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外大片 > 法国联系当时现状电影

法国联系当时现状电影

发布时间:2022-06-18 19:43:32

法国历史有关的电影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玛戈皇后》,《圣女贞德》,《乱世美人》,《绝代艳后》,《丹东》,《法国大革命》,《乱世冤家》,《法兰西之恋》

⑵ 为什么说卢米埃尔和梅里埃开创了电影纪实与写意

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

⑶ 作品《红与黑》反映了当时法国什么现状

)《红与黑》所反映的时代社会内容
《红与黑》的副标题名为《1830年记事》,对此,司汤达作过这样的说明:“作者所要写的,是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的政府带给法国的社会风气。”是描写“1814至1830年的波旁王朝所带给我们的这个严肃的,尊重道德的,愁眉苦脸的法国。”《红与黑》出版时,在上卷的封面上,作者引用了丹东的话:“真理,尖锐的真理。”作者在书中又借出版家之口诙谐地说:“若是你的人物不谈政治,那就已经不是1830年的法国人了。”这些都表明了《红与黑》的政治立场。

小说通过于连个人奋斗的悲剧,全面深刻地揭露了查理十世统治下的法国复辟社会的种种黑暗,反映了资产阶级摆脱封建桎梏的革命要求,以及七月革命前夕在人民革命浪潮冲击下的贵族的惊慌,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右翼的思想情绪,从而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成为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一部优秀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1、全面深刻地揭露了法国复辟社会的种种黑暗

于连生逢“红”与“黑”这两个时期的交替,他童年时对拿破仑帝国的印象,是一幅幅由那些去抗击欧洲封建君主凯旋而归的,“身穿白袍头戴银盔”的“威武的骑兵”所构成的动人画面,而他成年后所处的复辟时期则是一片黑暗腐朽。在《红与黑》中,可以看到波旁王朝的“国王”又君临法国,耀武扬威,煽动宗教狂热,掀起复辟黑潮。像木尔侯爵这种流亡贵族,又卷土重来,成为“法兰西大臣”。他那些亡命的同伙,也都加官进爵。他们利用自己的政治权力飞扬跋扈,巧取豪夺,鱼肉人民。德·瑞那市长为了修建自己的大花园,甚至可以使公共河流改道。木尔侯爵的权势更是炙手可热,他卖官鬻爵,结党营私,策划阴谋,在他府第出入的都是些“漂亮的坏蛋”和“戴勋章的恶棍”。这个反动阶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国王驾到维立叶尔城,排场豪奢,耗资巨大,仅仅在教堂里短短的几分钟的演说仪式,就“费去了三千八百法郎”,巴黎圣日耳曼区的显贵每年要领取巨额的年俸,木尔侯爵家的舞会和晚宴通宵达旦。而社会下层则是民不聊生,农村的劳动人民“在冬季的黄昏,从田野回到自己的茅屋时,在家里找不到一片面包,甚至连栗子和土豆也没有。”

在复辟时期,最猖獗的是社会反动势力。在作者笔下,神学院简直是“人间地狱”,于连初到此地时,吓得“两腿发软,不由自主”,那些穿着黑袍的人的古怪面貌,形成恐怖形象。那些大屋子的阴森和恐怖,教士们的死尸般苍白的脸,令人感到好像住在没有空气的腐烂的坟墓里。神学院把青年学生当成囚犯,不允许他们思想和行动上有任何自由,不许谈政治,除宗教经典外不许阅读其他书籍,卢梭,伏尔泰的书籍成了禁忌。连提到古罗马诗人的名字也被视为思想不轨。于连偷藏了一幅拿破仑的画像就经常胆战心惊,他在神学院的来往信件都受到严格的检查和扣留。副院长公开教训学生说:“你们生活的圣洁和服从,值得承受教皇的恩典,做一根他手里的棍子吧:你们将得到最适当的位置和报酬,你们可以发号施令,毫不受人支配。神父就是最好的差事了。……光是钱就很多了,不用说还有肥大的阉鸡,许多的鸡蛋,新鲜的奶油,同成百上千的美味东西。”他们就是这样用物质的奢侈去引诱,用地狱的痛苦去恐吓,用天堂的欢乐去欺骗,用腐朽的思想去毒害从农村招来的穷苦子弟。一个红衣主教宣称:“没有教士,法兰西的武装政党便不能成立。”他们要由教会来指挥军队,把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维持下来。那些神父、教士无一不是王朝的爪牙,政府的密探,教会特务组织密布全国,无孔不入,法国每一个小城市每一户人家读的什么报纸,来往的什么客人,都被这些披着黑道袍的义务密探打听得一清二楚。于连和市长夫人的关系也被反动教会利用来达到卑鄙的目的。在青年主人公于连的眼里,“流氓依靠教会”而飞黄腾达。“虚伪妄诞发展到登峰造极”,这个社会充满了“公开的贪污”和“卑鄙的虚荣”,到处都是“社会的蠹贼”和“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小说的作者通过各方面的描写和前后两个时代的对比,充分揭露了复辟时期的反动、黑暗。用形象的描绘向读者揭示:这个使“一般人都感到苦闷”的社会必须加以变革。

2、反映了资产阶级摆脱封建桎梏的革命要求

(1)(1) 资本主义的等价交换原则已占主导地位

从小说中可以看到,作为封建统治的一个重大支柱的封建等级制度,虽由于王政复辟而恢复了一部分,但在社会生活中,资本主义等价交换的法则始终占主导地位。德·瑞拉市长尽管是有权有势的贵族,但他在聘请于连当家庭教师这件事上根本无法使用任何特权,而不得不按等价交换的原则办事。劳动力成为商品,价值规律就有了不可抗拒的作用,于连的父亲就很善于利用市长和瓦列诺对家庭教师这种劳动力的需求,向市长讨价还价。在这个社会里,金钱取代了门第,特权而成为社会生活的杠杆,市长夫人之所以受人尊敬,主要不是因为她系出名门贵族,而因为是一大批遗产的继承者,她丈夫发现了她与于连的暧昧关系,就是看这笔遗产的面子才没有追究。暴发户瓦列诺当上贫民寄养所的所长,再爬到省长的地位并受封为男爵,完全是依靠金钱的力量。同样,教会的职位也往往在金钱的魔力面前门户大开。不仅新的暴发户不断发生,就是那些想重新恢复旧日法国生活方式的贵族,也往往“被这一暴发户所腐化”。贵族出身的市长以“有利可图”作为处世的唯一原则,世袭大贵族、国王的亲信木尔侯爵,也在巴黎市场上搞投机倒把,大发横财。这两个形象反映了在资本主义的法则下,一部分贵族阶级已开始资产阶级化。

当然,小说也无情地反映了金钱对一般群众的腐蚀作用。于连父子的关系就是一种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关系。于连关在死囚牢里时,老头儿到监狱里严厉地斥责他,当他听于连说有存款准备给他时,老头儿立即改变了颜色,接着就谈到他为于连预先垫付的养育费、教育费……于连痛心地想到:“这就是父爱!”他想象当他死后,他的父亲会捧着他的金子,“给所有维立叶尔羡慕他的人观看,他的目光好像对他们说:有这个代价,你们当中哪一个不愿意让一个儿子去上断头台呢?”

(2)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不断冲击着复辟制度

在《红与黑》中,我们可以看到,偏僻外省的穷青年,手头也有卢梭宣传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忏悔录》,并且“全靠这本书来建设自己的理想世界”。尽管复辟王朝统治了十几年,但还不能恢复等级特权思想的绝对统治地位。德·瑞拉市长总想在自己家庭范围内维持严格的等级,经常对妻子说:“要保持我们的地位和权威,所有在家生活的人,只要他不是贵族,接受了工钱的,都是你的奴仆。”但就在这个家庭范围内,他这个原则也遭到强有力的挑战,于连受聘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与主人同桌共饭。当市长向他摆贵族老爷的臭架子时,他不止一次用激烈的言辞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并处处计较贵族主人是否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

对复辟王朝的冲击更直接的是社会上对资产阶级皇帝拿破仑的怀念和崇拜,《红与黑》深刻地反映了这种对波旁王朝复辟蕴藏着敌意的风暴般的社会情绪。在于连乘坐的公共马车上,就有人公开赞扬拿破仑的时代,“法兰西从来没有比他在位的十三年里,受到各民族更高的崇敬了。”拿破仑虽然在1821年就已去世,但他的回忆录在法国秘密流传,是青年一代最珍爱的书籍,甚至是行动的指南。《红与黑》中的于连就是复辟时期这种崇拜拿破仑的社会思潮的典型代表。他第一次出场就是在偷看这部遭禁的回忆录。他还珍藏着拿破仑的画像,热烈期望着拿破仑式的资产阶级帝国能够再现。而对复辟社会则充满叛逆的思想。他一有机会旅行到空无一人的山顶时,就把会“给他招致危险”的思想写成文章,下山时又悄悄烧掉。于连这一类青年希望社会变动,用他的话说,“法国有三十万25岁的青年热烈地盼望战争”,而战争在当时就意味着革命。《红与黑》就是这样通过社会矛盾的描写,从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两方面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所造成的社会现象,客观上成为贵族阶级的复辟已经不能巩固、也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的条件。

3、反映了七月革命前贵族阶级的恐慌

小说在复辟王朝现有秩序面临深刻危机的背景上,突出了1830年七月革命前的政治斗争,把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激烈的争夺表现得很生动。

小说第一卷就呈现出外省紧张的气氛。一个巴黎的资产阶级自由党人到外省来参观监狱、贫民寄养所和慈善机构,准备收集材料在自由党的报纸上加以揭露,这就使统治当局紧张起来,马上把国家机器开动起来进行阻挠。第1卷第17章中,围绕着维立叶尔市第一副市长的职位,也展开了两个阶级的争夺战。政府当局与教会支持一个“本地区虔诚的人物”出任,一个很富有的工业家出来和他竞争,而当地的贵族要想方设法挫败这个自由党人。在那位贵族市长眼里,“现在到处都是自由党人”,他面对着副市长职位之争,发出了惊讶:“在这个城市里,只有工业家才走红运。这些自由党人都变成了百万财主,他们如饥似渴地想夺取政权。

⑷ 法国有哪些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

说起法国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就不得不需要提到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先驱之一:雷内·克雷尔法国电影的编剧、导演和理论家。法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转折时期的重要导演,被称为电影安徒生,他的电影是再造的成人童话世界,这个世界永远有歌声和爱情,没有仇恨与丑恶,

首先推荐雷内.克莱尔的

《巴黎屋檐下》(1930年)

在克莱尔后期的作品中,经常为人提到的是《魔鬼的美》。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830年的意大利。浮土德教授接待梅菲斯托,梅菲斯托自遇见玛格丽特后,变成了贫穷的亨利骑士。不久,教授失综,亨利被控杀害教授,不得不与魔鬼签订协议...最后终于在起义的群众、玛格丽特和吉普赛人的相助下击败了魔鬼。

⑸ 法国的什么电影最贴近现实生活

法国的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经典作品《颜色三部曲》 影片原名: Trois couleurs Bleu
影片译名: 蓝·白·红三色之蓝色

⑹ 求反映法国19世纪前人民生活状况的电影

赎罪
莫扎特
成为见奥斯汀
看不见的风景
红磨坊
鸠占鹊巢
戈雅之灵
悲惨世界

⑺ 有的取材于现实生活,有的反映历史的剧情片,有哪些值得推荐的法国片

《天使爱美丽》,这是一部古典风格的艺术作品。女生艾米莉的成长史,由年少时无惑、孤独的小女孩,长大成好奇、谨慎的小店店员。她对世间所有看似平淡的事都充满独特的想法。她平静的生活,突然被一只小小的铁盒打破,盒子里装着另一个人的记忆,艾米莉决定要将盒子交还给主人。于是开始了与不同的人交往,像是听邻居太太念信,或者看玻璃老人画画,她心地善良,疾恶如仇,虽然有时候会突发奇想恶作剧,但这样更加渗透出她的可爱和单纯。这样的女生艾米莉是鲜活的,是值得相信的。非常值得一看。

⑻ 法国现状

1811欧元---这是2003年法国私营(或混合经营性质)的企业员工平均月工资(税后,下同)。管理阶层的平均月工资是3577欧元。从事中介服务行业的平均月工资是1845欧元,工人的月工资是1325欧元,普通雇员的月工资为1277欧元。法国管理阶层的平均月工资是普通工人的2.7倍,是普通雇员的2.8倍。此外,法国男性雇员与女性雇员的工资差距为19.7%。

60.0185万欧元---这是法国放射科医生的平均年收入,当然,根据地区不同,医生们的年收入存在很大差距。

360万--这是法国贫困线以下人口的总数。从1996年到2001年,法国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2%下降到6.1%。

26亿欧元--这是2003年在法国的外籍劳工向各自的祖国汇款的总数。这些汇款的目的国主要是葡萄牙(8.71亿欧元),以及马格里布地区各国(11亿欧元)。

4471---这是法国国营企业(国家控股企业)的总数量。这些国营企业总共雇佣了112万员工,占法国雇员总数的5.2%。法国最大的4家国营企业分别是:国家邮政局(LaPoste)、法国铁路公司(SNCF)、法国电讯公司(FranceTélécom),以及法国电力公司(EDF)。这4家大公司拥有390家子公司,职工总数达69万。

4倍---这个数字是指从1985年到2004年法国无铅汽油的消费量增长幅度。同一时期,法国的传统燃油消费量减少了35%。目前,法国原油主要进口来源是北海油田。

4450万--这是截至2004年12月31日,拥有移动电话的法国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为72%,而1998年的时候,这个比例只有19%。2004年,法国人发送手机短信的数量为100亿条。拥有固定电话的法国家庭占家庭总数的86.5%。

45%---这是法国拥有个人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的家庭占全国家庭总数的比例。总体来看,文化水平越高的家庭,以及抚养孩子的家庭拥有电脑的比例更高。80.4%的企业管理层和高级知识分子拥有个人电脑,但是,退休人员拥有电脑的比例只有18.4%。2004年,30.3%的家庭连接了互联网,比1999年提高了5倍。11岁以上的法国人中,大约有2400万人是网民,占同年龄人口比例的46.3%,他们上网的地点可能是家庭、办公室、学校、网吧,或者是图书馆。

6.3%--这是法国家庭平均购买耐用家电产品开支占家庭总开支的比例。其中,74.3%的法国家庭拥有微波炉,90年代以来,这个比例增长了4倍。此外,拥有洗碗机的法国家庭比例,从1990年的30%,增加到2003年的44%。拥有电视机的法国家庭为100%。拥有DVD影碟机的法国家庭大约为三分之一。

61.2万---这个数字占法国住宅总数的2.5%,这些住宅里既没有卫生间,也没有浴室。这样的劣质住宅占法国住宅总数的比例,1984年时为15%,1996年减少为4%。2004年,一套法国民居(指家庭的第一套住宅,即主要住宅)平均拥有4个房间。

850亿欧元---这是法国人每年用于娱乐消费的开支总额,占他们家庭消费开支总数的3.9%,而1960年的时候,这个比例为2.8%。过去4年来,法国的电影观众减少了50%。另一方面,从1960年到2003年,法国购买音乐会、戏剧、杂技,甚至斗牛比赛门票的人,却以每年3.7%的速度递增。预计,2005年,每个法国家庭购买各种演出门票的开支平均将超过154欧元。

98%--这是经常看电视的法国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4岁以上的法国人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为3小时24分钟,超过瑞典人(2小时31分钟),但是比希腊人少(4小时4分钟)。每天看电视时间最长的是35-39岁的中年人,另外,妇女比男人看电视的时间要多。2004年,法国购买有线电视的用户为380万,购买卫星电视的用户为410万,分别比1999年的280万户和220万户有明显增加。

61%---这是经常读书的法国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不过,显然法国妇女比男人更喜欢读书,在法国女人中,经常阅读的比例为71%,而法国男人经常阅读的比例只有50%。

78亿欧元---这是2003年法国人购买彩票的总花销。平均每个法国人用于购买彩票的花销为130欧元。这个数字低于欧盟成员国的平均水平。

7500万---这是法国每年接待外国游客的数量,法国是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国。此外,法国拥有国家级公园7个,这些国家公园每年接待游客的数量为700万。

20.7万---这是法国现有执业医生的数量。由于目前法国女性从医人数正在迅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法国执业医生中,52%将是女性。

26.63万---这是法国2004年新婚夫妇的数量,比2003年减少了1.66万对。过去40年来,法国单身生活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

⑼ 为什么说,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时期的电影对现当代电影的影响巨大,分别表现在哪些

主要表现在把时代背景移到现代,以缩短影片与观众间的距离。

谈起法国电影史上的重要电影运动,诗意现实主义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作为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电影运动,诗意现实主义以其独有的美学风格和诗意表达,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上世纪三十年代,当世界性的大萧条席卷全球的时候,法国也受到了影响。法国电影也因此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相比美国工业化的制片厂制度,法国电影工业规模更小,也更加零散。因此,受到经济的冲击也更加严重。但是,这一零散的电影模式却从另一方面推动了法国电影工业的发展。由于法国制片厂的随意和分散,使得电影工作者的工作也更加灵活多变,所以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

自法国先锋派起,法国电影中对于超现实主义和幻想的表达便一直在延续。尽管没有20年代的如此明显,但是法国电影工作者对超现实等的热爱依旧。雷内·克莱尔,皮埃尔·普莱卫,让·维果等人尤其明显。

雷内·克莱尔早期的歌舞片《巴黎屋檐下》和《自由属于我们》,是他有声时期的代表作。但是作为从先锋派过度来的重要的导演,雷内·克莱尔最初时期对声音并非是全盘接受的。

和卓别林一样,雷内·克莱尔对于声音的发展也出现了不适。

他早期曾是先锋派电影的主将,他的代表作《幕间休息》富有独特的幻想,手法的新颖使得影片成为“先锋派”的代表作。

他对于无声的赞叹有一种抑制不住的热情,认为无声电影保留了电影的独特的特色,保留了电影的原始性。所以,当声音在1927年突然出现的时候,克莱尔感到了慌乱和不安,甚至于表达出一定程度上的愤怒。

后来,雷内·克莱尔才逐渐接受了声音的存在,并且创作出自己电影史上的代表作。从1930到1933年,他相继创作出四部有声电影,除了《巴黎屋檐下》,《自由属于我们》,《七月十四日》和《百万法郎》也是他优秀的“四部曲”的代表。

《百万法郎》是雷内·克莱尔的一部比较具有想象力的歌舞片,故事围绕一件辗转多人的外套,展开叙述。在影片中,不仅有强烈的音乐效果,还有大量的摄影机运动。除此之外,导演还穿插了丰富的追逐戏。所以使得整个故事看起来极其富有动感。

在这之后不久,雷内·克莱尔便去了英国,之后去了好莱坞,但是,后来的他再也没有创作出能和诗意现实主义时期相媲美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是好莱坞对于人才创造力束缚的表现。

皮埃尔·普莱卫对于超现实主义的继承也很明显。他在1932年执导了一部标准的超现实主义作品《稳操胜券》。这部影片除了具有夸张的情节之外,还充斥了无政府主义的喜剧感。但是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成功。

让·维果是另一个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的继承者,也是三十年代的一位比较具有前途的电影工作者。三十年代初,他首先拍摄了两部纪录短片。

1930年的《尼斯景象》,是一部极其具有讽刺意味的作品。电影通过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写,辛辣的讽刺了资产阶级的骄奢淫逸,以及当时的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影片充满了对立的场景,通过有闲阶级悠闲的生活和贫苦百姓生活的对比,让·维果表达了社会的不平等的主题,同时呈现出鲜明的社会倾向。因此,这部影片也成为当时法国社会最有意义的社会记录片。

193年,让·维果导演了一部超现实主义特征更为明显的——《操行零分》,这部影片从孩子的视角展示了当时的寄宿学校的生活。这是导演根据自己儿时的记忆进行展现,因此也是一部典型的自传体影片。

导演通过对于童年生活的再现,突出表达了悲惨的童年给自己的心灵留下的时代创伤,与此同时对于当时的寄宿学校进行控诉。学校对于让·维果来说,与其说是用来学习的地方,不如说是一个禁锢学生的牢笼,它疯狂的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使人窒息。

因此,导演以诗意化的手法,讽刺了寄宿学校的虚伪,残忍,卑劣的压抑,同时热情的赞扬了学生们的活力和激情。也正因此,这部影片遭到了当时监管者的禁映,但是,导演通过影片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和对自由独立的赞颂,却深刻影响了后人。

⑽ 以浪漫著称的法国,有哪些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电影,也是关于心灵与爱的电影。马修,一个落魄的音乐家,失业的代课老师,却感动了无数人。电影里面有我们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比如一个能为你人生指引的老师或者是一个伯乐。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人。

《东方男孩》,很棒的电影,用很温情的手段,点亮了一个人的人生。

《法国姑娘》,讲述索菲亚八岁时跟着父母回到摩洛哥,现在想重新返回法国。

《无福之地》,该片讲述了一个偷渡去英国的库尔德人、一个拿着摄像机穿梭在欧洲的女大学生、一个监督工厂从法国向匈牙利布达佩斯整体搬迁的工程师三个独立的故事。

阅读全文

与法国联系当时现状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日本电影解说女主角结婚 浏览:270
云幕电影院 浏览:328
HD泰山电影中文 浏览:370
谈了这么久的恋爱是什么电影 浏览:466
用英语介绍电影你好李焕英 浏览:772
导演诺兰到现在有几部电影 浏览:165
香港一部1个月拍出来的电影 浏览:777
小王子电影观后感英文简单 浏览:419
妖兽都市电影完整版西瓜视频 浏览:677
将自己人生的一个片段写成一部电影 浏览:28
男主体型大女主很小的电影 浏览:848
猩猩老虎的电影大全 浏览:548
一部从孤岛监狱逃出的电影 浏览:739
郭达拍的电影大全 浏览:380
小时代电影图片句子 浏览:619
古装电影神雕侠侣场景图片 浏览:651
经典粤语电影magnet 浏览:619
香港导演为什么能拍好主旋律电影 浏览:813
哪个女导演的电影票房最高 浏览:914
电影空天猎片头音乐 浏览: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