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大腕电影观后感800字

大腕电影观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25-09-30 09:40:28

1. 疯狂的石头1500观后感

最深感受:镜头剪接制造的黑色幽默:石头其实没疯狂;疯狂的只是这些迷茫的人们。
在这部电影还没有开始上映的时候,形形色色的造势运动开始了。从网络到媒体,一造再造。类似什么中国喜剧电影未来的希望诸如此类的观点在我看这部电影的之前已经根深蒂固地盘踞在我的思想了。
的确,造势运动是必要的,毕竟很多的人都是因为造势运动的水涨船高才那么心急地想看这部电影,可是当造势运动把电影的高度推到一个太高的程度的时候,看完电影的人们会有一种非常严重的失望感。
如果之前不是那些潮涌而来的造势,也许,我看完这部电影也就成了新的始作甬者了。然而,因为轰轰烈烈的造势运动,这部电影看完,只能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失望了。
不是因为电影不好,而是电影没有能够达到我们所期待的那个高度。而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前面过于猛烈的诱惑了。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而且是一部被造势运动扼杀的优秀电影。
失望,终于在看完电影的时候彻底地把我击溃了。说到黑色幽默,如果说这部电影就是中国喜剧电影未来的希望的话,我宁愿选择01年冯小刚的那部《大腕》,纵然不是很好笑,可是至少在布局上形成了一种极致的讽刺。
然而,看电影总应该多少更客观一些。抛开这些造势运动的话,我想说,这其实还是一部优秀的国产电影。如果把宁浩仅仅当成是一个传统的导演而不是什么中国电影未来的希望,这部电影已经难能可贵了。
在我看来,是那些风起云涌的造势运动扼杀了这部电影,也扼杀了《疯狂的石头》里的这个宁浩。为什么要让我感到失望呢。这本来应该让我感觉到惊喜的电影才对呀。
说回电影本身。宁浩是一位很努力而且很有天分的导演。比如在朋友非常反感的所谓累赘的那个开头,恰恰是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个部分。
一件事用了三个角度来说明白,朋友说其实这部分不应该述说得如此拖沓。因为反复。
据我所知这种手法在文学作品里尤其是小说里会经常被用到,而在电影里却似乎不那么常见了。就算有,似乎也不曾有过这么长的一个篇幅来如此幽默地表达。
而且这一整段表述的仅仅只是一件事吗?我看不然,这一段讲的是三个故事甚至不只三个故事。首先是谢小盟在缆车上追女孩子;其次是道哥一伙打着搬家公司的旗号偷窃;还有就是包世宏偷偷用厂里的汽车学开车;另外还有收购公司助理在收购不成后对着墙壁泄愤;最后才是撞车的把这一切联系到了一起。
朋友看到的是撞车,我看到的却是撞车背后的那些。有什么办法把以把这么多的资讯如此密集而不让人感觉拥挤地安排在这么小的篇幅里呢。朋友说的那种所谓的累赘,在我看来反而是非常简洁而精练的。
这一段几乎交待了后面整个故事里最重要的几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背景。这一段其实是非常精练而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段的话,后面部分可能要用更长的篇幅来说明这些。
当然片子后面撞车的那段重复用的这种手法看起来要比这一段逊色得多了。不论是重复的必要性还是片段本身所释放的张力来说,那一段都像是创作者本身的那种对于某种技巧的过度的迷恋。
一个导演能把最多的资讯集成到最简洁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这个导演应该已经是成功的了。在这方面的宁浩显得相当出色。
为什么我说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呢。因为宁浩。一个好的导演不一定能拍出好的电影,而没有一个好的导演是绝对不可能拍出一部好的电影来的。
这部电影的剧本应该不是那么好的,毕竟这个故事充满了太多太多的偶然性,黑色幽默过足了瘾的时候,谁又能相信这部电影背后所讲叙的故事的真实性呢。当然也许我们要的并不是所谓的真实性,可是一部电影如果让我们觉得真实而感人的时候,那么这样的电影是不是会更出色一些呢。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会选择那么多年前的《大腕》作为中国喜剧电影的希望而不是这部《疯狂的石头》的原因了。毕竟在某种程度上说,《大腕》里的故事发生的概率要比《疯狂的石头》高很多。纵然那也并没有真实性可言,可是至少那有可能性。
黑色幽默出现在高概率的可能性里要比仅仅的黑色幽默高明得多。
所谓疯狂,翡翠只不过是一个无辜的载体罢了。不管是躺在展览厅里那些光彩夺目的灯光下面,还是被包世宏不知所谓地戴在他女朋友的脖子上,石头也罢,翡翠也罢,其实都是一样的无辜。
不是有句古话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吗?匹夫的确无罪,可是璧呢,不也是一样的无辜吗?有罪的只是那些疯狂而贪婪的人们罢了。
翡翠作为一种绿色而剔透的石头,其本质也依旧还是石头。永远安静,永远朴实无华。只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的那种价值观点让它变得珍贵,抛离了这种人为的观点,其实翡翠一样一文不值。
电影里似乎也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这块翡翠最终会是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谢幕,只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翡翠最终被洗尽了铅华,跟所有的赝品一样成了真正的赝品戴在一个小女人的脖子上,从此就在厨房的油烟里度过了以后的岁月。
也或许这没什么可想不透的,毕竟这原来只是茅坑里的一块石头罢了。可以在一个女人胸前摇摇晃晃地过一辈子,也许就是这块翡翠在茅坑时代里最美好的一个梦想了。
来自平寂;终究也归于平寂;中间这如许繁华只是一场梦,梦醒了之后,一切是否只能依旧。
或许说,这只是一种缘罢了。入世是缘;皈返也是缘。穿过了这些疯狂的繁如夏花的表象,也许其实只是一个黯然的禅理罢了。
在我看来,因为这样的基调,看起来这部电影变得像是一部悲剧一样的凄凉。像包世宏的前列腺,总是撒不出的尿是那么的哀怨。而最后终于可以畅快地在尿兜前大笑的时候,这样的大笑如何不凄凉呢。
大笑需要一个很漫长的悲哀的求之不得,最后终于得之的时候,那种大笑跟在战场上大战三百回合之后两军只剩下自己一人时那样的悲凉和孤独。很多时候不停地挣扎,最终我们才发现,其实我们最想要的不过是那些最平常最平淡的一切,这时候我们看着身边倒下的战友和曾经的那些敌人,多少人可以感觉到那是一种真正的畅快。在包世宏患前列腺炎之前,他怎么也不会理解,可以畅快地站在尿兜前张扬地左摇右摆绝对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反思前事,其实那是一种很悲凉的感觉。
还好,我还算身体健全,可以在看电影的时候哈哈地干笑几声,末了责骂一下那些造势运动者。而不用忍着,或者想骂又骂不出来。
这是一部这样的电影,茅坑里的石头翻身把歌唱,疯狂的人们用一种不合弦的和音唱着自以为高吭的歌。其实剔除那些和音,主唱的声音是很好听的。
而其实我是这样的一个人,我在无聊地看电影。看完电影后总习惯啧啧几声,然后睡去。
晚安,所有疯狂的石头。晚安,所有疯狂的人们。
来自平寂;终究也归于平寂;中间这如许繁华只是一场梦,梦醒了之后,这一切的确只能依旧。
或许说,这只是一种缘罢了。入世是缘;皈返也是缘。穿过了这些疯狂的繁如夏花的表象,我终于明白,其实这真的只是一个黯然的禅理罢了。

2. 唤爱电影观后感

关于唤爱电影观后感【1】

据悉,该片将于3月23日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给观众带去与好莱坞爆米花电影不一样的极具正能量的中国家庭励志故事。

警醒:每天都有不幸的事在你身边发生

据悉,《唤爱》取材自真人真事,讲述了5岁孩子在母亲去世后,独自承担起照顾瘫痪父亲重担的感人故事。遭遇了母亲去世、父亲瘫痪、生活极度困顿的孩子,连大人面对如此苦难都想要逃之夭夭,而这个本该还在父母怀抱里撒娇受宠的年仅5岁的孩子将如何面对今后的生活?

预告片所展示的“每天都有不幸的事在你身边发生”正是影片想要警醒世人的主题,这个世界大部分人生活得顺风顺水,但还有一部分人却似乎承担了我们能想到的全部苦难。生活顺风顺水的人们,请想想那些在逆境奋斗的人;无忧无愁的人们,请想想那些拮据艰窘的人。我们每个人都不应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应该抬头去看看那些正在遭受苦难的人,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唤爱》家国情怀:精神有了归属,生命才有意义

曾有影评人认为,在我们的'电影世界里,“真人真事”未免太暗淡了。的确如此,人们大多心甘情愿地把票房贡献给爆米花电影,只为图一乐呵,而放弃感受现实的沉重苦难。《唤爱》是象山恩泽瑞玛影视文化传媒成立之后出品的第一部影片。令人诧异的是,公司成立后投资的第一部影片没有一味迎合大众口味,开发商业电影,偏偏逆流而上,聚焦于民生与现实,把社会中一些真实的励志事件展现给观众。

对执着于“真人真事”类型电影的背后动机,恩泽瑞玛影视文化传媒公司负责人李军如是说,“自从事影视工作多年来,在摄制组采景中,多次遇到一些类似《唤爱》中的儿童,让自己心里触动非常大,一直有个夙愿,就是一定要做一部带有情怀、有正能量的影片”,于是有了《唤爱》。他认为,只有充满博爱心、仁慈心、善良心、同情心,我们每个人、每个家、我们的国才能达到美好境界。也许现在的年轻人不屑于或羞于于谈“爱”与“情怀”,但支撑每个人能满足地生存于这个世界的最根本原因,正是你依附于他人的“爱”与“情怀”之上。

“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才有意义。在家国情怀上诞生的《唤爱》正是想抛开娱乐和商业的桎梏,立足于现实,通过现实题材警醒世人,使观众达到精神上的震荡与升华,自发地去追寻苦难的意义与生命的潜能,也许这才是电影的真正魅力所在,也是电影人全部工作的意义所在。

关于唤爱电影观后感【2】

《唤爱》定档3月23日,将于全国观众见面。是一部讲述社会底层人群的苦难生活遭遇的故事,是一部温情的催泪影片。该片未在国内上映就先后入围2016美国金门国际电影节、美国民族国际电影节、2016美国长岛国际电影节及2016北京青年影展。

实力演员杨欣加盟该片,她向来喜欢挑战不同角色,有“百变才女”的称号,杨欣这个名字乍一听有些许陌生,但说起下面这些角色你就立刻记起她,曾在电影《大腕》

里出演过湿身分娩的"皇妃";冯小刚导演《手机》(电影版 电视版)里饰演吕桂花和牛彩云母女俩,三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天下第一碗》里知书达理,气质优雅的“米线西施”陈陆儿 ;《少年宝亲王》里坏得有理有据的柳玉;《范府大院》里妩媚动人,八面玲珑的青楼女子水仙……等塑造了众多的荧屏形象, 杨欣虽年纪轻轻,从诸多作品来看也堪称是“老戏骨”了!

《唤爱》上映 催泪弹杨欣褪去性感外衣温情归来

随着剧照的曝光,网友纷纷惊叹杨欣真是把吃苦耐劳、里里外外一把手的苦情后妈形象衬托的真实鲜活!除了面容熟悉,却俨然一个劳动底层的苦难妇女,没有丝毫表演痕迹,人戏合一就是如此吧!在片中她与小主人公的片段种种感人至深!她称“很适合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进影院看,会受益良多!”,这也是她接拍这部片子的初衷,就是希望呼吁大家关注这样的弱势群体!该片没有铺过多的宣传,但却是良心之作值得推荐!

杨欣在娱乐圈被誉为“性感女神”,美丽时尚、性感前卫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看杨欣写真照片就有眼前惊艳的感觉!一双勾魂摄魄的如烟水眸极富野性魅力,丰满而微微上翘的嘴唇欲语还休。出众的外表,傲人的身材,是性感女神当之无愧的银屏焦点!此时她褪去性感外衣携《唤爱》温情归来,诚意满满!

电影《唤爱》讲述真人真事,呼吁社会关注最底层特殊人群苦难遭遇的真实现象,一部感人至深引发深思的诚意之作!3月23日全国公映,演员杨欣催泪巨献!

3. 介绍一部革命影视作品

看电视剧《长征》有感

长征是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电视剧《长征》翔实和艺术地展现了这一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伟大战略行动,观后感受颇多:

一、从长征的起源看面对危机、处理危机的勇气和智慧。

早期的共产党,在刚刚拥有自己的军队和根据地后,对内面临着革命思想统一、组织建构完善、民众基础加强的迫切任务,对外受到反对势力的挤压和军事进攻。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损失惨重,军队的数量和装备锐减,领导机构错误思想占据主导,形势极其危机。这时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为保持革命力量,毅然决定战略转移,这显示出巨大的勇气。在转移的目标和目的地上都存在诸多未定因素,就坚持北上抗日的旗帜和决心,这是伟大的智慧!既是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大义,也是坚决投身抗击外来侵略强敌的大义,同时也为处在危机和艰难时刻的革命力量找到了新的方面和出路。

二、长征的过程是艰苦卓绝的,也是共产党人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寻求在逆境中发展的过程。

长征的初期,由于错误军事路线的领导,使得红军遭受了较大的损失。痛定思痛,红军总结了前段的错误,逐渐恢复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四渡赤水巧妙摆脱追堵,并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批评并改正了错误的政治、军事路线,确定了符合现实的、符合党和红军发展的道路,并且健全了党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原则。但事情的发展并非从此顺利,在与四方面军会面后,又出现了张国焘企图分裂党、分裂中央、分裂红军的行为。面对这样危机事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及时果断地处理、化解了危机,既是领导人卓越的体现,又是组织力量的体现。长征期间共产党坚持思想统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的领导,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爬雪山,过草地,入不毛之地,闯土匪聚居地,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开始了新的革命过程。在翻越长征途中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后,毛泽东写下了“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伟大诗句,既是豪迈的个人壮志,也是走向新征程的伟大信心。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共产党顺应和把握历史潮流与机遇,面对危机,化解危机,逆境中突破和发展的伟大过程。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政治、军事和组织基础,也将永远地被记载于历史的长卷中。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的启示作用是巨大和深刻的。在当今市场经济的中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充满危机、挑战和机遇的。逆境中的崛起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正确的、坚定的目标和方向。发展中将面临许多的问题,勇于解决,善于解决各种问题既是不断前进的要求,也是在前进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

大陆产业历经十二年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较完整的发展框架。这时,更要依靠组织、健全组织,沿着既定的正确目标坚定前行。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需要大陆人用自己的“长征精神”不断努力,勇于承担,勇于超越,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为强我民族产业而努力奋斗!

4. 求几篇电影的影评。(观后感)

经典战争片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观看了《拯救大兵瑞恩》之后,惊叹于斯皮尔博格深厚导演功力的同时,一些东西似乎压在心头,用一个夸张些的句子来说就是——战争,离我们有多远。

80年代初,甚至更早一些出生的人,大概都是在红色电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记得小时候,一些电影,如《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闪闪的红星》等片子是百看不厌的。更后来些,有了《大决战》系列,更是让人大呼过瘾。同时,一种非常不好的观念也油然而生,记得高中时,同宿舍的一位兄弟曾说,“真希望现在有场战争,那样咱可以大展拳脚”当时大家也随声附和。在我们战争题材的电影中,有领导人的英名决策,有战士们的奋勇杀敌,有敌人的狼狈不堪,贪生怕死,即便是在咱们最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依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游刃有余的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及其走狗。真的如此嘛?我想我们的电影中至少缺乏了一个战争中必有的元素——残酷。

从我们的老祖宗们开始,历史、文化往往都是政治人物、英雄人物充当绝对的主角。在经典的古典战争名著《三国演义》中,如果从另一种层面考虑,这完全是部血腥的小说。在主人公们谈笑间墙垆灰飞湮灭的同时,是千万生灵的涂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六出祁山……哪一场不是数万甚至十万的死亡。记得有一段,诸葛亮把司马懿困在子午谷,放火烧,我相信诸葛的肠胃应该是很好,因为这根本就是一个人间的修罗场。在我们的古典文学中,从来没有一部是以一个士兵的角度来描写一场战争的。5000年的文化,大概也只留下了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来以慰人心吧。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曾经有过两次,战士临死时痛苦的喊着“妈妈!”,这大概是整部电影中最让人感动的镜头,在一个正常人临死时,想到的一定会是自己最亲的人。当然英雄在临死时总会喊出些伟大的口号的,如《勇敢的心》中,华勒斯被行刑前那声雄壮的“FREEDOM”。在我们的电影中,每一个战士都是英雄,因为他们临死时都会喊着“为了新中国,为了共产主义……”。

中国的文化传统,与西方有着本质的差别,西方人从很早时就提出了“人”的概念,在他们心中人的生命、权利、财产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出现最多的大概是服从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忠、孝、仁、义,所有这些都是对别人的,自我这个概念,在传统文化中,是被摒弃的。 有了这种文化传统,我想就不难解释,电影中为了什么,什么献出生命言语了。

西方战争电影中也有英雄的存在,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中的上尉,《兄弟连》中的文特斯上尉等等,但英雄只是电影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拯》还是《兄》,其实是一种群像的塑造,他们是从不同的士兵的角度来反映这场战争,这些人人中有心肠软弱,胆小萎缩的新兵,有经验丰富,视杀人如家常便饭的老兵。无疑,这种手法使得两部影视,对于战争的描写有了种立体式的洞察。在我们的《大决战》中,我们只看到了领导者的决胜千里,深谋远虑,与士兵同甘共苦,而战士们也都是一样的英勇无畏,最多也只能算是两个层面吧。

总言之,我们的战争电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起着政治宣传的作用,而美国战争片,则在揭示真实战争方面把我们远远甩在了后面。随着国内的电影商业化逐渐普及,也许只有在票房的面前,才能真正反映中两种电影被观众接受的程度了。
望采纳

5. 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800字左右。

百年情书,是一份情书,也是一份遗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这部电影严格意义上说不上是一部传记,因为它只讲了主人公林觉民慷慨赴死前五年的事,而且还是很零散的片段,而我更愿意称它为爱情片,主人公林觉民和她的妻子之间的爱情贯穿了全剧,从片名就可以看出来。

这部电影不是什么大制作,这一点从它的制作单位是电影频道就可以看出。演员也清一色都是年轻的生面孔,戏中唯一撑得住场面的只有李雪健,这个老戏骨的演技没什么好说。不过其他年轻人的表演就完全没有亮点了。在这群年轻演员中,除了蒋梦婕我还认识之外,其他一概不识。不过这个林黛玉也称不上是什么大腕,演技更是略显稚嫩,我看着她还是不由自的想起红楼里弱不禁风的林妹妹,不过没办法,我对这一型的女生实在没有抵抗力,看着她,我就觉着心里舒服唯。

不过无所谓,我看了开头几分钟的戏就不指望演员的表演了,真正吸引我使我坚持看我的动力是它的故事和画面。简单,清新。尤其是林觉民与其妻子的爱情让我很是享受,在这乱世之中,就像童话一样,不真实,但很美。尤其是蒋梦婕扮演的妻子,让我流连忘返,这里我不是指她的演技,而单纯是指她扮演的这个形象,就是她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就站在那,我都觉得很美

6. 建国大业观后感800字,求!

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爱国影片《南京,南京》,看了以后,心情特别沉重。
《南京,南京》反映的是1937年日本进驻中国南京进行大屠杀的真实写照,惨绝人寰,或许电影对真实还有所保留,但是这已足够了,足够让我们了解历史,让我们体验当时处于战争悲惨的生活。
画面中,无数投降的士兵和平民从各个方向被驱赶至一起,被淹死,枪杀,活埋,烧死,如退潮一般倒下,画面残酷的令人目不忍视。南京,成了真正的地狱。
陆建雄,小江,唐先生,姜老师,代表了南京城中无数伟大的中国人。在这座生死之城中,还有什么比活着更恐怖,还有什么比子弹更无敌,还有什么比抵抗更需要勇气,他们不会躲避,也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只是和中国站在一起,用牺牲,证明我们不会放弃。
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残酷的压抑和绝望,只有结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代表着中国的希望,明天虽然依旧残酷,但希望已经传递下去。
影片以近乎残忍的镜头语言,再现了那段滴血的历史,让每一个看过的人记住南京,记住前辈留下的血。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回想整部影片,整理脑中的近代史资料,我们如今能做的,就是时刻将祖国放在心中,勿忘国耻,要有知耻而后勇的精神。让我们一同从历史的河流中吸取经验。通过自己的努力,奋发,把祖国建设的更强大,更美好,让她站在世界地位之巅上。
《建国大业》观后感范文三:

昨天单位组织一起去看最近相当火的《建国大业》。这还是我第一次进电影院看电影,平常总是看一些网络版的,一是没有人陪我去影院看,二是没有人值得我陪去电影院看。

首先我要说一下,去影院看电影还是相当不错的,呵呵。

《建国大业》作为为祖国六十年献礼的影片还是相当不错的。我不是说明星的多少的问题,而是它的故事的整体布局,它节奏的整体把握和它整体气氛的烘托都是相当不错的。

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庆会谈到最后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中间四年多时间中的共产党,国民党和各个民主党派之间的种种变化,纠葛都一一的展现。有人在看完后说,电影显得有些仓促,各个时期过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说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展现出全景的建国过程,不管对谁来说都是相当困难的,韩三平的这种表现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是接受了。

再说说具体的表演,张国立的蒋委员长无疑是“惊艳”的,在形体有差距的情况下能够用神情,用内心把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值得加分。宋庆龄,宋美龄两位宋氏姐妹演的都相当不错。国母淡定自若,荣辱不惊的形象深入我心,宋美龄为党国四处奔波,可谓呕心沥血。王学圻事业的大爆发真是谁都挡不住呀!另外各位大腕的客串都没有给自己丢脸。

再说唐国强自从开发出来演毛主席之后,我觉得就基本是那个样子了,《长征》首次见他确实感到惊叹,但是后来的所有影视剧包括《建国大业》,我感觉没有什么进步了,也许这就是极致了?也许毛主席真的就是这个样子了?也许是审美疲劳了?咱也不知道了。刘劲等特性演员的表演在剧本的要求下倒是小有上进。民主党派领导人的扮演者给人新奇,赞叹的印象,民盟,民革这些主要领导人个人性格魅力的展示无疑是这部影片的特点之一。甄子丹,赵薇,冯巩,章子怡,苗圃,郭德纲等人的客串都起到了自己的作用,可以说他们的角色,不用大腕也可以演,大腕的加入可以说是锦上添花。

最后,我觉得《建国大业》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也许是因为我第一次进影院的原因吧,对这部影片感觉挺好。呵呵

阅读全文

与大腕电影观后感800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法国电影l爱百度云 浏览:908
爱我中华完整版电影 浏览:931
人见人爱买电影票的女演员是谁 浏览:231
郭涛打女人的电影完整版 浏览:335
2014年缉毒电影大全 浏览:492
情事中文字幕完整版电影网 浏览:658
英文电影经典骂人 浏览:900
安卓看本地电影切换国语粤语 浏览:843
七七免费电影院网站 浏览:182
戛纳电影节金钟奖影后 浏览:342
电影专钓大鳄在线 浏览:898
20世纪的电影有没有音乐 浏览:606
韩国最感人催泪的爱情电影 浏览:882
泰剧电影很火的爱情 浏览:990
谁知道苹果电影在哪个网站能看 浏览:136
观看长征电影观后感600 浏览:467
电影大全小视频在线观看 浏览:165
最新爱情喜剧电影充气女友进化论 浏览:130
男人私人电影院是什么症状 浏览:850
一些现代爱情的电影 浏览: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