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作文600字5篇
《闪闪的红星》是一部深受喜爱的红色电影,它改编自李心田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小男孩潘东子在革命时期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的故事。以下是对电影内容进行润色和纠正后的五篇观后感。
观后感1:
在观看《闪闪的红星》后,潘东子这个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影描绘了他在党的教育下,从一名普通的少年成长为勇敢的红军战士。潘东子的聪明才智和对抗困难的不屈不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他不仅站岗、放哨,还勇敢地为红军传递情报,甚至不惜与敌人搏斗。这种精神不仅是对敌人的勇敢抵抗,也是对我们现代生活中面对挑战时的鼓励。
观后感2:
影片中的潘冬子用他的智慧和勇气展现了“困难是欺软怕硬的家伙”。面对困难和挑战,他从未退缩,始终坚持正义和光明必胜的信念。潘冬子的故事教会我们,无论遇到多么艰难的情况,我们都不能害怕,要勇敢地面对,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困难。
观后感3:
上周,我们在班队课上观看了《闪闪的红星》。电影中的主人公潘冬子,以及他一家人的革命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勇敢和无畏让我明白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英勇的革命者,我们才能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潘冬子的故事激励我要勇敢、智慧,面对困难不退缩,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后感4:
在《闪闪的红星》中,潘东子的形象非常鲜明。他的父亲是红军团长,母亲是地下党成员,他们的英勇行为激励了潘东子成长为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潘冬子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像他一样,保持勇敢和智慧,永不言弃。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时代,但我们仍需学习潘冬子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观后感5:
电影中的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潘东子巧妙地将“无”字改为“售”字,从而使大米顺利地被村民们获得。这个小小的行动展示了潘东子的智慧和勇气。他不仅是一个小英雄,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像潘东子一样,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些观后感都反映了电影《闪闪的红星》所传递的勇敢、智慧和爱国精神,以及它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深刻影响。
Ⅱ 看“红色电影”读后感600字—感悟现在美好生活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为了庆祝建国60周年,我们郭里园小学组织全校老师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9月25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电影院观看了电影《建国大业》,让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更具体的了解,让年轻一代的我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
电影将重大历史事件在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感和真实感,从45年重庆谈判讲起,讲到谈判破裂,内战爆发,三大战役,其间穿插了敌机轰炸中毛泽东的淡定沉着,闻一多的慷慨就义,傅作义被女儿感召,李宗仁履新后的无奈,蒋经国稳定上海经济,国际上对于共产党、国民党的态度等小故事,展示了共产党、国民党、各个民主党派几十位人物不同的立场、思想、做法,人物性格形象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当我看到刘烨扮演的小兵角色,在向仪仗车上的毛主席敬军礼时那坚毅而充满信念的目光,让我们不难理解人民解放军为什么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队伍;当我们看到蒋介石一声长叹说: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让我们看到一支腐败的政党灭亡的必然性。当我们看到共产党人的礼贤下士,虚怀若谷;国民党对民主人士的威逼利诱,疯狂杀戮,一个政党的从容大气与另一个政党的狭隘猥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等等这些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四海皆准的真理:一个成熟健康的政党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必须能不断完善自己,修正自己,让自身的肌体保持青春与活力,否则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事想着人民。
这部影片在短短2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再现了我国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了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整部影片内容十分的饱满、紧凑。
影片展现的新中国成立的艰难过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多么伟大,他们总是事事想着人民的利益,为了全国人民,为了解放新中国,他们不怕辛苦和困难,最终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和平安乐的家——成立了新中国。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你们让祖国变得如此繁荣富强,是你们让我们这祖国的下一代享受这么美好幸福的生活。作为教师的我也一定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扎实教育基本功,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升教学水平,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Ⅲ 爱国电影观后感600字
星期天,我和爸爸一起观看了文献影片《决战太原》。我几乎是眼含泪水看完最后一个镜头,我仿佛被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影片中处理烈士后事工作队副队长杜明学的痛心疾首,霍桂花冒死送达太原城防图而终身残疾的动情往事……很多镜头画面,让我好几次都想掉眼泪。
太原,这一座拥有两千五百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六十年前,英勇的人民解放军经过近半年的英勇奋战,攻克太原,太原的历史从此掀开崭新一页。《决战太原》是以全国解放战争为历史大背景,运用大量鲜为人知的真实资料,结合寻访当年战争的亲历者,全方位多视角地描述和记录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阎锡山的部队展开的异常激烈的太原战役。《决战太原》让我们看到了当年真实的战争场面,那一个个珍贵镜头都是当年战地记者冒着枪林弹雨,用鲜血和生命记录下的。影片中大量鲜为人知的真实资料,全方位多视角地追述了战争双方从谋划到对决的历史事实,捕捉到许多普通战士动人心弦的战争经历,以及后人寻找阵亡烈士亲人那一幕幕催人泪下、发人深思的人文情怀,高度赞扬了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和英勇牺牲的革命前辈。
太原战役从1948年10月5日发起,到1949年4月24日结束,前后历时6月有余,共计歼灭国民党军队135000余人,其中俘虏77000余名。解放军为攻取这座城市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仅在太原解放战役中就有7000多革命烈士长眠地下。当我们站在苍松翠柏间献花鞠躬的时候,当我们因英雄的战士而自豪和骄傲的同时,我们的心情也是十分悲痛和沉重的。在烈士陵园,我看到一个个刻有烈士姓名的墓碑,还看到只有所在部队名称而无姓名的烈士墓碑,更有既无姓名又无部队名称的无名烈士墓碑,可能还有许多连墓碑也没有的烈士永远长眠在地下。他们是我们的前辈,是为了我们今天安宁的生存环境而英勇献身的亲人。
人类需要和平,60年后的今天,我们绝不能忘记这场成为历史的战役,更要保卫现在的和平与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