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外大片 > 英语国家概括美国电影文化

英语国家概括美国电影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29 07:23:33

A. 毕业论文想写从从电影阿甘正传解析美国文化,这个文献综述要怎么写好呢外文文献资料怎么找好呢

美国梦、乐观主义——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反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摘 要】电影反映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和价值观。透过电影,观赏者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一生的传奇经历,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通过这部电影,我们了解到了美国世代传承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本文旨在分析《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所反映的这些美国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包括美国梦和美国人的乐观主义。
【关键词】美国电影 《阿甘正传》 美国梦 乐观主义
20世纪以来的100年,世界传播事业和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在信息时代,媒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等是较为先进的信息传播活动形态。其中电影也许是最具影响力的传媒。电影就像一个微观世界,表现出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在美国电影中,“美国梦”和“乐观主义”是常被涉及的主题。那什么是“美国梦”呢?最具代表的关于“美国梦”的电影就是《阿甘正传》。《阿甘正传》 (1994)是由罗伯特•泽梅基斯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的一部“愚人电影”(反智电影)。该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在1995年的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阿甘正传》一举获得13项提名,包揽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六项大奖,还夺得了当年全美10大票房影片的首位,并在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排行榜上名列第四,4年后该片又进入美国史上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列。因此《阿甘正传》可以说是美国电影史上一部愚人电 影的神话。
一、《阿甘正传》简介
福瑞斯特•甘(阿甘)出生在上世纪中叶、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的绿茵堡镇,由于父亲早逝,他的母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但凭借跑步的天赋,他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并参了军,随后开赴越南战场。在军营里,他结识了“捕虾迷”布巴和神经兮兮的丹•泰勒中尉。布巴在越战中丧生,丹中尉失去了双腿,阿甘则因为救人成了战斗英雄。回国后,阿甘为了履行对布巴的承诺,买下了一艘破船开始捕虾。一系列机缘巧合后,他不但化解了丹中尉的怨气,还莫名其妙地累积了大量资产。不过,钱并不是阿甘所看重的东西。阿甘和女孩珍妮青梅竹马,可珍妮有自己的梦想,不愿平淡地度过一生……
二、《阿甘正传》的主题
亲情、友情和爱情一直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话题。围绕着愚人文化这一背景,影片讲述了发生在阿甘身上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故事。阿甘自幼腿部残疾而且智商低下,小镇上的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待阿甘,只有两位女性关心、爱护他:母亲给予了他伟大的母爱,珍妮则以纯真的少女情怀温暖着他的心。在母亲心目中,阿甘不是负担,而是上天对她的馈赠,她倾尽全力抚养阿甘,总有办法找到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他明白生活中的一些道理人生就如同一盒巧克力,你永远无法知道你会尝到什么样的味道”,“笨有笨的作为(傻人有傻福)”,并且为了能够为他争取于正常儿童同样的生活学习机会,她甚至答应陪校长睡觉。
《阿甘正传》表达了许多不同的主题,其中被导演反复强调的就是对生活永不放弃。这部电影不仅给人以情感上的教育,而且也是一部关于美国 20世纪50年代到1982年的社会史,非常值得一看。阿甘智商虽低,但他心地单纯,信念坚定,做到了很多正常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事,在运动、战场、商场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阿甘的人生历程中穿插着美国战后的一些重大事件,如猫王、披头士乐队、种族问题、越战与反战、水门事件、乒乓外交等等。阿甘的故事象一面多棱镜一样折射出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发观众对自己生活的思考。
三、《阿甘正传》反映的美国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美国梦”和“乐观主义”
从《阿甘正传》中我们能够想到人们追逐已久的美国梦以及乐观主义。美国梦是上个世纪的神话,是许多欧洲人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而来到美国的目标。美国地广人稀,到处都充满着爆富的机会。今天,美国梦依然存在,大量亚洲人和拉美人把美国看成是实现梦想的摇篮。那到底什么是美国梦呢?虽然已有些许变化,但却有一个永不变化的主题:或成为富人,或成为体育英雄,或成为著名演员,或有参观白宫和得到美国总统接见的机会 ,或通过勤奋刻苦成为一家跨国公司的董事。怎样来实现这些梦想呢?人们需要做什么呢?人们应该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或者要有最高的智商吗?谁能回答这些问题?看过《阿甘正传》后你就能知道,有这样一个人,他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美国大事,他很富有,参观过白宫,还是一个体育英雄。他的生活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告诉人们,在美国任何人都可以成功,即使你的智商极低。他就是阿甘。美国是一个具有“未来取向”的国家,这也决定了美国人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等价值观。但在60年代,青年一代为了表达对美国社会的种种黑暗和越南战争的不满和反叛,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迷惘与困惑.选择的是一种逃避现实、追求享乐、否定理性、强调本能的幻灭之路。性的解放、毒品带来的幻游和远离现实社会的流浪和群居生活是他们所选择的生活方式。这也就是影片中珍妮和她的“嬉皮士”同伴的生活方式。但低智商的阿甘与他们完全不同。也许他的智商使他无法了解珍妮和那个时代的青年所做的事情,但他身上一直洋溢着一种美国人所特有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虽然阿甘的智商极低,但另一方面,阿甘又是聪明的。他参观了一所退伍兵专用医院,用他高超的乒乓球技艺来愉悦他们。与此同时,电视里正在报道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消息。然而没人观看这个人类的世纪创举,他们都被这个低能儿的球技深深吸引。此时科学是乏味的,体育更加伟大。阿甘相信,蠢人才做蠢事,傻人有傻福。这也正是电影导演对阿甘成功生活的诠释。他自己不认为自己是蠢人,他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这就是在美国成就一番事业,取得成功的砝码。无论你是白人还是黑人,聪明还是愚蠢,你只需做到最好,然后取得成功。阿甘教给人们成功的钥匙就是:你自己去决定你是做聪明人还是傻子吧。
美国人总是思考着未来的目标,他们说:“我们要把人类送到月球上去。”他们做到了。他们的国家在一片狭小的土地上由十三个殖民地建立起来,如今美国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美国梦是真实的,古巴人来到美国成为棒球明星;每天数以千计的墨西哥人越过边境线寻找工作,寻求更好的生活。只要你做出决定,拥有自己的目标,一切都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顾宁.美国文化与现代化.北京:辽海出版社,2006.
[2]张奎武.英美概况.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赵英男.英文影视赏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董力燕,刘铭.《阿甘正传》中的成功哲学[J].文教资料,2007.
[6]端木义万.美国社会文化透视[J].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刘洋.寻找迷失的英雄——《阿甘正传》的新英雄观及其文学内涵[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B. 美国的文化!短些

美国文化根植于英属殖民地时期,随着当地的环境发展出独立而独特的文化,包括了西班牙-墨西哥的牛仔文化和后来的数波殖民潮的强烈影响—包括欧洲、非洲和亚洲。总体上说,美国文化最显著的影响来自北欧,特别是德意志、英格兰和爱尔兰[93],以及后来的义大利、希腊、和中欧犹太人的文化影响。原为奴隶的非裔美国人也保存了一些自西非带来的文化。美国的地理名称往往反映了英格兰、荷兰、法国、西班牙、和美国原住民等等的综合历史成分。
一个描述美国文化的模型是“大熔炉”:移民带来自己的文化贡献,溶入美国文化之中,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美国文化。最近常用的模型是“色拉碗”:移民带来的文化会保持一些自己独立的文化特征,而非完全融入原有的美国文化,他们所带来的文化也会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94]。现代社会学家对美国文化的目标的认同趋向于多元文化论,而非熔炉,很大程度上放弃了熔炉观念[95]。
20世纪之前的美国文化从模仿欧洲(尤其是英国)逐渐发展到拥有自己的特色,二战后随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飞跃,它的文化对全世界、特别是欧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时至今日,美国流行音乐响彻全球,美国电影和电视则在全球播放。
针对美国文化这种客观上“入侵”全球的现象,批评声不绝于耳。很多欧洲人认为美国文化天真幼稚,以法国为首的国家对美国文化的进入一直坚决抵制。而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东地区的文化传统与美国又大不相同,深受其影响的有日本等国,另一方面部分伊斯兰国家则对其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同时很多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亚人也对美国文化的同化影响十分担忧。美国文化的全球地位极大程度上促进了英语的传播,使其几乎成为实际上的“世界语”,法国等地则有意在自己能够影响到的范围内全力抗击英语文化的影响。
[编辑]音乐
主条目:美国音乐

路易斯·阿姆斯壮是美国爵士乐的代表人物。
美国音乐的种类和风格之多,正反映出美国的文化沙拉盘的特色。摇滚乐、节奏布鲁斯、爵士乐和乡村音乐等世界闻名的音乐类型都是源自美国。在20世纪初,从美国灌录、复制的唱片流行音乐逐渐传播至全世界,一些美国的流行音乐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听到[96]。
美国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早期美国原住民的传统宗教音乐,随着大量欧洲国家移民的到来,替美国音乐增添了基督教合唱、音乐乐谱的色彩。之后的每波移民潮都带来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特色的音乐。大量的非裔美国人也带来了具有非洲特色的传统音乐,19世纪后期开始浮现的美国流行音乐很大一部分都是源自这些非裔美国人的布鲁斯,以及1920年代开始发展的福音音乐。非裔美国人音乐成为了美国流行音乐的根基,混合了欧洲与土著的音乐成分。美国也有大量的民间音乐以及来自乌克兰、爱尔兰、苏格兰、波兰、墨西哥和犹太人等移民的音乐。许多美国城市和乡镇也都发展出独立的地区音乐。底特律、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大城市以及数不尽的小城市都发展出自己的音乐风格。
[编辑]文学
主条目:美国文学

马克·吐温,1907年。
如同其他所有国家一般,美国的文学是由其独特的发展历史所塑成的。在早期,美国是由东岸的一系列英国殖民地所形成的,因此美国文学的传统较亲近于英国文学。不过,随着历史的进展和不断的移民潮,美国文学的特色和宽广度都已经超出英国文学的范畴。
在最早的殖民时期,美国文学主要的题材是赞扬新大陆替殖民者和欧洲母国所带来的利益。宗教信仰上的争议也是题材之一。随着革命战争的爆发和美国的独立,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潘恩等人写下的政治著作在文学和政治上都有极大影响,也催生了新国家的独立意识。写下了独立宣言并在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托玛斯·杰弗逊也被认为是美国早期最具天份的作家之一。随着1812年战争和对于独立文学特色的渴望,更多新的、具有美国特色的作家如爱伦·坡等人逐渐崭露头角。奴隶制度的冲突和接踵而来的内战也对美国文学有深刻影响,到了19世纪末,由于工业化的进展和国土开拓时期的结束,美国文学脱离了原先的边境文学,马克·吐温成为第一个不在东海岸出生的主要作家,开启美国本土文学之先河。英国作家毛姆认为梅尔维尔的《白鲸记》是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地位更在马克吐温等人之上。
进入了20世纪,工业化带来的社会转变使美国文学发展的更为多元和复杂。海明威反映了人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厌恶情绪。1925年费滋杰罗出版《大亨小传》代表着20年代经济大恐慌前美国人的迷梦。黑人文学、南部文学、以及现代文学也在同时期兴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世代、新的种族、地区、社会特征都与之前的世代大不相同,大量的移民文学和新兴的女性主义文学也成为美国文学的一部分了。
[编辑]影视与戏剧
电影的诞生和发展都源自于美国。英国出生的美国摄影师埃德沃德·迈布里奇拍下了人类史上第一部电影奔跑的马匹。自从那时开始,美国的电影产业便开始高速发展,加利福尼亚州的好莱坞成为电影发展的重镇,绝大多数电影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都是源于此,好莱坞电影也成为美国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在1920年代,美国每年平均产出高达800部正规电影,查理·卓别林的喜剧、依据小说《飘》改编的《乱世佳人》和《超人》等电影流传至几乎每个大陆和国家,成为家喻户晓的美国象征。这些电影的出口也使美国获取了巨大的商业利润。
美国也是世界上电视技术发展和普及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今天,美国有着数千家电视台,电视是美国人文化和生活的一部分,喜爱看电视也是大多数美国人的少数共同特征之一。美国民众透过电视得知国内外的新闻时事,观看电影、比赛、卡通和肥皂剧。99%的美国家庭至少有一部电视机,绝大多数家庭还拥有两部。
[编辑]运动
主条目:美国体育

在美国,美式足球是最受欢迎的观赏运动。[97]
运动是美国全国性的休闲活动,其受欢迎的程度是其他休闲活动都无法相比的。职业运动在美国是商机极大的领域,选择成为职业运动员的人也获得极高的报酬。世界上收入最高的运动团队和运动员绝大多数都是在美国[98]。被称为“四巨头”的运动领域包括了棒球、美式足球、冰上曲棍球和篮球。其他受欢迎的运动还包括赛车和长曲棍球—那是源自于美洲原住民的运动,也是美国最古老的运动。虽然英式足球也是相当受欢迎的运动,是在拉丁美洲,意大利裔以及西班牙裔社区最受欢迎的运动,但足球在美国相较其他国家而言,普及度并不高,然而进入200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美国白人青少年选择足球作为他们的首选运动,根据国务院国情咨询局在2004年的一份调查,在美国有近1600万人口经常选择踢足球,而自1987年至2006年,足球亦是唯一一个参与人数取得净增长的运动[99],越来越多的城市成立俱乐部加入到影响力日益扩大的MLS(美国职业足球联盟)中;美国国家足球队在近几届世界杯足球赛中亦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赛中打入八强,2010年南非世界杯赛中亦打进复赛。
美国也有许多源自欧洲、并在美国广泛发展的运动,例如赛马。英式橄榄球也相当受到欢迎。其他的欧洲运动如马上曲棍球和板球虽然并不普及,但也有不少死忠的观众。美国也是发展高尔夫球和网球等运动的主要国家。美国也是西方国家里拳击和职业摔角的发展中心,比赛往往吸引大量群众观战,同时也吸引各种运动赌博的活动,美国也产出了许多世界知名的拳击冠军。其他的格斗运动,例如源自日本的空手道,在美国也相当受欢迎,并且经常进行比赛。
大学体育运动在美国也相当普及,受欢迎程度几乎与职业领域不相上下,尤其是在美式足球和篮球领域。许多大学和学院都培养了运动团队,定期举行校际间的竞赛。大学和学院所培养的运动类型相当广泛,从田径运动到水球都包含在内。同样的,美国的高中也有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有时候这些校际间的比赛还会成为当地的头条新闻,显示了美国人民对于运动的喜爱和重视。
[编辑]饮食
美国烹饪吸收了美国原住民的烹饪法和食材,例如火鸡、马铃薯、玉米、南瓜,都成了美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苹果派、比萨餠、汉堡包原先都是来自或改良自欧洲,现在则是美国速食文化的象征。墨西哥卷(Burritos)和炸玉米饼(tacos)则源自墨西哥。由非裔美国人在身为奴隶时从非洲引入的“心灵食物”(Soul food)也成了大众的家常菜之一。
美国人的饮食习惯也是一日三餐。早餐时间约在早上7点到8点。早餐内容各地自有差别。一顿简单的早饭,可能为果汁、牛乳、麦片、烤面包以及咖啡等简便食品。早餐通常在家里吃,不过也有时候借早餐之机来讨论业务等商业活动,称为“工作早餐”。午餐的时间基本在中午12点至下午2点。因为时间短且人们离家不见得近,所以学生与上班族很少回家吃饭,而是从家里带餐点来,故相比较而言美国人的午餐是三餐中最简单的,生蔬菜沙拉、三明治、汉堡或馅餠、热狗等,再来一杯饮料。晚餐在傍晚6点至七点左右开始,一般都比较丰富,所以美语中晚饭(dinner)也有正餐、大餐的意思。在晚饭时一般都会先来一份果汁或是浓汤,然后再上主菜。常摆在餐桌上的主菜有牛排、猪排、烤牛腩、炸鸡、炸虾、火腿和烤羊排等。多数的美国人喜欢在享用完晚饭后再来一些甜食,比如蛋糕、冰淇淋和巧克力。在周末或假日,许多家庭只吃两顿饭。他们把早饭和午饭和在一起吃叫做早午餐(brunch),由早餐(breakfast)和午餐(lunch)相加而得。一般比较正式。有的家庭星期天不做饭,全家上饭店餐厅用餐。在一些美国节日,美国家庭也时常举行野餐和户外烤肉。
[编辑]美国梦
主条目:美国梦

在喷射机时代来临前,数百万乘船至美国的移民者对美国第一眼的印象,便是纽约港前的自由女神像。
所谓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100]。许多欧洲移民都是抱持着美国梦的理想前往美国的。但有些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扮演的角色。因为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在美国拥有的经济自由相当多,政府扮演的角色相当有限,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极大。从美国独立直至19世纪末期,广大的土地都无人居住和拥有,任何有心人都可以加以占据并投资和开垦。而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庞大的自然资源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则使得快速的社会流动成为可能。

C. 美国文化与历史

在四万多年前,有一批来自亚洲的流浪者,经由北美到中南美洲,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当哥伦布到达他认为的新大陆时,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约有3,000万,其中有大约2000万人住在现在的加拿大和美国中北部, 其余绝大部分住在现在的墨西哥和美国南部。 大约1万年前,又有另一批亚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这是后来的爱斯基摩人。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种人大概是维京人,他们是一群喜好冒险的捕渔人,有人认为他们在1,000年前曾到过北美东海岸。
殖民时期
1607年,一个约一百人的殖民团体, 在乞沙比克海滩建立了詹姆士镇,这是英国在北美所建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后150年中,陆续涌来了许多的殖民者,定居于沿岸地区,其中多来自英国,也有一部分来自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和其他国家。18世纪中叶,13个英国殖民地逐渐形成, 他们在英国的最高主权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议会。这13个殖民区因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各地经济形态、政治制度与观念上的差别。
18世纪中叶,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与英国之间,已有了裂痕。殖民地的扩张,使他们产生某种自觉,自觉到英国的迫害,而萌生独立的念头。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反倾销。1774年,来自13州的代表聚集在费城,召开所谓第一次大陆会议,希望能寻出一条合理的途径,与英国和平解决问题。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王,并接受处分。1775年,在马萨诸塞州莱克星顿点燃战火;1776年5月,在费城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并发表著名的《独立宣言》,提出充分的理由来打这场仗。1777年10月,萨拉托加大捷,扭转了独立战争初期的不利的态势。此役使美国人民信心大增,并得到了国际上的支援。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相继参战。1781年,约克城战役大捷,美军赢得决定性的胜利。约克敦战役后,除了海上尚有几次交战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外,北美大陆战事已基本停止。1782年11月30日,英美签署《巴黎和约》草案,1783年9月3日,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在费城举行联邦会议,会中华盛顿被推为主席,他们采取一项原则,即中央的权力是一般性的,但必须有审慎的规定和说明,同时,他们也接受一项事实,那就是全国性政府必须有税收、铸造货币、调整商业、宣战及缔结条约的权力。此外,为了防止中央权力过大,而采取孟德斯鸠的均权政治学说,设置三个平等合作与制衡的部门,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相互调和,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权占控制地位。
19世纪初期,数以千计的人,越过阿帕拉契山,向西移动。有些开拓者,移居到美国的边界,甚至深入属于墨西哥的领地、以及介于阿拉斯加与加利福尼亚的俄勒冈。开拓者勇敢、勤奋地向西寻求更好的活。
引起南北战争的原因,不单是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的问题,还包括了思想上的冲突。内战暴露了美国的弱点。对这个国家的存在,作了一番考验。经过了这次考验, 美国才步向一个中央集权化之现代国家的坦途。南北之间,为奴隶问题而起争执,南方在全国政治上的主要方针,就在保护和扩大“棉花与奴隶”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主要是制造业、商业和金融的中心,这些生产无需依赖奴隶,这种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冲突都是由来已久的。1860年代初期,11个南方的州脱离联邦,另组政府,北方则表示,为了统一将不惜付出任何代价。1861年,内战爆发了,这场美国人面对面的流血战,打了四年,南方遭到严重的破坏,而且留下深深的伤痕。1865年,北方战胜了,这项胜利不但显示美国恢复统一,而且从此全国各地不再施行奴隶制度。
19世纪初期,美国开始工业化,而内战之后则步入成熟阶段。在从内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到50年时间内,美国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从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间被称为所谓“进步时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美国被卷入大战漩涡中,并且在世界上尝试扮演新的角色。
在战后的10年间,美国的社会与文化可说是个无生气、无感情、属于商人阶级的10年。据1929年统计,居城与居乡的比率是56:44,这时举凡现代生活的特色,诸如汽车、电话、收音机、洗衣机,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战后经济呈现极度的繁荣,原因有二, 一为政府不再干涉私营企业且有立法保护之;二为新技术的带动。虽然经济成长很快,但是基础不稳。
经济大萧条影响的不只是美国,世界各国都受到它的打击。经济大恐慌使上百万的工人失业,大批的农人被迫放弃耕地,工厂商店关门,银行倒闭,一片萧条。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总统,他主张政府应拿出行动来结束经济大恐慌,新政府虽然解决了许多的困难,但美国的经济还是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苏醒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轴心国的战败、英法实力的衰退,美国和苏联成为了超级大国,世界被分成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美苏及其各自阵营分别在军事、政治、经济、宣传各方面加紧准备,一如战时。这种状态,被称为“冷战”。
美国历史自1960以来,许多方面仍是战后发展的延续。经济方面除了周期性的不景气,仍旧是不断膨胀;从城市移居到郊区的人口继续增加,1970年,居郊人口超过了居城人口。1960年初期,黑人问题成为美国内部最主要的问题。1960年代中期,许多美国人开始不满政府的对外政策。此外,由于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集中,60年代后期,生态环境的污染广受注意。70年代初期,由于能源危机而导致的经济萧条是大恐慌以来最严重的一次。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一度复苏。但到70年代未期,又出现通货膨胀。197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全国举行各项庆祝活动。美国在冷战中最终拖垮了苏联,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两大阵营之间意识形态的壁垒也被打破了。1981年4月12日,美国成功发射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将人类又带入另一个太空新纪元。

在最早的殖民时期,美国文学主要的题材是赞扬新大陆替殖民者和欧洲母国所带来的利益。宗教信仰上的争议也是题材之一。随著革命战争的爆发和美国的独立,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潘恩等人写下的政治著作在文学和作家如爱伦·坡等人逐渐崭露头角。奴隶制度的冲突和接踵而来的内战也对美国文学有深刻影响,到了19世纪末,由于工业化的进展和国土开拓时期的结束,美国文学脱离了原先的边境文学,马克·吐温成为第一个不在东海岸出生的主要作家,开启美国本土文学之先河。进入了20世纪,工业化带来的社会转变使美国文学发展的更为多元和复杂。海明威反映了人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厌恶情绪。1925年费滋杰罗出版《大亨小传》代表着20年代经济大恐慌前美国人的梦想。黑人文学、南部文学、以及现代文学也在同时期兴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世代、和新的种族、地区、社会特征都与之前的世代大不相同,大量的移民文学和新兴的女性主义文学也成为美国文学的一部分了。
电影的发展主要源自美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电视技术发展和普及最早的国家之一。英国出生的美国摄影师爱德沃德·迈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拍下了人类史上第一部电影奔跑的马匹。自从那时开始,美国的电影产业便开始高速发展,加利福尼亚州的好莱坞成为人类电影发展的重镇,绝大多数电影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都是源于好莱坞,好莱坞电影也成为美国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在1920年代,美国每年平均产出高达800部正规电影,查理·卓别林的喜剧、依据小说飘改编的《乱世佳人》、创下史无前例票房的《泰坦尼克号》、《超人》、《蝙蝠侠》、《阿凡达》等电影流传至几乎每个大陆和国家,成为家喻户晓的美国象征。这些电影的出口也使美国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润。除了电影之外,由迪士尼开创的卡通技术也是源自美国。
元旦(New Year's Day)——1月1日
马丁·路德·金日(Birthday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1月第三个星期一
华盛顿诞辰日(Washington's Birthday)——2月第三个星期一
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Memorial Day)——5月最后一个星期一
美国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7月4日
劳动节(Labor Day)——9月第一个星期一
哥伦布日(Columbus Day)——10月第二个星期一
退伍军人节(Veterans Day)——11月11日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11月第四个星期四
圣诞节(Christmas Day)——12月25日

D. 如何轻松愉快的学英语

(4)做笔记。仅仅看懂电影对学好英语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个力求上进的英语学习爱好者,都会追求更多地掌握语言文字地实际运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最必要的办法就是记笔记。这是老方法,但是很管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你把经常错过的、听不懂的、常用的语言句子词组一次次写在本本上,经过十来部电影观看后,这些问题往往迎刃而解,你会马上体会到这个方法会带给你的巨大收获。

E. 《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文化,我要与之相关的英文资料

历史叙事与美国文化

HISTORICAL NARRATIVES envelop us everywhere--at home, at church, at the movies; in the buildings we inhabit, the parks we visit, the stamps we lick; in the days we take off from work, the newspapers we read, and the six-o'clock news we receive from Tom Brokaw, Peter Jennings, and Dan Rather. By the time young people reach their eighteenth birthday in our culture, they possess a rich narrative of origins--how the United States came into being, the roots of the race issue that divides American society, something about Pilgrims, colonists, and settlers. In terms of impact and influence, no algebra or French teacher can compete with such famous history teachers as Steven Spielberg or Oliver Stone, whose devoted students number in multiples of millions.

Each of us grows up in a home with a distinct history and a distinct perspective on the meaning of larger historical events. Our parents' stories shape our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as do the stories of the ethnic, racial, and religious groups that number us as members. We attend churches, bs, and neighborhood associations that further mold our collective and indivial historical selves. We visit museums. We travel to national landmarks in the summer. We camp out in front of the TV and absorb, often unknowingly, an unending barrage of historical images. By the time children have celebrated a decade of Thanksgivings and Martin Luther King Days, they are already seasoned students of American culture and history.

But the notion that all these sources form a coherent whole mocks the complexity of social life.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does not emanate like neat concentric circles from the indivial to the family to the nation and to the world. Lessons learned at home contravene those learned at school. What we hear at school conflicts with what we hear at church or synagogue--if not in the pews then certainly in the bathrooms. If we pay attention to the lyrics of rap music or tune our dials to Rush Limbaugh or Howard Stern, we confront more disjunctures. To make historical sense, we must navigate the shoals of the competing narratives that vie for our allegiance.

这篇写的不错:
http://xuekun.blog.guxiang.com/article/2007/200762394550.shtml

F. 用英语介绍电影的起源 跪求!!! 请尽快!!! 好的追加分!! 一定是英语介绍

1893, TA Edison invented the movie mirrors and create a "Black Maria" studio, is considered the beginning of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film. 1896, Victoria began the launch of the projector is too American film mass screenings.

Late 19th early 20th century, the U.S. instrial development and the lower middle class urban residents increased rapidly, the urban poor need to adapt the film to become a mass entertainment. It at first playground in the dance, and then into the theater, after the show screened in the repertoire.

Appeared in 1905 in Pittsburgh theater nickel (nickel tickets for 5 cents) for all cities and towns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soon, to the weekly movie-goers in 1910 as many as 36 million people. At that time one of the film are single, the monthly output of 400, the main proction base in New York, like Edison, Biograph Company, and Victoria too Graf companies. 1903 E. S. Bolt's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 and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the film from a novel items can develop into an art. Use of film editing techniques, editing techniques Bolt became cross caused by the first drama director.

G. 美国的文化有哪些

早期的移民把欧洲文化带到美国。 很快地, 这些文化遍及美国各地。 时至今日, 美国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一。 许多的美国艺术家们对于发展新的风格, 新的自我表现方式, 甚至新的文化型式都作出巨大的贡献。
中文
美国文化
外文名
the degradation of American
目录
1 文学
2 绘画
3 建筑
4 雕塑
5 舞蹈
6 歌剧
7 电影
8 音乐
9 语言
10 概要

文学
编辑
美国的文学被翻译为世界各种语言。早在美国历史初期,美国就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作家。最早的古柏 James Fenimore Cooper、霍桑 Nathaniel Hawthorne以及欧文 Washington Irving 描写出一个年轻并且不断成长的美国。后来,梅尔维尔 Herman Melville 写出有关海洋的小说以探讨道德问题。马克·吐温则表现了密西西比河上生活的情趣与幽默。7个美国人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剧作家尤金·欧尼尔与小说家索尔拜娄 Saul Bellow、赛珍珠、福克纳、海明威、辛克莱·路易士 Sinclair Lewis以及史坦贝克。

绘画
编辑
1913年,一个现代艺术的展览会在纽约市的兵工大厦举行。这个兵工大厦画展大大改革了美国艺术,一群写实主义的画家们开了这个画展,以抗议那些拒绝陈列他们作品的保守画廊。这个展览同时也展出欧洲艺术家的作品,这些抽象作品极具吸引力,群众们觉得现代的欧洲艺术是可以被了解的、或者说是够吓人的;而美国艺术家们则发现它们很富刺激。于是许多美国画家开始采取欧洲的风格,三十年代的一些画家,如葛兰特伍德 Grant Wood等,都是只描绘他们自己家乡的地域主义者。然而到了四十年代,许多画家哈佩 Edward Hopper 之类,都属写实主义派画家。抽象艺术则是在五十年代才确立它的地位。今天,美国的画家们仍然不断地尝试新风格。举例而言,普普艺术(意即风行普遍,或者是因为看来像海报,或是利用喜剧式的线条),首次出现在五十年代。而在六十年代,引人注意的则是那些视觉幻像的图画——欧普艺术.

建筑
编辑
在美国的早期历史中,建筑一直是呈现美国风貌的。19世纪末,沙利文 Louis Sullivan 设计出摩天大楼。而赖特 Frank Lloyd Wright的想像力也影响世界各地的建筑师。今天,更多的美国建筑师利用钢筋、玻璃以及混凝土设计出宏伟、出色的建筑物.

雕塑
编辑
美国的雕塑在20世纪前,一直受到欧洲风格的影响。圣高登Augustus Saint-Gaudens 是19世纪能在其作品表现出真正想像力的美国雕塑家。今日,美国雕塑完全是一种个人的表现,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而且材料包罗万象。举例来说,德维森 Jo Davidson是以他为名人雕塑栩栩如生的青铜像而出名。史坦其卫兹Richard Stankiewicz则是以金属原料焊接成的雕塑创造出惊人的抽象作品.

舞蹈
编辑
舞蹈在美国反映出美国人不断求变的欲望,以及他们对新奇事物的喜好。一些如萧恩和丹尼斯等著名的舞者,并且不断地在传统舞蹈中引入新生命及新的形式,因而协助创出现代舞。透过对自然性舞步与动作的强调,美国人也以新的方式表现古典芭蕾.

歌剧
编辑
大部分是根据民间文学、传奇及历史改编而来。比如像道格拉斯·莫尔 Douglas Moore的"宝贝朵之歌"Ballad of Baby Doz 讲述的就是一个科罗拉多州大银王的兴衰。第一出成功的美国歌剧是格什温 George Gershwin 伟大的民谣歌剧"波奇与贝茜" Porgy and Bess,它是1935年在纽约上演的.

电影
编辑
美国人在默片时代中,首先把电影当作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从那时开始,电影成了一种为全世界千百万人提供的最佳娱乐。从默片时代开始,电影演员就一 直是国际间的名人,默片是喜剧的经典。

音乐
编辑
20世纪初期,美国作曲家开始发展美国的音乐风格。他们很快地得到世界承认。指挥、作曲家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与钢琴家化滋 Andre Watts都跻身今日美国乐坛的领导人士之列。爵士乐则是由美国人创造出来的。在这方面著名的演艺者有爵士乐家吉勒斯皮 Dizzy Gillospie等人.

语言
编辑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美式英语是受美国社会多元文化影响以及不断创新而形成的一种变体。由于美国文化的强大影响,越来越多的美式英语词汇及表达法出现在英国人的生活和工作中。英式英语已经开始由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输出者”变为“输入者”。牛津大学出版社最近所做的一项分析调查显示,英国孩子越来越多使用美式英语,更多的美式英语表达开始出现在他们的作文中。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文艺界名流惯用美式英语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红遍大西洋两岸的英国电视选秀节目制作人西蒙·考威尔就经常在电视上说美式英语。另外美国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知名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的《暮光之城》在英国就大受欢迎,也使得更多孩子使用美式英语表达。目前许多英国青年人开始学习使用比较简单化的美式英语,以便以后更好地与美国人交流。
在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由于英国知名外语教育家哈罗德·帕尔默的倡导,日本的英语教学始终以英式英语为标准;战后美国的影响迅速改变了这种局面,美式英语逐渐成为日本英语教学和使用的主流。一些原来只教英式英语的国家,如巴西、智利、土耳其、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等现在已改教美式英语。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其他英联邦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加拿大、南非、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掀起了“美式英语学习热”。新加坡前任总理李光耀最近认为,教导学生美式英语将是大势所趋。美式英语作为美国的一种文化输出方式,其影响力和传播范围涉及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英式英语正在像其发祥地——大英帝国一样日落西山。
一些学者预言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差异将会越来越大;他们担忧未来英美人士之间很可能听不懂对方的英语。其实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因为这两大英语变体的基本要素几乎是相同的,它们维护着英语的共核(common core)。正如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曾经指出的那样:虽然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但由于它们的相同之处远远大于不同之处,所以不会影响英语表达的规范性;因此,这些差异不会妨碍美英人士彼此交际和交流思想。[1]

概要
编辑
美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强调个人价值,追求民主自由,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其核心是个人中心主义:个人至上、追求个人利益,强调通过个人奋斗、个人自我设计,追求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这种刻意塑造自我,追求个性化的个人主义有其积极的意义,它调动了个人的积极性,使许多人的智慧和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促进整个民族与国家的振兴和发展。
美国公众注重成就,仰慕英雄,有深厚的成就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心理积淀。个人成就是所有美国人价值观中评价最高的价值之一。美国人有很强的成就(或成功)意识。成功是所有美国人的追求,是诱人的前景,前进的动力。他们坚信,一个人的价值就等于他在事业上的成就。一些事业有成的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和各类明星,成了新时代的英雄。他们个人奋斗的过程和结果,成了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参照系,父母教育子女的活教材。
美国是流动性很大的社会。这种流动体现在两个方面:地域性流动和社会性流动。美国相对的开放自由、发达的交通和冒险好动的传统使许多美国人从乡村流到城市,又从市中心流向郊区;从北方流到南方阳光地带,从一个城市流到另一个城市。美国社会阶级不像欧洲国家那样固定,加上公共教育的普及,使沿着社会阶梯向上流动成为可能。许多生活在美国的人,无论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还是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外国移民,都有一个梦,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这就是人们常津津乐道的“美国梦”。

H. 美国电影文化在世界上是怎样传播的

美国凭借好莱坞强大的媒体宣传力量不断向世界倾泻所谓的“美国文化” 美国中产阶级的价值观,情感观,民族国家观等等潜移默化的传入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国家。 美国式的民主无处不在 美国实行两党制,民主共和两党轮流执政。换界选举时总免不了互相漫骂揭短,以展现所谓的民主与自由。这种貌似民主的观念已经深入到美国的文化之中(如《总统接招》)。它的矛盾之处就在于,完全是垄断阶级的政权却要摆着民主的招牌:无论是谁当权,都是代表控制美国经济的几个财团罢了。电影中出现的游行示威,民主辩论其根本上毫无作用。这种披着民主外衣的制度迷惑了不少中国人。 美国中产阶级的富贵炫耀。 俗话说魔鬼的诱惑总是最难挡的。电影中的美国很大程度上都是独立别墅,私家汽车,锦衣玉食。就连一个穷困失业的人事都有看似舒服的标准间以栖身,一辆老爷车可开。社会学家分析,就是耗尽地球上的所有资源,中国也普遍达不到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这就造成了中国人盲目的幻想与乐观。 电影中的美国大兵。 他们虽然出口成脏,漫骂总统,但关键时刻无不英勇果敢,悍不畏死。电影中尽管表明美国以维和之名,行侵略之实的观点。但实际上还是为美国的霸权歌功颂德。像《黑鹰坠落》《士兵宣言》。电影从来不说,美国人如何残杀当地平民,如何将人家的国宝据为己有。都只表示自己的战士如何勇敢,如何将敌人消灭或者如何在被敌人消灭时的英勇。给我们的印象是美国虽然有错,但当地的人民,政权错误却更大(如《深入敌后》),我们美国人是真心诚意的来帮助你们的等等。 美国文化是多元的,它本来就是一个由世界各国人士组成的新国家。没有多少历史的沉淀,短短二百多年,美国的经济是发达的,但文化却稀少的可怜。本土文化大部分来源于欧洲。却妄想建立自己的文化体系。表面上说要博览众长,集思广益。实际却在宣扬精英白人主义,美国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仔细看美国的娱乐大片,不难发现,绝大部分都是英俊潇洒的小白脸(如《超人》《蜘蛛侠》《黑客帝国》中的救世主尼奥)。这种种族偏见是久已有之,根深蒂固的。美国的所谓民族主义其本质也是建立在白人至上的基础之上。种族歧视的劣根与文化的缺失联系紧密。

I. 美国电影,英电影,中电影,分别反映什么思想文化

美国电影,主要是反应美国普世的价值观,一切为了自己的国家,当然,人权什么的,也反应,一般的科幻美国片,绝对是拯救世界,美国是世界的NO.1
英国电影,很有英国的特质,例如李安导演的《理智与情感》,很有英国范儿,英国电影反应了英国人的贵族范、绅士,当然还有英国人的死板,可以看看《BJ单身日记》,连打架都是英式幽默~
中国 的,就是一切为了票房,大片,大片=大导演+名演员+大制作+大宣传+炒作+烂剧本~

J. 有哪些电影可以体现英美文化的我要写英语论文,急

介绍你一部:
《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
导 演: 乔治·卢卡斯 George Lucas
主 演: 哈里森·福特 Harrison Ford 朗·霍华德 Ron Howard 理查德·德莱弗斯 Richard Dreyfuss 凯思林·奎伦 Kathleen Quinlan 凯伊·林志 Kay Lenz 查尔斯·马丁·史密斯 Charles Martin Smith Suzanne Somers Bo Hopkins
上 映: 1973年08月01日 ( 美国 )
地 区: 美国 ( 拍摄地 )
对 白: 英语
评 分: 7.6/10( 11369票 )
颜 色: 彩色
声 音: Mono Dolby
时 长: 110 分钟
类 型: 剧情 喜剧
分 级: 西班牙:13 英国:PG 美国:PG 挪威:16 瑞典:11 芬兰:K-12 加拿大:PG 西德:16 丹麦:15 英国:AA
字 幕: 外挂英/法文

剧情简介:
乔治卢卡斯执导的这部电影紧抓着甘西迪遇刺与越战爆发前的纯真年代,描述一群刚步出高中校园,即将因不同的人生选择各自发展的哥儿们,在小城一夜之间的经历。有着大堆的年轻演员(包括日后改行当导演的朗霍华、奥斯卡影帝理查德瑞佛斯,以及令人意想不到的哈里逊福特),非常能展现时代氛围的流行歌曲、跑车及快餐店。是一部十足《美式》的毕业生电影,除了意在言外地阐释毕业与成长的主题外,也清晰地留下时代印记,不过这反而是美国以外的观众较难理解的。而《美国风情画》也有日后以《星际大战》系列成为大资本家的乔治卢卡斯所丧失的某种天真与才情。

阅读全文

与英语国家概括美国电影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侠岚大电影都有什么 浏览:237
沙漠枪战电影名字 浏览:770
电影ppt大全 浏览:495
电影功夫粤语迅雷下载 浏览:153
八百电影情节图片 浏览:819
一部电影的男主角骗过了所有人 浏览:632
末代皇帝电影小演员表 浏览:770
鬼差电影完整 浏览:858
马苏和大鹏演的电影 浏览:421
电影院线订票 浏览:719
室外电影院 浏览:387
电影过年回家中文版下载 浏览:541
她电影完整免费观看法国 浏览:750
我昨天去看了一场电影英文 浏览:888
吴彦祖成龙谢廷峰拍的电影 浏览:262
肉身菩萨电影背景音乐 浏览:611
电影叫我第一名主角 浏览:585
电影地头龙女演员 浏览:895
邓超法国电影 浏览:256
苏州新区永旺电影院在哪个区 浏览:481