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血战湘江观后感
影片《血战湘江》再现了红军战士们在历史紧要关头的英勇表现,那句“哪怕经历人间湘江”的誓言,彰显出红军战士们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精神。
影片讲述了在1934年的冬天,红军战士们在兴安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渡过湘江的壮烈事迹。然而,这一胜利背后,红军战士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令人痛惜。
影片中,乡亲们送食物给红军战士,希望他们能平安归来过大年的情景,既令人感动也令人感伤。红军战士们的勇气与牺牲精神,深深触动了我。
我敬佩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他们为抵抗敌人,不顾个人安危,即使面对坦克等先进武器,他们也不会退缩,而是义无反顾地投入战斗,将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他们的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观看《血战湘江》后,我深刻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们的伟大精神。他们为国家、为人民英勇奋斗,不畏艰难,坚韧不拔。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挑战的精神象征,也是我们今天继续前进的动力。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以报效国家、感恩父母为目标,让红军战士们的牺牲与努力,化为我们奋斗的动力。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传承红军战士们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❷ 血战湘江观后感,如何评价
在“学习强国”平台上观看了《血战湘江》后,心情非常激动,那悲壮的画面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如果中国革命的胜利,要用我们的鲜血才能筑成,那我们必须英勇献身”、“誓死保卫党中央过过江”,红三军团长和红军战士的话时时萦绕在耳旁,革命者不怕流血牺牲,以大无畏、昂扬向上的革命精神给我以震撼和鼓舞。
该片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组织创作拍摄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影片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饶的光辉形象,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仆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使我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教育,影片把我带入到战争场面,声光特效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影片中一个个红军战士指战员流血牺牲使我感慨万千,他们的视死如归的气概,他们对革命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万分敬佩。
而今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更加珍惜,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我们要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革命先辈是我们的民族脊梁,正因为有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精神,才有我们今天的立国之本,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永远值得每个中国人敬仰。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不忘革命先辈的初衷,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长征的革命精神不但没有过时,更是我们现阶段实现中国梦,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祖国不竭的动力。
虽然我们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不能忘记革命的初心,依然要学习长征精神,在改革开放新的征程中发扬不惧挑战和革命的大无畏精神继续前进。为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参与者、奋斗者、开拓者。
(2)电影血战湘江观后感100字扩展阅读:
观后感重在“感”。不少学生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要联系实际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