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在第四周的法律基础上,任课老师李红雁老师为了让同学们能更轻松的理解并接受相关法律知识,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与效果,于是特意精心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经典影视巨作《秋菊打官司》。
该剧是1992年由著名导演张艺谋导演拍摄的。跌宕剧情,极富生活气息的片段,鲜明的人物形象,幽默风趣的哲言,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同时又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剧情大概是这样的:秋菊家要建一个辣子楼,村长王善堂坚决不让,因为上级有文件,这是现代秩序,法律文明。秋菊丈夫感到很气恼,遂骂村长“下辈子断子绝孙,抱一窝母鸡。”原来村长膝下无子,全是千金,这也正是他常年堆积在心里的痛。如今秋菊丈夫的辱骂一针见血,就像一把尖刀深深扎入他内心的痛处。一气之下,他用脚踢到了秋菊丈夫的要害部位。秋菊挺着大肚子上门找村长讨要说法,希望村长能能赔礼道歉。但村长是个倔汉子,很爱面子,并且他始终认为秋菊丈夫有错在先,又怎肯轻易道歉?并且他还讲了一些过激的言辞,这就让本就很不满的秋菊更生气了,矛盾愈演愈烈。继而,秋菊踏上了艰难而又漫长的告状之旅。电影的结尾是,秋菊丈夫肋骨骨折,村长的行为构成了伤害罪,在秋菊儿子满月那天,村长被警察带走,被处以行政拘留十五天。
在整部影片中,我们不难发现,秋菊是一个自尊自强的女人。为了讨一个所谓的说法,用她的话来说即“就不信没个说理的地方,”她一次次卖掉辣子作为资本一级级上诉。这过程中,秋菊饱尝了辛酸与无奈,直面种种困难,对于一个女人来讲,是需要怎样的勇气呀!更何况秋菊还是孕妇!秋菊身上体现的这种执着与不服输的韧劲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吗?不过话又说回来,有时候想想,我又特别不理解秋菊的做法。她的行为让这个原来就不怎么富裕的家庭承受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在金钱与尊严面前,金钱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却不能否认人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金钱基础上的。她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是相当大的。并且她是孕妇,她这种行为冒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假设在打官司的过程中由于劳累过度等原因导致她流产了,那么她的执着还是正确的吗?当然,秋菊是一个幸运的女人,她的孩子很很平安!在影片的最后,秋菊打官司赢了,可她究竟又得到了什么?她快乐吗?尊严是要,可偶尔受点委屈又有什么大不了呢?人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远亲不如近邻,”大家生活在一个村子,应和睦相处,互相理解与宽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像我们现在的生活,你我为邻,与人为善,每个人与我相关,我与每个人相爱。
我们再回顾一下剧情,事情发展到最后那种局面,导火索就是秋菊丈夫辱骂了村长。我们想一下,如果当初秋菊丈夫不说那些令人生气的话,事情也许就不会演变成最后的两败俱伤。俗话说:“良方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我们使用不文明的语言,在给别人造成伤害的同时,很多时候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在当今社会,因使用不文明的语言而引发的各种犯罪行为不胜其数。因此,注意语言文明,以礼待人,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是我们学习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其次,我们要学会一人沟通。在村长阻止秋菊家建辣子楼一事中,村长的沟通工作是做得不到位的,他仅仅只说了上级文件精神不允许,如果当时他出示文件给秋菊丈夫看,那么我想,秋菊丈夫也会理解他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多与人沟通,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并且,沟通是一门哲学,我们要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并灵活运用。
影片中还有一情节让我很感动。秋菊难产,情况迫在眉睫,秋菊母子命悬一线,岌岌可危,必须马上送到医院。正好那时候村里其他的人都看戏去了,村长则留在家里。接生婆与秋菊家人只能求助于村长了。面对道德与个人私情之间的决择,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他还是能分得清孰轻孰重的。在他及其他几个村民的帮助下,秋菊诞下一子,母子平安,皆大欢喜。村长是好样的,紧急关头,他抛下私人恩怨,以大局为重,助人为乐。作为干部,他也曾犯错,但他能在紧急时刻,正确定位自己,用行动去诠释作为干部该有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又该站在怎样一个高度去评价他呀!我想,他的这种精神可以掩盖所有的`不足,难道不是吗?
影片还反映了当时农村重男轻女的落后封建思想,这说明改革开放还未深入人心。作为一名干部,应该要具备先进的思想和较高的觉悟,但村长也认为只有儿子才是传后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不是说改变就改变了的,人们需要时间去接受新思想,只是这个过程需要多久,我们谁也说不定,毕竟在曾经,这种思想深深烙在人们心上,仿佛融入了他们的血脉,渗入了呼吸,随着心脏一起博动。现在,思想不断进步,作为一名女生,我很骄傲,也希望天底下的女性都能把自己的性别当作是骄傲的。因为正是因为有你们,生命才得以一代代延续,爱才得以永远的传承!
这部影片中涉及到了许多相关的法律问题,但由于本人法律知识水平有限,所以特意从网上查找了一下。比如说,这是一个典型的自诉刑事案件,而吴律师代理诉讼是“行政诉讼”,在给这个案件定性的时候就发生了错误。刑事案件,法院是无权作出行政拘留的,并且,法院应遵循不诉不理的原则,主动下乡调查的行为本身就不合理,等等……所以,看法律方面的电影并不完全等同于学法律。我们学习法律知识,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发掘身边的各种法律问题,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法律知识,并学以致用积极维护自身正当权利。
通过看这部影片,我受益匪浅。我们不能只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观看影片上,而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去挖掘影片的背后所要教给我们的东西,即它让我们懂得了什么。
生活在法制的社会,我们是幸福的。我期待着中国的法律更加完善,人们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未来的生活更美好!
B. 《裸归》电影观后感作文
《裸归》观后杂感
忙中偷闲将电影《裸归》看完,体现了中国文化,人,情,礼仪,道德,非常棒的反映了人的内心。编剧、选材、演员、朴实无华,却牵动心弦。感动的一塌糊涂!讲的另一层含义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当你真正成功的时候,你的父母是否还健在,是否已老去。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既要赚取财富,更要珍惜亲情。
这电影不在拍的画面场面甚至科技含量,而是对人的内心的震撼,回头又想起了落难时的我、为难之时的那些冷言冷语、为难时候的那个别情谊,不禁黯然泪下。金钱不是痕量人生价值的唯一。这部电影就体现了落难时和有钱时这个现实的社会现实的人。
秦军一个白手起家的,离开家乡5年后成为一个身价过亿的老板。以“要饭的”打扮出现在5年前的家。他知道了什么才是朋友、什么才是“人”,往事成烟,是最让人心疼的那句话好:轰然人为己!都有发青发黄的时候,人格比天格重要,不虚名也。
片中,应该是叫姜浩的一个人那才叫兄弟,那才叫朋友,一次是秦军跪在妈妈的坟前,他的兄弟跑在山顶顺喊的“相信你...”整个故事,有时觉得就是在叙说自己的人生......
我们看完的在骂那些人狗不如的秦军的朋友时。我们不如扪心自问一下,如果你的朋友有一天。穿的破破烂烂的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会和他拥抱吗?向你借钱你敢借给一个“要饭的”吗?你敢在所有人面前承认“要饭的”是你的朋友吗?
当然秦军的做法也有些地方不对。毕竟,父母只有一个。就算你荣华富贵了。就算你高高在上了,但是同时你最亲的人马上要离开你了。子欲孝,而亲已病,同时,我感觉这个视频也正是对外出打工,或者在外当老板而把亲人放家里不问的这样一种人的鞭挞、一种鄙视,就像秦军他弟弟说的:我们最起码照顾过咱妈。可是你在外那么多年来过一个电话吗?
人生就是这样大起大落。莫笑他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这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剧中秦军小时候老师的话说的不多但是很现实也使人励志警醒。“有志放在心里不用挂在嘴边!”虽然我对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但心里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至于为什么要扮乞丐,我觉得男主角扮成乞丐后也体会到了父亲当年所承受的那份委屈,再好不过的折射人世间的人情冷暖,生活中不是什么事情都符合逻辑,常常超出人的想象,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赏识不同。一是要检验人心,最主要的还是为了证明一件事,因为当初他爸爸也是乞丐要饭来到这个村,所以一直被别人看不起,他要向他们证明他老秦家不是窝囊废,一样可以出人头地,最后他爸跪下了,失心裂肺叫着耳,其中百感交集,一来怪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二来为能有这样一个儿子由衷感到庆幸。
嫌贫爱富古今皆然,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你喜欢也好,憎恶也罢,能改变什么吗?做好自己就好,不摇尾乞怜,不盛气凌人。面子,只是一时的虚荣,生活的本质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当你荣华的时候,聚在你身边的并非全是假士,但当你困苦的时候,留在你身边的,一定是真人呐!记住一句话:人不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用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C. 求一篇重庆电影远亲观后感
]小乡绅班纳特有五个闺中的千金,班纳特太太整天操心着为女儿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影视作品观后感. 新来的邻居宾利是个有钱的单身汉,他立即成了班纳特太太追猎的目标.在一次舞会上,宾利对班纳特家的大女儿简一见钟情,班纳特太太为此欣喜若狂. 参加舞会的还有宾利的好友达西.他仪表堂堂,非常富有,许多姑娘纷纷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但他非常骄傲,认为她们都不配做他的舞伴,其中包括简的妹妹伊丽莎白.伊丽莎白自尊心很强,决定不去理睬这个傲慢的家伙.可是不久,达西对她活泼可爱的举止产生了好感,在另一次舞会上主动请她同舞,却遭到伊丽莎白的拒绝,达西狼狈不堪. 宾利的妹妹一心追求达西,她发现达西有意于伊丽莎白,妒火中烧,决意从中阻挠.而遭到伊丽莎白冷遇的达西也鄙视班纳特太太及其小女儿丽底亚的粗俗.在妹妹和好友达西的劝说下,宾利不辞而别,去了伦敦,但简对他还是一片深情. 班纳特没有儿子,他的家产将由远亲柯林斯继承.柯林斯粗鄙无知,却善于趋炎附势,居然当上牧师.他向伊丽莎白求婚,遭拒绝后,马上与他的女友夏绿蒂结婚. 附近小镇的民团联队里有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军官威克姆,人人都夸他,伊丽莎白也对他产生了好感.一天,他对伊丽莎白说,他父亲是达西家的总管,达西的父亲曾给他一大笔遗赠,却被达西吞没了.伊丽莎白听后,对达西更加反感. 柯林斯夫妇请伊丽莎白去他们家作客,伊丽莎白在那里遇到达西的姨妈凯瑟琳,不久,又见到了达西.达西无法抑制自己对伊丽莎白的爱慕之情,向她求婚,但态度还是那么傲慢.伊丽莎白坚决地谢绝了.这一打击使达西第一次认识到骄傲自负所带来的恶果,他痛苦地离开了她,临走前留下一封长信作了几点解释:他承认宾利不辞而别是他促使的,原因是他不满班纳特太太的轻浮和鄙俗;威克姆说的却全是谎言,事实是威克姆自己把那笔遗产挥霍殆尽,还企图勾引达西的妹妹私奔.伊丽莎白读信后十分后悔,既对错怪达西感到内疚,又为母亲的行为羞愧.她逐渐改变了对达西的看法. 第二年夏天,伊丽莎白随舅父母来到达西的庄园,与他再次相遇.她发现达西变了,不仅对人彬彬有礼,在当地很受人们尊敬,而且对他妹妹非常爱护.她对他的偏见消除了.正当其时,伊丽莎白接到家信,说小妹丽底亚随身负累累赌债的威克姆私奔了.这种家丑使伊丽莎白非常难堪,以为达西会更瞧不起自己.但事实出乎她的意料,达西得知上述消息以后,不仅替威克姆还清赌债,还给了他一笔巨款,让他与丽底亚完婚.自此以后,伊丽莎白往日对达西的种种偏见统统化为真诚之爱. 宾利和简经过一番周折,言归于好,一对情人沉浸在欢乐之中.而一心想让自己的女儿嫁给达西的凯瑟琳夫人匆匆赶来,蛮横地要伊丽莎白保证不与达西结婚.伊丽莎白对这一无理要求断然拒绝.此事传到达西耳中.他知道伊丽莎白已经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诚恳地再次向她求婚.到此,一对曾因傲慢和偏见而延搁婚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三版同样的故事,却演绎出三种不同风格的影视作品.三批不同的演员阵容,有三种不同的观后感觉.40版 这版的《傲慢与偏见》是美国电影,当时还是黑白片,整部电影简洁,删去了原著中许多情节.两位主演,劳伦斯奥立佛和嘉逊分别饰演达西先生和伊丽莎白班纳特.其中女主角的聪明智慧被嘉逊表演的恰当得体,甚至过分理智把她演绎得更像是家中的长女.而其中她对达西的偏见,也正是小说中的戏剧冲突之一,在生气中又显得像是在发小脾气.由于这样的表演,出现在被删去过多情节的电影当中,使她在随着剧情及人物思想转变中处于被动,使之看起来有些发展过快.奥利费的达西先生,高贵得不可一世,附合人物身份,观后感《影视作品观后感》.但缺少内心刻画,就像是蜡像展览一般,他的傲慢也只停留在脸上和台词上,相比后两版人物的塑造上,缺少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感流露.在说剧情安排上,删除了我自认为比较重要的巧遇一场戏,多出的是伊丽莎白在尼德斐的射箭与在达西帮助下躲避柯林斯先生的情节,好像略显有些无中生有.在电影中,喜剧效果尤为突出,如姐妹们对柯林斯先生的搞怪、凯瑟琳姨妈到访时屋内的凌乱、结尾连玛丽和凯蒂也有知音出现等.而这版剧本的特色,就在于它在结尾时把凯瑟琳姨妈写成是一位支持达西并帮助他的人物,试探伊丽莎白在经过若干波折后对达西的转变,并用激将法使之吐露心声,表示不能答应不会嫁给达西的情感.小说中最后达西能鼓起勇气再次向伊丽莎白求婚,是经过凯瑟琳的兴师问罪后奠定的信心,但凯瑟琳却无意中算是帮了这对有情人,这可在她的预料之外.电影的改编无疑想让大家皆大欢喜,在这点上是个突破.95版 这版的《傲慢与偏见》是英国BBC出品的一部六集电视剧,也是我特别钟爱的一版.在三版当中我最先看到的是这版,在看完第一集后拿起的小说.所以我已经把小说中的形象定位在这版上了.这版因为有足够的时间表现故事情节,所以相当尊重原著.两位主演,CONLIN FIRTH和詹妮弗艾莉分别饰演达西先生和伊丽莎白班纳特.说实在话,起初看詹妮弗很不舒服,她并不漂亮,身材发福,很难将她与一位二十初头的姑娘联系起来.但是她的演技逐渐让我接受了她,她的智慧与对爱情观的选择都让人很自然归功于伊丽莎白班纳特博览群书.她的文雅并不让人觉得她是那么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是觉得相当的有亲和力,在伊丽莎白还处在偏见当中时,她对于威克姆先生又不仅仅像是小说中写的那种有些倾慕,更多了份同情,展现其善良的一面.科林弗斯,低沉的噪音、冷俊的脸旁、迷人的绅士风度,无疑就是达西的招牌外形.在三版的《傲慢与偏见》里,达西的台词相比很少,这就要求演员用自己本身对角色的理解来展现台词以外的人物性格.在第一次舞会上,科林的达西眉宇间有对乡下人的烦感.在尼德斐达西隔窗看伊丽莎白的眼神里更有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情.再说这版的整体氛围,像一部童话,更不失说教.在结尾,神父的话虽然是在婚礼中的陈词,但影像的切换,使故事中的三类不同的婚姻,在陈词中得以证明.一种就像柯林斯夫妇的婚姻是建立在金钱上的,她们的婚姻生活无疑是乏味、呆板的.第二种是像丽迪亚和威克姆一样,她们的婚姻里搀杂欲望和欺骗,在丽迪亚的头脑里没有理智,更谈不上思考,莽撞而疯狂.第三种就是达西和伊丽莎白、宾利和简一样的,为了真爱而结婚.在神圣的殿堂前,不同种类的婚姻都在这里宣誓,但他们是否真正理悟爱情的真谛,是否在上帝面前无怨无悔,最终做到白首偕老,那就不得而知了.05版 最近刚看完这版,也是英国的一部电影,片长两个小时,但该有的情节都有了,内容安排的充实和紧凑.我还没有看网上对演员的介绍,但男女主角的表演,比我想象中要好.同05版不同的是,女主角最为平民化,笑得很多,但表演上相当用功.男主角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傲慢不够.这版的《傲慢与偏见》人们好像已经离开了那个年代,剧中的人物像是穿着古式服装的现代人,剧情也不仅是因为傲慢和偏见而引起,只是像产生小小的误会.而剧中情节也打破常规,发生在与以往不同的地点.比如求婚地点原来是在柯林斯的家中,而此版设立在倾盆大雨里一个欧式的亭子下.这段求婚的表演,让我映象很深,比前两版要用情的多.在前两版中,我看到的只有激烈的争吵,而在此版中有的不光是男主角傲慢的言词,更有他对伊丽莎白能够接受他的那种强烈愿望.但在这版中,我或多或少能够看到95版的影子,钢琴的背景音乐、舞会的处理、连选景都似曾相识.其中喜剧成份也有许多,在这里也就不一一说明.总体看来,此版是在鉴戒前两版的基础上完成的.这也算是老歌新唱吧!名著必竟是名著,经久不衰.也不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多少版本出现.简.奥斯丁给我们留下的那一段段金钱与爱情的考验,也每天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真的希望每个女孩子,都能遇到命中的达西.真的也希望每段感情都能够天长地久,可以和心爱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D. 求《桃姐》电影观后感600字
关于看电影,久违了。
听说《桃姐》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故事,荣获了第四十八届金马奖三大奖项,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香港电影金像奖除了最佳男、女主角奖外,还获得最佳剧本奖。
是一部好片,不会错过我要看的。
电影中朴实的画面,朴素的人物,没有刻意煽情的眼泪,讲述桃姐在罗生家做佣人几十年,在她步入黄昏,走进老人院,走向末日之前的经过。桃姐是幸运的,罗生和他的家人知道感恩,知道对一个孤寡老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罗生在众人面前叫桃姐为干妈,挽着手陪桃姐看电影请吃饭,家人也给桃姐送燕窝等等细节,让我看到了人性的闪光点。
在桃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老龄化的社会,丁克家庭,生老病死,亲情淡漠,残酷的现实如何去面对,不得不引起我对生命的思考,对社会机制的反思。
我常听一些人说,我们老了就去养老院。养老院是老人们最终的归宿吗?
我曾亲眼目睹养老院的生活。一位是我的后奶奶,爷爷过世了,奶奶自己要求进养老院,我们小辈看在曾经照顾我爷爷十几年的情分上,每周轮换去看望她。四人一间居室,每人一个大柜,其中一人才五十多岁,为了儿子结婚腾出房子,自己住进了养老院,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这些人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打牌打麻将看电视。后来奶奶患了老年痴呆,渐渐地不认识我们了,一次不知顾忌地吃完了一大串香蕉引发了又拉又吐,于是,我们接回家中,雇了保姆专职伺候奶奶,直到过世。养老院不是慈善机构,人欺负人的事情常有发生。
还有一位是远亲的姑姑,姑父过世后,一个人独过。在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下被儿子送进了养老院。我去看她时,她语无伦次,目光呆痴,嘴里反复念叨着她女儿的名字......没有生活质量的活着,苟延喘息地活着,睹之伤感,年轻人是无法感受人近黄昏的悲凉境遇,尤其是看到养老院里那些木然的,吃力挪动着的老人,老无所依这种悲情的画面让我联想不已,世风日下,亲情一文不值!人老了只是包袱而已,养老院难道就是暮日老人的寄放所吗?!父母把儿女含辛茹苦当心肝宝贝地抚养大,就该如此下场吗?亲情责任、感恩奉献,平等尊严何在呢?或许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有着压抑和无奈,有着这样或那样无法调和的问题。
几年前,朋友的父母卖了小洋楼得了一大笔钱,这老两口的子女都在国外,他们不想打扰儿女的生活,住进了高级养老院,每月6000元生活费,有营养师和保健医生。靠房款的钱可以吃住好多年了,如果花完之后,将由子女支付。这种情况只是少数而已。
我记住了《桃姐》影片中的一段话:“天下万物都有定时,哭有时,笑有时,生有时,死有时。人生最甜蜜的欢乐,都是忧伤的果实;人生最纯美的东西,都是从苦难中得来的。我们要亲身经历艰难,然后才懂得如何去安慰别人。”看完这部电影,我想说,每个人的晚年归宿何在?在末日之前谁会温暖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