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心理电影赏评――《最贫穷的哈弗女孩》
——关于《风雨哈佛路》的心理学分析
“没有人可以和生活讨价还价,所以只要活着,就一定要努力。”这是电影《风雨哈佛路》里的一句经典对白,是电影的主人公Liz Murray的人生的缩影。马斯洛认为每个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当其他的需要都得到相应的满足时,人就回去追求自我实现。Liz Murray通过自己的努力真真实实地实现了自我,这是着实最激励我的地方。
Liz Murray的人生让我怀疑如果真的存在上帝,他是否公平对待了每个人。Liz Murray的父母吸毒、她自己8岁开始乞讨,15岁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但她那永不言弃的精神帮助她进入了高中,从此开始用2年的时光学完成高中4年课程,成绩优异的她获得1996年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学习。《风雨哈佛路》不仅仅是一部好的励志电影,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学电影,如果我们从心理学的视角能更好的解读这部电影的精髓以及了解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基本本能:生本能和死本能。Liz的父母吸毒,而且家里经常吃不上饭,当她的母亲想要拿家里的前去买毒品时,她和她妹妹把钱藏起来想买吃的就是生本能的体现。而从更深刻的层次来说,生本能是爱和创造的力量,Liz的生本能还表现在她对她母亲的爱,她作为女儿是希望被照顾的,但是她一直照顾着她的母亲也相信她的母亲对她的爱。而她母亲努力着想做个好妈妈,虽然无能为力但是她也表现了她的爱以及深层的生本能。当母亲死后,Liz内心的是复杂的,她也许也有想要随母亲而去的想法,于是在她母亲的棺材上躺了很久,之后跑去高楼的顶端哭,也是体现了死本能的反应。Liz后来在学校认识的朋友Chris也有着悲惨的人生,小时候就被父亲强奸,而母亲却没有很好的保护她,她的本我欲求告诉她憎恨自己的父母也憎恨自己的人生,自我的决定和行动就是离家出走,自暴自弃,超我的限制则告诉她这么做是错的,电影的最后告知了我们她最后也找到了自己的工作能赚钱养活自己了。根据佛洛依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自我是调解者,通过调解使人格内部各种力量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实现人格的整合与统一。但是,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持久的,人格的内部冲突不可避免。为了减轻或消除人格的内部的冲突、降低或避免焦虑,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统一,自我创造了许多保护性的机制,弗洛伊德称之为自我防御机制。这个在影片中很多地方都有表现,例如当母亲死去后,Liz不能承受这种悲伤,她在母亲的棺材上躺着时想起的与母亲过去欢乐的往事,她告诉自己母亲并没有离开,她们互相活在彼此的心中,这就是合理划的
1/5
表现。而当Liz的朋友Chris知道Liz要成功时,她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她说Liz也不属于学校,其实是投射,而且是一种否认。Liz的母亲小时候因为也被自己的父亲强奸了,从此将内心的抑郁,焦虑,这些情绪深深的压抑到潜意识中去,然而因为精神压力无法解脱,婚姻也不幸福,因而随自己的丈夫转向吸毒。吸毒可以带来的短时的快感和超脱让她欲罢不能,从而开始逃避现实。正如影片中Liz说的那样:我相信她很想做一个好妈妈,可是她太累了,她无法面对这一切了。
从阿德勒的理论来看,他认为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儿童的生存必须依赖成人。Liz从小就没办法真的依赖自己的父母,父母不管她,她一直没养成洗澡的习惯,被同学们嘲笑,自卑的她才会逃避去学校。自卑感是具有普遍性的,这种普遍性的自卑感有可能成为推动我们所有人心灵活动的动力,即人格动力。Liz之所以在人生不幸中也能继续努力也是这种人格动力的推动。当一个人有强烈的自卑感时,他往往会力图发展自己,做成某些事情,以自身的发展和成功来克服自卑感。Liz知道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好,而且家庭不幸福,但是她却又很强的求知欲以及自尊心,她其实喜欢学习,只是因为自卑不去学校。她会看从垃圾堆捡回来的网络全书,会去学校考试。后来也是自卑感推动她,让她觉得自己也要过和别人一样的生活,进了高中以后,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才努力学习,得了A-不满足,虚心的求教希望得A+。当她知道成绩前10名的可以去波士顿哈佛大学的参观时,甚至因为自卑觉得肯定没有自己,没想到因为她的努力,她老师告诉她,她不是“之一”,而是“第一”。一个人有自卑感时,就需要将其克服,而要克服自卑就需要赶上别人,甚至超越别人,这种赶超别人的努力倾向就是追求优越。Liz也是因为自身的自卑感一直不愿意放弃努力,她想和其他人过一样的生活,所以她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最求更高的能力和水平。阿德勒认为遗传和环境只能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和客观条件。他认为人不是遗传作用和环境影响的消极接受者,人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可以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Liz的父亲是很聪明的人,Liz能够在学习上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应该是遗传了父亲,她小的时候就可以
⑵ 励志电影风雨哈佛路:一直走下去的勇气
励志电影风雨哈佛路:一直走下去的勇气
推荐理由:如果你正在一条路上踌躇不前,这部电影一定会让你拥有一直走下去的勇气。
中文片名:《风雨哈佛路》
英文片名: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
导演:Peter Levin
主演:索拉·伯奇、迈克·里雷、艾伦·佩吉
剧情简介:父母吸毒、8岁开始乞讨、15岁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17岁开始用2年的时光学完高中4年课程,获得1996年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进入哈佛学习,一个真实、努力女孩的人生经历、一段自强不息昂扬奋斗的生命历程,一曲励志向上的美国影片;托拉·伯奇演绎了一个女孩子克服种种不利条件、努力奋进的故事;细腻的情感刻画了人物;影片《风雨哈佛路》传递给人的除了心灵的震撼,还有深深的感动。
莉斯,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经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最高学府--哈佛的殿堂。她的事迹足以让每个人动容。
拥有金色头发的女孩,童年在贫穷和饥饿中度过。莉斯生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母亲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溃,父亲酗酒最后进入了收容所,外公又不肯收留她,她只好流浪街头。
不久,母亲去世了。母亲吸毒死去那一天,只有棺木,连简单的葬礼仪式都没有。只想渴求父母亲情,这人世间最基本的愿望也成了奢望;棺木就要被下葬;她跳上了棺木,静静躺在上边,和她的母亲做最后的告别。她静静地在心里对母亲诉说,回忆人生最幸福的那一次点滴的幸福时光。母亲已经离她而去,世间最爱她的人已经离她而去。一个普通的弱小的女孩、不奢求其他,只渴望亲情围绕的弱小女孩,当她最后的一丝希望都破灭的时候,留给她的,除了伤心,只有伤心。如果沉沦下去,她将会和母亲的结局一样悲惨;她决心告别,她要开始全新的生活。
她,用真诚最终争取到参加进入中学的考试机会。父亲作为她的上学的担保人,从收容所出来。办理完担保手续出来的时候,父亲对她说,好孩子,坚持学习,我不能成功了,但是你行的。望着父亲远去离开的背景,这个弱小的女孩坚定了信心,从容地走进了学校的大门。
她以非凡的毅力开始了刻苦的学习。17岁到19岁,两年的时光,她学习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课程,每门学科的成绩都在A以上。作为奖励,她以全学校第一的成绩和其他9名同学获得了免费到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参观的机会。人生其实真的可以改变,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
1996年,上帝会让一个付出努力和艰辛的女孩收获喜悦;她的经历、她的真诚、她的论文深深打动每一位评委。12000美金的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让她获得了进入哈佛的通行证--她成功了。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向她敞开了双臂。凭借着对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改变生活困境的强烈愿望,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同样一个金色的季节,作为哈佛大学--世界最高的学府的一员,她安静坐在了校园的教室中。也许只有她自己明白,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一个贫穷苦难的女孩用她的执着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改变了她自己,改变了她的人生。
一个浓郁的秋季中,金黄色铺满整个季节。在写满辉煌的树下,一个女孩站在哈佛学府的门前,仰望。面对大学的殿堂,她决心实现她的又一个愿望--她要成为这所大学学府中的一员,她要证明给自己和世人看,人生其实可以改变。
《风雨哈佛路》堪称美国一部催人惊醒的电影,根据美国“奇迹女孩”莉丝·默里的亲笔传记《Breaking Night》(中文版《风雨哈佛路》现已出版)改编。通过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莉斯,经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最高学府的经历,表达了一个贫穷苦难的女孩可以用执着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改变了自己、改变人生的主题。
【拓展阅读】——经典台词
★放下负担,让它过去,这样才能继续前进。
★世界在转动,你只是一粒尘埃,没有你地球照样在转。现实是不会按照你的意志去改变的,因为别人的意志会比你的更强些。生活的残酷会让人不知所措,于是有人终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之中,不愿睁大双眼去看清形势,不愿去想是哪些细小的因素累积在一起造成了这种局面。
★我觉得我自己很幸运,因为对我来说从来就没有任何安全感,于是我只能(P248)
被迫向前走,我必须这样做。世上没有回头路, 当我意识到这点我就想,那么好吧,我要尽我的所能努力奋斗,看看究竟会怎样。
★我很聪明,我知道我能成功,我只是,我只是需要一次机会,是的,是这样的。我需要一次机会爬出我出生的那个环境。每个我认识的人都是愤怒、疲惫的,他们只是挣扎着活下去,但是我知道有一个世界,更好的世界,更好的生活。我希望在那里生活。
★情况不一定像你希望的一样,因为有些人的需求和信念会比你更加强烈。我想人们在不知生活会有多困苦时感到失败,所以人们久久围困于自己的失败中。我们称之为愤怒,对事物的整体视而不见。对于所有能够成功的微小元素以及什么是成功视而不见。
★我可以寻找各种理由对生活低头,也可以迫使自己更好地生活。
★这些人的动作举止,为什么这么不一样?是不是因为,他们来的世界就是这么不一样?若是这样,那我要更努力、更努力,把我自己推到那个世界去。
★请不要闭眼,机会就在下一秒出现。
★我为什么要觉得可怜,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谢它,它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没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
★你们努力了吗?你们真的努力了吗?我看过很多人在努力,可在我看来,他们只是在尽力, 不要尽力而为。要拼命! 而且,要找到方向。
★当然成功不会青睐于任何想不劳而获的人,只有不断努力的人才能获得它。
★没有人可以和生活讨价还价,所以只要活着,就一定要努力!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我们绝对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未来。
《风雨哈佛路》是一部催人奋进的美国电影,通过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丽莎,经历人生的艰苦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最高学府的故事,表达了一个贫穷苦难的女孩可以用执着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改变自己、改变人生的主题。
完整的人生,是阶段式蜕变的人生!像蚕破茧、蛹化蝶,尽管那么痛苦,那么折磨,却使我们的生命保持活力。磨难就像把犁刀,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又掘出了生命的新水源,让人们在创造的道路上一路高攀。
丽莎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她童年的生活充满了毒品和酒精、贫穷和饥饿。母亲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失常,父亲酗酒最后进入了收容所,外公又不肯收留她,她只好流浪街头。无家可归的她,只好和朋友靠沿街乞讨或偷东西生活。诸多磨难对于那些意志不坚的人来说,足以让其在自甘堕落中永世不得翻身!但磨难只会让心灵弱小的`人望而却步,却会让心灵强大的人愈战愈勇!
当丽莎渐渐明白只有读书成才方能改变自身命运,才能走出泥潭般的现况后,她痛定思痛,开始了人生新的蜕变。
在没有地方睡,没有经济来源的情况下,丽莎一边洗盘子一边学习,她夜以继日地读书,仅用了两年的时间读完了初中和高中的所有课程。以第一名的成绩得到了去哈佛参观的机会。在那里,她的心灵得到又一次洗礼,她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并期望自己融入其中!
⑶ 风雨哈佛路经典台词对白爱情电影英文独白
风雨哈佛路(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是美国一部催人警醒的电影,通过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莉斯,经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最高学府的经历,表达了一个贫穷苦难的女孩可以用执著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改变了自己、改变人生的主题。
莉斯(索拉·伯奇 Thora Birch饰)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里,从小就开始承受着家庭的千疮百孔,父母酗酒吸毒,母亲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在15岁时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贫穷的丽兹需要出去乞讨,和一些朋友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难似乎无穷无尽。 随着慢慢成长,丽兹知道,只有读书成才方能改变自身命运,走出泥潭般的现况。她从老师那里争取到一张试卷,漂亮的完成了答卷,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然后,丽兹在漫漫的求学路上开始了征程。她一边打工一边上学,打算用两年时间学完高中四年的课程。她尝试申请各类奖学金,只有哈佛的全额奖学金才能让她念完大学,于是她努力并申请到了这份奖学金。去面试时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后来是借的姐姐的衣服。影片的最后,她迈着自信的脚步走进了哈佛的学堂。贫困并没有止住丽兹前进的决心,在她的人生里面,勇往直前的奋斗是永恒主题。[
《风雨哈佛路》中英经典台词
我觉得我自己很幸运,因为对我来说从来就没有任何安全感,于是我只能被迫向前走,我必须这样做。世上没有回头路,当我意识到这点我就想,那么好吧,我要尽我的所能努力奋斗,看看究竟会怎样。
I feel that I got lucky because any sense of security was polled out from me, so I was forced to look forward, I had to , and was no going back. And I reach the point, where I just thought, "All right, I'd got to work as hard as I possiblly can , and see what happens".
放下负担,让它过去,这样才能继续前进。
Now I can lay it out and burn it done, put it in the rest, then I can go on..
什么是家?一个屋顶? 床?必须接纳你的地方?如果那样的话,15岁我开始无家可归。I was 15 when I went out in the world. What’s a home anyway? A roof? A bed? A place where when you go there, they have to take you? If so, then I was 15 when I became homeless.
终于我明白了,我妈妈在哪里,我的家就在哪里。
世界是虚无的,我们活在彼此的心中。她活在我心中,可我无处立足,在这世上我孤独无助。
一个十六岁的人只有八年级的水平,你会顺着一个下降的螺旋到一个更糟的地方。你断了每一条路,拒绝了每次机会,你令所有曾经信任你的人都失望了。
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得作出选择。我可以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对生活低头,也可以迫使自己更好地生活。I knew at that moment I had to make a choice. I could submit to everything that was happening and live a life of excuses... or I could push myself. I could push myself and make my life good.
我真的很聪明,我会成功的,我只是需要机会而已,是的,是这样的,我需要机会脱离我出生的环境,我认识的人全都充满了怨气,他们活着只是为了生存,但是我相信有比那更好的地方,那里更发达,我要活在那种地方,就是这样。I’m smart. I know I can succeed. I just need a chance. A chance to climb out of this place I’ve born in. Everyone I know are angry and tired. They’re trying to survive. But I know that there is a world out there that is better, that’s better developed. And I want to live in it.
我很聪明,我可以改变我现在的生活,改变我的一生。我需要的只是这个机会。
我为什么不能做到?
我必须做到,我别无选择。
有时候我觉得世界外有一层外壳,我们所有人都生在这层外壳之下,你能从外壳里看到外面,但是你却出不去。Sometimes I feel like there is skin upon the world. And those of us who are born under it, can see threw it. We just can’t get threw it.
每天起床,我看见的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好像都披着一层膜,无法穿透。这种感觉很奇怪,有点悲哀,可是没有办法改变。这些人的动作举止,为什么这么不一样?是不是因为,他们来的世界就是这么不一样?若是这样,那我要更努力、更努力,把我自己推到那个世界去。
我知道外面有一个更好更丰富的生活,而我想在那样的世界里生活。
为什么不能是我这种人,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是因为他们的出生?我尽力拼搏,不让自己沦落到社会底层,如果、如果我更加努力呢?我现在离那层膜很近,触手可及。
因为我的父母迫使我向深处里观察,我有幸看到所有的微小事务是如何最终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产物的,所以我从来不问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我知道为什么,这样并不能让我高兴,很多时候倒让我觉得很难过,但是我总是勇于接受,我总是勇于接受事实,我知道我总想离开我的环境。Because I was turned so inward by mom and dad, I got chance to see how all the little tiny things come together to make the final proct .So I was never inclined to wonder why this or why that. I knew why. not that I was happy about it, in fact I was really sad about it, some of the time. but I was very excepting, I was very excepting. I just always knew that I need to get out.
我为什么要觉得可怜,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谢它,它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没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Did you ever feel sorry for yourself?--That had always been my life and I really```I feel that I got lucky, because any sensive security was pulled out so I was forced to look forward. I had to... there was no going back and I reached a point where I just thought, "oh I'm gonna work as hard as I possibly can and see what happens" and now I'm going to college. and the NYT is going to pay.
⑷ 谁看过《最贫穷的哈佛女孩》这部电影的,给我写点观后感啊
这部电影演了一个美国的小女孩,家里很穷,她的妈妈吸毒还抽烟,最后得艾滋病死了,她的爸爸在收留所,她的爷爷和姐姐也不收留她,11岁就四处流浪,和街上的一些小混混在一起。每天只能在垃圾桶里捡东西来充饥,晚上睡在火车站。后来15岁时她回到了学校,为了养活自己只能边上学边打工。因为衣服破烂,同学们都欺辱、她嘲笑她,她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之后她努力学习,把以前落下的功课补了回来,她用二年的时间完成了四年的高中学业,17岁时考上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并获得了奖学金。
哈佛女孩曾经的遭遇令人同情,以前我总以为自己不幸福,如果我和哈佛女孩比一下,我比哈佛女孩幸福一千倍一万倍,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争取比 哈佛女孩还要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没有人改变你的命运,要靠自己,只要 你坚持、努力、用心做了,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