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V推荐度2020年度十佳华语片和外语片出炉,你最喜欢哪一部
极其不平凡的2020年已经过去,过去的一年里,电影行业的发展似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好在有我们到位的防控,我国的各项事业很快进入了正轨,各种院线大片也让我们大饱眼福,弥补了几个月无法亲临观影的遗憾。大V推荐度2020年度十佳华语片和外语片出炉,我最喜欢的当属电影《夺冠》。
第三个便是郎平重新任中国女排教练后,让女排姑娘们睡在训练场。以前的陪打教练进来开导她们,他说,以前物质条件什么都不好,单靠着这(指着心脏的位置),拿了五连冠。现在什么条件都好了,却缺少了这。电影里并没有直接说明“这”到底是什么。
我想,这,或许是为国争光的精神,也或许是为了成为自己,亦或许就是女排精神,无论是什么,它都将鼓舞着中国人民努力前进。
2. 电影《夺冠》郎平的一句话你们这一代什么都有了,后面是什么
经历了定档、提档、撤档和改名等风波之后,电影《夺冠》终于在国庆前夕上映。截止到9月28日中午12点,上映4天的《夺冠》票房已经超过了1.8亿元,不出意外的话,这部电影的票房会在今天突破两亿大关。
除了票房成绩不俗之外,《夺冠》在口碑上表现的也非常不错。目前,这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是7.3分,在猫眼的评分是9.2分。如果单从电影质量出发来评价这部电影,简而言之,可以用一句话形容,就是这部电影的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
优点上,大家最喜欢的是电影里的几场比赛戏份,这几场戏看的很多观众热血沸腾,甚至有些观众眼含热泪的起立鼓掌。缺点上,最明显的是电影里有大量非常低级的硬伤,比如口型对不上、多处剪辑生硬等。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低级硬伤,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是因为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前,因为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整部影片做了大量修改。不过,也有些观众表示,不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电影里有这些硬伤,而是因为这部电影没味道。
什么是电影的味道呢?说白了就是观众看完这部电影后,会不会有更深刻的思考。对于《夺冠》而言,有些观众表示,这部电影在看的时候虽然会觉得非常激动,但是事后再想,会发现其实整部电影,并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地方。
3. 如何评价电影《夺冠》
整部电影场面调度做得非常棒,尤其是最后在里约和巴西队打的那一场,场上的表现和上场前的坦诚心扉相交织,通过闪回来刻画每一个运动员赛前的状态,以及在各种受挫后真正思考“我为什么打排球”的关键问题。节奏稳、细节多、梅林茂的配乐应景,人多但不乱,相当考验导演的技术。
闪回技术在陈可辛这被不断运用,但又却恰到好处,多年后郎平站在里约场馆里想起当年的点点滴滴,确乎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
但说到女排精神,这部电影有个我不太满意,但我认可这个策略的地方。无论是袁伟民还是郎平,他们的激励话语总是太过直白,我不以为这是高明的叙事方式,以细节传递情感更令深刻。
但是,对于一部描写女排的电影,这样的选择确乎有道理。这是一个全中国人几乎都熟悉的故事,太多人看过这一切,传递情感和精神成为最重要的,技巧性退而求其次。但这种直接的叙事方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何,我觉得是有效的。
中国电影的未来考的是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吗?不是,中国三四线城市有极大的消费潜力没有被释放,数据表明《夺冠》的预售在三四线成绩更好。面向大众的一部关于女排的电影,如此选择,自然最稳妥,最保险。
电影在叙事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我不得不说,在看的过程中不止一次感叹场面调度的水准,节奏、运动、剪辑、配乐配合得几乎是完美。另外,看片尾字幕的时候,发现这部电影还是运用了抠图技术,在这个层面上,当下的补拍和当年的影像几乎没有明显的差异,这个技术做得还是很到位的。
至于那些背后的故事,我也无从得知,不好评价。
4. 中国女排教练郎平在奥运会时说的名言
获得冠军后,郎平说:“中国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并不会因为输赢而改变。我觉得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传承。”
5. 电影夺冠中有哪些名台词有人分享一下吗
夺冠经典台词:
1、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
2、中国女排,流血不流泪,掉皮不掉队。
3、“我郎平从来不装,我都是玩真格的!”
4、如果我不打了,以后回想这个决定,肯定会后悔,我不想让八十岁的自己后悔,哪怕回到球场一天也好。
5、排球不只是我们的工作,还是我们生命的全部。
6、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
6. 夺冠电影中女排跑步时喊的什么
夺冠》讲述的是中国女排的故事,中国女排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特殊情结的,她们是民族英雄,她们是时代偶像,她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非凡的奇迹。在2020年伊始,中国女排在去年刚结束的世界杯中以11全胜快速揽下桂冠,而今年又将在东京奥运的舞台上大展拳脚。
电影《夺冠》以中国女排传奇人物郎平为主线,再现了中国女排3个不同的阶段,中国女排现役队员的参演更让影片增色不少。作为中国体育的最大IP,想把“中国女排”拍好并不容易。导演陈可辛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做减法围绕两代女排队员和3场比赛来讲故事。《夺冠》并非中国体育电影的开山之作,但此前的作品大都寂寂无声,远没有《夺冠》这样受关注。除了中国女排这一特殊题材之外,拍摄手法、故事处理、人物预设等方面,陈可辛都拿捏得比较到位。
中国女排是一个集体,要想还原过去30多年历程,135分钟的影片时长是不可能的。陈可辛说,过去两年的故事积累,足足可以拍5部电影。如何取舍,如何更准确地还原、展现女排精神,这就要求导演和编剧得有取舍。从1981年至今,中国女排共拿到10个世界冠军,《夺冠》一头一尾选取了其中两场比赛,对应新老女排两个阶段。这两场比赛虽时隔35年,却是中国女排“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时代在变、队员在变、对手在变,但中国女排的精神从未改变。
里约奥运会与巴西这场球也是世界排坛的经典之战。此前小组赛,中国队以第4名的成绩勉强进入淘汰赛,8强对手则是世界第一、主场作战的巴西队。从2008年至2016年,中国女排与巴西队的交手战绩为1胜18负。即便这样,中国女排仍顽强地以3比2淘汰巴西,此后接连战胜荷兰和塞尔维亚夺冠。
7. 电影《夺冠》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情节
电影《夺冠》中细思极恐的情节有一段是郎平如何让女排队员们认清自己,找到从事排球这项运动的初心,只有这样,她们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其中郎平与朱婷的对话,让人感觉细节满满。
电影中,郎平带着女排所有队员去了福建漳州,当年的老女排训练基地。
郎平问女排队员们:“你们爱排球吗?”然后她问朱婷:“你为什么要打排球?”朱婷说“为我爸妈。”郎平说你再想想,朱婷然后说“(为了)成为你。”
郎平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你永远也打不出来。”郎平又说如果你不想清楚,那就不要练了,还不如回去打工。“你这么高,打工人家都不要你。”
郎平和朱婷的这段对话,在电影里就只有短短一分钟不到,但背后却有很大的信息量,你只有了解了朱婷的成长经历,你才能体会到这段对话背后蕴含的那种力量,细细想来,让人感慨不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朱婷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朱婷是河南周口人,她出生于1994年,她前面还有2个姐姐,后面还有2个妹妹,朱婷的父母一心想要个儿子,所以前前后后生了5个闺女,当年光超生罚款就交了不少。
朱婷父母本来就是农民,因为这些原因,家庭非常困难。所以朱婷的父亲农闲的时候开了个修车铺补贴家用——这些在电影里都有所展现。
《夺冠》
夺冠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传奇经历。
1980年训练赛,中国女排对战中国男排冠军江苏队,女排负。但那一代女排训练之艰苦,之刻苦,之永不言弃,已跃然银幕。
1981年大阪世界杯决赛,中国队对战日本队,赢得了中国三大球第一个世界冠军,宋世雄那铿锵有力、极具辨识度的解说,一下子将观众带回了那个激情澎湃、阳光普照的年代。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小组赛,中国队对战当时主教练是郎平(巩俐饰)的美国队,中国队教练(黄渤饰)站在场边,全神贯注,面带笑容。郎平和那一代中国女排在那一刻所经历过的挣扎,令人心疼。
2013年,郎平正式再次挂帅执教中国女排,带领着中国女排开启了新的历史阶段。2016年里约奥运会四分之一淘汰赛,中国队对战东道主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队,最终获得了奥运会的金牌。
8. 电影《夺冠》真实反映了中国女排的发展历程,对于这部影片应该如何评价
中国女排是什么?中国女排不是想练就练,不想练就不练,中国女排精神是什么?中国女排精神是一种不骄不躁,无私奉献,团结合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它诠释的是“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民主,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
9. 美国女排上场 说的英文是什么
就一句“USA”
男排女排都是这么说的,就跟咱说的“一二加油”一个意思
我发誓。。。。。
10. 电影《夺冠》讲的什么故事
《夺冠》讲述的是中国女排的故事,中国女排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特殊情结的,她们是民族英雄,她们是时代偶像,她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非凡的奇迹。在2020年伊始,中国女排在去年刚结束的世界杯中以11全胜快速揽下桂冠,而今年又将在东京奥运的舞台上大展拳脚。
里约奥运会与巴西这场球也是世界排坛的经典之战。此前小组赛,中国队以第4名的成绩勉强进入淘汰赛,8强对手则是世界第一、主场作战的巴西队。从2008年至2016年,中国女排与巴西队的交手战绩为1胜18负。即便这样,中国女排仍顽强地以3比2淘汰巴西,此后接连战胜荷兰和塞尔维亚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