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影片《悲惨世界》内容写的人间不值得,是真的吗
是哪个“悲惨世界”?提到片名,很多观众会第一时间联想到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长期以来,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不在少数。拉吉•利执导的《悲惨世界》诞生于2019年,内容并非对雨果小说的改编,而是讲述了一个独立的现实故事。
以暴制暴,因暴生暴,暴力把生活困在一个死循环里。孩子作为大人的一面镜子,其行为往往是对大人行为的模仿和反射。影片中伊萨说,曾见过有人因为偷一辆摩托车而被人活活烧死,这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当他被所谓的当权者逼上绝路,内心的怒火也开始释放,学着以曾经害怕的方式去毁掉自己厌恶的人。他们在行动时使用的大量火炮桶,就验证了这一点。用暴力和愤怒建立起来的秩序和法则,终究会受到暴力和愤怒的反抗。
开放式的结局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如果继续暴力,这个世界将成为一座地狱。而回到最初的团结、欢乐,怀揣着“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相处,人间将会是最和谐的乐土。导演拉吉•利借《悲惨世界》,不只展示了悲惨的一角,更希望能够打破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种族与种族之间的冷漠与不信任,互相包容文化差异。唯有尊重与爱,才能让我们摆脱悲惨世界,通往和谐的新世界。
② 《悲惨世界》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悲惨世界》是雨果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发表于1862年。小说的创作历时20年,基本情节是作品主人公冉阿让的悲惨生活。他原是个贫农出身的工人,因为给快要饿死的家人偷了一块面包,被判刑,度过了19年牢狱生活。刑满后,受仁慈的主教感化,化名马德兰,重新做人,成了成功的企业家并被推选为市长。但因为暴露身份而再度被捕。为了救女工芳汀的女儿,逃到巴黎,但一直不断遭到警探的追缉。小说通过几个小人物的命运,深刻揭示了“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的社会本质,实际上反映了整个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但他又把一切问题看作道德问题,体现了作家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思想,想把仁慈、博爱作为改造社会的良方。小说内容丰富,具有史诗般的风格。
③ 《悲惨世界》故事梗概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
十九世纪的巴黎,贫苦的冉·阿让为了挨饿的孩子去偷面包,结果被饱食终日的法官判处19年的苦役。
出狱后,走投无路的冉·阿让被好心的米里哀主教收留过夜,却偷走了主教的银器潜逃,后被警察捉回。主教声称银器是送给他的,使冉·阿让免于被捕。
主教的言行感化了冉·阿让,他化名马德兰,从此洗心革面奋发向上,十年后成为成功的商人并当上市长。这时,以前缉拿过他的警长沙威出现,一心要找他的麻烦。
在此期间,冉·阿让得知了妓女芳汀的悲惨遭遇,并承诺照顾她的私生女柯赛特。八年过去了,平静的生活再起波澜——柯赛特爱上了共和派青年马利尤斯,轰轰烈烈的巴黎人民起义爆发了。
冉·阿让此时也知道了柯赛特与马里尤斯的恋情,深受打击的他收到马里尤斯来信后也来到街垒加入了战斗。
战斗中,冉·阿让放走了被俘的警长贾维,还把自己的住址告诉了他。他的行为终于感动了贾维,使他相信犯过错的人真的会幡然醒悟,重新做人。
战斗激烈,许多战士身亡,马里尤斯身受重伤,冉·阿让从下水道将他救离险境,送到他外祖父家中。但当时身负重伤的马里尤斯并不知情。
他外祖父看马里尤斯安然无恙,答应了他和柯赛特的婚事。在两人成婚的第二天,冉·阿让将自己的身世向马里尤斯和盘托出,后者知道了大为震惊,对他冷眼相看。连他辛辛苦苦带大的孤女也误解他,离开了他。
多年来舍己教人,最终却连多年来与他相依为命的“女儿”也误解自己,伤心的冉·阿让抑郁成疾,终日只有孤寂与他相伴。
而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马里尤斯才知道冉·阿让原来是自己一直寻找的救命恩人,连忙去接他来同住,但冉·阿让此时已经生命垂危,最后在柯赛特和马里尤斯怀里与世长辞。
(3)悲惨世界2019法国电影迅雷下载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来自这样二件事实:1801年,一个名叫彼埃尔·莫的穷苦农民,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满释放后,持黄色身份证讨生活又处处碰壁;
雨果自己的好友维克多年轻时的逃亡生活。到1828年,雨果又开始搜集有关米奥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资料,酝酿写一个释放的苦役犯受圣徒式的主教感化而弃恶从善的故事。
在1829年和1830年间,他还大量搜集有关黑玻璃制造业的材料,这便是冉·阿让到海滨蒙特伊,化名为马德兰先生,从苦役犯变成企业家,开办工厂并发迹的由来。此外,他还参观了布雷斯特和土伦的苦役犯监狱,在街头目睹了类似芳汀受辱的场面。
1832年,这部小说的构思已相当明确,而且,他在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写了《死囚末日记》(1830年)、《克洛德·格》(1834年)等长篇小说,揭露使人走上犯罪道路的社会现实,并严厉谴责司法制度的不公正。
此外,他还发表了纪念碑式的作品《巴黎圣母院》(1831年),以及许多诗歌与戏剧,独独没有动手写压在他心头的这部作品。
酝酿了二十年之久,直到1845年11月,雨果才终于开始创作,同时还继续增加材料,丰富内容,顺利写完第一部,定名为《苦难》,书稿已写出将近五分之四,不料雨果又卷入政治漩涡,于1848年2月21日停止创作,一搁置又是十二年。
《苦难》一书遭逢苦难的命运,在胎儿中也要随作者流亡了。
雨果在盖纳西岛过流亡生活期间,用全方位的目光和思想,重新审视、反思一切。在此基础上,对《苦难》手稿做了重大修改和调整,增添大量新内容,最终完成此书,定名为《悲惨世界》。
④ 悲惨世界讲了什么故事,详细点
这部小说主要讲述冉阿让一生的悲惨遭遇。
19世纪初,法国一家工厂里有一位贫农出身的工人叫冉阿让。为了养活姐姐家七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他偷了一块面包,被判处五年苦役。他四次逃跑结果被加重处罚,致使在狱中足足度过了十九个春秋。冉阿让获释后无家可归,又没人肯收留他,最后经人指点找到主教卞福汝的家里,受到热情款待。但是当晚他偷了主教的一套银器,被警察捉住。主教为他解围,声称银器是自己送给他的。警察走后,主教对他说:“我的兄弟,我赎的是你的灵魂,我把它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里拯救出来,交还给上帝。”冉阿让受到感化,决心改邪归正。他来到蒙特力城,改名马德兰,并开办工厂,凭借聪明才智致富。因为他的乐善好施和杰出贡献,他被推选为市长。他的工厂力有一个出身贫寒的女工叫芳汀,曾被人欺骗怀孕,生了个女孩,寄养在一个酒店老板家里。她的秘密泄露后,被工厂解雇,酒店老板乘机敲诈勒索,芳汀走投无路,被迫沦为妓女。一天,她打了一个侮辱她的花花公子,遭到警察沙威的逮捕。冉阿让全力救助,使她获释。警官沙威曾看守过冉阿让,一度怀疑现任市长即是冉阿让。后来一个行窃的流浪汉因为长相酷似冉阿让而被当作冉阿让受审,并要判处终身监禁。冉阿让不愿嫁祸于人,毅然到法庭自首,沙威再次把冉阿让投入监狱。重病缠身的芳汀见到恩人遭难,精神受到严重刺激,撒手人间,留下一个孤女柯赛特。再次服苦役的冉阿让利用搭救一个海员的机会从海上潜逃。他在找到柯赛特的收养人之后,用重金把受尽虐待与折磨的柯赛特领走,然后隐居巴黎,继续行善,沙威闻讯赶至,冉阿让只好带着柯赛特躲进了修道院。
几度春秋,柯赛特长大成人,冉阿让也进入老年。他们结识了贵族青年马里于斯,柯赛特与马里于斯产生了爱情。1832年6月,巴黎人民进行武装起义,冉阿让和马里于斯都参加了起义。沙威被起义者抓获,但冉阿让宽大为怀,私自将这个一直在追捕自己的仇敌放走。由于政府的残酷镇压,起义惨遭失败,马里于斯身负重伤病昏迷过去。冉阿让冒着生命危险通过地下水道把他救了出去。在出口处,正遇上守侯在这里的沙威,冉阿让请求沙威等自己送马里与斯回家后再逮捕自己,沙威被冉阿让多年行善、舍己救人的精神深深感动,他的信念动摇了。在放走冉阿让之后,沙威投河自尽了。马里与斯愈后,冉阿让将自己积蓄地58万法郎全部交给了柯赛特,成全了她和马里与斯的婚姻。他还把自己的身份向马里与斯和盘托出。马里与斯惧怕受牵连而冷落冉阿让,冉阿让身心受到重创,弥留之际,马里与斯获悉冉阿让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与柯赛特一起双双跪在老人的病榻前,紧紧握住他的手,冉阿让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⑤ 法国作家雨果有哪些代表作
1、《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2、《九三年》
《九三年》是法国小说家雨果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74年2月。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
3、《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4、《笑面人》
《笑面人》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写作于1866-1868年,1869年发表。该作讲述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英国。一伙童贩将一个10岁男孩遗弃海岸,逃离时遇难,当忏悔他们的罪行,将男孩的身世、证件封在一个葫芦里,抛到海上。此男孩便是誓死不与王权妥协的克朗查理爵士的儿子。
2岁时被英王詹姆士二世卖给童贩。童贩用手术破坏了他的容貌,使他脸部永远呈现笑容,充当小丑,被叫做格温普兰。格温普兰历尽艰辛。从海边逃生。被江湖艺人收留,并与收留的另一孤女组成3人流浪之家,四处卖艺,维持生计。
15年后,两孤儿成为情侣,到伦敦卖艺,轰动全城。这时,在海上漂了15年的葫芦落入官方之手,格温普兰的身份得到证实。安娜女王借机制造宫廷阴谋,宣布格温普兰为法定继承人。格温普兰在上议院的演说遭到嘲笑。愤怒之下,放弃爵位去寻找亲人。此时恋人已病入膏肓,死于其怀抱。格温普兰在万分悲痛之下投海自尽。
5、《海上劳工》
《海上劳工》是法国伟大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作品。《海上劳工》是雨果流亡海岛期间创作的一部重要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吉利亚特对船主勒蒂埃利的侄女戴吕施特深沉纯洁的爱,为抢救杜朗德的机器表现出的勇敢与才能。
以及为了成全戴吕施特与埃伯纳兹尔·柯德莱神父的婚姻而作出的自我牺牲,表现了主人公与偏见、迷信及自然力的英勇斗争,塑造了一个集“约伯与普罗米修斯”于一身的海上劳工代表。
⑥ 名著改编的经典电影有哪些
名著改编的经典电影有:
1、悲惨世界:
《老人与海》是由约翰·斯特奇斯、弗雷德·金尼曼、亨利·金执导,斯宾塞·屈赛、菲力普·帕佐斯出演,该片根据海明威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位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海上捕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