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八佰为什么要过桥
这是因为电影《八佰》中谢晋元接到上面的命令,要求他们撤退到租界,而去往对岸租界的路只有那座桥,所以最后必须要过桥。
《八佰》是由管虎导演拍摄的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电影主要讲述在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最后以”八佰”壮士撤退到租界结束。
电影在他们过桥后结束了,只有一句被群众淹没的台词“把武器交出来“。而现实远比电影残酷,过桥后,武器马上被收缴,壮士们成了孤军,不得不在租界里被软禁了近4年。
而团长谢晋元在1941年4月一个普通的早晨出操时,疑遭暗算,被日伪收买的叛徒活活刺死,事发后,数十万上海市民自发前往悼念,其他将士们也未能幸免于难,后被日军羁押,强征劳役。
(1)八百电影结局为什么要上桥扩展阅读
1937年10月30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为主帅者,爱惜所部与牺牲所部,皆有一定程度,令谢晋元死守闸北一隅,任务与目的已达,故令其为荣誉之撤退,不必再作无谓之牺牲矣。”得知部队要撤退时,谢晋元和战士们十分难过,他们发过誓,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但军令如山。
1937年10月31日晚,谢晋元率部撤退进入英租界,所到之处,“八百壮士”被视作英雄,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按照约定,部队本应经过租界马上回到中国前线,但租界当局受日本人威胁,没有履行约定,而是对谢晋元部队进行缴械。最终“八百壮士”被软禁于孤军营中。
1940年3月,“汉奸”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派员用“高官”诱降谢晋元,但被谢晋元当面斥责,“尔等行为,良心尽丧,认贼作父。我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以保国卫民为天职,余志已决,绝非任何甘言利诱所能动。”
1941年4月24日凌晨5点,谢晋元被敌人收买的叛徒杀害,谢晋元遇害后,各界民众极为悲愤。在殡殓仪式上,前往悼念的市民陆续达到30余万人。
1938年10月12日,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一文中称赞“八百壮士”是“英勇抗战、为国捐躯的民族革命典型”。国难当头,他们挺身而出,向死而行。每一个血染的名字,每一个燃烧的忠魂,汇聚成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缅怀英烈,铭记历史。
Ⅱ 八百最后为什么一定要过桥
原因:
1、四行仓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坚固易于防守,并容易掌握部队。四行仓库作为原第88师师部,粮食和弹药都储存了很多,而且为了防止自来水管被日军截断,还有大量的饮用水储存。
2、紧挨着上海租界,不但可以让租界里的民众站在高楼上观战以外,中国军队还有炮兵阵地紧挨着租界,在中国军队为四行孤军提供炮火支援的同时,日军会顾虑炮弹落入租界,而不敢进行还击。
3、10月26日晚上,在接到命令以后,第524团团长韩宪元率领该团其他部队撤离,在撤离前面对留下来的战友十分难过和不舍,1营长杨瑞符当即胸膛一挺,敬礼表示:“请团长放心,我誓以最后一滴血,为中华民族争人格!”
(2)八百电影结局为什么要上桥扩展阅读
事件事实:
从524团第1营进入四行仓库阵地后,便开始了对整个仓库的加固工作,在随后的4天4夜里,四行孤军展开了悲壮的保卫战,以良好的军事素质和抗日精神,与侵犯的日军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感天动地,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
因中国军队退守苏州河南岸而士气低落的上海市民,因四行孤军的坚守而重新唤起了抗日斗志。在上海的外国人也亲眼目睹四行孤军的英勇奋战,通过报道将中国军人宁死不屈,坚守到底的形象传播到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