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收割》没看懂,求点拨。不要复制百度百科!
电影《收割》最后女主角怀的就是那个"完美的孩子",也就是撒旦的再生。而作为天使孩子的她应该也知道那小男孩是撒旦的再生,在知道的情况下她还说“我们要照顾好他”的意思是:即使是邪恶的东西,上帝也会照顾他,并感化他的。其实很多电影都是如此,最后留下悬念,给人想象的空间。
影片资料:
《收割》别名《致命报应》
外文名《The Reaping》
制片地区:美国
类型:恐怖/惊悚
主演:希拉里·斯万克,大卫·莫瑞瑟
片长:95分钟
出品时间:2007
剧情:凯瑟琳·温特曾经是一名神职人员,她虔诚地信奉着上帝,直到她生命中发生了 一场惨剧,最终让她背弃了自己的信仰。。。
⑵ 收割电影的介绍
《收割电影》这本书是日本电影评论家山根贞男在日本著名纪录片导演小川绅介去世后,根据小川生前在各地的讲演录音整理而来。是一部电影大师的心灵史,尤其对亚洲的纪录片工作者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全书分为春、夏、秋、冬四章,讲述了小川摄制组从拍摄学生和农民的抵抗运动起步,到拍摄稻谷、村庄,拍摄农民的心灵世界这一转变和成长过程。书中还描写了小川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对亚洲纪录片现状的忧虑,以及对亚洲导演的期待。
⑶ 美国电影里面有一个代号收割者的电影
《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2017
导演: 迈克尔·贝
编剧: 阿特·马库姆 / 马特·霍洛维 / 肯·诺兰 / 阿齐瓦·高斯曼
主演: 马克·沃尔伯格 / 伊莎贝拉·莫奈 / 劳拉·哈德克 / 安东尼·霍普金斯 / 乔什·杜哈明 / 更多...
类型: 动作 / 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7-06-23(中国大陆) / 2017-06-21(美国)
片长: 149分钟 / 150分钟(中国大陆)
又名: 变形金刚:终极战士(港) / 变形金刚5:最终骑士(台) / 变形金刚5 / 变5 / Transformers 5
⑷ 求德国同志电影《收割(Stadt Land Fluss)》完整版
8899电影网,你去看看吧。
⑸ !!!关于电影《收割》的一个问题
电脑特技而已,现在的电脑特技可以把人物放到一个完全虚拟的环境中。现实生活中光用颜料把河水染红就不可能,而且也是违法法律的。
⑹ 收割电影的作者简介
中文名:小川绅介
英文名:Ogawa Shinsuke
日文名:おがわ しんすけ
生卒年:1936年6月25日 - 1992年2月7日
1936年出生,是日本最为著名的纪录片导演之一,在日本战后的纪录片历史上,小川坤介和他的“三里冢系列”是一座不容置疑的丰碑。自拍摄“三里冢系列”的第一部《三里冢之夏》起,小川和他的摄制组逐步确立了其“定点观测”的摄影风格,从根本上改变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纪录片的拍摄手法。 小川绅介生于东京市,毕业于海城高等学校、国学院大学政经学部。
1960年得到机会进入岩波电影公司当签约副导演。
1961年、与东阳一、土本典昭 、黒木和雄等人组成电影学习小组“青之会 ”。
1966年完成第一部长纪录片作品《青年之海》
1967年小拍摄了以大学校园斗争为主题的纪录片《被压制的森林》
1966年日本东京郊区的三里冢一带爆发了当地农民反抗为修建成田机场强占耕地的活动,1967年小川即带摄制组进到三里冢,开始了持续11年的“三里冢”拍摄,以后成片7部、共16个小时的片子,其中以《三里冢:第二道防线的人们》为纪录片史上的经典之作。
20世纪80年代,小川开始把镜头转向日本的乡土社会,呈现山村居民和自然界的战争,完成了他后期的两部重要作品:《日本国古屋敷村》(1982)和《牧野村千年物语》(1986),这两部纪录片关注农村社会,民俗学的想象力与对现代日本的历史批判意识交相辉映。
1989年,小川绅介创立了著名的山形国际纪录片展。
1992年小川绅介因病去世。
《收割电影》的中文版本由女纪录片导演冯艳翻译。
⑺ 关于美国大片收割人类的电影
木星上行!
⑻ 求【报应/致命报应/收割/The Reaping】英文字幕~
英文字幕在现在没有,只有预告片的中文字幕,英文字幕没的.
整部电影的话字幕是有的,不过没有英文和中文字幕的。。
⑼ 收割电影怎么样
冯艳翻译小川绅介的新著,取名叫《收割电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收割”和“电影”这两个词的搭配颇有意味,它并不仅仅象征着艺术的收获,更直截了当地指明了小川纪录片对日常生活的参与和理解。因此,我们很难靠写观后感的方式评论小川的作品,而期待着进入他的田野。 机会来了。在参加2007年10月“山形国际纪录电影节”期间,组委会特地安排中国的纪录片人于9日上午到牧野村访问,那里正是小川绅介拍摄《牧野村千年物语》的地方。小川绅介(1936-1992)是日本战后纪录片的代表人物,他于1968-1973年到三里冢村参加农民反对强征土地建设成田机场的运动,拍摄了六部有关该村的纪录片。之后,带着摄制小组到偏远的山形县,先从种水稻开始,深入到农村的历史和日常生活中,用十余年时间拍摄了《日本国古屋敷村》和《牧野村千年物语》两部作品。 给我们做向导的饭冢先生,在小川去世后仍然坚持在这一带拍摄。而提议这次旅行的冯艳,则是《收割电影》中文版的翻译者。说来也巧,冯艳的影片《秉爱》就在这届电影节上得了“小川绅介奖”。 到牧野村后,饭冢先生先引我们去木村迪男的家。木村先生与小川摄制组有过很长时间的交往,面对那么多来自中国的镜头,他有点吃惊,又有点兴奋。木村先生说,小川摄制组刚来牧野村,就住在他家。当时村民很保守,听说来了一批“红鸟”(赤党),都很不安,只有4、5个人表示欢迎。后来见他们下田干活,像老实巴交的农民,才相信他们成了“蓝鸟”,不再为他们担惊受怕。 聊了一阵子,木村和饭冢领我们去看五巴神社,《牧野村千年物语》的一些重要场景曾在此拍摄。2005年3月,“云之南纪录影像展”做过日本纪录片的回顾,放映了该片。而我是在2007年10月上海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举办的“云之南在上海”展映活动期间看的这部作品。放映的片子画质很差,模糊得像网络小电影,而且全是英文字幕,然而我依然被吸引了。最后的一幕,镜头返回到18世纪中叶当地的一场农民暴动。黑暗中,一位老者捧读史志,被五花大绑的起义首领一一走上前,平静地讲述暴动缘由,再退步返回黑暗中。这段重新表演的情节,既像舞台上的戏剧,又仿佛历史的回光返照,将过往的精灵在瞬间召唤到眼前。延享四年(1747年),牧野村及周围数千农民因天灾和官府的压迫而起义,那是江户时代三次农民暴动中最大的一次。起义遭到镇压,以牧野村村长太郎右卫门为首的5个村民被砍头示众,他儿子吉也在其中。过后,村民为他们立了五座石像。原来石像的头和身子分离,小川摄制组为他们取名叫“砍头地藏”。后来怕伤了小孩子,才用水泥把头连上。明治年间,村里为这5位牺牲者建了“五巴神社”。每年的年三十到正月,以及4月22日太郎右卫门殉难的那天,大家都要到神社祭拜,观赏樱花。 饭冢介绍说,祭拜的方式,在佛教寺院是合掌,在神社是一鞠躬,拍两下手,再行一礼。还要拉绳敲钟。死难者被历史的黑暗吞没,却又被纪录片唤醒。小川的千年物语,把古代和今天的精神线索连接了起来。神社门头上有一匾额,是小川摄制组为排演审判太郎右卫门等起义首领那场戏留的纪念。 饭冢先生回忆道:除了三个审判的官员和念史志的老人是演时代剧的演员,其他角色都由村民装扮。当时在神社拍了4天,每晚从下午4点拍到12点,有时要到第二天早上麻雀叫才停机。村民参与演出活动的有:演村民的170人,咏歌的老人30人,做饭的30人。加上把守道路两头,不让听见汽车声音的消防队员,每晚要250-300人。结果全村人和邻村的村民都来参加拍摄。大家开玩笑说,我们所有人都被小川蛊惑了。夜幕笼罩下,摄影机一开,村民们就被带进历史梦境。死去的人们借着后代的形象和声音悄然复活,如同神灵附体。说起那次演出,我还记得影片结尾村民列队走过镜头前的情形。他们挥手一一从镜头前走过,每个人都露了脸。 饭冢先生说还要带我们去见一个村民,自己曾经被他严厉地批评过,所以大家要有思想准备。他是牧野村的漆山辉彦先生。他眉毛很粗,可看上去却挺面善的。我大着胆子给他父子俩画了两幅漫画,也没见遭到批评。漆山笑着说,小川摄制组来的时候,这个儿子还没出生呐。这儿子在农业通产省工作,“官员不帮农民,还掐农民的脖子”,“漆山不满政府的农业政策,父子做的是相反的事”,木村又补充作了介绍。 女主人启子已经准备好了午饭。她跟漆山结婚还是木村做的媒。啊,主人端出一簸箕饭团,儿媳妇和儿子忙着端出一个盘子又一个盘子,其中有 “豚汁”煮芋头,其实很像杂锅菜,我们冬天经常吃的。还有番茄、毛豆、茄子。塑料板箱临时充当了凳子。原来今天是木村先生的生日,“电影作者的聚会,变成我的生日聚会了。我操心小川的事把头发都操白了,本来应该更年轻的”,木村举杯给大家祝酒,“山形的米好,纯米酒也好。但因为禁酒令,从我这一代米酒不能做了。年轻人都到城里的事役所(公家机关)上班,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了。” 漆山老俩口还完全靠种田生活,不用农药,或只用低浓度的农药,生产的大米和水果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他们夫妻平时写点东西,自办一份手抄的小报,叫《藏王勤耕园》,以当地最有名的藏王山命名,到去年9月10日是第34号了。漆山说他没时间去参加山形电影节。创办这个电影节之前,他建议小川要把时间安排避开农忙,但没有被采纳。 木村1972年到过中国,漆山是1975年第一次来的。那是由日本学运和农运组织的访问团,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农运有悠久传统,想亲眼看看。那次来了15个人,由一个学者领队,看到和听到很多,还受到中国领导人纪登奎和陈永贵的接见。漆山说他打算2007年12月第四次来华,要特地看看大寨。漆山和木村至今仍信仰毛泽东思想,木村在村里收集垃圾,垃圾车上的标语是“为人民服务号”。木村说,文革有讨论的余地,但毛泽东思想是正确的。小川他们70年代来这里,也受了文革的影响,戴着“人民帽”。
⑽ 收割电影的目录
前言
春之章
拍摄稻之心
亚洲、日本,以及纪录电影
追寻纪录片中至高无上的幸福
文部省审查和我的体验
“青之会”时代
夏之章
怎样看待学生运动
三里:“农”与拍电影
拘泥于同期声的现场主义
为什么要拍三里
拍摄寿的人们
重访三里与种稻
惟有在行将灭亡的时候才能看到文化的真髓
边田部落:给村里人的情书
电影之旅:从三里到牧野
用十三年的时间,收割了电影
当地风俗中的恶
关于看得见看不见的关系
记录讲故事的人的心灵
纪录片的现实感觉
秋之章
根植于大地的深情与石牟礼道子的对话
铭刻于身体中的记录与内藤正敏的对话
真壁仁先生和我们
土方巽先生和阿与
应该记录的故事悼上野英信
冬之章
进一步和亚洲的电影作家进行交流
从风土的圆锥所看到的
写给侯孝贤的《恋恋风尘》
关于彭小莲
在亚洲举办电影训练营
战后日本纪录片史之我见
小川绅介及小川摄制组作品年表
小川绅介年谱
编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