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传承红色基因观看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

传承红色基因观看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5-08-28 21:40:22

㈠ 看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

看红色经典电影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不畏生死,奋勇拼搏,为祖国的强盛,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大牺牲和巨大的贡献,为如今百姓的安逸生活立下汗马功劳。

通过观看电影,重温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引导社区党员学党史、感党恩、永远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和谐宜居社区建设。

所以说中国红色经典电影所展现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奋勇的精神。对于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的想法,其实就是每个人向中国红色经典致敬。

如今红日已经升起,人民生活安逸,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想让红日高挂不落,我们就应当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不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需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思想、科技上不落后,铸就更强更美好的中国。

㈡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500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500字如下:

一部部经典红色影视剧作品,融合了家国叙事和革命精神,历经百年传承,为各个年代的中国观众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进入新时代,90后、00后年轻人对于主旋律题材的热忱又被一再验证,已成为当今青年文化的一部分。

㈢ 《红色气质》观后感1000字

《红色气质》作为献给党95岁生日的礼物,讲述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红色气质》 观后感 ,希望你们喜欢。

《红色气质》观后感

无意间,点开了一部由新华社打造的微电影《红色气质》。该片只用9分5秒确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与其说是微电影,更像是一部微纪录片。淡淡的叙述中,有着一股厚重的力量!

微电影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近一个世纪来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影片中,故去的共产党人跨越时空,与同志“相聚”,与家人“重逢”,让人们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之中,看到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感受红色信仰、红色气质代代传承。当看到瞿独伊女士说;“始终不明白儒雅的书生和壮烈的革命者,哪个是我的父亲”时,很是感慨。是呀,大义凛然,从容自若,笑对死亡,这就是共产党员身上特殊的气质,就像一杯勾兑的烈酒,相互矛盾确又浑然天成。在面对国家存亡,民族危难时,你从来都不能想象,在各个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共产党员能够爆发出多么强大的力量。

对于一个人95年很长,而对于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党,正值青春年华。95周年慢慢走过,一张照片,定格一个瞬间;一组群像,打开一部史册,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震惊的事情,都仿佛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这红色的气质从未褪色过!95年风雨兼程,无数共产党员先烈们凭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执着,为了党和人民,为了国家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矢志不渝奋斗终身,才使得中国有了如今的翻天覆地变化,才有了今天民主和谐社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我们是否有义务来明白先辈们艰苦奋斗,呕心沥血的付出,留下并传承那一份红色气质。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永远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嘉兴到井冈山,从瑞金到延安,共产党的一路发展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新时代下,虽然我们不能像先辈们一样抛头颅洒热血,沙场秋点兵,但那份对人民的那份清正廉洁,艰苦朴素,浩然正气绝不能忘。不谋私利、严以律己,时时刻刻以党章党规来约束自己,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才是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要传承的“红色气质”。

理想诚可贵,奋斗价更高;红色气质在,代代逞英豪。党章党纪提倡的我们带头去做,党章党纪禁止的我们坚决不做,只有纪正言行,求真务实、忠于职守、扎实工作,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弘扬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才能传承与彰显优秀共产党员的“红色气质”,让共产党人爆发出强大力量。

《红色气质》观后感

气质,是一个人身上特有的从内到外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它的产生有些是与生俱来的,也有些是后天培养而逐渐形成的。每个人因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受 教育 程度等诸多不同,其个人气质也各有迥异。高雅的气质令人赏心悦目,始终散发出让人羡慕和钦佩的人格魅力。

那么,对于“红色气质”这一新的概念,它又有怎样的与众不同且别具魅力呢?毋庸置疑,其独特之处就在于“红色”二字之上。用它来形容和诠释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和高贵品质,最是贴切、最恰如其分的。

微电影《红色气质》运用现代科技手法和独具匠心的构思设计,将李大钊、瞿秋白、__、赵一曼、杨靖宇、左权、彭雪枫、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的气质,展现得酣畅淋漓,散发出欲罢不能的“红色”魅力。他们从内到外都具有鲜明的“红色”特性:红色的信念、红色的理想、红色的内心、红色的旗帜……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红色气质”,让人热血沸腾,给人以力量。我们每一名共产党人,在怀着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这部深邃、凝重、澎湃的微电影之后,除了震撼和感动之外,还应该深刻反省和认真 反思 ,要从他们的“红色气质”中汲取红色力量。

要汲取信念的力量。李大钊、瞿秋白、__、杨开慧、向警予、赵一曼等无数共产党人,他们之所以面对敌人的各种威胁、酷刑和诱惑而信念坚定、忠贞不渝,之所以面对刽子手的屠刀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面带自信和微笑走向刑场,归根结底是他们的革命理想高于天,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我们每一名共产党人都要继承他们的红色基因,从他们身上汲取红色的营养,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去执行党组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去增强自身拒腐防变能力、抵御各种歪风邪气和不正之风,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要汲取奋斗的力量。纵观中国共产党95年的辉煌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其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无数共产党人在不停地奋斗、在接力传承地奋斗、奋斗!他们与封建社会斗,与反动的统治阶级斗,与气焰嚣张的日本帝国主义斗,与天斗、与地斗……他们不怕失败,屡败屡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斗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每一名共产党人都要从他们身上汲取奋斗的精神力量,用持之以恒的态度去干好本职工作,用锲而不舍的毅力去战胜各种困难和一切艰难险阻,用不胜不休的精神投入到当前正在打响的扶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争取取得新的更加骄人的业绩。

总之,《红色气质》再现了红色历史、演绎了红色经典、诠释了红色精神,展示了中国气派。我们每一名中国人特别是共产党人,要从《红色气质》中汲取红色力量,不断朝着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目标而奋勇前进。

《红色气质》观后感

作为献给党95岁生日的礼物,该片以9分5秒时长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微电影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法,通过历史照片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近一个世纪来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走过的道路,展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揭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题。

“国家相册”展现红色气质

独家的图片素材全部来自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是目前全世界馆藏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照片档案馆之一, 收藏 了1892年以来的珍贵历史影像,目前已藏有1000余万张数字化照片和200余万张胶片底片,是中国馆藏量最大的国家照片档案馆。推开中国照片档案馆的大门,宛如打开了一部“国家相册”。

一张照片,定格一个瞬间;一组群像,打开一部史册。李大钊、瞿秋白、__、赵一曼、杨靖宇、左权、彭雪枫、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一个个从历史深处走来,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气质”。

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国际歌》的第一个汉语译者。1935年福建长汀郊外,瞿秋白正是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从容走向了刑场。

鲜活的影像,讲述了共产党人在关键时刻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无畏,也展现了他们最灿烂的笑、最柔软的情和最难割舍的万般眷恋。

党的同龄人深情追忆父辈

瞿秋白牺牲时,他唯一的女儿瞿独伊,还是一个孩子。瞿独伊是新华社驻莫斯科首任记者,今年95岁,与中国共产党同龄。镜头中的老人,翻阅家庭相册,讲述父辈们的无私无畏,并用俄语再次唱起父亲翻译的《国际歌》。

91岁的新华社原总编辑冯健是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作者之一。50多年前,这篇名作让焦裕禄的 事迹 感动全国。冯健说:“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日夜操劳的焦裕禄,至死未与家人照过一张合影。影片中,借助特效,焦裕禄终于和家人“合影”了一张“全家福”。

影片中,故去的共产党人跨越时空,与同志“相聚”,与家人“重逢”;3d还原的历史瞬间,人物和场景“动”了起来,照片背后的 故事 也“活”了起来。新媒体理念和技术制造的特效,让人们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之中,看到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感受红色信仰、红色气质代代传承。

㈣ 长津湖观后感1000字

长津湖观后感1000字

长津湖观后感1000字,电影长津湖站在一个新视角,以志愿军连队为人物群像,真实地再现了那场战争的细节,重新诠释了战争的残酷、军人的勇敢和精神的伟大,长津湖观后感1000字。

长津湖观后感1000字1

《长津湖》观后感1

近日,电影《长津湖》在全国热映,该片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志愿军连队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感人故事。作为党员干部,追片之余,我们也应该从剧中汲取精神食粮,扎牢“信念之根”“奋斗之根”“忠诚之根”,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书写新华章。

扎牢信念之根,让“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红色经典激励心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初入红色展厅,一组鲜明对比的数据十分引人注目,我国在钢产量、武器装备、后勤补给等方面都远远落后,简而言之为“气多钢少”。看似可怕的敌人,有着强大的装备和制空权,实则却钢多、气血不足,这些致命弱点在近战、夜战中暴露无遗。然而,正因为志愿军有着“气壮长津湖”般崇高的信仰,才能做到眼中有光、心中有磅礴力量,以顽强的意志信念,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守住一座又一座高地。虽然当下我们不必过度担忧寒冬,但是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前进之路势必坎坷曲折,坚定信仰是新时代的迫切呼唤,“强国有我”更是每一位青年人奋臂高呼的应有之音。

扎牢奋斗之根,让“战严寒、斗风雪”的红色基因浸润心田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零下40度的长津湖,寒冷比敌人的炮火还要可怕,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志愿军饥寒交迫,却依然热血沸腾,他们以炙热的奋进精神投入战斗,真正做到了摆脱“冷气”。被誉为“中国式保尔”的幸存者周全弟,在长津湖战役中因冻伤失去了四肢,但他坚决不屈服于命运,以钢铁般的意志力啃下硬骨头,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用断肢续写奇迹,其书法颇有造诣,屡次获奖。当今的青年人要拿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扎根沃土向上生长,不畏外部条件的重重阻碍,汲取艰苦奋斗的精神给养,【赓】续红色血脉,真正做到为民服务有温度、为民谋事有高度、为民办事有态度。

扎牢忠诚之根,让“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梅之芬芳沁人心脾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走近抗美援朝纪念馆红色展厅出口,鲜红的凯旋门映入眼帘,不禁感慨当今之和平来之不易,那是千千万万最可爱的人用鲜血换来的胜利。为了死守长津湖,志愿军时刻保持战斗姿势,瞄准敌人的方向,等待吹响进攻的号角,即使在极端条件下也坚决不撤退,“高傲”地耸立在阵地上,坚冰不能损其骨,风雪不能摧其志。这种弥足珍贵的革命忠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发扬,并根植于内心深处,付诸于实践行动。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刻都要坚定立场,涵养精神傲骨,才能在大风大浪面前毫无畏惧、毫无退缩,才能在利益诱惑下更加坚定自我、傲骨胜梅,才能在攻坚克难中傲雪凌霜,彰显英雄风骨。

《长津湖》观后感2

国庆前夕,电影《长津湖》上映,我在观看了电影后有许多感触。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电影中的战争场面相当的恢宏阔大,残酷逼真,枪林弹雨中仿佛一架架飞机就正从我头顶掠过,一颗颗手榴弹向我穿透过来,身临其境般不由得跟着揪心紧张起来。我同时由衷地感受到现在生活得来不易。

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辈用血肉为我们拼下来的,我们觉得新时代离战争很遥远,是因为在边境,有一群可爱的人在守护我们,守卫国家,所以要更加珍惜当下。那时的他们为了下一代不再经受战争生活,不顾安危,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现在的新一辈,同样用生命保护人民安全,保护国土不容侵犯,向最可爱,最英勇的人致敬,谢谢你们。

长津湖观后感1000字2

《长津湖》电影观后感篇一

看完国庆档《长津湖》电影后,心里有许多的感想。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1951年11月27日,当时,陆战一师前进到长津湖西侧,这里连绵的山地。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十万大军的包围中。影片中一张战场形势图,显示了双方战场态势。蓝色为陆战一师的位置和突围路线。湖东侧是陆战一师的1团和5团共8000人,湖的南头是陆战一师师部和部分工兵,有3000人。湖东侧是陆军第7师31团在担任右翼掩护,有4000人。合计总兵力有18000人左右。另外,在战斗中陆战一师还得到第一航空联队的空中支援。红色为另一方部队,形成一个包围圏,为9兵团的20,27和26共三个军,最终投入兵力计15万人。中间浅蓝色是长津湖,它是截流长津江的水库,长津江流入鸭绿江。

《长津湖》这部影片,以老兵的视角回顾那场惨烈的战斗,无涉胜败。零下40度的严寒,使战斗变得更加悲壮。健在的老兵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充满感情。离开战场就不再敌对,他们对敌方军人流露同情和敬意。六,七十年过去了,当年爱吃冰激凌的年轻人,都垂垂老矣,但他们依然可爱。

陆战一师师长,作为主角,在影片中一带面过。史密斯将军是个富有经验而且非常谨慎的指挥员。陆战一师深陷重围未被歼灭,很大程度得益于他的指挥。

陆战一师最终突出重围,一路撤到兴南港,乘船离开了。同时带走了9万多北朝难民。此役美军伤亡5000人,其中第7师31团占到3000多人。战役双方共伤亡数万人。

陆战一师1941年2月1日成立,在太平洋战争中,参加了瓜达尔纳尔岛战役、格洛斯特岬战役、贝里琉岛战役‘冲绳岛战役,对日作战屡建奇功。二战后,参加了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和在索马里进行的“重建希望”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这部影片中除了几个历史学家外,其他的解说都是老兵们的语言,即使他们不出现于画面。他们心里没有仇恨,会拥抱昔日的对手。老兵们有自己对胜败的诠释他们觉得,虽然没有胜利,但是南韩还在,值得去战斗 。此生无悔,一点也不!

《长津湖》电影观后感篇二

冰雪【长津湖】讲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讲述了在长津湖战役的时候一个志愿军连在冰天雪地之下依旧镇守阵地,为长津湖战役做出了伟大贡献的故事。整个电影非常的震撼,他们冻成冰雕的片段完美的展现了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不只是在冰雪【长津湖】里讲的这些人。在历史上中国从一个任人宰割的国家变化成了世界数一数二的国家,我认为转变的重要节点是二战时期一系列以弱胜强的战役。没错的,在此之前历史上也有很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比如说赤壁之战这种大家都耳熟能祥的战役,这些战役和二战差了那些?众所周知在世界大战的那个年代最好的杀人利器就是火器,原本可以用火烧、刀砍、剑劈、射箭、草船借箭等一系列的高超战略指挥来扭转战局可是在二战时期可没有联营让你烧、子弹不能重复利用、冷武器也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换成了一枪一个的火器,也就是枪。枪作为一种远程武器同样拥有超强的威力,有与没有往往就代表了战争的走向。但是中国的大刀队一样能击败带有枪的日本军队。

正如我们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文章里说的一句话:“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

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未成年人。我无法想象他们的心情,也应该永远也体验不到。这也真是他们,也是历史上许多一样的人给我们带来的安稳日子。

长津湖观后感1000字3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

《长津湖》,让观众对此有了更深的感触:这些回家的烈士,可能是个脾气倔强、从不服输的愣头青,可能是个希望早日和家人团聚的老兵,可能是个重情重义、时刻想着别人的好兄长……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和今天身边可爱的年轻人一模一样,就好像是我们的朋友、兄弟。

他们很“普通”,可在国家和民族面对挑战的关键时刻,他们又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护佑着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最伟大的英雄也是最可爱的“人”,这正是广大观众看完后红了眼眶的原因。

从“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到对复杂人性的刻画和塑造,这不光是电影叙事语言的转换,也是国产电影审美风格的不断更新。可感的电影艺术才能真正动人,宏大的叙事、伟大的时代应该投射在具体的人物和生活之中。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伍千里及时阻止了弟弟杀害已经没有抵抗能力的美军指挥官。他说得很清楚:有些枪可以打,但也有些枪可以不打。中国人是热爱和平的,中国以前不会,现在不会,将来更不会主动挑起战端。这个道理不需要过多的阐释,就隐藏在电影的镜头语言之中。

《长津湖》正和越来越多的优秀国产主旋律电影一起,把“中国故事”“中国精神”讲得越来越精彩、生动。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2

最冷的夜,最热的血。最可爱的人们,最坚毅的`军魂。时间回拨70余年,那场冰天雪地里的血泪之战,依旧让人不忍回忆。这是永远的伤痛,也是永恒的荣耀。历史不容忘却,英雄必须铭记。即将上映的《长津湖》,复刻了这惊心动魄的一战。但,再高明的电影叙事,终究也说不尽这段史诗的波澜壮阔与沉雄悲壮。

在很长一段岁月里,“长津湖战役”,已成战争的传奇,已是信仰的图腾。纵使冰身冻骨,也不退让一分。就算凝成“塑像”,也不动摇分毫。在这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惊人意念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征服了极度恶劣的环境,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扭转了战场态势。此一战役,也就此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

一边是志愿军的寸土不让,另一边是敌军“路程最长的退却”,战争的天平就此逆转。而在这卓绝战功的背后,代价沉重。1081高地上的志愿军官兵们,冒着零下40度的极寒温度,顽强地坚守阵地。最后全连以俯卧战壕的战斗姿势壮烈牺牲,成为一个个永不倾倒、巍然屹立的冰雕。钢铁一般的意识,铸成钢铁一般的防线。这是血肉之躯在苦寒之地立起的伟岸“长城”,御敌于外、退敌千里,守住家国安宁,守来长久和平。

凛冬已至,激情燃烧的青春舍生赴死。血战之后,终于杀出一条血路,终于抢回一线生机。冰雪冻住了战士们的躯体,却封不住他们不朽的军魂。这军魂,是对国家和民族最澄澈的爱;这军魂,是军纪如山,是铁流浩荡。“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长津湖,也曾绵延冰封,也曾静水流深。岁月可证,流水有声。那是伟大斗士的号角,那是铁血军魂的咆哮。

长津湖一役,雄浑苍凉、动人心魄。纵使七十一年过去了,这场惨烈的、英勇的血战化作丰碑,愈发迸发出着澎湃的力量。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永记长津湖的冰雪,永记冰雪里那最可爱的人和他们的不朽军魂。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3

一部叫《长津湖》的电影,让数亿观众为之“入戏”,让这个国庆节多了份“英雄气”。

多年来,以《英雄儿女》《上甘岭》为代表,抗美援朝主题的电影佳作迭出,成为一代代人的历史记忆和精神食粮,鼓舞全国人民大力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

今天,《长津湖》站在一个新的视角,以一个志愿军连队为人物群像,真实地再现了那场战争的细节,重新诠释了战争的残酷、军人的勇敢和精神的伟大,在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这部作品显示了特有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精神;一部电影,也不能缺少精神。《长津湖》所带来的观影热潮,并不是单纯依靠广告宣传力量,而是影片本身传递的情感力量,彰显了艺术作品的巨大精神感召力,并转化为票房数据、上座数量和好评度。

有位女观众说,昨晚看完了长津湖,出来之后,老公问她怎么样,她红着眼圈说,深受震撼、深受教育。电影场里,她的背后一直有抽泣声……不少观众特意选择国庆观看,他们把观影当作一次向祖国的“精神献礼”,电影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此。

精神是电影的“内核”,但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有人评价,这部电影战斗戏,无论是场面调度还是战术指导,都堪称国产战争片的新标杆,堪称国产电影史诗级的战争片。电影艺术的境界,正是精神与技术的水乳交融,让精神在艺术中得到倍增和升华。

《长津湖》火了,精神的力量“无价”。对于电影人来说,拍出一部爆款“大片”,获得更多的市场效益,是他们的梦想和追求。时下,有不少的所谓大片,并不缺少高技术、高投入,更不缺少大场面、大明星,但缺少了最关键的“精神”,一部没有精神的影片,即使金玉其外也是败絮其中,难以获得观众的青睐和市场的认可。

阅读全文

与传承红色基因观看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1905年中国人自己的第一部电影 浏览:391
鬼片里有个小精灵是什么电影 浏览:713
狐踪谍影完整版电影免费 浏览:444
我的妹妹电影图片 浏览:580
法国电影蝴蝶的歌曲在线听 浏览:955
现在电影院不能自带 浏览:548
光剑出现最早一部电影 浏览:708
香港电影秋霞网站 浏览:976
成龙新电影有鬣狗的 浏览:147
9号线电影院 浏览:680
电影永恒爱情全集 浏览:464
樱桃电影演员苗圃免费观看 浏览:561
舞蹈梦想的音乐是什么电影 浏览:504
动画片要看奥特曼大电影动画片大全 浏览:564
欧美电影偷心的音乐 浏览:467
恋爱的感觉电影演员 浏览:118
有关电影的词语英文翻译 浏览:838
好看爱情美国电影 浏览:604
传承红色基因观看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 浏览:732
泰国电影网魅 浏览: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