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战期间,从英法对德宣战到法国沦陷,确实是法国先发动攻势,占了德国某村庄,尽管虎头蛇尾,求村庄名
二战初期法国的这次主动进攻被称为“萨尔攻势”,行动目的是牵制德国、援助波兰。
法国的军队动员开始于1939年8月26日,即德国进攻波兰前五天。法国对德国宣战4天之后,即9月7日,
法军向莱茵河谷地带发起进攻, 进攻行动计划由40个师实施,其中包括1个装甲师、3个机械化师、78个炮兵团和40个坦克营。
当时德国国防军集中于东线进攻波兰,法军对驻守边界的德军有着决定性的数量优势,只是法军三心二意的行动对波兰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的帮助。11个法军师在德军薄弱的反击下沿着萨尔布吕肯地区长32公里的地带前进。法军深入8公里,在德军撤离、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大约20个村庄。然而,法军在夺取了大约8平方公里、满布地雷的瓦恩特森林地带后便停止了进攻。
9月12日,英法最高军事会议上,墨守第一次世界大战阵地防御经验的法国将军甘末林被任命为英法盟军总司令,会议决定立即停止一切进攻行动,进入德国境内的法军奉命撤退到沿马其诺防线的军营。撤退行动于9月底完成,虎头蛇尾的“萨尔攻势”就此结束。
Ⅱ 法国电影发展
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之一。里昂照相器材制造商卢米埃尔两兄弟,在前人研制的基础上,于1894年制成了一种活动电影机,并拍摄了一些纪录日常生活情景的短片,于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馆首次公映,获得成功,这一天被公认是电影诞生的日子。
梅里爱原是一位魔术师和戏剧导演兼演员。1897年,他在巴黎附近的蒙特勒伊建造了一个摄影棚,开始拍摄一系列的幻景片和神话片。1901年,经营留声机起家的查尔斯·百代在巴黎万塞纳-马恩省建立了一个摄影棚。形成了一个万塞纳-马恩省制片集团。从1907年起,百代又在全国建立放映网,用租片制度代替出售影片,由此建立了一个从制片到发行、放映影片的全面垄断组织——“百代公司”。
经营照相器材的莱昂·高蒙在1897年也制成了一种连续放映机,并从1899年起由爱丽丝·居伊拍了一批故事片,但质量远不如梅里爱的作品。
艺术影片
1907年至1908年,拉菲特兄弟在财团的支持下,组建了艺术影片公司“艺术影片”被认为是无声电影艺术的开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电影除了艺术影片之外,成套的喜剧片和侦探故事片是另两种主要样式。
1910年前,法国电影以其创造性、艺术性和多样性而称霸世界。百代公司摄制的舞台纪录片、喜剧片和新闻纪录片控制了整个世界电影市场。1910年后,因美国和德国影片的竞争,其霸权有所削弱,但法国影片产量仍居世界首位,在国外市场,法国影片仍占优势。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电影的霸主地位才被摧毁。由于战争,法国影片生产完全停顿。美国影片乃乘虚而入,占领了法国的电影市场。
第一次大战期间,为了宣传的需要,法国陆军部成立了陆军电影处。这些影片大多是在摄影棚外拍摄的,限于战时条件,质量不高,不能和美国影片相抗衡。
现代主义流派
为了重振法国电影,德吕克,L.发起组织电影俱乐部的运动,并以他为中心创立了一个包括乔治·杜拉克、让·爱浦斯坦、阿贝尔·冈斯等人的电影流派——印象派。
1923年到1933年间,出现了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先锋派电影。
有声电影的兴起和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给予先锋派电影以双重的打击。
有声电影的发展
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和德国的托比斯公司乘虚而入,在巴黎设立了制片厂。法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向民族制片业投下大量资本,终于迫使派拉蒙公司结束了在法国的业务。
法国早期有声电影质量很差,是一些歌剧和游艺节目的纪录。1934年,百代-纳登公司宣告破产,高蒙公司也债台高筑,摇摇欲坠。垄断制片公司的垮台使独立制片人获得机会,导演在选择题材和演员上享有较多的自由。1934年后,由于对电影剧本的注意,产生了一系列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
1939年法国沦陷后,戈培尔在巴黎设立了“宣传总部”,创办了“大陆制片公司”,控制了法国的影片生产。一些著名的电影导演与演员流亡国外。当时留在法国的电影工作者采取回避现实,转而从神话、侦探故事或历史中寻找题材,迂回曲折地表达爱国抗敌思想。
大战结束以后,好莱坞影片大量涌入法国,法国制片业又面临危机。在此时间,法国的故事片,大多质量平庸。这时,法国影坛上出现的“新浪潮”冲击了这种局面,并对世界影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浪潮及其余波
“新浪潮”是指从1958年兴起于法国的新一代电影导演的电影观念和在这种观念下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影片,这批导演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做过多年导演助手及拍过短片、具有专业知识的电影工作者,包括雷乃、马勒等。二是《电影手册》杂志的评论家们,即所谓“电影手册集团”,包括A.阿斯特吕克、戈达尔、特吕弗、等。出身于《电影手册》评论家的导演们信奉巴赞的理论。
“新浪潮”历时不长,1962年后渐趋衰落,但总的说来,“新浪潮”对法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都有很大影响。
“作家电影”是“新浪潮”中产生的一个流派。由一些趣味相投的短片导演和文艺作家组成,其成员有雷乃、瓦尔达、罗伯-格里耶(“新小说”派作家)、杜拉斯(“新小说”派作家、戏剧作家)、A.迦蒂(新闻记者、戏剧作家)、H.科尔比(戏剧与散文作家、音乐家)。
“真实电影”是纪录电影的一个流派,创始者是人类学家让?鲁什,成员主要是一些纪录片导演。
上述这些电影艺术家的探索,一方面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段和电影理论,另一方面也使一部分影片严重脱离广大观众的要求,刻意追求新奇,因而遭到失败。
政治影片
1968年后,在法国还出现了一股摄制政治影片的热潮。这类影片以发生在国内外的政治事件为题材,创始者是科斯塔-加夫拉斯,C.。
色情片的泛滥
尽管在法国电影史上出现过各种探索性、实验性的影片和各种流派,但从整个电影市场来说,商业性的娱乐片始终是法国电影的主流,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色情片、性电影(即 X片)。1978年色情片观众人数迅速减少,1979年产量也猛降至68部。
当代电影
进入80年代以来,法国电影总的形势较为平稳。法国电影基于其深厚的传统,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80年代初期,社会党政府对电影业实行了一些改革,并于1982年4月公布了法国30多年来第一个有关电影的法律草案,以保护法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利益。
与此同时,在制片业中出现了一股“复旧”的潮流,即重新致力于拍摄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式电影。一些曾极力反对商业电影、传统电影,致力于“探索电影”、“知识分子电影”或主张电影为纯艺术的导演,也程度不等地加入了这一潮流。
答案基本框架如此,只是缺少新世纪以来的法国电影发展概括,你还可以自己压缩一下:)
Ⅲ 找一部二战电影,讲的是一个德国军官住在一户法国平民的家里,那户法国人就一个老头子和她的孙女
欧,我知道,我太喜欢这部电影了,叫《沉静如海》
一个法国老人和他的侄女住在石筑的古老楼房里。老人和他的侄女共同生活。法国沦陷了,他们的一部分房屋被一个德国军官征用。平静的生活被破坏了,然而,那个德国军官看来是彬彬有礼的。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对不起。”面对老人和少女的抗拒性的沉默,他露出了严肃的微笑:“对于那些爱祖国的人,我是十分尊敬的。”
这不是虚伪的话。他尽可能不妨碍房主人的生活。他只是在每个晚上找一点什么理由到起坐间来,开始说几句并不需要回答的客套话,然后开始了无尽无休的独白,涉及他心里存在的种种问题——他的祖国、法国、音乐……他谈得很亲切,很热情。他尊重老人和少女的沉默,从不企图从那里得到一种回答,一种赞同,甚至于看他一眼。
从他的这些独白中,老人与侄女逐渐了解了他。他是生活在一个小城中的专门作曲的音乐家,脱离政治,也不喜欢国内的那些政治人物,然而却相信了元首和那些政治人物的宣传。他在不尽的独白中表明了对法国的爱,而促使他作出这样不尽的独白的是还由于另一种爱:对那个美丽的少女的爱。
德国军官到巴黎去了一趟。他久已渴望此行,他是兴高采烈地去的。他返回后,一反常态,避免与老人和少女见面。好几天以后,在一个晚上,他终于来了。情绪沉重愁惨,他是来告别的。他将参加一个正在作战的师团,第二天就要动身到苏德战场去,原因是,到巴黎后,他从那些“政治家”和“战友”那里了解到,法西斯口头上所宣传的一切漂亮言词不过是谎言,他们是要毁灭法国,他的梦想被粉碎了。
侄女看来在感情上是比老人更坚强的,但在听了那个德国军官许多晚上的独白,逐渐了解了他的性格和心情以后,也不能自己地对他滋长了一种微妙的感情。当告别的那个晚上,听到了德国军官发自内心的凄厉悲痛的告白以后,她的嘴唇终于动了一动,第一次向他开了口,虽然那声音低微得几乎听不见:“永别了!”
那个军官微笑了。因为,他终于听到了他所爱的人的一句话;因为,从这一句简短的悲惨的话中,他感到的是对他过去的谅解和宽恕,是将他看作是人的同情和祝福——是的,在那个美女的眼中,他不再是兽,而是一个纯洁的人了。他微笑着,走上通向死亡的征途。
精彩视点:
本片以白描的笔调向观众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部电影是在法国的乡间拍摄的,导演皮埃尔·布特龙精益求精,为了加强电影的真实感,刻意地加强了演员的法国乡间口音。
影片中扮演侄女的是著名女星朱丽·德拉姆,别看她很年轻,但早已在《欲望解析》、《银色交易》等多部影片中担任主角。在《沉静如海》这部影片中,朱丽·德拉姆天才般的演艺才华再次被显现出来,而她那与年纪不相称的成熟演技让人只能用震惊二字来形容。
它是曾震惊世界文坛的巨著,它是独具匠心的电影佳作,当深遂凝重的文学巨著同精彩演绎的经典影片珠联璧合,当文学大师的苦心造诣同世界巨星的倾情打造相映成辉,带给我们的将是怎样一次无与伦比的心灵享受?
一部充满人情味的反法西斯电影
电影的思想是立足于“人”的观念。它没有直接描写法西斯的暴行,但通过那个被蒙骗的善良的德国军官的觉醒和决心走向死亡,从“人”的意义上否定了法西斯。它没有直接描写法国人民地下抵抗的英勇斗争,但通过老人和少女的抗拒性的沉默,表现了人的不可侮辱,不可征服,体现了民族的尊严。老人和少女逐渐与那个德国军官在感情上接近,是作为人的感情的接近。
电影所展现的生活是早已作为历史陈迹了,但它所表达的特定环境中应该怎样做一个人,怎样维护人的尊严的主题是并没有过时的。这主题的意义一直通向今天,而且将通向不会是太近的将来。
还可以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看。
这部电影无疑地是为了宣传:它是揭露法西斯德国占领法国初期所采取的那些伪善措施和漂亮言词的。然而,这是通过了和服从了艺术规律的宣传。电影中德国军官的形象,不是漫画似的脸谱。老人和少女的形象没有被拔高和膨胀。他们都是真实可信的有血有肉的人。导演满怀激情,他的激情深深隐藏在每一个镜头中间。沉默的海面下激荡着潜流,导演的感情凝练成表面的冷静状态。这样,就使电影更具有庄严、深隽的风格。
电影没有曲折的情节。作为故事来说,它是太简单了。只有三个人物,没有任何热闹的场面。除了军官的独白以外,连对话也只有简单的几句。它着重的是刻画人物的内在感情,人物之间的感情的激荡和冲击。那扣人心弦远远超过了表面的戏剧性,超过了表面的矛盾冲突,但它是真正感人
Ⅳ 电影《伦敦陷落》中饰演法国总统的是谁
Philip Delancy
Ⅳ 推荐几部关于拿破仑的电影吧
反映拿破仑战争的十部电影
注:部分影片不是以拿破仑为主角,包括《战争与和平》和《气壮山河》
《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1960,法国)
(又名《决战奥斯特里茨》,正如片名,反映奥斯特里茨战役的片子,中文版由上译配音)
推荐:★★★★
《滑铁卢战役》(1970,意大利)
(内容不用多说了,从惠灵顿和拿破仑两个视角看待这场战役)
推荐:★★★★
《拿破仑先生》(2003,法国)
(反映拿破仑在圣赫勒那岛的最后时光)
推荐:★★★★
《战争与和平》(1968,苏联)
(反映拿破仑进攻俄国,但不是以拿破仑为主角。影片长度超过8个小时,动用了多名正规军人参与拍摄,除了苏联版,《战争与和平》还有三个比较出名的版本,包括美国版、英国版、欧洲版,但最受好评的还是苏联版)
推荐:★★★★★
《别了,波拿巴特》(1985,法国)
(反映拿破仑远征埃及)
推荐:★★
《气壮山河》(1957,美国)
(故事背景发生在拿破仑进攻西班牙期间,主角不是拿破仑)
推荐:★★★
《我与拿破仑》(2006,意大利)
(以喜剧的方式描写拿破仑在圣赫勒那岛上的生活)
推荐:★★★
《拿破仑情史》(1954,美国)
(又名《拿破仑与黛丽丝》)
推荐:★★★
《拿破仑》(1935,法国)
(长达235分钟的黑白影片,但导演却还说它“只不过是一部未完成的巨大作品的序幕”,某些片断需将三块银幕拼接起来才能放映)
推荐:★★★★
《拿破仑战争》(2002,德国)
(又名《拿破仑回忆录》,一些网上商店的DVD则名为《拿破仑》,克里斯蒂安·克拉维尔主演。影片很长,由《战争的号角》、《王者的荣耀》、《命运的转折》、《滑铁卢之战》四个故事组成,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拿破仑的主要事迹,虽然在细节上不像《决战奥斯特里茨》、《滑铁卢战役》等专以某场战役为主题的片子那般详细,但很值得一看)
Ⅵ 法国拍过哪些二战严肃的电影
对于法国二战对于不得不提到诺曼底登陆和法国沦陷,对于这事件比较有主观态度的电影有
《铁血军营》和《最长的一日》
《钢琴师》是法国出品的一部电影,描绘了犹太人在德区的经历。
《老枪》
《迷路的人》
《逃出法兰西》《新悲惨世界》德军攻克法国,巴黎人心惶惶。
《铁路战斗队》
《战火自由魂》
《罪恶部队》
其实《西线无战事》也不是法国的。
Ⅶ 为什么法国人的电影都很反政府
大概要从两个部分分析
一个是法国观影群众及导演的人文环境
另外一个是法国电影史的发展情况来看
法国2战期间是沦陷区
导致了很多法国民众并不信得过政府
不过沦陷期间成立的“法国电影解放委员会”
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法国的观影趋向
法国电影其实爱国的也很多
而且法国人民观念一向较其他欧洲国家更为开放
对待政府就是敢做敢说
60年代末法国兴起的政治片热潮
主要是针对当时混乱的时局
如果你看过《戏梦巴黎》的话
就会更多有所了解
其实法国人不是反政府
只是他们太爱国了
而且敢于对政府的历史错误大力揭发
Ⅷ 惊变二十八周电影法国为什么会被丧尸沦陷是因为姐弟俩传染还是丧尸通过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进入法国巴黎
惊变28天看了你就懂了
Ⅸ 有关于拿破仑和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的一切电影
1、《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
讲述1799年雾月十八政变后,拿破仑彻底改组了软弱无能的督政府,自任第一执政,开辟了法国革命的新阶段。接着,1804年12月,拿破仑强迫罗马教皇庇护七世来到法国,在法国圣母大教堂举行了饶有戏剧性的加冕称帝仪式。
2、《拿破仑先生》
讲述英国人为曾经战无不胜的拿破仑大帝选择了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作为他的流放地,这是个离非洲大陆海岸线有近2000公里之遥的荒岛,在这个有122平方公里的岛上驻守着3000士兵以及11艘战舰,拿破仑策划的是一场神秘的战争。
3、《我与拿破仑》
讲述1814年5月,拿破仑被流放到一座荒岛上,然而,不仅是联合起来的贵族,还有他在法国的臣民都起来反对这个不在是“真天子”的他。根据枫丹白露条约,拿破仑被“聘”到了厄尔巴岛上,受到岛上的居民和贵族们的热烈欢迎,做起了厄尔巴岛上12,000个人的最高统治者。
4、《拿破仑》
讲述以拿破仑童年时代领导打雪仗开始,当时他已显露出战略才华,但同学们却看不起他。大革命时期,他试图把家乡科西嘉引入战火,遭到反对,乘船逃亡。后来他带领军队在风暴中击退英国军队。回到巴黎后,他发现革命已经沦为恐怖统治。
5、《拿破仑战争》
讲述在1792年奥地利、萨丁尼亚、那不勒斯王国、普鲁士、西班牙和大不列颠结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试图毁灭法兰西共和国。1797年拿破仑在意大利击败奥军,强迫奥地利接受及签下坎波福尔米奥条约,从此只剩下英国跟法国作战。
Ⅹ 求几部法越战争的影片
<奠边府战役>
影片主要概述:奠边府战役是越南在二战后的抗法战争中取得的一次决定性胜利战役。
它迫使法国政府签订《日内瓦协议》,并从印度支那撤军。影片透过一名法国士兵为主线,通过主人翁对战争的经历到与越南人民的建立友谊,并深深爱上了那个美丽又纯洁的姑娘,暗喻其实人们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和平是靠大家谅解与共同的努力!从影片所表露出来对和平那种热切真挚的渴望,可以看出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创伤还未愈合,还在影响着越南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