命运,他们的故事提醒我们,无论经历多少艰辛,回家的路始终在前方。陈可辛导演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亲情的力量与人性的光辉。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父母对孩子无尽的爱与牺牲,也感受到了孩子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每一个角色向前,寻找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并非总是平坦的,它充满了挑战与困难。但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希望与坚持的力量。每一个角色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克服障碍,迈向终点。
陈可辛导演通过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示了亲情的伟大与复杂。他没有给予明确的答案,而是留给我们思考的空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家”之路,它可能充满挑战,但只要心中有爱,就一定能找到归宿。
电影《亲爱的》让我们意识到,无论我们身处何方,心中那份对家的渴望永远不会消失。它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人,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归宿。
⑤ 关于电影《小英雄雨来》的观后感(200字以上)
电影《小英雄雨来》观后感
电影《小英雄雨来》展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一、雨来的勇敢与成长
电影中,雨来面对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他的成长历程,不仅展示了个人英雄主义,更体现了青少年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坚韧与担当。影片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雨来从懵懂少年到小英雄的蜕变。
二、电影的情感深度
影片在情感表达上非常细腻。不仅展现了雨来与家人的深厚情感,还通过雨来的视角,展现了战争年代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观看过程中,我深感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
三、影片的叙事手法
电影采用紧凑的叙事节奏,每一个情节都紧扣主题,让人紧张又感动。导演通过雨来的视角,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
四、影片的启示意义
《小英雄雨来》不仅是一部关于战争和英雄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和信念的电影。它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不忘历史,不忘初心。
电影《小英雄雨来》用生动的影像和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时代的英雄风采。雨来的形象深入人心,让我深受启发。这部电影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更让我明白了信念和勇气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